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沛作為尚算稱職的藩王,自然也知道春澇的事情的,聽罷了宇文蘭的話,臉色也沒有什麽變化,看向宇文榮:“你,不類爾父,不錯。流民,不礙事。”
宇文榮還不習慣宇文沛這樣的誇獎,求助地看向宇文蘭。
宇文蘭笑著拍了拍宇文榮的肩膀,笑道:“祖父是誇你實話實說,和叔王不像。再則是流民之事,便是鬧起來,待調了大軍過去頃刻間即可平息的。”
宇文蘭又對宇文沛道:“祖父,這流民動亂雖不足為懼,但是孫兒恐怕州郡兵卒疏於防備,若是壓不住動亂讓人借機生事就不美了。不如孫兒和七郎帶一千人前往冀州、襄國一帶,若是平了民亂,祖父也好給孫兒請封了。孫兒如今也該自立門戶了。”
宇文沛微一沉吟便同意了,他對兩個嫡出孫兒之間劍拔弩張沒有插手,不代表心裏沒有想法的,如今次孫願意先退讓一步,也可。便點頭同意了,還與宇文榮道:“你,若立功,亦請封。”
宇文榮心裏雖然不放在心上,卻還是謝過了宇文沛。出了燕王的院子,碰上了世子和宇文蔚,世子雖詫異次子會與宇文榮在一處,但沒有多說什麽。倒是宇文蔚,眉眼裏似笑非笑,目光陰冷地盯著宇文榮片刻才轉開,說出的話頗為刺耳。
“二弟,你竟沒有同那些官女支混在一處,真是難得!難不成是王叔家的這位七郎,獻了什麽絕色與你?聽聞王叔家中也是美人眾多,同二弟你的喜好頗為相同呢,真不愧是親叔侄呢。”
宇文蘭隻裝作聽不見,宇文榮心裏卻是冷笑一聲,眼中的厲色一閃而逝,臉上做出詫異之色道:“想不到大哥對我河間王府之事也知曉得這般清楚呢。不過我還真沒有獻什麽美色與二哥的。大哥也不必羨慕,若是有心動的美人,隻管告知我,我定會想法弄來送與大哥的。”
“哦?就憑你這含酸樣兒?”宇文蔚斜著眼看向宇文榮,冷笑一聲,看也不看宇文蘭,轉向宇文舵道:“父王,藩地計務乃是大事,我們還是快些去麵見祖父商議要事要緊。”
宇文舵好似完全不知兒子之間的不協一般,對著宇文蘭和宇文榮微一點頭,就背著手同宇文蔚等人往燕王院中而去。
宇文榮看著自己這位擺著明白裝糊塗的伯父,眼中閃過一絲嘲弄之色來,心中暗罵了一句,便轉身和宇文蘭往燕王府護軍大營而去。
冀州府內,火光染紅了半邊天空,喊打喊殺聲此起彼伏,刺史府的正門前更是喊殺震天。府中上上下都慌慌張張地,而家奴們也深知得跟著主人才有逃脫的可能,都拿著值錢的東西朝正院奔去。
“夫人,不好了,前門的護院眼看就抵不住了,太夫人、二郎夫妻還有大夫人坐著馬車往後門去了,六娘子果然是一肚子心眼,竟然偷偷跑去太夫人處了,太夫人說在後門處等您一刻鍾,您也別收拾東西了,快些帶著四郎和九娘趕過去才成。”郭媼慌張地奔來,抓著還在替王映華收拾東西的杜氏,焦急道。
杜氏神色大變,她也顧不得再收拾東西了,和王卓一起扶著王映華就往外走,誰知才出了後院,並不見太夫人等人。杜氏隻覺得渾身冰涼,就看見王卓的長隨福貴喘著粗氣從後門方向跑了過來,他的臉色煞白,斷斷續續地道:“二夫人、四郎,不好了,後門,後門被三家翁帶著賊人守著,便是太夫人也不讓出去。現在可怎麽辦呀,前頭的賊人眼看就殺了進來……”
福貴帶著哭聲說完,就眼巴巴地看著杜氏和王卓。王卓平日裏再鎮定,也不過是個沒經過什麽事的十六歲少年郎,他也驚惶了,看向杜氏慌道:“阿娘,如今該怎麽辦?”
杜氏心中暗罵了一聲王恪之狼子野心,也恨太夫人手段太過,竟逼得王恪之背棄了家族與賊人同流合汙。她看著還未及娶妻的兒子和尚未痊愈的女兒,心知不是去追究誰是誰非的時候,她唯一沉吟,就果斷道:“去客院,那兒有偏門與外街相通。”
“阿娘,要不要讓人去太夫人那邊報個信?”王卓走了幾步後想起了祖母阿爺等人,便低聲問道。
杜氏眼中閃過冷意,卻堅定地搖了搖頭,“客院那邊的門外人不知,你三叔父,王恪之卻是清楚得很,他深恨你祖母,不可能放你祖母走的。你若是想讓人去送消息,阿娘也不攔著你,隻是阿娘我和你妹妹卻隻得陪著你等了。”
王卓看向神智渾噩的妹妹,再想起之前祖母和阿爺之前丟下自己母子三人的事兒,臉上閃過一絲掙紮,片刻後低頭道:“是兒的錯。阿娘和妹妹才是我最親的人。我們快些走。”
杜氏放下心來,也不多說什麽,一行人匆匆進了客院。在此服侍的奴仆早就不見了蹤影,到處都亂早早的,布衣鞋襪等不值錢的東西扔得滿地都是。
郭媼看著地上的布衣,停住了腳步,拉著杜氏道:“夫人,現在外頭想必也是極亂的,您和四郎君、九娘子也都換上了仆從的衣物吧。”
杜氏露出了然之色,忙讓人撿起地上的布衣,顧不得髒亂都套上了身,一行人自客院後的暗巷入了一道不起眼的門,出了刺史府。而這一切,都被趴在屋頂上的王誦看得分明。
王誦並未聽從王恪之的話攔著杜氏母子三人和幾個仆從,他並不懼怕王恪之的責罰,最多被打板子而已,二叔母杜氏和王卓可比太夫人和鄭氏幹淨多了,殺了白造孽而已。放他們出去,能不能躲得過亂兵的刀鋒,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不好意思,今天更新得這麽晚,這一章我碼得很糾結,本不想寫這麽多配角之事的,但是後來一想,還是得交代清楚,不然後麵的行文難以展開,所以又修修改改了好半天,見諒!
另:今天高考日,住考生們考試順利,突然想了自己的高考,瞬間覺得自己老了/(ㄒoㄒ)/~~
☆、操刀良在茲
杜氏帶著兒女和幾個仆從出了刺史府,一直走了兩條小巷也沒有遇到亂兵,隻是還沒高興多久,他們就聽到一森冷聲音從正前的拐彎處傳過來:“哈哈,果然讓我逮著幾個人了。識相的,就把值錢的東西都留下,留爾等一命。若是不聽,哼哼,爺爺我的刀可是不留情的。”
杜氏緊緊地攥住王映華的胳膊,雖強裝鎮定,但是開口的聲音還是在微微顫抖著,“四郎,將包裹給他們。”她看向七八個或拿著刀或拿著長棍的漢子,都是滿身血汙,當頭一人雖又黑又瘦,但是一臉的兇悍之氣,手裏拿著的環首刀上還滴著血。杜氏心中雖懼怕,卻得護著兒女,她見兒子將包裹給了賊人後,鼓起勇氣哀聲求道:“諸位好漢,我一個婦人帶著兒女逃難,所有的錢財俱在這包裹裏頭,如今給了好漢們,還請好漢們給我幾人一條活路。”
為首那漢子卻是仔細打量著杜氏,片刻後冷笑道:“你這婦人雖穿著布衣,但是雙手白膩,顯然是平日裏養尊處優之人。爺爺我最恨你這等整日諸事不做卻高高在上享著榮華富貴的婦人了。其他人都可以走,但是你得留下!”
杜氏等人聽了齊齊倒吸了一口涼氣,立夏更是嚇得快要暈死過去。還是郭媼年老機智,無懼那些漢子滴著血的大刀,抱著杜氏就大哭起來:“我可憐的夫人啊!郎主偏寵侍妾,平日裏就百般地折辱你,今日更是早早帶著侍妾和庶出子女逃走了,隻留下夫人和郎君小娘子,如今還遇上這些人,真是老天爺不長眼呀!我可憐的夫人,早知如何,還不如在家中一條白綾自我了斷,也免得死也受人輕視呀……”
杜氏很快就明白郭媼之意,想到如今大亂的冀州,也垂首流下淚來。立春和立夏兩個婢女則是害怕得大哭起來,幾個小廝也忍不住哽咽起來……一時間哭聲大作,惹得攔路的幾人都愣了。
其實除了為首的那漢子,其餘幾人也不過是想著趁亂搶些財物罷了,心中還存在幾分畏懼,知道傷人害命都是不好的。如今見杜氏一行人哭得這般淒慘,倒是動了惻隱之心,一漢子對為首的瘦高個勸道:“大哥,我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財物,不如就放了他們走吧。你看他們就這麽幾個人,連輛車也沒有,還沒有個男人一道,想來也沒有說謊。與其抓了這婦人還不如去其他的街巷,看看能不能逮幾個有錢的人。”
此時王卓也難得鼓起勇氣站在了杜氏等人身前,雖雙腿打鼓,卻還是出聲道:“不要殺我們,我什麽都給你們。”接著他笨拙取下了王映華頭上的釵環手鐲等物。杜氏見狀,也取了頭上的銀釵、耳朵上的耳環,又讓立春立夏兩個婢女照辦,這才又道:“我姓杜,京兆杜。可殺不可辱。如今我等的財物全都給了諸位,還請諸位放了我等,何必徒造殺孽呢?”
杜氏的臉上雖因為懼怕而有些蒼白,但是此時卻有一股說不出的氣勢,凜然不可侵犯。
那幾個人對視一眼,當頭之人也麵露遲疑之色來。幾個同夥又勸了幾句,為首的漢子沉默了片刻,黑沉沉的目光盯著杜氏幾人來迴打量著,片刻後才厲聲道:“也罷了,財物留下,人都給我走,不要想耍什麽花樣!”
杜氏等人慌不擇路地奔出巷子,恰碰上同坊裏大綢布商戶宋家人出逃的幾輛驢車,宋家太太是拜見過杜氏的,心中一動,邀了杜氏等人上了車,隨著大批人一道逃出了城。
“杜夫人,不知刺史大人可還好?可有官兵往總管府節度那裏送信去了?”宋太太待車隊一停下,就匆匆來向杜氏打探消息。
杜氏也不瞞著,苦笑道:“不瞞宋太太,我與我夫君及其他人走散了,至於往總管府送信,應該是送了,至於送沒有送出去,我便不知了。”
宋太太麵露失望之色來,想到自家被賊人燒搶一空的鋪子以及庫房,就恨恨地咒罵了亂民起來,片刻後才意識到自己失禮了。忙向杜氏賠禮就訕訕地尋了借口離開。
“夫人,我看還是設法打聽太夫人和郎主等人是否也出了城吧,這宋家是寒門商戶人家,素來不太講規矩禮法的,若是有什麽想法,隻怕防不勝防。”郭媼年老看得也多,對杜氏說出了心底的擔憂。
杜氏哀歎了一聲,苦笑道:“今日能逃出來還多虧了宋家的援手,隻是你擔心的也在理,商賈人家向來重利無底線,如今我等落魄,若是被賊人追上了,就算想將我母子幾人交出去換平安也不稀奇。也罷,我看福貴還算機靈,讓他去打探一番,希望夫君他們也出了城了。”
一個多時辰之後,福貴滿臉是淚的跑了迴來,宋家的奴仆有瞧見的,自然去迴報了宋家的家主去,而杜氏卻是心往下一沉,即便她厭惡長房,覺得婆母薑太夫人對待血親算計太多,丈夫王沉之平庸無能,但是有他們家,冀州王氏這一支還算過的去。而他們若是不在了,自己母子三人便是孤兒寡婦,要麽迴太原去依附那邊的族人,要麽去京兆依附杜氏了。
“夫人,小人沒有進城,隻在城門上看見了郎主的首級,打聽了之後才聽說,咱們家太夫人、大夫人、二郎君、二少夫人、小郎都被賊人給殺了,刺史府也給賊人給占了……”
福貴抹著眼淚格外地傷心,杜氏聽了也是眼前一黑,好半天才醒過神,“我知道了,一會兒四郎那兒,你勸著些。就說這家仇還等著他去報,我與九娘也隻能依靠著他了。”
福貴抹幹了淚,應道:“夫人放心,小人知道了。對了夫人,小人迴來的時候,碰上了朱家的車隊,朱家的郎主被賊人砍傷了,朱家娘子聽說夫人和四郎出了城,就讓蘭娘子帶著人一道過來了,現在在外頭候著呢。”
杜氏吃了一驚,也顧不得悲傷了,忙起身出去了,看見門外隻帶著一個婢女和一個壯實家丁的朱蘭娘,娘倆抱在一起痛哭起來。
很快杜氏就辭別了假意挽留的宋家人,帶著兒女同朱家人一道踏上了往涿郡逃難的路途,隻是眼看著流民越來越多,朱家人自顧不暇後待他們母子的態度也愈加冷淡,雖然朱蘭娘性格委婉,處處照顧之時還在兩處周旋,但在朱家的部分族人少糧食,一些小郎因缺糧而時不時餓得哇哇大哭,朱家大部分人看來的目光都變為憎惡後,杜氏決定帶著兒女和幾個奴仆離開。
“伯母,朱家族人隻是一時想差了,而那些糧食本是我家的,我阿爺與阿娘並沒有說什麽,族人的話您千萬不要放在心上。如今到處都是亂民,九娘又病著。你們這一行也沒有個家丁護院,如何能單獨上路呢?再忍上三四日,待到了涿郡,一切都會好的。”朱蘭娘秀麗的麵容也變得憔悴了,但是她的臉上還是如從前一般時時帶著微笑,聽杜氏說要離開了,臉上露出了焦急之色來,抓著杜氏的手懇求道。
“蘭娘,你是個好孩子。就衝著你這幾日的照顧,我就認定是你我們四郎的妻子。隻是如今我們確實拖累了你們朱家,難道要我看著你家小郎餓肚子我就好受了?你若是再阻攔,你們家肯定會有人說你還沒嫁到我們家就心偏過來了。你放心吧,我既然能帶著四郎和九郎逃出來,就不會讓他們有事的。而且我也不是慌不擇路的,柳家來接我外甥女的一行人與我們隻差了一天,應該沒有走多遠,我打算帶著四郎他們去尋他們。”
朱蘭娘聽杜氏這般講,隻得不再阻攔了,其後又不知她用了什麽法子說服了朱家夫人和受傷的郎主,硬是分了給了五十張幹餅出來,硬要杜氏帶著。
杜氏一行人不過十來人,五十個餅省著點吃,足夠吃三日了。謝過朱蘭娘,又辭別了朱家郎主和夫人,便帶著兒女仆從離開了朱家人單獨上路了。心裏卻是對朱蘭娘這個兒媳婦更加滿意了。再看兒子王卓的神色,心底更加踏實了,以為他對朱蘭娘上了心。卻不知此時的王卓,確實很感激朱蘭娘,覺得她生性善良。但是離上心卻還很遠呢。而杜氏等人一心想追上的柳蘅一行人,也碰到了極大的麻煩。
隨著柳鈞來冀州的人隻四十來人,加上柳蘅主仆六人,也不超過五十人。三輛牛車,三匹馬,其中二十人是粗通武藝的家奴,另外十來人卻是馬夫車夫長隨等。若是平日裏,這麽多人走在官道上自然是無人敢來冒犯的,但是如今隨著冀州等地鬧開了,其他地方活不下去的人、想趁機渾水摸魚的人也都動起了心思。結果便是大約一百五十來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人攔住了柳家一行人。
柳蘅忍不住掀開了車簾看去,一群被饑餓逼得走投無路的村人,其中甚至有七八歲的孩童,手裏拿著比他身體還要長的木棍。柳蘅第一次知道這所謂的盛世原來是這般模樣,好似紙糊的一戳就破了。
柳鈞雖不是多智能幹之人,但是隨著他來的總管高平卻是個有手段的,也曾處理過柳家農莊上鬧事的佃農,故而一見有流民攔路,就低聲提醒柳鈞道:“三郎君,且不可看這些人可憐就由著他們,他們隻會得寸進尺將咱們的東西都搶了。這裏離涿郡還有三日的路程,最後的牛車上放著的可是咱們這多人的口糧,若是失了糧食這三日可就到不了涿郡,若是再碰上流民,咱們也就隻有待宰的份了。”
柳鈞早就緊張得抓緊了韁繩,聽了高平的話後,腰杆還是直挺挺的不敢放鬆,“隻是若不給他們些糧食,他們不讓開,那該如何?”
高平隻看了柳鈞一眼,心裏頗為瞧不起柳鈞,麵色卻是不變,說,“他們若是不讓,便讓護院們拿著兵器驅趕,見了血怕了自然就讓開了。三郎君想想後頭車上坐著的九娘子,總不能讓這些賤民衝撞了九娘子吧。”
柳鈞猶豫了片刻方才點了點頭,卻還是交代道:“嚇嚇他們便可,切不要傷人命了。”
高平暗道了一聲婦人之仁,卻也點頭應了。隻因他也不曾將這些流民看在眼裏,隻道護院們亮出了兵器他們就自會散去的。哪裏會想到那些原本隻是虎視眈眈的流民們,看見護院們亮出了刀反倒像得了什麽命令般,突然朝著柳家車隊衝了過來。
“呀,娘子,他們衝過來了,這可如何是好?”阿杏幾個人也瞧得分明,都嚇得變了臉色。而柳蘅也呆住了,之前的可憐與同情也都長了翅膀飛了,反而擔心起自己一行人的安危來。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了,晚了一點,明天我盡量早點,抱歉^_^
最後,求收求留言,妹子們,你們的支持是阿橋日更的動力喲!來吧,收藏滿一百,阿橋就加更一章喲!
☆、野地寒光集
柳蘅終究是比阿杏幾個婢女要沉穩,眼見外頭的家奴護院已經和流民廝打起來了,忙對著牛車外頭的車夫和跟車的柴嫂子、李媽媽吩咐道:“情況不對,你們倆躲在車後,讓小虎子進車來。”又讓車夫將車和另外兩輛車靠近,如此一來雖賊人隻朝著這個方向衝,但是護院們也不用分散開去了。
柳蘅抓著簾布緊張地盯著兩方人,對方多是饑腸轆轆的農人,但是麵對身強體壯的柳家護院和鋒利的大刀,竟然舉著鋤頭、棒棍相持了近一個時辰,才在高平的指揮下丟下數十具屍體和“武器”散逸逃去。而柳家這邊也有六個人受了輕重不一的傷。
柳鈞眼見亂民都被趕走了,連忙來安撫柳蘅,見柳蘅一臉的擔憂的之色,以為她受到了驚嚇,忙道:“九妹別擔心,那些亂民抵不過我們家的家奴的。”又吩咐柴嫂子幾個晚點給柳蘅煮安神湯,這才去了前頭。
柳蘅看柳鈞的背影,喉中的話在舌尖轉了轉,又咽了下去。此處乃官道,離涿郡不算遠了,竟然有流民敢衝撞帶著家奴護院的柳家一行,這裏暗藏的消息太過不妙了,若是真如她所猜測的那樣,那麽接下來的路上隻怕還會遇到這樣的流民了。
螞蟻咬死大象!柳蘅想起了這個詞來,別看柳家帶著的二十個護院好似很厲害,但是也比不得真正的軍士,不過比那些瘦若柴棒的流民強上幾分,一次兩次還能抵擋,但是次數多了,流民人數也更多的話,該如何是好?
柳鈞想不到的,柳蘅所擔憂的,高平卻想到了。他臉色凝重地對柳鈞道:“三郎君,流民敢上官道衝撞大族的車隊,說明河北的局勢不太對。我們的人少,再來一次更多的流民,隻怕抵擋起來會非常吃力。還請郎君遣人快馬往涿郡送信,請涿郡的官府派人過來。”
柳鈞聽高平這樣說,細細一想也覺他說的極有可能,忙依照高平所言做了,又下令車隊快點趕路,在天黑之前到達永平縣城。
隻是擔心什麽就來什麽,太陽如一輪巨大的橘紅色火球緩緩西沉,而柳蘅抓著車廂壁瞧著那輪落日,心中十分不安,隱約覺得肯定會有事發生。果不其然,離永平縣還有七八裏路的時候,竟發覺有許多人攜家帶口地自縣城方向奔出,而其後追著的,卻是穿著皮甲的兵士和一些流民。
高平和柳鈞都是神色大變,高平扭頭大聲唿喝起來:“趕緊調頭,護好牛車,快、快點!”
柳家的車隊才及調頭,四散逃逸的人群已經不遠了,柳蘅被顛得不輕,但此時哪裏還有心去擔心顛婆?逃命才是最重要的。柳家人隨著人群一路逃了三裏地,牛車速度慢,終是被人給追上了。
後麵“咻咻咻”的聲音不斷響起,柳蘅知道那是箭矢射過來的聲音,耳邊不停地響著哀嚎聲,直到牛車突兀地停下,四周男人們高亢的廝殺聲愈加清晰。
“嗚嗚嗚……”阿桃終究是忍不住低聲哭出聲來,五歲的小虎子也滿眼的淚和恐懼。這一刻,柳蘅也攥緊了衣襟,咬著嘴唇的牙齒都開始打磨起來,誰不怕死?哪怕經曆過一次死亡的她,其實也是極為懼怕的。
就算柳家二十餘的護院高大健壯,兵器也不差。但是與兇悍的士兵相比,無論是人數和武藝上,都差了幾分。耳畔邊此起彼伏的嘶喊聲,那些不斷倒下的屍體,讓柳蘅清楚的意識到,這一次,或許自己逃不過了?而跟著自己的阿杏等人,也會一樣死在亂刀之下,還有隻五歲的小虎子也逃不過……
柳蘅隻覺得眼中發澀,有淚意盈眶。卻忍住了哭意,強作鎮定開始想法子,情勢危急也不能坐以待斃,肯定有法子的。隻是隨著廝殺聲愈漸小了下去,她似乎聽到了柳鈞的痛唿聲,更是聽到幾個賊人大喊:“追,莫讓大魚給跑了……”她的心頭頓時一緊,顧不得賊人會看到自己的容貌,掀開車簾看了去,果然看見高平驅馬急逃,他的馬身前是一身是血的柳鈞。
柳蘅頓覺一顆心直往下沉,高平帶著柳鈞逃走,還有抵抗之力的十來個護院也沒有戰意,且戰且退也離三輛牛車更遠了。而自己這邊的婦孺則是被他們給拋下了,逃脫的機會也更加的渺茫了。
果然別人都是靠不住的。倉惶之間,柳蘅從車壁處取來了火折子與一根蠟燭,又取了一塊帕子包住了半邊的頭臉,就在阿杏等人的驚叫聲中鑽出了車廂,車夫早就不在了,坐在車轅處的是柴大嫂和李嬤嬤。她們倆也嚇得不輕,瞧見柳蘅出來了,還不待她們勸阻,就見柳蘅坐在了車夫的位子上,將點燃的燭火放在了拉車大牛的尾巴後麵。
大牛犢子感受到屁股後的灼熱之意,仰頭一叫,果真揚起蹄子發瘋一般跑了起來。柴大嫂和李嬤嬤措手不及,竟然被甩下了車,而柳蘅則緊緊地抓著韁繩,哪怕兩隻手已經滿是血痕。
可惜的是,瘋牛跑得再快也比不上奔馬,隻是因為牛沒個方向的亂竄,讓後頭騎馬追趕的人暫時沒有追上而已。
也不知大牛胡亂奔了多久,韁繩咯吱一聲斷裂,整個車廂被摔成兩半,而柳蘅也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當後腦處的疼痛襲來時,柳蘅迷迷糊糊地抬眼,天空藍的讓人心醉,然後徒然就被一片黑暗給吞噬了,而本聽得不遠處的馬蹄聲,好似也變得遙遠了……
柳蘅覺得自己睡了好長的一覺,夢中的一切那麽的鮮明,有慈祥的奶奶,麵冷心軟的爸爸,愛笑而溫柔的媽媽,上進體貼的弟弟,還有一起說笑追偶像的朋友……為什麽要叫醒自己呢?柳蘅眼角流出了眷念與不舍的眼淚來,她知道,從此之後,另一個世界的柳蘅是真真正正的沒有了,她再也迴不去了。
“九娘子可是覺得頭痛?我這就喚大夫過來。”阿杏看見柳蘅眼角的淚珠,誤以為是疼痛所致,忙出聲道。
“可是九妹妹醒了?醒了就好,醒了就好。”柳鈞不顧身上的傷勢,硬要守在外室,聽到屏風內的動靜,也不得其他的就讓長隨扶著進來了。
“阿杏?三哥?大家都沒有事了?真是太好了!三哥也是受了傷的,何必三更半夜還要守著我?快去歇著吧。阿杏,你點上燈……”柳蘅低聲說著,就想動下身子,很快就察覺到一絲不對,眼前的漆黑絕對不是未點燈的黑,這是,這是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
阿杏和柳鈞也驚呆了,阿杏反應得快,抹去臉上的淚,動作輕柔地扶著柳蘅半坐在榻上,“九娘子,我這就去喚大夫來,您一定不會有事的。”
柳鈞隻覺得心裏涼了半截,九妹妹雙眼失明了,這可如何是好?他又悔又恨,半晌才找到自己的聲音,“都怪我沒有護住九妹妹,都怪我。九妹妹,你放心,三哥一定會找到大夫醫好你的。不然,三哥就賠你一雙眼睛。”
柳蘅也半點沒有迴神,若是從此失明了,也不知是好是壞?一個失明的少女,於家族而言沒有半分的價值了,大概能過著衣食無憂的平淡生活?柳蘅心中苦笑,原來自己這般樂觀呢。
見大夫還沒有來,柳蘅問了柳鈞其他人的情景,得知李嬤嬤和阿梨都死在了動亂裏,柴大嫂和小虎子隻是受了輕傷,而阿桃則被人砍斷了一條胳膊,如今還昏迷著,也不知能不能熬過去。
“是燕王府的公子救了我們,二公子和七公子領了兩千燕地輕騎趕到,將那些賊人殺的殺,擒的擒。如今我們正是在永平縣裏。外頭有燕地輕騎,安全得很。”柳鈞說起燕王輕騎,言語之中的感激根本遮掩不住。
“待九妹妹你的雙眼好了,我送你迴長安後便迴來河北於二公子麾下效力!”柳鈞想起自己被賊寇追得走投無路的絕望,一向敦厚的他也惱恨異常。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三哥哥好誌氣,我就祝三哥他日能心願得成了。”柳蘅微笑道。
“對了,還有一事,也該告知九妹你,如今河北四郡九州裏,除了涿郡和上黨郡外,其他各地都亂了。冀州城在我們離開的第二天就生了變故,你外祖家遭了大禍,隻你二舅母杜夫人和王四郎、王九娘逃出來了。他們母子三人如今也在永平縣裏。你舅母在你昏迷時來看了你兩次。”
柳蘅一震,半天才找到自己的聲音:“我外祖母也遇了難?可是確切的消息?二舅父呢?五表姐、六表姐,二表哥夫妻還有小郎,三舅父一家,全都遇難了?”
柳鈞看柳蘅的樣子,眼中憐憫之色更濃了,“九妹妹你節哀,這場人禍是誰也想不到的。據杜夫人所言,王家之所以會遭這麽大的難,是因為王恪之與賊寇勾結所致,冀州城破之日,王刺史的首級就被賊寇給割下來掛在城門上,而鄭夫人與王二郎等人,死在賊寇手中;王五娘、王六娘落入賊寇之手,生死不知。”
宇文榮還不習慣宇文沛這樣的誇獎,求助地看向宇文蘭。
宇文蘭笑著拍了拍宇文榮的肩膀,笑道:“祖父是誇你實話實說,和叔王不像。再則是流民之事,便是鬧起來,待調了大軍過去頃刻間即可平息的。”
宇文蘭又對宇文沛道:“祖父,這流民動亂雖不足為懼,但是孫兒恐怕州郡兵卒疏於防備,若是壓不住動亂讓人借機生事就不美了。不如孫兒和七郎帶一千人前往冀州、襄國一帶,若是平了民亂,祖父也好給孫兒請封了。孫兒如今也該自立門戶了。”
宇文沛微一沉吟便同意了,他對兩個嫡出孫兒之間劍拔弩張沒有插手,不代表心裏沒有想法的,如今次孫願意先退讓一步,也可。便點頭同意了,還與宇文榮道:“你,若立功,亦請封。”
宇文榮心裏雖然不放在心上,卻還是謝過了宇文沛。出了燕王的院子,碰上了世子和宇文蔚,世子雖詫異次子會與宇文榮在一處,但沒有多說什麽。倒是宇文蔚,眉眼裏似笑非笑,目光陰冷地盯著宇文榮片刻才轉開,說出的話頗為刺耳。
“二弟,你竟沒有同那些官女支混在一處,真是難得!難不成是王叔家的這位七郎,獻了什麽絕色與你?聽聞王叔家中也是美人眾多,同二弟你的喜好頗為相同呢,真不愧是親叔侄呢。”
宇文蘭隻裝作聽不見,宇文榮心裏卻是冷笑一聲,眼中的厲色一閃而逝,臉上做出詫異之色道:“想不到大哥對我河間王府之事也知曉得這般清楚呢。不過我還真沒有獻什麽美色與二哥的。大哥也不必羨慕,若是有心動的美人,隻管告知我,我定會想法弄來送與大哥的。”
“哦?就憑你這含酸樣兒?”宇文蔚斜著眼看向宇文榮,冷笑一聲,看也不看宇文蘭,轉向宇文舵道:“父王,藩地計務乃是大事,我們還是快些去麵見祖父商議要事要緊。”
宇文舵好似完全不知兒子之間的不協一般,對著宇文蘭和宇文榮微一點頭,就背著手同宇文蔚等人往燕王院中而去。
宇文榮看著自己這位擺著明白裝糊塗的伯父,眼中閃過一絲嘲弄之色來,心中暗罵了一句,便轉身和宇文蘭往燕王府護軍大營而去。
冀州府內,火光染紅了半邊天空,喊打喊殺聲此起彼伏,刺史府的正門前更是喊殺震天。府中上上下都慌慌張張地,而家奴們也深知得跟著主人才有逃脫的可能,都拿著值錢的東西朝正院奔去。
“夫人,不好了,前門的護院眼看就抵不住了,太夫人、二郎夫妻還有大夫人坐著馬車往後門去了,六娘子果然是一肚子心眼,竟然偷偷跑去太夫人處了,太夫人說在後門處等您一刻鍾,您也別收拾東西了,快些帶著四郎和九娘趕過去才成。”郭媼慌張地奔來,抓著還在替王映華收拾東西的杜氏,焦急道。
杜氏神色大變,她也顧不得再收拾東西了,和王卓一起扶著王映華就往外走,誰知才出了後院,並不見太夫人等人。杜氏隻覺得渾身冰涼,就看見王卓的長隨福貴喘著粗氣從後門方向跑了過來,他的臉色煞白,斷斷續續地道:“二夫人、四郎,不好了,後門,後門被三家翁帶著賊人守著,便是太夫人也不讓出去。現在可怎麽辦呀,前頭的賊人眼看就殺了進來……”
福貴帶著哭聲說完,就眼巴巴地看著杜氏和王卓。王卓平日裏再鎮定,也不過是個沒經過什麽事的十六歲少年郎,他也驚惶了,看向杜氏慌道:“阿娘,如今該怎麽辦?”
杜氏心中暗罵了一聲王恪之狼子野心,也恨太夫人手段太過,竟逼得王恪之背棄了家族與賊人同流合汙。她看著還未及娶妻的兒子和尚未痊愈的女兒,心知不是去追究誰是誰非的時候,她唯一沉吟,就果斷道:“去客院,那兒有偏門與外街相通。”
“阿娘,要不要讓人去太夫人那邊報個信?”王卓走了幾步後想起了祖母阿爺等人,便低聲問道。
杜氏眼中閃過冷意,卻堅定地搖了搖頭,“客院那邊的門外人不知,你三叔父,王恪之卻是清楚得很,他深恨你祖母,不可能放你祖母走的。你若是想讓人去送消息,阿娘也不攔著你,隻是阿娘我和你妹妹卻隻得陪著你等了。”
王卓看向神智渾噩的妹妹,再想起之前祖母和阿爺之前丟下自己母子三人的事兒,臉上閃過一絲掙紮,片刻後低頭道:“是兒的錯。阿娘和妹妹才是我最親的人。我們快些走。”
杜氏放下心來,也不多說什麽,一行人匆匆進了客院。在此服侍的奴仆早就不見了蹤影,到處都亂早早的,布衣鞋襪等不值錢的東西扔得滿地都是。
郭媼看著地上的布衣,停住了腳步,拉著杜氏道:“夫人,現在外頭想必也是極亂的,您和四郎君、九娘子也都換上了仆從的衣物吧。”
杜氏露出了然之色,忙讓人撿起地上的布衣,顧不得髒亂都套上了身,一行人自客院後的暗巷入了一道不起眼的門,出了刺史府。而這一切,都被趴在屋頂上的王誦看得分明。
王誦並未聽從王恪之的話攔著杜氏母子三人和幾個仆從,他並不懼怕王恪之的責罰,最多被打板子而已,二叔母杜氏和王卓可比太夫人和鄭氏幹淨多了,殺了白造孽而已。放他們出去,能不能躲得過亂兵的刀鋒,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不好意思,今天更新得這麽晚,這一章我碼得很糾結,本不想寫這麽多配角之事的,但是後來一想,還是得交代清楚,不然後麵的行文難以展開,所以又修修改改了好半天,見諒!
另:今天高考日,住考生們考試順利,突然想了自己的高考,瞬間覺得自己老了/(ㄒoㄒ)/~~
☆、操刀良在茲
杜氏帶著兒女和幾個仆從出了刺史府,一直走了兩條小巷也沒有遇到亂兵,隻是還沒高興多久,他們就聽到一森冷聲音從正前的拐彎處傳過來:“哈哈,果然讓我逮著幾個人了。識相的,就把值錢的東西都留下,留爾等一命。若是不聽,哼哼,爺爺我的刀可是不留情的。”
杜氏緊緊地攥住王映華的胳膊,雖強裝鎮定,但是開口的聲音還是在微微顫抖著,“四郎,將包裹給他們。”她看向七八個或拿著刀或拿著長棍的漢子,都是滿身血汙,當頭一人雖又黑又瘦,但是一臉的兇悍之氣,手裏拿著的環首刀上還滴著血。杜氏心中雖懼怕,卻得護著兒女,她見兒子將包裹給了賊人後,鼓起勇氣哀聲求道:“諸位好漢,我一個婦人帶著兒女逃難,所有的錢財俱在這包裹裏頭,如今給了好漢們,還請好漢們給我幾人一條活路。”
為首那漢子卻是仔細打量著杜氏,片刻後冷笑道:“你這婦人雖穿著布衣,但是雙手白膩,顯然是平日裏養尊處優之人。爺爺我最恨你這等整日諸事不做卻高高在上享著榮華富貴的婦人了。其他人都可以走,但是你得留下!”
杜氏等人聽了齊齊倒吸了一口涼氣,立夏更是嚇得快要暈死過去。還是郭媼年老機智,無懼那些漢子滴著血的大刀,抱著杜氏就大哭起來:“我可憐的夫人啊!郎主偏寵侍妾,平日裏就百般地折辱你,今日更是早早帶著侍妾和庶出子女逃走了,隻留下夫人和郎君小娘子,如今還遇上這些人,真是老天爺不長眼呀!我可憐的夫人,早知如何,還不如在家中一條白綾自我了斷,也免得死也受人輕視呀……”
杜氏很快就明白郭媼之意,想到如今大亂的冀州,也垂首流下淚來。立春和立夏兩個婢女則是害怕得大哭起來,幾個小廝也忍不住哽咽起來……一時間哭聲大作,惹得攔路的幾人都愣了。
其實除了為首的那漢子,其餘幾人也不過是想著趁亂搶些財物罷了,心中還存在幾分畏懼,知道傷人害命都是不好的。如今見杜氏一行人哭得這般淒慘,倒是動了惻隱之心,一漢子對為首的瘦高個勸道:“大哥,我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財物,不如就放了他們走吧。你看他們就這麽幾個人,連輛車也沒有,還沒有個男人一道,想來也沒有說謊。與其抓了這婦人還不如去其他的街巷,看看能不能逮幾個有錢的人。”
此時王卓也難得鼓起勇氣站在了杜氏等人身前,雖雙腿打鼓,卻還是出聲道:“不要殺我們,我什麽都給你們。”接著他笨拙取下了王映華頭上的釵環手鐲等物。杜氏見狀,也取了頭上的銀釵、耳朵上的耳環,又讓立春立夏兩個婢女照辦,這才又道:“我姓杜,京兆杜。可殺不可辱。如今我等的財物全都給了諸位,還請諸位放了我等,何必徒造殺孽呢?”
杜氏的臉上雖因為懼怕而有些蒼白,但是此時卻有一股說不出的氣勢,凜然不可侵犯。
那幾個人對視一眼,當頭之人也麵露遲疑之色來。幾個同夥又勸了幾句,為首的漢子沉默了片刻,黑沉沉的目光盯著杜氏幾人來迴打量著,片刻後才厲聲道:“也罷了,財物留下,人都給我走,不要想耍什麽花樣!”
杜氏等人慌不擇路地奔出巷子,恰碰上同坊裏大綢布商戶宋家人出逃的幾輛驢車,宋家太太是拜見過杜氏的,心中一動,邀了杜氏等人上了車,隨著大批人一道逃出了城。
“杜夫人,不知刺史大人可還好?可有官兵往總管府節度那裏送信去了?”宋太太待車隊一停下,就匆匆來向杜氏打探消息。
杜氏也不瞞著,苦笑道:“不瞞宋太太,我與我夫君及其他人走散了,至於往總管府送信,應該是送了,至於送沒有送出去,我便不知了。”
宋太太麵露失望之色來,想到自家被賊人燒搶一空的鋪子以及庫房,就恨恨地咒罵了亂民起來,片刻後才意識到自己失禮了。忙向杜氏賠禮就訕訕地尋了借口離開。
“夫人,我看還是設法打聽太夫人和郎主等人是否也出了城吧,這宋家是寒門商戶人家,素來不太講規矩禮法的,若是有什麽想法,隻怕防不勝防。”郭媼年老看得也多,對杜氏說出了心底的擔憂。
杜氏哀歎了一聲,苦笑道:“今日能逃出來還多虧了宋家的援手,隻是你擔心的也在理,商賈人家向來重利無底線,如今我等落魄,若是被賊人追上了,就算想將我母子幾人交出去換平安也不稀奇。也罷,我看福貴還算機靈,讓他去打探一番,希望夫君他們也出了城了。”
一個多時辰之後,福貴滿臉是淚的跑了迴來,宋家的奴仆有瞧見的,自然去迴報了宋家的家主去,而杜氏卻是心往下一沉,即便她厭惡長房,覺得婆母薑太夫人對待血親算計太多,丈夫王沉之平庸無能,但是有他們家,冀州王氏這一支還算過的去。而他們若是不在了,自己母子三人便是孤兒寡婦,要麽迴太原去依附那邊的族人,要麽去京兆依附杜氏了。
“夫人,小人沒有進城,隻在城門上看見了郎主的首級,打聽了之後才聽說,咱們家太夫人、大夫人、二郎君、二少夫人、小郎都被賊人給殺了,刺史府也給賊人給占了……”
福貴抹著眼淚格外地傷心,杜氏聽了也是眼前一黑,好半天才醒過神,“我知道了,一會兒四郎那兒,你勸著些。就說這家仇還等著他去報,我與九娘也隻能依靠著他了。”
福貴抹幹了淚,應道:“夫人放心,小人知道了。對了夫人,小人迴來的時候,碰上了朱家的車隊,朱家的郎主被賊人砍傷了,朱家娘子聽說夫人和四郎出了城,就讓蘭娘子帶著人一道過來了,現在在外頭候著呢。”
杜氏吃了一驚,也顧不得悲傷了,忙起身出去了,看見門外隻帶著一個婢女和一個壯實家丁的朱蘭娘,娘倆抱在一起痛哭起來。
很快杜氏就辭別了假意挽留的宋家人,帶著兒女同朱家人一道踏上了往涿郡逃難的路途,隻是眼看著流民越來越多,朱家人自顧不暇後待他們母子的態度也愈加冷淡,雖然朱蘭娘性格委婉,處處照顧之時還在兩處周旋,但在朱家的部分族人少糧食,一些小郎因缺糧而時不時餓得哇哇大哭,朱家大部分人看來的目光都變為憎惡後,杜氏決定帶著兒女和幾個奴仆離開。
“伯母,朱家族人隻是一時想差了,而那些糧食本是我家的,我阿爺與阿娘並沒有說什麽,族人的話您千萬不要放在心上。如今到處都是亂民,九娘又病著。你們這一行也沒有個家丁護院,如何能單獨上路呢?再忍上三四日,待到了涿郡,一切都會好的。”朱蘭娘秀麗的麵容也變得憔悴了,但是她的臉上還是如從前一般時時帶著微笑,聽杜氏說要離開了,臉上露出了焦急之色來,抓著杜氏的手懇求道。
“蘭娘,你是個好孩子。就衝著你這幾日的照顧,我就認定是你我們四郎的妻子。隻是如今我們確實拖累了你們朱家,難道要我看著你家小郎餓肚子我就好受了?你若是再阻攔,你們家肯定會有人說你還沒嫁到我們家就心偏過來了。你放心吧,我既然能帶著四郎和九郎逃出來,就不會讓他們有事的。而且我也不是慌不擇路的,柳家來接我外甥女的一行人與我們隻差了一天,應該沒有走多遠,我打算帶著四郎他們去尋他們。”
朱蘭娘聽杜氏這般講,隻得不再阻攔了,其後又不知她用了什麽法子說服了朱家夫人和受傷的郎主,硬是分了給了五十張幹餅出來,硬要杜氏帶著。
杜氏一行人不過十來人,五十個餅省著點吃,足夠吃三日了。謝過朱蘭娘,又辭別了朱家郎主和夫人,便帶著兒女仆從離開了朱家人單獨上路了。心裏卻是對朱蘭娘這個兒媳婦更加滿意了。再看兒子王卓的神色,心底更加踏實了,以為他對朱蘭娘上了心。卻不知此時的王卓,確實很感激朱蘭娘,覺得她生性善良。但是離上心卻還很遠呢。而杜氏等人一心想追上的柳蘅一行人,也碰到了極大的麻煩。
隨著柳鈞來冀州的人隻四十來人,加上柳蘅主仆六人,也不超過五十人。三輛牛車,三匹馬,其中二十人是粗通武藝的家奴,另外十來人卻是馬夫車夫長隨等。若是平日裏,這麽多人走在官道上自然是無人敢來冒犯的,但是如今隨著冀州等地鬧開了,其他地方活不下去的人、想趁機渾水摸魚的人也都動起了心思。結果便是大約一百五十來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人攔住了柳家一行人。
柳蘅忍不住掀開了車簾看去,一群被饑餓逼得走投無路的村人,其中甚至有七八歲的孩童,手裏拿著比他身體還要長的木棍。柳蘅第一次知道這所謂的盛世原來是這般模樣,好似紙糊的一戳就破了。
柳鈞雖不是多智能幹之人,但是隨著他來的總管高平卻是個有手段的,也曾處理過柳家農莊上鬧事的佃農,故而一見有流民攔路,就低聲提醒柳鈞道:“三郎君,且不可看這些人可憐就由著他們,他們隻會得寸進尺將咱們的東西都搶了。這裏離涿郡還有三日的路程,最後的牛車上放著的可是咱們這多人的口糧,若是失了糧食這三日可就到不了涿郡,若是再碰上流民,咱們也就隻有待宰的份了。”
柳鈞早就緊張得抓緊了韁繩,聽了高平的話後,腰杆還是直挺挺的不敢放鬆,“隻是若不給他們些糧食,他們不讓開,那該如何?”
高平隻看了柳鈞一眼,心裏頗為瞧不起柳鈞,麵色卻是不變,說,“他們若是不讓,便讓護院們拿著兵器驅趕,見了血怕了自然就讓開了。三郎君想想後頭車上坐著的九娘子,總不能讓這些賤民衝撞了九娘子吧。”
柳鈞猶豫了片刻方才點了點頭,卻還是交代道:“嚇嚇他們便可,切不要傷人命了。”
高平暗道了一聲婦人之仁,卻也點頭應了。隻因他也不曾將這些流民看在眼裏,隻道護院們亮出了兵器他們就自會散去的。哪裏會想到那些原本隻是虎視眈眈的流民們,看見護院們亮出了刀反倒像得了什麽命令般,突然朝著柳家車隊衝了過來。
“呀,娘子,他們衝過來了,這可如何是好?”阿杏幾個人也瞧得分明,都嚇得變了臉色。而柳蘅也呆住了,之前的可憐與同情也都長了翅膀飛了,反而擔心起自己一行人的安危來。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了,晚了一點,明天我盡量早點,抱歉^_^
最後,求收求留言,妹子們,你們的支持是阿橋日更的動力喲!來吧,收藏滿一百,阿橋就加更一章喲!
☆、野地寒光集
柳蘅終究是比阿杏幾個婢女要沉穩,眼見外頭的家奴護院已經和流民廝打起來了,忙對著牛車外頭的車夫和跟車的柴嫂子、李媽媽吩咐道:“情況不對,你們倆躲在車後,讓小虎子進車來。”又讓車夫將車和另外兩輛車靠近,如此一來雖賊人隻朝著這個方向衝,但是護院們也不用分散開去了。
柳蘅抓著簾布緊張地盯著兩方人,對方多是饑腸轆轆的農人,但是麵對身強體壯的柳家護院和鋒利的大刀,竟然舉著鋤頭、棒棍相持了近一個時辰,才在高平的指揮下丟下數十具屍體和“武器”散逸逃去。而柳家這邊也有六個人受了輕重不一的傷。
柳鈞眼見亂民都被趕走了,連忙來安撫柳蘅,見柳蘅一臉的擔憂的之色,以為她受到了驚嚇,忙道:“九妹別擔心,那些亂民抵不過我們家的家奴的。”又吩咐柴嫂子幾個晚點給柳蘅煮安神湯,這才去了前頭。
柳蘅看柳鈞的背影,喉中的話在舌尖轉了轉,又咽了下去。此處乃官道,離涿郡不算遠了,竟然有流民敢衝撞帶著家奴護院的柳家一行,這裏暗藏的消息太過不妙了,若是真如她所猜測的那樣,那麽接下來的路上隻怕還會遇到這樣的流民了。
螞蟻咬死大象!柳蘅想起了這個詞來,別看柳家帶著的二十個護院好似很厲害,但是也比不得真正的軍士,不過比那些瘦若柴棒的流民強上幾分,一次兩次還能抵擋,但是次數多了,流民人數也更多的話,該如何是好?
柳鈞想不到的,柳蘅所擔憂的,高平卻想到了。他臉色凝重地對柳鈞道:“三郎君,流民敢上官道衝撞大族的車隊,說明河北的局勢不太對。我們的人少,再來一次更多的流民,隻怕抵擋起來會非常吃力。還請郎君遣人快馬往涿郡送信,請涿郡的官府派人過來。”
柳鈞聽高平這樣說,細細一想也覺他說的極有可能,忙依照高平所言做了,又下令車隊快點趕路,在天黑之前到達永平縣城。
隻是擔心什麽就來什麽,太陽如一輪巨大的橘紅色火球緩緩西沉,而柳蘅抓著車廂壁瞧著那輪落日,心中十分不安,隱約覺得肯定會有事發生。果不其然,離永平縣還有七八裏路的時候,竟發覺有許多人攜家帶口地自縣城方向奔出,而其後追著的,卻是穿著皮甲的兵士和一些流民。
高平和柳鈞都是神色大變,高平扭頭大聲唿喝起來:“趕緊調頭,護好牛車,快、快點!”
柳家的車隊才及調頭,四散逃逸的人群已經不遠了,柳蘅被顛得不輕,但此時哪裏還有心去擔心顛婆?逃命才是最重要的。柳家人隨著人群一路逃了三裏地,牛車速度慢,終是被人給追上了。
後麵“咻咻咻”的聲音不斷響起,柳蘅知道那是箭矢射過來的聲音,耳邊不停地響著哀嚎聲,直到牛車突兀地停下,四周男人們高亢的廝殺聲愈加清晰。
“嗚嗚嗚……”阿桃終究是忍不住低聲哭出聲來,五歲的小虎子也滿眼的淚和恐懼。這一刻,柳蘅也攥緊了衣襟,咬著嘴唇的牙齒都開始打磨起來,誰不怕死?哪怕經曆過一次死亡的她,其實也是極為懼怕的。
就算柳家二十餘的護院高大健壯,兵器也不差。但是與兇悍的士兵相比,無論是人數和武藝上,都差了幾分。耳畔邊此起彼伏的嘶喊聲,那些不斷倒下的屍體,讓柳蘅清楚的意識到,這一次,或許自己逃不過了?而跟著自己的阿杏等人,也會一樣死在亂刀之下,還有隻五歲的小虎子也逃不過……
柳蘅隻覺得眼中發澀,有淚意盈眶。卻忍住了哭意,強作鎮定開始想法子,情勢危急也不能坐以待斃,肯定有法子的。隻是隨著廝殺聲愈漸小了下去,她似乎聽到了柳鈞的痛唿聲,更是聽到幾個賊人大喊:“追,莫讓大魚給跑了……”她的心頭頓時一緊,顧不得賊人會看到自己的容貌,掀開車簾看了去,果然看見高平驅馬急逃,他的馬身前是一身是血的柳鈞。
柳蘅頓覺一顆心直往下沉,高平帶著柳鈞逃走,還有抵抗之力的十來個護院也沒有戰意,且戰且退也離三輛牛車更遠了。而自己這邊的婦孺則是被他們給拋下了,逃脫的機會也更加的渺茫了。
果然別人都是靠不住的。倉惶之間,柳蘅從車壁處取來了火折子與一根蠟燭,又取了一塊帕子包住了半邊的頭臉,就在阿杏等人的驚叫聲中鑽出了車廂,車夫早就不在了,坐在車轅處的是柴大嫂和李嬤嬤。她們倆也嚇得不輕,瞧見柳蘅出來了,還不待她們勸阻,就見柳蘅坐在了車夫的位子上,將點燃的燭火放在了拉車大牛的尾巴後麵。
大牛犢子感受到屁股後的灼熱之意,仰頭一叫,果真揚起蹄子發瘋一般跑了起來。柴大嫂和李嬤嬤措手不及,竟然被甩下了車,而柳蘅則緊緊地抓著韁繩,哪怕兩隻手已經滿是血痕。
可惜的是,瘋牛跑得再快也比不上奔馬,隻是因為牛沒個方向的亂竄,讓後頭騎馬追趕的人暫時沒有追上而已。
也不知大牛胡亂奔了多久,韁繩咯吱一聲斷裂,整個車廂被摔成兩半,而柳蘅也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當後腦處的疼痛襲來時,柳蘅迷迷糊糊地抬眼,天空藍的讓人心醉,然後徒然就被一片黑暗給吞噬了,而本聽得不遠處的馬蹄聲,好似也變得遙遠了……
柳蘅覺得自己睡了好長的一覺,夢中的一切那麽的鮮明,有慈祥的奶奶,麵冷心軟的爸爸,愛笑而溫柔的媽媽,上進體貼的弟弟,還有一起說笑追偶像的朋友……為什麽要叫醒自己呢?柳蘅眼角流出了眷念與不舍的眼淚來,她知道,從此之後,另一個世界的柳蘅是真真正正的沒有了,她再也迴不去了。
“九娘子可是覺得頭痛?我這就喚大夫過來。”阿杏看見柳蘅眼角的淚珠,誤以為是疼痛所致,忙出聲道。
“可是九妹妹醒了?醒了就好,醒了就好。”柳鈞不顧身上的傷勢,硬要守在外室,聽到屏風內的動靜,也不得其他的就讓長隨扶著進來了。
“阿杏?三哥?大家都沒有事了?真是太好了!三哥也是受了傷的,何必三更半夜還要守著我?快去歇著吧。阿杏,你點上燈……”柳蘅低聲說著,就想動下身子,很快就察覺到一絲不對,眼前的漆黑絕對不是未點燈的黑,這是,這是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
阿杏和柳鈞也驚呆了,阿杏反應得快,抹去臉上的淚,動作輕柔地扶著柳蘅半坐在榻上,“九娘子,我這就去喚大夫來,您一定不會有事的。”
柳鈞隻覺得心裏涼了半截,九妹妹雙眼失明了,這可如何是好?他又悔又恨,半晌才找到自己的聲音,“都怪我沒有護住九妹妹,都怪我。九妹妹,你放心,三哥一定會找到大夫醫好你的。不然,三哥就賠你一雙眼睛。”
柳蘅也半點沒有迴神,若是從此失明了,也不知是好是壞?一個失明的少女,於家族而言沒有半分的價值了,大概能過著衣食無憂的平淡生活?柳蘅心中苦笑,原來自己這般樂觀呢。
見大夫還沒有來,柳蘅問了柳鈞其他人的情景,得知李嬤嬤和阿梨都死在了動亂裏,柴大嫂和小虎子隻是受了輕傷,而阿桃則被人砍斷了一條胳膊,如今還昏迷著,也不知能不能熬過去。
“是燕王府的公子救了我們,二公子和七公子領了兩千燕地輕騎趕到,將那些賊人殺的殺,擒的擒。如今我們正是在永平縣裏。外頭有燕地輕騎,安全得很。”柳鈞說起燕王輕騎,言語之中的感激根本遮掩不住。
“待九妹妹你的雙眼好了,我送你迴長安後便迴來河北於二公子麾下效力!”柳鈞想起自己被賊寇追得走投無路的絕望,一向敦厚的他也惱恨異常。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三哥哥好誌氣,我就祝三哥他日能心願得成了。”柳蘅微笑道。
“對了,還有一事,也該告知九妹你,如今河北四郡九州裏,除了涿郡和上黨郡外,其他各地都亂了。冀州城在我們離開的第二天就生了變故,你外祖家遭了大禍,隻你二舅母杜夫人和王四郎、王九娘逃出來了。他們母子三人如今也在永平縣裏。你舅母在你昏迷時來看了你兩次。”
柳蘅一震,半天才找到自己的聲音:“我外祖母也遇了難?可是確切的消息?二舅父呢?五表姐、六表姐,二表哥夫妻還有小郎,三舅父一家,全都遇難了?”
柳鈞看柳蘅的樣子,眼中憐憫之色更濃了,“九妹妹你節哀,這場人禍是誰也想不到的。據杜夫人所言,王家之所以會遭這麽大的難,是因為王恪之與賊寇勾結所致,冀州城破之日,王刺史的首級就被賊寇給割下來掛在城門上,而鄭夫人與王二郎等人,死在賊寇手中;王五娘、王六娘落入賊寇之手,生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