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那個黑漢子大步走過來,對李竹說道:“這位姑娘,方才我們走得太急,忘了向你道謝了。若不是你的老虎,我這條命就交代了。”
李竹抓住這個機會,就讓那人將事情經過再向鄉親們訴說一遍。
那幾個獵戶互相補充著將事情經過講述一遍,眾人又是驚歎連連。對小虎的態度也略略有些改變。
楊六山歎了口氣道:“既然如此,且留看幾日吧。果真不傷人再說。”
眾村民紛紛離開,那幾個獵戶也告辭離開。
李竹迴到屋裏,再三囑咐小虎,不但不可傷人,連村裏的牲畜也不能傷害,否則就把它送走。小虎十分委屈地吼了一聲。接著小白和大黃也湊過來看熱鬧。大黃有些怕它,小白還是那樣。
晚上,李大姑和楊老實迴來也聽說了這件事,他們也認得小虎,雖然不像別人那麽抵觸,但多少還是有些害怕。不過,他們也不好管李竹,隻叮囑她小心便是。
李竹家裏養了一隻老虎的事很快就傳開了。 那些本來因為聽說李竹獨自居住而蠢蠢欲動的小賊們也都紛紛歇了心思。
李竹給小秋請了大夫,抓了藥吃,這小夥子果如小春說的,身體強壯,養息了十來日就差不多好了。他雖有些憨傻,但心性挺好,力氣奇大,雖然才十四歲,可是比一個成年男人都能幹。
小春每日在家裏料理家務,小秋則和孫大力一起翻地,澆水,看護魚塘。
牛牛整天屁顛屁顛地跟在李竹身後,姐姐長姐姐短地叫著。這小家夥食吃得好,又開始變得白胖起來。
清河縣裏的流民又增多了。朝廷的救濟糧還沒到,因為清河縣不是受災區,就算到了也發不到這兒來。但災民又不能不管。新知縣最終決定以工代賑趁機興修水利。不少青壯年都去報名幹活,這自然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吃飯問題,但仍有一部老弱災民無法安置。
本縣的鄉紳中,錢家第一個站出來捐款捐糧救助災民,接著是吳成名,他在吳家酒樓設立粥棚,賑濟災民。原來這吳成名一看陳覲不像白進那般好對付,他隻好從別的方麵示好。
李竹猛然想到自己還有一批財物沒用呢。那也是來自吳家的,這不正是合適的時機嗎?
這批錢怎麽拿出來也是個問題。李竹想了想,吳家的那批財物,裏麵有金銀珠寶布帛糧食,除了少部分東西怕人認出不好變賣,其他的都沒問題。
她要造成一個轟動,然後名正言順地將東西拿出來。
幾天後,李竹又雇傭人來挖地,這次正好就在那大坑周圍來來挖。
當天中午時,人聲鼎沸,楊家集的大部分村民都來圍觀,連各家的狗和驢子也來了。
因為天上掉了一個大厚餡餅,李竹家的荒地中挖出了一堆財寶。
消息一經傳出,整個村子,應該是方園幾十裏都沸騰了。
據說楊六山的老婆萬分後悔將那片無主的荒地賣給李竹。楊六山本人也後悔。其他村民,眼睛紅的像害了眼病似的。
就在村民引論紛紛,妒忌不已時。
李竹又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她說這些財物是上天賜予的,她得之不安,又想到無數災民流離失所,她於心不安,決定把這批財物變賣,得來的錢全部用來賑濟災民。
☆、第91章 街頭再遇
楊家集的村們聽到李竹的這個決定時不禁嘩然,議論紛紛,有的說她的心太善,不過大部分人都說她傻,有錢幹嗎不自己留著,就是要幫災民也不能這麽幫啊。李大姑對她的做法有些不認同,楊老實也是頗有微詞。仿佛那些財物是他自己的一樣,心疼得不行。
李竹隻好笑著對他們解釋道:“ 俗話說,天上掉餡餅,底下說不定就有個陷阱。這種上天賜予之物,若不趕快花出去,說不定以後會招來災禍。捐出去隻圖個心安。”
李大姑想了想,也說道:“好像是有這麽一說法。到底不是自己掙來的,心裏不踏實。你自個看著辦就好。”
不過,楊老實還是不能理解,那麽多錢啊,憑啥白白給別人?救濟災民那也是朝廷的事,那麽多人幫得過來嗎
李竹也有些無奈,要說麵對這麽多錢財不動心是不可能的。但是她當時被空間冷嘲一番,覺得心情很不好,而且還跟它賭上氣了。 你不是說要用在正當途徑嗎?我全用上!早用完早解脫。省得再惦記著這批不屬於自己的財物。上次違反空間規則,空間自行隱蔽,又懲罰她一番,她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不過,她必須要用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因為她有多少家底大家都知道,若是不把這批財物過了明路,怕是有很大的麻煩。她也可以隱姓埋名做好事,但一是人手不夠,而且操作性不高,還不如順便替自己搏點名聲,以後做點什麽事也方便。
李竹把話放出去以後就開始行動,揀那些沒有標記的珠寶給賣了,換成糧食,在隆福街設立粥棚。小春和小秋幫忙去盛粥,小秋和孫大力在旁邊維持秩序。
當初在破廟裏的那幾個人也來了,見了李竹有些不好意思。李竹衝他們笑笑也沒介意,讓小春多給他們盛了些。
李竹第一次施粥,就按平常在家做飯的程度來做,粥熬得粘稠粘稠的,插上筷子不倒。相較之下,吳家粥棚顯得有些太稀了。災民兩相一比較,就在私下裏議論。
這些話很快就傳到了吳家下人的耳朵裏,自然也傳到了吳成名的耳中。
吳成名對李竹不陌生,兩人畢竟打過不少交道。當初孫掌櫃的事,他後來也知道了,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他想的是,李竹畢竟曾經有過後台,他怎麽著也得留條退路,萬一情況不對,就把孫掌櫃推出去,若是沒人管,那就由他去吧。
後來孫掌櫃被人誣陷,吳成名也懷疑過是李竹做的手腳,但是他當時查了很久也沒查出來,也就不了了之。再後來,楊家關店,李竹隨大姑一起迴鄉,他們的交集少了。吳成名畢竟也是個大忙人,就把這事給忘了。沒想到這個女子再出現時就一上就來給他添堵。而李竹根本不知道自己讓別人心塞了,大多數時候,她做事情時會不由得自主的依循前世的習慣,根本不曾考慮到那麽多彎彎繞繞。
讓吳成名堵心的事還不止這一件。先是吳成材父子倆慘死,明知道是山賊所為,但白進百般推脫,不肯上山剿匪。接著吳成名心想,叔叔一死,這錢財該是自己的吧。結果進府一查,東西被搬得悉數一空,連地窖都沒放過,還放火燒了十幾間房子。這還不算,白進卸任了,來了一個新知縣,對他愛搭不理的。吳成名心裏沒底,連言行也隨之謹慎許多。還難得的主動約束下人和兒子吳根,讓他們少惹事。
災民們兩下奔波,先是李竹這邊領一碗稠的,再到吳家那邊領碗稀的。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群中有兩個年男子在信步漫走。
陳觀跟在哥哥陳覲身後出來查訪民情。路過吳家粥棚時,陳覲點點頭,淡淡說道:“這個吳成名還算乖巧。”
陳觀不以然地評價道:“慣會見風使舵的老滑頭。不過,比他那個堂弟高明許多。”
陳觀一提起吳成材就來氣,聽說自己走後,那家夥果然沒少為難楊家,還搶過他的狗。若非他已經上了西天,他絕對饒不了這廝。
兩人繼續往前走,不多時就到了一處更為喧嚷的地方。災民們高高舉起大碗,大聲喊道:“還有我,有我。”
這時,一個身材健壯的少年憨聲說道:“大家都別擠,排隊排隊。誰擠得厲害,就讓站到一邊去。”
眾人擠了一陣,乖乖地排好隊,輪流領飯。
這次領到的不是粥,卻是一個大野菜窩頭。最先領到的人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麵帶驚喜地嚷道:“好吃,好吃裏麵還有肉味!”
沒輪到的一臉不信,“小二哥,真的假的,該不會是你想肉想瘋了吧?”
那人遞過窩頭,大方地說道:“不信,你嚐一口。”問話的人眯著眼睛,張大嘴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咬了一大口。腮幫子撐得鼓鼓的。
“嘶,你的嘴怎地那麽大。”
“有肉味吧?”
“有、有。”
陳觀被麵前這一幕逗得樂了。陳覲的麵色也變得柔和些許。
陳覲擠到旁邊,去看看這施窩頭的人是誰。
此時,李竹和小春還有兩個幫忙的婦人正在分窩頭。
隊伍裏一個老人領到窩頭後,咬了一口,又揣在了懷裏,站在旁邊跟李竹搭話。
“姑娘啊,你也太好心了,俺們這些人能餓不死就就算好的了,怎能還在窩頭裏加肉呢。有多少家底也不夠這麽費的呀。”
李竹笑道:“平常都不加的,說實話的,我一年到頭吃肉的次數也有限。不過是趕巧了,一是我家的老虎昨個上山獵了些獵物,二是今日正好是我的生辰,就當請大夥吃飯了。”
眾人聽到,紛紛祝賀李竹。還有的好奇地問她家的老虎。
李竹趁機就開始宣揚自家的小虎:“他是一位好漢送我的,從山裏抱來的時候跟貓差不了多少,我養了段時間,發現它頗通人性,從不曾傷害過人畜,可是後來村民還是害怕,不得已就放歸山林了。
前些日子聽說附近有大蟲傷人,獵戶前去捕捉,沒捉到那隻傷人的,卻捉到了它,正好被我撞見。我先是懇求那獵戶大哥,他們不肯,恰在那時,那隻傷人的成年老虎出現了,那場麵太嚇人了,果如人們所說的,龍從雲,風從虎,當時平地刮起一陣狂風,一聲虎吼把我們嚇得跌倒在地,那隻大虎按住了其中一個獵戶,幸虧我家小虎出口相救,那隻大虎最後沒傷人,自個離開了。”
李竹講得活靈活現,眾人聽得津津有味。
有人歎道:“有時候畜生比有的人還仁義呢。”
“是啊,野畜也有通人性的。”
“我給你說,我們老家也有個傳說,講的是老虎報恩的故事……”
眾人越說越興奮。
李竹麵帶微笑,給這些人發著窩頭,幾個大簍子的窩頭地飛快地減少,很快就隻剩下了婁底的最後兩個。
李竹俯身去拿窩頭,聽見麵前又來了人,順手拿起兩個窩頭,直接遞給來人,“喏,你來得還真巧,就剩最後兩個了。”
她伸出手去才發現麵前站的人是誰。
李竹隻好又將手伸迴來,客氣地朝陳覲笑笑。對方是便裝出行,她也樂得假裝不知情。
小秋正在搬動大簍子,抬頭看了看陳觀兄弟倆,皺著眉頭說道:“你們怎麽也來騙窩頭?穿這麽好,一看就不是災民。”
小春趕緊拽了一下小秋,不讓他亂說。
陳觀趕緊找話說:“李姑娘,你真讓我刮目相看。就算換了我也未必做到。”那批財物足夠她一輩子花的了。
李竹有些心虛,說道:“陳公子過獎。我不過是覺得那財物來得太突然,心底不安而已。也因為不是自己掙的,花得不心疼。”
陳觀對後半句話是深有感觸,錢不是自己掙的,確實花起來不心疼。
不過,他因此愈發李竹謙虛、明理。心中對她的好感不由得加深了。
這時,陳覲突然開口了,他說道:“看來在下以往是小覷了李姑娘,在下沒料到姑娘會有這麽高的覺悟。”
李竹看了陳覲那一本正經的模樣,越聽越覺得這話讓人不舒服。
她淡然一笑,道:“這很正常,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表麵看到本質的。一般人都喜歡從不好的方麵揣測別人。”
陳覲的聲音不辨喜怒:“言之有理。姑娘家中有讀書人?”
“跟著表兄認得幾個字。”
陳覲微微頷首:“原來如此。”說完,他順手拿走李竹手中的兩個雜麵窩頭,道了聲謝,施施然離開了。
☆、第92章 氣極品
陳覲拿著窩頭離開了,李竹不知他究竟是何意,不過,她敢肯定他不會吃的。她可忘不了這個人把她家的新碗衝洗幾遍的情形。
粥棚設立了半個多月,災民漸漸地少了。因為官府不但開始組織人開挖河堤,還開始修官道、街道,還在大清河上建造碼頭等等。許多地方都要招人,不但管飯每日還有工錢拿。老弱婦孺也可以去幫著幹點輕活。很多人都去上工了。
同時,縣衙還設立捕盜司,專門針對臨近的土匪。分班次輪流巡邏。最近南北屋山上的土匪們日子很不好過。不過,清河縣的治安變好了許多。街上的流氓地痞幾乎不敢露頭。這些官差見著滋事擾民的是真抓真打。
沒過多久,縣裏的百姓便開始稱頌起這位新知縣來人。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起初他們覺得白知縣那樣的沒貪得天怒人怨,也算可以了。現在一比,敢情那位是吃白飯的,這也不管,那也不管。
人們都不熟悉這位新知縣,私下裏各種各樣的傳說都有。有人說他有七八房妻妾,比吳成名還強壯,一夜七次郎那種。還有的說人是白麵書生,出口成章,文采風流。
李竹隻想爆真相:他有潔癖,有潔癖。不過,即使她說了也沒人信。
粥棚撤下後,李竹見銀子還沒有用完,又見村裏的道路一到雨天就泥濘難行,就將剩下的錢拿出來,請人從山上采些石頭,在村中鋪設了幾條青石路,村民見李竹這樣為村中做好事,也都紛紛出來幫忙,沒錢的出個力也好。半個月後,楊家集便修好了四條青石頭板路。這樣下雨天也不用怕濺得一身泥水了。
幾件事做下來,李竹的名聲算是傳出去了。這次跟上次的出名有所不同。她現在也算是個毀譽參半的人了。
跟她一起出名的還有小虎和她家的荒地。沒人敢打小虎的主意,但荒地就不同了。
沒幾天,小秋就來告訴李竹說,有人在荒地裏亂挖,看樣子是想挖點財寶。
李竹笑笑,要他不要去管,隻當作看不見。那些人見李竹不管,膽子愈發大了起來,有人白天挖,有的夜裏挖,還有的成群結隊的來。李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不知道。
沒多久,外圍的十幾畝地被翻了底朝天,李竹讓小秋和孫大力將地平整一下,開始準備種莊稼。這真省了不少力。
與此同時,李竹也得了知縣老爺的賞賜和表彰。並賜了一塊匾。這自然又引起了村民們的圍觀和議論。
李竹抓住這個機會,就讓那人將事情經過再向鄉親們訴說一遍。
那幾個獵戶互相補充著將事情經過講述一遍,眾人又是驚歎連連。對小虎的態度也略略有些改變。
楊六山歎了口氣道:“既然如此,且留看幾日吧。果真不傷人再說。”
眾村民紛紛離開,那幾個獵戶也告辭離開。
李竹迴到屋裏,再三囑咐小虎,不但不可傷人,連村裏的牲畜也不能傷害,否則就把它送走。小虎十分委屈地吼了一聲。接著小白和大黃也湊過來看熱鬧。大黃有些怕它,小白還是那樣。
晚上,李大姑和楊老實迴來也聽說了這件事,他們也認得小虎,雖然不像別人那麽抵觸,但多少還是有些害怕。不過,他們也不好管李竹,隻叮囑她小心便是。
李竹家裏養了一隻老虎的事很快就傳開了。 那些本來因為聽說李竹獨自居住而蠢蠢欲動的小賊們也都紛紛歇了心思。
李竹給小秋請了大夫,抓了藥吃,這小夥子果如小春說的,身體強壯,養息了十來日就差不多好了。他雖有些憨傻,但心性挺好,力氣奇大,雖然才十四歲,可是比一個成年男人都能幹。
小春每日在家裏料理家務,小秋則和孫大力一起翻地,澆水,看護魚塘。
牛牛整天屁顛屁顛地跟在李竹身後,姐姐長姐姐短地叫著。這小家夥食吃得好,又開始變得白胖起來。
清河縣裏的流民又增多了。朝廷的救濟糧還沒到,因為清河縣不是受災區,就算到了也發不到這兒來。但災民又不能不管。新知縣最終決定以工代賑趁機興修水利。不少青壯年都去報名幹活,這自然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吃飯問題,但仍有一部老弱災民無法安置。
本縣的鄉紳中,錢家第一個站出來捐款捐糧救助災民,接著是吳成名,他在吳家酒樓設立粥棚,賑濟災民。原來這吳成名一看陳覲不像白進那般好對付,他隻好從別的方麵示好。
李竹猛然想到自己還有一批財物沒用呢。那也是來自吳家的,這不正是合適的時機嗎?
這批錢怎麽拿出來也是個問題。李竹想了想,吳家的那批財物,裏麵有金銀珠寶布帛糧食,除了少部分東西怕人認出不好變賣,其他的都沒問題。
她要造成一個轟動,然後名正言順地將東西拿出來。
幾天後,李竹又雇傭人來挖地,這次正好就在那大坑周圍來來挖。
當天中午時,人聲鼎沸,楊家集的大部分村民都來圍觀,連各家的狗和驢子也來了。
因為天上掉了一個大厚餡餅,李竹家的荒地中挖出了一堆財寶。
消息一經傳出,整個村子,應該是方園幾十裏都沸騰了。
據說楊六山的老婆萬分後悔將那片無主的荒地賣給李竹。楊六山本人也後悔。其他村民,眼睛紅的像害了眼病似的。
就在村民引論紛紛,妒忌不已時。
李竹又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她說這些財物是上天賜予的,她得之不安,又想到無數災民流離失所,她於心不安,決定把這批財物變賣,得來的錢全部用來賑濟災民。
☆、第91章 街頭再遇
楊家集的村們聽到李竹的這個決定時不禁嘩然,議論紛紛,有的說她的心太善,不過大部分人都說她傻,有錢幹嗎不自己留著,就是要幫災民也不能這麽幫啊。李大姑對她的做法有些不認同,楊老實也是頗有微詞。仿佛那些財物是他自己的一樣,心疼得不行。
李竹隻好笑著對他們解釋道:“ 俗話說,天上掉餡餅,底下說不定就有個陷阱。這種上天賜予之物,若不趕快花出去,說不定以後會招來災禍。捐出去隻圖個心安。”
李大姑想了想,也說道:“好像是有這麽一說法。到底不是自己掙來的,心裏不踏實。你自個看著辦就好。”
不過,楊老實還是不能理解,那麽多錢啊,憑啥白白給別人?救濟災民那也是朝廷的事,那麽多人幫得過來嗎
李竹也有些無奈,要說麵對這麽多錢財不動心是不可能的。但是她當時被空間冷嘲一番,覺得心情很不好,而且還跟它賭上氣了。 你不是說要用在正當途徑嗎?我全用上!早用完早解脫。省得再惦記著這批不屬於自己的財物。上次違反空間規則,空間自行隱蔽,又懲罰她一番,她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不過,她必須要用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因為她有多少家底大家都知道,若是不把這批財物過了明路,怕是有很大的麻煩。她也可以隱姓埋名做好事,但一是人手不夠,而且操作性不高,還不如順便替自己搏點名聲,以後做點什麽事也方便。
李竹把話放出去以後就開始行動,揀那些沒有標記的珠寶給賣了,換成糧食,在隆福街設立粥棚。小春和小秋幫忙去盛粥,小秋和孫大力在旁邊維持秩序。
當初在破廟裏的那幾個人也來了,見了李竹有些不好意思。李竹衝他們笑笑也沒介意,讓小春多給他們盛了些。
李竹第一次施粥,就按平常在家做飯的程度來做,粥熬得粘稠粘稠的,插上筷子不倒。相較之下,吳家粥棚顯得有些太稀了。災民兩相一比較,就在私下裏議論。
這些話很快就傳到了吳家下人的耳朵裏,自然也傳到了吳成名的耳中。
吳成名對李竹不陌生,兩人畢竟打過不少交道。當初孫掌櫃的事,他後來也知道了,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他想的是,李竹畢竟曾經有過後台,他怎麽著也得留條退路,萬一情況不對,就把孫掌櫃推出去,若是沒人管,那就由他去吧。
後來孫掌櫃被人誣陷,吳成名也懷疑過是李竹做的手腳,但是他當時查了很久也沒查出來,也就不了了之。再後來,楊家關店,李竹隨大姑一起迴鄉,他們的交集少了。吳成名畢竟也是個大忙人,就把這事給忘了。沒想到這個女子再出現時就一上就來給他添堵。而李竹根本不知道自己讓別人心塞了,大多數時候,她做事情時會不由得自主的依循前世的習慣,根本不曾考慮到那麽多彎彎繞繞。
讓吳成名堵心的事還不止這一件。先是吳成材父子倆慘死,明知道是山賊所為,但白進百般推脫,不肯上山剿匪。接著吳成名心想,叔叔一死,這錢財該是自己的吧。結果進府一查,東西被搬得悉數一空,連地窖都沒放過,還放火燒了十幾間房子。這還不算,白進卸任了,來了一個新知縣,對他愛搭不理的。吳成名心裏沒底,連言行也隨之謹慎許多。還難得的主動約束下人和兒子吳根,讓他們少惹事。
災民們兩下奔波,先是李竹這邊領一碗稠的,再到吳家那邊領碗稀的。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群中有兩個年男子在信步漫走。
陳觀跟在哥哥陳覲身後出來查訪民情。路過吳家粥棚時,陳覲點點頭,淡淡說道:“這個吳成名還算乖巧。”
陳觀不以然地評價道:“慣會見風使舵的老滑頭。不過,比他那個堂弟高明許多。”
陳觀一提起吳成材就來氣,聽說自己走後,那家夥果然沒少為難楊家,還搶過他的狗。若非他已經上了西天,他絕對饒不了這廝。
兩人繼續往前走,不多時就到了一處更為喧嚷的地方。災民們高高舉起大碗,大聲喊道:“還有我,有我。”
這時,一個身材健壯的少年憨聲說道:“大家都別擠,排隊排隊。誰擠得厲害,就讓站到一邊去。”
眾人擠了一陣,乖乖地排好隊,輪流領飯。
這次領到的不是粥,卻是一個大野菜窩頭。最先領到的人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麵帶驚喜地嚷道:“好吃,好吃裏麵還有肉味!”
沒輪到的一臉不信,“小二哥,真的假的,該不會是你想肉想瘋了吧?”
那人遞過窩頭,大方地說道:“不信,你嚐一口。”問話的人眯著眼睛,張大嘴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咬了一大口。腮幫子撐得鼓鼓的。
“嘶,你的嘴怎地那麽大。”
“有肉味吧?”
“有、有。”
陳觀被麵前這一幕逗得樂了。陳覲的麵色也變得柔和些許。
陳覲擠到旁邊,去看看這施窩頭的人是誰。
此時,李竹和小春還有兩個幫忙的婦人正在分窩頭。
隊伍裏一個老人領到窩頭後,咬了一口,又揣在了懷裏,站在旁邊跟李竹搭話。
“姑娘啊,你也太好心了,俺們這些人能餓不死就就算好的了,怎能還在窩頭裏加肉呢。有多少家底也不夠這麽費的呀。”
李竹笑道:“平常都不加的,說實話的,我一年到頭吃肉的次數也有限。不過是趕巧了,一是我家的老虎昨個上山獵了些獵物,二是今日正好是我的生辰,就當請大夥吃飯了。”
眾人聽到,紛紛祝賀李竹。還有的好奇地問她家的老虎。
李竹趁機就開始宣揚自家的小虎:“他是一位好漢送我的,從山裏抱來的時候跟貓差不了多少,我養了段時間,發現它頗通人性,從不曾傷害過人畜,可是後來村民還是害怕,不得已就放歸山林了。
前些日子聽說附近有大蟲傷人,獵戶前去捕捉,沒捉到那隻傷人的,卻捉到了它,正好被我撞見。我先是懇求那獵戶大哥,他們不肯,恰在那時,那隻傷人的成年老虎出現了,那場麵太嚇人了,果如人們所說的,龍從雲,風從虎,當時平地刮起一陣狂風,一聲虎吼把我們嚇得跌倒在地,那隻大虎按住了其中一個獵戶,幸虧我家小虎出口相救,那隻大虎最後沒傷人,自個離開了。”
李竹講得活靈活現,眾人聽得津津有味。
有人歎道:“有時候畜生比有的人還仁義呢。”
“是啊,野畜也有通人性的。”
“我給你說,我們老家也有個傳說,講的是老虎報恩的故事……”
眾人越說越興奮。
李竹麵帶微笑,給這些人發著窩頭,幾個大簍子的窩頭地飛快地減少,很快就隻剩下了婁底的最後兩個。
李竹俯身去拿窩頭,聽見麵前又來了人,順手拿起兩個窩頭,直接遞給來人,“喏,你來得還真巧,就剩最後兩個了。”
她伸出手去才發現麵前站的人是誰。
李竹隻好又將手伸迴來,客氣地朝陳覲笑笑。對方是便裝出行,她也樂得假裝不知情。
小秋正在搬動大簍子,抬頭看了看陳觀兄弟倆,皺著眉頭說道:“你們怎麽也來騙窩頭?穿這麽好,一看就不是災民。”
小春趕緊拽了一下小秋,不讓他亂說。
陳觀趕緊找話說:“李姑娘,你真讓我刮目相看。就算換了我也未必做到。”那批財物足夠她一輩子花的了。
李竹有些心虛,說道:“陳公子過獎。我不過是覺得那財物來得太突然,心底不安而已。也因為不是自己掙的,花得不心疼。”
陳觀對後半句話是深有感觸,錢不是自己掙的,確實花起來不心疼。
不過,他因此愈發李竹謙虛、明理。心中對她的好感不由得加深了。
這時,陳覲突然開口了,他說道:“看來在下以往是小覷了李姑娘,在下沒料到姑娘會有這麽高的覺悟。”
李竹看了陳覲那一本正經的模樣,越聽越覺得這話讓人不舒服。
她淡然一笑,道:“這很正常,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表麵看到本質的。一般人都喜歡從不好的方麵揣測別人。”
陳覲的聲音不辨喜怒:“言之有理。姑娘家中有讀書人?”
“跟著表兄認得幾個字。”
陳覲微微頷首:“原來如此。”說完,他順手拿走李竹手中的兩個雜麵窩頭,道了聲謝,施施然離開了。
☆、第92章 氣極品
陳覲拿著窩頭離開了,李竹不知他究竟是何意,不過,她敢肯定他不會吃的。她可忘不了這個人把她家的新碗衝洗幾遍的情形。
粥棚設立了半個多月,災民漸漸地少了。因為官府不但開始組織人開挖河堤,還開始修官道、街道,還在大清河上建造碼頭等等。許多地方都要招人,不但管飯每日還有工錢拿。老弱婦孺也可以去幫著幹點輕活。很多人都去上工了。
同時,縣衙還設立捕盜司,專門針對臨近的土匪。分班次輪流巡邏。最近南北屋山上的土匪們日子很不好過。不過,清河縣的治安變好了許多。街上的流氓地痞幾乎不敢露頭。這些官差見著滋事擾民的是真抓真打。
沒過多久,縣裏的百姓便開始稱頌起這位新知縣來人。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起初他們覺得白知縣那樣的沒貪得天怒人怨,也算可以了。現在一比,敢情那位是吃白飯的,這也不管,那也不管。
人們都不熟悉這位新知縣,私下裏各種各樣的傳說都有。有人說他有七八房妻妾,比吳成名還強壯,一夜七次郎那種。還有的說人是白麵書生,出口成章,文采風流。
李竹隻想爆真相:他有潔癖,有潔癖。不過,即使她說了也沒人信。
粥棚撤下後,李竹見銀子還沒有用完,又見村裏的道路一到雨天就泥濘難行,就將剩下的錢拿出來,請人從山上采些石頭,在村中鋪設了幾條青石路,村民見李竹這樣為村中做好事,也都紛紛出來幫忙,沒錢的出個力也好。半個月後,楊家集便修好了四條青石頭板路。這樣下雨天也不用怕濺得一身泥水了。
幾件事做下來,李竹的名聲算是傳出去了。這次跟上次的出名有所不同。她現在也算是個毀譽參半的人了。
跟她一起出名的還有小虎和她家的荒地。沒人敢打小虎的主意,但荒地就不同了。
沒幾天,小秋就來告訴李竹說,有人在荒地裏亂挖,看樣子是想挖點財寶。
李竹笑笑,要他不要去管,隻當作看不見。那些人見李竹不管,膽子愈發大了起來,有人白天挖,有的夜裏挖,還有的成群結隊的來。李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不知道。
沒多久,外圍的十幾畝地被翻了底朝天,李竹讓小秋和孫大力將地平整一下,開始準備種莊稼。這真省了不少力。
與此同時,李竹也得了知縣老爺的賞賜和表彰。並賜了一塊匾。這自然又引起了村民們的圍觀和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