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好年景,農村的改革也不斷深入,從一九五八年開始的人民公社大集體,從此結束了。過去的人民公社徹底改名為鄉政府,過去的生產大隊改名為村,生產小隊改名為社,大叔也由原來的大隊支書變成了村支書。國家對農村實行改革,使農村的政策發生了極大變化,無論思想上還是經濟機構的調整上,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人們的思想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農民種的糧食、蔬菜,養的牛、羊、雞、豬等農副產品都可以拿到外麵去賣。過去的經濟計劃年代,農民不允許倒賣糧食、蔬菜,就連養的牛、羊、雞、豬、鴨、魚、蛋等都一律不準拿出去賣,一旦發現全部沒收,還要在全大、小隊或公社開會進行點名批評,有的甚至還要進行嚴厲批判,這叫“割資本主義尾巴”。現在這一切已成為過去,再也不會有人來割“資本主義尾巴”,拿出來進行批鬥了。並且還鼓勵農民“發家致富,搞活經濟”,把農副產品拿到集市去賣。
另外,國家提倡科學種田,因地製宜,合理種植,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徹底改變過去傳統的種植方式,從根本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所以鄉政府給各村都下了任務和指標。可是大多數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農民,不敢拿自己的土地去冒險,你推我靠誰也不願意做第一個嚐試的人。大叔非常著急,組織村裏各社長、會計、婦女主任等開會研究確定此事。這對農民也是件大事,聽說要開會,不少人都跑來了。原來的大隊部變成了村委會,屋裏屋外圍下好多人。支書動員大家拿出部分土地,配合鄉裏來的技術人員,種優良品種,搞合理密植。多數人隻是大眼瞪小眼相互看著,誰也不敢表態。隻有少數人認為,既然上麵讓這麽幹,肯定有一定道理,不妨先拿點新品種試種一下,至於搞合理密植種“三套田”,誰也不敢冒這個險。支書看新政策不好往下推行,首先自己表態拿出一部分田搞示範。另外要求村、社幹部帶頭,強行把任務分了下去,一部分幹部看支書帶頭,礙於麵子就隻好接受了,可還有少數幹部不願意,為此大家爭吵起來,吵的麵紅耳赤互不相讓。
此時,在胖嫂家也聚著好多人,這些人自然都是建民、“馬正經”一類在村裏搞新聞,耍小聰明打小算盤的人和一些吃不準政策,又愛在背後嘀咕的人,這些人都在靜靜窺探著村委會的一舉一動。“賴小”號稱“燒死人都要添一條胳膊”,所以村裏大凡小事都要去湊熱鬧。聽說幹部們在村委會開會,他早早就跑去了,蹲在地下兩隻鼠眼滴溜溜的轉,豎起兩個貓一樣的耳朵,仔細聽著大叔和人們的談話。他發現建民那夥人一個也沒到,猜想一定都在胖嫂家,所以幹部們爭吵起來後,他就去了胖嫂家。
隻見胖嫂家坐著滿滿一屋人,也在議論此事。胖嫂的丈夫光著腳,背靠枕頭一條腿彎曲著平放在炕上,另一條腿膝蓋彎曲小腿豎立,腳平放在炕上。一隻小胳膊放在豎立的那條腿的膝蓋上,手腕耷拉著,另一隻手拿著水煙袋,麵前放一盞小油燈,坐在下炕中央,不緊不慢的抽著水煙。每抽兩口他就用嘴一吹,煙鍋裏的灰燼像一顆發黴的黃豆,從煙鍋奔出來,他用放在膝蓋上的手接住後扔到光炕上,然後再用手去撚一點兒煙絲放進煙鍋,伸長脖子,俯身到小油燈上點燃了水煙再接著抽。他反複重複著這些動作,一邊抽一邊不斷插幾句話。建民蹲在旁邊,興致勃勃的看著他,兩手躍躍欲試亟待想接過煙袋抽兩口。靠窗台坐著牛二嫂和胖嫂的另一個好姐妹,胖嫂坐在靠近牛二嫂的鍋台邊。其他人有在炕沿邊坐的,還有在地下蹲的、站的。“馬正經”盤腿坐在胖嫂丈夫身邊,兩手放在膝蓋上,正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看這事遲早也得按上麵的意思辦,小胳膊咋能拗過大腿呢?你們說,是不是?”
“如果我們不聽他們的,我看那些當官的也沒轍。”站在地下的牛二說。
“就是!”胖嫂她們幾個女人也附和著:“現在跟過去不一樣了,土地分給咱們,想咋種就咋種,誰能管的著? 莫非還能強行?”
“不對!”“馬正經”擺了擺大手,雙眉高挑,偏著腦袋作出不讚成的樣子繼續說:“雖然把地分給你了,但是國家還有撤迴的可能,你不聽話就不讓你種,看你咋辦?”
“他敢不讓種?不讓種咱們就再迴到大集體,公家總不能把咱們餓死吧?”
“誰要餓死你了?公家給你指了一條光明大道,你不走怨誰?餓死活該!”
“誰知道這是不是光明大道,說不定是火坑呢!人家當官的讓你那麽種,種得好他領功,種不好咱今年的辛苦就白費了,到頭來隻等著喝西北風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誰也說不清楚,隻是瞎議論。“賴小”蹲在地下聽了半天不免心裏暗暗發笑,心想:真是鬼吵孝帽子——鬧不清!
蹲在炕上的建民把水煙袋遞給“馬正經”,抹了抹嘴說:“現在的事情是撐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我看這事就的能撐便撐,能扛便扛。反正我就不聽他的,想咋種就咋種。”說著揚了揚頭,作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賴小”聽他那麽說,忍不住噗哧笑了。建民見他笑自己用手指著“賴小”問:“你小子笑什麽?蹲在那兒就像個大馬猴,得了暗祿了?有甚可笑的,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
“對!“賴小”有話快說,有屁快放。有甚好事說給我們聽聽,是不是又看上人家的大閨女,小媳婦啦?”牛二嫂抬起屁股,伸長脖子,身子向“賴小”的方向傾斜,似笑非笑的瞅著他說。
“沒有。”“賴小”難為情地擺了擺身子說。
胖嫂急啦,把手在大腿上一拍,扭動著肥胖的脖子:“嘿!沒有,那你為什麽笑?肯定有原因,老實交待,要不以後沒人給你說媳婦。”其他人也跟著逗他。
“賴小”看了看大家,撓了撓發癢的臉說:“我是笑建民說的話。”
牛二好奇地歪著頭,眼看著建民問:“建民的話有什麽好笑的?”
“賴小”把剛才在村委會看到的情況說了一遍,大家一聽都不做聲了。過了一會兒胖嫂家的那位說:“支書自己帶頭幹,說明這是硬政策,恐怕不好往過扛。聽說以後的地就要這麽種,實在不行隻能聽公家的了。”
人們聽他一說,你一言我一語,東拉一句,西扯一句的瞎猜測,亂分析開了。猜測分析了半天,也沒說出個道道,於是都認為,路是黑的,公家這麽做究竟是對還是錯誰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這些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論幹什麽他們都不會先去冒這個險,隻等別人弄成了自己再去幹。
大叔不管幹部們願不願意,強行把任務分了下去。另外還想在村裏抓幾個帶頭人,先進行示範種植,然後再向大家推廣,玉蘭首先報了名,拿出自家的五畝地做試驗。對她的這種做法虎旦無論如何也不同意,他認為莊稼人就應老老實實種自己的地,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我們憑啥要去逞能。玉蘭卻跟他的想法不一樣,一來是為了支持大叔的工作,二來也想嚐試一下科學種田的好處。如果成功了對大叔和自己的家庭都好,假如沒成功,可以從中總結一下,以後搞起來也有了經驗。另外,既然國家提倡這麽做,一定有它的道理,所以,她鐵了心堅決要這麽幹。
玉蘭率先搞示範,就像在滾燙的熱油鍋上澆了一瓢涼水,一下炸開了鍋,沸沸揚揚轟動了全村。誰也沒想到虎旦媳婦竟敢冒這個險,為此,說什麽的也有。有人認為她頭腦有問題,冒傻氣;有人說她想討好老支書,瞎逞能;也有人說她是為感謝老支書一家,硬著頭皮這麽幹的;更多的是恥笑她不知天高地厚,搞不清自己吃幾碗幹飯,瞎折騰。總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議論紛紛,把這事當作一大新聞在全村傳來傳去。敲怪話、嘲笑、諷刺、挖苦、看笑話等等,真是人們的心態各異,表現方式無奇不有。有的人甚至惱羞成怒,好像玉蘭這麽幹,是在挖他的祖墳,什麽難聽話也說。也有不少好心人看不下去,暗為玉蘭憤憤不平。
除了幾個幹部和玉蘭外,也有幾家村民想試一試,可見大家那麽諷刺挖苦玉蘭,也不想搞了。老支書非常生氣,立即組織召開村民大會,下令各家至少來一個代表參加。聽說開會有人打心裏不想去,但看在老支書名下沒有不去的。
等了兩個小時總算人都到齊了。村委會擠得滿滿的,大叔一臉陰沉手裏拿著旱煙袋盤腿坐在炕上,幾個村幹部圍坐在身邊,不說話隻等他開口。大叔是個很有威望的人,雖然五十多歲了,仍然保持著軍人風範。濃濃的雙眉,高鼻梁長得很標致,身材魁梧,說話辦事雷厲風行,隻要認準的事就堅持做下去,敢作敢為,說話算數,剛中有柔。為人處事方圓百裏也無人比得上,剛毅正直,所以,村裏人對他心服口服,再厲害的人在他麵前也很老實聽話。
他抽完最後一鍋煙,把煙鍋在鞋底磕了磕,遞給身邊的人,抹了抹嘴,輕輕咳嗽了兩聲,清理了一下嗓子,手放在膝蓋上,挺直了腰板大聲說:“人差不多都到齊了,現在開個會,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今天開會的內容是什麽。”人們都會心的互相看看,有的人縮著脖子笑了。他接著說:“國家提倡科學種田,是為了提高產量,讓咱們農民真正擺脫饑荒,過上好日子。采用優良品種搞合理密植,這是經過好多農業專家和科學技術人員研究出來的,公家既然讓這麽搞,肯定錯不了,否則咋還拿出那麽多錢來鼓勵農民這麽幹呢?你以為公家傻呀?沒你那點兒小聰明來的快?不如你會打那點兒如意算盤?有人自己不搞還打擊別人搞,敲怪話、罵人、諷刺、挖苦,自作聰明。咋了,按你們的意思就是誰也不要聽公家的,還按自己的老套套來?小胳膊拗不過大腿,我看你們誰有本事能把這事扛過去?”說著他嚴厲的看著人們。
場上悄然無聲,所有的人都不說話,有的人在下麵,縮一下脖子,伸一伸舌頭,做了個鬼臉。大叔繼續說:“咋啦?啞巴啦?有的人腦子不往正處想,正事不辦,歪門邪道很有一套,看不開事還瞎吼叫。誰搞誰受益,到時候人家搞成了受了益,沒搞得人別後悔。以後再聽見誰瞎說八道,我就把他的地沒收了!”說著他扭頭跟村主任悄聲說了幾句,然後又放大聲音說:“我們幾個村幹部研究了一下決定,優良品種今年家家都必須種,三套田誰家想種可以報名,咱們請鄉上派人來指導。對種得好的戶子,年底我們給獎勵。”說著他的一隻手在空中揮動了一下,好像正在給即將上戰場的士兵下達命令的將軍,剛毅威嚴,態度十分堅決。說完看著村主任:“具體咋種,如何操作,由村主任給大家說一下。”大叔的話音剛落,就有人把旱煙袋遞給他,他接過旱煙袋又慢慢抽起來。
村主任是個四十開外的中年人,中等個兒,是老支書一手提拔起來的,辦事穩重踏實,堪稱大叔的左膀右臂。隻是身體不太好,在幹活兒時把胃搞垮了,經常抱著肚子喊胃痛。雖然如此,但很能幹,辦事利落村裏的大小事情從沒耽誤過。他把種優良品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詳細說了一遍,然後又把村裏的要求及其他雜事強調了一番。
任務就這樣強行分配下去了。有的人覺得支書的話有道理,又見支書帶頭幹,估計風險不會太大。再加他在會上的一番話,使這些人心裏有了底,所以,也決心試種一下套種田。還有一些人聽說秋後有獎勵,跟上村幹部們說不定能沾大光,因此也抱了名試種套種田。這樣基本實現了原來的設想,大叔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把優良品種發下去後,有的人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騰出一小塊地種了進去,有的人隻在田頭地畔撒了些種子來應付差事,為了保險人們的一切耕種仍然照舊。
人們對玉蘭的議論傳到了明芳的耳朵裏後,她很為玉蘭擔心。明芳知道大部分人不是怕玉蘭種不好套田嘲笑攻擊她,而是怕她種好了,在村裏嶄露頭角。誰也不能接受,一個外來女子竟敢到這兒逞能。 他們認為,在這兒根本沒有外來女人出頭露麵的餘地。尤其一些老年人,聽說虎旦媳婦自告奮勇搞試驗,好像做了大逆不道的事,咂著嘴笑話玉蘭,說虎旦媳婦不守本分,狗膽包天,一定是個“母夜叉”。
俗話說:唾沫多了能淹死人。明芳怕玉蘭被這些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沒了。心想,套田種好了,遭點兒攻擊沒什麽,可一旦失敗,今後玉蘭在村子裏就不好做人了。本來玉蘭在這兒就勢單力薄,弄不好今後就更要受人欺負。所以她急得坐立不安,吃過飯假裝說去地裏看看,繞道來到玉蘭家。想好好勸勸她,千萬不要盲幹。可是哪知道,玉蘭是個很有主意的人,對這事早就想好了,成功與否非幹不可,而且還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明芳很難說服她,最後反倒被她說服了。明芳聽著玉蘭的想法不斷讚同的點著頭,最後雙目顰蹙微微歎息著說:“玉蘭,真沒想到你原來看得那麽遠,想的也很周到,有遠見,到底念的書多就是不一樣。不象我沒你念的書多,看不遠事,沒出息,老受人擺布,自己給自己做不了主,活的真沒意思,我好羨慕你!”說著不免流露出無比的憂傷。
玉蘭看明芳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兒,反倒安慰起她來:“明芳,你也不要愁,以後會有好日子的,老天爺也不能總跟你過不去。不過有好多事還要靠自己,該厲害就厲害,不能老忍著,要麽摸著你頭皮軟誰也敢欺負,不能讓。你看鞠香現在就沒人敢欺負。” 說著豎了豎眉。
明芳點了點頭:“你說的對,我也經常這麽對自己說。可是,女人如果走到我這一步,你說該怎麽辦?我很想離婚,但一離婚就變成“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無家可歸的人,連個臨時住的地方也沒有。就因為這樣,才硬著頭皮忍到現在。玉蘭,我真無法想象自己今後的日子。唉,感覺活得比登天還難。”說著低下頭一手捂住嘴,上身和兩個肩膀不停的顫動著,抽泣起來。
玉蘭的眼圈也紅紅的,無比同情的點了點頭:“就是。唉……。”長歎了一聲,半天說不出話來,默默地看著明芳。此時,不知該怎樣去安慰她,因為自己的感覺也和她差不多,好像活得比登天還難。目前正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不知道這麽做是對還是錯,結果如何,隻能硬著頭皮幹下去。
自從大會開完後,攻擊和嘲笑玉蘭的氣焰雖然不向過去那麽囂張了,但人們的怪話和冷嘲熱諷從沒間斷過。這些話玉蘭都聽見了,但是為了爭口氣,她決心咬緊牙關一定要堅持到底。好多人跑到虎旦家串門,其目的是想看看玉蘭究竟怎麽了,到底想幹什麽。玉蘭裝的若無其事,積極與鄉裏派來的工作人員配合,嚴格按人家的要求做,對別人的說三道四隻當沒聽見。隨著季節變化,種上的莊稼向跟時間賽跑一樣,一個勁的往上竄,尤其套田裏的莊稼非常爭氣,長的十分喜人,時間久了人們的風涼話也慢慢的淡了下來,大家都暗暗靜觀著玉蘭他們的套田。玉蘭在心裏也跟大夥兒憋了一肚子氣,決心在試種的人家中當冒尖戶,做出來給村裏人看看。所以起早貪黑拚命幹,除了幹自己的外還少不了幫大叔,連孩子也顧不上照看了。
那天又逢下雨,地裏的活是幹不成了。玉蘭去大叔家接孩子,孩子在大叔家已經呆了好幾天,她想跟孩子親熱親熱,並為他收拾一下衣物。另外,支書的老母親這段時間身體一直不好,半個月前得了一場痢疾,差點兒要了命,現在不知恢複的怎樣,玉蘭想再去看看,便披了一塊油布冒雨來到大叔家。隻見大叔一家全聚在東屋啦話,老支書和三叔各拿一根旱煙袋,三叔的臉朝外,支書卻背朝外,兩人麵對麵坐在炕中央,中間點著一盞小油燈,不緊不慢一邊抽煙一邊啦話。三嬸盤腿坐在炕頭靠窗台的地方,老奶奶和玉蘭的孩子睡在她身旁,孩子身上蓋了件衣服睡的正香。奶奶側身頭枕在三嬸腿上,兩隻幹癟的手就像兩個鷹爪子,無力的放在炕上,手上的青筋突出,皮膚皺巴巴的,沒有一點彈性和水分。她的眼睛輕輕雙閉,嘴唇和下頦微微顫抖,上下嘴唇上滿是一道道細細的皺紋 ,兩腮也塌了下去,看上去很疲憊蒼老。三嬸低著頭,兩隻手不停地撥弄著奶奶的頭發,仔細尋找著虱子和蟣子,兩個大拇指甲上沾滿了血漬。大嬸拿著針線活兒坐在緊挨婆母們的鍋台上,借著從窗戶射進來的光,抓緊幹自己手中的活兒。最近她的眼睛有些昏花,看東西總出錯,做針線常挨針紮,不大一會兒功夫,指頭被紮了好幾迴,每紮一迴,她總要用舌頭去舔一下紮過的地方。有一針紮的太狠,鮮血不斷往外流,痛得她直呲牙,大嬸急忙找來塊破棉花,在油燈上燒了燒放在被紮過的地方,摁住用手揉了揉,止住血後又繼續幹活兒。這是一種最原始最土,也是止血快而簡單的辦法。由於醫療條件差,莊稼人幹活碰破手時,常用這種方法止血,誰也不用藥物。大嬸是個從小吃慣苦的人,對一些小毛病從不放在心上,所以,這點小事就更不去理會了。
濃濃的旱煙味兒在屋裏蔓延著,嗆的大人孩子不斷咳嗽,大叔指使老婆把門打開晾一晾屋裏的煙味,大嬸打開門,隻見雨水劈裏啪啦直往屋裏灌,她隻好把門拉開條小縫,讓煙氣慢慢流出去。
三叔和三嬸雖然六十多歲,但看上去像七十歲的老人。三嬸滿頭白發剪的短短的,兩鬢的頭發都捋在耳後用兩個黑色的卡子卡著。兩眼深陷,臉上坑坑窪窪,並且還有不少老年斑,蠟黃的臉看上去有些浮腫,眼睛裏流露出憂鬱和無望,好像生活對她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兒子的死對她打擊很大,為此,曾大病過一場,差點兒要了命,好幾年不能下地幹活。現在痛苦的折磨雖然有所緩解,但還常唉聲歎氣精神仍不好,她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活著有甚意思,還不如早死了好。”三叔兩隻大而有神的眼,跟老支書長的很相似,一看就知道在年輕時,是個一表人才的美男子。從舉止言談中你可以捕捉得到,曾經也是一個很要強的人。隻是現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寄人籬下靠侄子養活。但他並不想坐下白吃白喝,除下地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外,還幫著侄子修補農具、放牲口,有空手裏總拿個“毛卜吊”為孩子們撚毛線,準備冬天給大家織襪子和手套。
聽有人進來,老奶奶微微掙開惺忪的眼睛,揚起臉往地下看了看,見是玉蘭便無力招了招手,聲音顫巍巍的招唿她坐下。玉蘭問候過大家,俯身爬到炕沿邊抓住奶奶的手摸著問:“奶奶,您老最近身體咋樣?精神好嗎?”奶奶用兩隻手握住玉蘭的手,有氣無力的說:“嗯,好多了。唉,人老了就像快要燒盡的燈撚,雖然有時看起來很精神,但說不行馬上就不行了。我這是活一天算一天罷,說不定哪一陣子蹬腿就走了。”玉蘭搖著奶奶的胳膊說:“奶奶您可千萬別瞎想,您老隻是這段時間身體不強健罷了,吃上藥好好養一養,過了這陣兒會好的。”大嬸和大叔也很讚同玉蘭的說法,大嬸邊做針線活兒邊不住的點著頭:“就是,玉蘭說的對,過了這陣子你老的身體一定會好起來,不要整天瞎盤算。”其他人也都反對她的說法,三嬸不斷搖著頭說:“吃五穀哪有不生病的?生點病不算什麽,快別瞎想,讓娃娃們操心。”三叔把煙鍋在鞋底上磕了磕放下,然後俯過身對奶奶說:“嫂子,把心放在肚子裏,什麽也別想,安安心心的養病。一切事情有他們兩口子了,你有甚不放心的?”奶奶眼裏噙著淚,下巴不停的顫動著,手抖得也很厲害,點了點頭說:“我知道你們都為我好,可是這命不由人啊,老天爺要你前晌死,你就等不到後晌。再說,我不死就是他們的害。”她用顫抖的手指了指大叔、大嬸:“就這樣不死不活得拖累他們,真怕他們扛不住。”
大叔也放下手中的煙袋,眼圈發紅慢慢抬起頭來,雙目顰蹙看著母親:“媽,再也不要胡思亂想了,我一定要讓你老活到九十歲。現在你老想走我們也不答應,所以好好養病往九十歲上奔吧。”說著他看了看大嬸,大嬸滿臉憂鬱的看著婆婆附和著丈夫說:“就是。”然後夫婦兩個不約而同的說:“您老想走了?沒門兒。”大夥聽了都笑了,三叔接著說:“嫂子,你看娃娃們對你多孝順,隻要你有半點不舒服,小子、媳婦就擔心的要命。看在孩子們的這份孝心上,你也要爭取活到九十歲,要是我,非活它一百歲不可。”奶奶顫巍巍的爬起來,笑著衝三叔說:“好,我就活它一百歲,跟你比個高低。”轉而她又滿臉憂鬱的說:“唉!其實老天爺很關照我,給了我這麽好的兒女,他們的孝心方圓百裏人人皆知。都怪自己這窮命不爭氣,老害病,還不能著急上火,隻要一著急,病魔準會來火上澆油,讓你不得安身,害得他們也跟我受罪。看他們夫妻倆的擔子那麽重,自己又插不上手,隻是幹著急。我希望老天爺幫幫我的娃娃們,讓他們的光景趕快好起來,不愁吃不愁穿,痛痛快快過幾天好日子,咱們也跟著享享福。”這是所有做老人的心裏話,也是他們唯一的一點點祈盼。三叔三嬸都頗有感觸地點了點頭。
玉蘭把孩子領迴家,拿出平時攢下的雞蛋和醃豬肉變著樣給孩子吃。另外,把他的頭發全剃掉了,小光頭活像一個大瓦的電燈泡,在太陽低下閃閃發光。還把孩子穿過的衣服放到盆裏用熱水煮了煮,把上麵的虱子徹底清除了一下。給孩子從頭到尾縫補洗涮了一遍,雖然有點兒累,但心情非常舒暢。虎旦見孩子迴來也很高興,一會兒把他背到背上,一會兒又讓孩子騎在脖子上,好不親熱。父子倆打鬧嬉戲過後,孩子就屋裏屋外的追打起豬、雞來。虎旦則雙手放在背後,或揮動著拳頭,跟在孩子後麵走來走去,唆使孩子把豬雞追得滿院亂竄。家裏有隻大公雞很好鬥,像剛從鬥雞場敗下來的一員大將,有氣沒處撒,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隨時都處在戰鬥狀態,搞得院裏院外的小貓小狗和豬、雞等不得安寧,沒有不怕它的,不遂意時連虎旦和玉蘭也敢啄。家裏來人更是窮追不舍,啄得人家躲閃不及。誰到他家來,首先得提防這隻大公雞。所以人們戲謔虎旦不是養的一隻雞,而是養的一個看家“狗”。可是自從孩子迴來後,這隻公雞再也厲害不起來了,突然變得老實起來,一看見孩子就嚇得連飛帶跑逃之夭夭,把虎旦樂得開懷大笑。玉蘭見孩子這樣心裏有些擔憂,怕照此下去學野了,不願虎旦這麽慫恿他。板著臉不時罵幾句,甚至大聲嚷著來製止他們。孩子這段時間個頭長了不少,說話利落,身體也比過去結實,膽子也大了,玉蘭的喊聲雖然暫時能唬住他,但過一會兒依然如舊。玉蘭見虎旦沒有一點大人樣兒非常生氣,滿臉通紅睜大眼睛狠狠瞪著他,虎旦便悻悻地蹲在那兒像個孩子似的不再說什麽。孩子玩膩了便鑽進虎旦懷裏又纏著他講故事,虎旦就隨口給他講起了“故事”:
從前有個廟,廟裏有個老道,老道幹甚的了,講故事的了,講的甚故事?——從前有個廟,廟裏有個老道,老道幹甚的了,講故事的了,講的甚故事?——從前有個廟,廟裏有個老道,……。虎旦反反複複的講著這個從祖輩流傳下來的“故事”,一下被孩子識破了,嚷著要他重講一個,虎旦笑著說:“這小子還挺不好伺候的。”撓了撓頭想了想,對懷裏的孩子說:“那爸爸再給你講個狐狸精精的故事吧。”孩子拍了下小手,點了點光亮的小腦袋。於是,虎旦就把民間流傳已久的《狐狸精精》講給他聽:
從前有三個女孩,大的叫門墩墩,二的叫門掛掛,三的叫鍋刷刷。有一天媽媽要去姥姥家,臨走再三安頓:“媽媽今天要去你姥姥家,晚上迴來。你們好好在家等我,誰來了也不要給開門。”姐妹三個點頭答應。媽媽出了門高高興興往姥姥家走,不料卻碰上了狐狸精精。狐狸精看見媽媽非常高興,心想
另外,國家提倡科學種田,因地製宜,合理種植,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徹底改變過去傳統的種植方式,從根本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所以鄉政府給各村都下了任務和指標。可是大多數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農民,不敢拿自己的土地去冒險,你推我靠誰也不願意做第一個嚐試的人。大叔非常著急,組織村裏各社長、會計、婦女主任等開會研究確定此事。這對農民也是件大事,聽說要開會,不少人都跑來了。原來的大隊部變成了村委會,屋裏屋外圍下好多人。支書動員大家拿出部分土地,配合鄉裏來的技術人員,種優良品種,搞合理密植。多數人隻是大眼瞪小眼相互看著,誰也不敢表態。隻有少數人認為,既然上麵讓這麽幹,肯定有一定道理,不妨先拿點新品種試種一下,至於搞合理密植種“三套田”,誰也不敢冒這個險。支書看新政策不好往下推行,首先自己表態拿出一部分田搞示範。另外要求村、社幹部帶頭,強行把任務分了下去,一部分幹部看支書帶頭,礙於麵子就隻好接受了,可還有少數幹部不願意,為此大家爭吵起來,吵的麵紅耳赤互不相讓。
此時,在胖嫂家也聚著好多人,這些人自然都是建民、“馬正經”一類在村裏搞新聞,耍小聰明打小算盤的人和一些吃不準政策,又愛在背後嘀咕的人,這些人都在靜靜窺探著村委會的一舉一動。“賴小”號稱“燒死人都要添一條胳膊”,所以村裏大凡小事都要去湊熱鬧。聽說幹部們在村委會開會,他早早就跑去了,蹲在地下兩隻鼠眼滴溜溜的轉,豎起兩個貓一樣的耳朵,仔細聽著大叔和人們的談話。他發現建民那夥人一個也沒到,猜想一定都在胖嫂家,所以幹部們爭吵起來後,他就去了胖嫂家。
隻見胖嫂家坐著滿滿一屋人,也在議論此事。胖嫂的丈夫光著腳,背靠枕頭一條腿彎曲著平放在炕上,另一條腿膝蓋彎曲小腿豎立,腳平放在炕上。一隻小胳膊放在豎立的那條腿的膝蓋上,手腕耷拉著,另一隻手拿著水煙袋,麵前放一盞小油燈,坐在下炕中央,不緊不慢的抽著水煙。每抽兩口他就用嘴一吹,煙鍋裏的灰燼像一顆發黴的黃豆,從煙鍋奔出來,他用放在膝蓋上的手接住後扔到光炕上,然後再用手去撚一點兒煙絲放進煙鍋,伸長脖子,俯身到小油燈上點燃了水煙再接著抽。他反複重複著這些動作,一邊抽一邊不斷插幾句話。建民蹲在旁邊,興致勃勃的看著他,兩手躍躍欲試亟待想接過煙袋抽兩口。靠窗台坐著牛二嫂和胖嫂的另一個好姐妹,胖嫂坐在靠近牛二嫂的鍋台邊。其他人有在炕沿邊坐的,還有在地下蹲的、站的。“馬正經”盤腿坐在胖嫂丈夫身邊,兩手放在膝蓋上,正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看這事遲早也得按上麵的意思辦,小胳膊咋能拗過大腿呢?你們說,是不是?”
“如果我們不聽他們的,我看那些當官的也沒轍。”站在地下的牛二說。
“就是!”胖嫂她們幾個女人也附和著:“現在跟過去不一樣了,土地分給咱們,想咋種就咋種,誰能管的著? 莫非還能強行?”
“不對!”“馬正經”擺了擺大手,雙眉高挑,偏著腦袋作出不讚成的樣子繼續說:“雖然把地分給你了,但是國家還有撤迴的可能,你不聽話就不讓你種,看你咋辦?”
“他敢不讓種?不讓種咱們就再迴到大集體,公家總不能把咱們餓死吧?”
“誰要餓死你了?公家給你指了一條光明大道,你不走怨誰?餓死活該!”
“誰知道這是不是光明大道,說不定是火坑呢!人家當官的讓你那麽種,種得好他領功,種不好咱今年的辛苦就白費了,到頭來隻等著喝西北風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誰也說不清楚,隻是瞎議論。“賴小”蹲在地下聽了半天不免心裏暗暗發笑,心想:真是鬼吵孝帽子——鬧不清!
蹲在炕上的建民把水煙袋遞給“馬正經”,抹了抹嘴說:“現在的事情是撐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我看這事就的能撐便撐,能扛便扛。反正我就不聽他的,想咋種就咋種。”說著揚了揚頭,作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賴小”聽他那麽說,忍不住噗哧笑了。建民見他笑自己用手指著“賴小”問:“你小子笑什麽?蹲在那兒就像個大馬猴,得了暗祿了?有甚可笑的,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
“對!“賴小”有話快說,有屁快放。有甚好事說給我們聽聽,是不是又看上人家的大閨女,小媳婦啦?”牛二嫂抬起屁股,伸長脖子,身子向“賴小”的方向傾斜,似笑非笑的瞅著他說。
“沒有。”“賴小”難為情地擺了擺身子說。
胖嫂急啦,把手在大腿上一拍,扭動著肥胖的脖子:“嘿!沒有,那你為什麽笑?肯定有原因,老實交待,要不以後沒人給你說媳婦。”其他人也跟著逗他。
“賴小”看了看大家,撓了撓發癢的臉說:“我是笑建民說的話。”
牛二好奇地歪著頭,眼看著建民問:“建民的話有什麽好笑的?”
“賴小”把剛才在村委會看到的情況說了一遍,大家一聽都不做聲了。過了一會兒胖嫂家的那位說:“支書自己帶頭幹,說明這是硬政策,恐怕不好往過扛。聽說以後的地就要這麽種,實在不行隻能聽公家的了。”
人們聽他一說,你一言我一語,東拉一句,西扯一句的瞎猜測,亂分析開了。猜測分析了半天,也沒說出個道道,於是都認為,路是黑的,公家這麽做究竟是對還是錯誰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這些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論幹什麽他們都不會先去冒這個險,隻等別人弄成了自己再去幹。
大叔不管幹部們願不願意,強行把任務分了下去。另外還想在村裏抓幾個帶頭人,先進行示範種植,然後再向大家推廣,玉蘭首先報了名,拿出自家的五畝地做試驗。對她的這種做法虎旦無論如何也不同意,他認為莊稼人就應老老實實種自己的地,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我們憑啥要去逞能。玉蘭卻跟他的想法不一樣,一來是為了支持大叔的工作,二來也想嚐試一下科學種田的好處。如果成功了對大叔和自己的家庭都好,假如沒成功,可以從中總結一下,以後搞起來也有了經驗。另外,既然國家提倡這麽做,一定有它的道理,所以,她鐵了心堅決要這麽幹。
玉蘭率先搞示範,就像在滾燙的熱油鍋上澆了一瓢涼水,一下炸開了鍋,沸沸揚揚轟動了全村。誰也沒想到虎旦媳婦竟敢冒這個險,為此,說什麽的也有。有人認為她頭腦有問題,冒傻氣;有人說她想討好老支書,瞎逞能;也有人說她是為感謝老支書一家,硬著頭皮這麽幹的;更多的是恥笑她不知天高地厚,搞不清自己吃幾碗幹飯,瞎折騰。總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議論紛紛,把這事當作一大新聞在全村傳來傳去。敲怪話、嘲笑、諷刺、挖苦、看笑話等等,真是人們的心態各異,表現方式無奇不有。有的人甚至惱羞成怒,好像玉蘭這麽幹,是在挖他的祖墳,什麽難聽話也說。也有不少好心人看不下去,暗為玉蘭憤憤不平。
除了幾個幹部和玉蘭外,也有幾家村民想試一試,可見大家那麽諷刺挖苦玉蘭,也不想搞了。老支書非常生氣,立即組織召開村民大會,下令各家至少來一個代表參加。聽說開會有人打心裏不想去,但看在老支書名下沒有不去的。
等了兩個小時總算人都到齊了。村委會擠得滿滿的,大叔一臉陰沉手裏拿著旱煙袋盤腿坐在炕上,幾個村幹部圍坐在身邊,不說話隻等他開口。大叔是個很有威望的人,雖然五十多歲了,仍然保持著軍人風範。濃濃的雙眉,高鼻梁長得很標致,身材魁梧,說話辦事雷厲風行,隻要認準的事就堅持做下去,敢作敢為,說話算數,剛中有柔。為人處事方圓百裏也無人比得上,剛毅正直,所以,村裏人對他心服口服,再厲害的人在他麵前也很老實聽話。
他抽完最後一鍋煙,把煙鍋在鞋底磕了磕,遞給身邊的人,抹了抹嘴,輕輕咳嗽了兩聲,清理了一下嗓子,手放在膝蓋上,挺直了腰板大聲說:“人差不多都到齊了,現在開個會,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今天開會的內容是什麽。”人們都會心的互相看看,有的人縮著脖子笑了。他接著說:“國家提倡科學種田,是為了提高產量,讓咱們農民真正擺脫饑荒,過上好日子。采用優良品種搞合理密植,這是經過好多農業專家和科學技術人員研究出來的,公家既然讓這麽搞,肯定錯不了,否則咋還拿出那麽多錢來鼓勵農民這麽幹呢?你以為公家傻呀?沒你那點兒小聰明來的快?不如你會打那點兒如意算盤?有人自己不搞還打擊別人搞,敲怪話、罵人、諷刺、挖苦,自作聰明。咋了,按你們的意思就是誰也不要聽公家的,還按自己的老套套來?小胳膊拗不過大腿,我看你們誰有本事能把這事扛過去?”說著他嚴厲的看著人們。
場上悄然無聲,所有的人都不說話,有的人在下麵,縮一下脖子,伸一伸舌頭,做了個鬼臉。大叔繼續說:“咋啦?啞巴啦?有的人腦子不往正處想,正事不辦,歪門邪道很有一套,看不開事還瞎吼叫。誰搞誰受益,到時候人家搞成了受了益,沒搞得人別後悔。以後再聽見誰瞎說八道,我就把他的地沒收了!”說著他扭頭跟村主任悄聲說了幾句,然後又放大聲音說:“我們幾個村幹部研究了一下決定,優良品種今年家家都必須種,三套田誰家想種可以報名,咱們請鄉上派人來指導。對種得好的戶子,年底我們給獎勵。”說著他的一隻手在空中揮動了一下,好像正在給即將上戰場的士兵下達命令的將軍,剛毅威嚴,態度十分堅決。說完看著村主任:“具體咋種,如何操作,由村主任給大家說一下。”大叔的話音剛落,就有人把旱煙袋遞給他,他接過旱煙袋又慢慢抽起來。
村主任是個四十開外的中年人,中等個兒,是老支書一手提拔起來的,辦事穩重踏實,堪稱大叔的左膀右臂。隻是身體不太好,在幹活兒時把胃搞垮了,經常抱著肚子喊胃痛。雖然如此,但很能幹,辦事利落村裏的大小事情從沒耽誤過。他把種優良品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詳細說了一遍,然後又把村裏的要求及其他雜事強調了一番。
任務就這樣強行分配下去了。有的人覺得支書的話有道理,又見支書帶頭幹,估計風險不會太大。再加他在會上的一番話,使這些人心裏有了底,所以,也決心試種一下套種田。還有一些人聽說秋後有獎勵,跟上村幹部們說不定能沾大光,因此也抱了名試種套種田。這樣基本實現了原來的設想,大叔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把優良品種發下去後,有的人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騰出一小塊地種了進去,有的人隻在田頭地畔撒了些種子來應付差事,為了保險人們的一切耕種仍然照舊。
人們對玉蘭的議論傳到了明芳的耳朵裏後,她很為玉蘭擔心。明芳知道大部分人不是怕玉蘭種不好套田嘲笑攻擊她,而是怕她種好了,在村裏嶄露頭角。誰也不能接受,一個外來女子竟敢到這兒逞能。 他們認為,在這兒根本沒有外來女人出頭露麵的餘地。尤其一些老年人,聽說虎旦媳婦自告奮勇搞試驗,好像做了大逆不道的事,咂著嘴笑話玉蘭,說虎旦媳婦不守本分,狗膽包天,一定是個“母夜叉”。
俗話說:唾沫多了能淹死人。明芳怕玉蘭被這些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沒了。心想,套田種好了,遭點兒攻擊沒什麽,可一旦失敗,今後玉蘭在村子裏就不好做人了。本來玉蘭在這兒就勢單力薄,弄不好今後就更要受人欺負。所以她急得坐立不安,吃過飯假裝說去地裏看看,繞道來到玉蘭家。想好好勸勸她,千萬不要盲幹。可是哪知道,玉蘭是個很有主意的人,對這事早就想好了,成功與否非幹不可,而且還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明芳很難說服她,最後反倒被她說服了。明芳聽著玉蘭的想法不斷讚同的點著頭,最後雙目顰蹙微微歎息著說:“玉蘭,真沒想到你原來看得那麽遠,想的也很周到,有遠見,到底念的書多就是不一樣。不象我沒你念的書多,看不遠事,沒出息,老受人擺布,自己給自己做不了主,活的真沒意思,我好羨慕你!”說著不免流露出無比的憂傷。
玉蘭看明芳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兒,反倒安慰起她來:“明芳,你也不要愁,以後會有好日子的,老天爺也不能總跟你過不去。不過有好多事還要靠自己,該厲害就厲害,不能老忍著,要麽摸著你頭皮軟誰也敢欺負,不能讓。你看鞠香現在就沒人敢欺負。” 說著豎了豎眉。
明芳點了點頭:“你說的對,我也經常這麽對自己說。可是,女人如果走到我這一步,你說該怎麽辦?我很想離婚,但一離婚就變成“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無家可歸的人,連個臨時住的地方也沒有。就因為這樣,才硬著頭皮忍到現在。玉蘭,我真無法想象自己今後的日子。唉,感覺活得比登天還難。”說著低下頭一手捂住嘴,上身和兩個肩膀不停的顫動著,抽泣起來。
玉蘭的眼圈也紅紅的,無比同情的點了點頭:“就是。唉……。”長歎了一聲,半天說不出話來,默默地看著明芳。此時,不知該怎樣去安慰她,因為自己的感覺也和她差不多,好像活得比登天還難。目前正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不知道這麽做是對還是錯,結果如何,隻能硬著頭皮幹下去。
自從大會開完後,攻擊和嘲笑玉蘭的氣焰雖然不向過去那麽囂張了,但人們的怪話和冷嘲熱諷從沒間斷過。這些話玉蘭都聽見了,但是為了爭口氣,她決心咬緊牙關一定要堅持到底。好多人跑到虎旦家串門,其目的是想看看玉蘭究竟怎麽了,到底想幹什麽。玉蘭裝的若無其事,積極與鄉裏派來的工作人員配合,嚴格按人家的要求做,對別人的說三道四隻當沒聽見。隨著季節變化,種上的莊稼向跟時間賽跑一樣,一個勁的往上竄,尤其套田裏的莊稼非常爭氣,長的十分喜人,時間久了人們的風涼話也慢慢的淡了下來,大家都暗暗靜觀著玉蘭他們的套田。玉蘭在心裏也跟大夥兒憋了一肚子氣,決心在試種的人家中當冒尖戶,做出來給村裏人看看。所以起早貪黑拚命幹,除了幹自己的外還少不了幫大叔,連孩子也顧不上照看了。
那天又逢下雨,地裏的活是幹不成了。玉蘭去大叔家接孩子,孩子在大叔家已經呆了好幾天,她想跟孩子親熱親熱,並為他收拾一下衣物。另外,支書的老母親這段時間身體一直不好,半個月前得了一場痢疾,差點兒要了命,現在不知恢複的怎樣,玉蘭想再去看看,便披了一塊油布冒雨來到大叔家。隻見大叔一家全聚在東屋啦話,老支書和三叔各拿一根旱煙袋,三叔的臉朝外,支書卻背朝外,兩人麵對麵坐在炕中央,中間點著一盞小油燈,不緊不慢一邊抽煙一邊啦話。三嬸盤腿坐在炕頭靠窗台的地方,老奶奶和玉蘭的孩子睡在她身旁,孩子身上蓋了件衣服睡的正香。奶奶側身頭枕在三嬸腿上,兩隻幹癟的手就像兩個鷹爪子,無力的放在炕上,手上的青筋突出,皮膚皺巴巴的,沒有一點彈性和水分。她的眼睛輕輕雙閉,嘴唇和下頦微微顫抖,上下嘴唇上滿是一道道細細的皺紋 ,兩腮也塌了下去,看上去很疲憊蒼老。三嬸低著頭,兩隻手不停地撥弄著奶奶的頭發,仔細尋找著虱子和蟣子,兩個大拇指甲上沾滿了血漬。大嬸拿著針線活兒坐在緊挨婆母們的鍋台上,借著從窗戶射進來的光,抓緊幹自己手中的活兒。最近她的眼睛有些昏花,看東西總出錯,做針線常挨針紮,不大一會兒功夫,指頭被紮了好幾迴,每紮一迴,她總要用舌頭去舔一下紮過的地方。有一針紮的太狠,鮮血不斷往外流,痛得她直呲牙,大嬸急忙找來塊破棉花,在油燈上燒了燒放在被紮過的地方,摁住用手揉了揉,止住血後又繼續幹活兒。這是一種最原始最土,也是止血快而簡單的辦法。由於醫療條件差,莊稼人幹活碰破手時,常用這種方法止血,誰也不用藥物。大嬸是個從小吃慣苦的人,對一些小毛病從不放在心上,所以,這點小事就更不去理會了。
濃濃的旱煙味兒在屋裏蔓延著,嗆的大人孩子不斷咳嗽,大叔指使老婆把門打開晾一晾屋裏的煙味,大嬸打開門,隻見雨水劈裏啪啦直往屋裏灌,她隻好把門拉開條小縫,讓煙氣慢慢流出去。
三叔和三嬸雖然六十多歲,但看上去像七十歲的老人。三嬸滿頭白發剪的短短的,兩鬢的頭發都捋在耳後用兩個黑色的卡子卡著。兩眼深陷,臉上坑坑窪窪,並且還有不少老年斑,蠟黃的臉看上去有些浮腫,眼睛裏流露出憂鬱和無望,好像生活對她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兒子的死對她打擊很大,為此,曾大病過一場,差點兒要了命,好幾年不能下地幹活。現在痛苦的折磨雖然有所緩解,但還常唉聲歎氣精神仍不好,她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活著有甚意思,還不如早死了好。”三叔兩隻大而有神的眼,跟老支書長的很相似,一看就知道在年輕時,是個一表人才的美男子。從舉止言談中你可以捕捉得到,曾經也是一個很要強的人。隻是現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寄人籬下靠侄子養活。但他並不想坐下白吃白喝,除下地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外,還幫著侄子修補農具、放牲口,有空手裏總拿個“毛卜吊”為孩子們撚毛線,準備冬天給大家織襪子和手套。
聽有人進來,老奶奶微微掙開惺忪的眼睛,揚起臉往地下看了看,見是玉蘭便無力招了招手,聲音顫巍巍的招唿她坐下。玉蘭問候過大家,俯身爬到炕沿邊抓住奶奶的手摸著問:“奶奶,您老最近身體咋樣?精神好嗎?”奶奶用兩隻手握住玉蘭的手,有氣無力的說:“嗯,好多了。唉,人老了就像快要燒盡的燈撚,雖然有時看起來很精神,但說不行馬上就不行了。我這是活一天算一天罷,說不定哪一陣子蹬腿就走了。”玉蘭搖著奶奶的胳膊說:“奶奶您可千萬別瞎想,您老隻是這段時間身體不強健罷了,吃上藥好好養一養,過了這陣兒會好的。”大嬸和大叔也很讚同玉蘭的說法,大嬸邊做針線活兒邊不住的點著頭:“就是,玉蘭說的對,過了這陣子你老的身體一定會好起來,不要整天瞎盤算。”其他人也都反對她的說法,三嬸不斷搖著頭說:“吃五穀哪有不生病的?生點病不算什麽,快別瞎想,讓娃娃們操心。”三叔把煙鍋在鞋底上磕了磕放下,然後俯過身對奶奶說:“嫂子,把心放在肚子裏,什麽也別想,安安心心的養病。一切事情有他們兩口子了,你有甚不放心的?”奶奶眼裏噙著淚,下巴不停的顫動著,手抖得也很厲害,點了點頭說:“我知道你們都為我好,可是這命不由人啊,老天爺要你前晌死,你就等不到後晌。再說,我不死就是他們的害。”她用顫抖的手指了指大叔、大嬸:“就這樣不死不活得拖累他們,真怕他們扛不住。”
大叔也放下手中的煙袋,眼圈發紅慢慢抬起頭來,雙目顰蹙看著母親:“媽,再也不要胡思亂想了,我一定要讓你老活到九十歲。現在你老想走我們也不答應,所以好好養病往九十歲上奔吧。”說著他看了看大嬸,大嬸滿臉憂鬱的看著婆婆附和著丈夫說:“就是。”然後夫婦兩個不約而同的說:“您老想走了?沒門兒。”大夥聽了都笑了,三叔接著說:“嫂子,你看娃娃們對你多孝順,隻要你有半點不舒服,小子、媳婦就擔心的要命。看在孩子們的這份孝心上,你也要爭取活到九十歲,要是我,非活它一百歲不可。”奶奶顫巍巍的爬起來,笑著衝三叔說:“好,我就活它一百歲,跟你比個高低。”轉而她又滿臉憂鬱的說:“唉!其實老天爺很關照我,給了我這麽好的兒女,他們的孝心方圓百裏人人皆知。都怪自己這窮命不爭氣,老害病,還不能著急上火,隻要一著急,病魔準會來火上澆油,讓你不得安身,害得他們也跟我受罪。看他們夫妻倆的擔子那麽重,自己又插不上手,隻是幹著急。我希望老天爺幫幫我的娃娃們,讓他們的光景趕快好起來,不愁吃不愁穿,痛痛快快過幾天好日子,咱們也跟著享享福。”這是所有做老人的心裏話,也是他們唯一的一點點祈盼。三叔三嬸都頗有感觸地點了點頭。
玉蘭把孩子領迴家,拿出平時攢下的雞蛋和醃豬肉變著樣給孩子吃。另外,把他的頭發全剃掉了,小光頭活像一個大瓦的電燈泡,在太陽低下閃閃發光。還把孩子穿過的衣服放到盆裏用熱水煮了煮,把上麵的虱子徹底清除了一下。給孩子從頭到尾縫補洗涮了一遍,雖然有點兒累,但心情非常舒暢。虎旦見孩子迴來也很高興,一會兒把他背到背上,一會兒又讓孩子騎在脖子上,好不親熱。父子倆打鬧嬉戲過後,孩子就屋裏屋外的追打起豬、雞來。虎旦則雙手放在背後,或揮動著拳頭,跟在孩子後麵走來走去,唆使孩子把豬雞追得滿院亂竄。家裏有隻大公雞很好鬥,像剛從鬥雞場敗下來的一員大將,有氣沒處撒,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隨時都處在戰鬥狀態,搞得院裏院外的小貓小狗和豬、雞等不得安寧,沒有不怕它的,不遂意時連虎旦和玉蘭也敢啄。家裏來人更是窮追不舍,啄得人家躲閃不及。誰到他家來,首先得提防這隻大公雞。所以人們戲謔虎旦不是養的一隻雞,而是養的一個看家“狗”。可是自從孩子迴來後,這隻公雞再也厲害不起來了,突然變得老實起來,一看見孩子就嚇得連飛帶跑逃之夭夭,把虎旦樂得開懷大笑。玉蘭見孩子這樣心裏有些擔憂,怕照此下去學野了,不願虎旦這麽慫恿他。板著臉不時罵幾句,甚至大聲嚷著來製止他們。孩子這段時間個頭長了不少,說話利落,身體也比過去結實,膽子也大了,玉蘭的喊聲雖然暫時能唬住他,但過一會兒依然如舊。玉蘭見虎旦沒有一點大人樣兒非常生氣,滿臉通紅睜大眼睛狠狠瞪著他,虎旦便悻悻地蹲在那兒像個孩子似的不再說什麽。孩子玩膩了便鑽進虎旦懷裏又纏著他講故事,虎旦就隨口給他講起了“故事”:
從前有個廟,廟裏有個老道,老道幹甚的了,講故事的了,講的甚故事?——從前有個廟,廟裏有個老道,老道幹甚的了,講故事的了,講的甚故事?——從前有個廟,廟裏有個老道,……。虎旦反反複複的講著這個從祖輩流傳下來的“故事”,一下被孩子識破了,嚷著要他重講一個,虎旦笑著說:“這小子還挺不好伺候的。”撓了撓頭想了想,對懷裏的孩子說:“那爸爸再給你講個狐狸精精的故事吧。”孩子拍了下小手,點了點光亮的小腦袋。於是,虎旦就把民間流傳已久的《狐狸精精》講給他聽:
從前有三個女孩,大的叫門墩墩,二的叫門掛掛,三的叫鍋刷刷。有一天媽媽要去姥姥家,臨走再三安頓:“媽媽今天要去你姥姥家,晚上迴來。你們好好在家等我,誰來了也不要給開門。”姐妹三個點頭答應。媽媽出了門高高興興往姥姥家走,不料卻碰上了狐狸精精。狐狸精看見媽媽非常高興,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