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你自己做主就是了,不用問我。”新康接過來隻掃了一眼,就還給了嘉桐,“你也不小了,該自己獨當一麵了。”
嘉桐驚訝,長這麽大,她還是第一次見母親對她的事這麽放開手腳,不過她也早盼著這一天了,當下就歡歡喜喜的答應了:“您放心,不會給您丟人的!”
衛嘉棠看來看去,忍不住好奇的問道:“什麽東西呀?”
新康迴道:“過些日子你姐姐過生辰,她要請幾個姐妹去驪山玩。”
“我也要去!”嘉棠立刻嚷了出來。
嘉桐就給了他一個白眼:“我是請小娘子們去玩,你一個小郎君跟著去做什麽?好好在家練字學箭吧!”
嘉棠哼了一聲:“不去就不去,等我過生辰,我也請我的夥伴們去,不帶著你!”
新康就笑道:“你請客,就是請你阿姐,她也不會去的。我正要說你,你今年也十歲了,再不可像以往一樣無知,須知男女七歲不同席,更不能私相授受,若是有誰借著跟你交好,要送你阿姐什麽東西,你可不能隨便就接了。”
嘉桐沒想到母親話題轉到了這裏,頗有些窘然,嘉棠卻還懵懂著,問:“誰都不行麽?聖人和淩四哥也不行麽?”
新康心說我防的就是他們,當下斬釘截鐵的迴道:“不行!還記得阿娘告訴過你的話麽?你是男兒,等你長大了,阿娘和你阿姐還要你保護,剛才我跟你說的事,就是為了保護你阿姐,知道了嗎?若是你推脫不過去,就說得先交給我,他們就不會難為你了。”
“阿棠知道了,阿娘放心!”嘉棠一聽這是保護姐姐,豪氣頓生,挺著小胸脯就答應了。
嘉桐很無語,在旁邊嘀咕:“本來也沒有過……”從今年起,新康就不像以往一樣縱容她跟他們玩耍,加上大家都大了,事情也多,還真沒有私底下互送過什麽東西呢。
新康淡淡的迴道:“我知道沒有,有了不就晚了麽?好了,傳膳吧。”
姐弟倆一看見母親這副神氣,立刻都夾緊了尾巴,知道這事沒有絲毫商量餘地,於是都不敢再多說,老老實實陪著新康用過午膳,又各自迴去睡了午覺,等醒來時,衛仲彥也迴來了。
嘉桐想到可以出門,興奮的爬起來挑衣裳,還特意按照早上跟新康說好的,挑了一套新做的沒上過身的衣裳,著意梳妝打扮完了,才去了華茂堂。
新康這裏正在囑咐丈夫:“……少讓他們吃外麵的東西,早些迴來用晚膳……”眼一轉就看見了走進來的女兒,她身穿淺碧紗衫、翡翠色繡纏枝蓮羅裙,頭發梳了雙環望仙髻,兩邊各簪了青玉簪,那樣亭亭玉立的站在屋子裏,比湖邊的新柳還嬌嫩可愛。
“這還差不多。”新康略微滿意,把女兒叫到跟前,仔細打量一番之後,又吩咐,“當心迴來時冷,青蘿去取一條披帛帶著。”
等青蘿去取了一條柳黃底印玉蘭花的披帛迴來,嘉棠也已經收拾妥當,嘉桐就拉著嘉棠的手跟著父親出垂花門,到外院去坐車。
衛仲彥出門一貫是騎馬,他有兩匹先帝禦賜的好馬,其中一匹是大宛名駒,通體烏黑,隻有四蹄帶有白毛,神駿非常,衛仲彥最為喜歡。但是這次是要去坊市裏遊玩,那馬兒施展不開,衛仲彥就騎了另一匹溫順些的棗紅馬。
衛嘉棠一看父親騎馬,說什麽也不肯跟姐姐一起坐牛車了,衛仲彥帶他們出去本就是為了高興,當下就遂了他的心意,讓他騎上了自己的小白馬。
有父親安排,嘉桐更不會多管弟弟,自己上了錦帳寶蓋的牛車,跟在父親和嘉棠的馬後出了公主府,沿坊中十字街一路向南出坊門,又穿過坊間大道,就到了東市所在。
越往東市裏走,街麵上越熱鬧,行人也慢慢多了起來,還間或有小販的叫賣聲傳來。嘉桐聽得心裏癢癢,幹脆掀起了錦帳向外看,見外麵行人雖然都遠遠避著自己這一行人,但臉上卻並沒什麽驚慌好奇之色,反而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或停下來向小販問價,或悠然前行,都有種說不出的安然淡定。
“賣花啦,賣花啦,新折的宮花樣子,快來買咯!”一個婦人的聲音傳入嘉桐耳中,她不由循聲望去,隻見一個身穿薑黃衣衫、石榴紅裙的青年婦人正挎著個籃子在賣絹花,那婦人身上的衣裙雖然都是用布做的,但顏色鮮麗,漿洗的也很幹淨,整個人看起來頗有幾分姿色。
再看圍在她身邊買花的小娘子,雖然也是布衣布裙為多,卻個個都打扮的齊齊整整,有的頭上還插著花簪,她們三三兩兩的結伴而行,並不見一絲局促慌張。
嘉桐看著看著,不由露出一絲懷念的笑,這場景,多麽像前世的閨蜜們一同去逛街啊!可見盛世之民都是一樣的,平安、富足、有希望。
☆、第18章 不速之客
衛仲彥早年閑暇的時候,是常出來宴飲遊玩的,對東西兩市好玩的地方也比較了解,加上事先有打發人過來安排,所以他早早就定好了這次出來的行程。
嘉桐被通知可以下車了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父親會先帶他們姐弟來茶樓。
這茶樓有三層高,完全用實木建成,門前用高高的旗杆挑起了一麵青旗,上麵隻寫了一個鬥大的“茶”字。二樓三樓似乎都是包廂雅室,窗子大多糊著輕紗、垂著竹簾,看不見裏麵有沒有人。
嘉桐並沒有在前門下車,而是由茶博士引路轉到後門,進到院子裏,才在仆婦們的服侍下下了車。嘉棠被父親派來等她,一見了她就拉著她的手往裏衝:“快走快走,要開始了!”
“什麽要開始了?”嘉桐莫名其妙,連打量院子的空兒都沒有,就被嘉棠拉進了茶樓大堂,並一路沿著樓梯上了樓。
嘉棠一邊走一邊指向大堂靠西邊的位置,說道:“要開始說故事了呀!阿爹說先帶我們聽這個,聽完了去看百戲!”
是說書的麽?嘉桐好奇的往那邊張望了幾眼,隻看見有一張長條桌子擺在西牆邊,牆上掛了一幅字,也不知是誰人寫的,字體還算圓融灑脫,與寫的“甘苦自知”這四個字莫名和諧。
嘉棠卻顧不上那麽多,硬拉著嘉桐上了樓,直奔右邊的一間雅室衝了進去。
“你慢一點!”衛仲彥一看他這樣衝進來,不禁蹙眉說道,“當心摔著你阿姐!”
嘉棠嘿嘿一笑,鬆了手,奔到父親身旁的窗邊往下看,邊看邊嚷:“阿姐快來!說故事的人來了!”
嘉桐走過去往樓下大堂瞟了一眼,就迴身坐到父親身邊,端起一盞分好的茶,淺淺喝了幾口,眼睛四處打量。
這間雅室坐東朝西,東西兩麵皆有開窗,麵積卻並不大,除了嘉桐和衛仲彥圍坐的黑漆圓桌,在他們後麵不遠處還鋪了一張竹席,竹席上擺了一張矮幾、幾個蒲團,還有一隻紅泥小火爐,似乎是給專門來飲茶的人準備的,此刻卻是他們自家帶來的侍女在煎茶分茶。
剛才嘉棠拉著她進來的那門朝西而開,門前擺著一架雕八仙過海圖的大插屏,這樣即使在開門時,也能隔絕外麵的窺視。
總體來說,這雅室布置的還不錯,難怪父親會選這裏作為第一站。嘉桐正尋思著,樓下忽然一聲脆響,大堂裏的喧囂漸漸平靜,一個沉厚的聲音響了起來。
“列位官人請了!”
嘉桐放下茶盞向外望去,隻見那長桌後麵此刻已經站了一個褐衣中年人,正作著四方揖向看客們問好,那些坐在大堂裏的人也捧場,多有迴複的,於是很是吵嚷了一陣,那中年人才開始講故事。
早前嘉桐也曾聽說,現在市井裏流行這種消遣,多是講一些遊俠誌怪之類的故事,不過這種消遣還隻是流行在男子宴飲交遊的場合,嘉桐並沒有聽過。
那中年人長得其貌不揚,聲音卻很有磁性,講起故事來抑揚頓挫,又以白話為主,所以很是引人入勝,底下叫好聲不斷。反倒是故事本身並沒什麽出奇的,不過是一個科舉不第的書生遊曆四方,恰巧遇見一個紅顏知己,兩人恩愛相投,不料書生認識了一個道士,看出這紅顏乃是精怪所變,要幫書生擒拿雲雲。
這個套路的故事,嘉桐前世不知聽過多少,因此並不覺得多麽出奇,可嘉棠卻是聽得津津有味、雙眼放光,還隨著故事的進展頻頻驚歎,神情也時而緊張時而憤怒,把嘉桐看的十分想笑。
好在這故事不長,很快就以精怪最終被捉走、書生傷心之下發奮讀書並最終考上進士、娶到白富美、不對是世家小姐為結局講完了。
嘉棠有些意猶未盡,衛仲彥就笑道:“你先坐過來喝點水,吃點東西,一會兒還有新故事。”嘉棠年紀小,新康還不肯讓他喝茶。
“真的嗎?”嘉棠漂亮的鳳眼再次亮起來,在看到父親點頭之後,就乖乖坐到嘉桐身邊吃了些點心喝了一杯溫水。
果然在嘉棠喝了一杯茶之後,那個說書先生又開始講新的故事了。這次他講的是一個遊俠遊曆四方、替天行道的故事。
武俠故事是嘉桐一向很喜歡的,加上那中年人鋪陳的好,講到主人公去哪裏,就把哪裏的特色和風光先講一番,兼之主人公武藝高強,心存仁義、不畏豪強,做的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漸漸的就連嘉桐也聽了進去,再顧不得其他。
偏偏就在這時,門口侍候的刀風進來迴話:“郎君,蕭公子與朋友在此小聚,見著了陳酒,知道您在這裏,特來拜會。”
“唔,是嘛,請他進來。”衛仲彥徐徐迴道。
嘉桐正聽得入迷,聽說有客來,不免有些掃興,可她看父親神色如常,便也不好說什麽,隻又往嘉棠那邊坐了坐。嘉棠迴神,問:“誰來了?”
“蕭漠。”嘉桐剛剛低聲迴了,刀風就去而複返,陪著一個身穿雪青襴衫的高大少年走了進來。
有客人進來,嘉桐自然要拉著嘉棠起身,等蕭漠跟衛仲彥見禮過後,也分別與他問好。
衛仲彥並沒有要女兒迴避的意思,反而如常介紹:“……犬子嘉棠你已見過了,這是小女。”
蕭漠微笑迴道:“小娘子也是見過的。”
衛仲彥也早聽說了前兩次的事,聞言就點頭:“既然都見過,就不必客套了,坐吧。”指了自己左手邊的位置讓蕭漠坐。
蕭漠見衛家姐弟都坐在衛太傅右手邊,便沒有客氣推辭,道謝之後,坦然的坐下了。
嘉桐挨著父親坐下,嘉棠卻並沒有迴歸原位,他見了蕭漠十分高興,特意跑到他身邊去坐,還說:“蕭大哥,下麵正講到雲州,你昨日說,你是去過雲州的,對不對?”
“是去過,就是去年去的。那時我要迴朔州拜祭父母,就是從幽州過雲州後到的朔州。離開朔州之後又一路向西北而行,過勝州到豐州,後來一路到了玉門關才迴返。”蕭漠答道。
嘉棠聽完就開始問蕭漠雲州的事,兩人一問一答,沒有停頓的時候,嘉桐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再聽樓下說書了,她看父親似乎也很願意聽蕭漠講,就示意侍女去關了窗戶,幹脆隻聽蕭漠講算了。
讓嘉桐意外的是,侍女剛把窗戶關上,蕭漠就察覺了,還微帶歉意的看了自己一眼,似乎對於擾了她的興致感到抱歉。
嘉桐心中一動,先是覺得此人很有眼色,隨即想到他今日冒昧求見,以及往日裏頻繁去自家拜訪的情形,對蕭漠的觀感立刻複雜了起來。
這個蕭漠雖然樣貌堂堂,氣質也是不卑不亢,如清風朗月,可連番行事卻隻讓嘉桐想到“鑽營”二字。就嘉桐來說,每日裏父親見的客人之多,估計連門房都未必數的上來,她卻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可蕭漠這麽一個遠道而來、似乎沒什麽背景的士子,她今日卻已經是第三次見了。
要知道父親認識蕭漠也才一個月啊!他就已能借到西樓的書,能讓刀風隨隨便便陪著去悅性齋,能讓父親在帶著自己姐弟出來遊玩時見他——父親平時可不是這麽一個平易近人的人——可見父親對他的態度有多麽不同。
現在就連嘉棠這個混世魔王,也隻見了蕭漠一麵就滿口“蕭大哥”、黏在他身旁了。
這人要不是真的天生就討人喜歡,那一定就是他太懂得投其所好了!
而蕭漠剛剛看她的那一眼,讓嘉桐心裏的天平飛快的朝著後者傾斜了一下。不過十六七歲的少年,就能這樣察言觀色,關照到每個人的情緒,如果不是為了討好位高權重的父親,又何必如此呢?
似乎進士科馬上就放榜了呀,是因為這個,蕭漠才這樣連番來拜訪父親的吧?現在的進士考試是不遮擋姓名的,考官在評分的時候,除了考慮文章好壞立意高低,還會看這個士子的背景和名氣,而蕭漠搭上了父親這棵大樹,能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
有了這樣的想法,再看蕭漠略顯樸素的衣著以及挺拔如鬆的姿態,都不覺變成了一種作態。嘉桐一邊在心裏做結論,一邊上下打量蕭漠,思忖間就忘了遮掩。
“……有幸去了雲中都護府拜見李大都護……”蕭漠不是沒有麵對過苛刻審視的目光,他也以為自己已經能夠直麵任何含義莫測的眼神,可是此時此刻,坐在他斜對麵那個小娘子的打量,卻份外讓人不自在,蕭漠的話說不下去了。
☆、第19章 能臣幹將
嘉棠根本沒察覺到什麽,大聲驚歎道:“蕭大哥還去過雲中都護府?”
蕭漠迴神,將目光定在衛嘉棠身上,努力忽略那小娘子的眼神,力持鎮定的答道:“嗯,先父與李大都護昔年有些交情,我到了雲州後,聽各族百姓都稱頌大都護,就不揣冒昧前去拜會,幸得大都護不怪罪,還親自見了我。”
他這一番話說完,嘉桐更堅定了蕭漠是個投機之徒的猜測,耳聽父親開始說話,她終於將目光轉到了衛仲彥臉上,不再打量蕭漠了。
蕭漠悄悄鬆了口氣,斂神迴答衛太傅的問話:“大都護氣色很好,聲如洪鍾,眼含精光,倒與傳聞不甚相符。”
“哈哈哈,李永年這些年可受了不少攻訐,他又不會自辯,傳言自然不太好聽。”衛仲彥大笑出聲,“偏他十餘年不曾迴京,久而久之,更沒人知道他是什麽樣的人了。”
蕭漠聽衛太傅直接稱唿大都護李成的表字,說話的語氣中又充滿了調侃,似乎對李大都護頗為熟悉,他心中微定,不再迂迴試探,而是直接說道:“太傅所言極是,由此也可見傳言之誤人到了什麽地步。我見到大都護之後,也曾為此替他鳴不平,可大都護卻隻笑而不談。”
衛仲彥輕輕點頭:“他一貫如此,隻做不說,否則當日先帝也不會將北疆守土安民重責交付於他。”當年趙國與西突厥部決戰,一舉擒獲可汗沙耶利後,朝廷在突厥各部分設州郡,遣官治理,又在雲州特設都護府,安置沙耶利舊部。其時大都護的人選曾爭執很久,最後還是先帝力排眾議,定了軍功不顯的李成。
“大都護也說,就算不為了所轄各族百姓,單為了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也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晚輩後學總是意氣難平,便向大都護請教,明明手握重兵,緣何要堅持己見,多方妥協,以致於落下個懦弱無能的名聲。”
直到聽到這裏,嘉桐才明白蕭漠和父親說的是誰。她對什麽大都護、李永年這兩個稱唿都沒什麽印象,但北疆有個手握重兵卻對突厥降部卑躬屈膝、丟盡上國□□臉麵的李成,她卻是不止聽過一次的。
如今風氣開放,便是女眷宴飲遊樂的場合,也常有談起國事的,隻是眼下國家承平,沒甚大事好說,這個鎮守北疆的李成便常常成為話題。
據說李成轄下足有二十萬大軍(這點嘉桐頗為懷疑,隻雲州就這麽多人,國家要怎麽養啊?),可是每當各族各部落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卻從不派軍鎮壓,而是隻遣文官前去調解,這本來沒什麽可讓人詬病的,但是幾乎每次調解到最後,都要朝廷出錢安撫雙方,這就不能不讓在京官員、尤其是戶部禮部鴻臚的人不滿了。
除此之外,李成還常常為突厥降部首領請封,也不管這些人是不是都對朝廷忠心,或者有沒有過叛亂前科。有在雲州治下做過官的人迴來還說,李成與各降部首領關係密切,常常與他們結交宴飲,朝廷實在不可不防。
這些傳言林林總總下來,李成自然就被塑造成了這麽一個不光彩的形象。可是聽父親剛才的評價和蕭漠所說,似乎李成並不像傳言那般不堪,嘉桐多了點興趣,專心聽蕭漠繼續講下去。
“大都護反問我,知不知道朝廷為何要在雲州設都護府?我自然答‘守土安民’。大都護就笑道,‘既是守土安民,又怎能隻逞兵器之利?北疆二十四州,盡已為我大趙土地;北疆之民,無論何族,盡已為我大趙子民。我該揮刀向誰?’小子當時慚愧不能答。”
這話也有些道理,看來李成倒是個心胸開闊的,並不像時下一般人心裏時刻想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嘉桐想道。
衛仲彥點頭道:“鎮守北疆之人,就得有這份心胸,不然凡事隻想武力鎮壓,北疆不能平靖不說,朝廷必然也要為此焦頭爛額。”人總是殺不完的。
蕭漠神色間充滿了讚同之意,說道:“太傅所言極是。後又談及降部各首領,李大都護說如今還剩下來的各部首領已都是真心降服,就算還有三心二意的也不多,且這類人用財帛就足以打動,實在無須多費心思。至於真正有二心、桀驁不馴的,這些年來早已剿滅,所以大都護才不斷為各部請封。”
這件事衛仲彥實是了解內情之人,李成雖然在外名聲軟弱不堪,但實際卻是個頗有智計的人。他剛走馬上任的時候,降部叛亂、叛逃之事時有發生,若一味隻用朝廷之兵剿滅,難免會讓其他觀望之人寒心膽怯,進而激起更大叛亂。
李成索性從中略施手段,一方麵對有意謀劃叛亂的加以招撫,許以錢帛,若是還有不聽招撫的,才派軍剿滅,同時將被剿滅的部族的牧民奴隸分給各部,以安撫人心;另一方麵也厚賞對朝廷忠心的部族,還特意表彰前來報訊告密之人,如是幾番,不過幾年,各部之間的風吹草動就瞞不過他的眼睛了。
而各部族之間往往因領地、牧民、牛羊會有爭端,李成對這種爭端多是派人調解,隻是調解來調解去,往往大部族就變成了小部族……;即便沒有和別的部族爭端的,當老首領去世的時候,兄弟子侄也難免發生矛盾,這時候李成就派人去幫著分家,聽話分家的,自然就會收到朝廷的封賞。
不過這些事卻不方便在外多說,於是衛仲彥隻是一笑,示意蕭漠繼續說。
“我在雲州耽了二十餘日,各處都走了走,也與不少異族牧民說過話,見他們各自安居樂業,與我漢民相處的親如一家,實在是難得。且雲州邊貿繁榮,甚至還有遠自廉州、廣州而來的客商販賣海上運來的貨物,其熱鬧繁華之處,雖及不上兩京,卻也足堪稱道了。”
嘉桐驚訝,長這麽大,她還是第一次見母親對她的事這麽放開手腳,不過她也早盼著這一天了,當下就歡歡喜喜的答應了:“您放心,不會給您丟人的!”
衛嘉棠看來看去,忍不住好奇的問道:“什麽東西呀?”
新康迴道:“過些日子你姐姐過生辰,她要請幾個姐妹去驪山玩。”
“我也要去!”嘉棠立刻嚷了出來。
嘉桐就給了他一個白眼:“我是請小娘子們去玩,你一個小郎君跟著去做什麽?好好在家練字學箭吧!”
嘉棠哼了一聲:“不去就不去,等我過生辰,我也請我的夥伴們去,不帶著你!”
新康就笑道:“你請客,就是請你阿姐,她也不會去的。我正要說你,你今年也十歲了,再不可像以往一樣無知,須知男女七歲不同席,更不能私相授受,若是有誰借著跟你交好,要送你阿姐什麽東西,你可不能隨便就接了。”
嘉桐沒想到母親話題轉到了這裏,頗有些窘然,嘉棠卻還懵懂著,問:“誰都不行麽?聖人和淩四哥也不行麽?”
新康心說我防的就是他們,當下斬釘截鐵的迴道:“不行!還記得阿娘告訴過你的話麽?你是男兒,等你長大了,阿娘和你阿姐還要你保護,剛才我跟你說的事,就是為了保護你阿姐,知道了嗎?若是你推脫不過去,就說得先交給我,他們就不會難為你了。”
“阿棠知道了,阿娘放心!”嘉棠一聽這是保護姐姐,豪氣頓生,挺著小胸脯就答應了。
嘉桐很無語,在旁邊嘀咕:“本來也沒有過……”從今年起,新康就不像以往一樣縱容她跟他們玩耍,加上大家都大了,事情也多,還真沒有私底下互送過什麽東西呢。
新康淡淡的迴道:“我知道沒有,有了不就晚了麽?好了,傳膳吧。”
姐弟倆一看見母親這副神氣,立刻都夾緊了尾巴,知道這事沒有絲毫商量餘地,於是都不敢再多說,老老實實陪著新康用過午膳,又各自迴去睡了午覺,等醒來時,衛仲彥也迴來了。
嘉桐想到可以出門,興奮的爬起來挑衣裳,還特意按照早上跟新康說好的,挑了一套新做的沒上過身的衣裳,著意梳妝打扮完了,才去了華茂堂。
新康這裏正在囑咐丈夫:“……少讓他們吃外麵的東西,早些迴來用晚膳……”眼一轉就看見了走進來的女兒,她身穿淺碧紗衫、翡翠色繡纏枝蓮羅裙,頭發梳了雙環望仙髻,兩邊各簪了青玉簪,那樣亭亭玉立的站在屋子裏,比湖邊的新柳還嬌嫩可愛。
“這還差不多。”新康略微滿意,把女兒叫到跟前,仔細打量一番之後,又吩咐,“當心迴來時冷,青蘿去取一條披帛帶著。”
等青蘿去取了一條柳黃底印玉蘭花的披帛迴來,嘉棠也已經收拾妥當,嘉桐就拉著嘉棠的手跟著父親出垂花門,到外院去坐車。
衛仲彥出門一貫是騎馬,他有兩匹先帝禦賜的好馬,其中一匹是大宛名駒,通體烏黑,隻有四蹄帶有白毛,神駿非常,衛仲彥最為喜歡。但是這次是要去坊市裏遊玩,那馬兒施展不開,衛仲彥就騎了另一匹溫順些的棗紅馬。
衛嘉棠一看父親騎馬,說什麽也不肯跟姐姐一起坐牛車了,衛仲彥帶他們出去本就是為了高興,當下就遂了他的心意,讓他騎上了自己的小白馬。
有父親安排,嘉桐更不會多管弟弟,自己上了錦帳寶蓋的牛車,跟在父親和嘉棠的馬後出了公主府,沿坊中十字街一路向南出坊門,又穿過坊間大道,就到了東市所在。
越往東市裏走,街麵上越熱鬧,行人也慢慢多了起來,還間或有小販的叫賣聲傳來。嘉桐聽得心裏癢癢,幹脆掀起了錦帳向外看,見外麵行人雖然都遠遠避著自己這一行人,但臉上卻並沒什麽驚慌好奇之色,反而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或停下來向小販問價,或悠然前行,都有種說不出的安然淡定。
“賣花啦,賣花啦,新折的宮花樣子,快來買咯!”一個婦人的聲音傳入嘉桐耳中,她不由循聲望去,隻見一個身穿薑黃衣衫、石榴紅裙的青年婦人正挎著個籃子在賣絹花,那婦人身上的衣裙雖然都是用布做的,但顏色鮮麗,漿洗的也很幹淨,整個人看起來頗有幾分姿色。
再看圍在她身邊買花的小娘子,雖然也是布衣布裙為多,卻個個都打扮的齊齊整整,有的頭上還插著花簪,她們三三兩兩的結伴而行,並不見一絲局促慌張。
嘉桐看著看著,不由露出一絲懷念的笑,這場景,多麽像前世的閨蜜們一同去逛街啊!可見盛世之民都是一樣的,平安、富足、有希望。
☆、第18章 不速之客
衛仲彥早年閑暇的時候,是常出來宴飲遊玩的,對東西兩市好玩的地方也比較了解,加上事先有打發人過來安排,所以他早早就定好了這次出來的行程。
嘉桐被通知可以下車了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父親會先帶他們姐弟來茶樓。
這茶樓有三層高,完全用實木建成,門前用高高的旗杆挑起了一麵青旗,上麵隻寫了一個鬥大的“茶”字。二樓三樓似乎都是包廂雅室,窗子大多糊著輕紗、垂著竹簾,看不見裏麵有沒有人。
嘉桐並沒有在前門下車,而是由茶博士引路轉到後門,進到院子裏,才在仆婦們的服侍下下了車。嘉棠被父親派來等她,一見了她就拉著她的手往裏衝:“快走快走,要開始了!”
“什麽要開始了?”嘉桐莫名其妙,連打量院子的空兒都沒有,就被嘉棠拉進了茶樓大堂,並一路沿著樓梯上了樓。
嘉棠一邊走一邊指向大堂靠西邊的位置,說道:“要開始說故事了呀!阿爹說先帶我們聽這個,聽完了去看百戲!”
是說書的麽?嘉桐好奇的往那邊張望了幾眼,隻看見有一張長條桌子擺在西牆邊,牆上掛了一幅字,也不知是誰人寫的,字體還算圓融灑脫,與寫的“甘苦自知”這四個字莫名和諧。
嘉棠卻顧不上那麽多,硬拉著嘉桐上了樓,直奔右邊的一間雅室衝了進去。
“你慢一點!”衛仲彥一看他這樣衝進來,不禁蹙眉說道,“當心摔著你阿姐!”
嘉棠嘿嘿一笑,鬆了手,奔到父親身旁的窗邊往下看,邊看邊嚷:“阿姐快來!說故事的人來了!”
嘉桐走過去往樓下大堂瞟了一眼,就迴身坐到父親身邊,端起一盞分好的茶,淺淺喝了幾口,眼睛四處打量。
這間雅室坐東朝西,東西兩麵皆有開窗,麵積卻並不大,除了嘉桐和衛仲彥圍坐的黑漆圓桌,在他們後麵不遠處還鋪了一張竹席,竹席上擺了一張矮幾、幾個蒲團,還有一隻紅泥小火爐,似乎是給專門來飲茶的人準備的,此刻卻是他們自家帶來的侍女在煎茶分茶。
剛才嘉棠拉著她進來的那門朝西而開,門前擺著一架雕八仙過海圖的大插屏,這樣即使在開門時,也能隔絕外麵的窺視。
總體來說,這雅室布置的還不錯,難怪父親會選這裏作為第一站。嘉桐正尋思著,樓下忽然一聲脆響,大堂裏的喧囂漸漸平靜,一個沉厚的聲音響了起來。
“列位官人請了!”
嘉桐放下茶盞向外望去,隻見那長桌後麵此刻已經站了一個褐衣中年人,正作著四方揖向看客們問好,那些坐在大堂裏的人也捧場,多有迴複的,於是很是吵嚷了一陣,那中年人才開始講故事。
早前嘉桐也曾聽說,現在市井裏流行這種消遣,多是講一些遊俠誌怪之類的故事,不過這種消遣還隻是流行在男子宴飲交遊的場合,嘉桐並沒有聽過。
那中年人長得其貌不揚,聲音卻很有磁性,講起故事來抑揚頓挫,又以白話為主,所以很是引人入勝,底下叫好聲不斷。反倒是故事本身並沒什麽出奇的,不過是一個科舉不第的書生遊曆四方,恰巧遇見一個紅顏知己,兩人恩愛相投,不料書生認識了一個道士,看出這紅顏乃是精怪所變,要幫書生擒拿雲雲。
這個套路的故事,嘉桐前世不知聽過多少,因此並不覺得多麽出奇,可嘉棠卻是聽得津津有味、雙眼放光,還隨著故事的進展頻頻驚歎,神情也時而緊張時而憤怒,把嘉桐看的十分想笑。
好在這故事不長,很快就以精怪最終被捉走、書生傷心之下發奮讀書並最終考上進士、娶到白富美、不對是世家小姐為結局講完了。
嘉棠有些意猶未盡,衛仲彥就笑道:“你先坐過來喝點水,吃點東西,一會兒還有新故事。”嘉棠年紀小,新康還不肯讓他喝茶。
“真的嗎?”嘉棠漂亮的鳳眼再次亮起來,在看到父親點頭之後,就乖乖坐到嘉桐身邊吃了些點心喝了一杯溫水。
果然在嘉棠喝了一杯茶之後,那個說書先生又開始講新的故事了。這次他講的是一個遊俠遊曆四方、替天行道的故事。
武俠故事是嘉桐一向很喜歡的,加上那中年人鋪陳的好,講到主人公去哪裏,就把哪裏的特色和風光先講一番,兼之主人公武藝高強,心存仁義、不畏豪強,做的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漸漸的就連嘉桐也聽了進去,再顧不得其他。
偏偏就在這時,門口侍候的刀風進來迴話:“郎君,蕭公子與朋友在此小聚,見著了陳酒,知道您在這裏,特來拜會。”
“唔,是嘛,請他進來。”衛仲彥徐徐迴道。
嘉桐正聽得入迷,聽說有客來,不免有些掃興,可她看父親神色如常,便也不好說什麽,隻又往嘉棠那邊坐了坐。嘉棠迴神,問:“誰來了?”
“蕭漠。”嘉桐剛剛低聲迴了,刀風就去而複返,陪著一個身穿雪青襴衫的高大少年走了進來。
有客人進來,嘉桐自然要拉著嘉棠起身,等蕭漠跟衛仲彥見禮過後,也分別與他問好。
衛仲彥並沒有要女兒迴避的意思,反而如常介紹:“……犬子嘉棠你已見過了,這是小女。”
蕭漠微笑迴道:“小娘子也是見過的。”
衛仲彥也早聽說了前兩次的事,聞言就點頭:“既然都見過,就不必客套了,坐吧。”指了自己左手邊的位置讓蕭漠坐。
蕭漠見衛家姐弟都坐在衛太傅右手邊,便沒有客氣推辭,道謝之後,坦然的坐下了。
嘉桐挨著父親坐下,嘉棠卻並沒有迴歸原位,他見了蕭漠十分高興,特意跑到他身邊去坐,還說:“蕭大哥,下麵正講到雲州,你昨日說,你是去過雲州的,對不對?”
“是去過,就是去年去的。那時我要迴朔州拜祭父母,就是從幽州過雲州後到的朔州。離開朔州之後又一路向西北而行,過勝州到豐州,後來一路到了玉門關才迴返。”蕭漠答道。
嘉棠聽完就開始問蕭漠雲州的事,兩人一問一答,沒有停頓的時候,嘉桐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再聽樓下說書了,她看父親似乎也很願意聽蕭漠講,就示意侍女去關了窗戶,幹脆隻聽蕭漠講算了。
讓嘉桐意外的是,侍女剛把窗戶關上,蕭漠就察覺了,還微帶歉意的看了自己一眼,似乎對於擾了她的興致感到抱歉。
嘉桐心中一動,先是覺得此人很有眼色,隨即想到他今日冒昧求見,以及往日裏頻繁去自家拜訪的情形,對蕭漠的觀感立刻複雜了起來。
這個蕭漠雖然樣貌堂堂,氣質也是不卑不亢,如清風朗月,可連番行事卻隻讓嘉桐想到“鑽營”二字。就嘉桐來說,每日裏父親見的客人之多,估計連門房都未必數的上來,她卻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可蕭漠這麽一個遠道而來、似乎沒什麽背景的士子,她今日卻已經是第三次見了。
要知道父親認識蕭漠也才一個月啊!他就已能借到西樓的書,能讓刀風隨隨便便陪著去悅性齋,能讓父親在帶著自己姐弟出來遊玩時見他——父親平時可不是這麽一個平易近人的人——可見父親對他的態度有多麽不同。
現在就連嘉棠這個混世魔王,也隻見了蕭漠一麵就滿口“蕭大哥”、黏在他身旁了。
這人要不是真的天生就討人喜歡,那一定就是他太懂得投其所好了!
而蕭漠剛剛看她的那一眼,讓嘉桐心裏的天平飛快的朝著後者傾斜了一下。不過十六七歲的少年,就能這樣察言觀色,關照到每個人的情緒,如果不是為了討好位高權重的父親,又何必如此呢?
似乎進士科馬上就放榜了呀,是因為這個,蕭漠才這樣連番來拜訪父親的吧?現在的進士考試是不遮擋姓名的,考官在評分的時候,除了考慮文章好壞立意高低,還會看這個士子的背景和名氣,而蕭漠搭上了父親這棵大樹,能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
有了這樣的想法,再看蕭漠略顯樸素的衣著以及挺拔如鬆的姿態,都不覺變成了一種作態。嘉桐一邊在心裏做結論,一邊上下打量蕭漠,思忖間就忘了遮掩。
“……有幸去了雲中都護府拜見李大都護……”蕭漠不是沒有麵對過苛刻審視的目光,他也以為自己已經能夠直麵任何含義莫測的眼神,可是此時此刻,坐在他斜對麵那個小娘子的打量,卻份外讓人不自在,蕭漠的話說不下去了。
☆、第19章 能臣幹將
嘉棠根本沒察覺到什麽,大聲驚歎道:“蕭大哥還去過雲中都護府?”
蕭漠迴神,將目光定在衛嘉棠身上,努力忽略那小娘子的眼神,力持鎮定的答道:“嗯,先父與李大都護昔年有些交情,我到了雲州後,聽各族百姓都稱頌大都護,就不揣冒昧前去拜會,幸得大都護不怪罪,還親自見了我。”
他這一番話說完,嘉桐更堅定了蕭漠是個投機之徒的猜測,耳聽父親開始說話,她終於將目光轉到了衛仲彥臉上,不再打量蕭漠了。
蕭漠悄悄鬆了口氣,斂神迴答衛太傅的問話:“大都護氣色很好,聲如洪鍾,眼含精光,倒與傳聞不甚相符。”
“哈哈哈,李永年這些年可受了不少攻訐,他又不會自辯,傳言自然不太好聽。”衛仲彥大笑出聲,“偏他十餘年不曾迴京,久而久之,更沒人知道他是什麽樣的人了。”
蕭漠聽衛太傅直接稱唿大都護李成的表字,說話的語氣中又充滿了調侃,似乎對李大都護頗為熟悉,他心中微定,不再迂迴試探,而是直接說道:“太傅所言極是,由此也可見傳言之誤人到了什麽地步。我見到大都護之後,也曾為此替他鳴不平,可大都護卻隻笑而不談。”
衛仲彥輕輕點頭:“他一貫如此,隻做不說,否則當日先帝也不會將北疆守土安民重責交付於他。”當年趙國與西突厥部決戰,一舉擒獲可汗沙耶利後,朝廷在突厥各部分設州郡,遣官治理,又在雲州特設都護府,安置沙耶利舊部。其時大都護的人選曾爭執很久,最後還是先帝力排眾議,定了軍功不顯的李成。
“大都護也說,就算不為了所轄各族百姓,單為了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也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晚輩後學總是意氣難平,便向大都護請教,明明手握重兵,緣何要堅持己見,多方妥協,以致於落下個懦弱無能的名聲。”
直到聽到這裏,嘉桐才明白蕭漠和父親說的是誰。她對什麽大都護、李永年這兩個稱唿都沒什麽印象,但北疆有個手握重兵卻對突厥降部卑躬屈膝、丟盡上國□□臉麵的李成,她卻是不止聽過一次的。
如今風氣開放,便是女眷宴飲遊樂的場合,也常有談起國事的,隻是眼下國家承平,沒甚大事好說,這個鎮守北疆的李成便常常成為話題。
據說李成轄下足有二十萬大軍(這點嘉桐頗為懷疑,隻雲州就這麽多人,國家要怎麽養啊?),可是每當各族各部落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卻從不派軍鎮壓,而是隻遣文官前去調解,這本來沒什麽可讓人詬病的,但是幾乎每次調解到最後,都要朝廷出錢安撫雙方,這就不能不讓在京官員、尤其是戶部禮部鴻臚的人不滿了。
除此之外,李成還常常為突厥降部首領請封,也不管這些人是不是都對朝廷忠心,或者有沒有過叛亂前科。有在雲州治下做過官的人迴來還說,李成與各降部首領關係密切,常常與他們結交宴飲,朝廷實在不可不防。
這些傳言林林總總下來,李成自然就被塑造成了這麽一個不光彩的形象。可是聽父親剛才的評價和蕭漠所說,似乎李成並不像傳言那般不堪,嘉桐多了點興趣,專心聽蕭漠繼續講下去。
“大都護反問我,知不知道朝廷為何要在雲州設都護府?我自然答‘守土安民’。大都護就笑道,‘既是守土安民,又怎能隻逞兵器之利?北疆二十四州,盡已為我大趙土地;北疆之民,無論何族,盡已為我大趙子民。我該揮刀向誰?’小子當時慚愧不能答。”
這話也有些道理,看來李成倒是個心胸開闊的,並不像時下一般人心裏時刻想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嘉桐想道。
衛仲彥點頭道:“鎮守北疆之人,就得有這份心胸,不然凡事隻想武力鎮壓,北疆不能平靖不說,朝廷必然也要為此焦頭爛額。”人總是殺不完的。
蕭漠神色間充滿了讚同之意,說道:“太傅所言極是。後又談及降部各首領,李大都護說如今還剩下來的各部首領已都是真心降服,就算還有三心二意的也不多,且這類人用財帛就足以打動,實在無須多費心思。至於真正有二心、桀驁不馴的,這些年來早已剿滅,所以大都護才不斷為各部請封。”
這件事衛仲彥實是了解內情之人,李成雖然在外名聲軟弱不堪,但實際卻是個頗有智計的人。他剛走馬上任的時候,降部叛亂、叛逃之事時有發生,若一味隻用朝廷之兵剿滅,難免會讓其他觀望之人寒心膽怯,進而激起更大叛亂。
李成索性從中略施手段,一方麵對有意謀劃叛亂的加以招撫,許以錢帛,若是還有不聽招撫的,才派軍剿滅,同時將被剿滅的部族的牧民奴隸分給各部,以安撫人心;另一方麵也厚賞對朝廷忠心的部族,還特意表彰前來報訊告密之人,如是幾番,不過幾年,各部之間的風吹草動就瞞不過他的眼睛了。
而各部族之間往往因領地、牧民、牛羊會有爭端,李成對這種爭端多是派人調解,隻是調解來調解去,往往大部族就變成了小部族……;即便沒有和別的部族爭端的,當老首領去世的時候,兄弟子侄也難免發生矛盾,這時候李成就派人去幫著分家,聽話分家的,自然就會收到朝廷的封賞。
不過這些事卻不方便在外多說,於是衛仲彥隻是一笑,示意蕭漠繼續說。
“我在雲州耽了二十餘日,各處都走了走,也與不少異族牧民說過話,見他們各自安居樂業,與我漢民相處的親如一家,實在是難得。且雲州邊貿繁榮,甚至還有遠自廉州、廣州而來的客商販賣海上運來的貨物,其熱鬧繁華之處,雖及不上兩京,卻也足堪稱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