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雞鳴寺遇皇孫
自太子朱標從陝西歸來已經有十餘天,他已經向朱元璋匯報了在陝西視察的情況,洪武皇帝表示很是滿意,如今秦王·府已經整肅一新,太子向洪武皇帝呈上了在陝西八府二十州九十五縣考察的地圖和奏章,其中包括視察兵營,理刑獄,查倉庫,等等情況,但遷都的事宜是項大工程,洪武皇帝還要與百官商討之後再行考慮。
起初洪武皇帝並未察覺太子身體有異樣,有時朝堂之上太子總是會忍不住地咳嗽,這引起了洪武皇帝與百官的注意。其實自太子迴京之後,便一直在私下裏請太醫診治,但是明麵裏他必須強打精神,不能讓別人瞧出一絲病態,因為他是太子,是一國之儲君,如此情況一旦被有心人利用,那麽朝堂之上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轉眼間已是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京城內洋溢著一派生平景象,與往年一樣,家家戶戶掛起了紅燈,忙著貼春聯,換桃符,一片熱鬧祥和的景象。
中山王府亦是如此,今年徐妙錦沒有被罰去棲霞山禮佛,由於二姐三姐都已經出嫁,大嫂忙前忙後便少了幫手,此刻徐妙錦已是忙的團團轉,做大嫂身後的小跟班,幫著大嫂清算賬目,收年租,寫拜帖,掃祠堂,準備祭祖各項事宜等等,她親自參與準備這些事情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做一家之主母有多麽辛苦。
今年新年,中山王府已出嫁的三個女兒都要迴家省親,李氏自接到聖旨那一日便開始忙碌起來,皇上身邊的李福公公雖然過來傳過旨意,說這次迴京的藩王人數多,就索性都住在宮裏了,不過李氏還是為中山王府的三位女婿都準備了住所,畢竟三位藩王都是身份尊貴之人,自然是怠慢不得的。
徐妙錦從接到聖旨那天開始便掰著手指頭算天數了,眼巴巴地盼望著燕王朱棣能早點到京城,畢竟又是大半年的時間沒見了,雖然常有書信往來,但怎抵得過熱戀中青年男女的相思之苦。
秦淮河畔張燈結彩,士庶商民摩肩接踵,到處洋溢著酒香,人民沉浸在這歡樂祥和的新年之中,卻不知此刻東宮早已是山雨預來。
大年初一的正旦大朝會和往年一樣熱鬧,去年一年國家安定祥和,沒有大災大難,蒙古人在北疆也悄無聲息,這些一切使得洪武皇帝的心情極好,這個他所建立的帝國正一步步地走向正軌,這使得他對新的一年更是充滿了希望。
太子朱標挺著愈發虛弱的身子強撐過了正旦大朝會,又撐過了太廟
祭祖,之後是最隆重且繁雜的大祀天地,大祀之日,太子朱標不得不戴月起床,冒寒而出,前往南郊的圜丘以及北郊的方澤去行那繁複的祭祀禮儀,待到這一切都結束之時,太子已經身心俱疲,臥床難起。
燕王朱棣一行人離京城越來越近之時,宮中早已悄悄流傳著太子生病的消息,此刻人心惶惶,太醫們一遍又一遍地被召進東宮,又冷著臉出來,據說太子隻是偶感風寒,所有人都三緘其口,但天下並沒有密不透風的圍牆,消息不經意間已然在宮中秘密流傳開來。
中山王府一家人都是經常出入宮廷之人,自然是早已聽到了風聲,隻是大家都對洪武皇帝的性格了然於心,便都心照不宣地對此事閉口不提。
太子妃呂氏與皇孫朱允炆是唯一知道內情的幾個人之一,自太子臥床之後,皇孫朱允炆便盡了一個孝子能盡到的全部責任,寸步不離地侍奉在太子朱標床前。太醫院的院判劉太醫醫術最為高明,卻也不得不奉旨對太子隱瞞病情。這日劉太醫看過太子的病之後,便與太子妃呂氏在西廂房囑咐了起來,隻見太子妃聽著聽著便忍不住哽咽起來,這一切都被皇孫朱允炆看在眼裏,他擔心之事想必還是發生了。
這日剛出了上元燈節,雞鳴寺前的廟會依舊熱鬧非凡,朱允炆獨自一人換了便服,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廟會中的人們還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中,而他隻帶了一個小廝,匆匆從歡鬧的人群中穿過,人群中的歡聲笑語在他耳邊如煙花已逝般早已沒了色彩。民間百姓皆說雞鳴寺的香火最是靈驗,此刻他已經顧不上這些,隻是誠心向佛祖祈求父王的身體能早日康複。
徐妙錦和馬恩慧相邀來到雞鳴寺前的廟會玩耍,她早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的生活節奏,沒有過多的娛樂活動,女孩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家裏,不過還好她仗著一個郡主的身份,每日進宮出宮的路上還能看看風景,感受一下民風民俗。從她這兩年來闖的禍來看,那些事情放到現代根本就不算什麽,她無非就是好動,喜歡遊山玩水而已,然而在這六百年前的大明朝,這些卻成了她的過錯。
雞鳴寺前的廟會可比北平的廟會熱鬧多了,畢竟還是天子腳下,全國的好東西都集中在這裏了,徐妙錦與馬恩慧一路走走停停,一會看著這個稀奇,一會看著那個好玩,兩人好似要把整條街都買下來似的。
“錦姐姐,你還記不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的情景?也是在這雞鳴寺前,有一惡霸欺負一位姑娘,你仗義執言挺身而出去幫那姑娘,我當時見你也是一位弱
女子,生怕你有什麽閃失,便要我家車夫前去相幫,還好後來你四哥及時趕到,那惡霸見我們人多勢眾,便悻悻地離開了。”馬恩慧微笑著迴憶起了往事。
徐妙錦撓了撓頭,麵帶愧疚地說道:“恩慧妹妹也不是不知,我害了失魂症……”
“瞧我,這大過年的,又提起錦姐姐傷心之事了,妹妹隻是看到這雞鳴寺便想起了往事,錦姐姐莫要怪我。”馬恩慧不好意思地說道。
“哎,無妨,無妨!”徐妙錦握起馬恩慧的手,本來想說的話到嘴邊卻又止住了,她如果不嫁他,到那時便不會與皇宮一起灰飛煙滅,可是,她該告訴她,不要嫁給朱允炆嗎?她能阻止的了皇上的賜婚嗎?她若抗旨,她全家人還能活命嗎?
“錦姐姐!”馬恩慧莞爾一笑,打斷了徐妙錦的思緒,隻見她指著一個賣首飾的攤子說道:“錦姐姐,我們去那邊瞧瞧吧!”
徐妙錦迴過神來,拉了拉馬恩慧的手,二人便朝那首飾攤子走去了。馬恩慧見那攤子上的首飾都極其漂亮,有做工精致的白玉蘭簪子,打磨精巧的葫蘆耳環,金鑲玉的寶蝶趕花挑心,還有各式各樣的玉鐲子,二人頓時便看花了眼。
馬恩慧拿起一把金鑲玉的花釵,對著自己的發髻比了比,嘟囔道:“這個總是稍老氣了點,適合我娘!”放下那花釵,又拿起一隻白玉鐲,隻見那玉鐲晶瑩剔透,白玉似雪。
那攤主是一位麵目和善的中年婦人,她麵帶微笑地對兩位小姑娘道:“二位真是好眼光啊,這白玉如凝脂,可不多見呢!”
徐妙錦不禁也被這玉鐲吸引,便拿起那玉鐲在自己手腕上比了比。那攤主定眼一瞧,便瞧見了她玉腕上的白綠相間綠豆底翡翠玉鐲,不禁讚歎道:“姑娘這鐲子可是一等一的上品啊!世間罕見呢!”
徐妙錦被攤主說的不好意思起來,連忙縮了縮手,馬恩慧卻一把執起她的手,盯著那鐲子瞧了半天,嘟囔道:“錦姐姐何時得了這鐲子,我怎麽沒見過,可是如意郎君相贈?”
徐妙錦隻覺被她說的兩頰緋紅,便轉過頭去不理睬馬恩慧,馬恩慧此刻便調侃道:“錦姐姐果然是被我說中了,哎!要是鐵妹妹此刻在就好了,依她的性子啊,定會刨根問底!”馬恩慧嫣然而笑道,又轉過頭來對那攤主說:“老板,這白玉鐲子我要了。”
這會隻見她翻遍了上下左右的衣袋,都不見自己的荷包,便焦急地對徐妙錦說道:“錦姐姐,我的荷包不見了,看來我們是遭了小偷了,
這可怎麽辦才好!”
還不等徐妙錦答話,人群那邊便傳來一陣嘈雜聲,隻聽見有人在喊:“抓小偷啊!抓小偷!”
馬恩慧和徐妙錦連忙放下手頭要買的東西,也圍了過來,隻見一書生打扮的青衣男子,手中擒著一個年齡隻有六七歲模樣的小乞丐的手,那小乞丐使勁掙脫,那青衣書生就是不放開他,還大喊著不要讓這小乞丐跑了。
此刻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把他們圍了個水泄不通,徐妙錦定睛看了看那書生,不覺心中一驚,這不是皇孫朱允炆嗎!他怎麽會在這裏?
這時朱允炆身邊的小廝也跑了過來,按住那小乞丐不放,那小乞丐自知是無法逃脫了,便連忙討饒說自己是被冤枉的,自己是良民,怎能是小偷呢!
人群中有人喊道:“是不是小偷搜下身便知道了!”朱允炆身邊的小廝一聽,便連忙抓起那小乞丐的衣服向懷裏掏了掏,果然一下掏出了四五個荷包,其中就有一個荷包是馬恩慧的,那上麵的精致蓮花紋,正是馬恩慧親手所繡。
眾人見狀紛紛指責那小乞丐,還有人說要抓他去報官,那小乞丐連忙跪地求饒道:“貴人饒命!貴人饒命啊!我家裏遭了災,親人皆已經亡故,我一路逃荒到應天府,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此番是第一次來廟會偷東西,實在是餓的不行,才出此下策的!求貴人高抬貴手,不要抓我去見官老爺,我給貴人做牛做馬!”那小乞丐邊哭,邊砰砰砰地使勁磕頭,朱允炆不覺動了惻隱之心。
徐妙錦見狀連忙拉著馬恩慧穿過人群,來到朱允炆和小乞丐麵前,朱允炆定睛看了看,也是不覺一陣吃驚,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徐妙錦。
隻見徐妙錦鎮定自若地朝著人群道:“這些荷包,我們這就交到應天府衙門去,是誰丟的荷包,大家可以去應天府衙門認領,到時隻要與應天府衙門的推官老爺仔細核對下荷包的樣式和裏麵裝的東西就好,大家可放心?”
眾人聽罷,便不覺拍手叫好,稱讚這姑娘真是秉公辦事,徐妙錦又借勢說道:“至於這小乞丐嗎,念他是初犯,又三天沒吃東西,想必他也是餓壞了,既然事出有因,那何不將他交與雞鳴寺的方丈大人教導,也可積一份善緣。”
那小乞丐抬起淚眼漣漣的小臉,此刻他臉上的泥水和淚水已經混在一起,他忙爬過來,又向徐妙錦砰砰砰地磕了三個頭,嘴裏哽咽地說道:“謝謝仙女!謝謝仙女!”
眾人見這事情了結了,便一哄而散了,隻見朱允
炆微微一笑拱手施禮道:“今日怎會在這裏遇到郡主?”
徐妙錦連忙做了一個噓聲的動作,壓低聲音道:“皇孫殿下莫要太大聲,這會街上人多,可不好暴露身份呢!”說罷又拉過馬恩慧介紹道:“這位是我閨中密友,光祿寺少卿馬全大人之女,芳名恩慧,剛剛那小乞丐懷裏,便有她的一隻荷包。”
隻見馬恩慧款款走上前來,笑顏如花地輯了一禮道:“今日還要多謝皇孫殿下出手解圍呢。”
朱允炆忙不好意思地擺擺手道:“哎,無妨,無妨,隻是恰巧撞見他偷東西罷了。”
“既然大家在此相遇,不妨去茗香閣飲一壺茶可好?”徐妙錦靈機一動,便提議道。
馬恩慧與朱允炆都表示讚同,三人便離開喧鬧的廟會,朝茗香閣走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我還是那個求收藏求評論的作者!(~o ̄3 ̄)~麽麽!
自太子朱標從陝西歸來已經有十餘天,他已經向朱元璋匯報了在陝西視察的情況,洪武皇帝表示很是滿意,如今秦王·府已經整肅一新,太子向洪武皇帝呈上了在陝西八府二十州九十五縣考察的地圖和奏章,其中包括視察兵營,理刑獄,查倉庫,等等情況,但遷都的事宜是項大工程,洪武皇帝還要與百官商討之後再行考慮。
起初洪武皇帝並未察覺太子身體有異樣,有時朝堂之上太子總是會忍不住地咳嗽,這引起了洪武皇帝與百官的注意。其實自太子迴京之後,便一直在私下裏請太醫診治,但是明麵裏他必須強打精神,不能讓別人瞧出一絲病態,因為他是太子,是一國之儲君,如此情況一旦被有心人利用,那麽朝堂之上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轉眼間已是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京城內洋溢著一派生平景象,與往年一樣,家家戶戶掛起了紅燈,忙著貼春聯,換桃符,一片熱鬧祥和的景象。
中山王府亦是如此,今年徐妙錦沒有被罰去棲霞山禮佛,由於二姐三姐都已經出嫁,大嫂忙前忙後便少了幫手,此刻徐妙錦已是忙的團團轉,做大嫂身後的小跟班,幫著大嫂清算賬目,收年租,寫拜帖,掃祠堂,準備祭祖各項事宜等等,她親自參與準備這些事情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做一家之主母有多麽辛苦。
今年新年,中山王府已出嫁的三個女兒都要迴家省親,李氏自接到聖旨那一日便開始忙碌起來,皇上身邊的李福公公雖然過來傳過旨意,說這次迴京的藩王人數多,就索性都住在宮裏了,不過李氏還是為中山王府的三位女婿都準備了住所,畢竟三位藩王都是身份尊貴之人,自然是怠慢不得的。
徐妙錦從接到聖旨那天開始便掰著手指頭算天數了,眼巴巴地盼望著燕王朱棣能早點到京城,畢竟又是大半年的時間沒見了,雖然常有書信往來,但怎抵得過熱戀中青年男女的相思之苦。
秦淮河畔張燈結彩,士庶商民摩肩接踵,到處洋溢著酒香,人民沉浸在這歡樂祥和的新年之中,卻不知此刻東宮早已是山雨預來。
大年初一的正旦大朝會和往年一樣熱鬧,去年一年國家安定祥和,沒有大災大難,蒙古人在北疆也悄無聲息,這些一切使得洪武皇帝的心情極好,這個他所建立的帝國正一步步地走向正軌,這使得他對新的一年更是充滿了希望。
太子朱標挺著愈發虛弱的身子強撐過了正旦大朝會,又撐過了太廟
祭祖,之後是最隆重且繁雜的大祀天地,大祀之日,太子朱標不得不戴月起床,冒寒而出,前往南郊的圜丘以及北郊的方澤去行那繁複的祭祀禮儀,待到這一切都結束之時,太子已經身心俱疲,臥床難起。
燕王朱棣一行人離京城越來越近之時,宮中早已悄悄流傳著太子生病的消息,此刻人心惶惶,太醫們一遍又一遍地被召進東宮,又冷著臉出來,據說太子隻是偶感風寒,所有人都三緘其口,但天下並沒有密不透風的圍牆,消息不經意間已然在宮中秘密流傳開來。
中山王府一家人都是經常出入宮廷之人,自然是早已聽到了風聲,隻是大家都對洪武皇帝的性格了然於心,便都心照不宣地對此事閉口不提。
太子妃呂氏與皇孫朱允炆是唯一知道內情的幾個人之一,自太子臥床之後,皇孫朱允炆便盡了一個孝子能盡到的全部責任,寸步不離地侍奉在太子朱標床前。太醫院的院判劉太醫醫術最為高明,卻也不得不奉旨對太子隱瞞病情。這日劉太醫看過太子的病之後,便與太子妃呂氏在西廂房囑咐了起來,隻見太子妃聽著聽著便忍不住哽咽起來,這一切都被皇孫朱允炆看在眼裏,他擔心之事想必還是發生了。
這日剛出了上元燈節,雞鳴寺前的廟會依舊熱鬧非凡,朱允炆獨自一人換了便服,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廟會中的人們還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中,而他隻帶了一個小廝,匆匆從歡鬧的人群中穿過,人群中的歡聲笑語在他耳邊如煙花已逝般早已沒了色彩。民間百姓皆說雞鳴寺的香火最是靈驗,此刻他已經顧不上這些,隻是誠心向佛祖祈求父王的身體能早日康複。
徐妙錦和馬恩慧相邀來到雞鳴寺前的廟會玩耍,她早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的生活節奏,沒有過多的娛樂活動,女孩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家裏,不過還好她仗著一個郡主的身份,每日進宮出宮的路上還能看看風景,感受一下民風民俗。從她這兩年來闖的禍來看,那些事情放到現代根本就不算什麽,她無非就是好動,喜歡遊山玩水而已,然而在這六百年前的大明朝,這些卻成了她的過錯。
雞鳴寺前的廟會可比北平的廟會熱鬧多了,畢竟還是天子腳下,全國的好東西都集中在這裏了,徐妙錦與馬恩慧一路走走停停,一會看著這個稀奇,一會看著那個好玩,兩人好似要把整條街都買下來似的。
“錦姐姐,你還記不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的情景?也是在這雞鳴寺前,有一惡霸欺負一位姑娘,你仗義執言挺身而出去幫那姑娘,我當時見你也是一位弱
女子,生怕你有什麽閃失,便要我家車夫前去相幫,還好後來你四哥及時趕到,那惡霸見我們人多勢眾,便悻悻地離開了。”馬恩慧微笑著迴憶起了往事。
徐妙錦撓了撓頭,麵帶愧疚地說道:“恩慧妹妹也不是不知,我害了失魂症……”
“瞧我,這大過年的,又提起錦姐姐傷心之事了,妹妹隻是看到這雞鳴寺便想起了往事,錦姐姐莫要怪我。”馬恩慧不好意思地說道。
“哎,無妨,無妨!”徐妙錦握起馬恩慧的手,本來想說的話到嘴邊卻又止住了,她如果不嫁他,到那時便不會與皇宮一起灰飛煙滅,可是,她該告訴她,不要嫁給朱允炆嗎?她能阻止的了皇上的賜婚嗎?她若抗旨,她全家人還能活命嗎?
“錦姐姐!”馬恩慧莞爾一笑,打斷了徐妙錦的思緒,隻見她指著一個賣首飾的攤子說道:“錦姐姐,我們去那邊瞧瞧吧!”
徐妙錦迴過神來,拉了拉馬恩慧的手,二人便朝那首飾攤子走去了。馬恩慧見那攤子上的首飾都極其漂亮,有做工精致的白玉蘭簪子,打磨精巧的葫蘆耳環,金鑲玉的寶蝶趕花挑心,還有各式各樣的玉鐲子,二人頓時便看花了眼。
馬恩慧拿起一把金鑲玉的花釵,對著自己的發髻比了比,嘟囔道:“這個總是稍老氣了點,適合我娘!”放下那花釵,又拿起一隻白玉鐲,隻見那玉鐲晶瑩剔透,白玉似雪。
那攤主是一位麵目和善的中年婦人,她麵帶微笑地對兩位小姑娘道:“二位真是好眼光啊,這白玉如凝脂,可不多見呢!”
徐妙錦不禁也被這玉鐲吸引,便拿起那玉鐲在自己手腕上比了比。那攤主定眼一瞧,便瞧見了她玉腕上的白綠相間綠豆底翡翠玉鐲,不禁讚歎道:“姑娘這鐲子可是一等一的上品啊!世間罕見呢!”
徐妙錦被攤主說的不好意思起來,連忙縮了縮手,馬恩慧卻一把執起她的手,盯著那鐲子瞧了半天,嘟囔道:“錦姐姐何時得了這鐲子,我怎麽沒見過,可是如意郎君相贈?”
徐妙錦隻覺被她說的兩頰緋紅,便轉過頭去不理睬馬恩慧,馬恩慧此刻便調侃道:“錦姐姐果然是被我說中了,哎!要是鐵妹妹此刻在就好了,依她的性子啊,定會刨根問底!”馬恩慧嫣然而笑道,又轉過頭來對那攤主說:“老板,這白玉鐲子我要了。”
這會隻見她翻遍了上下左右的衣袋,都不見自己的荷包,便焦急地對徐妙錦說道:“錦姐姐,我的荷包不見了,看來我們是遭了小偷了,
這可怎麽辦才好!”
還不等徐妙錦答話,人群那邊便傳來一陣嘈雜聲,隻聽見有人在喊:“抓小偷啊!抓小偷!”
馬恩慧和徐妙錦連忙放下手頭要買的東西,也圍了過來,隻見一書生打扮的青衣男子,手中擒著一個年齡隻有六七歲模樣的小乞丐的手,那小乞丐使勁掙脫,那青衣書生就是不放開他,還大喊著不要讓這小乞丐跑了。
此刻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把他們圍了個水泄不通,徐妙錦定睛看了看那書生,不覺心中一驚,這不是皇孫朱允炆嗎!他怎麽會在這裏?
這時朱允炆身邊的小廝也跑了過來,按住那小乞丐不放,那小乞丐自知是無法逃脫了,便連忙討饒說自己是被冤枉的,自己是良民,怎能是小偷呢!
人群中有人喊道:“是不是小偷搜下身便知道了!”朱允炆身邊的小廝一聽,便連忙抓起那小乞丐的衣服向懷裏掏了掏,果然一下掏出了四五個荷包,其中就有一個荷包是馬恩慧的,那上麵的精致蓮花紋,正是馬恩慧親手所繡。
眾人見狀紛紛指責那小乞丐,還有人說要抓他去報官,那小乞丐連忙跪地求饒道:“貴人饒命!貴人饒命啊!我家裏遭了災,親人皆已經亡故,我一路逃荒到應天府,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此番是第一次來廟會偷東西,實在是餓的不行,才出此下策的!求貴人高抬貴手,不要抓我去見官老爺,我給貴人做牛做馬!”那小乞丐邊哭,邊砰砰砰地使勁磕頭,朱允炆不覺動了惻隱之心。
徐妙錦見狀連忙拉著馬恩慧穿過人群,來到朱允炆和小乞丐麵前,朱允炆定睛看了看,也是不覺一陣吃驚,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徐妙錦。
隻見徐妙錦鎮定自若地朝著人群道:“這些荷包,我們這就交到應天府衙門去,是誰丟的荷包,大家可以去應天府衙門認領,到時隻要與應天府衙門的推官老爺仔細核對下荷包的樣式和裏麵裝的東西就好,大家可放心?”
眾人聽罷,便不覺拍手叫好,稱讚這姑娘真是秉公辦事,徐妙錦又借勢說道:“至於這小乞丐嗎,念他是初犯,又三天沒吃東西,想必他也是餓壞了,既然事出有因,那何不將他交與雞鳴寺的方丈大人教導,也可積一份善緣。”
那小乞丐抬起淚眼漣漣的小臉,此刻他臉上的泥水和淚水已經混在一起,他忙爬過來,又向徐妙錦砰砰砰地磕了三個頭,嘴裏哽咽地說道:“謝謝仙女!謝謝仙女!”
眾人見這事情了結了,便一哄而散了,隻見朱允
炆微微一笑拱手施禮道:“今日怎會在這裏遇到郡主?”
徐妙錦連忙做了一個噓聲的動作,壓低聲音道:“皇孫殿下莫要太大聲,這會街上人多,可不好暴露身份呢!”說罷又拉過馬恩慧介紹道:“這位是我閨中密友,光祿寺少卿馬全大人之女,芳名恩慧,剛剛那小乞丐懷裏,便有她的一隻荷包。”
隻見馬恩慧款款走上前來,笑顏如花地輯了一禮道:“今日還要多謝皇孫殿下出手解圍呢。”
朱允炆忙不好意思地擺擺手道:“哎,無妨,無妨,隻是恰巧撞見他偷東西罷了。”
“既然大家在此相遇,不妨去茗香閣飲一壺茶可好?”徐妙錦靈機一動,便提議道。
馬恩慧與朱允炆都表示讚同,三人便離開喧鬧的廟會,朝茗香閣走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我還是那個求收藏求評論的作者!(~o ̄3 ̄)~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