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太子北巡
待到大婚第二日,新人沐浴盛裝拜見長輩,代王和安王攜新婚的王妃朝見兩宮,朝見結束後,洪武皇帝又為兩對新人賜宴。代王的生母郭惠妃對兒媳婦很是滿意,自那日在萬壽聖節賜宴,她便有意與中山王府結親,如今終於得願所償,便是拉著徐妙清的手上下打量著新兒媳婦,笑容春風滿麵。
就在中山王府上下沉浸在一片祥和的婚禮氛圍之中,久久還未散去之時,徐妙錦得到了一個噩耗,周二夫人還是被夫家逼死了,這讓她的心情從姐姐們大婚的愉悅之中一下子抽離了出來,原以為自己為周二夫人在這封建禮教蠶食婦女的社會中爭得了一絲生機,可事實並未如她所願,周二夫人最終還是沒有逃脫封建禮教害人的魔爪,慘死在府中。
自上元燈節洪武皇帝詔幾位藩王入京之後,秦王朱樉便一直留在京城自省,行為舉止也規矩了不少,洪武皇帝此時思量著,總把這二兒子留在京城始終不是那麽迴事,再一則他心中早有國都北遷的打算,自從明代開國定都南京之後,朱元璋始終覺得南京胭脂氣太重,再者北方軍事布局日趨嚴峻,朱元璋有意效仿漢唐,把國都北遷到西安,所以此次借著命令秦王朱樉北歸迴藩國之機,派太子朱標北巡視察陝西,考慮遷都事宜。
太子朱標一行人便在洪武二十四年金秋時節浩浩蕩蕩的離開應天北上了。朱標出城那日,本來是晴空萬裏,卻忽然彤雲蔽日,雷聲震天響。秋雨最是無常,朱標並沒有在意,他也從來未曾想過,自己正值壯年,身體會有任何異常。徐妙錦掐算著時間,待朱標這次北巡歸來,朝堂之上將會風雲迭起,太平日子所剩的時日已經不多了。
自朱元璋還是吳王之時,長子朱標就被立為王世子,朱元璋此時就已經對他寄予厚望了。待到後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洪武元年朱標便被立為太子。太子生性聰穎好學,且為人忠厚,故洪武皇帝對這個大兒子報以的期望極其之大,選盡天下名士大儒來輔佐太子,待太子朱標成年之時,已頗具儒者風範了。
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讓太子朱標參與處理朝政,這十幾年來的曆練,使得太子朱標在朝堂之上的威望極高,然而父子二人對政事處理上的分歧卻也越來越大。
太子生性仁慈,而朱元璋卻為了給太子今後登基鋪路,屢次殘殺功臣,朱元璋對於一些不法勳貴采取嚴厲的做法,朱標曾經多次表示反對,勸說朱元璋殺人太多,恐怕會傷了和
氣。從胡惟庸案,到李善長被牽連,再到八弟***,十弟中毒而死,這一樁樁一件件事始終縈繞在太子心頭。他清晰地記得那日他向父皇進諫勿要殺戮過甚之時,朱元璋丟給他的那跟棘棒,在父皇麵前,他沒能撿的起來那沾滿棘刺的棘棒,朱元璋苦笑著對他說,朕如今所殺大臣,便是為你將來之路除去棘刺,你難道不明白朕的用心良苦嗎!
太子朱標不想明白!他不感激,且不認同父皇的這種做法!故而當日在大殿之上,與朱元璋爭辯起來。那是一向溫文爾雅的他,第一次在大殿之上忤逆父皇,他憑著年輕氣盛,直抒胸臆,與朱元璋爭論道:“父皇的用心兒臣當然知曉,但兒臣更願意父皇能用堯舜之法治理天下,父皇難道不知,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嗎!”
“荒唐!汝是譏諷朕為桀紂嗎!”朱元璋被氣的怒不可遏,隨手便搬起禦座向太子頭上砸去……
也許是帶著這種心情出城,雖然此時雷聲大作,風雨即來,可是太子朱標卻是一身的輕鬆,這一路北上,他希望寄情於山水之間,可以暫時忘卻朝堂上的煩惱。
路上行了將近兩月,太子朱標終於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西安的秦王·府,此刻卻容不得他休息,父皇所交付的差事都是極其重要,刻不容緩的,其一便是整頓秦王·府上下,其二便是考察陝西境內民風地形,以考量是否適合遷都西安。
秦王的罪證大多已經在《禦製紀非錄》中羅列出來了,此番太子帶人前來,隻需要按照上麵的罪行抓人即可,至於秦王是否在藩國有謀逆之舉,太子朱標是不相信的。
太子朱標從暖轎中走出,隨行的大部分官員便候在了秦王·府外麵,此刻秦王·府的所有妃嬪官吏早已在正殿等候迎駕,待太子進到秦王·府,便立即吩咐手下的官員與秦王·府的長史,典簿們忙活起公務來。他們的麵容看起來都極其的嚴肅,看賬的看賬,查庫的查庫,秦王朱樉侍候在一旁,不敢出半點聲響。
這時隻聽見有女人輕輕抽泣的聲音,太子朱標抬頭一看,隻見一位婦人此刻正哭的梨花帶雨,那婦人肌膚勝雪,雙目猶似一汪清水,顧盼之際,讓人為之所攝。
秦王朱樉忙走上前來介紹道:“這是側妃鄧氏。”並給鄧氏使了一個眼色,叫她不要在太子麵前丟人現眼。
太子忙擺了擺手道:“無妨無妨。”
但見那鄧氏慌慌拭淚,強顏歡笑,太子便想到在《禦製紀非錄》中,確實曾看到過朱元璋羅列秦王朱樉
的一大罪狀,便是寵愛側妃鄧氏而冷落正妃王氏,此刻瞧眼前這鄧氏,確實是明豔動人,嬌柔婉轉,怪不得二弟會如此鍾情於她。
陝西布政使司的官員此刻已經為太子在西安所住的行宮安排了好幾套方案,太子看過之後,都覺得太過奢華,便微微笑道:“我還是住在秦王·府吧,一來是方便辦事,二來是想與二弟好好敘舊一番兄弟情誼,當今聖上一向不喜奢華之風,我住在這裏亦以示陛下崇尚節儉之風。”
入冬之後的陝西愈發的寒冷,光禿禿的樹枝在狂風怒吼中戰栗著,搖曳不定。秦王·府各殿雖早已架起暖爐,但是太子朱標多年生活在江南,還是不太適應這北地的冬天。由於父皇下命令要他考察陝西民風地形,所以他需要時刻在外麵奔走,秦王為大哥準備了一件上好的狐裘皮披風,太子得了這披風,便感覺外麵的天氣不似那般寒冷了,兄弟之情也多了一絲暖意。
秦王·府的人還是要逐一審問,才能最終確定罪行,決定生死去留。鄧氏心中很是擔心,她知道這些年來秦王對她的恩寵早已經越製,皇上如若真的怪罪下來,她便難逃罪責。
自那日在正殿上見到鄧氏,太子便對她魂牽夢繞,然而礙於身份,他卻必須對她迴避,在這秦王·府中,二人見麵的機會本來就不多。
秦王已經把正殿,正寢宮和書房都讓與了太子,自己便搬到偏殿去居住,太子便在這書房中,對秦王·府的涉案相關人等逐一審問。終於在這一日輪到了鄧氏,太子見鄧氏款款而來,便逐一稟退了下人,鄧氏坐在太子書案對麵的椅子上,美目流盼,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低垂著,說不盡的溫柔可人。太子此刻隻覺東宮粉黛皆失了顏色,此刻兩個失意之人,最是能引起互相心底的共鳴,鄧氏見此刻氣氛尷尬,便起身為太子斟了一杯茶,待她把茶盞遞到太子麵前之時,太子還是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
鄧氏並未反抗,隻是雙目垂視,淚眼漣漣,太子見她此番麵目嬌羞的柔情,便順勢將她攬入懷中,此刻盡是道不盡的柔情顧盼。
自那次之後,兩人的情愫便如蔓草般迅速滋長,可是礙於平時忙於公務,與鄧氏弟妹的身份,兩人並沒有太多單獨相處的機會,更多時候則是她在秦王身邊,他與她遙相相望,目光交匯間,她能感覺到他眼中炙熱的情愫,他亦能感覺道她神情中的無奈。
有那麽一次,在二人偷偷相見雲雨過後,太子攬鄧氏在懷中,輕撫她的雲鬢安慰道:“待到我登基之日,便封你為妃,定不會負了
今日之情。”
鄧氏雙目低垂,眼波間流露的近是柔情,她欲語還羞道:“奴家但願會有那一天。”
北方的冬季依舊傲雪淩霜,寒風刺骨,轉眼又是一年新年將至,太子一行人結束了在陝西的考察,秦王·府的案子也順利的了結,這會太子心中的心事已了,便是啟程迴京的日子了。
越往南走,天氣越暖和,但太子的身子已經愈發的虛弱,他蜷縮在暖轎中,身上蓋著那狐裘皮,身子還是不住地在打冷顫,咳嗽也愈發嚴重了。太子身邊服侍的內宦想讓一行車架緩一緩,待請了郎中看過病情再繼續南下,此刻已經到了山東地界,可以暫居齊王府,等太子身子好好再走。
太子思緒了一下,搖了搖頭道:“我這身子不礙事,隻是一時染了風寒,如若耽誤了行程,便趕不迴京城過年了。”
內宦見太子如此堅持,便也隻好依從於他。而此刻晉王,燕王,代王,寧王,安王等一眾藩王,亦接到父皇要他們迴京過年的懿旨,然而此時包括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內,誰也不知道太子已經病倒,這洪武二十五年的新年,注定是不能太平了。
作者有話要說:來啊來啊求評論啊!麽麽噠!
待到大婚第二日,新人沐浴盛裝拜見長輩,代王和安王攜新婚的王妃朝見兩宮,朝見結束後,洪武皇帝又為兩對新人賜宴。代王的生母郭惠妃對兒媳婦很是滿意,自那日在萬壽聖節賜宴,她便有意與中山王府結親,如今終於得願所償,便是拉著徐妙清的手上下打量著新兒媳婦,笑容春風滿麵。
就在中山王府上下沉浸在一片祥和的婚禮氛圍之中,久久還未散去之時,徐妙錦得到了一個噩耗,周二夫人還是被夫家逼死了,這讓她的心情從姐姐們大婚的愉悅之中一下子抽離了出來,原以為自己為周二夫人在這封建禮教蠶食婦女的社會中爭得了一絲生機,可事實並未如她所願,周二夫人最終還是沒有逃脫封建禮教害人的魔爪,慘死在府中。
自上元燈節洪武皇帝詔幾位藩王入京之後,秦王朱樉便一直留在京城自省,行為舉止也規矩了不少,洪武皇帝此時思量著,總把這二兒子留在京城始終不是那麽迴事,再一則他心中早有國都北遷的打算,自從明代開國定都南京之後,朱元璋始終覺得南京胭脂氣太重,再者北方軍事布局日趨嚴峻,朱元璋有意效仿漢唐,把國都北遷到西安,所以此次借著命令秦王朱樉北歸迴藩國之機,派太子朱標北巡視察陝西,考慮遷都事宜。
太子朱標一行人便在洪武二十四年金秋時節浩浩蕩蕩的離開應天北上了。朱標出城那日,本來是晴空萬裏,卻忽然彤雲蔽日,雷聲震天響。秋雨最是無常,朱標並沒有在意,他也從來未曾想過,自己正值壯年,身體會有任何異常。徐妙錦掐算著時間,待朱標這次北巡歸來,朝堂之上將會風雲迭起,太平日子所剩的時日已經不多了。
自朱元璋還是吳王之時,長子朱標就被立為王世子,朱元璋此時就已經對他寄予厚望了。待到後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洪武元年朱標便被立為太子。太子生性聰穎好學,且為人忠厚,故洪武皇帝對這個大兒子報以的期望極其之大,選盡天下名士大儒來輔佐太子,待太子朱標成年之時,已頗具儒者風範了。
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讓太子朱標參與處理朝政,這十幾年來的曆練,使得太子朱標在朝堂之上的威望極高,然而父子二人對政事處理上的分歧卻也越來越大。
太子生性仁慈,而朱元璋卻為了給太子今後登基鋪路,屢次殘殺功臣,朱元璋對於一些不法勳貴采取嚴厲的做法,朱標曾經多次表示反對,勸說朱元璋殺人太多,恐怕會傷了和
氣。從胡惟庸案,到李善長被牽連,再到八弟***,十弟中毒而死,這一樁樁一件件事始終縈繞在太子心頭。他清晰地記得那日他向父皇進諫勿要殺戮過甚之時,朱元璋丟給他的那跟棘棒,在父皇麵前,他沒能撿的起來那沾滿棘刺的棘棒,朱元璋苦笑著對他說,朕如今所殺大臣,便是為你將來之路除去棘刺,你難道不明白朕的用心良苦嗎!
太子朱標不想明白!他不感激,且不認同父皇的這種做法!故而當日在大殿之上,與朱元璋爭辯起來。那是一向溫文爾雅的他,第一次在大殿之上忤逆父皇,他憑著年輕氣盛,直抒胸臆,與朱元璋爭論道:“父皇的用心兒臣當然知曉,但兒臣更願意父皇能用堯舜之法治理天下,父皇難道不知,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嗎!”
“荒唐!汝是譏諷朕為桀紂嗎!”朱元璋被氣的怒不可遏,隨手便搬起禦座向太子頭上砸去……
也許是帶著這種心情出城,雖然此時雷聲大作,風雨即來,可是太子朱標卻是一身的輕鬆,這一路北上,他希望寄情於山水之間,可以暫時忘卻朝堂上的煩惱。
路上行了將近兩月,太子朱標終於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西安的秦王·府,此刻卻容不得他休息,父皇所交付的差事都是極其重要,刻不容緩的,其一便是整頓秦王·府上下,其二便是考察陝西境內民風地形,以考量是否適合遷都西安。
秦王的罪證大多已經在《禦製紀非錄》中羅列出來了,此番太子帶人前來,隻需要按照上麵的罪行抓人即可,至於秦王是否在藩國有謀逆之舉,太子朱標是不相信的。
太子朱標從暖轎中走出,隨行的大部分官員便候在了秦王·府外麵,此刻秦王·府的所有妃嬪官吏早已在正殿等候迎駕,待太子進到秦王·府,便立即吩咐手下的官員與秦王·府的長史,典簿們忙活起公務來。他們的麵容看起來都極其的嚴肅,看賬的看賬,查庫的查庫,秦王朱樉侍候在一旁,不敢出半點聲響。
這時隻聽見有女人輕輕抽泣的聲音,太子朱標抬頭一看,隻見一位婦人此刻正哭的梨花帶雨,那婦人肌膚勝雪,雙目猶似一汪清水,顧盼之際,讓人為之所攝。
秦王朱樉忙走上前來介紹道:“這是側妃鄧氏。”並給鄧氏使了一個眼色,叫她不要在太子麵前丟人現眼。
太子忙擺了擺手道:“無妨無妨。”
但見那鄧氏慌慌拭淚,強顏歡笑,太子便想到在《禦製紀非錄》中,確實曾看到過朱元璋羅列秦王朱樉
的一大罪狀,便是寵愛側妃鄧氏而冷落正妃王氏,此刻瞧眼前這鄧氏,確實是明豔動人,嬌柔婉轉,怪不得二弟會如此鍾情於她。
陝西布政使司的官員此刻已經為太子在西安所住的行宮安排了好幾套方案,太子看過之後,都覺得太過奢華,便微微笑道:“我還是住在秦王·府吧,一來是方便辦事,二來是想與二弟好好敘舊一番兄弟情誼,當今聖上一向不喜奢華之風,我住在這裏亦以示陛下崇尚節儉之風。”
入冬之後的陝西愈發的寒冷,光禿禿的樹枝在狂風怒吼中戰栗著,搖曳不定。秦王·府各殿雖早已架起暖爐,但是太子朱標多年生活在江南,還是不太適應這北地的冬天。由於父皇下命令要他考察陝西民風地形,所以他需要時刻在外麵奔走,秦王為大哥準備了一件上好的狐裘皮披風,太子得了這披風,便感覺外麵的天氣不似那般寒冷了,兄弟之情也多了一絲暖意。
秦王·府的人還是要逐一審問,才能最終確定罪行,決定生死去留。鄧氏心中很是擔心,她知道這些年來秦王對她的恩寵早已經越製,皇上如若真的怪罪下來,她便難逃罪責。
自那日在正殿上見到鄧氏,太子便對她魂牽夢繞,然而礙於身份,他卻必須對她迴避,在這秦王·府中,二人見麵的機會本來就不多。
秦王已經把正殿,正寢宮和書房都讓與了太子,自己便搬到偏殿去居住,太子便在這書房中,對秦王·府的涉案相關人等逐一審問。終於在這一日輪到了鄧氏,太子見鄧氏款款而來,便逐一稟退了下人,鄧氏坐在太子書案對麵的椅子上,美目流盼,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低垂著,說不盡的溫柔可人。太子此刻隻覺東宮粉黛皆失了顏色,此刻兩個失意之人,最是能引起互相心底的共鳴,鄧氏見此刻氣氛尷尬,便起身為太子斟了一杯茶,待她把茶盞遞到太子麵前之時,太子還是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
鄧氏並未反抗,隻是雙目垂視,淚眼漣漣,太子見她此番麵目嬌羞的柔情,便順勢將她攬入懷中,此刻盡是道不盡的柔情顧盼。
自那次之後,兩人的情愫便如蔓草般迅速滋長,可是礙於平時忙於公務,與鄧氏弟妹的身份,兩人並沒有太多單獨相處的機會,更多時候則是她在秦王身邊,他與她遙相相望,目光交匯間,她能感覺到他眼中炙熱的情愫,他亦能感覺道她神情中的無奈。
有那麽一次,在二人偷偷相見雲雨過後,太子攬鄧氏在懷中,輕撫她的雲鬢安慰道:“待到我登基之日,便封你為妃,定不會負了
今日之情。”
鄧氏雙目低垂,眼波間流露的近是柔情,她欲語還羞道:“奴家但願會有那一天。”
北方的冬季依舊傲雪淩霜,寒風刺骨,轉眼又是一年新年將至,太子一行人結束了在陝西的考察,秦王·府的案子也順利的了結,這會太子心中的心事已了,便是啟程迴京的日子了。
越往南走,天氣越暖和,但太子的身子已經愈發的虛弱,他蜷縮在暖轎中,身上蓋著那狐裘皮,身子還是不住地在打冷顫,咳嗽也愈發嚴重了。太子身邊服侍的內宦想讓一行車架緩一緩,待請了郎中看過病情再繼續南下,此刻已經到了山東地界,可以暫居齊王府,等太子身子好好再走。
太子思緒了一下,搖了搖頭道:“我這身子不礙事,隻是一時染了風寒,如若耽誤了行程,便趕不迴京城過年了。”
內宦見太子如此堅持,便也隻好依從於他。而此刻晉王,燕王,代王,寧王,安王等一眾藩王,亦接到父皇要他們迴京過年的懿旨,然而此時包括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內,誰也不知道太子已經病倒,這洪武二十五年的新年,注定是不能太平了。
作者有話要說:來啊來啊求評論啊!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