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側妃甩下一句話,“妾找王爺評理。”
“王爺不在府裏,難道側妃忘了,王爺不管後宅的事,至於那個跟著去,是本王妃說了算,難道王爺會為這點事責怪本王妃不成。”王妃得寵於王爺,說話也有底氣。
虞氏思謀,王爺對王妃言聽計從,根子還在王妃身上,站住腳,迴轉身,態度甚是不恭,“王妃是故意不讓我等姊妹們去。”
柳絮不急不躁,“這不是我的意思,是王爺的意思,京城形勢不安穩,不宜帶闔府人過去,王爺說了,要輕車簡從。”
虞側妃冷笑兩聲,“王妃推得幹淨。”
這時,院子裏幾個夫人聽上房鬧起來,都來看熱鬧,聽梁王承繼大統,各自歡喜,又有一重隱憂,梁王不帶自己去,撇在梁王府,不上不下的,萬一到了京城,新皇登基,昭告天下選秀女入宮,自己豈不是落得被棄的結局。尤其是姽嫿和瓔珞,一日未曾承寵,王爺做了皇帝,三宮六院,不早把自己忘個一幹二淨。
姽嫿和瓔珞央求道:”王妃帶我等去吧!我等保證省事,不給王妃添麻煩。”
這裏隻除了朝鶯不願意走,她剛見過娘家人,不忍去千裏之外的京城,呆在江南,跟王妃交好,還有機會出府迴娘家看爹娘兄嫂,去京城怕這輩子就看不見家人了。
柳絮把臉扭向朝鶯,“朝鶯夫人說對我的安排滿意嗎?”
朝鶯大膽說實話,“妾這輩子跟定了王妃,不過妾生在江南,妾家人在江南,妾不願意離開她們,左右為難,妾聽王妃的安排,王爺和王妃決定的事,妾沒資格說三道四。”
柳絮瞅瞅幾個人,宋氏看跟去是不可能,不如向王妃買個好,王爺一府姬妾不能全都撇下,接誰去或不接誰,王爺還不是聽王妃的。
於是笑著道:“王妃去京城等安定下來,可別忘了妾等,提著王爺可一定記得接妾等去。“
柳絮笑著,朝她投去讚許的目光,“這是自然,你們跟著王爺幾年,又沒犯錯,怎能不接去。“
眾人都倒向王妃,虞側看沒有跟自己同夥,氣勢弱了,不鬧著找王爺,被宋氏勸著迴房去了。
這一鬧,闔府都知道了,闔家人等,奔走相告,王爺要做皇帝。
柳絮高調準備出行,出門時,卻是天微蒙亮,幾輛大車駛出王府,一路王府侍衛護送,沿途打著梁王的旗號,歐陽先生從侍衛中找了一個跟梁王身量,樣貌有幾分相似的人,假扮成梁王,眾目睽睽上車,同柳絮同車,等到了偏僻之處,那假扮梁王的侍衛下車去。
柳絮晝夜不停趕路,不住店,不留宿驛站,一路急趕,梁王妃一行沿途招搖,意在吸引簡王的人的注意。
那廂簡王早派出打探消息的探子,布滿江南去京城的路上,簡王聽探子來報,說梁王和梁王妃已動身趕奔京城,聽探子報說親眼見到梁王妃,傾城之貌,簡王便不疑,集中各路人馬,埋伏在梁王去京城的半路,準備截殺梁王。
☆、第164章
柳絮這幾日人馬不歇,急著趕路,一定要趕在梁王遇到簡王的人馬前,引開簡王,給梁王爭取時間。
柳絮一行人朝京城走,沿途經過府州縣,府州縣官員知道梁王即將繼位為皇帝,聽到梁王進城,趕來跪迎,假扮的梁王隻露一下頭,坐在攆車裏,說兩句話,攆車不停下,所到之處,驚動全城的百姓,官府維持秩序,動靜很大。
行程走了一半,沒有遇見簡王派出的人的截殺,柳絮擔心是不是哪裏露出破綻,讓簡王細作看破,柳絮不覺心急,她如果不能成功引開簡王,趙琛就有危險,趙琛出行沒帶多少侍衛,怕沿途招搖,低調出行,如果遇見簡王的突襲,寡不敵眾。
又行了二日,來到一處四周都是群山環繞,前麵有一片林子,柳絮探出頭去,看左右,這種地方應該很適合兵馬伏擊,柳絮暗想,如果她是簡王,一定派兵埋伏在這裏,這群山中好像隻有一條官路,彎彎曲曲向前,旁邊有小路,兩旁荊棘,看來平素很少有行人。
柳絮經過那片樹林,往裏看了看,白日大晴天,裏麵樹蔭遮擋,光線很昏暗,柳絮幾乎盼著哪裏有埋伏,走到林子旁,道路頗窄,車子慢下來,柳絮從車窗紗簾縫隙往林子裏看,往北走,天氣越冷,攆車裏燃著碳火盆,柳絮提起水壺,澆滅了炭火,怕一會埋伏的人衝出來,碳火盆裏的火把車子引著火,攆車四周圍著布幔。
做完這些,車子快經過林子,不見林子裏有動靜,看來這一帶沒有簡王的人埋伏,柳絮失望,柳絮盼著簡王的人截殺她,趙琛就安全了,柳絮知道趙琛出行的道路,她故意沿著另外一條進京的路走,即便簡王活捉她,沒有找到梁王趙琛,想折過頭追趕趙琛,已經來不及了。
車子過了林子,柳絮泄氣,看來又沒戲了,越發擔心簡王如果看破自己的伎倆,就會朝另一條路堵截趙琛,她反倒幫了倒忙。
柳絮心下懊惱,不知自己何處出了紕漏,是行事不小心,露出破綻,假扮趙琛的人,隻有經過州府縣進城,才上來跟柳絮同車,出城便下車去,畢竟男女有別,這古時候是講究這個的,柳絮想是不是簡王的人發現了,認出假扮趙琛的人,那個假扮趙琛的人跟趙琛隻有幾分相似,歐陽先生在如此短的時間裏,找到這樣人,已屬不易,畢竟趙琛絕世外表,無人能及。
柳絮正胡思亂想,馬車突然停住,柳絮沒防備,身子往前一傾,剛一坐穩,柳絮本能覺察出有異,從車窗朝外望去,四周出現很多持刀之人,直奔梁王坐的攆車衝殺過來。
王府侍衛急忙把梁王的車輦圍在當中,保護王妃。
柳絮縮迴頭,隻聽四周一片喊殺之聲,在山穀間迴蕩,有一個聲音離得很近,高喊,“不許放走梁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柳絮耳邊聽得,‘嗖、嗖‘幾隻羽箭射穿攆車棚頂,落在柳絮身旁,簡王出手狠辣,不想留趙琛活命。
嗖嗖,又是幾隻箭,落入車內,柳絮不被殺死,也會死在亂箭之下,這些箭尖都是塗了毒的,中箭了,就斷無生還。
柳絮閉眼等死,自己死了,趙琛就安全了,趙琛隻要抵達京城,做了皇帝,簡王再反,就是亂臣賊子,出師無名,多半這樣名不正言不純的討伐成功的幾率是很小的,柳絮寬慰,終於可以為趙琛做一件事,趙琛這兩年為她做了很多事,她無以為報,她為他而死,心甘情願。
柳絮闔眼等死,突然,馬車動了,柳絮不及反應過來,馬車猛地朝前一傾,柳絮身子往前一撲,隨即又朝後仰,一陣顛簸,柳絮混亂中,無意中順著車簾子縫隙朝外看,周圍景物從車旁掠過,柳絮感到馬車在朝前狂奔,柳絮撩起攆車窗簾棉簾,發現馬車順著官道狂奔,前麵官道上黑壓壓的人堵在路上,好像正在彎弓搭箭,馬很通靈性,大概預感到不妙,突然,衝出官道,朝旁邊一條小路疾奔。
車子裏一陣顛簸,柳絮坐不穩,車子東倒西歪,柳絮隨著車子撞來撞去,好容易爬起身,抓住車邊緣,從車子裏往外看,這一看,花容失色,這小路兩旁荊棘叢生,不知通往何處,好像往山上去。
突然,一件重物甩了出去,拋在路邊,柳絮定睛一看,是一具屍體,那具身體是趕車的車夫,身上中了數箭,早已斷氣。
柳絮倒抽口涼氣,這檔口,馬車一歪,差點翻倒,柳絮身子重重撞到左側車緣,隨即馬車又一歪,柳絮身子又被甩了迴來,撞在右側車邊緣,連著幾次被拋來拋去,柳絮頭撞昏了,碳火盆甩過來,重重砸在她腿上,她的腿被砸的不能動彈。
馬車疾馳,拉車的馬中了一箭,馬受驚之下,漫無目的的瘋跑,根本停不下來。
馬車沿著山道飛奔,小路兩旁荊棘叢生,轉過一個彎,突然,前麵的路斷了,臨懸崖峭壁,馬中箭受驚,不顧方向亂跑,竟直直地朝前方懸崖衝過去。
身後追趕的兵將,遠遠看見車的影子朝萬丈懸崖衝去。
趙琛沿途沒有受到任何阻擋,順利到達京師,梁王一到,文武百官即便給趙琛黃袍加身,擁立為帝,文武百官奏請冊封梁王已故的生母惠妃追封太後,淑妃養育皇帝有功,加封貴太妃,皇帝預立王妃柳氏為後,朝臣對皇後封號花落誰家,頗有微詞。
就有文華殿大學士曹邴坤最先奏本,主張立虞側妃為後,理由一是皇後無子,日後生不生得下皇子是個未知數,二是虞家在皇帝繼位中平亂有功,三是虞側妃入王府最早,跟先頭王妃陳氏一塊進王府,最有資格為皇後。
曹邴坤一帶頭,緊接著朝臣中有大半認為有理,最主要的是王妃無子,虞側妃已生下兒子,如果立虞側妃為後,確保嫡子繼位,免於眾皇子皇儲之爭。
有個別的朝臣反對,理由是嫡庶已定,不能更改,不能亂了祖宗的規矩。
當然這反對的是親近柳文龍的,不過虞家勢大,手握兵權,眾朝臣見風使舵,傾向於虞家,主張立虞側妃為後。
趙琛看朝堂上兩邊的人爭執不下,威嚴地道;“好了,不用在爭了,朕主意已定,王妃柳氏自冊封王妃,賢良淑德,無絲毫過錯,朕心意已決,立王妃柳氏為皇後,順理成章,眾愛卿不需爭竟了。“
曹邴坤同虞同方相厚,受虞同方托付,自然不死心,出班朝上奏道;“王妃柳氏過錯,沒有嫡子,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曹邴坤沒等說完,皇帝即陰了臉,“曹愛卿是咒朕不能有嫡皇子,不孝祖先嗎?朕與王妃成婚不到一年,你怎麽就斷定王妃不能生下嫡皇子?純屬無稽之談。“
曹邴坤被皇帝當著滿朝文武斥責,羞紅了臉,有那見風使舵的有眼力見的,趕緊出班啟奏,“王妃年輕,假以時日,何愁不產下皇子,曹大人多慮了。“
趙琛臉色緩和,“這還是句話,自古糟糠之妻不下堂,百姓尚不能無故休妻,把無辜妻室降為妾室,這是一個帝王所為嗎?“
朝堂上聽皇上尾音,頗為嚴厲,不敢有人抻頭反對,心想,反正是皇帝家事,跟自己無關,支持立王妃為皇後的,立刻出班跪倒,“皇上聖明。“
立柳氏王妃為後,朝堂定下來,趙琛馬上派人迴江南接柳絮。
派出的人不久迴來,帶來一個足以令群臣震驚的消息,柳王妃為引簡王截殺皇帝的兵馬,把簡王的兵馬引向深山之中,王妃不幸落入懸崖喪生。
群臣就見龍椅上的皇上足足呆了有盞茶功夫,一動不動,像木雕泥塑般,突然,皇上衝下禦座,直衝出大殿,皇帝的貼身太監宮保忙高喊:“備馬。”
趙琛帶著錦衣衛禦前侍衛,策馬狂奔,皇上的臉色瘮人,幾乎瘋了一樣。
趙琛終於尋到柳絮車子墜落的懸崖,沿途找見車夫的屍體,小路上有車輪碾過的痕跡,和馬蹄踩踏荊棘印記,這一定是簡王的人隨後追到這裏。
朝下一看,萬丈懸崖,人若掉下去,屍骨無存,眾人咋舌,暗想,王妃十有□□不能生還了。
趙琛站在懸崖邊,悲愴地一聲長嘯,“柳絮。”這悲聲劃破空寂的山穀,跟隨皇帝的人心裏不由一哆嗦。
趙琛喊聲沒落,人便朝懸崖下撲去,嚇得宮保大喊,“快拉住皇上。”
一幹侍衛拚死攔住要向下跳的皇帝,身後一幹眾人紛紛跪地,“求皇上以國事為重,不能輕生啊!”
☆、第165章
趙琛跪在懸崖邊,心裏默念,“柳絮,你走到哪裏,我都纏著你,我不允許你自己走掉。”
眾人跪了一地,叩頭懇求,“皇上,望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
宮保看皇上神情不由害怕,皇上萬念俱灰,了無生念,宮保暗思,先穩住皇上情緒,日後慢慢開解,以免皇上衝動的之下做出無法挽迴的事。
宮保跪爬了幾步,來到趙琛身邊,勸道;“皇上,王妃是生是死下落不明,無法斷定王妃是隨車子掉下去的,沒人看見,即使從懸崖掉下去,王妃福大命大,說不準還活著。“
趙琛方才受刺激過大,就以為柳絮從懸崖掉下去,斷無生還,聽宮保一說,燃起一線希望,忙吩咐人:“去懸崖下找,朕找不到王妃絕不離開。“
此處的懸崖深不見底,山上有積雪,路滑,眼瞅著天又快黑了,繞道去懸崖下,少說也要兩三日,宮保命人在山頂搭建帳篷,夜裏山頂朔風凜冽,若沒有遮擋,一宿便能凍死在山裏。
幾十個氈帳篷支起來,厚厚的帳子裏麵燃起碳火盆,趙琛不吃不喝,焦急地等待柳絮的消息。
宮保命人把皇上的膳食冷了熱,熱了又冷掉,來來迴迴十幾遍,皇上沒有丁點胃口,無人敢勸,知道勸也沒用。
趙琛在山上呆了二日,第三日,趙琛派出去懸崖下的人迴來,趙琛沒看見柳絮心涼了半截,派出的人說,懸崖下搜遍了,找到馬車殘骸,支離破碎,但沒看見王妃的影子。
宮保趕緊寬慰皇上,“沒找到是個好事,證明王妃沒掉下去,或是讓人救了。”
這兩日天空飄著小雪,懸崖下若有人經過,腳印被雪覆蓋。趙琛又撒下人馬,在附近找。
夜幕降臨,還是沒有任何消息,趙琛站在帳篷外麵,舉頭清冷的月光,地上一片慘白。
他默念,柳絮你在哪裏?
趙琛住在山上,不肯離開,他相信柳絮沒死,一定在某個地方。
也許是他的堅定感動了上蒼,第五日,派出的人迴報,“王妃找到了,在附近山根下一戶山民家裏,那戶山民說,上山草藥,在坡底下找到王妃的,王妃當時昏迷不醒,受了重傷。”
趙琛欣喜若狂,急忙趕去。
當日,柳絮被馬車拉著直奔懸崖衝去,柳絮的腿被碳火盆砸傷,不能動彈,眼看著快到懸崖,馬車突然不穩,來迴打晃,柳絮挪到車門邊,支撐起身子,在車子又一晃悠,就勢朝旁邊跳了下去,柳絮來不及看清楚旁邊的路,就滾了下去。
這時,馬車掉到山澗裏。
趙琛到了一戶百姓家裏,那戶人家就一個中年男人,贍養老母親。
趙琛進屋時,看見柳絮躺在炕上,臉色雪白,額頭纏著白布,臉上有兩道子血紅的傷痕,趙琛撲上前,抓住柳絮放在被子外麵的手臂,激動地搖晃,“柳絮,我就知道你沒死,你舍不得拋下我。”
柳絮麵無表情,趙琛輕輕撫摸她的臉頰,仔細不敢碰到傷處,輕聲問;“疼嗎?”
柳絮毫無反應,趙琛方覺出不對勁來,柳絮一句話不說,目光直直的,隻有偶爾眼珠動一下,證明她還活著。
趙琛奇怪地問這屋子的主人,中年漢子,“她怎麽了?為何連話都不說。”
那個中年漢子道:“小人采藥看這位姑娘躺在坡下,昏迷,像是從坡上滾落,頭碰在石頭上,她一直不說話,不知是啞巴,還是碰到腦袋了,小人救起她,她一句話沒說過,像是什麽都不記得了。”
趙琛痛楚地把臉埋在柳絮的掌心,“柳絮,你受了怎樣的苦。”
趙琛哽咽,心疼把柳絮輕輕抱在懷裏,“從今往後,你陪在我身邊,我一步都不離開你。”
三個月後,春暖花開,趙琛牽著柳絮的手在禦花園裏漫步,柳絮臉上的劃傷已愈合,長出嫩肉,傷口處的肌膚嫩粉色,比周圍肌膚稍淺,額頭上留下一塊指甲大的疤痕,用額前秀發蓋住,柳絮水汪汪的大眼睛無神,總是注視一個地方,偶爾動一下。
趙琛給她拉了拉鬥篷,含笑指給她看園子裏的花,柳絮目光茫然,習慣了讓他牽著手,不再抗拒。
一個太監急匆匆跑來,“皇上,大事不好了,大臣們跪在乾清宮門前,請皇上立刻下旨封後妃,朝臣們說,國不可無後,後宮不可無妃嬪。”
趙琛冷臉道;“我早說了封王妃柳氏為後,是他們不答應,傳朕的旨意,後位,非王妃柳氏莫屬。”
滿喜瞅了瞅柳絮,期期艾艾地道;“朝臣們說了,王妃身體不好,不能母儀天下。”滿喜措辭婉轉,還是惹來趙琛大怒,“王妃為救朕受傷,王妃不能母儀天下,何人能母儀天下?”
趙琛提高了聲量,柳絮身子抖了一下,大眼睛露出一絲恐懼,趙琛忙換上笑臉,寵溺地哄著她道:“乖,不用理他們,今累了,朕陪你迴宮。”
柳絮不說話,任由趙琛牽著出了禦花園。
春風拂麵,趙琛為柳絮把被風揚起的一縷秀發別在耳後,柔聲道;“天暖了,我們迴江南的家去好不好?”
“王爺不在府裏,難道側妃忘了,王爺不管後宅的事,至於那個跟著去,是本王妃說了算,難道王爺會為這點事責怪本王妃不成。”王妃得寵於王爺,說話也有底氣。
虞氏思謀,王爺對王妃言聽計從,根子還在王妃身上,站住腳,迴轉身,態度甚是不恭,“王妃是故意不讓我等姊妹們去。”
柳絮不急不躁,“這不是我的意思,是王爺的意思,京城形勢不安穩,不宜帶闔府人過去,王爺說了,要輕車簡從。”
虞側妃冷笑兩聲,“王妃推得幹淨。”
這時,院子裏幾個夫人聽上房鬧起來,都來看熱鬧,聽梁王承繼大統,各自歡喜,又有一重隱憂,梁王不帶自己去,撇在梁王府,不上不下的,萬一到了京城,新皇登基,昭告天下選秀女入宮,自己豈不是落得被棄的結局。尤其是姽嫿和瓔珞,一日未曾承寵,王爺做了皇帝,三宮六院,不早把自己忘個一幹二淨。
姽嫿和瓔珞央求道:”王妃帶我等去吧!我等保證省事,不給王妃添麻煩。”
這裏隻除了朝鶯不願意走,她剛見過娘家人,不忍去千裏之外的京城,呆在江南,跟王妃交好,還有機會出府迴娘家看爹娘兄嫂,去京城怕這輩子就看不見家人了。
柳絮把臉扭向朝鶯,“朝鶯夫人說對我的安排滿意嗎?”
朝鶯大膽說實話,“妾這輩子跟定了王妃,不過妾生在江南,妾家人在江南,妾不願意離開她們,左右為難,妾聽王妃的安排,王爺和王妃決定的事,妾沒資格說三道四。”
柳絮瞅瞅幾個人,宋氏看跟去是不可能,不如向王妃買個好,王爺一府姬妾不能全都撇下,接誰去或不接誰,王爺還不是聽王妃的。
於是笑著道:“王妃去京城等安定下來,可別忘了妾等,提著王爺可一定記得接妾等去。“
柳絮笑著,朝她投去讚許的目光,“這是自然,你們跟著王爺幾年,又沒犯錯,怎能不接去。“
眾人都倒向王妃,虞側看沒有跟自己同夥,氣勢弱了,不鬧著找王爺,被宋氏勸著迴房去了。
這一鬧,闔府都知道了,闔家人等,奔走相告,王爺要做皇帝。
柳絮高調準備出行,出門時,卻是天微蒙亮,幾輛大車駛出王府,一路王府侍衛護送,沿途打著梁王的旗號,歐陽先生從侍衛中找了一個跟梁王身量,樣貌有幾分相似的人,假扮成梁王,眾目睽睽上車,同柳絮同車,等到了偏僻之處,那假扮梁王的侍衛下車去。
柳絮晝夜不停趕路,不住店,不留宿驛站,一路急趕,梁王妃一行沿途招搖,意在吸引簡王的人的注意。
那廂簡王早派出打探消息的探子,布滿江南去京城的路上,簡王聽探子來報,說梁王和梁王妃已動身趕奔京城,聽探子報說親眼見到梁王妃,傾城之貌,簡王便不疑,集中各路人馬,埋伏在梁王去京城的半路,準備截殺梁王。
☆、第164章
柳絮這幾日人馬不歇,急著趕路,一定要趕在梁王遇到簡王的人馬前,引開簡王,給梁王爭取時間。
柳絮一行人朝京城走,沿途經過府州縣,府州縣官員知道梁王即將繼位為皇帝,聽到梁王進城,趕來跪迎,假扮的梁王隻露一下頭,坐在攆車裏,說兩句話,攆車不停下,所到之處,驚動全城的百姓,官府維持秩序,動靜很大。
行程走了一半,沒有遇見簡王派出的人的截殺,柳絮擔心是不是哪裏露出破綻,讓簡王細作看破,柳絮不覺心急,她如果不能成功引開簡王,趙琛就有危險,趙琛出行沒帶多少侍衛,怕沿途招搖,低調出行,如果遇見簡王的突襲,寡不敵眾。
又行了二日,來到一處四周都是群山環繞,前麵有一片林子,柳絮探出頭去,看左右,這種地方應該很適合兵馬伏擊,柳絮暗想,如果她是簡王,一定派兵埋伏在這裏,這群山中好像隻有一條官路,彎彎曲曲向前,旁邊有小路,兩旁荊棘,看來平素很少有行人。
柳絮經過那片樹林,往裏看了看,白日大晴天,裏麵樹蔭遮擋,光線很昏暗,柳絮幾乎盼著哪裏有埋伏,走到林子旁,道路頗窄,車子慢下來,柳絮從車窗紗簾縫隙往林子裏看,往北走,天氣越冷,攆車裏燃著碳火盆,柳絮提起水壺,澆滅了炭火,怕一會埋伏的人衝出來,碳火盆裏的火把車子引著火,攆車四周圍著布幔。
做完這些,車子快經過林子,不見林子裏有動靜,看來這一帶沒有簡王的人埋伏,柳絮失望,柳絮盼著簡王的人截殺她,趙琛就安全了,柳絮知道趙琛出行的道路,她故意沿著另外一條進京的路走,即便簡王活捉她,沒有找到梁王趙琛,想折過頭追趕趙琛,已經來不及了。
車子過了林子,柳絮泄氣,看來又沒戲了,越發擔心簡王如果看破自己的伎倆,就會朝另一條路堵截趙琛,她反倒幫了倒忙。
柳絮心下懊惱,不知自己何處出了紕漏,是行事不小心,露出破綻,假扮趙琛的人,隻有經過州府縣進城,才上來跟柳絮同車,出城便下車去,畢竟男女有別,這古時候是講究這個的,柳絮想是不是簡王的人發現了,認出假扮趙琛的人,那個假扮趙琛的人跟趙琛隻有幾分相似,歐陽先生在如此短的時間裏,找到這樣人,已屬不易,畢竟趙琛絕世外表,無人能及。
柳絮正胡思亂想,馬車突然停住,柳絮沒防備,身子往前一傾,剛一坐穩,柳絮本能覺察出有異,從車窗朝外望去,四周出現很多持刀之人,直奔梁王坐的攆車衝殺過來。
王府侍衛急忙把梁王的車輦圍在當中,保護王妃。
柳絮縮迴頭,隻聽四周一片喊殺之聲,在山穀間迴蕩,有一個聲音離得很近,高喊,“不許放走梁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柳絮耳邊聽得,‘嗖、嗖‘幾隻羽箭射穿攆車棚頂,落在柳絮身旁,簡王出手狠辣,不想留趙琛活命。
嗖嗖,又是幾隻箭,落入車內,柳絮不被殺死,也會死在亂箭之下,這些箭尖都是塗了毒的,中箭了,就斷無生還。
柳絮閉眼等死,自己死了,趙琛就安全了,趙琛隻要抵達京城,做了皇帝,簡王再反,就是亂臣賊子,出師無名,多半這樣名不正言不純的討伐成功的幾率是很小的,柳絮寬慰,終於可以為趙琛做一件事,趙琛這兩年為她做了很多事,她無以為報,她為他而死,心甘情願。
柳絮闔眼等死,突然,馬車動了,柳絮不及反應過來,馬車猛地朝前一傾,柳絮身子往前一撲,隨即又朝後仰,一陣顛簸,柳絮混亂中,無意中順著車簾子縫隙朝外看,周圍景物從車旁掠過,柳絮感到馬車在朝前狂奔,柳絮撩起攆車窗簾棉簾,發現馬車順著官道狂奔,前麵官道上黑壓壓的人堵在路上,好像正在彎弓搭箭,馬很通靈性,大概預感到不妙,突然,衝出官道,朝旁邊一條小路疾奔。
車子裏一陣顛簸,柳絮坐不穩,車子東倒西歪,柳絮隨著車子撞來撞去,好容易爬起身,抓住車邊緣,從車子裏往外看,這一看,花容失色,這小路兩旁荊棘叢生,不知通往何處,好像往山上去。
突然,一件重物甩了出去,拋在路邊,柳絮定睛一看,是一具屍體,那具身體是趕車的車夫,身上中了數箭,早已斷氣。
柳絮倒抽口涼氣,這檔口,馬車一歪,差點翻倒,柳絮身子重重撞到左側車緣,隨即馬車又一歪,柳絮身子又被甩了迴來,撞在右側車邊緣,連著幾次被拋來拋去,柳絮頭撞昏了,碳火盆甩過來,重重砸在她腿上,她的腿被砸的不能動彈。
馬車疾馳,拉車的馬中了一箭,馬受驚之下,漫無目的的瘋跑,根本停不下來。
馬車沿著山道飛奔,小路兩旁荊棘叢生,轉過一個彎,突然,前麵的路斷了,臨懸崖峭壁,馬中箭受驚,不顧方向亂跑,竟直直地朝前方懸崖衝過去。
身後追趕的兵將,遠遠看見車的影子朝萬丈懸崖衝去。
趙琛沿途沒有受到任何阻擋,順利到達京師,梁王一到,文武百官即便給趙琛黃袍加身,擁立為帝,文武百官奏請冊封梁王已故的生母惠妃追封太後,淑妃養育皇帝有功,加封貴太妃,皇帝預立王妃柳氏為後,朝臣對皇後封號花落誰家,頗有微詞。
就有文華殿大學士曹邴坤最先奏本,主張立虞側妃為後,理由一是皇後無子,日後生不生得下皇子是個未知數,二是虞家在皇帝繼位中平亂有功,三是虞側妃入王府最早,跟先頭王妃陳氏一塊進王府,最有資格為皇後。
曹邴坤一帶頭,緊接著朝臣中有大半認為有理,最主要的是王妃無子,虞側妃已生下兒子,如果立虞側妃為後,確保嫡子繼位,免於眾皇子皇儲之爭。
有個別的朝臣反對,理由是嫡庶已定,不能更改,不能亂了祖宗的規矩。
當然這反對的是親近柳文龍的,不過虞家勢大,手握兵權,眾朝臣見風使舵,傾向於虞家,主張立虞側妃為後。
趙琛看朝堂上兩邊的人爭執不下,威嚴地道;“好了,不用在爭了,朕主意已定,王妃柳氏自冊封王妃,賢良淑德,無絲毫過錯,朕心意已決,立王妃柳氏為皇後,順理成章,眾愛卿不需爭竟了。“
曹邴坤同虞同方相厚,受虞同方托付,自然不死心,出班朝上奏道;“王妃柳氏過錯,沒有嫡子,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曹邴坤沒等說完,皇帝即陰了臉,“曹愛卿是咒朕不能有嫡皇子,不孝祖先嗎?朕與王妃成婚不到一年,你怎麽就斷定王妃不能生下嫡皇子?純屬無稽之談。“
曹邴坤被皇帝當著滿朝文武斥責,羞紅了臉,有那見風使舵的有眼力見的,趕緊出班啟奏,“王妃年輕,假以時日,何愁不產下皇子,曹大人多慮了。“
趙琛臉色緩和,“這還是句話,自古糟糠之妻不下堂,百姓尚不能無故休妻,把無辜妻室降為妾室,這是一個帝王所為嗎?“
朝堂上聽皇上尾音,頗為嚴厲,不敢有人抻頭反對,心想,反正是皇帝家事,跟自己無關,支持立王妃為皇後的,立刻出班跪倒,“皇上聖明。“
立柳氏王妃為後,朝堂定下來,趙琛馬上派人迴江南接柳絮。
派出的人不久迴來,帶來一個足以令群臣震驚的消息,柳王妃為引簡王截殺皇帝的兵馬,把簡王的兵馬引向深山之中,王妃不幸落入懸崖喪生。
群臣就見龍椅上的皇上足足呆了有盞茶功夫,一動不動,像木雕泥塑般,突然,皇上衝下禦座,直衝出大殿,皇帝的貼身太監宮保忙高喊:“備馬。”
趙琛帶著錦衣衛禦前侍衛,策馬狂奔,皇上的臉色瘮人,幾乎瘋了一樣。
趙琛終於尋到柳絮車子墜落的懸崖,沿途找見車夫的屍體,小路上有車輪碾過的痕跡,和馬蹄踩踏荊棘印記,這一定是簡王的人隨後追到這裏。
朝下一看,萬丈懸崖,人若掉下去,屍骨無存,眾人咋舌,暗想,王妃十有□□不能生還了。
趙琛站在懸崖邊,悲愴地一聲長嘯,“柳絮。”這悲聲劃破空寂的山穀,跟隨皇帝的人心裏不由一哆嗦。
趙琛喊聲沒落,人便朝懸崖下撲去,嚇得宮保大喊,“快拉住皇上。”
一幹侍衛拚死攔住要向下跳的皇帝,身後一幹眾人紛紛跪地,“求皇上以國事為重,不能輕生啊!”
☆、第165章
趙琛跪在懸崖邊,心裏默念,“柳絮,你走到哪裏,我都纏著你,我不允許你自己走掉。”
眾人跪了一地,叩頭懇求,“皇上,望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
宮保看皇上神情不由害怕,皇上萬念俱灰,了無生念,宮保暗思,先穩住皇上情緒,日後慢慢開解,以免皇上衝動的之下做出無法挽迴的事。
宮保跪爬了幾步,來到趙琛身邊,勸道;“皇上,王妃是生是死下落不明,無法斷定王妃是隨車子掉下去的,沒人看見,即使從懸崖掉下去,王妃福大命大,說不準還活著。“
趙琛方才受刺激過大,就以為柳絮從懸崖掉下去,斷無生還,聽宮保一說,燃起一線希望,忙吩咐人:“去懸崖下找,朕找不到王妃絕不離開。“
此處的懸崖深不見底,山上有積雪,路滑,眼瞅著天又快黑了,繞道去懸崖下,少說也要兩三日,宮保命人在山頂搭建帳篷,夜裏山頂朔風凜冽,若沒有遮擋,一宿便能凍死在山裏。
幾十個氈帳篷支起來,厚厚的帳子裏麵燃起碳火盆,趙琛不吃不喝,焦急地等待柳絮的消息。
宮保命人把皇上的膳食冷了熱,熱了又冷掉,來來迴迴十幾遍,皇上沒有丁點胃口,無人敢勸,知道勸也沒用。
趙琛在山上呆了二日,第三日,趙琛派出去懸崖下的人迴來,趙琛沒看見柳絮心涼了半截,派出的人說,懸崖下搜遍了,找到馬車殘骸,支離破碎,但沒看見王妃的影子。
宮保趕緊寬慰皇上,“沒找到是個好事,證明王妃沒掉下去,或是讓人救了。”
這兩日天空飄著小雪,懸崖下若有人經過,腳印被雪覆蓋。趙琛又撒下人馬,在附近找。
夜幕降臨,還是沒有任何消息,趙琛站在帳篷外麵,舉頭清冷的月光,地上一片慘白。
他默念,柳絮你在哪裏?
趙琛住在山上,不肯離開,他相信柳絮沒死,一定在某個地方。
也許是他的堅定感動了上蒼,第五日,派出的人迴報,“王妃找到了,在附近山根下一戶山民家裏,那戶山民說,上山草藥,在坡底下找到王妃的,王妃當時昏迷不醒,受了重傷。”
趙琛欣喜若狂,急忙趕去。
當日,柳絮被馬車拉著直奔懸崖衝去,柳絮的腿被碳火盆砸傷,不能動彈,眼看著快到懸崖,馬車突然不穩,來迴打晃,柳絮挪到車門邊,支撐起身子,在車子又一晃悠,就勢朝旁邊跳了下去,柳絮來不及看清楚旁邊的路,就滾了下去。
這時,馬車掉到山澗裏。
趙琛到了一戶百姓家裏,那戶人家就一個中年男人,贍養老母親。
趙琛進屋時,看見柳絮躺在炕上,臉色雪白,額頭纏著白布,臉上有兩道子血紅的傷痕,趙琛撲上前,抓住柳絮放在被子外麵的手臂,激動地搖晃,“柳絮,我就知道你沒死,你舍不得拋下我。”
柳絮麵無表情,趙琛輕輕撫摸她的臉頰,仔細不敢碰到傷處,輕聲問;“疼嗎?”
柳絮毫無反應,趙琛方覺出不對勁來,柳絮一句話不說,目光直直的,隻有偶爾眼珠動一下,證明她還活著。
趙琛奇怪地問這屋子的主人,中年漢子,“她怎麽了?為何連話都不說。”
那個中年漢子道:“小人采藥看這位姑娘躺在坡下,昏迷,像是從坡上滾落,頭碰在石頭上,她一直不說話,不知是啞巴,還是碰到腦袋了,小人救起她,她一句話沒說過,像是什麽都不記得了。”
趙琛痛楚地把臉埋在柳絮的掌心,“柳絮,你受了怎樣的苦。”
趙琛哽咽,心疼把柳絮輕輕抱在懷裏,“從今往後,你陪在我身邊,我一步都不離開你。”
三個月後,春暖花開,趙琛牽著柳絮的手在禦花園裏漫步,柳絮臉上的劃傷已愈合,長出嫩肉,傷口處的肌膚嫩粉色,比周圍肌膚稍淺,額頭上留下一塊指甲大的疤痕,用額前秀發蓋住,柳絮水汪汪的大眼睛無神,總是注視一個地方,偶爾動一下。
趙琛給她拉了拉鬥篷,含笑指給她看園子裏的花,柳絮目光茫然,習慣了讓他牽著手,不再抗拒。
一個太監急匆匆跑來,“皇上,大事不好了,大臣們跪在乾清宮門前,請皇上立刻下旨封後妃,朝臣們說,國不可無後,後宮不可無妃嬪。”
趙琛冷臉道;“我早說了封王妃柳氏為後,是他們不答應,傳朕的旨意,後位,非王妃柳氏莫屬。”
滿喜瞅了瞅柳絮,期期艾艾地道;“朝臣們說了,王妃身體不好,不能母儀天下。”滿喜措辭婉轉,還是惹來趙琛大怒,“王妃為救朕受傷,王妃不能母儀天下,何人能母儀天下?”
趙琛提高了聲量,柳絮身子抖了一下,大眼睛露出一絲恐懼,趙琛忙換上笑臉,寵溺地哄著她道:“乖,不用理他們,今累了,朕陪你迴宮。”
柳絮不說話,任由趙琛牽著出了禦花園。
春風拂麵,趙琛為柳絮把被風揚起的一縷秀發別在耳後,柔聲道;“天暖了,我們迴江南的家去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