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太妃氣的關起門來哭了半日,到黃昏時楊劭去問安,自然察覺不妥,他一追問,王太後也坐不住了。在這個要立後的當口,她可不想節外生枝,讓楊劭因為生母娘家那邊而對她和王家心存芥蒂,她倒不怕楊劭對她怎麽樣,但侄女兒將來入宮,靠的還是楊劭的恩寵,她不能不為侄女考慮,所以急忙跟新康商量對策。
“此事合該阿嫂做主,我一個做姑母的,怎好多言?”新康微笑迴道。
王太後早把此事思量透了,她屬意王嫻為後,蕭家那邊卻有宗室中人支持,不得不將蕭芸一起納進宮。可那蕭芸當日在賞花宴上就大大出了個風頭,引得楊劭與她說話,人又生得出眾,反觀王嫻不過中人之姿,少年人都愛俊俏,萬一楊劭對蕭芸的寵愛壓過了王嫻,倒不好處置。
現在憑空殺出來一個洛氏女,卻不失為一步好棋,她盡可扶持著洛氏女與蕭芸爭寵,讓王嫻坐收漁利,王太後早把主意打定,此時見新康沒有異議,就笑道:“我這不是慣了凡事都與你商議麽?”
新康根本不在意楊劭會納幾個妃子、又都出自誰家,她隻問她關心的:“阿嫂打算何時發明旨?”
“就這幾日吧,這事跟你說定了,我心裏也就安心了,明後日就把三個女孩兒都接進宮來,再過個十天半月就下旨意。”王太後笑吟吟的說道。
新康點點頭:“早定下來,大夥也就都安心了。”她說完該說的事,惦記嘉桐自己在家,就要告辭。
王太後卻不肯放她走:“用過午膳再迴去吧!你府裏能有什麽事?一會兒我把洛氏也叫來,當著你的麵,把這事跟她說個清楚明白,也讓她知道我們並沒忘了她的功勞。”
什麽我們?新康心裏嗤笑,這個王太後,好事記不著自己,這事倒要拉自己下水!當初楊劭繼位的時候,她不是沒提過洛家的封賞問題,可王太後不接茬,洛太妃又緊抓著“本份小心”四個字不放,這才隻給洛氏的父親封了侯的,她不過是不願翻舊賬,王太後倒還敢說這話!
“瞧阿嫂說的,洛太妃生育雁奴有功,乃是上至宗室下至黎庶人人盡知的事,不用說也沒人會忘。”新康一臉認真誠懇的笑意,“不過說到功勞,阿嫂撫育雁奴至今,也是勞苦功高,小妹這裏有個提議,不若趁著聖人大婚之際,給阿嫂和洛太妃都上個尊號吧?”
新康短短幾句話說完,王太後臉上已經變換了好幾種神色,從尷尬僵硬到緩和又到驚詫羞惱,種種細微變化一閃即逝,最後都化為標準的貴人微笑臉:“你這就扯遠了,我與洛氏不過盡己本份罷了,哪當得起上尊號?”說完也不待新康迴話,轉頭就吩咐人去安排午膳。
新康也不是真想給她和洛太妃上什麽尊號,不過是不滿她的態度,故意拿這事膈應她一迴罷了,當下也不多言,隻端茶慢慢品。
王太後心裏從沒瞧得起平民出身的洛太妃,生平也最不喜別人拿自己和洛氏相提並論,一直認為洛氏不過是個以色事人的女子罷了,所以在洛氏麵前每每都要拿出原配正室的款,力壓洛氏一頭。好在洛氏也乖覺,在她麵前從來都老實本分,半句話不敢多說。
偏偏今日新康竟把洛太妃生育楊劭的功勞放在了自己前頭,還要讓洛太妃與自己一同上尊號,這怎不讓王太後意氣難平?
可新康不是別人,她既不能出言斥責,也不能擺臉色給新康看,隻得默默忍下這口氣。等洛太妃來了以後,甚至不敢再攀扯新康,怕她真的當麵提出上尊號的事,隻說是自己當初疏忽,禮部辦事不力,這才委屈了德陽侯雲雲。
洛太妃在王太後麵前做小伏低慣了的,她又凡事都隻為楊劭考慮,倒並不在意娘家的爵位高低,因此隻說能封侯已是太後恩典,怎稱得上委屈?請太後千萬不要放在心上。
“話可不是這樣說,這爵位高低不隻是你們洛家的臉麵,也是我們雁奴的臉麵,若爵位不升,知道的是洛家知禮知足,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雁奴刻薄寡恩,不念母家。所以這事你就不要推辭了,就這樣定了,待雁奴大婚之前,升德陽侯為德陽郡公。”王太後幹脆拍了板。
洛太妃不敢再說,忙行禮謝過太後恩典,又謝新康。
新康笑道:“此事卻與我沒什麽相幹,都是阿嫂的恩典,太妃隻謝太後便是。”
王太後接過話道:“都是一家人,就不必多禮道謝了,都是該當的。另有一事,上次你帶來給我看的那個玉娘,我瞧著很好,想明日派人接她進宮來住幾日,跟嫻娘和蕭家小娘子一塊處處。”
洛太妃一驚,下意識看了新康一眼,見新康隻微笑傾聽,沒有別的表情,才小心翼翼的道:“玉娘那孩子能得太後青眼,是她的福分,隻是這孩子小門小戶出身,自小沒學過什麽規矩,隻怕……”
“你又自謙了不是?玉娘是你的侄女,她是小門小戶出身,你便不是了?我瞧著你就很好,難不成你們洛家隻你一個好的?”王太後一臉打趣的笑,“不懂規矩不怕,進宮來,你慢慢教她便是了。隻要孩子是好孩子,那就沒什麽不成的。”
洛太妃見王太後早已拿定主意,言語中又有敲打自己的意思,旁邊的新康也一聲不吭,隻得行禮道謝,答應此事。
午膳也用過了,該說的事也都說了,新康先起身告辭,這次王太後沒有留她,連同一塊告辭的洛太妃,都爽快送走了。
洛太妃與新康一同出門,執意要送一送新康,新康迴頭看了一眼太後宮裏的宮人,也沒推辭,與洛太妃一同慢悠悠往外走。
洛太妃似乎很是不安,幾次欲言又止,可新康總是不搭話,她隻得先開口道:“大長公主,今日這事,您看妥當麽?”
“什麽事不妥當?”新康微笑反問。
洛太妃自然不敢評論太後的作為,隻說:“不怕您笑話,自家事自家知道,妾那個侄女,根本不曾見過什麽世麵,如何能入宮侍奉聖人?妾實在摸不準太後的意思……”
新康麵色不變,輕描淡寫的迴道:“太後不是說了麽?不懂規矩慢慢教,太妃就不要擔心了,就算小娘子真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大夥看在您麵上,總不會難為她。何況雁奴心裏自有一杆秤,您就把心放迴去吧!”
不知為何,洛太妃聽完新康的話以後,果然覺得安心多了,遂笑道:“您說的是,是妾多慮了。”
“今日怎麽沒見雁奴去太後那裏用午膳?”新康有心提點洛太妃,故意把話題引到了楊劭身上。
洛太妃不知底細,笑著迴道:“雁奴一早出宮了。說是昨日放榜,想出門去看看進士們做什麽,太後見他求得可憐,就放他出去了。”
出宮了?新康還不知自家女兒已被楊劭拐走,隻覺得為防楊劭上門,自己該早點迴家,遂長話短說:“是麽?那今日是見不著了,不過這話說給您聽也是一樣。過兩日是阿喬生辰,雁奴和榮娘她們都有禮相送,可雁奴這孩子忒實心,給阿喬送了一對白玉如意,若在平時,雖禮物貴重了些,也沒什麽要緊,可眼下正是立後的當口,恐有心人知道了,大作文章。本來嘛,他們兄妹自小要好,跟親兄妹也不差什麽,送什麽禮都是該當的,但到底孩子們一年年都大了,有些嫌疑還是該避一避的,這話不好說給太後聽,她那裏也忙,我就隻能跟您說了。”
☆、第27章 得知真相
嘉桐和楊劭最終並沒有在東市的酒樓用膳,而是出東市,往南去了安邑坊一家雅靜的小店。那小店位在安邑坊東北,門麵挨著坊內十字街,隻是個二層小木樓,店名取得也簡單,就叫張家店。
張家店店內布置走的是樸拙之風,一樓大堂內放置了五六張可坐四人的木桌,都一樣是清漆漆成、半新不舊,原木製的樓梯通往二樓,嘉桐他們拾階而上,進了二樓一間小小的單間。
這單間內沒有放置桌子,隻在地上鋪了一張竹席,竹席上擺了幾個青呢坐墊,待嘉桐和楊劭進去,在坐墊上跪坐下來之後,才有人送了兩張清漆小幾過來,分別放在二人麵前。
現在因高足家具的普及使用,像這樣分食的狀況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嘉桐除了出去參加宴請,還需要這樣跪坐著獨坐一席之外,在家裏已是許久不曾體會了。
不過這樣也好,她和楊劭畢竟不是親兄妹,何況若嚴格遵守規矩,即便親兄妹也是七歲不同席,他們這樣分食倒讓大家更自在。
“聽說這間店做魚鮓、魚羹甚為鮮美,我早想過來嚐嚐,隻恨一直不湊巧。”楊劭放鬆的坐在腿上,手也隨意的搭在小幾上,跟嘉桐說話,“知道你也愛吃河鮮,已吩咐他們去做了。”
嘉桐與楊劭對麵而坐,兩張小幾間相隔約有一大步遠,侍女們都在門內候著,這樣的氣氛讓嘉桐也放鬆下來,再加上她右手邊還開了一扇小窗,窗外偶而會傳來坊內孩童們的玩鬧聲,她不自覺的便露出笑容:“原來饞嘴的是表哥呀!”
楊劭笑道:“你自己是出了名的饞嘴貓兒,現在倒來笑我!”
聽了這話,嘉桐一下子想起一件舊事,順勢問道:“說起饞嘴,我還有件事想問問表哥呢!上次上巳節,大表姐說了什麽話,你是怎麽知道的?”
楊劭渾不在意的答道:“楊葳告訴我的。”
“她跟你說這個做什麽?”果然是她!嘉桐分外不解,“她一向看著大表姐的眼色行事,那日她也不是沒順著大表姐的話打趣我,怎麽還好意思跟你告狀?”
楊劭往門口看了一眼,見守著的都是嘉桐帶出來的侍女,便直說道:“她說一開始以為楊榮隻是說笑,沒想到說到後來竟牽扯到我,惹的姑母也生了氣,她心中忐忑,這才告訴我的。又說咱們都是一起長大,她心中當你是親妹妹一般,實在想不通為何楊榮要當著外人說那些話。”
這刁狀告的!嘉桐真想不到楊葳還有這口才,不由嗤笑道:“我真想不到二表姐這樣會講話。那事我阿娘本已發作過了,她又何必要去告訴你,讓大表姐再去受一次罰?再說她既然有膽子告訴你,怎不敢在大表姐麵前承認,還讓大表姐以為是我說的?”
“你這個實心眼的傻丫頭,你當楊葳就那麽甘心跟著楊榮,一輩子看她的眼色行事?楊榮要是個像你這般寬厚的還好,偏偏楊榮心胸狹小,又不甘人後,她待楊葳能好到哪裏去?何況楊榮自己的前途還要看旁人的臉色,討好她有什麽用處?反之,楊葳若能討好了我,還需要怕楊榮麽?”
原來如此,楊榮今年十四,楊葳比自己大一歲,已十三了,雖然皇室公主不會太早下降,但也到了挑選駙馬的時候。楊榮好歹還有周太妃能出頭為她籌謀,楊葳卻指不上生母餘太妃,她和楊榮年紀又太接近,隻依靠楊榮母女,隻怕她的駙馬就是楊榮挑剩了的,確實不如直接討好楊劭。
這道理其實不難想,隻是嘉桐潛意識裏一直沒有把十三四歲和適婚年齡聯係到一起,也沒想到大家真的現實到這個地步。
“至於嫁禍於你嘛,反正此事楊榮做錯在先,你們倆本有矛盾,再加上一些誤會,也不算什麽。若是你們倆就此翻臉,對楊葳來說反倒是好事,她正可兩麵逢源,還能讓姑母對她多些關注,何樂而不為?”楊劭語調淡然悠閑,不像是評論自己的姐妹,反而像是在給嘉桐說故事一般。
嘉桐聽得不舒服:“二表姐有這麽壞麽?”
楊劭看嘉桐皺起了臉,神色終於正經了一些,柔聲勸道:“你不要放在心上,她並不是有心害你,也並不敢害你。隻是在宮裏長大的人,慣於平衡利弊,凡事隻為自己著想罷了。你現在知道了她們的心思也好,免得以後吃更大的虧。”
話說到這裏,菜也做好送上來了,楊劭收住話頭,笑道:“可來了,我都餓了。”又叫人給自己和嘉桐倒酒,兩人一邊吃飯一邊轉移話題,氣氛終於又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這時代還沒有蒸餾酒,本來酒中酒精含量就低,嘉桐買的又是桃花酒,喝起來跟飲料差不多,所以兩人雖然各自喝了不少,卻並沒有酒意,倒是助了談性,雜七雜八的說了不少趣聞軼事。
“要是能常常這樣就好了!”眼看一頓飯吃完,楊劭臉上的愉悅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落寞和不舍,“現在想想,還不如不長大的好。”
懷戀舊時光是人之常情,可誰也不能不往前走,嘉桐就笑著說道:“我倒覺得長大了才好,不長大了,哪能這般出門來玩?什麽都不由自己做主,事事要聽大人的話,還不如現在呢!”
她本是說者無意,楊劭卻聽者有心:“你說的也對,長大了才能自己做主……”要是他年紀再大一些,能夠獨自處理政務了,他的婚事也就能自己做主了吧?
嘉桐不知他心內所想,隻以為他聽進去了自己的勸告,遂笑道:“時候不早了,咱們也酒足飯飽了,表哥,咱們走吧?”
楊劭迴神,微微點頭:“走吧。”與嘉桐出了小店,讓她上車,先送她迴公主府。
他一路上心事重重,幾番思慮都沒有個結果,眼看著大長公主府就在眼前,剛想撥馬到車旁跟嘉桐說幾句話,公主府那邊卻有一行人迎過來行禮,說是大長公主迴府了,請聖人進去坐。
楊劭打點起精神,跟嘉桐一起進了公主府,在西邊門口就遇見了新康。
“姑母!”楊劭見到新康,臉上神情一掃先前的鬱鬱,隻剩親近和孺慕之意,還飛快奔過去扶住欲行禮的新康,笑嘻嘻的說道,“侄兒不請自來,把阿喬帶出去玩,讓姑母擔心了,姑母隻管罰侄兒。”
嘉桐見到母親本有些忐忑,有一種逃學出去玩卻被家長當場捉住的感覺,可眼看楊劭行若無事、言笑如常,她那點心虛也就漸漸消了,反正他們確實就是出去玩了一迴,也沒做什麽出格的事。
誰知她剛把心放下,母親就瞥了她一眼,似笑非笑的說道:“阿喬跟你出去,姑母有什麽可擔心的?你一向最有長兄風範,也肯照顧他們,姑母心裏高興還來不及。玩累了吧?先進去歇歇,喝杯茶。”說完就請楊劭去廳裏坐,又打發嘉桐走,“看你一頭一臉的土,還不迴去更衣梳洗一下?”
於是嘉桐就頂著一頭一臉莫須有的土迴房,認真聽話的洗臉梳頭,還換了一身衣裳,換完卻並不往前頭去,隻打發小丫頭去瞧著。
等她坐下喝完了一盞茶,小丫頭終於跑迴來迴報,說聖人已經迴宮了,大長公主送到門口,現正往華茂堂走。嘉桐飛快把剛才想好的說辭在心裏過了一遍,然後才帶著侍女往華茂堂去見新康。
可出乎嘉桐意料的是,新康根本沒有興師問罪的意思,隻問他們去了哪裏玩,玩的高不高興。嘉桐心裏越發七上八下,卻不敢撒謊,將今日出門的事實話說了,連新科進士的事都提到了。
新康聽完也不置可否,隻說高興就好,就打發她迴房了。嘉桐完全摸不著頭腦,稀裏糊塗的迴去,提著心過了兩日,新康卻再也沒有提起那日之事的意思,等嘉桐生日一到,就親自把她和幾個邀來的嬌客送去了驪山。
☆、第28章 蕭探花郎
“噯喲,總算能出來鬆快鬆快啦!”衛涵一邊掀開車帷往外麵看,一邊嬌聲說道。
淩茜就坐在她旁邊,聞言取笑道:“每次一出門,你都像出了籠子的鳥兒一般,不知道的,還以為姑母整日都關著你呢!”
衛涵吐吐舌頭:“差不多吧!”她看夠了風景,又開始說八卦,“你們聽說沒有,太後接了王嫻、蕭芸進宮,唔,還有洛太妃的侄女,也接進去了,聽說皇後便是從這三人中取。”
嘉桐完全不知情,聞言詫異道:“還有洛家的小娘子麽?”
“怎麽你不知道?”淩茜也有些驚詫,“這事兒早就傳開了,聽說洛家人不滿爵位低,進宮鬧了一場,太後為了息事寧人,就接了洛家小娘子進宮,還要給德陽侯升爵位。”
洛家的人有這麽大膽?嘉桐很懷疑,她見慣了洛太妃奉承王太後,可不相信王太後會向洛家低頭,聞言隻道:“我這幾日都在家裏,也沒見外人,並沒聽說。”跟楊劭出門的事,她當然不會講出來給別人聽。
坐在中間的徐九娘徐環微笑接道:“反正都是他們皇家的事,與咱們也不相幹,不知道也不要緊。”
聽她的意思,也是聽說了的,怎麽這次王太後把陣仗鬧得這麽大?嘉桐搞不清楚,索性也就道:“表姐說的對,與咱們不相幹。哎,我還想問你們,誰去看狀元郎簪花遊街了?我聽說這位狀元郎才貌出眾,可恨不得一觀呢!”
這個話題人人喜歡,衛涵先指著淩茜道:“咱們誰也沒去,隻有茜娘去瞧了,我正想問她詳情呢!”
“是麽!茜娘快說,那狀元郎到底如何?”嘉桐拉住淩茜的手,催她快講。
淩茜也不賣關子,笑嘻嘻的說道:“貌若潘安,才比子建,這狀元郎倒也當得。他應試的詩賦我們在家品評過了,祖父極是喜歡,我便十分好奇,那日硬是央求哥哥們帶我出去,瞧了一迴進士們簪花遊街。”
她一貫伶牙俐齒,將那日京城百姓圍觀的盛況講的鮮活無比,聽得嘉桐等人如臨現場:“……當先一匹是神駿白馬,馬上騎士緋袍玉麵,烏紗帽上簪了一朵金枝翠羽宮花,那宮花本極豔麗奪目,可被那狀元郎簪在頭上,竟隻顯得狀元郎俊雅不凡……”
“快住嘴吧!”衛涵聽到這裏已笑的直不起腰,“你打哪兒學來的這個聲口,也忒油嘴滑舌了!”
嘉桐也笑個不停:“我知道,她這必是學的那些說故事的人,這些詞兒我都聽過。”又指著淩茜道,“你便淘氣吧,當心我四姐迴頭告訴你阿娘去!”
淩茜忙討饒:“我這不是為了哄你們開心麽?你們還要告訴長輩,可太也沒良心了!”
衛涵便昂起頭哼道:“那便看你聽不聽話了,你要是聽話麽,我便不告訴舅母,你要是不聽話麽,哼哼!”
淩茜立刻攀住她的胳膊,頭往她肩上一倒,求饒道:“好姐姐,我錯了,再不敢了,我以後一定聽姐姐的話!”
“那你還不從頭好好講過?”衛涵嘻嘻笑著推她的額頭。
淩茜這才坐正了,笑眯眯的重新講道:“其實也沒甚稀奇,進士們簪花跨馬遊街是年年有的,今年隻不過因有幾位少年英才,才格外引人注目罷了。那狀元郎叫做謝如安,樣貌確實出眾,很有幾分世家子弟的風采,但與我四哥他們相比,總還是少些貴氣。”
這才像話,她們這些高門貴女,往來見識的多是各家貴公子,哪個不是風度翩翩、姿容出眾?衛涵便笑道:“那是自然。你說還有幾位少年英才,餘者又如何?”
淩茜道:“我正要說,那位探花叫蕭漠的,雖不如謝如安名氣大,卻更卓爾不群。且謝如安從去歲入京便流連平康裏,與那些教坊女子往來頻密,得了個風流才子的名聲,我聽了很是膈應,便更覺蕭探花好些。”
“既然選了蕭進士為探花,想來他無論是年紀或是樣貌,必都不遜於狀元郎才是正理。那探花郎訪遍長安名園之時,一定大出風頭。”徐環不願多談教坊之事,便將話題轉了迴來。
淩茜聽完便笑:“這事我雖沒親見,卻也聽說了一些。據說那日探花郎縱馬遊園,身後跟著的小娘子足足綿延出二裏之地,還有那膽大的,公然將車趕到探花郎身邊,要送他荷包絹帕,把個探花郎嚇的落荒而逃,人都說那車中娘子一定貌醜至極,否則怎會將探花郎嚇的花容失色呢!”
此言一出,四人頓時笑成一團,嬌笑聲不時傳出車外,連在前麵車中的新康也聽到了,笑著對陪在身邊的蘭瑜敏和衛涓說:“這幾個又胡鬧開了。”
衛涓在新康身邊不敢多說,生怕有什麽話說錯,蘭瑜敏見此情形,隻得開口接道:“表妹她們都是活潑的性子,說說笑笑正熱鬧。”
“此事合該阿嫂做主,我一個做姑母的,怎好多言?”新康微笑迴道。
王太後早把此事思量透了,她屬意王嫻為後,蕭家那邊卻有宗室中人支持,不得不將蕭芸一起納進宮。可那蕭芸當日在賞花宴上就大大出了個風頭,引得楊劭與她說話,人又生得出眾,反觀王嫻不過中人之姿,少年人都愛俊俏,萬一楊劭對蕭芸的寵愛壓過了王嫻,倒不好處置。
現在憑空殺出來一個洛氏女,卻不失為一步好棋,她盡可扶持著洛氏女與蕭芸爭寵,讓王嫻坐收漁利,王太後早把主意打定,此時見新康沒有異議,就笑道:“我這不是慣了凡事都與你商議麽?”
新康根本不在意楊劭會納幾個妃子、又都出自誰家,她隻問她關心的:“阿嫂打算何時發明旨?”
“就這幾日吧,這事跟你說定了,我心裏也就安心了,明後日就把三個女孩兒都接進宮來,再過個十天半月就下旨意。”王太後笑吟吟的說道。
新康點點頭:“早定下來,大夥也就都安心了。”她說完該說的事,惦記嘉桐自己在家,就要告辭。
王太後卻不肯放她走:“用過午膳再迴去吧!你府裏能有什麽事?一會兒我把洛氏也叫來,當著你的麵,把這事跟她說個清楚明白,也讓她知道我們並沒忘了她的功勞。”
什麽我們?新康心裏嗤笑,這個王太後,好事記不著自己,這事倒要拉自己下水!當初楊劭繼位的時候,她不是沒提過洛家的封賞問題,可王太後不接茬,洛太妃又緊抓著“本份小心”四個字不放,這才隻給洛氏的父親封了侯的,她不過是不願翻舊賬,王太後倒還敢說這話!
“瞧阿嫂說的,洛太妃生育雁奴有功,乃是上至宗室下至黎庶人人盡知的事,不用說也沒人會忘。”新康一臉認真誠懇的笑意,“不過說到功勞,阿嫂撫育雁奴至今,也是勞苦功高,小妹這裏有個提議,不若趁著聖人大婚之際,給阿嫂和洛太妃都上個尊號吧?”
新康短短幾句話說完,王太後臉上已經變換了好幾種神色,從尷尬僵硬到緩和又到驚詫羞惱,種種細微變化一閃即逝,最後都化為標準的貴人微笑臉:“你這就扯遠了,我與洛氏不過盡己本份罷了,哪當得起上尊號?”說完也不待新康迴話,轉頭就吩咐人去安排午膳。
新康也不是真想給她和洛太妃上什麽尊號,不過是不滿她的態度,故意拿這事膈應她一迴罷了,當下也不多言,隻端茶慢慢品。
王太後心裏從沒瞧得起平民出身的洛太妃,生平也最不喜別人拿自己和洛氏相提並論,一直認為洛氏不過是個以色事人的女子罷了,所以在洛氏麵前每每都要拿出原配正室的款,力壓洛氏一頭。好在洛氏也乖覺,在她麵前從來都老實本分,半句話不敢多說。
偏偏今日新康竟把洛太妃生育楊劭的功勞放在了自己前頭,還要讓洛太妃與自己一同上尊號,這怎不讓王太後意氣難平?
可新康不是別人,她既不能出言斥責,也不能擺臉色給新康看,隻得默默忍下這口氣。等洛太妃來了以後,甚至不敢再攀扯新康,怕她真的當麵提出上尊號的事,隻說是自己當初疏忽,禮部辦事不力,這才委屈了德陽侯雲雲。
洛太妃在王太後麵前做小伏低慣了的,她又凡事都隻為楊劭考慮,倒並不在意娘家的爵位高低,因此隻說能封侯已是太後恩典,怎稱得上委屈?請太後千萬不要放在心上。
“話可不是這樣說,這爵位高低不隻是你們洛家的臉麵,也是我們雁奴的臉麵,若爵位不升,知道的是洛家知禮知足,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雁奴刻薄寡恩,不念母家。所以這事你就不要推辭了,就這樣定了,待雁奴大婚之前,升德陽侯為德陽郡公。”王太後幹脆拍了板。
洛太妃不敢再說,忙行禮謝過太後恩典,又謝新康。
新康笑道:“此事卻與我沒什麽相幹,都是阿嫂的恩典,太妃隻謝太後便是。”
王太後接過話道:“都是一家人,就不必多禮道謝了,都是該當的。另有一事,上次你帶來給我看的那個玉娘,我瞧著很好,想明日派人接她進宮來住幾日,跟嫻娘和蕭家小娘子一塊處處。”
洛太妃一驚,下意識看了新康一眼,見新康隻微笑傾聽,沒有別的表情,才小心翼翼的道:“玉娘那孩子能得太後青眼,是她的福分,隻是這孩子小門小戶出身,自小沒學過什麽規矩,隻怕……”
“你又自謙了不是?玉娘是你的侄女,她是小門小戶出身,你便不是了?我瞧著你就很好,難不成你們洛家隻你一個好的?”王太後一臉打趣的笑,“不懂規矩不怕,進宮來,你慢慢教她便是了。隻要孩子是好孩子,那就沒什麽不成的。”
洛太妃見王太後早已拿定主意,言語中又有敲打自己的意思,旁邊的新康也一聲不吭,隻得行禮道謝,答應此事。
午膳也用過了,該說的事也都說了,新康先起身告辭,這次王太後沒有留她,連同一塊告辭的洛太妃,都爽快送走了。
洛太妃與新康一同出門,執意要送一送新康,新康迴頭看了一眼太後宮裏的宮人,也沒推辭,與洛太妃一同慢悠悠往外走。
洛太妃似乎很是不安,幾次欲言又止,可新康總是不搭話,她隻得先開口道:“大長公主,今日這事,您看妥當麽?”
“什麽事不妥當?”新康微笑反問。
洛太妃自然不敢評論太後的作為,隻說:“不怕您笑話,自家事自家知道,妾那個侄女,根本不曾見過什麽世麵,如何能入宮侍奉聖人?妾實在摸不準太後的意思……”
新康麵色不變,輕描淡寫的迴道:“太後不是說了麽?不懂規矩慢慢教,太妃就不要擔心了,就算小娘子真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大夥看在您麵上,總不會難為她。何況雁奴心裏自有一杆秤,您就把心放迴去吧!”
不知為何,洛太妃聽完新康的話以後,果然覺得安心多了,遂笑道:“您說的是,是妾多慮了。”
“今日怎麽沒見雁奴去太後那裏用午膳?”新康有心提點洛太妃,故意把話題引到了楊劭身上。
洛太妃不知底細,笑著迴道:“雁奴一早出宮了。說是昨日放榜,想出門去看看進士們做什麽,太後見他求得可憐,就放他出去了。”
出宮了?新康還不知自家女兒已被楊劭拐走,隻覺得為防楊劭上門,自己該早點迴家,遂長話短說:“是麽?那今日是見不著了,不過這話說給您聽也是一樣。過兩日是阿喬生辰,雁奴和榮娘她們都有禮相送,可雁奴這孩子忒實心,給阿喬送了一對白玉如意,若在平時,雖禮物貴重了些,也沒什麽要緊,可眼下正是立後的當口,恐有心人知道了,大作文章。本來嘛,他們兄妹自小要好,跟親兄妹也不差什麽,送什麽禮都是該當的,但到底孩子們一年年都大了,有些嫌疑還是該避一避的,這話不好說給太後聽,她那裏也忙,我就隻能跟您說了。”
☆、第27章 得知真相
嘉桐和楊劭最終並沒有在東市的酒樓用膳,而是出東市,往南去了安邑坊一家雅靜的小店。那小店位在安邑坊東北,門麵挨著坊內十字街,隻是個二層小木樓,店名取得也簡單,就叫張家店。
張家店店內布置走的是樸拙之風,一樓大堂內放置了五六張可坐四人的木桌,都一樣是清漆漆成、半新不舊,原木製的樓梯通往二樓,嘉桐他們拾階而上,進了二樓一間小小的單間。
這單間內沒有放置桌子,隻在地上鋪了一張竹席,竹席上擺了幾個青呢坐墊,待嘉桐和楊劭進去,在坐墊上跪坐下來之後,才有人送了兩張清漆小幾過來,分別放在二人麵前。
現在因高足家具的普及使用,像這樣分食的狀況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嘉桐除了出去參加宴請,還需要這樣跪坐著獨坐一席之外,在家裏已是許久不曾體會了。
不過這樣也好,她和楊劭畢竟不是親兄妹,何況若嚴格遵守規矩,即便親兄妹也是七歲不同席,他們這樣分食倒讓大家更自在。
“聽說這間店做魚鮓、魚羹甚為鮮美,我早想過來嚐嚐,隻恨一直不湊巧。”楊劭放鬆的坐在腿上,手也隨意的搭在小幾上,跟嘉桐說話,“知道你也愛吃河鮮,已吩咐他們去做了。”
嘉桐與楊劭對麵而坐,兩張小幾間相隔約有一大步遠,侍女們都在門內候著,這樣的氣氛讓嘉桐也放鬆下來,再加上她右手邊還開了一扇小窗,窗外偶而會傳來坊內孩童們的玩鬧聲,她不自覺的便露出笑容:“原來饞嘴的是表哥呀!”
楊劭笑道:“你自己是出了名的饞嘴貓兒,現在倒來笑我!”
聽了這話,嘉桐一下子想起一件舊事,順勢問道:“說起饞嘴,我還有件事想問問表哥呢!上次上巳節,大表姐說了什麽話,你是怎麽知道的?”
楊劭渾不在意的答道:“楊葳告訴我的。”
“她跟你說這個做什麽?”果然是她!嘉桐分外不解,“她一向看著大表姐的眼色行事,那日她也不是沒順著大表姐的話打趣我,怎麽還好意思跟你告狀?”
楊劭往門口看了一眼,見守著的都是嘉桐帶出來的侍女,便直說道:“她說一開始以為楊榮隻是說笑,沒想到說到後來竟牽扯到我,惹的姑母也生了氣,她心中忐忑,這才告訴我的。又說咱們都是一起長大,她心中當你是親妹妹一般,實在想不通為何楊榮要當著外人說那些話。”
這刁狀告的!嘉桐真想不到楊葳還有這口才,不由嗤笑道:“我真想不到二表姐這樣會講話。那事我阿娘本已發作過了,她又何必要去告訴你,讓大表姐再去受一次罰?再說她既然有膽子告訴你,怎不敢在大表姐麵前承認,還讓大表姐以為是我說的?”
“你這個實心眼的傻丫頭,你當楊葳就那麽甘心跟著楊榮,一輩子看她的眼色行事?楊榮要是個像你這般寬厚的還好,偏偏楊榮心胸狹小,又不甘人後,她待楊葳能好到哪裏去?何況楊榮自己的前途還要看旁人的臉色,討好她有什麽用處?反之,楊葳若能討好了我,還需要怕楊榮麽?”
原來如此,楊榮今年十四,楊葳比自己大一歲,已十三了,雖然皇室公主不會太早下降,但也到了挑選駙馬的時候。楊榮好歹還有周太妃能出頭為她籌謀,楊葳卻指不上生母餘太妃,她和楊榮年紀又太接近,隻依靠楊榮母女,隻怕她的駙馬就是楊榮挑剩了的,確實不如直接討好楊劭。
這道理其實不難想,隻是嘉桐潛意識裏一直沒有把十三四歲和適婚年齡聯係到一起,也沒想到大家真的現實到這個地步。
“至於嫁禍於你嘛,反正此事楊榮做錯在先,你們倆本有矛盾,再加上一些誤會,也不算什麽。若是你們倆就此翻臉,對楊葳來說反倒是好事,她正可兩麵逢源,還能讓姑母對她多些關注,何樂而不為?”楊劭語調淡然悠閑,不像是評論自己的姐妹,反而像是在給嘉桐說故事一般。
嘉桐聽得不舒服:“二表姐有這麽壞麽?”
楊劭看嘉桐皺起了臉,神色終於正經了一些,柔聲勸道:“你不要放在心上,她並不是有心害你,也並不敢害你。隻是在宮裏長大的人,慣於平衡利弊,凡事隻為自己著想罷了。你現在知道了她們的心思也好,免得以後吃更大的虧。”
話說到這裏,菜也做好送上來了,楊劭收住話頭,笑道:“可來了,我都餓了。”又叫人給自己和嘉桐倒酒,兩人一邊吃飯一邊轉移話題,氣氛終於又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這時代還沒有蒸餾酒,本來酒中酒精含量就低,嘉桐買的又是桃花酒,喝起來跟飲料差不多,所以兩人雖然各自喝了不少,卻並沒有酒意,倒是助了談性,雜七雜八的說了不少趣聞軼事。
“要是能常常這樣就好了!”眼看一頓飯吃完,楊劭臉上的愉悅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落寞和不舍,“現在想想,還不如不長大的好。”
懷戀舊時光是人之常情,可誰也不能不往前走,嘉桐就笑著說道:“我倒覺得長大了才好,不長大了,哪能這般出門來玩?什麽都不由自己做主,事事要聽大人的話,還不如現在呢!”
她本是說者無意,楊劭卻聽者有心:“你說的也對,長大了才能自己做主……”要是他年紀再大一些,能夠獨自處理政務了,他的婚事也就能自己做主了吧?
嘉桐不知他心內所想,隻以為他聽進去了自己的勸告,遂笑道:“時候不早了,咱們也酒足飯飽了,表哥,咱們走吧?”
楊劭迴神,微微點頭:“走吧。”與嘉桐出了小店,讓她上車,先送她迴公主府。
他一路上心事重重,幾番思慮都沒有個結果,眼看著大長公主府就在眼前,剛想撥馬到車旁跟嘉桐說幾句話,公主府那邊卻有一行人迎過來行禮,說是大長公主迴府了,請聖人進去坐。
楊劭打點起精神,跟嘉桐一起進了公主府,在西邊門口就遇見了新康。
“姑母!”楊劭見到新康,臉上神情一掃先前的鬱鬱,隻剩親近和孺慕之意,還飛快奔過去扶住欲行禮的新康,笑嘻嘻的說道,“侄兒不請自來,把阿喬帶出去玩,讓姑母擔心了,姑母隻管罰侄兒。”
嘉桐見到母親本有些忐忑,有一種逃學出去玩卻被家長當場捉住的感覺,可眼看楊劭行若無事、言笑如常,她那點心虛也就漸漸消了,反正他們確實就是出去玩了一迴,也沒做什麽出格的事。
誰知她剛把心放下,母親就瞥了她一眼,似笑非笑的說道:“阿喬跟你出去,姑母有什麽可擔心的?你一向最有長兄風範,也肯照顧他們,姑母心裏高興還來不及。玩累了吧?先進去歇歇,喝杯茶。”說完就請楊劭去廳裏坐,又打發嘉桐走,“看你一頭一臉的土,還不迴去更衣梳洗一下?”
於是嘉桐就頂著一頭一臉莫須有的土迴房,認真聽話的洗臉梳頭,還換了一身衣裳,換完卻並不往前頭去,隻打發小丫頭去瞧著。
等她坐下喝完了一盞茶,小丫頭終於跑迴來迴報,說聖人已經迴宮了,大長公主送到門口,現正往華茂堂走。嘉桐飛快把剛才想好的說辭在心裏過了一遍,然後才帶著侍女往華茂堂去見新康。
可出乎嘉桐意料的是,新康根本沒有興師問罪的意思,隻問他們去了哪裏玩,玩的高不高興。嘉桐心裏越發七上八下,卻不敢撒謊,將今日出門的事實話說了,連新科進士的事都提到了。
新康聽完也不置可否,隻說高興就好,就打發她迴房了。嘉桐完全摸不著頭腦,稀裏糊塗的迴去,提著心過了兩日,新康卻再也沒有提起那日之事的意思,等嘉桐生日一到,就親自把她和幾個邀來的嬌客送去了驪山。
☆、第28章 蕭探花郎
“噯喲,總算能出來鬆快鬆快啦!”衛涵一邊掀開車帷往外麵看,一邊嬌聲說道。
淩茜就坐在她旁邊,聞言取笑道:“每次一出門,你都像出了籠子的鳥兒一般,不知道的,還以為姑母整日都關著你呢!”
衛涵吐吐舌頭:“差不多吧!”她看夠了風景,又開始說八卦,“你們聽說沒有,太後接了王嫻、蕭芸進宮,唔,還有洛太妃的侄女,也接進去了,聽說皇後便是從這三人中取。”
嘉桐完全不知情,聞言詫異道:“還有洛家的小娘子麽?”
“怎麽你不知道?”淩茜也有些驚詫,“這事兒早就傳開了,聽說洛家人不滿爵位低,進宮鬧了一場,太後為了息事寧人,就接了洛家小娘子進宮,還要給德陽侯升爵位。”
洛家的人有這麽大膽?嘉桐很懷疑,她見慣了洛太妃奉承王太後,可不相信王太後會向洛家低頭,聞言隻道:“我這幾日都在家裏,也沒見外人,並沒聽說。”跟楊劭出門的事,她當然不會講出來給別人聽。
坐在中間的徐九娘徐環微笑接道:“反正都是他們皇家的事,與咱們也不相幹,不知道也不要緊。”
聽她的意思,也是聽說了的,怎麽這次王太後把陣仗鬧得這麽大?嘉桐搞不清楚,索性也就道:“表姐說的對,與咱們不相幹。哎,我還想問你們,誰去看狀元郎簪花遊街了?我聽說這位狀元郎才貌出眾,可恨不得一觀呢!”
這個話題人人喜歡,衛涵先指著淩茜道:“咱們誰也沒去,隻有茜娘去瞧了,我正想問她詳情呢!”
“是麽!茜娘快說,那狀元郎到底如何?”嘉桐拉住淩茜的手,催她快講。
淩茜也不賣關子,笑嘻嘻的說道:“貌若潘安,才比子建,這狀元郎倒也當得。他應試的詩賦我們在家品評過了,祖父極是喜歡,我便十分好奇,那日硬是央求哥哥們帶我出去,瞧了一迴進士們簪花遊街。”
她一貫伶牙俐齒,將那日京城百姓圍觀的盛況講的鮮活無比,聽得嘉桐等人如臨現場:“……當先一匹是神駿白馬,馬上騎士緋袍玉麵,烏紗帽上簪了一朵金枝翠羽宮花,那宮花本極豔麗奪目,可被那狀元郎簪在頭上,竟隻顯得狀元郎俊雅不凡……”
“快住嘴吧!”衛涵聽到這裏已笑的直不起腰,“你打哪兒學來的這個聲口,也忒油嘴滑舌了!”
嘉桐也笑個不停:“我知道,她這必是學的那些說故事的人,這些詞兒我都聽過。”又指著淩茜道,“你便淘氣吧,當心我四姐迴頭告訴你阿娘去!”
淩茜忙討饒:“我這不是為了哄你們開心麽?你們還要告訴長輩,可太也沒良心了!”
衛涵便昂起頭哼道:“那便看你聽不聽話了,你要是聽話麽,我便不告訴舅母,你要是不聽話麽,哼哼!”
淩茜立刻攀住她的胳膊,頭往她肩上一倒,求饒道:“好姐姐,我錯了,再不敢了,我以後一定聽姐姐的話!”
“那你還不從頭好好講過?”衛涵嘻嘻笑著推她的額頭。
淩茜這才坐正了,笑眯眯的重新講道:“其實也沒甚稀奇,進士們簪花跨馬遊街是年年有的,今年隻不過因有幾位少年英才,才格外引人注目罷了。那狀元郎叫做謝如安,樣貌確實出眾,很有幾分世家子弟的風采,但與我四哥他們相比,總還是少些貴氣。”
這才像話,她們這些高門貴女,往來見識的多是各家貴公子,哪個不是風度翩翩、姿容出眾?衛涵便笑道:“那是自然。你說還有幾位少年英才,餘者又如何?”
淩茜道:“我正要說,那位探花叫蕭漠的,雖不如謝如安名氣大,卻更卓爾不群。且謝如安從去歲入京便流連平康裏,與那些教坊女子往來頻密,得了個風流才子的名聲,我聽了很是膈應,便更覺蕭探花好些。”
“既然選了蕭進士為探花,想來他無論是年紀或是樣貌,必都不遜於狀元郎才是正理。那探花郎訪遍長安名園之時,一定大出風頭。”徐環不願多談教坊之事,便將話題轉了迴來。
淩茜聽完便笑:“這事我雖沒親見,卻也聽說了一些。據說那日探花郎縱馬遊園,身後跟著的小娘子足足綿延出二裏之地,還有那膽大的,公然將車趕到探花郎身邊,要送他荷包絹帕,把個探花郎嚇的落荒而逃,人都說那車中娘子一定貌醜至極,否則怎會將探花郎嚇的花容失色呢!”
此言一出,四人頓時笑成一團,嬌笑聲不時傳出車外,連在前麵車中的新康也聽到了,笑著對陪在身邊的蘭瑜敏和衛涓說:“這幾個又胡鬧開了。”
衛涓在新康身邊不敢多說,生怕有什麽話說錯,蘭瑜敏見此情形,隻得開口接道:“表妹她們都是活潑的性子,說說笑笑正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