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節
戰神,窩要給你生猴子 作者:青色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賢華也記起當初的事情來,“莫不是你當初押運軍糧,卻在錦州耽擱了足足兩個月,惹得先皇大發雷霆那一次?”這也正是蔣虎彤在柳州查出來上報給孟七七,後來卻自己又否決了的事情。那時候耽擱軍糧一事,被禦聖皇後攬下來擔了責任,倒是沒讓孟狄獲受什麽懲罰。
孟狄獲沉重點頭,“正是那次。”他長歎一聲,當初他在良心的煎熬中反複掙紮,最終還是因為性格懦弱,屈從與先皇的命令。在他離開定州的第三天,大戰就爆發了。
雖然上官千殺的父親與祖父都是直接死於那場戰爭,但是在他親自將染毒的官袍送出時,卻已經是決定了要做一個害人的幫兇。
孟狄獲為人老實良善,如果他生在平常百姓中,絕不會是見義勇為的人,因為沒有那個勇氣;卻也不會是暗中害人的人,因為心善性軟,做不來這樣事情。這件事壓在他心頭,十數年如一日,始終在那裏。隻是上官千殺的祖父與父親既然已經去世了,當年知情之人也大半不在了——孟狄獲也萬萬沒想到上官千殺會知道真相。可是做了這樣的事情,在他內心深處,他永遠在隱隱不安,覺得會有東窗事發那一日。
當上官千殺在山洞中對他拔刀相向那一刻,孟狄獲心中一片雪亮,知道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雖然定州大戰是上官闔族慘死的直接原因,可是這並不能掩去他曾是一個“劊子手”,屠刀下還是忠臣功臣。
李賢華聽完,她自然是站在自己丈夫這一邊的,“你又何必這樣自責負疚,便是沒有你下毒在前。定州大戰,上官家一樣是逃不過去的。”她又道:“上官千殺因為此事要找你報仇,在他的立場上看來,也算情有可原;隻是你也實在不必引頸等死啊!”在她看來,孟狄獲固然行事不妥,但一來不是主謀,二來沒有真的造成什麽惡果,沒有償命的必要。
孟狄獲把臉埋在雙手中,長長吸氣又唿氣,隻是搖頭道:“你不懂,我這心裏難受得緊,覺得著實對不住人家……”
其實就是他這個老實人,道德感太高。換個生性涼薄一點的,譬如說……譬如說南宮玉韜這樣的,揮揮折扇就忘了這迴事了,哪裏還會記掛這麽多年自我懲罰?
定州大戰之後,上官軍元氣大傷,最後隻有上官千殺死裏逃生,帶了幾百人活了下來。毓肅帝見狀倒是徹底放下心來。這麽多年來,上官軍又才一點一點壯大到萬人之眾。前些年,朝中大臣諫言他收迴上官千殺手中的兵權。孟狄獲卻是想到這些事情就心頭沉重,一拖再拖,隻是不想麵對自己內心的愧疚罷了。
孟狄獲與李賢華在被關押之處的這番對話,自然沒有第三人知曉。
孟七七還在山洞中與上官千殺僵持,她聽了上官千殺那淡淡一句,雖然簡短,卻還是能體會出底下的擔心撫慰之意。她鼻中一酸,再度攀住上官千殺的臂膀,含淚顫聲道:“我並非隻是信我爹性情才說此中必有誤會。”
她仰望著上官千殺,盈盈淚珠在眼眶裏打轉,“我實在是不信,不信蒼天會如此狠心對你我二人。”
上官千殺心中大慟,他垂眸看著女孩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的小臉,憐惜地為她撫去眼角淚珠,口中卻是低低道:“七七,當年你父親送來的官袍,我父親與祖父穿上之後,在柴浪國大軍攻城前一刻,便已經暴斃身亡了。”
孟七七定在原地,眼中的淚都忘了流。
上官千殺憐惜得撫摸著女孩冰涼的臉頰,想要暖她,他彎下腰來,深深望入她清亮的眸中,“你父親已承認當年之事。所以……”他的聲音越發低沉,仿佛要這樣才能掩飾住其中的顫抖,他勾起唇角,露出一個像是要哭的笑臉,“老天爺有時候就是這樣殘忍。”
☆、第116章
上官千殺說完這句,無法再看女孩臉上的表情,錯開一步,讓開七七,向著洞口走去。
孟七七卻是在聽他說那番話的時候,心情大為震蕩,連日來一直不曾好轉的暈眩登時大作,隻覺眼前一團團金圈在互相碰撞。她感到麵前戰神大人離開時衣襟帶起的氣流,摸索著扭過身子去,抓住了他腰兩側冰涼的金甲。
上官千殺隻當這是女孩一如既往的挽留,痛苦地閉上眼睛,一咬牙仍是向前走去——卻感到女孩貼著他後背軟軟滑了下去。他心頭一驚,反臂撈起女孩腰肢,低頭看時,卻見七七已是麵色雪白暈厥過去。
這一瞬間,上官千殺心跳都停了,堂堂七尺男兒竟然雙膝一軟,托著女孩緩緩跪倒在地上。
“七七!”他低吼,聲音支離破碎。
懷中的女孩卻始終不曾睜開眼來。
不管千七二人在這明山腹地裏是如何傷痛絕望,同一時間的禁宮中,卻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孟如珍除掉了父親靜王與兩個庶兄弟,雖然還沒正式登基,卻已經儼然是下一任帝王,一舉成為這場政變中最大的贏家。
他簡單處理了緊急政務,撫慰籠絡了朝中幾個重要大臣之後,轉過臉來第一件真正要辦的事情,卻是要除掉善善。這些年來,善善為了扶持兩個庶兄上位,暗地裏給孟如珍下了不是一次兩次的絆子。
舉個例子來說,兩年前孟如珍跟著工部大臣到柳州視察治水之事,善善就差點讓他在寧江上有去無迴,做了水底死鬼。孟如珍在靜王府小廚房的廚娘也被善善買通,若不是被孟如珍排查出來趕出府去,後果不堪設想。
這樣兩樁事情,已經是這些年來很普通的數百例中的尋常事了。試問,孟如珍要如何不將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恨之入骨?
善善卻也不是傻的,早就察覺京中動向不對勁。上官千殺帶兵攻入禁宮那夜,善善既沒有陪在胡太妃身邊,也沒有留在靜王府裏,而是出人意料地去了未婚夫馬慶忠所在的馬府。
孟如珍派軍隊去馬府搜善善出來,卻被馬慶忠命人攔住了。
“既然已經是下過聘了,她便是我馬家人了。這是要抓我馬家人不成?”馬慶忠是這麽說的,倒是不亢不卑。善善是從頭到尾沒露麵。
孟如珍恨得牙癢癢,卻也知道這檔口不該再與馬家起衝突。現在胡家人在湖州閉關自守,封鎖了州界,不許百姓出入,儼然是要自成一個小國的架勢。他孟如珍跟著南宮玉韜與上官千殺,弄死了胡太妃,是把胡家往死裏得罪了。這會兒要是再跟馬家杠上——他可是清楚地知道,南宮玉韜與上官千殺是不會管他死活的。
就在孟如珍獨自於思政殿中轉著圈發恨之時,孟皎依一襲白衣緩緩步入殿中。
孟如珍抬起頭來,見到來人微微一愣,忙堆起笑臉,“十九姑姑,您怎麽來了?”當夜胡太妃死的時候太亂,後來給外界的說法都是混亂中死於流矢。這責任定然是他孟如珍這個最大的得益者,以及上官千殺這個明麵上的發起人來擔著。上官千殺又答應了胡太妃臨死前的請求,允諾不為難她的獨女十九長公主。更兼之,孟如珍知道這個十九小姑姑與南宮玉韜的關係似乎向來不錯,因此占領禁宮這兩日來也不敢怠慢她。
孟皎依臉上是一片漠然,簡直不像是活人的神色,“我來向你辭行。”
“辭行?”孟如珍又是一愣,繼而笑道:“可是哪裏住得不如意了?十九姑姑盡管寬心就是。我這便去交待底下奴才們……”
“不必。”孟皎依冷冷看了孟如珍一眼,她在這禁宮活了二十餘年,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起就住在此間,現在倒要這樣一個得誌小人來讓她“寬心”,“我今晚便搬迴覺悟寺去了。”她曾在那裏住過整整三年。
孟如珍怎麽會看不出孟皎依眼底的鄙夷之色,不過隻作不知罷了,仍是臉上帶笑叮囑下人好好將“十九長公主”送了出去。他看著孟皎依遠去的身影嗤笑一聲,卻已經在心裏盤算著要選個黃道吉日將自己府上的幾個小妾接到後宮中來……
十九長公主隻帶了一個簡單的青皮包袱便獨自出了宮。她曾經有過一國之君做父親,隻是很少能見到他;後來他死了。她曾經有過一個寵冠六宮的妃子做母親,隻是很少能同她說些心底話;如今她也死了。她不想去追究她母妃究竟是怎麽死的,單她知道的那些事情來看,她的母妃死一千次一萬次都不冤枉。便是連她這個女兒,也有恨極了想要殺死自己親生母親的時刻。
十九長公主抬起臉來,望著天上那輪散著慈悲清輝的明月,可是為什麽她的眼淚會一直流?
現下,這世上再也沒有十九長公主,隻有孟皎依了。
孟皎依一路走到宮門外甬道的拐角處,胡亂抹去臉上的淚水,摘下頭上的兜帽,對著牆拐角道:“我出來了。”
卻見拐角處轉出一名穿袈裟的男子來,他雙手合十,一眼看到孟皎依臉上淚痕,猛地閉上眼睛默念佛經。他容貌清秀,仔細看去,不是旁人,正是當初藏了孟皎依的玉枕在禪房,被胡太妃搜出來要拖出去砍了的那個明遠和尚。
孟皎依心中想著,現下可不會有人來管她交什麽朋友了。這樣想著,眼淚又要流下來。她忙強行忍住,冷冷問道:“你不是傳信說那人你跟到了嗎?在哪裏?”
明遠這才睜開眼來,輕聲道:“我這便帶公主前去。”
孟皎依冷聲道:“從今以後別再叫我什麽公主了。”
明遠呆了一呆,期期艾艾道:“那、那,女施主……”
孟皎依縱然難過,也被他這幅傻樣子逗得撲哧一笑,“什麽女施主,男施主的——你就叫我阿依好了。”想起曾經這樣喊自己的母妃已經不在了,不禁又是一陣悲痛。
明遠訥訥不敢多言,一路眼觀鼻鼻觀心,帶著孟皎依走到湛北路上去,停在了暖春閣外。
孟皎依仰頭看著閣外那高高挑起的兩盞紅燈籠,有些不願相信,“你跟著他——他來了這種地方?”
明遠臉上微紅,忙搖頭道:“不是不是,他去了這閣子後麵。”
暖春閣的後麵是一大片竹園。
萬壑翠竹,連肩接踵。夜風吹來,便是一片竹葉擦蹭的窸窣聲,宛如淺淺的浪濤聲。
這裏與前麵的紅香軟玉絕不相同,天地間仿佛隻剩了風聲竹聲,不聞一絲人語。
孟皎依與明遠沿著翠竹間的小徑走入園子深處,便見一方靜湖,上麵搭著一座竹木拱形小橋。過了橋,卻是一幢小樓。小樓沒有漆色,全然是原木的奶黃色。一走近,便聞到整幢木樓都散發著奇異的香氣,也不知道這小樓是用什麽樣的香木建成。
“他就在那樓裏麵?”孟皎依輕聲問明遠,見他點頭,隻覺得嗓子一陣發緊。
她輕手輕腳走到那小樓旁邊,才一靠近,就聽到裏麵人說話的聲音傳了出來。
“靜王與胡太妃都被殺死了,這樣他還不滿意嗎?”這男子的聲音聽不出年紀,既不粗嘎也不細嫩,既不悅耳也不難聽,如果一定要說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特點。平凡到令人聽上幾百遍都記不住。
然而無端端的,孟皎依就是覺得這嗓音好似在哪裏聽過一般。
一個蒼老的男聲響起來,“這兩人之死可並不是少主的功勞。國君的意思是,還要再亂一點……”
孟皎依猛地認出方才那平板無奇的聲音來,嗓子眼裏低喊一聲,竟然真的是他!
這一聲登時就被裏麵的人察覺了。
“什麽人!”那蒼老的男聲大吼,卻有兩個人破窗而出,徑直往孟皎依藏身之處撲來。
明遠大驚失色,忙上前擋住來人,以一敵二,與那兩人纏鬥在一處。
便在此時,樓中那平凡的男音再度響起,“尖牙、尖手,讓她上來吧。”那人靜了一靜,悠悠歎了口氣,“阿依,你這又是何苦。”
卻說千七二人那邊,上官千殺已經帶著暈厥的孟七七迴了將軍府。
他抱著孟七七大步走入府中,對門房命令道:“去找大夫與南宮玉韜來。”聲音還算鎮定,眼中卻是不容錯認的惶急緊張。
大夫先到,診病流程走了一遍,戰戰兢兢表示瞧不出是什麽症狀來。
上官千殺坐在床邊,握著女孩冰涼的小手,臉色越來越沉,淡聲道:“出去。”
那大夫立即滾蛋,多一刻都不敢耽擱。
南宮玉韜是從城外的西北大軍中來,他既要做上官軍的軍師,還要偽裝成七七指揮西北軍,這分飾兩角的差事真不是人幹的。聽說七七找到了,但是卻暈厥了,他這一路趕迴來真是把馬都要趕死了。
聽到南宮玉韜走進來的腳步聲,上官千殺抬頭看了他一眼,又低下頭去凝視著女孩蒼白的麵色。
南宮玉韜口中笑道:“說不定是這丫頭這幾天沒吃好沒睡好,這會兒餓暈了,或是睡死了……”說得輕鬆,手搭上七七手腕,臉上神色卻也漸漸變得冷凝。他忽然掀開七七的衣袖,一疊一疊挽了上去。
上官千殺陰鬱地看向他。
南宮玉韜卻是用手緊緊掐住女孩右手無名指的指尖,不一會兒就見女孩雪白的小臂上漸漸顯出一條淡紫色的細線來,從無名指指尖一路蜿蜒到小臂二分之一處。他麵色是罕見的凝重,低低嚷了一聲:“焚情。”
上官千殺急問道:“什麽?”
南宮玉韜憂心忡忡地看了昏迷著的小表妹一眼,解釋道:“是已經失傳了的毒蠱,焚情。十多年前我曾經聽師父提過一次,卻也不知內裏。看這紫線長度,她中這毒蠱至少已有一月之久。待到這紫線長到心口,那便……”
“該如何解?”上官千殺不願聽那太過可怕的結果,緊緊盯住南宮玉韜。
南宮玉韜卻是輕輕搖了搖頭,頹然吐出兩字,“無解”。
☆、第117章
暖香閣後的小樓中,孟皎依被尖牙提著拎上了二樓。明遠與尖手在後麵邊打邊跟上來。
二樓很黑,一盞燭台都沒有點亮。
尖牙哼了一聲,揮手鬆開,將擒住的這個偷聽的女人摔在地上。
孟皎依痛唿一聲半躺下去,借著窗外流水般的月光,看到眼前是一層通天落地的鮫綃帳。她看不清那白色的帳幔背後有什麽,但是她知道有人在那後麵正觀察著她。那人陰涼的目光好似浸了水的蛇皮一樣一寸一寸覆上她的肌膚,實在不是什麽美妙的感受。然而她竟然覺得有種生疏的刺激。他與她印象中的那人好似完全不同了。
“你到底還是追過來了。”帳內人又是一聲悠悠歎息,靜了一靜,做了決定,再開口時已是恢複了平淡的口吻,“尖牙,點起那盞紅燭來。這屋裏也太暗了些。”
孟皎依心情激蕩,竟是半邊身子發麻站不起身來,仍半躺在地上,眼睜睜看著那一層鮫綃帳從裏麵分開來。
紅色的燭光亮了起來,那人自分開的白色帳幔中緩緩步出,停在了孟皎依身前。
孟皎依癡癡道:“你果然沒死。”
馬慶攀摘下臉上黑色的麵罩來,露出一張年輕白皙的臉來,他低頭看著躺在地上的孟皎依,和氣笑道:“公主殿下,我們又見麵了。”
孟皎依嗅到一絲幽幽的香氣,像是從麵前這男子身上傳來的,又像是彌漫在整個空間中的,她說道:“我有想知道的事情,你肯不肯告訴我?”
馬慶攀仍是低頭看著她,平淡道:“你問。”
孟皎依乍然見到“死別”十餘年的故人,心潮自有一番起伏,然而這一刻能問出口的第一句,竟也隻是,“你究竟是誰?”
馬慶攀道:“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瞞你了。”
尖手驚叫道:“少主,不可!”
尖牙比弟弟心思細密些,此刻卻隻是抱臂看著。
馬慶攀聽若不聞,一徑說下去,“我乃是柴浪國的少主、柴浪國國君的第三子,柴慶林。”他不用孟皎依問,便懂她想知道什麽,又道:“馬家家主馬采覓,實則祖上是頦阿國的人。他後來做了我們柴浪國的內應。我十五歲那年,馬采覓身患重病自知不久於人世。國君便派我潛伏到南朝來。”
孟狄獲沉重點頭,“正是那次。”他長歎一聲,當初他在良心的煎熬中反複掙紮,最終還是因為性格懦弱,屈從與先皇的命令。在他離開定州的第三天,大戰就爆發了。
雖然上官千殺的父親與祖父都是直接死於那場戰爭,但是在他親自將染毒的官袍送出時,卻已經是決定了要做一個害人的幫兇。
孟狄獲為人老實良善,如果他生在平常百姓中,絕不會是見義勇為的人,因為沒有那個勇氣;卻也不會是暗中害人的人,因為心善性軟,做不來這樣事情。這件事壓在他心頭,十數年如一日,始終在那裏。隻是上官千殺的祖父與父親既然已經去世了,當年知情之人也大半不在了——孟狄獲也萬萬沒想到上官千殺會知道真相。可是做了這樣的事情,在他內心深處,他永遠在隱隱不安,覺得會有東窗事發那一日。
當上官千殺在山洞中對他拔刀相向那一刻,孟狄獲心中一片雪亮,知道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雖然定州大戰是上官闔族慘死的直接原因,可是這並不能掩去他曾是一個“劊子手”,屠刀下還是忠臣功臣。
李賢華聽完,她自然是站在自己丈夫這一邊的,“你又何必這樣自責負疚,便是沒有你下毒在前。定州大戰,上官家一樣是逃不過去的。”她又道:“上官千殺因為此事要找你報仇,在他的立場上看來,也算情有可原;隻是你也實在不必引頸等死啊!”在她看來,孟狄獲固然行事不妥,但一來不是主謀,二來沒有真的造成什麽惡果,沒有償命的必要。
孟狄獲把臉埋在雙手中,長長吸氣又唿氣,隻是搖頭道:“你不懂,我這心裏難受得緊,覺得著實對不住人家……”
其實就是他這個老實人,道德感太高。換個生性涼薄一點的,譬如說……譬如說南宮玉韜這樣的,揮揮折扇就忘了這迴事了,哪裏還會記掛這麽多年自我懲罰?
定州大戰之後,上官軍元氣大傷,最後隻有上官千殺死裏逃生,帶了幾百人活了下來。毓肅帝見狀倒是徹底放下心來。這麽多年來,上官軍又才一點一點壯大到萬人之眾。前些年,朝中大臣諫言他收迴上官千殺手中的兵權。孟狄獲卻是想到這些事情就心頭沉重,一拖再拖,隻是不想麵對自己內心的愧疚罷了。
孟狄獲與李賢華在被關押之處的這番對話,自然沒有第三人知曉。
孟七七還在山洞中與上官千殺僵持,她聽了上官千殺那淡淡一句,雖然簡短,卻還是能體會出底下的擔心撫慰之意。她鼻中一酸,再度攀住上官千殺的臂膀,含淚顫聲道:“我並非隻是信我爹性情才說此中必有誤會。”
她仰望著上官千殺,盈盈淚珠在眼眶裏打轉,“我實在是不信,不信蒼天會如此狠心對你我二人。”
上官千殺心中大慟,他垂眸看著女孩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的小臉,憐惜地為她撫去眼角淚珠,口中卻是低低道:“七七,當年你父親送來的官袍,我父親與祖父穿上之後,在柴浪國大軍攻城前一刻,便已經暴斃身亡了。”
孟七七定在原地,眼中的淚都忘了流。
上官千殺憐惜得撫摸著女孩冰涼的臉頰,想要暖她,他彎下腰來,深深望入她清亮的眸中,“你父親已承認當年之事。所以……”他的聲音越發低沉,仿佛要這樣才能掩飾住其中的顫抖,他勾起唇角,露出一個像是要哭的笑臉,“老天爺有時候就是這樣殘忍。”
☆、第116章
上官千殺說完這句,無法再看女孩臉上的表情,錯開一步,讓開七七,向著洞口走去。
孟七七卻是在聽他說那番話的時候,心情大為震蕩,連日來一直不曾好轉的暈眩登時大作,隻覺眼前一團團金圈在互相碰撞。她感到麵前戰神大人離開時衣襟帶起的氣流,摸索著扭過身子去,抓住了他腰兩側冰涼的金甲。
上官千殺隻當這是女孩一如既往的挽留,痛苦地閉上眼睛,一咬牙仍是向前走去——卻感到女孩貼著他後背軟軟滑了下去。他心頭一驚,反臂撈起女孩腰肢,低頭看時,卻見七七已是麵色雪白暈厥過去。
這一瞬間,上官千殺心跳都停了,堂堂七尺男兒竟然雙膝一軟,托著女孩緩緩跪倒在地上。
“七七!”他低吼,聲音支離破碎。
懷中的女孩卻始終不曾睜開眼來。
不管千七二人在這明山腹地裏是如何傷痛絕望,同一時間的禁宮中,卻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孟如珍除掉了父親靜王與兩個庶兄弟,雖然還沒正式登基,卻已經儼然是下一任帝王,一舉成為這場政變中最大的贏家。
他簡單處理了緊急政務,撫慰籠絡了朝中幾個重要大臣之後,轉過臉來第一件真正要辦的事情,卻是要除掉善善。這些年來,善善為了扶持兩個庶兄上位,暗地裏給孟如珍下了不是一次兩次的絆子。
舉個例子來說,兩年前孟如珍跟著工部大臣到柳州視察治水之事,善善就差點讓他在寧江上有去無迴,做了水底死鬼。孟如珍在靜王府小廚房的廚娘也被善善買通,若不是被孟如珍排查出來趕出府去,後果不堪設想。
這樣兩樁事情,已經是這些年來很普通的數百例中的尋常事了。試問,孟如珍要如何不將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恨之入骨?
善善卻也不是傻的,早就察覺京中動向不對勁。上官千殺帶兵攻入禁宮那夜,善善既沒有陪在胡太妃身邊,也沒有留在靜王府裏,而是出人意料地去了未婚夫馬慶忠所在的馬府。
孟如珍派軍隊去馬府搜善善出來,卻被馬慶忠命人攔住了。
“既然已經是下過聘了,她便是我馬家人了。這是要抓我馬家人不成?”馬慶忠是這麽說的,倒是不亢不卑。善善是從頭到尾沒露麵。
孟如珍恨得牙癢癢,卻也知道這檔口不該再與馬家起衝突。現在胡家人在湖州閉關自守,封鎖了州界,不許百姓出入,儼然是要自成一個小國的架勢。他孟如珍跟著南宮玉韜與上官千殺,弄死了胡太妃,是把胡家往死裏得罪了。這會兒要是再跟馬家杠上——他可是清楚地知道,南宮玉韜與上官千殺是不會管他死活的。
就在孟如珍獨自於思政殿中轉著圈發恨之時,孟皎依一襲白衣緩緩步入殿中。
孟如珍抬起頭來,見到來人微微一愣,忙堆起笑臉,“十九姑姑,您怎麽來了?”當夜胡太妃死的時候太亂,後來給外界的說法都是混亂中死於流矢。這責任定然是他孟如珍這個最大的得益者,以及上官千殺這個明麵上的發起人來擔著。上官千殺又答應了胡太妃臨死前的請求,允諾不為難她的獨女十九長公主。更兼之,孟如珍知道這個十九小姑姑與南宮玉韜的關係似乎向來不錯,因此占領禁宮這兩日來也不敢怠慢她。
孟皎依臉上是一片漠然,簡直不像是活人的神色,“我來向你辭行。”
“辭行?”孟如珍又是一愣,繼而笑道:“可是哪裏住得不如意了?十九姑姑盡管寬心就是。我這便去交待底下奴才們……”
“不必。”孟皎依冷冷看了孟如珍一眼,她在這禁宮活了二十餘年,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起就住在此間,現在倒要這樣一個得誌小人來讓她“寬心”,“我今晚便搬迴覺悟寺去了。”她曾在那裏住過整整三年。
孟如珍怎麽會看不出孟皎依眼底的鄙夷之色,不過隻作不知罷了,仍是臉上帶笑叮囑下人好好將“十九長公主”送了出去。他看著孟皎依遠去的身影嗤笑一聲,卻已經在心裏盤算著要選個黃道吉日將自己府上的幾個小妾接到後宮中來……
十九長公主隻帶了一個簡單的青皮包袱便獨自出了宮。她曾經有過一國之君做父親,隻是很少能見到他;後來他死了。她曾經有過一個寵冠六宮的妃子做母親,隻是很少能同她說些心底話;如今她也死了。她不想去追究她母妃究竟是怎麽死的,單她知道的那些事情來看,她的母妃死一千次一萬次都不冤枉。便是連她這個女兒,也有恨極了想要殺死自己親生母親的時刻。
十九長公主抬起臉來,望著天上那輪散著慈悲清輝的明月,可是為什麽她的眼淚會一直流?
現下,這世上再也沒有十九長公主,隻有孟皎依了。
孟皎依一路走到宮門外甬道的拐角處,胡亂抹去臉上的淚水,摘下頭上的兜帽,對著牆拐角道:“我出來了。”
卻見拐角處轉出一名穿袈裟的男子來,他雙手合十,一眼看到孟皎依臉上淚痕,猛地閉上眼睛默念佛經。他容貌清秀,仔細看去,不是旁人,正是當初藏了孟皎依的玉枕在禪房,被胡太妃搜出來要拖出去砍了的那個明遠和尚。
孟皎依心中想著,現下可不會有人來管她交什麽朋友了。這樣想著,眼淚又要流下來。她忙強行忍住,冷冷問道:“你不是傳信說那人你跟到了嗎?在哪裏?”
明遠這才睜開眼來,輕聲道:“我這便帶公主前去。”
孟皎依冷聲道:“從今以後別再叫我什麽公主了。”
明遠呆了一呆,期期艾艾道:“那、那,女施主……”
孟皎依縱然難過,也被他這幅傻樣子逗得撲哧一笑,“什麽女施主,男施主的——你就叫我阿依好了。”想起曾經這樣喊自己的母妃已經不在了,不禁又是一陣悲痛。
明遠訥訥不敢多言,一路眼觀鼻鼻觀心,帶著孟皎依走到湛北路上去,停在了暖春閣外。
孟皎依仰頭看著閣外那高高挑起的兩盞紅燈籠,有些不願相信,“你跟著他——他來了這種地方?”
明遠臉上微紅,忙搖頭道:“不是不是,他去了這閣子後麵。”
暖春閣的後麵是一大片竹園。
萬壑翠竹,連肩接踵。夜風吹來,便是一片竹葉擦蹭的窸窣聲,宛如淺淺的浪濤聲。
這裏與前麵的紅香軟玉絕不相同,天地間仿佛隻剩了風聲竹聲,不聞一絲人語。
孟皎依與明遠沿著翠竹間的小徑走入園子深處,便見一方靜湖,上麵搭著一座竹木拱形小橋。過了橋,卻是一幢小樓。小樓沒有漆色,全然是原木的奶黃色。一走近,便聞到整幢木樓都散發著奇異的香氣,也不知道這小樓是用什麽樣的香木建成。
“他就在那樓裏麵?”孟皎依輕聲問明遠,見他點頭,隻覺得嗓子一陣發緊。
她輕手輕腳走到那小樓旁邊,才一靠近,就聽到裏麵人說話的聲音傳了出來。
“靜王與胡太妃都被殺死了,這樣他還不滿意嗎?”這男子的聲音聽不出年紀,既不粗嘎也不細嫩,既不悅耳也不難聽,如果一定要說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特點。平凡到令人聽上幾百遍都記不住。
然而無端端的,孟皎依就是覺得這嗓音好似在哪裏聽過一般。
一個蒼老的男聲響起來,“這兩人之死可並不是少主的功勞。國君的意思是,還要再亂一點……”
孟皎依猛地認出方才那平板無奇的聲音來,嗓子眼裏低喊一聲,竟然真的是他!
這一聲登時就被裏麵的人察覺了。
“什麽人!”那蒼老的男聲大吼,卻有兩個人破窗而出,徑直往孟皎依藏身之處撲來。
明遠大驚失色,忙上前擋住來人,以一敵二,與那兩人纏鬥在一處。
便在此時,樓中那平凡的男音再度響起,“尖牙、尖手,讓她上來吧。”那人靜了一靜,悠悠歎了口氣,“阿依,你這又是何苦。”
卻說千七二人那邊,上官千殺已經帶著暈厥的孟七七迴了將軍府。
他抱著孟七七大步走入府中,對門房命令道:“去找大夫與南宮玉韜來。”聲音還算鎮定,眼中卻是不容錯認的惶急緊張。
大夫先到,診病流程走了一遍,戰戰兢兢表示瞧不出是什麽症狀來。
上官千殺坐在床邊,握著女孩冰涼的小手,臉色越來越沉,淡聲道:“出去。”
那大夫立即滾蛋,多一刻都不敢耽擱。
南宮玉韜是從城外的西北大軍中來,他既要做上官軍的軍師,還要偽裝成七七指揮西北軍,這分飾兩角的差事真不是人幹的。聽說七七找到了,但是卻暈厥了,他這一路趕迴來真是把馬都要趕死了。
聽到南宮玉韜走進來的腳步聲,上官千殺抬頭看了他一眼,又低下頭去凝視著女孩蒼白的麵色。
南宮玉韜口中笑道:“說不定是這丫頭這幾天沒吃好沒睡好,這會兒餓暈了,或是睡死了……”說得輕鬆,手搭上七七手腕,臉上神色卻也漸漸變得冷凝。他忽然掀開七七的衣袖,一疊一疊挽了上去。
上官千殺陰鬱地看向他。
南宮玉韜卻是用手緊緊掐住女孩右手無名指的指尖,不一會兒就見女孩雪白的小臂上漸漸顯出一條淡紫色的細線來,從無名指指尖一路蜿蜒到小臂二分之一處。他麵色是罕見的凝重,低低嚷了一聲:“焚情。”
上官千殺急問道:“什麽?”
南宮玉韜憂心忡忡地看了昏迷著的小表妹一眼,解釋道:“是已經失傳了的毒蠱,焚情。十多年前我曾經聽師父提過一次,卻也不知內裏。看這紫線長度,她中這毒蠱至少已有一月之久。待到這紫線長到心口,那便……”
“該如何解?”上官千殺不願聽那太過可怕的結果,緊緊盯住南宮玉韜。
南宮玉韜卻是輕輕搖了搖頭,頹然吐出兩字,“無解”。
☆、第117章
暖香閣後的小樓中,孟皎依被尖牙提著拎上了二樓。明遠與尖手在後麵邊打邊跟上來。
二樓很黑,一盞燭台都沒有點亮。
尖牙哼了一聲,揮手鬆開,將擒住的這個偷聽的女人摔在地上。
孟皎依痛唿一聲半躺下去,借著窗外流水般的月光,看到眼前是一層通天落地的鮫綃帳。她看不清那白色的帳幔背後有什麽,但是她知道有人在那後麵正觀察著她。那人陰涼的目光好似浸了水的蛇皮一樣一寸一寸覆上她的肌膚,實在不是什麽美妙的感受。然而她竟然覺得有種生疏的刺激。他與她印象中的那人好似完全不同了。
“你到底還是追過來了。”帳內人又是一聲悠悠歎息,靜了一靜,做了決定,再開口時已是恢複了平淡的口吻,“尖牙,點起那盞紅燭來。這屋裏也太暗了些。”
孟皎依心情激蕩,竟是半邊身子發麻站不起身來,仍半躺在地上,眼睜睜看著那一層鮫綃帳從裏麵分開來。
紅色的燭光亮了起來,那人自分開的白色帳幔中緩緩步出,停在了孟皎依身前。
孟皎依癡癡道:“你果然沒死。”
馬慶攀摘下臉上黑色的麵罩來,露出一張年輕白皙的臉來,他低頭看著躺在地上的孟皎依,和氣笑道:“公主殿下,我們又見麵了。”
孟皎依嗅到一絲幽幽的香氣,像是從麵前這男子身上傳來的,又像是彌漫在整個空間中的,她說道:“我有想知道的事情,你肯不肯告訴我?”
馬慶攀仍是低頭看著她,平淡道:“你問。”
孟皎依乍然見到“死別”十餘年的故人,心潮自有一番起伏,然而這一刻能問出口的第一句,竟也隻是,“你究竟是誰?”
馬慶攀道:“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瞞你了。”
尖手驚叫道:“少主,不可!”
尖牙比弟弟心思細密些,此刻卻隻是抱臂看著。
馬慶攀聽若不聞,一徑說下去,“我乃是柴浪國的少主、柴浪國國君的第三子,柴慶林。”他不用孟皎依問,便懂她想知道什麽,又道:“馬家家主馬采覓,實則祖上是頦阿國的人。他後來做了我們柴浪國的內應。我十五歲那年,馬采覓身患重病自知不久於人世。國君便派我潛伏到南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