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來的時空中,滿清占據中原之後,實行史上最嚴酷的文字獄。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文字獄雖然自古就有,但以滿清最盛。滿清文字獄自入關開始,一直不曾放鬆,曆時一百四十多年都不曾放過,超過滿清半數年月。文人學士隻要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滿清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有記錄的文字獄超過八十多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如著名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句這樣的話,就是斬立決。甚至有些人就算死了,都要剖棺戮屍,子孫滿門抄斬。更加惡劣的是接著編著四庫全書,借著修纂《四庫全書》的名義,名為綜合古今典籍實際上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徹底清洗,禁毀和篡改了大量代表華夏文明最高發展階段思想精華的書籍,如明代宋應星的科技著作如《天工開物》,明代火器專家趙士禎的《神器譜》《續神器譜》,火炮專家孫元化的《西法神機》,由湯若望指導,焦勖,趙仲編著的《火攻契要》都被焚燒查禁。四庫全書借機查繳的書竟達3000多種、150000多部。
後世日本的華族,根據渡海的中國船,收集他們的言語寫成,後來匯編成《華夷變態》一書,其中心意思,是中國兩次亡於夷狄,胡元之時還能保留華夏衣冠。而滿清之後,衣冠無存,滿地腥膻,中國已成蠻夷之地,而原來的四夷則傳承了真正的中華文明,華變為夷,而夷變為華。
後來朝鮮,日本都自稱小中華,因為大量的科技文化書籍都到了他們國家,而中國本身卻失傳了。中國有骨氣的人也差不多在剃發易服中被屠殺殆盡。中國後世許多古典書籍甚至需要到朝鮮日本引進。
後世文檔的記錄中得知,每年都有四庫館上報應毀圖書名單。乾隆如此禁書共曆時十九年,約占其在位時期的三分之一。其中一共禁毀了多少書?沒有精確的統計,但商務印書館在1937年曾出版《全毀抽毀書目》一書,加上有人在江西、廣東等地所獲有關記錄,可統計出:全毀書2456種,抽毀書403種,銷毀書板50種,銷毀石刻26種。《四庫全書》收書不過3400多種,而焚毀的書竟然也有3000多種。再考慮到,當時的讀書人在恐怖的氛圍下,為活命而在私底下也燒了不少書,其中甚至包括大量無純科技類書籍。所以實際上被焚毀的書絕不止3000多種——如此編書,是何居心,可想而知。
甚至連嶽飛的滿江紅名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四庫全書中被改成:壯誌饑餐虎狼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各種版本。南宋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被修改成如於中應有,一個半個仗孤忠!萬裏幹戈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天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等幾個版本。
除了禁毀書籍,滿清還係統地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目前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中很多已經被滿清修改過)。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毀了。除了銷毀書籍和檔案外,滿清還係統地對殘存的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
一部明史修了一百多年,後世戲稱為科幻巨著。其中刪改之多,已經使明史失去了史實的根據。甚至有些明朝的官員投降滿清之後,為了掩飾自己在曆史的汙點,如攀附閹黨的,也都刪除焚毀一些明朝實錄檔案。
滿清不但對滿清統治不滿或對明朝有所懷念的書籍統統禁毀,而且連與程朱理學相抵觸的書籍也不得超生。從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毀書24次。僅乾隆一代,銷毀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單選現今僅知書名以“明”字開頭的書籍,就禁毀了超過132部。
後世學者顧關元先生據海寧陳乃乾的記載,認為滿清所銷毀的書籍是《四庫全書》收錄總數的十倍。因此出現了吳晗“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的疾唿。
黃海走進一家書坊,身後跟著好幾個“反賊”,而且剛剛進行強製手段沒收了印書坊,此時跑到賣書的書坊,隻怕也是沒有好事。店裏的夥計都是戰戰兢兢的,立馬去請示裏麵的掌櫃的。
黃海卻不在乎夥計的表情,自己看了看,見到書架上麵擺滿了各類書籍,數量這麽多,心裏比較滿意。開始在各個書架上麵翻找,不過書店的大頭顯眼的地方都是四書五經和各種小說話本,以及各種應試考題冊之類的。
在一處不顯眼的書架上,終於找到了此行的目的。各種兵書琳琅滿目,有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雜集》和《止止堂集》,也有俞大猷的《正氣堂集》,《續武經總要》、《洗海近事》。其他《孫子兵法》、《武經總要》、《吳子》、《六韜》等書也有。
黃海每本都拿到手邊,隨手都翻看幾頁,然後要夥計都包起來,放在一邊,等下全部拿走。甚至連茅元儀的《武備誌》都有,這本書二百四十多卷,二百多萬字,也有好幾百副插圖。
《武備誌》它輯錄了古代許多其他書中很少記載的珍貴資料。如《續武經總要》中都沒有記載的各類古代陣法陣圖,但在《武備誌》中卻有詳細的記載。
尤其可貴的是《武備誌》收錄了“鄭和航海圖”,“航海天文圖”以及明代一些少見的艦船兵器及火器等。另外,它圖文並茂,全書附圖七百三十八幅,明代的兵器、車船等的形製以及山川河流的概貌都有配圖。
不過《武備誌》更多的隻是收集,許多書籍不加甄別都一一收錄,顯得繁瑣紛亂,甚至還有一些錯處,讓人難以找到重點,和書中的精華。
如著名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句這樣的話,就是斬立決。甚至有些人就算死了,都要剖棺戮屍,子孫滿門抄斬。更加惡劣的是接著編著四庫全書,借著修纂《四庫全書》的名義,名為綜合古今典籍實際上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徹底清洗,禁毀和篡改了大量代表華夏文明最高發展階段思想精華的書籍,如明代宋應星的科技著作如《天工開物》,明代火器專家趙士禎的《神器譜》《續神器譜》,火炮專家孫元化的《西法神機》,由湯若望指導,焦勖,趙仲編著的《火攻契要》都被焚燒查禁。四庫全書借機查繳的書竟達3000多種、150000多部。
後世日本的華族,根據渡海的中國船,收集他們的言語寫成,後來匯編成《華夷變態》一書,其中心意思,是中國兩次亡於夷狄,胡元之時還能保留華夏衣冠。而滿清之後,衣冠無存,滿地腥膻,中國已成蠻夷之地,而原來的四夷則傳承了真正的中華文明,華變為夷,而夷變為華。
後來朝鮮,日本都自稱小中華,因為大量的科技文化書籍都到了他們國家,而中國本身卻失傳了。中國有骨氣的人也差不多在剃發易服中被屠殺殆盡。中國後世許多古典書籍甚至需要到朝鮮日本引進。
後世文檔的記錄中得知,每年都有四庫館上報應毀圖書名單。乾隆如此禁書共曆時十九年,約占其在位時期的三分之一。其中一共禁毀了多少書?沒有精確的統計,但商務印書館在1937年曾出版《全毀抽毀書目》一書,加上有人在江西、廣東等地所獲有關記錄,可統計出:全毀書2456種,抽毀書403種,銷毀書板50種,銷毀石刻26種。《四庫全書》收書不過3400多種,而焚毀的書竟然也有3000多種。再考慮到,當時的讀書人在恐怖的氛圍下,為活命而在私底下也燒了不少書,其中甚至包括大量無純科技類書籍。所以實際上被焚毀的書絕不止3000多種——如此編書,是何居心,可想而知。
甚至連嶽飛的滿江紅名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四庫全書中被改成:壯誌饑餐虎狼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各種版本。南宋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被修改成如於中應有,一個半個仗孤忠!萬裏幹戈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天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等幾個版本。
除了禁毀書籍,滿清還係統地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目前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中很多已經被滿清修改過)。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毀了。除了銷毀書籍和檔案外,滿清還係統地對殘存的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
一部明史修了一百多年,後世戲稱為科幻巨著。其中刪改之多,已經使明史失去了史實的根據。甚至有些明朝的官員投降滿清之後,為了掩飾自己在曆史的汙點,如攀附閹黨的,也都刪除焚毀一些明朝實錄檔案。
滿清不但對滿清統治不滿或對明朝有所懷念的書籍統統禁毀,而且連與程朱理學相抵觸的書籍也不得超生。從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毀書24次。僅乾隆一代,銷毀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單選現今僅知書名以“明”字開頭的書籍,就禁毀了超過132部。
後世學者顧關元先生據海寧陳乃乾的記載,認為滿清所銷毀的書籍是《四庫全書》收錄總數的十倍。因此出現了吳晗“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的疾唿。
黃海走進一家書坊,身後跟著好幾個“反賊”,而且剛剛進行強製手段沒收了印書坊,此時跑到賣書的書坊,隻怕也是沒有好事。店裏的夥計都是戰戰兢兢的,立馬去請示裏麵的掌櫃的。
黃海卻不在乎夥計的表情,自己看了看,見到書架上麵擺滿了各類書籍,數量這麽多,心裏比較滿意。開始在各個書架上麵翻找,不過書店的大頭顯眼的地方都是四書五經和各種小說話本,以及各種應試考題冊之類的。
在一處不顯眼的書架上,終於找到了此行的目的。各種兵書琳琅滿目,有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雜集》和《止止堂集》,也有俞大猷的《正氣堂集》,《續武經總要》、《洗海近事》。其他《孫子兵法》、《武經總要》、《吳子》、《六韜》等書也有。
黃海每本都拿到手邊,隨手都翻看幾頁,然後要夥計都包起來,放在一邊,等下全部拿走。甚至連茅元儀的《武備誌》都有,這本書二百四十多卷,二百多萬字,也有好幾百副插圖。
《武備誌》它輯錄了古代許多其他書中很少記載的珍貴資料。如《續武經總要》中都沒有記載的各類古代陣法陣圖,但在《武備誌》中卻有詳細的記載。
尤其可貴的是《武備誌》收錄了“鄭和航海圖”,“航海天文圖”以及明代一些少見的艦船兵器及火器等。另外,它圖文並茂,全書附圖七百三十八幅,明代的兵器、車船等的形製以及山川河流的概貌都有配圖。
不過《武備誌》更多的隻是收集,許多書籍不加甄別都一一收錄,顯得繁瑣紛亂,甚至還有一些錯處,讓人難以找到重點,和書中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