第六十一章燕寧北伐(下)
“原來令尊便是張泰張大人,幸會,幸會!”朱權見狀,忙拱手施禮道。
那張姑娘忙也迴禮,她想起那日在竹軒樓,見到寧王夫婦恩愛的樣子,可今日宴席上,卻不見王妃蹤影,便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的問道:“今日宴會怎不見王妃?”
朱權無奈的搖了搖頭,隻是輕聲歎息道:“王妃身體不適,閉門謝客。”
無需再多言,張姑娘已看出他心事重重,像是與王妃有關,卻也不好再過問,她突然靈機一動,試探地問道:“不知寧王殿下上次所說的北曲曲譜,李先生可有試唱?”
“恩,聽聞李先生近日在竹軒樓中所奏,正是那曲譜中的《春江送別》,本王還未有幸聽得李先生當麵演奏呢!”一提到自己的曲譜,朱權神色中終於閃過一絲光亮。
張姑娘是聰慧之人,隻見她含羞低頭垂視提議道:“剛好我也沒有聽過李先生的新曲,殿下如若哪天得空,我們……我們亦可同往……”
“如此甚好!”朱權未多加思索,便欣然接受。月下清風,張姑娘垂首擺弄手中帕子的模樣,更增添了幾分嬌羞之色,讓人看著不免會為之心動不已。
***********************************
大寧城西郊的般若寺,是遼中京遺存下來的一座寺廟,遼代建築繼承唐風,相比同期受南方影響,偏向秀麗的北宋建築,更多保留了晚唐北方建築的風格。
二十一世紀能看到的唐代建築已經不多了,謝依琳在書中讀到過,梁思成與林徽因伉儷,曆盡千辛萬苦,穿過戰火,發現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這座難得的唐構時激動的心情。
在現代,雖然看不到更多的唐代建築,但是八大遼構卻成為人們緬懷盛唐建築的朝聖之地。謝依琳便是親身實地的去過遼寧錦州的義縣奉國寺和天津的薊縣獨樂寺,身臨其境之時,遼構的大氣磅礴讓她心中很是震撼。隻可惜如今這大寧城中的般若寺,並沒有保留到她所生活的那個年代。
穿過般若寺,寺後山穀中有一灣清溪,溪水純淨甘甜,這四月天裏,北地終是入了春,溪水潺潺流動,徐妙錦的思緒從二十一世紀又迴到了這六百年前的大明朝。
此刻晨光映射到溪水中,升騰起一片片的水霧,她的目光從溪水中抽離出來,但見晨霧中一個高大的身影緩緩而來,
那一刻她仿佛又迴到了少女時代那陣陣心動的瞬間。《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徹夜未眠,達西先生從晨霧中匆匆而來,深情款款的向伊麗莎白告白的片段不斷在她腦海中閃過。
那身影會是她心中無數次期待的那個人嗎?如若是,她此生便再永遠放不下心中那執念了……
這世間的情感,原本就是如此,你越想忘記,卻偏偏是剪不斷,理還亂。
山穀清溪猶如玉噴珠濺,滴水擊石,宛如撥動的琴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她的心就像這琴弦般被撥動的慌亂不已,咚咚作響,山穀中仿佛除了那溪流澗石之聲,就隻剩下她的心跳聲。
那人走到她麵前,還未等她開口說話,便一手攬住她的腰,另一隻手環住她的脖頸。她想扭頭掙脫開,卻發現已被他牢牢固定在那裏,那一吻吻的徹底,霸道,堅持且持續,攪亂了她所有的思緒,她漸漸放棄了抵抗,溫情從容的迴應他,雖眼中噙著淚,但心中防線已是全線崩潰。
乾清宮前跪在風雪中,她早已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她愛他的情感是那樣的純粹,一切入眼之物皆已成癡。
曾經的她無數次在夢中,總是夢見同一個山洞,本以為洞口的光觸手可及,但卻怎麽也走不到盡頭,她孤身一人一直走著,隻覺得洞口的光越來越微弱,離她越來越遠,心中無限悲涼與落寞,終究敵不過天子一紙詔書。
他仍是那樣溫柔的待她,輕柔地幫她拭淚,柔聲自責道:“錦兒,這些年來讓你受苦了,都是我的錯。”
她隻是堅定地握住他的手,輕輕搖了搖頭道:“我本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你了。”
他輕輕抹去她眼角的淚痕,微微一笑便反問她道:“那你為何還躲著我?”
她嬌羞垂首,柔聲迴道:“現在身份不同,我怕我再見到你,便一輩子都忘不掉了。”
溪水因地而歌,有如鬆濤,錚錚塗徐之音,響徹山林之間。
沉默了片刻,他終究還是忍不住問道:“這些年,你過得好嗎?”
她雖然點了點頭,但掩飾不住眼神中的落寞與悲涼。
如今看來,也唯有得了那皇位,才能讓她迴到自己身邊,許她一世繁華。可現如今的情形,他又能許諾她什麽呢?
溪水湍急處如飛珠濺玉,平緩處若銀湖瀉波,錯落有致,爭然出聲,她已了然他此刻心中憂慮,隻是握著他的手更緊,目光
中滿是堅定地如述道:“四郎,我相信終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朱棣從未想過有一天,徐妙錦會這樣對他說,他原以為自儲君之位旁落之時起,那皇位就注定再與他無緣了,隻是道衍那和尚一直在他身邊煽風點火,說時機未到,韜光養晦,有時他聽的煩了,真想不再去理睬那野心勃勃的和尚,有時他卻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自己心中的野心,還是那和尚心中的野心在膨脹。
他沒想到此刻她看著他的目光,是如此堅定。
***********************************
燕王北征凱旋的消息此刻已傳至京城,洪武皇帝接到從大寧傳來奏報,自是喜在心頭。如今四兒子已經可以完全替代那些被他殺光的功臣勳戚,平定北邊,此等重任還是交到自家人手中,最為安心。
可是有一個人,心中卻不是這麽想的,那人便是皇太孫朱允炆。
本是喜上眉梢的洪武皇帝見他憂心忡忡的樣子,不免疑問道:“朕已為你完全拔除了棘杖之刺,日後你便可以做個太平天子,何故使你如此煩憂?”
此時的朱允炆已大婚一年,在皇爺爺眼中,他已不再是個孩子,而是皇爺爺今後要托付江山的儲君,他左思右想,是否該借此機會跟皇爺爺坦白心中所慮呢?此時便是個機會,他不能放過這次機會。於是便下定決心,躬身一輯道:“孫兒有件事縈繞在心頭許久,今日想借此機會求皇爺爺為孫兒解惑。”
洪武皇帝笑著捋了捋胡須,好奇問道:“哦?是何種疑惑,且說來聽聽。”
隻見朱允炆正身威立,娓娓道來:“虜患不靖,可以諸王禦之,敢問若諸王不靖,何人禦防?”
洪武皇帝怔了一下,立即收斂了臉上洋洋自得的笑容,他認真地看著麵前這年輕人,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孫兒居然會有此等憂慮。沉默了良久,他反問朱允炆道:“那依你之見,又當如何呢?”
朱允炆原以為皇爺爺一生運籌帷幄,思慮一向縝密,如若他提問,皇爺爺必會為他思慮再三,找出解決之道,而如今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不但沒有提出解決之道,反而又反問他心中是如何所想的,那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以德懷之,以禮製之,若仍不可,則削其封地,若再不可,則廢為庶人,若還不可,便隻有舉兵討伐了。”
洪武皇帝聽完他一席話,並未有什麽特別的反應,隻是淡淡地表示讚同,
便結束了此番對話。
顯而易見的是,封藩本是洪武皇帝的得意之作,以藩王代替功臣而禦敵防患,亦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們祖孫二人明顯對究竟何為棘刺這個問題上看法迥然不同,他也無法體會朱允炆此刻心中的擔憂。
洪武皇帝對此事的態度,非但沒有讓朱允炆釋懷,反而令他更填一層憂患,此刻在東角門,他遇到了黃子澄。作為太子朱標托孤之人,黃子澄與朱允炆亦師亦友,此刻他已聞訊燕王在北疆大捷的消息,不免對皇太孫的處境多了一分擔憂。他已了然皇太孫此刻心中所慮之事,便開門見山的問道:“皇太孫殿下可是為藩王擁兵自重之事而煩憂?”
朱允炆眼睛一亮,旋即又點點頭道:“知我者,莫先生也!此正是我所慮者,依卿之見,該如何是好?”
隻見黃子澄搖頭晃腦,不慌不忙地答道:“臣以為此事不難處置。諸王府的護衛軍,僅足以自守,且朝廷軍衛,犬牙相製,倘若諸王有變,隻需臨以六師,誰能抵擋?試問漢朝七國之亂,七國比如今藩王之國要強大許多,最終還是滅亡,這便是以大製小,以強製弱的道理啊!”
朱允炆聽聞此言,心中頓時覺得寬慰不少,黃先生果然是可以倚重之人。楚漢相爭階段,劉邦迫於形勢,分封了異姓諸侯王。諸侯國疆域廣大,人口眾多並位於經濟發達地區,且擁有強大的武裝,由諸侯王隨意調遣。諸侯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在封國內獨攬大權。這些異姓諸王擁兵自重,專製一方。此外,還自行征收賦稅、鑄造錢幣,成為實際上的獨立王國,最終成為中央集權的最大障礙。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同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叛亂。朝廷即以大將周亞夫為太尉,率領大軍在三月之內即平定了叛亂,此後諸侯國經漢武帝進一步削弱,便名存實亡了。
朱允炆從七國之亂的故事中受到了啟發和鼓舞,此刻他心中已動了削藩的念頭,他對黃子澄拱手施禮道:“多謝先生指教,到時便全拜托先生了!”
黃子澄此刻受寵若驚,隻是此二人誰也沒想到的是,削藩,削藩,試問你的大將周亞夫,又在何處?
作者有話要說:有喜歡訪古建的盆友嗎?作者菌特別喜歡遼構,遼寧錦州義縣奉國寺,就是一代宗師裏章子怡奉道的取景地,七佛在片中片尾都有出現,王家衛把奉國寺拍的太美了!遼構恢弘大氣,其實有時候身臨古建之中亦有一種穿越之感。麽麽噠(o^^o)
05版的傲慢與偏見,達西從晨霧中走來,對伊麗莎白告白那段拍的太美了~
lf,however,yourfeelingsha/vechanged......iwouldha/vetotellyou,youha/vebewitchedme,bodyandsoul,andilove...ilove...iloveyou.ineverwishtobepartedfromyoufromthisdayon.
原諒作者菌這意識流的腦洞o(^_^)o
“原來令尊便是張泰張大人,幸會,幸會!”朱權見狀,忙拱手施禮道。
那張姑娘忙也迴禮,她想起那日在竹軒樓,見到寧王夫婦恩愛的樣子,可今日宴席上,卻不見王妃蹤影,便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的問道:“今日宴會怎不見王妃?”
朱權無奈的搖了搖頭,隻是輕聲歎息道:“王妃身體不適,閉門謝客。”
無需再多言,張姑娘已看出他心事重重,像是與王妃有關,卻也不好再過問,她突然靈機一動,試探地問道:“不知寧王殿下上次所說的北曲曲譜,李先生可有試唱?”
“恩,聽聞李先生近日在竹軒樓中所奏,正是那曲譜中的《春江送別》,本王還未有幸聽得李先生當麵演奏呢!”一提到自己的曲譜,朱權神色中終於閃過一絲光亮。
張姑娘是聰慧之人,隻見她含羞低頭垂視提議道:“剛好我也沒有聽過李先生的新曲,殿下如若哪天得空,我們……我們亦可同往……”
“如此甚好!”朱權未多加思索,便欣然接受。月下清風,張姑娘垂首擺弄手中帕子的模樣,更增添了幾分嬌羞之色,讓人看著不免會為之心動不已。
***********************************
大寧城西郊的般若寺,是遼中京遺存下來的一座寺廟,遼代建築繼承唐風,相比同期受南方影響,偏向秀麗的北宋建築,更多保留了晚唐北方建築的風格。
二十一世紀能看到的唐代建築已經不多了,謝依琳在書中讀到過,梁思成與林徽因伉儷,曆盡千辛萬苦,穿過戰火,發現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這座難得的唐構時激動的心情。
在現代,雖然看不到更多的唐代建築,但是八大遼構卻成為人們緬懷盛唐建築的朝聖之地。謝依琳便是親身實地的去過遼寧錦州的義縣奉國寺和天津的薊縣獨樂寺,身臨其境之時,遼構的大氣磅礴讓她心中很是震撼。隻可惜如今這大寧城中的般若寺,並沒有保留到她所生活的那個年代。
穿過般若寺,寺後山穀中有一灣清溪,溪水純淨甘甜,這四月天裏,北地終是入了春,溪水潺潺流動,徐妙錦的思緒從二十一世紀又迴到了這六百年前的大明朝。
此刻晨光映射到溪水中,升騰起一片片的水霧,她的目光從溪水中抽離出來,但見晨霧中一個高大的身影緩緩而來,
那一刻她仿佛又迴到了少女時代那陣陣心動的瞬間。《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徹夜未眠,達西先生從晨霧中匆匆而來,深情款款的向伊麗莎白告白的片段不斷在她腦海中閃過。
那身影會是她心中無數次期待的那個人嗎?如若是,她此生便再永遠放不下心中那執念了……
這世間的情感,原本就是如此,你越想忘記,卻偏偏是剪不斷,理還亂。
山穀清溪猶如玉噴珠濺,滴水擊石,宛如撥動的琴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她的心就像這琴弦般被撥動的慌亂不已,咚咚作響,山穀中仿佛除了那溪流澗石之聲,就隻剩下她的心跳聲。
那人走到她麵前,還未等她開口說話,便一手攬住她的腰,另一隻手環住她的脖頸。她想扭頭掙脫開,卻發現已被他牢牢固定在那裏,那一吻吻的徹底,霸道,堅持且持續,攪亂了她所有的思緒,她漸漸放棄了抵抗,溫情從容的迴應他,雖眼中噙著淚,但心中防線已是全線崩潰。
乾清宮前跪在風雪中,她早已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她愛他的情感是那樣的純粹,一切入眼之物皆已成癡。
曾經的她無數次在夢中,總是夢見同一個山洞,本以為洞口的光觸手可及,但卻怎麽也走不到盡頭,她孤身一人一直走著,隻覺得洞口的光越來越微弱,離她越來越遠,心中無限悲涼與落寞,終究敵不過天子一紙詔書。
他仍是那樣溫柔的待她,輕柔地幫她拭淚,柔聲自責道:“錦兒,這些年來讓你受苦了,都是我的錯。”
她隻是堅定地握住他的手,輕輕搖了搖頭道:“我本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你了。”
他輕輕抹去她眼角的淚痕,微微一笑便反問她道:“那你為何還躲著我?”
她嬌羞垂首,柔聲迴道:“現在身份不同,我怕我再見到你,便一輩子都忘不掉了。”
溪水因地而歌,有如鬆濤,錚錚塗徐之音,響徹山林之間。
沉默了片刻,他終究還是忍不住問道:“這些年,你過得好嗎?”
她雖然點了點頭,但掩飾不住眼神中的落寞與悲涼。
如今看來,也唯有得了那皇位,才能讓她迴到自己身邊,許她一世繁華。可現如今的情形,他又能許諾她什麽呢?
溪水湍急處如飛珠濺玉,平緩處若銀湖瀉波,錯落有致,爭然出聲,她已了然他此刻心中憂慮,隻是握著他的手更緊,目光
中滿是堅定地如述道:“四郎,我相信終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朱棣從未想過有一天,徐妙錦會這樣對他說,他原以為自儲君之位旁落之時起,那皇位就注定再與他無緣了,隻是道衍那和尚一直在他身邊煽風點火,說時機未到,韜光養晦,有時他聽的煩了,真想不再去理睬那野心勃勃的和尚,有時他卻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自己心中的野心,還是那和尚心中的野心在膨脹。
他沒想到此刻她看著他的目光,是如此堅定。
***********************************
燕王北征凱旋的消息此刻已傳至京城,洪武皇帝接到從大寧傳來奏報,自是喜在心頭。如今四兒子已經可以完全替代那些被他殺光的功臣勳戚,平定北邊,此等重任還是交到自家人手中,最為安心。
可是有一個人,心中卻不是這麽想的,那人便是皇太孫朱允炆。
本是喜上眉梢的洪武皇帝見他憂心忡忡的樣子,不免疑問道:“朕已為你完全拔除了棘杖之刺,日後你便可以做個太平天子,何故使你如此煩憂?”
此時的朱允炆已大婚一年,在皇爺爺眼中,他已不再是個孩子,而是皇爺爺今後要托付江山的儲君,他左思右想,是否該借此機會跟皇爺爺坦白心中所慮呢?此時便是個機會,他不能放過這次機會。於是便下定決心,躬身一輯道:“孫兒有件事縈繞在心頭許久,今日想借此機會求皇爺爺為孫兒解惑。”
洪武皇帝笑著捋了捋胡須,好奇問道:“哦?是何種疑惑,且說來聽聽。”
隻見朱允炆正身威立,娓娓道來:“虜患不靖,可以諸王禦之,敢問若諸王不靖,何人禦防?”
洪武皇帝怔了一下,立即收斂了臉上洋洋自得的笑容,他認真地看著麵前這年輕人,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孫兒居然會有此等憂慮。沉默了良久,他反問朱允炆道:“那依你之見,又當如何呢?”
朱允炆原以為皇爺爺一生運籌帷幄,思慮一向縝密,如若他提問,皇爺爺必會為他思慮再三,找出解決之道,而如今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不但沒有提出解決之道,反而又反問他心中是如何所想的,那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以德懷之,以禮製之,若仍不可,則削其封地,若再不可,則廢為庶人,若還不可,便隻有舉兵討伐了。”
洪武皇帝聽完他一席話,並未有什麽特別的反應,隻是淡淡地表示讚同,
便結束了此番對話。
顯而易見的是,封藩本是洪武皇帝的得意之作,以藩王代替功臣而禦敵防患,亦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們祖孫二人明顯對究竟何為棘刺這個問題上看法迥然不同,他也無法體會朱允炆此刻心中的擔憂。
洪武皇帝對此事的態度,非但沒有讓朱允炆釋懷,反而令他更填一層憂患,此刻在東角門,他遇到了黃子澄。作為太子朱標托孤之人,黃子澄與朱允炆亦師亦友,此刻他已聞訊燕王在北疆大捷的消息,不免對皇太孫的處境多了一分擔憂。他已了然皇太孫此刻心中所慮之事,便開門見山的問道:“皇太孫殿下可是為藩王擁兵自重之事而煩憂?”
朱允炆眼睛一亮,旋即又點點頭道:“知我者,莫先生也!此正是我所慮者,依卿之見,該如何是好?”
隻見黃子澄搖頭晃腦,不慌不忙地答道:“臣以為此事不難處置。諸王府的護衛軍,僅足以自守,且朝廷軍衛,犬牙相製,倘若諸王有變,隻需臨以六師,誰能抵擋?試問漢朝七國之亂,七國比如今藩王之國要強大許多,最終還是滅亡,這便是以大製小,以強製弱的道理啊!”
朱允炆聽聞此言,心中頓時覺得寬慰不少,黃先生果然是可以倚重之人。楚漢相爭階段,劉邦迫於形勢,分封了異姓諸侯王。諸侯國疆域廣大,人口眾多並位於經濟發達地區,且擁有強大的武裝,由諸侯王隨意調遣。諸侯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在封國內獨攬大權。這些異姓諸王擁兵自重,專製一方。此外,還自行征收賦稅、鑄造錢幣,成為實際上的獨立王國,最終成為中央集權的最大障礙。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同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叛亂。朝廷即以大將周亞夫為太尉,率領大軍在三月之內即平定了叛亂,此後諸侯國經漢武帝進一步削弱,便名存實亡了。
朱允炆從七國之亂的故事中受到了啟發和鼓舞,此刻他心中已動了削藩的念頭,他對黃子澄拱手施禮道:“多謝先生指教,到時便全拜托先生了!”
黃子澄此刻受寵若驚,隻是此二人誰也沒想到的是,削藩,削藩,試問你的大將周亞夫,又在何處?
作者有話要說:有喜歡訪古建的盆友嗎?作者菌特別喜歡遼構,遼寧錦州義縣奉國寺,就是一代宗師裏章子怡奉道的取景地,七佛在片中片尾都有出現,王家衛把奉國寺拍的太美了!遼構恢弘大氣,其實有時候身臨古建之中亦有一種穿越之感。麽麽噠(o^^o)
05版的傲慢與偏見,達西從晨霧中走來,對伊麗莎白告白那段拍的太美了~
lf,however,yourfeelingsha/vechanged......iwouldha/vetotellyou,youha/vebewitchedme,bodyandsoul,andilove...ilove...iloveyou.ineverwishtobepartedfromyoufromthisdayon.
原諒作者菌這意識流的腦洞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