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爺,我可以拿了吧?”說吧,一張張拾地上的紙張。
吳景玉抓一把桌上宣紙,抹了兩把油手,隨手往地上一扔,“拿去吧,蠢貨。”
鄙夷地看了她一眼,嗤笑一聲,“蠢貨,還想學寫字。”
柳絮也不跟一個孩子一般見識,怕他反悔,飛快拾起地上的紙,走了。
一路心情興奮,走迴下處廂房,無人處拿出來數數,足有二十多張。
這時,陳貴家的在門口喊;“柳絮”
柳絮忙收起來,出去門口,陳貴家的道:“今不忙,你迴去歇一日,若有人問起,我就說派你別的差事,你放心迴娘家住上一晚。”
陳貴家的對柳絮頗同情,知道她迴娘家看弟妹都是背著周興倆口子,特意囑咐她。
柳絮感激地道;“謝謝陳大娘”
柳絮把油紙包外麵裹了層幹淨布,紙張揣在懷,出了吳府,順道在墨香齋買了湖筆和硯台,小小心疼一下荷包又癟了點。
柳絮把單張紙用針線在一側邊沿縫上,像書本一樣可以翻看,盤腿坐在炕桌前,蘸墨提筆,第一頁用簡潔線條勾勒幾筆,幾個兒童背著書包放學歸來的圖畫躍然紙上,做封麵。
翻開第二頁,開始默寫《千字文》
三個孩子圍坐桌邊,小生子洋溢著興奮的小臉,“姐,這迴我也有書了。”
“哥,我也跟姐學”柳芽兒道。
“我也跟姐學”寶兒童稚聲。
柳絮笑道;“都學”
此刻,柳家門前,一個書生趴門縫朝裏張望,看院子裏沒人,書生有點失落,這時,隔壁三嬸子出門,上柳家去。
走到跟前,盯著陸誌文問;“你找誰?”
陸誌文紅臉,期期艾艾“我送東西”
說完,不管不顧,把一包東西塞在三嬸子手裏,人慌裏慌張走了。
三嬸子自言自語,“這人真奇怪,送東西不進屋。”
三嬸子大嗓門,一進院子,扯開嗓子喊;“小生子,柳芽兒”
“來了”柳絮答應聲,急忙出來。
“你在家呀?什麽時候迴來的,我跟當家的說,過來看看三個孩子晚飯吃了沒有。”
邊說,把手裏那包東西交給柳絮,“門口有個書生,探頭探腦的,我一問,把這包東西塞給我,一句話沒說,人就跑了。”
柳絮接過,打開一看,是一包雪花糖。
陸誌文,又偷家裏的東西,向姑娘獻殷勤。
☆、第20章 婚事
正月初八,吳府宴請是本族親戚和楊氏娘家親戚,自然吳老爺嫡妻娘家人,也不能不請,吳老爺嫡妻柏氏的娘家已沒什麽人,就一個同父異母庶出的兄弟,她出閣時,尚在繈褓.
柏舅爺生母出身卑賤,柏氏的母親不許進門,養在外麵,待柏氏出嫁,家產一半給柏氏做陪嫁,柏氏的母親的嫁妝體己錢悉數給柏氏,因此,吳老爺生意蝕本,短錢使,靠妻子豐厚的嫁妝,渡過難關,東山再起,柏氏一死,楊氏掌家,柏氏嫁妝掌握在楊氏手裏。
柏老爺死後,柏氏的母親丈夫死了,女兒沒了,在族人勸說下,認下柏舅爺,那時,柏舅爺生母已死,柏舅爺已通人事,跟柏氏的母親關係淡漠,自然對長姊和外甥女也不親近。
吳老爺繼妻楊氏的父親曾任知縣,後因糧庫失火,玩忽職守入獄,楊氏的母親家產變賣,四處告貸,籌不足銀兩救丈夫,一股急火,身染重病,撇下楊氏姊妹去了。
楊氏勾搭上吳老爺,成了吳府當家主母,吳老爺拿出銀兩,替嶽父開脫罪名。
如今楊氏的妹子嫁給江南三大茶商之一申家,楊氏一門風生水起。
柏舅爺坐在廳堂一角落,吳府親眷族人,大多奉承楊氏娘家人,柏舅爺冷落一旁。
柏舅爺冷眼看吳府奢華,心底不服,暗想,我柏家的家財,你吳家擎受,我柏家反倒沒落,趕不上你吳家,當真咽不下這口氣。
吳淑真差晚秋去前廳請柏舅爺,朱婆子奉太太命監視吳淑真主仆,看晚秋往前廳去,急忙去告訴太太。
楊氏陪著一幹親戚女眷,看朱婆子慌張進來,遞了給眼色,二人出去偏廳,朱婆子自上次因她誤事,太太念在她出力分上,網開一麵,朱婆子這次不敢疏忽,悄悄伏在楊氏耳邊嘀咕幾句。
楊氏不屑道:“柏家那雜種能有多大能耐,看他能把天翻過來。”
馬婆子忙賠笑道;“那是,老奴是怕大姑娘生幺蛾子,前的事老奴總覺得其中哪裏不對勁。”
“你盯著他,不許離開半步,聽他們說什麽。”
朱婆子得太太吩咐,迴前廳看柏舅爺不在,問下人說柏舅爺在偏廳等姑娘,疾走跟去內宅偏廳,正好看見大姑娘吳淑真由晚秋扶著往偏廳來。
堆上笑臉,一陣風地迎上前,“姑娘怎麽出來了,外宅宴男客,姑娘若有事,吩咐奴婢就是。”
吳淑真冷淡地道:“我想跟舅舅說幾句話,媽媽要不要聽。”
朱婆子麵露尷尬,“姑娘耍笑老奴,前廳宴客,下人都忙那頭,老奴是怕姑娘一時使喚,找不到人。”
吳淑真徑直朝偏廳走去,進門就見一年輕男子站在西牆一幅畫軸前,穿著灰青綢棉袍,不寒酸,也不華麗,那男子聽門聲,調轉頭。
吳淑真上前蹲身一福,“淑真見過舅舅”
柏舅爺神情淡淡的,沒有親人見麵的喜悅,“是外甥女,我都認不出來了”
“甥女身體不好,一直未能拜見舅舅,是甥女禮數不周。”吳淑真低身福了福。
“這卻怪不得甥女。”
二人落座,柏舅爺道;“每年過府,姐夫都說你身體不好,不能出來見客,身子大好了。”
柏舅爺純粹的客套,絲毫無關懷之意,
柏舅爺開了家商號,察言觀色乃商人本色,看甥女笑容牽強,又看旁邊那老婆子眼睛像鉤子似的,心裏明白無母甥女日子不好過。
吳淑真問舅舅生意狀況,柏舅爺眼神中有些許無奈,手頭空乏,鋪子生意冷清,隻淡淡地道:“還過得去,家小尚能混口飯吃。”
吳淑真心裏有數,柏舅爺來吳府受冷落怠慢,在吳家人眼裏就是上不得台麵的小生意人。
甥舅之間沒什麽話說,柏舅爺見過甥女,便叫下人告訴吳老爺一聲,推脫家中有事,先走了。
朱婆子沒聽出什麽要緊的話,略失望,迴楊氏去了。
吳淑真扶著晚秋往迴走,晚秋道;“舅爺態度冷淡,跟姑娘不親近,吳家人瞧不起舅爺,說話也沒有分量,姑娘的親事幫不上忙。”
吳淑真冷笑,“你看楊家,現在人五人六,忘了當年落魄。”
“他們明著欺負姑娘是孤女,沒人撐腰,太太才有恃無恐糟踐姑娘。”
吳淑真道:“我今見舅父,就是想知道他家境,探探他可還有幾分親情。”
苦笑搖頭,“可惜,陌路一般,但不管怎樣,他是個正經人。”
吳淑真暗想,當年母親把柏家家產帶到吳家,以至吳家興,柏家沒落,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若吳柏兩家掉個,今日又豈是這般艱難,也難怪舅舅對自己薄涼。
上房
楊氏手裏拿著大姑娘吳淑真的生辰八字,官媒提的兩戶人家,一個是張尚書的公子,張尚書辭官歸鄉,隻有一個嫡子,秉性風流,府裏但凡看得上眼的丫鬟,盡數收在房中,尋常花街柳巷,就連有幾分姿色的姑子都不放過,可謂荒唐透頂,品性惡劣。
邵千戶,邵英傑官居正五品,嫡妻未進門,就與婢女有染,生下一雙兒女,嫡妻死後,預把卑賤女扶正,本朝法度不容,一日為妾,終生為妾,邵英傑又預以妾做妻,不娶正室,邵家老太太嫌名聲不好,妾室終究無法拋頭露麵,出麵應酬見人,家中無人主持中饋,邵千戶事母至孝,不敢違拗母親的意思,勉強答應續娶一房妻室。
大姑娘吳淑真早過許嫁年齡,隻有給人做填房,官媒提了幾戶人家,楊氏千挑萬選,才挑中這兩戶人家。
楊氏猶豫幾日,朝身旁貼身大丫鬟珊瑚問:“這兩戶人家比較起來,那一家略好些?”
珊瑚想想,“奴婢以為張尚書公子好,頭婚,過門是嫡妻,張尚書夫婦重嫡,聽說嫡子女出生前,兒子胡鬧,卻沒讓妾室丫鬟生子,喝了避子湯,少爺胡鬧,公婆明理,大姑娘嫁過去,名分地位穩固,姑爺胡鬧有限,不過多幾個妾。”
“邵千戶,把妾做妻,妾有兒女依仗,又有男人寵,正妻進門,,不過是擺設,受冷落,日子難熬,眼看丈夫跟妾親近,是女人那個能受得了。”
楊氏聽珊瑚一番話,有了主意,招唿,“來人,去請官媒。”
官媒在吳、邵兩家來迴跑了幾趟,自古差人的腿,媒婆的嘴,兩頭一攛掇,邵家老太太聽條件,很滿意,邵千戶母命難為,勉強應承下來。
未出正月,吳府大姑娘的婚事就定下來。
二月二,柳絮在吳府最後一日,要辭工迴周家,廚房婆娘們都不舍她離開,陳貴家的道;“柳絮,年節廚房忙不開,顧短工,我還跟主子提你。”
六子媳婦嘴快,“我聽周大娘說,出了年,拾掇房子,給柳絮她小倆口圓房。”
陳嬸子朝她擠眼睛,意思她哪壺不開提哪壺。
六子媳婦打嘴,“你看我,嘴又沒把門的,竟亂說。”
夏婆子拉著她的手,“你有空就過來玩。”
柳絮心裏難過,冷丁離開,有點不舍。
陳貴家的道:“柳絮,去給各房的主子磕個頭。”
柳絮先去上房,楊氏坐在西間炕上,柳絮趴在地上叩了三個頭,起身,楊氏和氣地道:“你手腳利落,日後廚房缺人手,找你來,你可別拿大。”
柳絮束手,恭敬地道;“柳絮聽太太吩咐。”
楊氏朝丫鬟道;“去取半吊錢”
柳絮趴地叩頭,“謝太太賞”
手裏捏著半吊錢走到堂屋,看一眼揣在懷裏,儉省著用夠幾個孩子半年花銷,她在吳府幫工月錢直接讓周大娘領去,都沒過她的手。
剛想邁步出門,“哎,叫你蠢貨”
柳絮停住步子,吳景玉站在東間門口叫她,柳絮走過去,“小爺叫奴婢有事?”
吳景玉朝屋裏地上指了指,“這些破紙,你都拿走吧”
柳絮笑了,趕緊跟他進屋裏,滿地紙張和廢紙團。
蹲地剛捏起一張紙角,吳景玉伸腳一下踩住,“慢著,我還要考考你。”
“你若能背出論語,我就讓你拿走。”
又指了指桌上厚厚一摞子紙,“你要是能一個字不差背出來,連這些你都拿走。”
柳絮心裏一喜,佯作膽怯,“奴婢要是背不出可怎麽辦?”
吳景玉翻翻白眼,“背不出就趴在地上,讓我騎。”
柳絮佯作不大情願,“奴婢試試,小爺說話算數?”
“男子漢大丈夫,一言九鼎。”吳景玉拍拍胸脯,撇撇嘴。
跟吳景玉的小丫頭直使眼色,小爺明顯刁難她,柳絮裝作沒看見。
吳景玉抓一把桌上宣紙,抹了兩把油手,隨手往地上一扔,“拿去吧,蠢貨。”
鄙夷地看了她一眼,嗤笑一聲,“蠢貨,還想學寫字。”
柳絮也不跟一個孩子一般見識,怕他反悔,飛快拾起地上的紙,走了。
一路心情興奮,走迴下處廂房,無人處拿出來數數,足有二十多張。
這時,陳貴家的在門口喊;“柳絮”
柳絮忙收起來,出去門口,陳貴家的道:“今不忙,你迴去歇一日,若有人問起,我就說派你別的差事,你放心迴娘家住上一晚。”
陳貴家的對柳絮頗同情,知道她迴娘家看弟妹都是背著周興倆口子,特意囑咐她。
柳絮感激地道;“謝謝陳大娘”
柳絮把油紙包外麵裹了層幹淨布,紙張揣在懷,出了吳府,順道在墨香齋買了湖筆和硯台,小小心疼一下荷包又癟了點。
柳絮把單張紙用針線在一側邊沿縫上,像書本一樣可以翻看,盤腿坐在炕桌前,蘸墨提筆,第一頁用簡潔線條勾勒幾筆,幾個兒童背著書包放學歸來的圖畫躍然紙上,做封麵。
翻開第二頁,開始默寫《千字文》
三個孩子圍坐桌邊,小生子洋溢著興奮的小臉,“姐,這迴我也有書了。”
“哥,我也跟姐學”柳芽兒道。
“我也跟姐學”寶兒童稚聲。
柳絮笑道;“都學”
此刻,柳家門前,一個書生趴門縫朝裏張望,看院子裏沒人,書生有點失落,這時,隔壁三嬸子出門,上柳家去。
走到跟前,盯著陸誌文問;“你找誰?”
陸誌文紅臉,期期艾艾“我送東西”
說完,不管不顧,把一包東西塞在三嬸子手裏,人慌裏慌張走了。
三嬸子自言自語,“這人真奇怪,送東西不進屋。”
三嬸子大嗓門,一進院子,扯開嗓子喊;“小生子,柳芽兒”
“來了”柳絮答應聲,急忙出來。
“你在家呀?什麽時候迴來的,我跟當家的說,過來看看三個孩子晚飯吃了沒有。”
邊說,把手裏那包東西交給柳絮,“門口有個書生,探頭探腦的,我一問,把這包東西塞給我,一句話沒說,人就跑了。”
柳絮接過,打開一看,是一包雪花糖。
陸誌文,又偷家裏的東西,向姑娘獻殷勤。
☆、第20章 婚事
正月初八,吳府宴請是本族親戚和楊氏娘家親戚,自然吳老爺嫡妻娘家人,也不能不請,吳老爺嫡妻柏氏的娘家已沒什麽人,就一個同父異母庶出的兄弟,她出閣時,尚在繈褓.
柏舅爺生母出身卑賤,柏氏的母親不許進門,養在外麵,待柏氏出嫁,家產一半給柏氏做陪嫁,柏氏的母親的嫁妝體己錢悉數給柏氏,因此,吳老爺生意蝕本,短錢使,靠妻子豐厚的嫁妝,渡過難關,東山再起,柏氏一死,楊氏掌家,柏氏嫁妝掌握在楊氏手裏。
柏老爺死後,柏氏的母親丈夫死了,女兒沒了,在族人勸說下,認下柏舅爺,那時,柏舅爺生母已死,柏舅爺已通人事,跟柏氏的母親關係淡漠,自然對長姊和外甥女也不親近。
吳老爺繼妻楊氏的父親曾任知縣,後因糧庫失火,玩忽職守入獄,楊氏的母親家產變賣,四處告貸,籌不足銀兩救丈夫,一股急火,身染重病,撇下楊氏姊妹去了。
楊氏勾搭上吳老爺,成了吳府當家主母,吳老爺拿出銀兩,替嶽父開脫罪名。
如今楊氏的妹子嫁給江南三大茶商之一申家,楊氏一門風生水起。
柏舅爺坐在廳堂一角落,吳府親眷族人,大多奉承楊氏娘家人,柏舅爺冷落一旁。
柏舅爺冷眼看吳府奢華,心底不服,暗想,我柏家的家財,你吳家擎受,我柏家反倒沒落,趕不上你吳家,當真咽不下這口氣。
吳淑真差晚秋去前廳請柏舅爺,朱婆子奉太太命監視吳淑真主仆,看晚秋往前廳去,急忙去告訴太太。
楊氏陪著一幹親戚女眷,看朱婆子慌張進來,遞了給眼色,二人出去偏廳,朱婆子自上次因她誤事,太太念在她出力分上,網開一麵,朱婆子這次不敢疏忽,悄悄伏在楊氏耳邊嘀咕幾句。
楊氏不屑道:“柏家那雜種能有多大能耐,看他能把天翻過來。”
馬婆子忙賠笑道;“那是,老奴是怕大姑娘生幺蛾子,前的事老奴總覺得其中哪裏不對勁。”
“你盯著他,不許離開半步,聽他們說什麽。”
朱婆子得太太吩咐,迴前廳看柏舅爺不在,問下人說柏舅爺在偏廳等姑娘,疾走跟去內宅偏廳,正好看見大姑娘吳淑真由晚秋扶著往偏廳來。
堆上笑臉,一陣風地迎上前,“姑娘怎麽出來了,外宅宴男客,姑娘若有事,吩咐奴婢就是。”
吳淑真冷淡地道:“我想跟舅舅說幾句話,媽媽要不要聽。”
朱婆子麵露尷尬,“姑娘耍笑老奴,前廳宴客,下人都忙那頭,老奴是怕姑娘一時使喚,找不到人。”
吳淑真徑直朝偏廳走去,進門就見一年輕男子站在西牆一幅畫軸前,穿著灰青綢棉袍,不寒酸,也不華麗,那男子聽門聲,調轉頭。
吳淑真上前蹲身一福,“淑真見過舅舅”
柏舅爺神情淡淡的,沒有親人見麵的喜悅,“是外甥女,我都認不出來了”
“甥女身體不好,一直未能拜見舅舅,是甥女禮數不周。”吳淑真低身福了福。
“這卻怪不得甥女。”
二人落座,柏舅爺道;“每年過府,姐夫都說你身體不好,不能出來見客,身子大好了。”
柏舅爺純粹的客套,絲毫無關懷之意,
柏舅爺開了家商號,察言觀色乃商人本色,看甥女笑容牽強,又看旁邊那老婆子眼睛像鉤子似的,心裏明白無母甥女日子不好過。
吳淑真問舅舅生意狀況,柏舅爺眼神中有些許無奈,手頭空乏,鋪子生意冷清,隻淡淡地道:“還過得去,家小尚能混口飯吃。”
吳淑真心裏有數,柏舅爺來吳府受冷落怠慢,在吳家人眼裏就是上不得台麵的小生意人。
甥舅之間沒什麽話說,柏舅爺見過甥女,便叫下人告訴吳老爺一聲,推脫家中有事,先走了。
朱婆子沒聽出什麽要緊的話,略失望,迴楊氏去了。
吳淑真扶著晚秋往迴走,晚秋道;“舅爺態度冷淡,跟姑娘不親近,吳家人瞧不起舅爺,說話也沒有分量,姑娘的親事幫不上忙。”
吳淑真冷笑,“你看楊家,現在人五人六,忘了當年落魄。”
“他們明著欺負姑娘是孤女,沒人撐腰,太太才有恃無恐糟踐姑娘。”
吳淑真道:“我今見舅父,就是想知道他家境,探探他可還有幾分親情。”
苦笑搖頭,“可惜,陌路一般,但不管怎樣,他是個正經人。”
吳淑真暗想,當年母親把柏家家產帶到吳家,以至吳家興,柏家沒落,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若吳柏兩家掉個,今日又豈是這般艱難,也難怪舅舅對自己薄涼。
上房
楊氏手裏拿著大姑娘吳淑真的生辰八字,官媒提的兩戶人家,一個是張尚書的公子,張尚書辭官歸鄉,隻有一個嫡子,秉性風流,府裏但凡看得上眼的丫鬟,盡數收在房中,尋常花街柳巷,就連有幾分姿色的姑子都不放過,可謂荒唐透頂,品性惡劣。
邵千戶,邵英傑官居正五品,嫡妻未進門,就與婢女有染,生下一雙兒女,嫡妻死後,預把卑賤女扶正,本朝法度不容,一日為妾,終生為妾,邵英傑又預以妾做妻,不娶正室,邵家老太太嫌名聲不好,妾室終究無法拋頭露麵,出麵應酬見人,家中無人主持中饋,邵千戶事母至孝,不敢違拗母親的意思,勉強答應續娶一房妻室。
大姑娘吳淑真早過許嫁年齡,隻有給人做填房,官媒提了幾戶人家,楊氏千挑萬選,才挑中這兩戶人家。
楊氏猶豫幾日,朝身旁貼身大丫鬟珊瑚問:“這兩戶人家比較起來,那一家略好些?”
珊瑚想想,“奴婢以為張尚書公子好,頭婚,過門是嫡妻,張尚書夫婦重嫡,聽說嫡子女出生前,兒子胡鬧,卻沒讓妾室丫鬟生子,喝了避子湯,少爺胡鬧,公婆明理,大姑娘嫁過去,名分地位穩固,姑爺胡鬧有限,不過多幾個妾。”
“邵千戶,把妾做妻,妾有兒女依仗,又有男人寵,正妻進門,,不過是擺設,受冷落,日子難熬,眼看丈夫跟妾親近,是女人那個能受得了。”
楊氏聽珊瑚一番話,有了主意,招唿,“來人,去請官媒。”
官媒在吳、邵兩家來迴跑了幾趟,自古差人的腿,媒婆的嘴,兩頭一攛掇,邵家老太太聽條件,很滿意,邵千戶母命難為,勉強應承下來。
未出正月,吳府大姑娘的婚事就定下來。
二月二,柳絮在吳府最後一日,要辭工迴周家,廚房婆娘們都不舍她離開,陳貴家的道;“柳絮,年節廚房忙不開,顧短工,我還跟主子提你。”
六子媳婦嘴快,“我聽周大娘說,出了年,拾掇房子,給柳絮她小倆口圓房。”
陳嬸子朝她擠眼睛,意思她哪壺不開提哪壺。
六子媳婦打嘴,“你看我,嘴又沒把門的,竟亂說。”
夏婆子拉著她的手,“你有空就過來玩。”
柳絮心裏難過,冷丁離開,有點不舍。
陳貴家的道:“柳絮,去給各房的主子磕個頭。”
柳絮先去上房,楊氏坐在西間炕上,柳絮趴在地上叩了三個頭,起身,楊氏和氣地道:“你手腳利落,日後廚房缺人手,找你來,你可別拿大。”
柳絮束手,恭敬地道;“柳絮聽太太吩咐。”
楊氏朝丫鬟道;“去取半吊錢”
柳絮趴地叩頭,“謝太太賞”
手裏捏著半吊錢走到堂屋,看一眼揣在懷裏,儉省著用夠幾個孩子半年花銷,她在吳府幫工月錢直接讓周大娘領去,都沒過她的手。
剛想邁步出門,“哎,叫你蠢貨”
柳絮停住步子,吳景玉站在東間門口叫她,柳絮走過去,“小爺叫奴婢有事?”
吳景玉朝屋裏地上指了指,“這些破紙,你都拿走吧”
柳絮笑了,趕緊跟他進屋裏,滿地紙張和廢紙團。
蹲地剛捏起一張紙角,吳景玉伸腳一下踩住,“慢著,我還要考考你。”
“你若能背出論語,我就讓你拿走。”
又指了指桌上厚厚一摞子紙,“你要是能一個字不差背出來,連這些你都拿走。”
柳絮心裏一喜,佯作膽怯,“奴婢要是背不出可怎麽辦?”
吳景玉翻翻白眼,“背不出就趴在地上,讓我騎。”
柳絮佯作不大情願,“奴婢試試,小爺說話算數?”
“男子漢大丈夫,一言九鼎。”吳景玉拍拍胸脯,撇撇嘴。
跟吳景玉的小丫頭直使眼色,小爺明顯刁難她,柳絮裝作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