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隻道謝九娘子英明,當場就派兩名雇工,將不斷哭喊的張固像死豬一樣扛了往令衙送,又由何馮代表館子作為事主,親自跟去了。
陳九也沒有提出異議,華苓迴頭看了他幾眼,她也聽到了,那張固是一直在詛咒陳九不顧兄弟道義。這麽說,這位陳九雖然沒了手指,到底也沒有脫離這個偷偷摸摸見不得光的行業吧。
華苓便問他:“陳九你如今是作何營生?我看見你這手指沒了,是如何沒的?”
陳九遍布風霜、十分蒼老的麵上露出了十分複雜的一點點笑意,他再次向華苓行了一禮,說道:“小人所為卑陋,不敢提及,怕是汙了謝九娘子耳朵。懇請謝九娘子放心,小人心中絕不敢存有壞心。”
羅定這下也知道了,那張固是個偷雞摸狗的,這陳九估計也好不到哪裏去。原本他們看著陳九這衣著形貌就不像是正經人,隻不過他是做了好事,將小偷扭來了,書也還來了,才給了好麵色。
正經人就沒有看得起陳九這種人的,羅定麵露厭惡之色,趕緊走上來將華苓和她帶出來的兩個侍婢和陳九隔開了,朝華苓說道:“九娘子,依在下看,這事就交由令衙處置罷,也是在下處置不當,原本這些個汙濁事兒是不該拿來汙了九娘子清聽。”
華苓擺擺手,安慰他道:“也並沒有什麽。大家夥兒都是第一迴遇見這樣的事,有些失了分寸也是常理。往後有不能決的事,便還是遣人來與我說。”
至於陳九,華苓想了想,還是令人給他上了座,端上一杯茶來請他潤潤喉。又讓羅定也坐了,說一說話。羅定並不是很看得起陳九,私下裏悄悄吩咐,叫雇工端來了一張最差的椅子給陳九坐了,茶也是給的碎茶末泡的。
陳九受寵若驚,誠惶誠恐地坐了,喝茶也喝得小心翼翼。
世上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有許多的灰色地帶。
雖然知道陳九大概也沒有做過什麽好事,但這迴確實是他幫了惠文館的忙,華苓覺得,還是應該念一份情。
請喝一杯茶,也並不費什麽,結個善緣也是好事。
三人便隨意說說話,不過出身、地位、見識都太不相同了,幾乎冷場。
陳九坐不安穩,很快告辭了走了,臨走之前,隻是十分鄭重地說道:“謝九娘子,當年小人受了謝九娘子的恩惠,小人心裏是牢記的。隻是並無甚能報答於謝九娘子的,如今此館建成,往後小人定仔細注意著,若是還有人敢偷了館中書在城中販賣,小人定不會放過。”
……
將陳九送走了,惠文館又重新開放,有臨近百姓已經是來了好幾次看書的,這下又來了,還都問雇工那偷書的人如何了。
一聽說都送到令衙去了,肯定要受鞭笞之刑,也都紛紛說那人是活該,做下這等事,便是吊起來打,也是應分的。
……
華苓後麵在惠文館中逗留了一陣子,與羅定商量了一下,討論若是在館子門口設一處登記處,叫進館看書的人都簽下名來,若能的話,再加上居住地址,這樣會否叫館子的管理更好些。
又另有一事,何馮羅定這兩人隻是晏河借調給華苓的人手,總要迴去的,如今他們預備在雇工中選拔出一個心思正、腦子活、有擔當的熱門,培養成以後館中的大掌事,但是人選也沒有定下來。
正在計議的時候,門口雇工領著莫杭來了,隻見這位年輕的八品主簿著一身整齊幹淨的棉布袍子,身邊跟著一個健仆,步伐邁的很急,看見華苓果真在館中,一下就是滿麵笑容,遠遠就招唿道:“謝九娘子。”
“見過莫大郎。”華苓站起來招唿他坐下,朝他笑道:“你怎的來了。館子裏才遭了賊,已經送到令衙去了。”
莫杭坐下了,抹了抹汗,道:“我卻是來了門口才知此事。惠文館中書籍有許多都是珍貴的孤本,若是叫這些人手輕輕偷去賣了,卻是暴殄天物。”
華苓叫羅定將這其中過程說了一遍,莫杭倒是歎道:“這位陳九倒是有些俠心義膽。”
華苓覺得莫杭說話有點太酸,不過這也是從小時候落下的毛病了,聽了便隻是笑。認真算算,她與這人認識也好幾年了,雖然出身一般般,但這位當真是個心思正派的,也怪不得能與王家兄弟成為多年朋友。
道慶元年科舉及第之後,莫杭後來是入了將作監作主簿,這幾年升了半級,但還是主簿。大概他若是多懂些鑽營,能早早往上升一升,但莫杭卻不是個有那等靈活心思的,平日裏也隻喜愛談文說字罷了。
交朋友不必看官位,華苓自己是覺得很欣賞莫杭的。更何況在惠文館的建造上,莫杭也出了大力。有多少人肯這樣費心去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坐在一處吃了幾杯茶,華苓慢慢將館子目前麵對的事都與莫杭說了一番,莫杭冥思苦想,慢慢地提了幾點意見,都有些可行處。
莫杭已經是她看了這麽久,想法與她原本對這個圖書館的設想最接近的一個。
華苓看了他一陣,下了決定,問他道:“莫大哥,你願不願為這館子作個顧問?”
“顧問是何意?”莫杭十分驚訝。
“原本是想請你做大掌事,但想來你平日公務也繁忙,並無多少時間。這顧問一職,是為館子出謀劃策之人,往後,若我不在金陵了,館中有大事不決,便交與你。”
莫杭猛搖手道:“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我隻是一介小人物,如何能做一館之顧問。”
羅定十分吃驚,但也沒有說什麽,反正這館子到底還是屬於謝九娘子的。
看,人的想法就是這樣的根深蒂固。
華苓笑了笑,說道:“莫大哥許是不知,再過一二年,我就將嫁與衛五郎。衛家根本在西北,到時我並不可能長住金陵。請你聽我一言。這館子籌建至今,有許多人幫過忙,但莫大哥你是其中最為用心的人,我們都看在眼裏。”
“這館子並不是我的館子,在我心裏想,以後它是金陵人的。地契等物還在我手上,但日後我若是不在金陵,定然是要交到可信的人手上。我想,莫大哥便是如此一位可信之人。”
她站起身,朝莫杭一拜,笑道:“莫大哥,謝九懇請你應承此事。先作個顧問看看罷?想來這一兩年應當事情多些,日後上了軌道,便好了。日後若是莫大哥不願做了,館子可以再另尋人手。”
小娘子笑顏盈盈,竟似比世上所有的其他人都更好看許多。
莫杭急急地站了起身,虛虛扶了華苓一下,點頭應道:“如此,我便應下此事。惠文館乃是十世、百世的好事,我也盼著它能長久傳下去。”
趁熱打鐵,華苓當即用惠文館的名義擬了一份聘任書,聘請莫杭為館子顧問,下麵將莫杭的權利和義務,還有報酬一一列明,聘任書共三份,一份館中留存,一份送到金陵令衙中保存,另一份莫杭自己留著。
至於報酬,莫杭隻是象征性地收了幾枚銅板一個月,與義務勞動也差不多了。
從此,惠文館的所有權還在華苓手上,但管理權實際上已經轉移了一半到莫杭手上。
☆、第154章 兩人爭吵
154
五月裏華苓一直忙於惠文館的打理,幾乎是隔日就過去一趟。
到五娘出嫁之前兩日,她已經和莫杭、何馮、羅定幾個人商量著,將惠文館的運作守則調整了好幾次,將一些預設出來,但並不符合實際的規則廢去。比如原本是規定惠文館從清晨開放到一更前,現在改成了從清晨開放到傍晚,若是天色已經暗下來,則不論是什麽時間,館子都要關門了。
這也是因為,若是天色昏暗時還允許讀者看書,是讀者要熬壞了眼睛。
館子還沒有富裕到能每日晚上都給讀者免費提供照明的程度。
另外,從第一批雇工中選出了名叫方河的一個人,預備慢慢培養,準備提拔為大掌事。
這個方河就是曾被派來跑到丞公府來尋華苓,告訴她館裏遭了賊的那一個。方河為人特別勤快,各種苦活兒累活兒都肯做,也識字,算是第一批雇工裏最優秀的一個。在人手十分缺少的情況下,也隻能從矮子裏選高個兒了。
為了讓惠文館以後的運作不偏離預設太多,這些日子華苓是花了許多時間向莫杭、方河兩人描述和解釋,她建設惠文館,到底是想要將它建成一個什麽樣子。當然,在理想和執行之間總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即使大家都願意照著她的想法去做,華苓也不會不切實際地追求一些不可能達到的目標——比如供暖供水,二十四小時不斷電之類。
前期華苓是投了上千兩銀弄的這個館子,但她並不打算將它搞成一個無底洞,隻希望它能維持運作。所以館子落成開張之後,她是與何馮、羅定兩人仔細討論,確定了暫時是每月由她撥給錢十貫。
其中七貫多用以支付雇工工錢,剩下的兩貫多,要存起來留作館中修繕以及購入市麵上新書等項目。
也是這年頭除了支付雇工工錢外,基本就再沒有特別的需要錢的地方了,才讓華苓用她自己每個月得到的月錢,就差不多能支撐起館子的運作。
若是想要花錢,能花的地方還真是多了去了,華苓仔細給自己算了算帳,也不由有些無奈,若是想要仔細將惠文館修上一個檔次,再花上幾千兩甚至萬兩銀,也是有得做的。
她當然不介意看到一個更好的惠文館,但不論如何,她現在的收入都來自家人,也不好用得太厲害。
也許,應該考慮在城裏外置些小產業了,也不必要做得特別好,隻要這個小型產業能夠盈利,利潤足夠養住惠文館就好。
那麽,選什麽產業好呢?
華苓思考著這個問題,覺得渾身都是幹勁兒。這陣子她感覺特別開心,沒有什麽,能比做一件自己特別想達成的事更讓人有成就感了。
……
但是衛都尉近來不太高興。
……
六月初四,五娘要出閣了。
汴州在金陵之北七八百裏外,鄭氏的迎親隊伍順著汴水一路南下,轉入淮河,再經京杭運河入長江,從杭州逆流而上到金陵來,足足花了十來天。鄭氏是在六月初三日到金陵的,當日就將聘禮送到丞公府,鄭三郎親自到丞公府拜見謝丞公,確定在初四將女郎迎去。
丞公府早已準備了大型的酒席,五娘的嫁妝也都打點完畢了,一台一台堆滿了園子。
到了六月初四,丞公家早已備好的挑夫們便合著鄭氏帶來的仆役,將五娘的嫁妝都抬往鄭氏的船上。從城東的丞公府一路到江邊,送嫁的隊伍吹拉彈唱,喜氣洋洋。
等客人都吃了一輪酒之後,一雙新人拜過丞公,便就此雙雙登船歸家去。大郎事務繁忙,這一迴便是二郎作為兄長,跟船送五娘出嫁。
丞公家的小娘子又少了一人。
……
一個清淨的下午,華苓午睡醒來沒有什麽要緊事,便在後院裏轉了轉,有些憂鬱。
二娘、三娘、四娘、五娘都嫁了,後院越發顯得空蕩蕩。芍園已經不開課了,除了教授騎射武藝的柳教授、教授繡藝的關教授,這兩位原本就從屬於丞公府邸的女教授外,其他諸課,外聘的女教授都已經陸續請辭,得了丞公家厚厚的謝師禮,到別家去教別的小娘子去了。
丞公家的小娘子確實是都大了,應學的東西學得差不多,教授們心中自然都有計較。小娘子始終是要嫁去的,而大郎、二郎的孩子要到能上學的時候,還要許多年,中間這段時期,她們不可能就這麽名不正言不順的待在丞公府裏。
還不如在合適的時候求去。
在丞公家是功成身退,在金陵裏外的別家看來,她們是得丞公欣賞、教導過丞公家孩子的教授,自然身價倍增。
事實也是如此,教授們辭了丞公府的工作之後,外頭人家幾乎是搶著邀請她們到家教導小娘子。
華苓從碧廊邊垂下的紫藤上掐了一段藤枝,一邊抽打著廊柱一邊往前走,百無聊賴。碧浦碧城兩人安靜地跟在後麵。
大郎、二郎成了親都還住在前院,如今兩位嫂嫂都身懷有孕,安胎為上,無事根本就不出來行走。大郎、二郎都很忙,沒有事通常也見不到人影。四郎才十一歲,在學裏交了許多朋友,每日裏隻樂不思蜀。
走著走著就到了後院的清涼湖邊,華苓站了站。
湖裏是小半湖的白荷,圓圓的墨綠色的大荷葉重重疊疊堆滿了湖麵的西側,粉白色的荷花拚命在荷葉之間擠出臉來,昨日才下了一場雨,一切顯得格外清新。
從湖邊有一道曲線玲瓏的九曲迴廊直探入湖中,是木結構的,照樣是飛簷翹角,深色重瓦、朱紅樓台,就從那重重疊疊的碧色荷葉之中穿過。
湖邊景色雖然好,但是卻太寂靜了些,風涼水冷。她平素多半是在書房裏打開了窗看看湖上的風景,不常親自過來。
其他娘子們也差不多。年紀還小的時候芍園裏功課都很多,白天的時間被占得七七八八,夜裏沒有光亮,更加不可能隨便到這種黑漆漆的地方來玩。
“娘子,不若到湖上迴廊去瞧一瞧?”碧浦看華苓往湖上看,便建議道。
華苓點了點頭,順著三級階梯走上迴廊。
湖上吹來的涼風浸透了九曲迴廊,所見都是碧色荷葉、素色荷花,沒有半分暑意。景色是極好,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麽,她這個下午都提不起勁兒來,心情有些低落。
“九娘子,九娘子。”遠遠有個丫鬟快步走過來,笑著唿喚了一聲華苓的名字,揚聲說道:“九娘子,六娘子、七娘子與八娘子令婢子來喚你去耍呢。婢子先是到了竹園去請九娘子,才曉得九娘子走到別處去了,尋了好一番才尋到這處。”
卻是六娘的侍婢巧環。
“嗯,這就去。”華苓點了點頭,走了幾步,卻感覺到□一陣熱熱的濕意湧了出來,不由一僵。
……是十三歲之後每月必造訪的小夥伴來了,華苓揉了揉額頭,無奈地說道:“巧環你先去罷,告訴她們,我身上有些不舒服,先迴去了。”
“是。”巧環看看華苓不太好的麵色,乖巧地應聲去了。
……
華苓以最快的速度迴了竹園,換上這個時候必用的一套裝備,焉焉地靠在榻上發呆。怪不得她情緒不高,原來是血流成河的日子要來了。幾天的時間裏就要損失大量的血,誰也高興不起來吧。要連續許多日行動不便不止,心情不美麗不止,這段時間精神也不會很好。
還想著明日要去惠文館裏看一看的,這樣動一動就有可能見紅的時候,怎麽可能去嘛。
華苓越發憂鬱,辛嬤嬤在塌邊坐下來,握著華苓的兩手搓了搓,心疼道:“唉呦,手都涼了,九娘子到床上去躺著可好?這窗邊還是風大些。”
“不去。”華苓嘴角撇著,在榻上煎蛋一樣翻了個麵,臉朝著窗外。
辛嬤嬤也拿她沒辦法,坐了坐,說:“金瓶去煮甜湯了,是九娘子最愛喝的蓮子福圓湯。瞧這小嘴撇的喲,小臉沉的喲,叫嬤嬤也不樂啦。”
陳九也沒有提出異議,華苓迴頭看了他幾眼,她也聽到了,那張固是一直在詛咒陳九不顧兄弟道義。這麽說,這位陳九雖然沒了手指,到底也沒有脫離這個偷偷摸摸見不得光的行業吧。
華苓便問他:“陳九你如今是作何營生?我看見你這手指沒了,是如何沒的?”
陳九遍布風霜、十分蒼老的麵上露出了十分複雜的一點點笑意,他再次向華苓行了一禮,說道:“小人所為卑陋,不敢提及,怕是汙了謝九娘子耳朵。懇請謝九娘子放心,小人心中絕不敢存有壞心。”
羅定這下也知道了,那張固是個偷雞摸狗的,這陳九估計也好不到哪裏去。原本他們看著陳九這衣著形貌就不像是正經人,隻不過他是做了好事,將小偷扭來了,書也還來了,才給了好麵色。
正經人就沒有看得起陳九這種人的,羅定麵露厭惡之色,趕緊走上來將華苓和她帶出來的兩個侍婢和陳九隔開了,朝華苓說道:“九娘子,依在下看,這事就交由令衙處置罷,也是在下處置不當,原本這些個汙濁事兒是不該拿來汙了九娘子清聽。”
華苓擺擺手,安慰他道:“也並沒有什麽。大家夥兒都是第一迴遇見這樣的事,有些失了分寸也是常理。往後有不能決的事,便還是遣人來與我說。”
至於陳九,華苓想了想,還是令人給他上了座,端上一杯茶來請他潤潤喉。又讓羅定也坐了,說一說話。羅定並不是很看得起陳九,私下裏悄悄吩咐,叫雇工端來了一張最差的椅子給陳九坐了,茶也是給的碎茶末泡的。
陳九受寵若驚,誠惶誠恐地坐了,喝茶也喝得小心翼翼。
世上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有許多的灰色地帶。
雖然知道陳九大概也沒有做過什麽好事,但這迴確實是他幫了惠文館的忙,華苓覺得,還是應該念一份情。
請喝一杯茶,也並不費什麽,結個善緣也是好事。
三人便隨意說說話,不過出身、地位、見識都太不相同了,幾乎冷場。
陳九坐不安穩,很快告辭了走了,臨走之前,隻是十分鄭重地說道:“謝九娘子,當年小人受了謝九娘子的恩惠,小人心裏是牢記的。隻是並無甚能報答於謝九娘子的,如今此館建成,往後小人定仔細注意著,若是還有人敢偷了館中書在城中販賣,小人定不會放過。”
……
將陳九送走了,惠文館又重新開放,有臨近百姓已經是來了好幾次看書的,這下又來了,還都問雇工那偷書的人如何了。
一聽說都送到令衙去了,肯定要受鞭笞之刑,也都紛紛說那人是活該,做下這等事,便是吊起來打,也是應分的。
……
華苓後麵在惠文館中逗留了一陣子,與羅定商量了一下,討論若是在館子門口設一處登記處,叫進館看書的人都簽下名來,若能的話,再加上居住地址,這樣會否叫館子的管理更好些。
又另有一事,何馮羅定這兩人隻是晏河借調給華苓的人手,總要迴去的,如今他們預備在雇工中選拔出一個心思正、腦子活、有擔當的熱門,培養成以後館中的大掌事,但是人選也沒有定下來。
正在計議的時候,門口雇工領著莫杭來了,隻見這位年輕的八品主簿著一身整齊幹淨的棉布袍子,身邊跟著一個健仆,步伐邁的很急,看見華苓果真在館中,一下就是滿麵笑容,遠遠就招唿道:“謝九娘子。”
“見過莫大郎。”華苓站起來招唿他坐下,朝他笑道:“你怎的來了。館子裏才遭了賊,已經送到令衙去了。”
莫杭坐下了,抹了抹汗,道:“我卻是來了門口才知此事。惠文館中書籍有許多都是珍貴的孤本,若是叫這些人手輕輕偷去賣了,卻是暴殄天物。”
華苓叫羅定將這其中過程說了一遍,莫杭倒是歎道:“這位陳九倒是有些俠心義膽。”
華苓覺得莫杭說話有點太酸,不過這也是從小時候落下的毛病了,聽了便隻是笑。認真算算,她與這人認識也好幾年了,雖然出身一般般,但這位當真是個心思正派的,也怪不得能與王家兄弟成為多年朋友。
道慶元年科舉及第之後,莫杭後來是入了將作監作主簿,這幾年升了半級,但還是主簿。大概他若是多懂些鑽營,能早早往上升一升,但莫杭卻不是個有那等靈活心思的,平日裏也隻喜愛談文說字罷了。
交朋友不必看官位,華苓自己是覺得很欣賞莫杭的。更何況在惠文館的建造上,莫杭也出了大力。有多少人肯這樣費心去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坐在一處吃了幾杯茶,華苓慢慢將館子目前麵對的事都與莫杭說了一番,莫杭冥思苦想,慢慢地提了幾點意見,都有些可行處。
莫杭已經是她看了這麽久,想法與她原本對這個圖書館的設想最接近的一個。
華苓看了他一陣,下了決定,問他道:“莫大哥,你願不願為這館子作個顧問?”
“顧問是何意?”莫杭十分驚訝。
“原本是想請你做大掌事,但想來你平日公務也繁忙,並無多少時間。這顧問一職,是為館子出謀劃策之人,往後,若我不在金陵了,館中有大事不決,便交與你。”
莫杭猛搖手道:“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我隻是一介小人物,如何能做一館之顧問。”
羅定十分吃驚,但也沒有說什麽,反正這館子到底還是屬於謝九娘子的。
看,人的想法就是這樣的根深蒂固。
華苓笑了笑,說道:“莫大哥許是不知,再過一二年,我就將嫁與衛五郎。衛家根本在西北,到時我並不可能長住金陵。請你聽我一言。這館子籌建至今,有許多人幫過忙,但莫大哥你是其中最為用心的人,我們都看在眼裏。”
“這館子並不是我的館子,在我心裏想,以後它是金陵人的。地契等物還在我手上,但日後我若是不在金陵,定然是要交到可信的人手上。我想,莫大哥便是如此一位可信之人。”
她站起身,朝莫杭一拜,笑道:“莫大哥,謝九懇請你應承此事。先作個顧問看看罷?想來這一兩年應當事情多些,日後上了軌道,便好了。日後若是莫大哥不願做了,館子可以再另尋人手。”
小娘子笑顏盈盈,竟似比世上所有的其他人都更好看許多。
莫杭急急地站了起身,虛虛扶了華苓一下,點頭應道:“如此,我便應下此事。惠文館乃是十世、百世的好事,我也盼著它能長久傳下去。”
趁熱打鐵,華苓當即用惠文館的名義擬了一份聘任書,聘請莫杭為館子顧問,下麵將莫杭的權利和義務,還有報酬一一列明,聘任書共三份,一份館中留存,一份送到金陵令衙中保存,另一份莫杭自己留著。
至於報酬,莫杭隻是象征性地收了幾枚銅板一個月,與義務勞動也差不多了。
從此,惠文館的所有權還在華苓手上,但管理權實際上已經轉移了一半到莫杭手上。
☆、第154章 兩人爭吵
154
五月裏華苓一直忙於惠文館的打理,幾乎是隔日就過去一趟。
到五娘出嫁之前兩日,她已經和莫杭、何馮、羅定幾個人商量著,將惠文館的運作守則調整了好幾次,將一些預設出來,但並不符合實際的規則廢去。比如原本是規定惠文館從清晨開放到一更前,現在改成了從清晨開放到傍晚,若是天色已經暗下來,則不論是什麽時間,館子都要關門了。
這也是因為,若是天色昏暗時還允許讀者看書,是讀者要熬壞了眼睛。
館子還沒有富裕到能每日晚上都給讀者免費提供照明的程度。
另外,從第一批雇工中選出了名叫方河的一個人,預備慢慢培養,準備提拔為大掌事。
這個方河就是曾被派來跑到丞公府來尋華苓,告訴她館裏遭了賊的那一個。方河為人特別勤快,各種苦活兒累活兒都肯做,也識字,算是第一批雇工裏最優秀的一個。在人手十分缺少的情況下,也隻能從矮子裏選高個兒了。
為了讓惠文館以後的運作不偏離預設太多,這些日子華苓是花了許多時間向莫杭、方河兩人描述和解釋,她建設惠文館,到底是想要將它建成一個什麽樣子。當然,在理想和執行之間總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即使大家都願意照著她的想法去做,華苓也不會不切實際地追求一些不可能達到的目標——比如供暖供水,二十四小時不斷電之類。
前期華苓是投了上千兩銀弄的這個館子,但她並不打算將它搞成一個無底洞,隻希望它能維持運作。所以館子落成開張之後,她是與何馮、羅定兩人仔細討論,確定了暫時是每月由她撥給錢十貫。
其中七貫多用以支付雇工工錢,剩下的兩貫多,要存起來留作館中修繕以及購入市麵上新書等項目。
也是這年頭除了支付雇工工錢外,基本就再沒有特別的需要錢的地方了,才讓華苓用她自己每個月得到的月錢,就差不多能支撐起館子的運作。
若是想要花錢,能花的地方還真是多了去了,華苓仔細給自己算了算帳,也不由有些無奈,若是想要仔細將惠文館修上一個檔次,再花上幾千兩甚至萬兩銀,也是有得做的。
她當然不介意看到一個更好的惠文館,但不論如何,她現在的收入都來自家人,也不好用得太厲害。
也許,應該考慮在城裏外置些小產業了,也不必要做得特別好,隻要這個小型產業能夠盈利,利潤足夠養住惠文館就好。
那麽,選什麽產業好呢?
華苓思考著這個問題,覺得渾身都是幹勁兒。這陣子她感覺特別開心,沒有什麽,能比做一件自己特別想達成的事更讓人有成就感了。
……
但是衛都尉近來不太高興。
……
六月初四,五娘要出閣了。
汴州在金陵之北七八百裏外,鄭氏的迎親隊伍順著汴水一路南下,轉入淮河,再經京杭運河入長江,從杭州逆流而上到金陵來,足足花了十來天。鄭氏是在六月初三日到金陵的,當日就將聘禮送到丞公府,鄭三郎親自到丞公府拜見謝丞公,確定在初四將女郎迎去。
丞公府早已準備了大型的酒席,五娘的嫁妝也都打點完畢了,一台一台堆滿了園子。
到了六月初四,丞公家早已備好的挑夫們便合著鄭氏帶來的仆役,將五娘的嫁妝都抬往鄭氏的船上。從城東的丞公府一路到江邊,送嫁的隊伍吹拉彈唱,喜氣洋洋。
等客人都吃了一輪酒之後,一雙新人拜過丞公,便就此雙雙登船歸家去。大郎事務繁忙,這一迴便是二郎作為兄長,跟船送五娘出嫁。
丞公家的小娘子又少了一人。
……
一個清淨的下午,華苓午睡醒來沒有什麽要緊事,便在後院裏轉了轉,有些憂鬱。
二娘、三娘、四娘、五娘都嫁了,後院越發顯得空蕩蕩。芍園已經不開課了,除了教授騎射武藝的柳教授、教授繡藝的關教授,這兩位原本就從屬於丞公府邸的女教授外,其他諸課,外聘的女教授都已經陸續請辭,得了丞公家厚厚的謝師禮,到別家去教別的小娘子去了。
丞公家的小娘子確實是都大了,應學的東西學得差不多,教授們心中自然都有計較。小娘子始終是要嫁去的,而大郎、二郎的孩子要到能上學的時候,還要許多年,中間這段時期,她們不可能就這麽名不正言不順的待在丞公府裏。
還不如在合適的時候求去。
在丞公家是功成身退,在金陵裏外的別家看來,她們是得丞公欣賞、教導過丞公家孩子的教授,自然身價倍增。
事實也是如此,教授們辭了丞公府的工作之後,外頭人家幾乎是搶著邀請她們到家教導小娘子。
華苓從碧廊邊垂下的紫藤上掐了一段藤枝,一邊抽打著廊柱一邊往前走,百無聊賴。碧浦碧城兩人安靜地跟在後麵。
大郎、二郎成了親都還住在前院,如今兩位嫂嫂都身懷有孕,安胎為上,無事根本就不出來行走。大郎、二郎都很忙,沒有事通常也見不到人影。四郎才十一歲,在學裏交了許多朋友,每日裏隻樂不思蜀。
走著走著就到了後院的清涼湖邊,華苓站了站。
湖裏是小半湖的白荷,圓圓的墨綠色的大荷葉重重疊疊堆滿了湖麵的西側,粉白色的荷花拚命在荷葉之間擠出臉來,昨日才下了一場雨,一切顯得格外清新。
從湖邊有一道曲線玲瓏的九曲迴廊直探入湖中,是木結構的,照樣是飛簷翹角,深色重瓦、朱紅樓台,就從那重重疊疊的碧色荷葉之中穿過。
湖邊景色雖然好,但是卻太寂靜了些,風涼水冷。她平素多半是在書房裏打開了窗看看湖上的風景,不常親自過來。
其他娘子們也差不多。年紀還小的時候芍園裏功課都很多,白天的時間被占得七七八八,夜裏沒有光亮,更加不可能隨便到這種黑漆漆的地方來玩。
“娘子,不若到湖上迴廊去瞧一瞧?”碧浦看華苓往湖上看,便建議道。
華苓點了點頭,順著三級階梯走上迴廊。
湖上吹來的涼風浸透了九曲迴廊,所見都是碧色荷葉、素色荷花,沒有半分暑意。景色是極好,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麽,她這個下午都提不起勁兒來,心情有些低落。
“九娘子,九娘子。”遠遠有個丫鬟快步走過來,笑著唿喚了一聲華苓的名字,揚聲說道:“九娘子,六娘子、七娘子與八娘子令婢子來喚你去耍呢。婢子先是到了竹園去請九娘子,才曉得九娘子走到別處去了,尋了好一番才尋到這處。”
卻是六娘的侍婢巧環。
“嗯,這就去。”華苓點了點頭,走了幾步,卻感覺到□一陣熱熱的濕意湧了出來,不由一僵。
……是十三歲之後每月必造訪的小夥伴來了,華苓揉了揉額頭,無奈地說道:“巧環你先去罷,告訴她們,我身上有些不舒服,先迴去了。”
“是。”巧環看看華苓不太好的麵色,乖巧地應聲去了。
……
華苓以最快的速度迴了竹園,換上這個時候必用的一套裝備,焉焉地靠在榻上發呆。怪不得她情緒不高,原來是血流成河的日子要來了。幾天的時間裏就要損失大量的血,誰也高興不起來吧。要連續許多日行動不便不止,心情不美麗不止,這段時間精神也不會很好。
還想著明日要去惠文館裏看一看的,這樣動一動就有可能見紅的時候,怎麽可能去嘛。
華苓越發憂鬱,辛嬤嬤在塌邊坐下來,握著華苓的兩手搓了搓,心疼道:“唉呦,手都涼了,九娘子到床上去躺著可好?這窗邊還是風大些。”
“不去。”華苓嘴角撇著,在榻上煎蛋一樣翻了個麵,臉朝著窗外。
辛嬤嬤也拿她沒辦法,坐了坐,說:“金瓶去煮甜湯了,是九娘子最愛喝的蓮子福圓湯。瞧這小嘴撇的喲,小臉沉的喲,叫嬤嬤也不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