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爺和狗這一夜統共捉了十三隻老鼠,借著月光剝皮煮了,吃得香味、臊味四溢。到天亮前睡了一覺,日出三竿時候起床,把那些鼠皮都扔在溝裏,便挑起水桶到四十裏外的泉池去了。


    此後的很長一段日子,先爺和狗過得平靜而又安逸,光陰中沒有啥兒起落。他們把田地中的幾十個鼠坑都挖成甕罐的形狀,口小肚大,壁是懸著,隻要老鼠跳將下去,就再也不能跳爬上來。每天夜裏,把從田地中找來的十幾粒玉蜀黍粒兒搗碎煮了,直煮到金黃的香味開始朝四野漫散,才把生兒湯放進坑裏,放心地在棚架上納涼睡去,來日準有幾隻、甚或十幾隻老鼠在坑裏蒼白嘰嘰地哀叫。一天或是兩天的口糧有了,隔一日去泉池中挑


    一擔水迴,歲月就平靜得如一道沒波沒浪的河流。活生生在圍席中的那棵玉蜀黍,也終於在冒頂的半月之後,腰杆上突然鼓脹起來,眼見著就冒出了拇指樣一顆穗兒。閑將下來,先爺時常在那穗前和盲狗說話。先爺說,瞎子,你說明天這穗兒會不會長得和麵杖一樣?盲狗看先爺高興,就用舌頭去先爺腿上舔癢。先爺撫著狗背,說玉蜀黍從結穗到秋熟得一個月零十天,哪能在一夜之間長成呢。有時候,先爺說瞎子,你看這穗兒咋就還和指頭一樣粗呢?盲狗去看那穗兒,先爺又說你是瞎子你哪能看得見嗬,這穗兒早比我的拇指粗了。


    有一天,先爺挑水迴來,給玉蜀黍澆過水後,又空鋤了一片田地,忽然發現穗兒吐了纓子,粉奶的白色,從穗頭兒上茸茸出來,像孩娃們的胎毛,他就站在穗前呆了片刻,啞然一笑說,秋快熟了,瞎子,你看見沒有?秋快熟了。


    不見瞎子迴應,扭頭找去,看見它在溝邊吃昨天剝下的鼠皮,嚼下了一世界熱臭和一地飛舞的鼠毛。先爺說不髒呀?瞎子。盲狗不語,朝鼠坑那兒走去。跟著它到鼠坑邊上,先爺心裏咚地跳出一個驚嚇,原來那鼠坑裏,隻有一隻小鼠。這是半個月來,老鼠落進坑裏最少的一次。前天五隻,昨兒四隻,今兒隻有一隻。當日又在其他樑上挖了幾個鼠坑,每個坑裏都放了幾粒玉蜀黍生兒,來日一早去那坑裏捉鼠,有一半鼠坑都是空的,其餘坑裏,也僅一隻兩隻。


    再也沒有過一個坑裏跳下幾隻甚或十幾隻的那種境況。那半月鼠豐水足的日子過去了。在捉不到鼠吃的日子裏,先爺獨自到山樑上去,用秤稱了日漸增多的日光的重量後,獨自立在梁頂,對著銳惡的日光,有了一絲惶恐的感覺。這感覺一經萌生,霎時就成了林木,蒼茫得漫山遍野。他捉迴一隻老鼠,迴來剝了煮了,用布包著,輕輕拍了幾下狗頭,讓它守著田地,自己便上路去了。先爺見路就走,遇彎就拐,就那麽惘惘地走了一晌,轉了五個村落,最後到最高的一道樑上立下,和太陽對視一陣,拿手托著稱了太陽的分量,嘆了一口氣後,坐在一段崖下的蔭涼處歇了。那段土崖陡峭似壁,擎不住日曬的土粒,不時地從崖上雨滴樣灑下。眼前的田地,幹裂的fèng隙網在坡麵上,往遠處瞅去,蜿蜒的山樑如焰光大小不一的無邊的火地,灼亮炙人,稍看一會


    兒,就會覺得眼角的熱疼。他在焦熱暗黃的崖蔭下坐了片刻,從口袋取出布包,打開來,發現原來鮮嫩的一團鼠肉,煮熟時還又紅又亮,如半截紅的蘿蔔,可隻過了半天,卻變成了汙黑的顏色,仿佛一把汙泥一樣。先爺把鼠肉放在鼻下聞了,香味蕩然無存,剩下的灰色的臊味中還夾了淡淡的黴白色的臭氣。他走了大半天的山路,委實餓得沒了一星兒耐性。撕下一條鼠腿正欲吃時,又發現那鼠肉中有幾粒白亮亮的東西,米粒一樣動來動去。他身上叮哨一個哆嗦,想把那鼠肉扔掉,可伸了一下手,就又把手縮迴了。


    先爺閉上眼,張大嘴,一口把那隻鼠的頭、身塞進了嘴裏,咬下三分有二,用力嚼了幾下,猛地咽進肚裏,又一口就把老鼠吃完。


    睜開眼睛,先爺看見他麵前的焦地上掉了兩隻亮蛆,片刻之後就幹在了土地上。


    先爺披著暮黑迴到了他的田地。這一夜他坐在玉蜀黍的身邊通宵未眠。他望著天空,望著穗纓兒轉紅的玉蜀黍,至天亮時分,忽然坐了起來,獨自踏著早晨朦亮的清色,往村落走去。


    山脈上的世界,顯得無邊空曠、沉寂起來。盲狗朝山樑那兒追著先爺走了幾步,又迴來死守在了那棵玉蜀黍下。


    它在等著先爺迴來。


    先爺午時走了迴來。他從村裏滾迴來一個大的醬色水缸。先爺把缸豎在那棵玉蜀黍旁,到梁地捉迴一隻大的老鼠,用手掐著鼠脖,到棚下把那老鼠用菜刀殺了,鼠血滴在碗裏。然後把鼠皮餵了瞎子,自己燉了鼠血,煮了鼠肉,將鼠血一吃,包上鼠肉,挑上水桶上路走了。


    先爺要把水缸挑滿。


    算計了一下,滿天滿地的三十幾個鼠坑,統共還有九隻老鼠可吃,他和瞎子夥著一天隻吃一隻充飢,九天後也就最終糧盡了。所有的田地裏沒有了幾個月前村人們點下的種子;所有的村落裏沒有了半粒糧食和半棵菜糙。正是秋將熟的季節,日光的重量一天一錢地上漲,玉蜀黍這時候最需要養分水分。先爺必須在九天內把水缸挑滿,那時候他和瞎子就是坐著餓死,玉蜀黍也可以有水有肥地長成一棒穗兒。先爺獨自從塵土厚實的梁路上走過,利銳的光芒一束又一束地打在他的身上,他又聞到了鬍子的焦糊氣息。他把那隻鼠放在桶裏,用糙帽蓋在桶上。汗從額門上流了下來,他用指頭一刮,把舌頭伸出來在指頭上舔舔。覺得有汗流在了膝蓋,他就蹲下來把膝上的汗水重又吸進肚裏。他盡力不讓身上的水白白流落在日光裏。好在他每天都是天不亮時挑著水桶北行,到日將平頂,距泉水溝還有五裏六裏才會大汗淋漓,他隻在這五裏六裏吸喝自己的汗水。至日懸高頂時候,他就到了泉池。喝一肚子水,吃下鼠肉,挑一擔水爬上山坡,渴了時他就趴在水桶上猛喝。這當兒的太陽,沒有一兩的重量,也有八錢九錢。他不時地聽到汗水汩汩的流動聲。這時候他不恨日光,也不抱怨天旱,隻在兩腿哆嗦的當兒,不斷地問自己說,我就老了嗎?我怎麽就挑不動一擔水了呢?可到底還是雙腿哆嗦得不行,隻好放下水桶喘歇一陣,趴在桶上喝得肚圓。劃算一番,先爺每挑一擔水,四十裏路要歇二十餘次,再或


    三十幾次。每次歇下都要喝水。喝了流汗,流了喝水。每次無論歇多少歇,喝多少水,兩桶水迴去後就隻剩一桶。


    大缸裏的水已有三分有一的深,可田地裏的老鼠五天間被先爺吃了五隻。剩下的四隻是先爺今後四天的口糧了。玉蜀黍在日光下長得旺綠如墨,纓子在轉紅以後,似乎停息下來,穗兒雖有了細蘿蔔樣粗長,可那纓子卻再也不肯轉黑。頂兒也不肯有一絲黃幹。頂不黃,纓不黑,玉蜀黍離成熟就還有遙遠的路程。黃昏時分,山野裏熱血漿漿一片,先爺煮在那血漿裏,用手摸了茂綠的穗兒,柔軟的感覺使他心裏有了寒意,什麽時候才能秋熟?按眼下的長勢,怕是最少還得二十天或者一月。他算了日期,從村人離開村落,至今已有四個月。玉蜀黍一般熟期為四個半月,這棵玉蜀黍熟期的無端延長,使先爺感到額外生出許多雨濛濛的憂傷。領著盲狗往每個鼠坑走了一遍,沒有見多出一隻老鼠。先爺迎著樑上的風口,仰躺在路邊,地下紅褐火燙的燥熱,透過他的後背,在他的體內踢踢踏踏流動。狗就臥在先爺身邊,瘦得臥下就再也沒有力氣站起的模樣。有一隻老鼠細弱的餓叫,從坑裏有氣無力地傳來,引誘著狗和先爺山崩海嘯的食慾。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月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閻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閻連科並收藏年月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