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戰神,窩要給你生猴子 作者:青色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官千殺勾了勾唇角,順著她的期盼問下去,“哦,為什麽呢?”
孟七七心大笑,“因為桃子皮不好吃呀。”
上官千殺從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聽人講著這樣沒有意義的話,心中竟不感到厭煩,反倒生出喜悅來。他摸了摸孟七七的腦袋,聽她一徑嘰嘰喳喳說下去。
孟七七口中說著,手上比劃著,見戰神大人望著她笑,不禁盼著這夜晚,越長越好。
☆、第47章 政變爺爺掛了爹上位
孟七七他大哥把自己作到牢裏去了!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當初胡滿嬋在禁宮買兇殺人、盜取虎符之事以來,毓肅帝就慢慢好淫·樂安逸起來。他勵精圖治四十多年,也算是個鐵血皇帝,卻最終走到一處逼仄的境地裏去。一側是清流世家要他廣施仁政、開禁朝廷專營的鹽鐵等工商營生;一側是胡馬南宮三家要他抑製民間商業,咄咄逼人。毓肅帝要靠前者管理朝政,壓製財閥;又要靠後者提供財物,保證軍隊衙門的正常運作。
走了幾十年的鋼絲,毓肅帝累了。
也許這龍椅,他一直坐得很累。然而此前帝王的榮耀與責任感,令他還能夠振奮精神,強迫自己履行一國之主的義務。但是胡滿嬋在禁宮買兇殺人、盜取虎符之事,卻令毓肅帝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他不能、也不敢治胡滿嬋的罪。這一記重擊,砸得毓肅帝眼冒金星。什麽帝王的榮耀?什麽肩負天下萬民的責任?都是聖賢書裏騙人的話!
與其說是帝王,不如說他是世家與財閥之間,用來博弈的提線木偶。
心灰意冷之下,毓肅帝這一年的變化很大。
昭元五十一年上半年,毓肅帝有了個新男寵。是的,男寵。一個十八歲的小倌,叫張之玉。毓肅帝寵幸他,接連好多天都沒有上朝。朝中物議沸騰,還是胡淑妃去思政宮把毓肅帝請了出來。
最後在清流世家幾乎是歇斯底裏的攻訐之下,毓肅帝殺了這個男寵。當然,這當中多半是因為此男寵任性使氣,觸怒了毓肅帝。毓肅帝正常了兩三個月,下半年推行一則稅製新政卻被大臣阻攔了迴來,他便變本加厲的倒行逆施起來。
對朝中官員,尤其是文官,毓肅帝稍有不順眼之處,便是一頓鞭笞。禦史大夫痛哭這是“斯文掃地”,壞了“刑不上大夫”的規矩……結果該禦史大夫被毓肅帝深夜召喚到思政宮,在落了秋霜的漢白玉台階上跪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文武百官上朝時一看,這年邁的禦史大夫已經氣絕身·亡。
死了,卻還直挺挺的跪著。
這下子朝中先是炸開了鍋,禦史諫官亂翻上陣,把毓肅帝說成是桀紂之輩。上來幾個說這種話的,毓肅帝就殺幾個這樣的人。這種禦史諫官多是走科舉路子考上來的,沒什麽家世靠山,隻有一肚子聖賢書和忠君愛國的思想。毓肅帝整治不了財閥和世家,整治幾個小魚小蝦還是綽綽有餘的。
在毓肅帝這樣來了一番之後,朝堂上徹底清淨了。有心想要勸誡的大臣腰杆不夠硬,掂量掂量閉嘴了;腰杆夠硬的大臣才不會閑的沒事兒去勸毓肅帝做個明君呢,隻要毓肅帝不來跟他們過不去,他們樂得見毓肅帝不理朝政,將大權旁落。
轉過年來,毓肅帝又納了倆新男寵。這次是一對姓王的雙胞胎,年方二十,哥哥叫王福坤,弟弟叫王福乾。毓肅帝很寵愛這對兄弟,出入都帶在左右,後來連奏折朝政都交給他二人去處理。這次朝中已經沒有人願意出來說話了,倒是江東王柳繼業勸了毓肅帝一句。
結果被毓肅帝一句,“當初先帝和你爹是怎麽迴事兒,外人不清楚,你還不清楚嗎?跟朕裝什麽大尾巴狼,滾!”給堵了迴去。
眾人一看,連配享十萬邑的江東王都被噴迴來了,還有什麽好說的?縮脖子家裏呆著吧!
於是朝中一片死氣沉沉,毓肅帝花天酒地、不問朝政。
本來還得磨上幾年,然後毓肅帝自然老死,孟狄獲就登基為帝。
但是中間出了岔子。
首先是毓肅帝寵愛的那倆孌童,得了權利,便作威作福。這種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從前被人輕賤慣了,一朝得勢真是要把從前落下的都補迴來,把從前瞧不起他們哥兒倆的都整治一番。
王氏兄弟初入宮的時候,曾經被宰相王如元當麵啐了一口,罵道:“羞與爾等同姓。”宰相王如元也是反對毓肅帝納孌·寵的大臣中,立場非常堅定的一位。王氏兄弟便懷恨在心。
昭元五十二年三月,毓肅帝受了春寒,生了一場大病。
王氏兄弟由此警惕,萬一毓肅帝龍歸大海,便無人來護著他倆——朝中大臣恨不得啖其肉飲其血,他倆也並非不知道。兄弟倆為了在毓肅帝死後能有條活路,決定先發製人,聯合了禁宮護衛領班,又在朝堂上迫害忠良之臣。他二人現在手中有毓肅帝交給的專斷之權,雖然動不了胡馬南宮三家的人,動一動朝中根基不深的大臣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情況到了四月份,越發糟糕起來。王氏兄弟肆無忌憚,竟然捏造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此前生過齟齬的王如元宰相下了天牢。
此事一出,朝中再度動蕩。
孟七七的大哥就是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的。
他這一站出來,就喊了一個很不得了的口號,“毓肅帝年老啦,該安享晚年了,請尊為太上皇吧”。玉林書院許多學生響應他,朝中大臣私下讚許者也甚多。
於是,也不用王氏兄弟迫害了。
毓肅帝親自從病床上爬起來,寫了手詔,令禁軍逮捕了孟如玨。
孟七七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一口老血到了喉嚨眼!她前兩天才跟她大哥說過“非常之時,謹言慎行”,那幾乎是她第一百次跟她大哥說這種話了。結果沒過幾天,她大哥就鬧出這事兒來了。
怎麽辦?毓肅帝現在是個分分鍾砍人玩的神經病啊!而且曆史上,他也的確是在孟狄獲做太子期間,弄死了孟如玨。
孟七七外裳都沒束好,就撒丫子往外跑,跳上馬車往太子宮而去。
到了太子宮,她爹和她娘正在發愁,守在書房裏坐了一圈人。
有她外公李書令,有她大姐的老公公薑雲龍,還有數名朝中的侍郎、乃至司刑少卿袁樹。
這袁樹就是負責逮捕孟如玨之人。他吃著皇糧,當然得聽皇帝的命令。毓肅帝給他下了手諭,要他帶人去逮捕孟如玨。那他就得領命去逮捕孟如玨。但是孟如玨他爹是太子啊,是未來的皇帝。這要怎麽辦?聽了老皇帝的話,然後等新皇帝上台弄死他?所以袁樹帶人逮捕了孟如玨,給毓肅帝交代完了之後,左思右想又跑到太子宮來了。
孟七七進了書房,掂量了一下在座之人的忠誠度,直接開口道:“咱們政變吧。”
********
後世人是這樣記載“李薑政變”的。
昭元五十二年五月,毓肅帝生病,王福坤、王福乾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朝中大臣李書令、太子太傅薑雲龍等七人機密謀劃,除掉二王的政變也在悄悄地布置著。
昭元五十二年五月十七日,中書令李正琦、太子太傅薑雲龍、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樹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誅福坤、福乾,迎皇太子監國,總司庶政;大赦天下。毓肅帝於同日龍歸大海。
事實上,這則史料記載,有兩個很重要的人沒有寫上去。
一個自然就是首先提出要“政變”的孟七七,這一點外人無從知曉;另一個人,卻是上官千殺。
*********
昭元五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夜,毓肅帝在思政宮聽到外麵人聲雜遝,心知有變,撐起病體出來察看。她看到了王福坤、王福乾兄弟的屍體,看到左右羽林將軍持劍而來,大致知道了什麽情況。毓肅帝畢竟是政治老手,他當機立斷,令殿內僅存的武裝人員封鎖殿門,並派人速度出宮,去向上官千殺求援。
上官千殺果然帶著萬名上官軍馳來救援。
太子太傅薑雲龍上前與他說話,“上官將軍,我等並非要不利於皇上,隻是鏟除皇上身邊的奸人小人。還望將軍不要阻攔。”
上官千殺踏入朝政之時,薑雲龍早已經致休了,兩人並無機緣相見。上官千殺熟知薑雲龍,還是從孟七七口中,知道她大姐嫁入了薑家。此刻見是薑雲龍上前說,上官千殺便拱手作揖,淡淡道:“職責所在。”
他一閃身帶人入了禁宮。
李炳奇和薑雲龍麵麵相覷,他們手裏的兵——乃是左右羽林隊的兵,與上官千殺手底下的騎兵,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他們此前並沒有把上官軍作為敵對勢力來考慮。畢竟尊毓肅帝為太上皇,迎孟狄獲登基——這也是正統。上官家向來維護的便是孟家的皇族正統。既然有法子能遏製住毓肅帝的倒行逆施,又能繼續保持孟家的皇族地位——上官軍沒有道理要來阻攔的。
況且上官千殺與馬家有舊仇乃是世人共知的,肅清朝政之後,才能跟好的對付胡馬兩家。這一點,上官千殺不會不知道。
但是他為什麽還是帶兵來護駕了呢?
此刻靜王孟狄韌也率領南衙禁兵在宮外加強警備,配合宮內的政變行動。一旁參與行動的兒子孟如珍驚訝地看著父親,他印象中的父王並不是一個英武之人,如今肯親自到政變第一線來,確實是出乎他的意料。
靜王察覺了兒子的視線,他森冷一笑,道:“平日裏蟄居起來,可不要忘了咱們本來的模樣。”
見了上官千殺帶兵而來,毓肅帝一顆心總算落到了實處。
“你帶人將外麵那些亂臣賊子都拿下!”毓肅帝從病床上坐起來,他的臉上泛著不正常的潮紅,“朕封你為輔國大將軍!封你為南朝第二個異姓王!”
上官千殺進殿之後,沉默得看著毓肅帝,見他這樣說,轉過頭去對著殿門坐了下來。
毓肅帝見他充耳不聞,不禁大怒,撿起床榻上的枕頭便扔過去,“朕命令你將外麵的亂黨拿下!”
上官千殺站起身來,一腳踩在門檻上,背對著毓肅帝,他慢悠悠道:“你當真以為還有資格命令我嗎?”
毓肅帝怒道:“你什麽意思?”
“我若是此刻一走,外麵的□□衝進來,你這皇帝便做到頭了。”上官千殺輕聲道,“所以,你最好安靜些。”
毓肅帝又驚又怒,“你若不為保朕而來,那又是為了什麽?”
上官千殺遙望著天邊那顆啟明星,隻說了一個字,“等。”
等什麽?
毓肅帝不知道,他伏在床上,病痛令他連喘息都費力氣。
外麵的禦林軍與上官軍對峙著,亂局一觸即發。
司刑少卿袁樹對李炳奇道:“中書令,這樣拖下去可不行。咱們要速戰速決。”畢竟他們是政變的發起者,若是不成功,一旦毓肅帝重掌朝政,他們這些人必然逃不過一死。
李炳奇皺緊了眉頭,與薑雲龍對望一眼,明白彼此心中所想。速戰速決誰都懂的,隻是在上官軍絕對力量的壓製下,維持不敗的局麵已是艱難,更何談速戰速決?
司刑少卿袁樹猶豫了一下,又道:“請恕下官無理。據說安陽郡主與上官將軍私交甚篤,不如……”
他的話還沒說完,一旁聽著的孟狄獲已經黑了臉,“道聽途說,不足為信。”一開始這政變的主意是孟七七提出來的,就這一點孟狄獲已經感到讓小女兒牽扯了太多不該她現在牽扯的事情。此刻聽到袁樹還有要“利用”孟七七的意思,孟狄獲沒罵人已經算是穩住脾氣了。
就在這靜默的僵持中,子時的梆子聲敲響了。
那聲音在空曠的禁宮裏,一圈一圈傳了出去。
薑雲龍一咬牙,“不能再拖了!”他準備下令戰鬥。
便在此時,思政宮的殿門從裏麵打開了。
上官千殺獨自走了出來。他的神態太過淡定自若,以至於根本沒有人攔他。
他就這樣閑庭信步般走出了思政宮。
□□眾人湧入殿內,卻發現毓肅帝已經倒在龍床上,氣絕身亡。
是病死?還是……?
若是後者,那隻有上官千殺一人在毓肅帝身邊。他本就是為了保毓肅帝而來,又怎麽會做出對毓肅帝不利的事情?
此間事情繁雜,□□眾人不及細究,況且他們乃是發動政變之人,若要宣揚毓肅帝是非正常死亡,那首當其衝被天下人懷疑的便是他們自身。於是他們便隻當毓肅帝乃是病死的,如此寫了文書。
***********
上官千殺木然的走出思政宮,本待離開,聽到身邊羽林軍嘈雜的說話聲,不禁皺了皺眉。這些禁軍平日裏安樂慣了,軍紀鬆散,此夜政變,難保其中魚龍混雜,有不堪之人趁夜行不軌之事。
他站在思政宮門口停了一停,轉身往怡華宮而去。
*******
孟七七現在正是長身體的年紀,晚上睡覺特別沉。政變的事情她隻是做了最先提出的那個人,具體的謀劃部署卻都是她外公等幾個狐狸老頭定下來的。是以孟七七對政變發生在今晚這一點,竟是毫不知情。
孟七七這晚睡得很香,朦朦朧朧間聽到有嘈雜的聲音遠遠傳來,她似夢似醒得睜了一下眼睛,就看到戰神大人正坐在她床邊望著她。
唔,夢到戰神大人了呀。
自從那晚戰神大人送她花,倆人說話到很晚之後,胡淑妃便下了嚴令,不許兩人再在怡華宮見麵了。此前她隻當孟七七還小,況且一半將她看做自己人,見她投了上官將軍的緣法,倒也沒有多話;但是事情好像漸漸不太對勁了。胡淑妃便要掐死孟七七這點不該有的小心思。
是以孟七七此刻見了戰神大人就坐在自己床邊,便隻當是在做夢。
“戰神大人……”她小聲夢囈著,想要揉揉眼睛看清楚些,卻困得抬不起手來。為什麽夢裏的戰神大人看起來不太開心的樣子?她想同他說話,逗他笑一笑。
“睡吧。”夢中的戰神大人摸了摸她的額頭。
孟七七安心的閉上了眼睛,夢中的戰神大人也好溫柔的呀。
孟七七心大笑,“因為桃子皮不好吃呀。”
上官千殺從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聽人講著這樣沒有意義的話,心中竟不感到厭煩,反倒生出喜悅來。他摸了摸孟七七的腦袋,聽她一徑嘰嘰喳喳說下去。
孟七七口中說著,手上比劃著,見戰神大人望著她笑,不禁盼著這夜晚,越長越好。
☆、第47章 政變爺爺掛了爹上位
孟七七他大哥把自己作到牢裏去了!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當初胡滿嬋在禁宮買兇殺人、盜取虎符之事以來,毓肅帝就慢慢好淫·樂安逸起來。他勵精圖治四十多年,也算是個鐵血皇帝,卻最終走到一處逼仄的境地裏去。一側是清流世家要他廣施仁政、開禁朝廷專營的鹽鐵等工商營生;一側是胡馬南宮三家要他抑製民間商業,咄咄逼人。毓肅帝要靠前者管理朝政,壓製財閥;又要靠後者提供財物,保證軍隊衙門的正常運作。
走了幾十年的鋼絲,毓肅帝累了。
也許這龍椅,他一直坐得很累。然而此前帝王的榮耀與責任感,令他還能夠振奮精神,強迫自己履行一國之主的義務。但是胡滿嬋在禁宮買兇殺人、盜取虎符之事,卻令毓肅帝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他不能、也不敢治胡滿嬋的罪。這一記重擊,砸得毓肅帝眼冒金星。什麽帝王的榮耀?什麽肩負天下萬民的責任?都是聖賢書裏騙人的話!
與其說是帝王,不如說他是世家與財閥之間,用來博弈的提線木偶。
心灰意冷之下,毓肅帝這一年的變化很大。
昭元五十一年上半年,毓肅帝有了個新男寵。是的,男寵。一個十八歲的小倌,叫張之玉。毓肅帝寵幸他,接連好多天都沒有上朝。朝中物議沸騰,還是胡淑妃去思政宮把毓肅帝請了出來。
最後在清流世家幾乎是歇斯底裏的攻訐之下,毓肅帝殺了這個男寵。當然,這當中多半是因為此男寵任性使氣,觸怒了毓肅帝。毓肅帝正常了兩三個月,下半年推行一則稅製新政卻被大臣阻攔了迴來,他便變本加厲的倒行逆施起來。
對朝中官員,尤其是文官,毓肅帝稍有不順眼之處,便是一頓鞭笞。禦史大夫痛哭這是“斯文掃地”,壞了“刑不上大夫”的規矩……結果該禦史大夫被毓肅帝深夜召喚到思政宮,在落了秋霜的漢白玉台階上跪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文武百官上朝時一看,這年邁的禦史大夫已經氣絕身·亡。
死了,卻還直挺挺的跪著。
這下子朝中先是炸開了鍋,禦史諫官亂翻上陣,把毓肅帝說成是桀紂之輩。上來幾個說這種話的,毓肅帝就殺幾個這樣的人。這種禦史諫官多是走科舉路子考上來的,沒什麽家世靠山,隻有一肚子聖賢書和忠君愛國的思想。毓肅帝整治不了財閥和世家,整治幾個小魚小蝦還是綽綽有餘的。
在毓肅帝這樣來了一番之後,朝堂上徹底清淨了。有心想要勸誡的大臣腰杆不夠硬,掂量掂量閉嘴了;腰杆夠硬的大臣才不會閑的沒事兒去勸毓肅帝做個明君呢,隻要毓肅帝不來跟他們過不去,他們樂得見毓肅帝不理朝政,將大權旁落。
轉過年來,毓肅帝又納了倆新男寵。這次是一對姓王的雙胞胎,年方二十,哥哥叫王福坤,弟弟叫王福乾。毓肅帝很寵愛這對兄弟,出入都帶在左右,後來連奏折朝政都交給他二人去處理。這次朝中已經沒有人願意出來說話了,倒是江東王柳繼業勸了毓肅帝一句。
結果被毓肅帝一句,“當初先帝和你爹是怎麽迴事兒,外人不清楚,你還不清楚嗎?跟朕裝什麽大尾巴狼,滾!”給堵了迴去。
眾人一看,連配享十萬邑的江東王都被噴迴來了,還有什麽好說的?縮脖子家裏呆著吧!
於是朝中一片死氣沉沉,毓肅帝花天酒地、不問朝政。
本來還得磨上幾年,然後毓肅帝自然老死,孟狄獲就登基為帝。
但是中間出了岔子。
首先是毓肅帝寵愛的那倆孌童,得了權利,便作威作福。這種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從前被人輕賤慣了,一朝得勢真是要把從前落下的都補迴來,把從前瞧不起他們哥兒倆的都整治一番。
王氏兄弟初入宮的時候,曾經被宰相王如元當麵啐了一口,罵道:“羞與爾等同姓。”宰相王如元也是反對毓肅帝納孌·寵的大臣中,立場非常堅定的一位。王氏兄弟便懷恨在心。
昭元五十二年三月,毓肅帝受了春寒,生了一場大病。
王氏兄弟由此警惕,萬一毓肅帝龍歸大海,便無人來護著他倆——朝中大臣恨不得啖其肉飲其血,他倆也並非不知道。兄弟倆為了在毓肅帝死後能有條活路,決定先發製人,聯合了禁宮護衛領班,又在朝堂上迫害忠良之臣。他二人現在手中有毓肅帝交給的專斷之權,雖然動不了胡馬南宮三家的人,動一動朝中根基不深的大臣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情況到了四月份,越發糟糕起來。王氏兄弟肆無忌憚,竟然捏造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此前生過齟齬的王如元宰相下了天牢。
此事一出,朝中再度動蕩。
孟七七的大哥就是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的。
他這一站出來,就喊了一個很不得了的口號,“毓肅帝年老啦,該安享晚年了,請尊為太上皇吧”。玉林書院許多學生響應他,朝中大臣私下讚許者也甚多。
於是,也不用王氏兄弟迫害了。
毓肅帝親自從病床上爬起來,寫了手詔,令禁軍逮捕了孟如玨。
孟七七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一口老血到了喉嚨眼!她前兩天才跟她大哥說過“非常之時,謹言慎行”,那幾乎是她第一百次跟她大哥說這種話了。結果沒過幾天,她大哥就鬧出這事兒來了。
怎麽辦?毓肅帝現在是個分分鍾砍人玩的神經病啊!而且曆史上,他也的確是在孟狄獲做太子期間,弄死了孟如玨。
孟七七外裳都沒束好,就撒丫子往外跑,跳上馬車往太子宮而去。
到了太子宮,她爹和她娘正在發愁,守在書房裏坐了一圈人。
有她外公李書令,有她大姐的老公公薑雲龍,還有數名朝中的侍郎、乃至司刑少卿袁樹。
這袁樹就是負責逮捕孟如玨之人。他吃著皇糧,當然得聽皇帝的命令。毓肅帝給他下了手諭,要他帶人去逮捕孟如玨。那他就得領命去逮捕孟如玨。但是孟如玨他爹是太子啊,是未來的皇帝。這要怎麽辦?聽了老皇帝的話,然後等新皇帝上台弄死他?所以袁樹帶人逮捕了孟如玨,給毓肅帝交代完了之後,左思右想又跑到太子宮來了。
孟七七進了書房,掂量了一下在座之人的忠誠度,直接開口道:“咱們政變吧。”
********
後世人是這樣記載“李薑政變”的。
昭元五十二年五月,毓肅帝生病,王福坤、王福乾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朝中大臣李書令、太子太傅薑雲龍等七人機密謀劃,除掉二王的政變也在悄悄地布置著。
昭元五十二年五月十七日,中書令李正琦、太子太傅薑雲龍、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樹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誅福坤、福乾,迎皇太子監國,總司庶政;大赦天下。毓肅帝於同日龍歸大海。
事實上,這則史料記載,有兩個很重要的人沒有寫上去。
一個自然就是首先提出要“政變”的孟七七,這一點外人無從知曉;另一個人,卻是上官千殺。
*********
昭元五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夜,毓肅帝在思政宮聽到外麵人聲雜遝,心知有變,撐起病體出來察看。她看到了王福坤、王福乾兄弟的屍體,看到左右羽林將軍持劍而來,大致知道了什麽情況。毓肅帝畢竟是政治老手,他當機立斷,令殿內僅存的武裝人員封鎖殿門,並派人速度出宮,去向上官千殺求援。
上官千殺果然帶著萬名上官軍馳來救援。
太子太傅薑雲龍上前與他說話,“上官將軍,我等並非要不利於皇上,隻是鏟除皇上身邊的奸人小人。還望將軍不要阻攔。”
上官千殺踏入朝政之時,薑雲龍早已經致休了,兩人並無機緣相見。上官千殺熟知薑雲龍,還是從孟七七口中,知道她大姐嫁入了薑家。此刻見是薑雲龍上前說,上官千殺便拱手作揖,淡淡道:“職責所在。”
他一閃身帶人入了禁宮。
李炳奇和薑雲龍麵麵相覷,他們手裏的兵——乃是左右羽林隊的兵,與上官千殺手底下的騎兵,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他們此前並沒有把上官軍作為敵對勢力來考慮。畢竟尊毓肅帝為太上皇,迎孟狄獲登基——這也是正統。上官家向來維護的便是孟家的皇族正統。既然有法子能遏製住毓肅帝的倒行逆施,又能繼續保持孟家的皇族地位——上官軍沒有道理要來阻攔的。
況且上官千殺與馬家有舊仇乃是世人共知的,肅清朝政之後,才能跟好的對付胡馬兩家。這一點,上官千殺不會不知道。
但是他為什麽還是帶兵來護駕了呢?
此刻靜王孟狄韌也率領南衙禁兵在宮外加強警備,配合宮內的政變行動。一旁參與行動的兒子孟如珍驚訝地看著父親,他印象中的父王並不是一個英武之人,如今肯親自到政變第一線來,確實是出乎他的意料。
靜王察覺了兒子的視線,他森冷一笑,道:“平日裏蟄居起來,可不要忘了咱們本來的模樣。”
見了上官千殺帶兵而來,毓肅帝一顆心總算落到了實處。
“你帶人將外麵那些亂臣賊子都拿下!”毓肅帝從病床上坐起來,他的臉上泛著不正常的潮紅,“朕封你為輔國大將軍!封你為南朝第二個異姓王!”
上官千殺進殿之後,沉默得看著毓肅帝,見他這樣說,轉過頭去對著殿門坐了下來。
毓肅帝見他充耳不聞,不禁大怒,撿起床榻上的枕頭便扔過去,“朕命令你將外麵的亂黨拿下!”
上官千殺站起身來,一腳踩在門檻上,背對著毓肅帝,他慢悠悠道:“你當真以為還有資格命令我嗎?”
毓肅帝怒道:“你什麽意思?”
“我若是此刻一走,外麵的□□衝進來,你這皇帝便做到頭了。”上官千殺輕聲道,“所以,你最好安靜些。”
毓肅帝又驚又怒,“你若不為保朕而來,那又是為了什麽?”
上官千殺遙望著天邊那顆啟明星,隻說了一個字,“等。”
等什麽?
毓肅帝不知道,他伏在床上,病痛令他連喘息都費力氣。
外麵的禦林軍與上官軍對峙著,亂局一觸即發。
司刑少卿袁樹對李炳奇道:“中書令,這樣拖下去可不行。咱們要速戰速決。”畢竟他們是政變的發起者,若是不成功,一旦毓肅帝重掌朝政,他們這些人必然逃不過一死。
李炳奇皺緊了眉頭,與薑雲龍對望一眼,明白彼此心中所想。速戰速決誰都懂的,隻是在上官軍絕對力量的壓製下,維持不敗的局麵已是艱難,更何談速戰速決?
司刑少卿袁樹猶豫了一下,又道:“請恕下官無理。據說安陽郡主與上官將軍私交甚篤,不如……”
他的話還沒說完,一旁聽著的孟狄獲已經黑了臉,“道聽途說,不足為信。”一開始這政變的主意是孟七七提出來的,就這一點孟狄獲已經感到讓小女兒牽扯了太多不該她現在牽扯的事情。此刻聽到袁樹還有要“利用”孟七七的意思,孟狄獲沒罵人已經算是穩住脾氣了。
就在這靜默的僵持中,子時的梆子聲敲響了。
那聲音在空曠的禁宮裏,一圈一圈傳了出去。
薑雲龍一咬牙,“不能再拖了!”他準備下令戰鬥。
便在此時,思政宮的殿門從裏麵打開了。
上官千殺獨自走了出來。他的神態太過淡定自若,以至於根本沒有人攔他。
他就這樣閑庭信步般走出了思政宮。
□□眾人湧入殿內,卻發現毓肅帝已經倒在龍床上,氣絕身亡。
是病死?還是……?
若是後者,那隻有上官千殺一人在毓肅帝身邊。他本就是為了保毓肅帝而來,又怎麽會做出對毓肅帝不利的事情?
此間事情繁雜,□□眾人不及細究,況且他們乃是發動政變之人,若要宣揚毓肅帝是非正常死亡,那首當其衝被天下人懷疑的便是他們自身。於是他們便隻當毓肅帝乃是病死的,如此寫了文書。
***********
上官千殺木然的走出思政宮,本待離開,聽到身邊羽林軍嘈雜的說話聲,不禁皺了皺眉。這些禁軍平日裏安樂慣了,軍紀鬆散,此夜政變,難保其中魚龍混雜,有不堪之人趁夜行不軌之事。
他站在思政宮門口停了一停,轉身往怡華宮而去。
*******
孟七七現在正是長身體的年紀,晚上睡覺特別沉。政變的事情她隻是做了最先提出的那個人,具體的謀劃部署卻都是她外公等幾個狐狸老頭定下來的。是以孟七七對政變發生在今晚這一點,竟是毫不知情。
孟七七這晚睡得很香,朦朦朧朧間聽到有嘈雜的聲音遠遠傳來,她似夢似醒得睜了一下眼睛,就看到戰神大人正坐在她床邊望著她。
唔,夢到戰神大人了呀。
自從那晚戰神大人送她花,倆人說話到很晚之後,胡淑妃便下了嚴令,不許兩人再在怡華宮見麵了。此前她隻當孟七七還小,況且一半將她看做自己人,見她投了上官將軍的緣法,倒也沒有多話;但是事情好像漸漸不太對勁了。胡淑妃便要掐死孟七七這點不該有的小心思。
是以孟七七此刻見了戰神大人就坐在自己床邊,便隻當是在做夢。
“戰神大人……”她小聲夢囈著,想要揉揉眼睛看清楚些,卻困得抬不起手來。為什麽夢裏的戰神大人看起來不太開心的樣子?她想同他說話,逗他笑一笑。
“睡吧。”夢中的戰神大人摸了摸她的額頭。
孟七七安心的閉上了眼睛,夢中的戰神大人也好溫柔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