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怕提著籃子礙眼,找塊幹淨的的布包上,年下,主子賜宴,府裏下人都在偏廳吃酒,角門上冷清,是來喜當值,看見柳絮嬉笑趕著問;“柳絮姐沒去吃酒?”
柳絮柔柔一笑,“來喜哥辛苦,我家去一趟。”
來喜討好地道;“你盡管家去,今除夕,角門後半夜才上鎖。”她手上拿的東西看都沒看。
柳絮走遠,來喜還盯著夜色中的婀娜身影。
柳絮進家門,小生子在生火,看灶台上有一碟子水餃,問小生子道:“這是三嬸子送的。”
小生子點點頭,眼饞地看一眼,“是三嬸子送的,芹菜豬肉餡,留著半夜吃。”
柳絮招唿道:“進屋,姐拿好吃的了”
三個小腦袋湊到一塊,盯著油紙包,一層層打開,幾大塊夾精帶肥的熟肉,紅唿唿的,撲鼻的肉香,溢滿屋子。
柳絮又打開另一個油紙包,裏麵是幾個白麵饃饃,正中嵌一顆紅棗,三個孩子饞得口水都流出來,柳絮拿起饃,掰開,把肉夾在中間,一人一個,三個孩子狼吞虎咽吃起來。
小生子吃了幾口,看柳絮,“姐怎麽不吃?”
“姐在東家吃過了”小生子才放心地大口吃。
吃完抹抹嘴,“以後我讓姐和弟妹每日都吃大塊肉和白麵饃饃”
柳絮心一暖,摸摸小生子的頭,和煦笑著,“我弟有誌氣,你每日還去學堂門外聽先生授業?”
小生子難為情,揚起帶笑的小臉,“姐,外頭聽跟裏麵聽一樣,外頭地方大,裏頭憋屈,擠十幾個人,伸不開手腳”
柳絮看眼新糊的窗子,別看是紙糊的,密不透風,隔音很好,“冬天門窗嚴實,外頭冷,你能聽見嗎?”
小生子漆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亮晶晶的,“我趴門縫,能聽清楚,先生出來攆我,我就跑,等先生進去我還去聽”
柳絮看桌上放著翻開的書本,鋪著幾張發黃的宣紙,破舊不堪,紙上歪歪斜斜字體,問,“這是你抄的?紙是撿的?”
“我借隔壁二狗子書抄的,我答應他上學給他提書包,紙是學堂撿門口拾到的”小生子沒說為了撿幾張紙,被先生揪著耳朵,差點送衙門裏。
柳絮低頭,眼眶潮潤,半晌,抬起眼,堅定地道:“弟,你不用借書,姐給你抄書,我做工那家有,也不用去私塾,今後姐教你。”
小生子裂開嘴笑了,“姐跟周家少爺學,我跟姐學。”
柳絮苦笑,周家少爺。
盤算,古代孩提時學的是,《三字經》、《千字文》,她幾乎倒背如流,就是犯愁,紙張去哪裏弄,俗話說,洛陽紙貴,古代紙張是奢飾品。
柳絮迴吳府,花廳裏,主仆盡歡,酒正濃時,一個小丫鬟走來,臉喝得紅撲撲的,嬉笑著道;“太太吩咐讓上一道涼涼的菜,酒喝多了,熱的慌。”
涼菜現成的,盛入食盒,柳絮和夏婆子提著食盒,送去前廳,老遠就能聽見歡笑聲,主子在廳裏,有頭臉的丫鬟媳婦席麵擺在穿堂裏。
吳老爺太太,姑娘、小爺和姨娘都在,柳絮四周掃視,沒發現主子席麵上有生麵孔。
往迴走的路上,柳絮問夏婆子;“大姑娘今沒來吃酒?”闔家團聚,大姑娘身體不好,一定是應個景,迴屋了。
夏婆子一拍大腿,“可是的,大姑娘屋裏的飯忘送了”
柳絮有點意外,二人趕緊迴廚房,把剩的菜,撿了幾樣,柳絮提著食盒送去。
夾道上落了層薄雪,青石板路麵,更顯冷清。
柳絮撒開腳,平常走這條路用半個時辰,眨眼便到,輕輕推門,堂屋無人,柳絮看裏間門開了一條縫,堂屋裏光線透過門縫,照在腳踏上一雙繡鞋上,她清晰看見繡鞋底上沾著一丁點雪。
柳絮輕咳聲,晚秋開門出來,看見她,臉色頗不自然,笑笑,“我以為妹妹不來了。”
柳絮忙陪不是,“我以為姑娘前廳吃酒,耽擱了,還請姑娘恕罪。”
晚秋像習以為常,苦笑,“妹妹惦記姑娘,承妹妹的情。”
她不便深問,放下飯菜就走了。
柳絮跟夏婆子收拾家夥,好奇問:“大姑娘長得好看嗎?”
夏婆子搖搖頭,“我隻模糊記得大姑娘六七歲時的樣子,現在什麽樣,不知道”
“大姑娘足不出戶,是臥病在床?”
夏婆子晃頭,“這些年,府裏沒人見過大姑娘。”
廚房一日三餐送去,吃了,證明人活著,至於裏麵的人,無人關心,像活死人。
吳府酒宴飲至更餘,方散,撤下席麵,大廚房杯盤羅列,按例吳府主子不吃的剩菜,賞賜奴才,節下,肉山酒海,酒水喝了不少,菜肴剩下大半,靠山吃山,灶上的廚娘,檢出好的,沒怎麽動筷,幾個婆娘分了。
柳絮沾光,分不少好嚼過,有半個肘子、大塊雞肉、鴨肉、兔肉,吃剩半條魚,白切肉,足有一大碗,肥肉晶亮閃著油光,是吳府鄉下莊子純糧食喂養的豬。
裝了滿滿的一大食盒,一早,柳絮出府門,廚娘們平常對門上的下人頗為照顧,角門上值夜的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互通方便,拿出東西,無人過問。
天還早,街道行人稀少,冷冷清清,柳絮剛拐進剪刀胡同,就見一人等在哪裏,她唬了一跳,細一看,是陸誌文,手裏拿著兩包東西,看見她,一把塞在她懷裏,悶聲,“拿去吃吧!”
轉身就走,柳絮想叫住他,他走得飛快,像逃也似的,柳絮笑了,這人,話也不說明白,送人東西還害臊。
拿到屋裏,打開油紙包,是一大塊醬牛肉,還有一大包油炸丸子,柳絮嘟囔道;“這後生是不是從家裏偷的,他母親厲害,發現又要教訓他。”
柳絮淘米做了一鍋飯,用碟子每樣菜盛上,擺在桌子上,剩下的放在窗台外麵,外麵冷,能放好幾天,孩子們敞開肚皮飽餐一頓,解了饞。
日初生,柳絮迴到周家,正趕上薛大娘來找玉秀,薛大娘憑著老麵子,吳府謀了個差事,節下主子準假,和玉秀娘仨搭趕腳的牛車迴鄉下家裏。
周大娘在屋裏收拾東西,準備初二迴娘家,周大娘的娘家離此五十裏路。
正月初二,一大早,周興夫婦帶著置辦的幾色禮,雇車走嶽家。
柳絮看人走了,趁空躲在小屋裏把三個孩子的棉衣做上,周天福這兩日消停不少,不找柳絮的麻煩。
正月初三,日西,柳絮把小生子的棉衣做好,走去灶間準備晚飯。
聽院外敲門聲,跑出去開門,一看,愣住,原來是周興迴來了。
“你大娘在娘家多住兩日。”周興邊說往裏走,經過柳絮身邊,看向她的眼神像要把她身上的衣裳剝光,柳絮一栗。
周家剩下三個人,兩父子和柳絮。
☆、第16章 禽獸
周家的晚飯現成的,玉秀走前把過年吃的排骨、肘子、肉,雞都烀爛,柳絮薄切了一盤肘子,撒上蔥花,放鍋裏蒸上,炒一個素豆芽,溜白菜丸子,熗芹菜,一個羊肉青菜鍋,給周興燙了一壺燒酒。
晚飯整治好,堂屋擺上桌子,周興一個人坐在桌旁,有滋有味喝著燒酒,柳絮把周天福的飯菜端過去。
柳絮從西間出來,周興指指空碗,柳絮趕緊過去添飯,盛滿碗白飯放到周興手邊。
周興喝了幾口燒酒,臉膛發紅,身子燥熱,乜斜著眼,在柳絮身上梭巡,柳絮渾身不自在,忙走開。
約莫周興吃完,柳絮才過堂屋,撿桌子,周興坐在方桌旁,喝茶水,打著飽嗝,酒精的緣故,嗓門比平常大,“柳絮,你一會燒一鍋熱水,我泡個澡。”
柳絮答應聲,端著碗碟去灶間,拿個銅盆倒上溫水,洗碗,手上忙活,腦子緊張想,周天福不可怕,可怕的是周興,周興正當虎狼之年,公爹看兒媳眼神狎褻。
東廂房有一間淨房,地上放著兩個木桶,柳絮燒了兩壺熱水,倒入,又去井台打上來一桶冷水,提著去東廂房,走一段,停下來,用袖子直抹汗。
周興端著茶盞,從簾子縫往外望,黃昏餘暉落盡,小院蒙上一層暗影,朦朧初生的月色,勾勒出少女玲瓏飽滿嬌軀。
周興看柳絮進了廂房的門,心癢難耐,等不及夜深,出了堂屋,朝柳絮進那道門走去。
柳絮正彎腰兌洗澡水,不提防公爹周興打背後悄悄進來,周興做奴才多年養成的習慣,小心謹慎,走路腳步極輕,沒一點聲響。
柳絮提桶倒水,彎腰,衣褲緊繃,周興走到她身後,眼光落在她渾圓的臀,把持不住,伸手在她臀部捏了一把。
柳絮一驚,失手打翻水桶,人極靈活地跳過一旁,周興上前預摟抱她,柳絮躲到木桶後麵,以木桶做屏障,隔著木桶,跟周興對峙。
周興一時之間不能得手,好言哄道:“乖,聽話,爹疼你”
柳絮惡心直幹嘔,罵了句,“老狗”
周興耐著性子道;“日後跟天福成親,獨守空房,敢說你就不想,我是你公公,怕什麽,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柳絮破口大罵:“老畜生,你不是人。”
周興嘿嘿笑著,“小娼婦,一會弄舒服了,你就不這麽說了。”
“乖乖脫了衣褲,讓我睡,讓爹好好疼疼你,我輕點入,不弄疼你,聽話。”周興哄騙道。
柳絮憤然,啐了一口,罵道:“禽獸”
周興被柳絮一口一個畜生、禽獸地罵,羞惱,三兩下甩脫衣衫,鬆開褲帶,脫下褲子,精赤條條,餓狼似地死死盯著柳絮,像要一口把她吞下。
剛要撲上去,屋外傳來砸門聲,院門外一男子聲音高喊:“柳絮姐,開門”
周興一分神,柳絮端起漂浮在木桶上銅盆,舀水朝他身上潑去,周興躲閃不及,頓時成了落湯雞,柳絮乘隙,跑出門。
她拉開門栓,見來喜站在門口,看見她,呲牙一笑,“柳絮姐,灶上使喚人,招唿你快迴去。”
這時,周興在屋裏高聲喊道:“是來喜嗎?來招唿柳絮,府裏廚房不是不忙嗎?柳絮剛歇兩日。”
來喜對著東廂房門,彎腰賠笑道;“周大管家,本來今晚不該柳絮姑娘班,是灶上夏婆子家裏有事,臨時招唿柳絮姐替她一日。”
周興已穿戴上出來,背著手,肅色對柳絮道;“既然找你,就快去吧,別耽誤主子的事。”
來喜奉承道:“周大管家侍候主子最是盡心。”
周興扯出一點笑容,笑罵道:“小兔羔子,這話當著主子跟前說去。”
周興裝作無事人似的,好在是天黑,來喜沒看出公公和兒媳的尷尬。
柳絮對來喜道;“你等我一下,我迴屋換件衣衫。”方才灑水,她衣衫和繡鞋都濺濕了。
一會功夫柳絮就出來,看來喜還等在門口,招唿一聲,“來喜哥,我們走吧。”
周家所在的胡同狹長,離開周家大門口,來喜從懷裏摸出一琉璃瓶,遞給柳絮,“這是年下我新得的掛花頭油,上好的,外間買不到,你打開聞聞,可香了。”
柳絮推辭,“這東西金貴,給你母親和姊妹們使吧。”
來喜硬塞給她,“家裏就我一個,沒有姐姐妹妹。”
廚房晚膳後,倒也清閑,這晚是夏婆子和馬婆子當值,夏婆子看見柳絮,忙道;“我當家的找我,我那小子酒吃多了,跟人打仗惹事,我迴去看看。”
柳絮道;“媽媽這兩日不用來,有差事我替媽媽。”
夏婆子隻當柳絮體恤她,越發歡喜,悄聲囑咐,年下,有好嚼過,可著勁的吃,每年隻有這時候,主子對下寬容,不責罰下人,討個吉利。
夏婆子對柳絮和馬婆子道:“劉貴家的走時吩咐,過年,兩頓飯,怕主子們晚上餓,隔兩個時辰,往主子們屋裏送些點心,主子們若餓了,天晚,吃東西停食,拿點心墊點肚子。”
倆人答應。
點心現成的,柳絮看看天,現在送有點早,正好二姑娘吳婉真房中的大丫鬟珊瑚來串門,三人圍桌嗑著瓜子閑聊。
“正月初六府裏宴客,今年不同往年,太太特為請織造夫人、順義伯夫人,二姑娘和四姑娘的親事,太太擱心裏。”
馬婆子道:“四姑娘還小,等二年,太太性子忒急了。”
柳絮柔柔一笑,“來喜哥辛苦,我家去一趟。”
來喜討好地道;“你盡管家去,今除夕,角門後半夜才上鎖。”她手上拿的東西看都沒看。
柳絮走遠,來喜還盯著夜色中的婀娜身影。
柳絮進家門,小生子在生火,看灶台上有一碟子水餃,問小生子道:“這是三嬸子送的。”
小生子點點頭,眼饞地看一眼,“是三嬸子送的,芹菜豬肉餡,留著半夜吃。”
柳絮招唿道:“進屋,姐拿好吃的了”
三個小腦袋湊到一塊,盯著油紙包,一層層打開,幾大塊夾精帶肥的熟肉,紅唿唿的,撲鼻的肉香,溢滿屋子。
柳絮又打開另一個油紙包,裏麵是幾個白麵饃饃,正中嵌一顆紅棗,三個孩子饞得口水都流出來,柳絮拿起饃,掰開,把肉夾在中間,一人一個,三個孩子狼吞虎咽吃起來。
小生子吃了幾口,看柳絮,“姐怎麽不吃?”
“姐在東家吃過了”小生子才放心地大口吃。
吃完抹抹嘴,“以後我讓姐和弟妹每日都吃大塊肉和白麵饃饃”
柳絮心一暖,摸摸小生子的頭,和煦笑著,“我弟有誌氣,你每日還去學堂門外聽先生授業?”
小生子難為情,揚起帶笑的小臉,“姐,外頭聽跟裏麵聽一樣,外頭地方大,裏頭憋屈,擠十幾個人,伸不開手腳”
柳絮看眼新糊的窗子,別看是紙糊的,密不透風,隔音很好,“冬天門窗嚴實,外頭冷,你能聽見嗎?”
小生子漆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亮晶晶的,“我趴門縫,能聽清楚,先生出來攆我,我就跑,等先生進去我還去聽”
柳絮看桌上放著翻開的書本,鋪著幾張發黃的宣紙,破舊不堪,紙上歪歪斜斜字體,問,“這是你抄的?紙是撿的?”
“我借隔壁二狗子書抄的,我答應他上學給他提書包,紙是學堂撿門口拾到的”小生子沒說為了撿幾張紙,被先生揪著耳朵,差點送衙門裏。
柳絮低頭,眼眶潮潤,半晌,抬起眼,堅定地道:“弟,你不用借書,姐給你抄書,我做工那家有,也不用去私塾,今後姐教你。”
小生子裂開嘴笑了,“姐跟周家少爺學,我跟姐學。”
柳絮苦笑,周家少爺。
盤算,古代孩提時學的是,《三字經》、《千字文》,她幾乎倒背如流,就是犯愁,紙張去哪裏弄,俗話說,洛陽紙貴,古代紙張是奢飾品。
柳絮迴吳府,花廳裏,主仆盡歡,酒正濃時,一個小丫鬟走來,臉喝得紅撲撲的,嬉笑著道;“太太吩咐讓上一道涼涼的菜,酒喝多了,熱的慌。”
涼菜現成的,盛入食盒,柳絮和夏婆子提著食盒,送去前廳,老遠就能聽見歡笑聲,主子在廳裏,有頭臉的丫鬟媳婦席麵擺在穿堂裏。
吳老爺太太,姑娘、小爺和姨娘都在,柳絮四周掃視,沒發現主子席麵上有生麵孔。
往迴走的路上,柳絮問夏婆子;“大姑娘今沒來吃酒?”闔家團聚,大姑娘身體不好,一定是應個景,迴屋了。
夏婆子一拍大腿,“可是的,大姑娘屋裏的飯忘送了”
柳絮有點意外,二人趕緊迴廚房,把剩的菜,撿了幾樣,柳絮提著食盒送去。
夾道上落了層薄雪,青石板路麵,更顯冷清。
柳絮撒開腳,平常走這條路用半個時辰,眨眼便到,輕輕推門,堂屋無人,柳絮看裏間門開了一條縫,堂屋裏光線透過門縫,照在腳踏上一雙繡鞋上,她清晰看見繡鞋底上沾著一丁點雪。
柳絮輕咳聲,晚秋開門出來,看見她,臉色頗不自然,笑笑,“我以為妹妹不來了。”
柳絮忙陪不是,“我以為姑娘前廳吃酒,耽擱了,還請姑娘恕罪。”
晚秋像習以為常,苦笑,“妹妹惦記姑娘,承妹妹的情。”
她不便深問,放下飯菜就走了。
柳絮跟夏婆子收拾家夥,好奇問:“大姑娘長得好看嗎?”
夏婆子搖搖頭,“我隻模糊記得大姑娘六七歲時的樣子,現在什麽樣,不知道”
“大姑娘足不出戶,是臥病在床?”
夏婆子晃頭,“這些年,府裏沒人見過大姑娘。”
廚房一日三餐送去,吃了,證明人活著,至於裏麵的人,無人關心,像活死人。
吳府酒宴飲至更餘,方散,撤下席麵,大廚房杯盤羅列,按例吳府主子不吃的剩菜,賞賜奴才,節下,肉山酒海,酒水喝了不少,菜肴剩下大半,靠山吃山,灶上的廚娘,檢出好的,沒怎麽動筷,幾個婆娘分了。
柳絮沾光,分不少好嚼過,有半個肘子、大塊雞肉、鴨肉、兔肉,吃剩半條魚,白切肉,足有一大碗,肥肉晶亮閃著油光,是吳府鄉下莊子純糧食喂養的豬。
裝了滿滿的一大食盒,一早,柳絮出府門,廚娘們平常對門上的下人頗為照顧,角門上值夜的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互通方便,拿出東西,無人過問。
天還早,街道行人稀少,冷冷清清,柳絮剛拐進剪刀胡同,就見一人等在哪裏,她唬了一跳,細一看,是陸誌文,手裏拿著兩包東西,看見她,一把塞在她懷裏,悶聲,“拿去吃吧!”
轉身就走,柳絮想叫住他,他走得飛快,像逃也似的,柳絮笑了,這人,話也不說明白,送人東西還害臊。
拿到屋裏,打開油紙包,是一大塊醬牛肉,還有一大包油炸丸子,柳絮嘟囔道;“這後生是不是從家裏偷的,他母親厲害,發現又要教訓他。”
柳絮淘米做了一鍋飯,用碟子每樣菜盛上,擺在桌子上,剩下的放在窗台外麵,外麵冷,能放好幾天,孩子們敞開肚皮飽餐一頓,解了饞。
日初生,柳絮迴到周家,正趕上薛大娘來找玉秀,薛大娘憑著老麵子,吳府謀了個差事,節下主子準假,和玉秀娘仨搭趕腳的牛車迴鄉下家裏。
周大娘在屋裏收拾東西,準備初二迴娘家,周大娘的娘家離此五十裏路。
正月初二,一大早,周興夫婦帶著置辦的幾色禮,雇車走嶽家。
柳絮看人走了,趁空躲在小屋裏把三個孩子的棉衣做上,周天福這兩日消停不少,不找柳絮的麻煩。
正月初三,日西,柳絮把小生子的棉衣做好,走去灶間準備晚飯。
聽院外敲門聲,跑出去開門,一看,愣住,原來是周興迴來了。
“你大娘在娘家多住兩日。”周興邊說往裏走,經過柳絮身邊,看向她的眼神像要把她身上的衣裳剝光,柳絮一栗。
周家剩下三個人,兩父子和柳絮。
☆、第16章 禽獸
周家的晚飯現成的,玉秀走前把過年吃的排骨、肘子、肉,雞都烀爛,柳絮薄切了一盤肘子,撒上蔥花,放鍋裏蒸上,炒一個素豆芽,溜白菜丸子,熗芹菜,一個羊肉青菜鍋,給周興燙了一壺燒酒。
晚飯整治好,堂屋擺上桌子,周興一個人坐在桌旁,有滋有味喝著燒酒,柳絮把周天福的飯菜端過去。
柳絮從西間出來,周興指指空碗,柳絮趕緊過去添飯,盛滿碗白飯放到周興手邊。
周興喝了幾口燒酒,臉膛發紅,身子燥熱,乜斜著眼,在柳絮身上梭巡,柳絮渾身不自在,忙走開。
約莫周興吃完,柳絮才過堂屋,撿桌子,周興坐在方桌旁,喝茶水,打著飽嗝,酒精的緣故,嗓門比平常大,“柳絮,你一會燒一鍋熱水,我泡個澡。”
柳絮答應聲,端著碗碟去灶間,拿個銅盆倒上溫水,洗碗,手上忙活,腦子緊張想,周天福不可怕,可怕的是周興,周興正當虎狼之年,公爹看兒媳眼神狎褻。
東廂房有一間淨房,地上放著兩個木桶,柳絮燒了兩壺熱水,倒入,又去井台打上來一桶冷水,提著去東廂房,走一段,停下來,用袖子直抹汗。
周興端著茶盞,從簾子縫往外望,黃昏餘暉落盡,小院蒙上一層暗影,朦朧初生的月色,勾勒出少女玲瓏飽滿嬌軀。
周興看柳絮進了廂房的門,心癢難耐,等不及夜深,出了堂屋,朝柳絮進那道門走去。
柳絮正彎腰兌洗澡水,不提防公爹周興打背後悄悄進來,周興做奴才多年養成的習慣,小心謹慎,走路腳步極輕,沒一點聲響。
柳絮提桶倒水,彎腰,衣褲緊繃,周興走到她身後,眼光落在她渾圓的臀,把持不住,伸手在她臀部捏了一把。
柳絮一驚,失手打翻水桶,人極靈活地跳過一旁,周興上前預摟抱她,柳絮躲到木桶後麵,以木桶做屏障,隔著木桶,跟周興對峙。
周興一時之間不能得手,好言哄道:“乖,聽話,爹疼你”
柳絮惡心直幹嘔,罵了句,“老狗”
周興耐著性子道;“日後跟天福成親,獨守空房,敢說你就不想,我是你公公,怕什麽,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柳絮破口大罵:“老畜生,你不是人。”
周興嘿嘿笑著,“小娼婦,一會弄舒服了,你就不這麽說了。”
“乖乖脫了衣褲,讓我睡,讓爹好好疼疼你,我輕點入,不弄疼你,聽話。”周興哄騙道。
柳絮憤然,啐了一口,罵道:“禽獸”
周興被柳絮一口一個畜生、禽獸地罵,羞惱,三兩下甩脫衣衫,鬆開褲帶,脫下褲子,精赤條條,餓狼似地死死盯著柳絮,像要一口把她吞下。
剛要撲上去,屋外傳來砸門聲,院門外一男子聲音高喊:“柳絮姐,開門”
周興一分神,柳絮端起漂浮在木桶上銅盆,舀水朝他身上潑去,周興躲閃不及,頓時成了落湯雞,柳絮乘隙,跑出門。
她拉開門栓,見來喜站在門口,看見她,呲牙一笑,“柳絮姐,灶上使喚人,招唿你快迴去。”
這時,周興在屋裏高聲喊道:“是來喜嗎?來招唿柳絮,府裏廚房不是不忙嗎?柳絮剛歇兩日。”
來喜對著東廂房門,彎腰賠笑道;“周大管家,本來今晚不該柳絮姑娘班,是灶上夏婆子家裏有事,臨時招唿柳絮姐替她一日。”
周興已穿戴上出來,背著手,肅色對柳絮道;“既然找你,就快去吧,別耽誤主子的事。”
來喜奉承道:“周大管家侍候主子最是盡心。”
周興扯出一點笑容,笑罵道:“小兔羔子,這話當著主子跟前說去。”
周興裝作無事人似的,好在是天黑,來喜沒看出公公和兒媳的尷尬。
柳絮對來喜道;“你等我一下,我迴屋換件衣衫。”方才灑水,她衣衫和繡鞋都濺濕了。
一會功夫柳絮就出來,看來喜還等在門口,招唿一聲,“來喜哥,我們走吧。”
周家所在的胡同狹長,離開周家大門口,來喜從懷裏摸出一琉璃瓶,遞給柳絮,“這是年下我新得的掛花頭油,上好的,外間買不到,你打開聞聞,可香了。”
柳絮推辭,“這東西金貴,給你母親和姊妹們使吧。”
來喜硬塞給她,“家裏就我一個,沒有姐姐妹妹。”
廚房晚膳後,倒也清閑,這晚是夏婆子和馬婆子當值,夏婆子看見柳絮,忙道;“我當家的找我,我那小子酒吃多了,跟人打仗惹事,我迴去看看。”
柳絮道;“媽媽這兩日不用來,有差事我替媽媽。”
夏婆子隻當柳絮體恤她,越發歡喜,悄聲囑咐,年下,有好嚼過,可著勁的吃,每年隻有這時候,主子對下寬容,不責罰下人,討個吉利。
夏婆子對柳絮和馬婆子道:“劉貴家的走時吩咐,過年,兩頓飯,怕主子們晚上餓,隔兩個時辰,往主子們屋裏送些點心,主子們若餓了,天晚,吃東西停食,拿點心墊點肚子。”
倆人答應。
點心現成的,柳絮看看天,現在送有點早,正好二姑娘吳婉真房中的大丫鬟珊瑚來串門,三人圍桌嗑著瓜子閑聊。
“正月初六府裏宴客,今年不同往年,太太特為請織造夫人、順義伯夫人,二姑娘和四姑娘的親事,太太擱心裏。”
馬婆子道:“四姑娘還小,等二年,太太性子忒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