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大婚(下)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金風玉露,天朗氣清,金桂飄香,北雁南飛,宜嫁娶。

    自那日從樂器行出來,徐妙錦對自己的一番坦言,寧王朱權便再未想過自己將來真的有一天能與徐妙錦做夫妻。小時候第一次見到她的情景,至今仍在他心頭曆曆在目,楊妃娘娘壽誕上那首合奏古琴曲,至今仍縈繞在他耳畔。此刻他乘坐在去中山王府迎親的玉輅中,仍好似在夢境中一般。

    如同徐妙錦二姐三姐出嫁時一樣,宮中早早派了女官至中山王府,女官手中捧著的是禦賜的大衫霞帔和九翟冠,隻等為新娘子梳洗打扮之後就穿戴好。

    徐妙錦平時本不願意施粉黛,連首飾都是戴的極其清雅的款式,而如今這大婚之日,卻也不得不在臉上塗上一層厚厚的脂粉。李氏走上前來,看著鏡中的小妹,已經把象征少女時代的垂發高高盤起,不由得心中一酸,流下兩行清淚。

    少女時代幻想的大婚嫁人那日,是為心愛之人把發髻盤起,而如今,卻世事難料。三年前也是這樣一個金秋時節,也是在這間屋子裏,徐妙錦看著二姐三姐滿心歡喜的戴上九翟冠與紅蓋頭,怎想得今日,即將掀起她紅蓋頭的那個人,卻不是她日夜為之肝腸寸斷的所思之人。

    中山王府大門外鑼鼓喧天,花團錦簇,一副熱鬧至極的景象,儐相早站於府門一側,隻等新郎官一行人到來。大家對這熱鬧場麵自是歡喜不已,可誰又能曾想,這眾人眼中的天作之合,新娘子心中卻是悲涼至極。

    大婚之日前夜,徐妙錦取了一個精致的雕花梨木鑲寶石的小匣子,她輕輕摘下手腕上的玉鐲,將那玉鐲放在了匣子中。摘下玉鐲的那一刹那,從此她便與他再沒有任何瓜葛,他將永遠隻是她大姐夫,而她今後便成了他的十七弟妹。

    罷了,這人世間有些事情越是強求,越是求而不得。這玉鐲,那張小弓,那個元青花玉壺春瓶,那些訴不盡柔情思念的書信,從此以後再與她無關,就讓它們束之高閣吧。

    繡樓上登高望遠,中山王府花園的全景盡收眼底,徐妙錦倚著欄杆而坐,秋風輕輕而過,吹起絲絲秀發拂過麵頰,轉眼間四年光陰就這樣過去了,這四年間,發生了太多太多,這四年光陰,已足以讓相愛之人生死相許,那麽再過四年光陰,她會不會徹底將他忘記呢……

    銅鏡中已戴上九翟冠的新娘子將她的思緒拉迴到了大婚之日,她理了理已經盤好的鬢

    發,宮中派來講那男女之事的嬤嬤此刻已經笑盈盈地走了進來,這次她不需要再迴避了。

    魏國公徐輝祖與夫人李氏此刻已經坐到了正堂上,女執事引著已著好紅色紵絲大衫,配深青色織金雲霞鳳紋霞帔的徐妙錦款款而來,她向大哥大嫂各拜了四拜,徐輝祖雙目滿含期待之情對妹妹叮囑道:“戒之戒之,夙夜恪勤,勿或違命。”李氏則是抹著喜淚,起身又再三幫她整理了衣冠,哽咽地囑咐道:“爾兄有訓,爾當敬承。”

    囑咐完了話,這會已有儐相來傳報,說新郎官一行人已快至府門口,徐輝祖便起身迎了出去,李氏又與宮中的女官幫徐妙錦把罩頭蓋好,此刻便隻等新郎官來迎了。

    寧王則是著青衣冕服,自玉輅中而下,他本就眉清目秀,身姿如竹,曆經這幾年再外練兵之後,此刻已比四年前那贈琴的少年成熟了許多,相比四年前的書生氣,此刻更顯英武。

    他抬頭看了看中山王府前禦筆親書的牌坊,曾經無數次幻想過有一天從這坊下走過,去牽心上人之手,此刻夢境中的畫麵終成的現實,可他卻知道她的心並不在自己這裏。

    魏國公徐輝祖已迎出大門,與寧王朱權互相行過禮後,新郎官便被引入了府中。執雁者再一次把手中的大雁交與徐輝祖,這大禮終成,徐達的四個女兒終於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歸宿。

    新娘子頭上蒙著紅蓋頭,由宮中來的傅母攙扶著,款款而來。李氏握著徐妙錦的手,已是泣不成聲。徐輝祖亦走了過來,與寧王拱手一輯,旋即又語重心長地道:“寧王殿下與小妹自幼相識,小妹交與殿下,我本沒什麽可擔心的,可小妹向來性子頑劣,卻又執拗,今後無論遇到何事,還請寧王殿下多擔待著她些。”

    “魏國公何須如此客氣,今後你我便是一家人,我既有幸娶得錦妹妹為妻,此生定不會有負與她。”朱權目光堅定地看著徐輝祖,承諾道。

    李氏輕掩淚容,將小妹之手交付與他,他二人之手交匯的瞬間,他發現她的手是如此之冰冷,而她卻感受到了他手中傳遞給她的溫暖,這溫暖就好像是心中所思的那人,此刻正堅定的握著她的手,誓不再與她分開半步,這溫暖讓她安心,她雖不再抗拒,卻已是滿眼止不住的淚。

    他牽著她的手,在一片喜樂聲中乘上了鳳轎,從踏上鳳轎的那一刻起,她便再無法迴頭。

    迎親的儀仗隊伍自中山王府而返,由東長安門進至午門外,再由左順門入宮內候。待到進宮之後,便要行合巹之禮

    了。夫婦共牢而食,合巹而握,交杯而飲,此禮方成,從此以後,便是同甘共苦,患難與共的夫妻。

    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搖曳的燭光之中,他輕輕掀起那蓋在新娘子頭上的紅蓋頭,卻露出一張已經哭花妝的臉。

    看著她此刻的模樣,他心中已是完全了然,原來他所期盼的所有一切,終究還是抵不過四哥在她心中的份量,他隻是輕輕喚來了侍奉在側的侍女,帶她去隔間洗漱更衣。

    她不施粉黛的樣子真是極其的漂亮,搖曳的燭光下映襯著如凝脂版的臉頰,真是叫人陣陣心動,可是這一夜,本該是洞房花燭夜的纏綿,他竟與她背靠背的坐了一夜。

    洪武十五年,他五歲,她四歲。

    他在宮中大本營讀書,小小年紀便顯示出不凡的天賦。她三哥與四哥時常來大本營中與眾皇子探討經文史論,國事兵法,她那時便愛扮作小小書童,跟在四哥身後,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她時的情景。

    洪武十七年,他七歲,她六歲。

    皇太子與諸王圍獵於荊山,講武事。她乃是將門之女,小小年紀便不甘於人後,他們年齡相仿,誌趣相投,都喜愛音律,卻也能策馬馳騁,他想獵一隻兔子的時候,她攔住了他,她說小兔子也是生命,你就忍心這麽讓他們失去母親嗎?從此他便憐惜於她。

    洪武二十一年,他十一歲,她十歲。

    他生母楊妃娘娘的壽宴上,他們合奏了一曲陽春白雪,震驚四座,名滿京城。餘音繞梁三日而不止,從此他便視她為伯牙子期。

    人人都道他們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可洪武二十三年她從北平歸來之時,她的的心已再不屬於他。

    如今他們之間的距離靠的這般近,心卻是那樣遠。

    他無奈地笑了笑,搖搖頭對哽咽地她道:“錦妹妹向來知道我是何等人,錦妹妹不願意,我怎會勉強你。”

    她抽了抽被子,哭泣聲緩和了很多,隻是不住地在自責,說對不起。

    兩個無奈之人,又能怎樣,他向來是霽月清風之人,但見她如此悲傷,心中卻也是說不出的滋味。

    他轉過頭來,柔聲對身後的她說道:“錦妹妹可是厭倦了這京中的種種?”

    她輕輕地點了點頭。

    他微微一笑,娓娓道來:“這世間有一處地方,有廣袤無邊的草原,那地方自然條件極好,水草豐茂,每到春時,一碧千裏,秋時卻又是金黃

    一片,成群的牛羊往天邊而去,策馬奔騰在天地間,真是無限疏闊。”

    徐妙錦聽的入了神,自從她闖入到這個世界,無形中身上已背負了太多,她向往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她聽著他的描述,仿佛那畫中景致,不覺心生神往。

    朱權見她已不在哭泣,嘴角含笑道:“世間有如此絕妙之處,錦妹妹不想去看看嗎?”

    徐妙錦用袖口拭了拭臉上的淚痕,轉過頭來好奇地問道:“權哥哥所說之處,可是大寧?”

    朱權點了點頭,繼續向她描述道:“大明立國之前,大寧一直是北方遊牧民族所控,直到遼代在此設大定府,建城為遼中京。遼宋由於多年戰亂,至澶淵之盟後此地方得安定,自此許多中原人士便遷徙至此,經數十年的農業,經濟,文化融合,遼中京方得成為一朝繁華重鎮,位居遼五京之首。遼人崇尚佛教,至今在大寧城內,仍可以看到當年遼人所建的佛寺與佛塔,我知錦妹妹向來崇佛,虔心抄經,待到了大寧,我便可帶錦妹妹去一觀那遼寺與遼塔,妹妹可願意?”

    徐妙錦微微頷首,本已心如死灰,此刻卻又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她轉過身來,輕輕側頭與他說道:“權哥哥可要說話算數,此去北上,我不光要看那遼寺與遼塔,還要一路遊山玩水,哥哥可答應?”

    朱權輕輕笑道:“這有何難,我本也是喜歡探得那些古跡之人,妹妹若是喜歡,我們就慢些走,泰山氣勢磅礴,蓬萊亦可尋仙,曲阜聖人之地,濟南萬泉之國,隻要妹妹想去,我們便去好了!”

    此間氣氛開始逐漸升溫,伴著搖曳的紅燭,窗外的月亮升起又落,兩人天南地北,從小時候聊到長大,從諸子百家聊到魏晉風骨,從音律聊到雜劇,從佛法聊到修道,天邊竟不知不覺間開始泛白。

    作者有話要說:求收藏求評論!作者菌來賣萌啦!(~o ̄3 ̄)~麽麽!你們說句話!我偷著樂一天,哈哈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穿之朱明繡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歐陽肖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歐陽肖邦並收藏明穿之朱明繡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