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畜生,常常是住在一個屋裏的。驢的尿氣臭氣,熏滿全屋。當然,絕大多數的人家,是連驢都沒有的。
各戶人家屋旁邊,堆滿垃圾和糞堆。不時有光屁股小孩爭著搶著,你推我擠,在垃圾裏挑撿著糞往背上的框裏裝。
羅家村來往的百姓,也都是和王家村的一樣,黃臭的爛牙,蓬頭垢麵,油垢有一錢多厚,瘦骨伶仃,渾身異味。
不時還能聽到文盲而黑皺若猴的女人,叉著腰在唾沫橫飛地罵大街。
長工來了。拉著驢車走了。
驢車一路經過了許多個村子。以王雲城所見。都和羅家村,王家村差不了。
王雲城在心裏苦笑:穿越,穿越。穿到廣大農村的幾率和穿到富貴朱門的幾率比,到底哪個高?
趕了不知道多久的路,從清晨到了接近黃昏,驢車終於慢慢到了縣城了。
城牆就是兩人高的土墩子。
那個一直很傲慢的長工,很肉疼又陪著笑地給城門的差役塞了一點錢,這是叫進城費。
等驢車拉到一個小巷的時候,趁著長工去買酒喝,王雲城滾下了車。
然而她縮在牆角,茫然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
說是縣城,其實也就是一個土黃色的世界。
來來往往的人也都是瘦的,臉也都黃蠟蠟的,隻是口角比村裏幹淨了一點,臉上也稍有點肉,身上的衣服比較完整。
擺攤的人吆喝起來的聲音雜錯。有時候還能看到被許多人圍著的湯餅攤。
街邊店鋪裏如藥鋪食鋪裏,偶爾探出一張紅潤的臉,一張鄙夷而自傲的臉,穿著一身綢衣的掌櫃,自得地看著來往的瘦行人。
王雲城走在街上。街上女人很少,小孩也很少。大都是低著頭的,或是上了年紀的老嫗。
行人看見王雲城,都是閃避的。態度就和避開乞丐是一樣的。
還有些穿長袍的人看見一個蓬頭垢麵的女童竟然走在街上,嘟囔了幾句:“敗風壞俗。”
縣城的話,王雲城也聽不大懂。雖賴了小花的記憶,她能聽和說王家村的話。可是縣城裏口音,就又變了一變。
王雲城覺得縣城和農村比較像得地方,就是溝渠了。
她在大街上走累的時候,偶爾會被偏僻的臭水溝裏的惡臭和白骨嚇一跳。那是溺死的腐爛女嬰的屍骸。
為了不爆發瘟疫,定時有義莊的人過來拉走這些幼小的骸骨。
看來無論是縣城還是村裏,溝渠裏溺死的女嬰屍骸都是時代特色。
在縣城的大街上躊躇了很久。在人們鄙夷的眼光裏忍了許久,王雲城隻弄清楚幾件事:
第一:縣城裏無論是哪家正經生意,都是不收女人的。女人做工的地方,隻有城西的一條巷子――站街的妓/女站著呢。
第二:她想離開縣城,要得到路引。上皇認為認為鄉裏人應該在二十裏範圍內活動。一個人要走出一百裏的範圍,必須要有“路引”。
走到哪,就需要哪裏的路引。
沒有路引,就是流民。而流民會受到打八十板子的處罰。
而路引需要向縣衙申請,而申請路引還得交一筆錢,叫“路引錢”。“路引錢”又叫買路錢,首先得證明你有戶籍,並且身家清白,然後還要花一錢銀子!
王雲城拉著那個小販問話的時候,那個小販聽她這個鄉下口音,一雙小眼睛就不斷地在她臉上警惕的打量。
一個來曆不明的流民,還是個女的,最奇怪的是這個女的雖然鄉下口音,卻還口齒伶俐,條理清晰。
這年頭,這種來曆不明又有疑點的流民,在哪都會被當賊一樣防著。
王雲城在小販的警惕裏,不由落荒而逃。
她身上沒有分文,絕望地在人來人往的客棧門口,呆望著。就和幾個在客棧邊拉著人們褲腳懇求的真正乞兒沒啥兩樣。
她看到來往住客棧的人,手裏都捏著一張紙,叫做店曆。
客棧也不是隨便就能住的。
凡住店客棧,都必須備有官府署發的“店曆”,店曆要記錄住宿人的詳細情況,隨時以備訪察。
一個嚴防死守的世界。
王雲城失魂落魄地走了。黃昏來臨。行人開始稀少。
她想趁天黑前,趕緊找個過夜的地府。哪怕是找個豬圈,隻要是能過夜的地方也行啊!
要知道這時候的人因為營養不夠,大都有夜盲症。
王小花也不例外。在王家村的時候,天一黑,就是成了瞎子。
所以王家村一到夜裏,基本上都是沒人出門的。
在她到處找過夜的地方的時候,她突然發現自己身後已經悄悄跟上了幾個人。
但是等她發現的時候已經遲了。她壓根敵不過幾個壯漢。
眼前一黑,一個麻袋把她套走了。
這又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無處不在的人販子。
一個到處充滿人販子和盜匪的世界。女人和小孩,隻要有條件,通常是不輕易出門的。
昏昏沉沉裏,她似乎聽到有一個發音奇怪的悅耳女聲在她的腦海裏歎息:可憐……人間……真是可怕。
……被人販子的藥熏得半昏迷中的她,隱隱約約想:大約是餓出來的錯覺罷。不過,這句話倒很對。人間的確是可怕。
醒來的時候,是第二天清晨。
王雲城發現自己竟然是在躺在荒野的草叢裏。人販子不見蹤影。
難道有人救了她?
她想了又想,還是覺得隻有一個可能:那幾個販子大約是仔細打量後嫌棄她太醜太瘦,隨手扔在了荒野。
坐在草叢裏,王雲城看著所謂絕對無工業汙染的古代澄澈的藍天,忽然眼眶一熱,流下淚來。
然後她罵了自己一句:“哭個屁,想想溝渠裏的女嬰屍骨!你個慫貨好歹還活著!”
她不覺得自己這種活慣大都市的人,能在豺狼遍地的古代荒地裏活下來,她在農村活下來,都已經勉強了。
得趁天黑,趕緊到有人的地方去。
王雲城隨便挑了個方向,踩著已經露出了大半腳板的草鞋,仔細趴在地上看了一會,才一瘸一拐地向某個有車轍的方向跟過去了。
☆、第40章 白玉為堂金作馬(一)
孔家是累世公卿,書香貴族,聖人族裔。
代代優容,任憑天下如何改朝換代,也總是倒不了儒門聖人的牌坊。
既然倒不了聖人的牌坊,那孔家的榮華富貴,也自然是借著聖門族裔而世代維持下去了。
無數世家隨著朝代漲落而消亡,哪怕是王謝子弟,也早已埋沒在故紙堆裏,成為了曆史。而比王謝還要更古老的孔家,卻依舊鍾鳴鼎食。
每一個朝代,天底下借新朝而新興起的那些家族,都仰慕孔家“千年不倒”的世家名號,爭先恐後要與孔家攀關係,借此攀得一點至聖先師的榮光。
而這一朝代自然也不例外。孔家心安理得地受著新朝對“聖人子孫”的優容,照樣封爵受廟。
孔家的當家人孔祥澤,時常靜和的微笑著,對子孫說:“三代養吃,五代養穿,而高貴的氣度,非十代不能出。”
孔淑秀就覺得這話是很對的。
孔家的女子按貞靜淑雅來排輩,孔淑秀就恰好是孔家的淑字輩裏的長房嫡次女,家族排行第六。人稱孔六娘。
這天春風微微地吹,草靜靜得綠,水波悠悠地蕩,鴨在春江暖水裏抖著羽毛。
正是三月好時節。
孔淑秀聽說去年冬季一過,家裏新買了一批仆人。
隻是孔家這樣的世家,外麵的這批仆人是隻能做些最低等的雜役活,稍稍好一點,也就是伺候那些中等的家生婢女們。
是的,沒錯,伺候家生婢女們。
孔家的家生婢女們也大多是穿金戴銀,學風弄雅,除了伺候主子們,別的一概不沾手。她們不伺候主子的時候,迴到各自的房內,還會有專門的小丫頭給她們端茶倒水。
不過孔淑秀並不關心這些個婢女的事,因為陽春的三月詩會馬上就要在孔家開始了。她全心撲在準備詩會上。
到時候,眾貴女雲集,談風論雅,她作為聖人門第,千年世家的嫡女,自然在這樣的場合,排麵堪比皇家女眷。
三月,早梅竟然還有留著的。夾雜著滿樹桃花,春景堪賞。
一群花似也的貴族女眷都被嬌美的丫頭簇擁著,進來了孔家的“拙園”。
說是一個園,實則亭台樓閣,水榭歌台,都一應俱全。
一進去,就見亭台樓閣,都隱隱約約在漫天盛開的桃花裏。
桃花成林間,更是含笑迎出了孔家六娘。
孔家六娘穿著撒花煙羅衫,百花曳地裙,梳著靈蛇鬢。執著一束桃花枝,含笑從桃花林裏轉了出來。
皓腕凝霜雪,玉一樣的手撚著花枝,唇不點而紅,眉眼鮮潤而清逸仙氣。整個人好像一尊羊脂玉像。
雖然她穿著的衣服樣式並不如何華貴,但卻好像渾身發光。
自視甚高的各家娘子一時都自慚形,似乎被她逼人的容光所攝,不敢直視。
其中陳家的三娘子為人熱情,躊躇片刻,才敢上前笑道:“聖人族裔,的確是不同凡俗,我這個睜眼瞎,活了這十幾年,今個這一次才算知道什麽叫仙氣。”
孔六娘走過來,含笑溫和又不失矜持地說:“三娘子過獎了。這都是祖宗蔭庇,哪裏是我能拿來做臉麵的。”
說著招唿眾人:“各位姐姐妹妹,且隨我孔六去前麵的亭中,那裏是個賞花的好地方。我已叫家人備好溫酒小菜,筆墨琴瑟,就待眾貴客落座。”
接著,在和煦的春風裏,眾娘子吟詩作對,吟詩作對,賞花吃酒,自不必提。
吃了幾蠱清香的溫酒,一點香甜的點心,吹著舒爽而帶著桂花香的風,眾人都有了一些醉意。
陶七娘一向是個嬌憨直爽的性子,她喝得有一點多,雪膚上帶著一點暈紅,笑道:“淑秀姊姊,你家的點心真是又別致又甜軟不膩,這盤紅而剔透的是什麽?”
孔六娘笑道:“這是紅薯做的。”
眾人聽了,都驚奇。陶七娘道:“啊!紅薯,紅薯不是農戶才……”
與陶七交好的陳三娘趕緊暗暗踩了她一腳,叫她閉嘴了。
孔六娘卻似乎不以為意,笑道:“所謂有教無類。食物也是一樣的。食物本無貴賤之分,端看怎麽吃,什麽人吃。紅薯本就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的用途,是養生之物。何況這紅薯也是別有吃法的。這一盤點心叫做紅玉膏。是取紅薯肉裏,最嫩最甜的一點,蒸起來的。這巴掌大的一小碟,就要不知多少斤原料。”
各戶人家屋旁邊,堆滿垃圾和糞堆。不時有光屁股小孩爭著搶著,你推我擠,在垃圾裏挑撿著糞往背上的框裏裝。
羅家村來往的百姓,也都是和王家村的一樣,黃臭的爛牙,蓬頭垢麵,油垢有一錢多厚,瘦骨伶仃,渾身異味。
不時還能聽到文盲而黑皺若猴的女人,叉著腰在唾沫橫飛地罵大街。
長工來了。拉著驢車走了。
驢車一路經過了許多個村子。以王雲城所見。都和羅家村,王家村差不了。
王雲城在心裏苦笑:穿越,穿越。穿到廣大農村的幾率和穿到富貴朱門的幾率比,到底哪個高?
趕了不知道多久的路,從清晨到了接近黃昏,驢車終於慢慢到了縣城了。
城牆就是兩人高的土墩子。
那個一直很傲慢的長工,很肉疼又陪著笑地給城門的差役塞了一點錢,這是叫進城費。
等驢車拉到一個小巷的時候,趁著長工去買酒喝,王雲城滾下了車。
然而她縮在牆角,茫然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
說是縣城,其實也就是一個土黃色的世界。
來來往往的人也都是瘦的,臉也都黃蠟蠟的,隻是口角比村裏幹淨了一點,臉上也稍有點肉,身上的衣服比較完整。
擺攤的人吆喝起來的聲音雜錯。有時候還能看到被許多人圍著的湯餅攤。
街邊店鋪裏如藥鋪食鋪裏,偶爾探出一張紅潤的臉,一張鄙夷而自傲的臉,穿著一身綢衣的掌櫃,自得地看著來往的瘦行人。
王雲城走在街上。街上女人很少,小孩也很少。大都是低著頭的,或是上了年紀的老嫗。
行人看見王雲城,都是閃避的。態度就和避開乞丐是一樣的。
還有些穿長袍的人看見一個蓬頭垢麵的女童竟然走在街上,嘟囔了幾句:“敗風壞俗。”
縣城的話,王雲城也聽不大懂。雖賴了小花的記憶,她能聽和說王家村的話。可是縣城裏口音,就又變了一變。
王雲城覺得縣城和農村比較像得地方,就是溝渠了。
她在大街上走累的時候,偶爾會被偏僻的臭水溝裏的惡臭和白骨嚇一跳。那是溺死的腐爛女嬰的屍骸。
為了不爆發瘟疫,定時有義莊的人過來拉走這些幼小的骸骨。
看來無論是縣城還是村裏,溝渠裏溺死的女嬰屍骸都是時代特色。
在縣城的大街上躊躇了很久。在人們鄙夷的眼光裏忍了許久,王雲城隻弄清楚幾件事:
第一:縣城裏無論是哪家正經生意,都是不收女人的。女人做工的地方,隻有城西的一條巷子――站街的妓/女站著呢。
第二:她想離開縣城,要得到路引。上皇認為認為鄉裏人應該在二十裏範圍內活動。一個人要走出一百裏的範圍,必須要有“路引”。
走到哪,就需要哪裏的路引。
沒有路引,就是流民。而流民會受到打八十板子的處罰。
而路引需要向縣衙申請,而申請路引還得交一筆錢,叫“路引錢”。“路引錢”又叫買路錢,首先得證明你有戶籍,並且身家清白,然後還要花一錢銀子!
王雲城拉著那個小販問話的時候,那個小販聽她這個鄉下口音,一雙小眼睛就不斷地在她臉上警惕的打量。
一個來曆不明的流民,還是個女的,最奇怪的是這個女的雖然鄉下口音,卻還口齒伶俐,條理清晰。
這年頭,這種來曆不明又有疑點的流民,在哪都會被當賊一樣防著。
王雲城在小販的警惕裏,不由落荒而逃。
她身上沒有分文,絕望地在人來人往的客棧門口,呆望著。就和幾個在客棧邊拉著人們褲腳懇求的真正乞兒沒啥兩樣。
她看到來往住客棧的人,手裏都捏著一張紙,叫做店曆。
客棧也不是隨便就能住的。
凡住店客棧,都必須備有官府署發的“店曆”,店曆要記錄住宿人的詳細情況,隨時以備訪察。
一個嚴防死守的世界。
王雲城失魂落魄地走了。黃昏來臨。行人開始稀少。
她想趁天黑前,趕緊找個過夜的地府。哪怕是找個豬圈,隻要是能過夜的地方也行啊!
要知道這時候的人因為營養不夠,大都有夜盲症。
王小花也不例外。在王家村的時候,天一黑,就是成了瞎子。
所以王家村一到夜裏,基本上都是沒人出門的。
在她到處找過夜的地方的時候,她突然發現自己身後已經悄悄跟上了幾個人。
但是等她發現的時候已經遲了。她壓根敵不過幾個壯漢。
眼前一黑,一個麻袋把她套走了。
這又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無處不在的人販子。
一個到處充滿人販子和盜匪的世界。女人和小孩,隻要有條件,通常是不輕易出門的。
昏昏沉沉裏,她似乎聽到有一個發音奇怪的悅耳女聲在她的腦海裏歎息:可憐……人間……真是可怕。
……被人販子的藥熏得半昏迷中的她,隱隱約約想:大約是餓出來的錯覺罷。不過,這句話倒很對。人間的確是可怕。
醒來的時候,是第二天清晨。
王雲城發現自己竟然是在躺在荒野的草叢裏。人販子不見蹤影。
難道有人救了她?
她想了又想,還是覺得隻有一個可能:那幾個販子大約是仔細打量後嫌棄她太醜太瘦,隨手扔在了荒野。
坐在草叢裏,王雲城看著所謂絕對無工業汙染的古代澄澈的藍天,忽然眼眶一熱,流下淚來。
然後她罵了自己一句:“哭個屁,想想溝渠裏的女嬰屍骨!你個慫貨好歹還活著!”
她不覺得自己這種活慣大都市的人,能在豺狼遍地的古代荒地裏活下來,她在農村活下來,都已經勉強了。
得趁天黑,趕緊到有人的地方去。
王雲城隨便挑了個方向,踩著已經露出了大半腳板的草鞋,仔細趴在地上看了一會,才一瘸一拐地向某個有車轍的方向跟過去了。
☆、第40章 白玉為堂金作馬(一)
孔家是累世公卿,書香貴族,聖人族裔。
代代優容,任憑天下如何改朝換代,也總是倒不了儒門聖人的牌坊。
既然倒不了聖人的牌坊,那孔家的榮華富貴,也自然是借著聖門族裔而世代維持下去了。
無數世家隨著朝代漲落而消亡,哪怕是王謝子弟,也早已埋沒在故紙堆裏,成為了曆史。而比王謝還要更古老的孔家,卻依舊鍾鳴鼎食。
每一個朝代,天底下借新朝而新興起的那些家族,都仰慕孔家“千年不倒”的世家名號,爭先恐後要與孔家攀關係,借此攀得一點至聖先師的榮光。
而這一朝代自然也不例外。孔家心安理得地受著新朝對“聖人子孫”的優容,照樣封爵受廟。
孔家的當家人孔祥澤,時常靜和的微笑著,對子孫說:“三代養吃,五代養穿,而高貴的氣度,非十代不能出。”
孔淑秀就覺得這話是很對的。
孔家的女子按貞靜淑雅來排輩,孔淑秀就恰好是孔家的淑字輩裏的長房嫡次女,家族排行第六。人稱孔六娘。
這天春風微微地吹,草靜靜得綠,水波悠悠地蕩,鴨在春江暖水裏抖著羽毛。
正是三月好時節。
孔淑秀聽說去年冬季一過,家裏新買了一批仆人。
隻是孔家這樣的世家,外麵的這批仆人是隻能做些最低等的雜役活,稍稍好一點,也就是伺候那些中等的家生婢女們。
是的,沒錯,伺候家生婢女們。
孔家的家生婢女們也大多是穿金戴銀,學風弄雅,除了伺候主子們,別的一概不沾手。她們不伺候主子的時候,迴到各自的房內,還會有專門的小丫頭給她們端茶倒水。
不過孔淑秀並不關心這些個婢女的事,因為陽春的三月詩會馬上就要在孔家開始了。她全心撲在準備詩會上。
到時候,眾貴女雲集,談風論雅,她作為聖人門第,千年世家的嫡女,自然在這樣的場合,排麵堪比皇家女眷。
三月,早梅竟然還有留著的。夾雜著滿樹桃花,春景堪賞。
一群花似也的貴族女眷都被嬌美的丫頭簇擁著,進來了孔家的“拙園”。
說是一個園,實則亭台樓閣,水榭歌台,都一應俱全。
一進去,就見亭台樓閣,都隱隱約約在漫天盛開的桃花裏。
桃花成林間,更是含笑迎出了孔家六娘。
孔家六娘穿著撒花煙羅衫,百花曳地裙,梳著靈蛇鬢。執著一束桃花枝,含笑從桃花林裏轉了出來。
皓腕凝霜雪,玉一樣的手撚著花枝,唇不點而紅,眉眼鮮潤而清逸仙氣。整個人好像一尊羊脂玉像。
雖然她穿著的衣服樣式並不如何華貴,但卻好像渾身發光。
自視甚高的各家娘子一時都自慚形,似乎被她逼人的容光所攝,不敢直視。
其中陳家的三娘子為人熱情,躊躇片刻,才敢上前笑道:“聖人族裔,的確是不同凡俗,我這個睜眼瞎,活了這十幾年,今個這一次才算知道什麽叫仙氣。”
孔六娘走過來,含笑溫和又不失矜持地說:“三娘子過獎了。這都是祖宗蔭庇,哪裏是我能拿來做臉麵的。”
說著招唿眾人:“各位姐姐妹妹,且隨我孔六去前麵的亭中,那裏是個賞花的好地方。我已叫家人備好溫酒小菜,筆墨琴瑟,就待眾貴客落座。”
接著,在和煦的春風裏,眾娘子吟詩作對,吟詩作對,賞花吃酒,自不必提。
吃了幾蠱清香的溫酒,一點香甜的點心,吹著舒爽而帶著桂花香的風,眾人都有了一些醉意。
陶七娘一向是個嬌憨直爽的性子,她喝得有一點多,雪膚上帶著一點暈紅,笑道:“淑秀姊姊,你家的點心真是又別致又甜軟不膩,這盤紅而剔透的是什麽?”
孔六娘笑道:“這是紅薯做的。”
眾人聽了,都驚奇。陶七娘道:“啊!紅薯,紅薯不是農戶才……”
與陶七交好的陳三娘趕緊暗暗踩了她一腳,叫她閉嘴了。
孔六娘卻似乎不以為意,笑道:“所謂有教無類。食物也是一樣的。食物本無貴賤之分,端看怎麽吃,什麽人吃。紅薯本就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的用途,是養生之物。何況這紅薯也是別有吃法的。這一盤點心叫做紅玉膏。是取紅薯肉裏,最嫩最甜的一點,蒸起來的。這巴掌大的一小碟,就要不知多少斤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