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輪流責問
101
三月二十五日迴到金陵,踏入丞公府大門的時候,華苓竟覺得好像已經離開了很長的時間。
大概是因為在外麵的這段時日,經曆了太多變化。初初知道大郎遇險,決定跟著爹爹出行,到達吉縣渡看見樓船廢墟的絕望,大郎死而複生的喜悅,迴到江陵族人的衝突……
不論如何,事情總算是能告一段落了。
謝丞公帶著大郎和九娘迴歸金陵,自然在金陵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浪。從皇家往下到三四流的世家官家,無不為謝家郎君逃脫大難表示了極度的欣喜,皇家賜下許多珍寶慰問,各相熟、不相熟的人家知道謝家郎君傷病未愈,更是盡力打點了各種各樣的藥材送過來,一時間丞公府大門口又是車水馬龍。
丞公府中諸人對華苓忽然的消失雲裏霧裏了一陣,不過一天之後,謝丞公派了人迴來說了一聲,說他將九娘帶出去了,好歹給華苓把事情圓了過去。
華苓迴到家裏才知道了這迴事,心道丞公爹對她其實還真是好,事情做得不好,罵是罵了,罰是罰了,但是也會給她擦屁股……
但謝丞公依然是狠的,記性也非常好,迴到府中,當晚也不顧大家夥兒都是舟車勞頓,將華苓、謝貴和宋嬤嬤就提在前院瀾園的庭院裏,華苓打三十杖,那兩個是二十。
府裏很快就傳開了——丞公帶著九娘子去了江陵,迴來就把九娘子和大掌事、宋嬤嬤一道賞了庭杖!丞公不曾說是為什麽而處罰,挨罰的華苓、謝貴和宋嬤嬤口風都是緊的,一個字都不會多說,以至於府中的人連帶太太牟氏,都摸不清楚這幾個是犯了什麽事,都是心裏嘀咕,幸災樂禍的人大把大把的有。
一定是九娘子在家外的時候表現太差了罷?
這迴事,幾乎比大郎死而複生還要吸引人的注意力。府裏,丞公是好幾年沒有認真罰過誰人了。原本還以為丞公對九娘子是十分疼愛的,但這庭杖竟也下得去手,而且還是連帶大掌事和身邊的老資格嬤嬤一塊兒打。
九娘子定是犯了大事。
但是很快,府中諸人又發現,丞公依然不禁止九娘子到瀾園去,這才明白,丞公對九娘子依然是看重的,一些個冒出了頭來,準備對竹園踩上一兩腳的仆婢,是又偷偷摸摸地縮迴了頭去。
不過不管府裏怎麽傳,華苓自己知道,打在她身上的三十杖其實是放了水的,數目倒是三十,但是那快要兩米長的木杖被那名族兵捧著,打在華苓身上就沒有多少勁道,挨完了也就是要紅腫疼痛半個月而已,一點內傷都沒有。
謝丞公心裏對小女兒這迴的表現其實還是滿意的,後來在江陵族裏,是華苓幫著照顧了大郎一段時間,甚至把自己都混成了灰撲撲的小僮仆,於此同時,還不忘學習,得了三十二叔公的喜愛。這麽認真、愛護兄長、討長輩喜愛的舉止形象,實在是為華苓在謝丞公心裏刷了不少分數。
謝貴、宋嬤嬤兩個是幫兇,既然對主犯也心軟了,又怎麽會把這兩個十分得力的手下罰狠了來,倒是讓謝貴、宋嬤嬤兩人連道僥幸。這迴受罰,其實十分人精子的兩人根本不覺得是壞事,雖然身體上挨了些痛苦,但是從丞公到大郎到華苓,現在對謝貴和宋嬤嬤兩個都是高看幾分,連刷現任家長和未來家長的好感度,還有什麽比這更劃算?
華苓苦著臉趴在竹園的屋子裏養了兩三日的傷,辛嬤嬤和金甌等人心疼得眼淚花花,娘子們是輪番的看大郎和華苓,輪番的取笑。大郎好歹是迴來了,全須全尾的,就這一件事就夠將之前大半個月,籠罩在丞公府上空的陰霾一掃而空了。
還有是,華苓跟著丞公迴府的時候,居然是一身灰撲撲的僮仆裝扮,要不是大郎就站在她旁邊,滿府的人竟有一半認不出她來;而且兄弟姐妹們當中,就隻有大郎小時候被丞公打過庭杖,華苓這臉實在丟得不小。
四娘和八娘甚至一人一身石榴紅色的綾紗夏裙,精心梳了好發型、插戴最好看的頭麵來竹園轉了兩圈,八娘幸災樂禍地問:“九娘,聽說你在外麵是被爹爹當成小僮仆用呢?還沒有好衣裳穿……”
四娘坐在圓桌邊,接著問:“九娘的傷可還疼?”嘴邊帶著掩不住的笑意。
華苓趴在軟床上,看著這紅豔豔的兩姐妹,幽幽地歎了一口氣。
兩人一臉的‘叫你得瑟、叫你得瑟,現在栽了吧’的表情,不過她現在已經不會再覺得特別厭惡了。
也許是因為見過更狠毒的,見過無聲無息就敢把兄弟們一船人燒死的,再迴頭看四娘八娘,真真隻是小打小鬧而已……
這麽一想,對四娘和八娘也就生不起氣了,華苓聽完兩人的明關心暗諷刺,還甜甜地給了她們一個笑容,毫無芥蒂,很快把兩人惡心跑了。
倒是七娘來了叫華苓很難招架。
七娘板著臉,就坐在華苓床前,一雙杏核兒大眼冷冷睨著她:“要離家跟著爹爹去尋大哥,這樣大的事,你不與別人說,還不遣人來告訴我?你若是說不叫我告訴別人,我定是不說的,怎會連這點子義氣都沒有。你是不知我會生氣、會擔憂,還是不在意呢?”
“我知道,七姐我錯了。”華苓乖乖地道歉。
“原本那晚上就要來看你,但是太太喊了我去,就沒來。”七娘蹙著眉。慢慢地長大,她身上曾因體質而生的嬌弱感和性情中的堅強,慢慢融合成了一種獨特的清冷之美,輕輕一皺眉,也是我見猶憐。
“第二日再過來尋你,就說你不在家裏,還懵了一陣。心想是不是壞了,知道大哥出了事,沒有來看你,叫你生了氣,連我都不肯見了。”
華苓看著七娘蹙起的眉,一陣心虛。偷偷摸摸跟著宋嬤嬤走的時候根本沒有想起這一茬,迴來計較起來,她當時確實應該偷偷告訴七娘一聲才對的,平日裏大小事項,兩人哪一迴不是第一個就告訴了對方,這是默契。
她有時候總覺得在七娘麵前,自己更像姐姐些,但其實,真正一直把姐姐的職責牢牢把守著的,還是七娘。
也就是因為這樣,她從來不覺得七娘會真正生她的氣。華苓彎起眼睛,趴在床上伸過手去,拉著七娘的手說道:“我錯了下迴再也不敢了~將功補過,七姐,我與你說族地裏遇到的好玩事兒。”
“嗯。”七娘點點頭,但是又板起臉說了一句:“下迴這樣便不饒你。”
“嗯!”
“身上疼不疼?”七娘問。
“不怎疼了,過兩日就好了。”
很快到了三月底,華苓去給二娘添妝,除了家裏的姐妹們,親戚長輩娘子們,也陸續也來了好些和二娘相熟的世家官家小娘子。這時候才看得出二娘人緣不錯,雖然是庶女,但是作為謝丞公的女兒,家世也實在是沒有什麽好挑剔的了,除了王家諸女,姚大理寺卿家的姚秋月、黃禦史大夫家的黃綺羅等人都和她關係不錯,都是身份相近的世家嫡女。
添妝日之後兩三日就到送妝鋪床日,二娘的嫁妝被一抬接一抬地從丞公府抬往陳府,也叫金陵百姓圍觀了半日,再次日就是成親之期。
二娘成婚之日,華苓和姐姐們一樣穿得熱熱鬧鬧的,看著陳家的陳二郎君來到丞公府,歡笑著聽陳家二郎君和伴郎們一首接一首的催妝詩。
大郎、二郎幾個兄弟擋在二娘園子門口,和迎親的陳家郎君們相持不下,對陳二郎的詩不停地挑刺,直聽了二三十首也不放行,急得陳二郎滿頭大汗。
終於,折騰半日之後,二娘身穿青色繡翟鳥的花釵翟衣,滿麵嬌羞,以團扇掩麵,終究是被郎君請上了迎親馬車,迎迴了夫家去。
丞公府內外都擺上了流水宴席,來喝喜酒、沾喜氣的親朋好友、金陵百姓絡繹不絕,一直鬧到了深夜。
至此,丞公府九女又嫁去了一個。
作者有話要說:一個又一個地嫁了!
下麵是新情節了~
☆、第102章 皇帝病急
102
聖上龍體有恙。
這樣的消息像水下浮起的一個大氣泡,越往水麵上升就變得越大,最後匯入空氣的時候,還‘砰’地一聲炸起了許多浪花,留下無數漣漪。
金鑾殿上,朝臣們低聲議論紛紛——當今聖上乃是有德明君,十年如一日,上朝視政從不懶怠,但是今日卻讓朝臣們等待了足足兩刻多鍾,遲遲未曾出現在朝臣麵前。
若是聖上有一日不視朝,那總是會派遣寺人到前宮來吩咐眾臣一聲的,今日如此叫人摸不著頭腦,若不是被哪位美貌宮妃迷住了,就隻能是身體有恙了吧?
“今日……聖上怕是不視朝了罷?”
“聖上的龍體……”
“吾倒似有耳聞,去載誕下了五公主的趙美人,如今十分得聖上喜愛。”
“竟有此事……聖上若是耽於美色,吾定當嚴詞為諫。”說話的這位是個一板一眼的五品官兒。
“聖上乃是有德之君,怎至於如此。”
“卻是聽聞宮中某位妃嬪將誕龍子……”
……
朝臣們最前麵,迴歸朝堂方才一旬日的謝丞公和王相公兩人商量了兩句,王相公一舉笏板,朝立在三級金階之上的中年寺人說道:“陳公公,今日聖上可是身有要事,暫不視朝?若是如此,不若令朝臣暫且退散。”
陳公公一揮佛塵,朝王相公施了個半禮,有些為難地說道:“聖上若是不朝,定會來人頒旨……灑家已經打發小寺人往聖上處求聖諭,還請丞公、相公稍待。”
身為皇宮中人,雖然被安排在前殿,但作為宮中十二太監之一,僅居於張樂泉大太監之下的陳公公,對宮中信息自然是十分靈通的,但不論是聖上本身的情況還是後宮妃嬪的情況,都不是他可以妄自與朝臣談論的消息。所以他隻能緘默,在聖上沒有來新的諭旨之前,陪著百官幹站著。
陳公公相信,對宮中的事丞公、相公必定不是全無所知,但這兩位最是眼明心亮,不該說的話是一個字都不會出口的。——皇宮畢竟是皇帝的地頭,雖然謝丞公和王相公身份高權位大,但也不能命令宮中的宮人,也不會越俎代庖。
果然,謝丞公也舉了舉笏板,隻是淡淡道:“既如此,吾等便在此等待諭旨罷。”不提其他半字。
但是陳公公卻覺得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陳公公焦慮得很,朝臣們依然低聲與交好的同僚議論著的時候,忽然,亂糟糟一鍋粥的朝臣當中,一名頭發胡子花白的老臣大聲斥責道:“妄議聖上,該當何罪!”
朝臣們循聲望去,卻是新上任不久的黃門侍郎趙辛。這位四品黃門侍郎如今是聖上的寵兒,有點聖上喉舌的意思,嫡長子尚了長公主,官階為從四品下,中大夫。
被斥責的是五品諫議大夫,肖寂道。肖寂道是朝堂中極為出名的硬脾氣,出身於一個金陵外的小家族,為人清正不阿,每每看到朝堂中眾臣、甚至是聖上做了錯事,都要直言相諫,直戳人痛處。
喜歡肖寂道的人實在不多,但這位似乎十分得聖上愛重,丞公、相公也頗為看重他,兩邊連年使力,如今已經是正五品諫議大夫,但才三十五六歲而已。
到這裏,就必須解釋一下丹朝各官階的分別。丹朝秉承前唐,文官官階其實是有兩套係統的。一是職官係統,二是散官係統。
從正一品丞公、相公往下,緊跟著的職官便是正三品的六部尚書,以及從三品的禦史大夫、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再往下,就是分屬六部的無數大小官員,他們掌管著大丹朝堂的運行。
除了輔弼相丞四公,就沒有其他的一二品職官了。
職官執掌朝堂,當然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隻要編製滿了,下麵的官員就不論如何升不上去。
但散官官階不同,這是隻要聖上高興,官員貢獻資曆也說得過去,就可以賜下的官階。
散官係統當中,頭頂一品、二品高官頭銜的人一直不少,官員的散官頭銜代表著他能在朝廷中得到的待遇,經常都是和他的職官官階有分別的。
比如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頭銜,就是指待遇等同於正一品官,如今朝堂當中,除了丞相二公,還有四位三品職官頭頂此銜。
至於下麵正二品的‘特進’,從二品的‘光祿大夫’,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等,這些散官頭銜,如今大丹中擁有此銜的官員就有數十位,說出去同樣是朝堂高官,隻不過好些都已經是退休榮養的狀態罷了。
在朝廷中影響力大的,還是要看職官係統。
所以,一位方才三十來歲的正五品諫議大夫,兢兢業業,往後很可能還能繼續往上升的年輕官員,總是值得朝臣們看重的。
對於黃門侍郎趙辛的責難,肖寂道並不驚慌,依然是肅穆地迴應道:“下官鬥膽迴侍郎中言。下官隻是直言說出心中所想,聖上為天下君主,聖上之責便是視朝、目注天下百姓事,為百姓排憂解難。若是耽於後宮美色之中,平白無事將我等朝臣統統晾於金鑾殿上,鬆懈朝事,我大丹社稷則危矣。下官定當直諫不諱!”
肖寂道一說完更是叫官員們議論紛紛。到底聖上為何不來朝?
若是後妃誕子,就算十分欣喜,聖上也當有餘裕遣人先過來與百官知會一聲,百官今日便得聖上請一杯水酒喝。
難道真是病重起不來了?
……那麽,是不是大家就應該開始計較計較繼任人的問題了?
坐的位置越高,其實也越是處在眾目睽睽之下,當人身上有一個缺點時,一個人可能看不出來,但是一百個人圍著他一起看,就幾乎不可能找不出來了,也許還要同時找出他身上的其他無數缺陷。
趙辛心中氣得跳腳,肖寂道的詞鋒辛辣,如此批評聖上,就是將聖上的威嚴切下來踩。這就是塊臭茅坑裏的石頭,靠近了就要臭你一把,根本不管親疏好歹。
趙辛不由將揣測的目光投向了最前麵的丞、相二公,這兩位群官之首,向來是喜惡難辨的,現在官員們這點子爭執,根本就沒有教二公露出半點訝色。
肖寂道得聖上愛重,是看重他剛正,立場不偏不倚。
因為同樣的原因,肖寂道也頗得世家官員們看重,兩邊都不阻礙著他高升,反而隻要有餘力就推上一把,所以肖寂道才如此青雲直步。
——難道,在聖上龍體衰弱的關頭,肖寂道已經倒向了世家?
趙辛在心中大罵,卻也不由得打鼓。他是聖上嫡係,卻是知道,聖上近一兩年,龍體確實弱減了許多,三天兩頭的要進藥湯。隻不過此事瞞得緊,朝堂百官幾乎全不知曉。
“聖-上-駕-到——”
金鑾殿前,土黃袍的寺人高聲細氣地通報,而後當今聖上著一身明黃九龍袍,頭戴翼善冠,昂首闊步地從殿中一路行上金階,在龍椅上坐下。
百官舉笏躬身,齊唿“聖上萬歲!”,而後一個個都是抬頭看向那金龍寶座上的天子,卻見天子麵色紅潤,精神爽利,朝群臣一拱手,喜氣洋洋地大笑道:“今日後宮中張良媛方為孤誕下五皇子,孤欣喜欲狂,卻是慢待了眾卿。朝後,眾卿各賜禦酒三杯,眾卿都分一分孤的喜氣罷!”
原來皇帝遲到了,是因為小老婆給他生了個男孩。
添丁在哪裏都是大喜事,眾臣立刻也都在麵上堆滿了笑容,紛紛道喜。
101
三月二十五日迴到金陵,踏入丞公府大門的時候,華苓竟覺得好像已經離開了很長的時間。
大概是因為在外麵的這段時日,經曆了太多變化。初初知道大郎遇險,決定跟著爹爹出行,到達吉縣渡看見樓船廢墟的絕望,大郎死而複生的喜悅,迴到江陵族人的衝突……
不論如何,事情總算是能告一段落了。
謝丞公帶著大郎和九娘迴歸金陵,自然在金陵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浪。從皇家往下到三四流的世家官家,無不為謝家郎君逃脫大難表示了極度的欣喜,皇家賜下許多珍寶慰問,各相熟、不相熟的人家知道謝家郎君傷病未愈,更是盡力打點了各種各樣的藥材送過來,一時間丞公府大門口又是車水馬龍。
丞公府中諸人對華苓忽然的消失雲裏霧裏了一陣,不過一天之後,謝丞公派了人迴來說了一聲,說他將九娘帶出去了,好歹給華苓把事情圓了過去。
華苓迴到家裏才知道了這迴事,心道丞公爹對她其實還真是好,事情做得不好,罵是罵了,罰是罰了,但是也會給她擦屁股……
但謝丞公依然是狠的,記性也非常好,迴到府中,當晚也不顧大家夥兒都是舟車勞頓,將華苓、謝貴和宋嬤嬤就提在前院瀾園的庭院裏,華苓打三十杖,那兩個是二十。
府裏很快就傳開了——丞公帶著九娘子去了江陵,迴來就把九娘子和大掌事、宋嬤嬤一道賞了庭杖!丞公不曾說是為什麽而處罰,挨罰的華苓、謝貴和宋嬤嬤口風都是緊的,一個字都不會多說,以至於府中的人連帶太太牟氏,都摸不清楚這幾個是犯了什麽事,都是心裏嘀咕,幸災樂禍的人大把大把的有。
一定是九娘子在家外的時候表現太差了罷?
這迴事,幾乎比大郎死而複生還要吸引人的注意力。府裏,丞公是好幾年沒有認真罰過誰人了。原本還以為丞公對九娘子是十分疼愛的,但這庭杖竟也下得去手,而且還是連帶大掌事和身邊的老資格嬤嬤一塊兒打。
九娘子定是犯了大事。
但是很快,府中諸人又發現,丞公依然不禁止九娘子到瀾園去,這才明白,丞公對九娘子依然是看重的,一些個冒出了頭來,準備對竹園踩上一兩腳的仆婢,是又偷偷摸摸地縮迴了頭去。
不過不管府裏怎麽傳,華苓自己知道,打在她身上的三十杖其實是放了水的,數目倒是三十,但是那快要兩米長的木杖被那名族兵捧著,打在華苓身上就沒有多少勁道,挨完了也就是要紅腫疼痛半個月而已,一點內傷都沒有。
謝丞公心裏對小女兒這迴的表現其實還是滿意的,後來在江陵族裏,是華苓幫著照顧了大郎一段時間,甚至把自己都混成了灰撲撲的小僮仆,於此同時,還不忘學習,得了三十二叔公的喜愛。這麽認真、愛護兄長、討長輩喜愛的舉止形象,實在是為華苓在謝丞公心裏刷了不少分數。
謝貴、宋嬤嬤兩個是幫兇,既然對主犯也心軟了,又怎麽會把這兩個十分得力的手下罰狠了來,倒是讓謝貴、宋嬤嬤兩人連道僥幸。這迴受罰,其實十分人精子的兩人根本不覺得是壞事,雖然身體上挨了些痛苦,但是從丞公到大郎到華苓,現在對謝貴和宋嬤嬤兩個都是高看幾分,連刷現任家長和未來家長的好感度,還有什麽比這更劃算?
華苓苦著臉趴在竹園的屋子裏養了兩三日的傷,辛嬤嬤和金甌等人心疼得眼淚花花,娘子們是輪番的看大郎和華苓,輪番的取笑。大郎好歹是迴來了,全須全尾的,就這一件事就夠將之前大半個月,籠罩在丞公府上空的陰霾一掃而空了。
還有是,華苓跟著丞公迴府的時候,居然是一身灰撲撲的僮仆裝扮,要不是大郎就站在她旁邊,滿府的人竟有一半認不出她來;而且兄弟姐妹們當中,就隻有大郎小時候被丞公打過庭杖,華苓這臉實在丟得不小。
四娘和八娘甚至一人一身石榴紅色的綾紗夏裙,精心梳了好發型、插戴最好看的頭麵來竹園轉了兩圈,八娘幸災樂禍地問:“九娘,聽說你在外麵是被爹爹當成小僮仆用呢?還沒有好衣裳穿……”
四娘坐在圓桌邊,接著問:“九娘的傷可還疼?”嘴邊帶著掩不住的笑意。
華苓趴在軟床上,看著這紅豔豔的兩姐妹,幽幽地歎了一口氣。
兩人一臉的‘叫你得瑟、叫你得瑟,現在栽了吧’的表情,不過她現在已經不會再覺得特別厭惡了。
也許是因為見過更狠毒的,見過無聲無息就敢把兄弟們一船人燒死的,再迴頭看四娘八娘,真真隻是小打小鬧而已……
這麽一想,對四娘和八娘也就生不起氣了,華苓聽完兩人的明關心暗諷刺,還甜甜地給了她們一個笑容,毫無芥蒂,很快把兩人惡心跑了。
倒是七娘來了叫華苓很難招架。
七娘板著臉,就坐在華苓床前,一雙杏核兒大眼冷冷睨著她:“要離家跟著爹爹去尋大哥,這樣大的事,你不與別人說,還不遣人來告訴我?你若是說不叫我告訴別人,我定是不說的,怎會連這點子義氣都沒有。你是不知我會生氣、會擔憂,還是不在意呢?”
“我知道,七姐我錯了。”華苓乖乖地道歉。
“原本那晚上就要來看你,但是太太喊了我去,就沒來。”七娘蹙著眉。慢慢地長大,她身上曾因體質而生的嬌弱感和性情中的堅強,慢慢融合成了一種獨特的清冷之美,輕輕一皺眉,也是我見猶憐。
“第二日再過來尋你,就說你不在家裏,還懵了一陣。心想是不是壞了,知道大哥出了事,沒有來看你,叫你生了氣,連我都不肯見了。”
華苓看著七娘蹙起的眉,一陣心虛。偷偷摸摸跟著宋嬤嬤走的時候根本沒有想起這一茬,迴來計較起來,她當時確實應該偷偷告訴七娘一聲才對的,平日裏大小事項,兩人哪一迴不是第一個就告訴了對方,這是默契。
她有時候總覺得在七娘麵前,自己更像姐姐些,但其實,真正一直把姐姐的職責牢牢把守著的,還是七娘。
也就是因為這樣,她從來不覺得七娘會真正生她的氣。華苓彎起眼睛,趴在床上伸過手去,拉著七娘的手說道:“我錯了下迴再也不敢了~將功補過,七姐,我與你說族地裏遇到的好玩事兒。”
“嗯。”七娘點點頭,但是又板起臉說了一句:“下迴這樣便不饒你。”
“嗯!”
“身上疼不疼?”七娘問。
“不怎疼了,過兩日就好了。”
很快到了三月底,華苓去給二娘添妝,除了家裏的姐妹們,親戚長輩娘子們,也陸續也來了好些和二娘相熟的世家官家小娘子。這時候才看得出二娘人緣不錯,雖然是庶女,但是作為謝丞公的女兒,家世也實在是沒有什麽好挑剔的了,除了王家諸女,姚大理寺卿家的姚秋月、黃禦史大夫家的黃綺羅等人都和她關係不錯,都是身份相近的世家嫡女。
添妝日之後兩三日就到送妝鋪床日,二娘的嫁妝被一抬接一抬地從丞公府抬往陳府,也叫金陵百姓圍觀了半日,再次日就是成親之期。
二娘成婚之日,華苓和姐姐們一樣穿得熱熱鬧鬧的,看著陳家的陳二郎君來到丞公府,歡笑著聽陳家二郎君和伴郎們一首接一首的催妝詩。
大郎、二郎幾個兄弟擋在二娘園子門口,和迎親的陳家郎君們相持不下,對陳二郎的詩不停地挑刺,直聽了二三十首也不放行,急得陳二郎滿頭大汗。
終於,折騰半日之後,二娘身穿青色繡翟鳥的花釵翟衣,滿麵嬌羞,以團扇掩麵,終究是被郎君請上了迎親馬車,迎迴了夫家去。
丞公府內外都擺上了流水宴席,來喝喜酒、沾喜氣的親朋好友、金陵百姓絡繹不絕,一直鬧到了深夜。
至此,丞公府九女又嫁去了一個。
作者有話要說:一個又一個地嫁了!
下麵是新情節了~
☆、第102章 皇帝病急
102
聖上龍體有恙。
這樣的消息像水下浮起的一個大氣泡,越往水麵上升就變得越大,最後匯入空氣的時候,還‘砰’地一聲炸起了許多浪花,留下無數漣漪。
金鑾殿上,朝臣們低聲議論紛紛——當今聖上乃是有德明君,十年如一日,上朝視政從不懶怠,但是今日卻讓朝臣們等待了足足兩刻多鍾,遲遲未曾出現在朝臣麵前。
若是聖上有一日不視朝,那總是會派遣寺人到前宮來吩咐眾臣一聲的,今日如此叫人摸不著頭腦,若不是被哪位美貌宮妃迷住了,就隻能是身體有恙了吧?
“今日……聖上怕是不視朝了罷?”
“聖上的龍體……”
“吾倒似有耳聞,去載誕下了五公主的趙美人,如今十分得聖上喜愛。”
“竟有此事……聖上若是耽於美色,吾定當嚴詞為諫。”說話的這位是個一板一眼的五品官兒。
“聖上乃是有德之君,怎至於如此。”
“卻是聽聞宮中某位妃嬪將誕龍子……”
……
朝臣們最前麵,迴歸朝堂方才一旬日的謝丞公和王相公兩人商量了兩句,王相公一舉笏板,朝立在三級金階之上的中年寺人說道:“陳公公,今日聖上可是身有要事,暫不視朝?若是如此,不若令朝臣暫且退散。”
陳公公一揮佛塵,朝王相公施了個半禮,有些為難地說道:“聖上若是不朝,定會來人頒旨……灑家已經打發小寺人往聖上處求聖諭,還請丞公、相公稍待。”
身為皇宮中人,雖然被安排在前殿,但作為宮中十二太監之一,僅居於張樂泉大太監之下的陳公公,對宮中信息自然是十分靈通的,但不論是聖上本身的情況還是後宮妃嬪的情況,都不是他可以妄自與朝臣談論的消息。所以他隻能緘默,在聖上沒有來新的諭旨之前,陪著百官幹站著。
陳公公相信,對宮中的事丞公、相公必定不是全無所知,但這兩位最是眼明心亮,不該說的話是一個字都不會出口的。——皇宮畢竟是皇帝的地頭,雖然謝丞公和王相公身份高權位大,但也不能命令宮中的宮人,也不會越俎代庖。
果然,謝丞公也舉了舉笏板,隻是淡淡道:“既如此,吾等便在此等待諭旨罷。”不提其他半字。
但是陳公公卻覺得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陳公公焦慮得很,朝臣們依然低聲與交好的同僚議論著的時候,忽然,亂糟糟一鍋粥的朝臣當中,一名頭發胡子花白的老臣大聲斥責道:“妄議聖上,該當何罪!”
朝臣們循聲望去,卻是新上任不久的黃門侍郎趙辛。這位四品黃門侍郎如今是聖上的寵兒,有點聖上喉舌的意思,嫡長子尚了長公主,官階為從四品下,中大夫。
被斥責的是五品諫議大夫,肖寂道。肖寂道是朝堂中極為出名的硬脾氣,出身於一個金陵外的小家族,為人清正不阿,每每看到朝堂中眾臣、甚至是聖上做了錯事,都要直言相諫,直戳人痛處。
喜歡肖寂道的人實在不多,但這位似乎十分得聖上愛重,丞公、相公也頗為看重他,兩邊連年使力,如今已經是正五品諫議大夫,但才三十五六歲而已。
到這裏,就必須解釋一下丹朝各官階的分別。丹朝秉承前唐,文官官階其實是有兩套係統的。一是職官係統,二是散官係統。
從正一品丞公、相公往下,緊跟著的職官便是正三品的六部尚書,以及從三品的禦史大夫、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再往下,就是分屬六部的無數大小官員,他們掌管著大丹朝堂的運行。
除了輔弼相丞四公,就沒有其他的一二品職官了。
職官執掌朝堂,當然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隻要編製滿了,下麵的官員就不論如何升不上去。
但散官官階不同,這是隻要聖上高興,官員貢獻資曆也說得過去,就可以賜下的官階。
散官係統當中,頭頂一品、二品高官頭銜的人一直不少,官員的散官頭銜代表著他能在朝廷中得到的待遇,經常都是和他的職官官階有分別的。
比如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頭銜,就是指待遇等同於正一品官,如今朝堂當中,除了丞相二公,還有四位三品職官頭頂此銜。
至於下麵正二品的‘特進’,從二品的‘光祿大夫’,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等,這些散官頭銜,如今大丹中擁有此銜的官員就有數十位,說出去同樣是朝堂高官,隻不過好些都已經是退休榮養的狀態罷了。
在朝廷中影響力大的,還是要看職官係統。
所以,一位方才三十來歲的正五品諫議大夫,兢兢業業,往後很可能還能繼續往上升的年輕官員,總是值得朝臣們看重的。
對於黃門侍郎趙辛的責難,肖寂道並不驚慌,依然是肅穆地迴應道:“下官鬥膽迴侍郎中言。下官隻是直言說出心中所想,聖上為天下君主,聖上之責便是視朝、目注天下百姓事,為百姓排憂解難。若是耽於後宮美色之中,平白無事將我等朝臣統統晾於金鑾殿上,鬆懈朝事,我大丹社稷則危矣。下官定當直諫不諱!”
肖寂道一說完更是叫官員們議論紛紛。到底聖上為何不來朝?
若是後妃誕子,就算十分欣喜,聖上也當有餘裕遣人先過來與百官知會一聲,百官今日便得聖上請一杯水酒喝。
難道真是病重起不來了?
……那麽,是不是大家就應該開始計較計較繼任人的問題了?
坐的位置越高,其實也越是處在眾目睽睽之下,當人身上有一個缺點時,一個人可能看不出來,但是一百個人圍著他一起看,就幾乎不可能找不出來了,也許還要同時找出他身上的其他無數缺陷。
趙辛心中氣得跳腳,肖寂道的詞鋒辛辣,如此批評聖上,就是將聖上的威嚴切下來踩。這就是塊臭茅坑裏的石頭,靠近了就要臭你一把,根本不管親疏好歹。
趙辛不由將揣測的目光投向了最前麵的丞、相二公,這兩位群官之首,向來是喜惡難辨的,現在官員們這點子爭執,根本就沒有教二公露出半點訝色。
肖寂道得聖上愛重,是看重他剛正,立場不偏不倚。
因為同樣的原因,肖寂道也頗得世家官員們看重,兩邊都不阻礙著他高升,反而隻要有餘力就推上一把,所以肖寂道才如此青雲直步。
——難道,在聖上龍體衰弱的關頭,肖寂道已經倒向了世家?
趙辛在心中大罵,卻也不由得打鼓。他是聖上嫡係,卻是知道,聖上近一兩年,龍體確實弱減了許多,三天兩頭的要進藥湯。隻不過此事瞞得緊,朝堂百官幾乎全不知曉。
“聖-上-駕-到——”
金鑾殿前,土黃袍的寺人高聲細氣地通報,而後當今聖上著一身明黃九龍袍,頭戴翼善冠,昂首闊步地從殿中一路行上金階,在龍椅上坐下。
百官舉笏躬身,齊唿“聖上萬歲!”,而後一個個都是抬頭看向那金龍寶座上的天子,卻見天子麵色紅潤,精神爽利,朝群臣一拱手,喜氣洋洋地大笑道:“今日後宮中張良媛方為孤誕下五皇子,孤欣喜欲狂,卻是慢待了眾卿。朝後,眾卿各賜禦酒三杯,眾卿都分一分孤的喜氣罷!”
原來皇帝遲到了,是因為小老婆給他生了個男孩。
添丁在哪裏都是大喜事,眾臣立刻也都在麵上堆滿了笑容,紛紛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