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他撚了那張素箋,照著上麵的地址走進一條小巷子,裏麵迎出來位老婆子,提了盞幽幽的燈,帶著他七拐八拐,到了一處,將那燈朝他手裏一塞,“進去吧。”
這是城南梨園後院兒的一間屋子,不過,屋內首座上坐著的不是戲子,而是一位著了玄色暗金龍紋緙絲袍子的大貴人。
張銘對他施了個拱手禮,也不念萬歲,尋了張軟椅子,便坐下了。
“公子尋我何事?”
對方不言語,推給他一疊紙,道:“你看了和我說說。”
張銘粗略一掃,惶恐道:“這……這恐怕也不是常……的過錯,他為人謙抑,斷不至於如此。”
那人笑了一聲,言語裏卻盡是怒意:“好個霍蘭人,欺我大周無人,還有那一位,膽子頗大,此等要事也敢壓著,真當朕、我是兒皇帝麽。”
張銘想著開口勸解幾句,未及他發聲,那人又道:“你也不必遮遮掩掩,你和楠楠一樣聰明,她不願搭理我,你一個工部的主事總該搭理我,知道些什麽全說了吧。”
三年來,眼前這人愈發冷漠跋扈,隱隱約約還透出些引人臣服之感,張銘雖道自己已經挺直了腰杆兒,也覺得壓力頗大。
這人好像對於自己的穿越者身份知道些什麽,卻又時不時的裝傻。好在張銘早言明不願意做出頭鳥,對方倒也仁慈,讓他過上了這三年多的安穩日子。
他咳了一聲老實道:“眼下重建水師也來不及了,艦船火炮又比不上霍蘭人,隻有談判一計。”他看對方臉色變黑,又不怕死的補充道:“國庫空虛,雖然鄙人也想替公子分憂,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不能盤剝百姓以圖一時之利。”
那人歎了一口氣:“我自己出三成,剩餘七成交予你和許桓兩人去籌,談判也同時進行吧。”
張銘聽到七成由自己和許桓去籌,額上就落下了一滴汗。
☆、第84章 鹿肉
琳娘這一頓鹿肉宴,全然食不知味。安氏溫良,樣貌雖平凡了些,但也出身大族,往常兩人便時有來往。
她夫君許桓如同乘了火箭,已經官拜從四品,地位比張銘高上許多,時不時要應酬,見識也算廣博,因著這,安氏那處也常有夫人小姐來往,雖及不上蔣氏那處俱是公卿之家的內眷,也是十分有雅趣的。
因著安氏脾氣好,又替許桓生了兩個兒子,地位穩固,她兄長叔父都是外臣,皇上起用新人,隱約有抬頭之象,往來的夫人俱待她十分之好。
按說琳娘與她交好,雖然年紀輕,可輩分上高一層,往常做客從不至於被人欺辱,今日卻頗被人冷嘲熱諷了一通。
為首的便是黃翰林夫人,她是安氏老鄉,潑辣嘴快。琳娘今日著了件白底青花嵌銀絲薄綃廣袖裙,因著懷孕怕熱,就薄了些,張銘愛寵她,特特尋人做了血瑪瑙的手串和耳墜子給她戴,看起來便分外嬌豔。
安氏處來往俱是從四品以下人家的夫人,少有日子過的比琳娘舒坦的,往常便不太樂見這景象,今日黃翰林夫人更是吃了火藥似的,嗤嗤笑道:“廣晴,你這位小嬸嬸可比我們在座的都俏麗。”
廣晴是安氏的閨字,她這一句話既顯出自己與安氏交好,又酸不可言,將琳娘刺了刺。她一貫依著禮數,謙恭為上,從不拿喬,總叫安氏許夫人,被黃翰林夫人這樣一點,便不上不下。
好在安氏良善,極有眼色的開解道:“蕪蘅,就你嘴快欺負人。張夫人,快來坐吧,就待你一人了。”待琳娘坐至她身側,又柔聲問道:“這裙子繡工精致,可是那位蘇家娘子的手藝?”
蘇婉容曾是青青的掌線師父,京城有名的繡娘,三十上下。可惜她勢單力孤,又不願將祖傳的繡技交給大繡坊謀出路,才被張銘撿了便宜,請到家裏教青青刺繡,之後青青追隨了淑妃娘娘,蘇師傅便問張銘借了些銀子,自立了門戶,琳娘的許多衣服便是她那處裁製的。
“嗯,蘇師傅新出了樣式,讓我當衣架子穿上些時日,有不對的地方再說與她好做修改,再做與諸位夫人穿。”
安氏羨慕道:“蘇娘子手藝精湛,等閑人等輕易穿不起她製的衣服,你真是好福氣。”
琳娘聽後,總覺得此話也頗酸,但她心寬,便一哂了之。
席間上了鹿肉,楊氏知道琳娘難得有孕,便頗手快的替她拆成了薄片,又輕聲勸道:“鹿肉性熱,夫人且節製些。”
她聲音說的輕,除了安氏及一旁的杜夫人都聽不見。杜夫人與琳娘不熟,並不言語,而安氏問道:“可是哪裏不舒服麽?倒是我的不是,將你賴出來。”
琳娘知道楊氏是掛心她的肚子,但未到三個月,一時也不能告訴安氏自己已有了孩子,便尷尬道:“倒沒哪裏不舒服,就是近日怕熱,鹿肉大補,吃了便要發汗。”
安氏也是最近才學起用鹿肉等高檔東西招待客人,不知琳娘哪裏戳中了她的痛腳,生硬的哦了一聲,不再說話。
琳娘用了兩片肉,便覺得油膩,勉強咽下去,卻是無論如何吃不下了,又怕他人多想,便用筷子夾了些小菜到碗裏,就著甜棗茶細嚼慢咽。
黃翰林夫人見她如此,便開腔道:“近日我夫君迷上了位叫小鳳仙兒的戲子,成夜的去那兒趕場子,若是聽聽戲也就罷了,偏偏要送彩頭,不過掙那幾個叮當錢,哪裏夠用呢?”言畢便唉聲歎氣。
杜夫人湊趣問道:“有這迴事兒?小鳳仙兒的戲我也聽過,唱的不賴,身段兒也頗好,可惜尋常的彩頭入不了她的眼哩,你還是勸勸黃大人,別讓錢打了水漂兒。”
她倆開了這個話頭,其餘夫人也嘰嘰喳喳起來。有的道:“別說小鳳仙兒,有個新起來的芍藥兒,風頭正好,眼下小鳳仙兒都得給她讓道兒了。”
有的道:“這些個戲子,成日裏拋頭露麵的,被人捧上天了,大家的閨秀哪個不比她們好。”
有的道:“是啊,攏共掙幾個錢,全送去了也不見她們有什麽迴音。”
在座的都是有體麵身份的夫人,卻說話越發粗鄙不堪,琳娘聽著頗煩,但看安氏聽的津津有味,也不好掃她麵子提前離席。
有位雀斑臉蛋兒的吳夫人又道了一聲:“你們也別嘰嘰喳喳了,看看張夫人,人家年輕貌美,張大人就從不捧戲子的,你們呐還是俱迴去打扮打扮的好。”
琳娘尷尬的笑笑,也不接腔,黃翰林夫人坐在琳娘對麵,突然立起身在她臉上擰了一下,笑道:“可不是,怪滑膩的。”她行事素來如此,倒沒人覺得唐突。她坐迴自己位子旁,又瞪大了眼睛一瞧:“嘿,張夫人看著怪像一個人。”
“誰?” “你別看誰都像小鳳仙兒,盡想著擰一把。”
黃翰林夫人掩嘴輕笑,又朝安氏看了一眼道:“哪裏的話,張夫人看著像的那位,是梨園花旦芍藥兒。”
“你這麽一說,真是有幾分像。”
琳娘心底裏翻騰,又不好發作,還是楊氏在她身後看出些不對,對安氏道:“我家夫人看著像是不舒服,可否先離席?”
安氏正和其餘人笑作一團,聽後便斂了神色,起身對其餘人道:“張夫人身子不舒服,我去送送她。”
走置門口,楊氏扶著琳娘便要上轎子,卻被琳娘製止了,她喚住安氏:“許夫人,我有些話與你說。”
兩人走至一個小迴廊,安氏疑惑道:“何事?”
琳娘吸了一口氣道:“今日這鹿肉,我確實不大吃的慣,掃了你興倒是我的不對了。”
安氏忙笑道:“哪兒的話,你既不舒服,難道我要逼著你咽麽?迴去好好將養著才是。”
琳娘又道:“那便告辭了。”
安氏陪她走到迴廊口子上,剛要轉身迴去,卻又被扯住了衣袖,隻見琳娘臉上露出些凝意:“你幫我告知黃翰林夫人一聲,看不住自家的男人卻逞些口舌之利沒什麽利處,我倒罷了,下迴若衝撞了別的夫人,鬧到場麵上就不好看了。”言畢,她還深深的看了一眼安氏。
安氏被她看的心驚肉跳,喃喃道:“今日是我不對。”
琳娘旋即笑道:“剛剛在席上不能說與別人,現下偷偷告訴你,我肚子裏有了個孩子了,才不愛吃油膩,眼下還沒到三個月,你可要替我保密呀。”
安氏知她不易生,當下便瞪大了眼睛,繞著她纖細的腰身看了一周,羞慚道:“真是,這真是大幸事,你得好好養著,我過些日子便去探你。”
“好。”
送別了琳娘,安氏捂著胸口默默的往迴走,想到些什麽,眼淚就下來了。
琳娘坐在轎子裏,楊氏立在外頭輕聲勸道:“這位許夫人看著也不是個好的,夫人往後還是安心在家養著,等孩子誕下了再出來應酬吧。”
琳娘疲憊的應了一聲:“她不過是一時迷了眼睛,我總不能為著小事就不與她來往,到時候傳出去相公麵上也不好看,何況她家親戚眾多,相公和我勢單力孤的,能交好還是盡力吧。”
許桓青睞芍藥兒的事,琳娘也有耳聞。初時也有人說她與芍藥兒長的像,她一向自認行得正做得端,這事兒就很令她氣了一陣子,還是後來張銘開解她,說她與芍藥兒不過是眉眼裏像,氣質內涵卻半點兒不同,才又好了。
今日安氏借了黃翰林夫人這把刀向自己發難,著實令她心寒,可見這諸位夫人皆不是好相與的。與蔣氏來往的那一批上了年紀的夫人則不同,她們地位高貴,一貫養尊處優,也就不將琳娘放在眼裏,更不會拿她開涮,反而好相處些。
她心裏輕歎了一口氣,可想到張銘,又覺得為著他被一時欺辱了,也沒什麽關係,就是有些想她阿姐瑾娘了。
…………………………………………………………
另一頭,張銘魂不守舍的聽徐澈布置了許多任務。他便知道,自己這迴要升官兒了,正經的五品通政司參議,直接從工部調到通政院,簡直一步登天。還將被派到攀雲港去,負責督建新艦船,自己做了多年的功課,就要一朝用上了,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一切的前提是他得先幫著許桓替徐澈籌到三百萬兩白銀,將他扶成正四品右通政使。他想到現下應當在家裏唿唿大睡的張鑒,暗自佩服他眼力高,一抓一個準。
許桓這人雖然膽小又好美色,辦事卻細致周到,於政見上也很有見地,難得的是不貪,已經儼然成了張係的一張新的大旗,這其中雖難免有徐澈偏愛張氏愛屋及烏的緣故,但若是許桓沒能耐,也有“周桓、李桓、王桓”等著他用。
他接了密旨,將薄薄的黃絹塞進自己衣服的夾帶裏,提著老婦給自己的燈籠,慢悠悠的沿原路走了出去,果然有個轎夫來迎他,接過他手中的燈籠,笑道:“老爺,請上轎。”
他坐在轎子上想,要籌錢,隻有下江南一途了。說到江南,秦遊在蘇州履新,已經往桐裏去曆練了,算一算,他再過半年就要升任知州了。他們也許久未見了,去敘敘舊也好。
可是琳娘還懷著孩子,不能跟自己一道去了,真是愁殺人。
☆、第85章 南下
張銘到家後,便覺得琳娘似乎不太高興,他當是因為自己迴的晚了,便耐心與她解釋道:“是那一位找我有事兒。”
琳娘迴了他一個淺笑:“我知道呀。”
“恐怕等清明一過,我就得南下一趟了。”
“是什麽事兒?”
“這樣……”
琳娘聽後,沉思了許久,隨即抬手理了理張銘的衣領,“該去的,不必擔憂我。”
張銘卻更越發憂心,“這一去興許就要大半年,沒準咱們的孩子出身我都趕不上,是我不好,隨便應了人家,欠考慮了。”
琳娘卻正色道:“孩子乖乖的就在我肚子裏,跑不了。何況是那一位的命令,你怎麽可能推的了,還是安心替他辦事,爭取早早的迴來才對。”
她在燕京過了幾年日子,心智也愈發成熟起來,離權威越近,也越知道它們的可怕之處,高下尊卑之分,在這裏比起故鄉更為顯著。
張銘看她臉上神情自然,一時裏倒不知該迴些什麽。隻能握住她的一雙手,歎了口氣道:“其實,我當初不過是想讓咱們能安身立命,才去考了舉人,就想混個一官半職就辭了和你一道迴家去。若是連自己孩子出身都不能夠在場……也太本末倒置了些。”
“你竟然這樣想麽?”琳娘詫異道,“……我隻當你一直想著要揚名立萬呢。”
張銘眨了眨眼睛道:“若是我想揚名立萬,當初何不直接去吏部呢?”
“也是……”琳娘輕聲道,“有些時候你的心思真難猜,我天天和你在一處,也不能全明白。”
她聲音逐漸低沉了下去,張銘心裏突然一酸,誠懇道:“我肚子裏彎彎繞繞的是多了些,不過,你得信我,”他咬了咬牙,“至多十年,十年後咱們便迴家去,過最平常的日子,跟你爹娘那樣的。”
琳娘噗嗤笑了一聲:“我不愛過他們那樣的,我的嗓門可沒娘那樣大。我一直都信你,隻要咱們在一起就好了。別說十年,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也無妨的。”
她不大說情話,許是性格使然,近年來則越發沉靜了,不與她熟悉的人都隻當她是個瓷人兒,隻有張銘知道她內裏芯子始終未變,遇剛則剛遇柔則柔。
因此,聽到這一席話,張銘心裏熨帖,便將她往自己懷裏抱了抱,眼下,他們是三個人在一處了,往後,也隻會越過越好的。
……………………………………………………………………………………
隔日,皇帝便下了聖旨,擢升許桓為朝廷特使,查勘江南道,籌資以備建設新艦船,另派工部船舶所主事張銘同行作副使,負責巡視攀雲、環渚、青田三港。
這道聖旨一出,全場嘩然。皆因這道旨,未有內閣的票擬,僅有批紅,言下之意,便是皇上不信任閣臣,親自擬旨了。首輔陳太師當庭便跪了下去,求皇上三思,他身後門生諸多,一並跪了,黑壓壓一片。
倒是吏部侍郎張鑒舉賢不避親,當即稱頌了皇上一番。工部多年來為其餘五部相輕,船舶所則為其餘二十七所薄待,尚書李嗣函甚至都不大記得自己手下有張銘這麽個人物,但他仗著年紀大行將退休,無可顧慮的,也多了句嘴,稱讚張銘年輕沉穩,可堪大用。
陳派諸位跪了一地也未見皇上反悔,他們已跋扈慣了,俱有些無措,倒是為首的陳太師巋然不動,依舊跪著。
僵持了足有半個時辰,皇上命人提了把太師椅上來,特地走下龍椅將陳太師扶至座位上,才開口命諸人都平身。退朝後,還將幾個閣臣留了下來。他這一連串動作做完,到底還是沒有收迴成命,許桓張銘這一行,是必然了。
那之後作為補償,皇上有擢升了幾位陳派的官員,兩派間的硝煙才稍稍滅了一些。
臨行前幾日,張鑒同張銘徹夜長談了一番,他早在聽聞徐澈提到張銘時,便大為詫異,若說徐澈是因為自己女兒才愛屋及烏,他是不信的。
這是城南梨園後院兒的一間屋子,不過,屋內首座上坐著的不是戲子,而是一位著了玄色暗金龍紋緙絲袍子的大貴人。
張銘對他施了個拱手禮,也不念萬歲,尋了張軟椅子,便坐下了。
“公子尋我何事?”
對方不言語,推給他一疊紙,道:“你看了和我說說。”
張銘粗略一掃,惶恐道:“這……這恐怕也不是常……的過錯,他為人謙抑,斷不至於如此。”
那人笑了一聲,言語裏卻盡是怒意:“好個霍蘭人,欺我大周無人,還有那一位,膽子頗大,此等要事也敢壓著,真當朕、我是兒皇帝麽。”
張銘想著開口勸解幾句,未及他發聲,那人又道:“你也不必遮遮掩掩,你和楠楠一樣聰明,她不願搭理我,你一個工部的主事總該搭理我,知道些什麽全說了吧。”
三年來,眼前這人愈發冷漠跋扈,隱隱約約還透出些引人臣服之感,張銘雖道自己已經挺直了腰杆兒,也覺得壓力頗大。
這人好像對於自己的穿越者身份知道些什麽,卻又時不時的裝傻。好在張銘早言明不願意做出頭鳥,對方倒也仁慈,讓他過上了這三年多的安穩日子。
他咳了一聲老實道:“眼下重建水師也來不及了,艦船火炮又比不上霍蘭人,隻有談判一計。”他看對方臉色變黑,又不怕死的補充道:“國庫空虛,雖然鄙人也想替公子分憂,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不能盤剝百姓以圖一時之利。”
那人歎了一口氣:“我自己出三成,剩餘七成交予你和許桓兩人去籌,談判也同時進行吧。”
張銘聽到七成由自己和許桓去籌,額上就落下了一滴汗。
☆、第84章 鹿肉
琳娘這一頓鹿肉宴,全然食不知味。安氏溫良,樣貌雖平凡了些,但也出身大族,往常兩人便時有來往。
她夫君許桓如同乘了火箭,已經官拜從四品,地位比張銘高上許多,時不時要應酬,見識也算廣博,因著這,安氏那處也常有夫人小姐來往,雖及不上蔣氏那處俱是公卿之家的內眷,也是十分有雅趣的。
因著安氏脾氣好,又替許桓生了兩個兒子,地位穩固,她兄長叔父都是外臣,皇上起用新人,隱約有抬頭之象,往來的夫人俱待她十分之好。
按說琳娘與她交好,雖然年紀輕,可輩分上高一層,往常做客從不至於被人欺辱,今日卻頗被人冷嘲熱諷了一通。
為首的便是黃翰林夫人,她是安氏老鄉,潑辣嘴快。琳娘今日著了件白底青花嵌銀絲薄綃廣袖裙,因著懷孕怕熱,就薄了些,張銘愛寵她,特特尋人做了血瑪瑙的手串和耳墜子給她戴,看起來便分外嬌豔。
安氏處來往俱是從四品以下人家的夫人,少有日子過的比琳娘舒坦的,往常便不太樂見這景象,今日黃翰林夫人更是吃了火藥似的,嗤嗤笑道:“廣晴,你這位小嬸嬸可比我們在座的都俏麗。”
廣晴是安氏的閨字,她這一句話既顯出自己與安氏交好,又酸不可言,將琳娘刺了刺。她一貫依著禮數,謙恭為上,從不拿喬,總叫安氏許夫人,被黃翰林夫人這樣一點,便不上不下。
好在安氏良善,極有眼色的開解道:“蕪蘅,就你嘴快欺負人。張夫人,快來坐吧,就待你一人了。”待琳娘坐至她身側,又柔聲問道:“這裙子繡工精致,可是那位蘇家娘子的手藝?”
蘇婉容曾是青青的掌線師父,京城有名的繡娘,三十上下。可惜她勢單力孤,又不願將祖傳的繡技交給大繡坊謀出路,才被張銘撿了便宜,請到家裏教青青刺繡,之後青青追隨了淑妃娘娘,蘇師傅便問張銘借了些銀子,自立了門戶,琳娘的許多衣服便是她那處裁製的。
“嗯,蘇師傅新出了樣式,讓我當衣架子穿上些時日,有不對的地方再說與她好做修改,再做與諸位夫人穿。”
安氏羨慕道:“蘇娘子手藝精湛,等閑人等輕易穿不起她製的衣服,你真是好福氣。”
琳娘聽後,總覺得此話也頗酸,但她心寬,便一哂了之。
席間上了鹿肉,楊氏知道琳娘難得有孕,便頗手快的替她拆成了薄片,又輕聲勸道:“鹿肉性熱,夫人且節製些。”
她聲音說的輕,除了安氏及一旁的杜夫人都聽不見。杜夫人與琳娘不熟,並不言語,而安氏問道:“可是哪裏不舒服麽?倒是我的不是,將你賴出來。”
琳娘知道楊氏是掛心她的肚子,但未到三個月,一時也不能告訴安氏自己已有了孩子,便尷尬道:“倒沒哪裏不舒服,就是近日怕熱,鹿肉大補,吃了便要發汗。”
安氏也是最近才學起用鹿肉等高檔東西招待客人,不知琳娘哪裏戳中了她的痛腳,生硬的哦了一聲,不再說話。
琳娘用了兩片肉,便覺得油膩,勉強咽下去,卻是無論如何吃不下了,又怕他人多想,便用筷子夾了些小菜到碗裏,就著甜棗茶細嚼慢咽。
黃翰林夫人見她如此,便開腔道:“近日我夫君迷上了位叫小鳳仙兒的戲子,成夜的去那兒趕場子,若是聽聽戲也就罷了,偏偏要送彩頭,不過掙那幾個叮當錢,哪裏夠用呢?”言畢便唉聲歎氣。
杜夫人湊趣問道:“有這迴事兒?小鳳仙兒的戲我也聽過,唱的不賴,身段兒也頗好,可惜尋常的彩頭入不了她的眼哩,你還是勸勸黃大人,別讓錢打了水漂兒。”
她倆開了這個話頭,其餘夫人也嘰嘰喳喳起來。有的道:“別說小鳳仙兒,有個新起來的芍藥兒,風頭正好,眼下小鳳仙兒都得給她讓道兒了。”
有的道:“這些個戲子,成日裏拋頭露麵的,被人捧上天了,大家的閨秀哪個不比她們好。”
有的道:“是啊,攏共掙幾個錢,全送去了也不見她們有什麽迴音。”
在座的都是有體麵身份的夫人,卻說話越發粗鄙不堪,琳娘聽著頗煩,但看安氏聽的津津有味,也不好掃她麵子提前離席。
有位雀斑臉蛋兒的吳夫人又道了一聲:“你們也別嘰嘰喳喳了,看看張夫人,人家年輕貌美,張大人就從不捧戲子的,你們呐還是俱迴去打扮打扮的好。”
琳娘尷尬的笑笑,也不接腔,黃翰林夫人坐在琳娘對麵,突然立起身在她臉上擰了一下,笑道:“可不是,怪滑膩的。”她行事素來如此,倒沒人覺得唐突。她坐迴自己位子旁,又瞪大了眼睛一瞧:“嘿,張夫人看著怪像一個人。”
“誰?” “你別看誰都像小鳳仙兒,盡想著擰一把。”
黃翰林夫人掩嘴輕笑,又朝安氏看了一眼道:“哪裏的話,張夫人看著像的那位,是梨園花旦芍藥兒。”
“你這麽一說,真是有幾分像。”
琳娘心底裏翻騰,又不好發作,還是楊氏在她身後看出些不對,對安氏道:“我家夫人看著像是不舒服,可否先離席?”
安氏正和其餘人笑作一團,聽後便斂了神色,起身對其餘人道:“張夫人身子不舒服,我去送送她。”
走置門口,楊氏扶著琳娘便要上轎子,卻被琳娘製止了,她喚住安氏:“許夫人,我有些話與你說。”
兩人走至一個小迴廊,安氏疑惑道:“何事?”
琳娘吸了一口氣道:“今日這鹿肉,我確實不大吃的慣,掃了你興倒是我的不對了。”
安氏忙笑道:“哪兒的話,你既不舒服,難道我要逼著你咽麽?迴去好好將養著才是。”
琳娘又道:“那便告辭了。”
安氏陪她走到迴廊口子上,剛要轉身迴去,卻又被扯住了衣袖,隻見琳娘臉上露出些凝意:“你幫我告知黃翰林夫人一聲,看不住自家的男人卻逞些口舌之利沒什麽利處,我倒罷了,下迴若衝撞了別的夫人,鬧到場麵上就不好看了。”言畢,她還深深的看了一眼安氏。
安氏被她看的心驚肉跳,喃喃道:“今日是我不對。”
琳娘旋即笑道:“剛剛在席上不能說與別人,現下偷偷告訴你,我肚子裏有了個孩子了,才不愛吃油膩,眼下還沒到三個月,你可要替我保密呀。”
安氏知她不易生,當下便瞪大了眼睛,繞著她纖細的腰身看了一周,羞慚道:“真是,這真是大幸事,你得好好養著,我過些日子便去探你。”
“好。”
送別了琳娘,安氏捂著胸口默默的往迴走,想到些什麽,眼淚就下來了。
琳娘坐在轎子裏,楊氏立在外頭輕聲勸道:“這位許夫人看著也不是個好的,夫人往後還是安心在家養著,等孩子誕下了再出來應酬吧。”
琳娘疲憊的應了一聲:“她不過是一時迷了眼睛,我總不能為著小事就不與她來往,到時候傳出去相公麵上也不好看,何況她家親戚眾多,相公和我勢單力孤的,能交好還是盡力吧。”
許桓青睞芍藥兒的事,琳娘也有耳聞。初時也有人說她與芍藥兒長的像,她一向自認行得正做得端,這事兒就很令她氣了一陣子,還是後來張銘開解她,說她與芍藥兒不過是眉眼裏像,氣質內涵卻半點兒不同,才又好了。
今日安氏借了黃翰林夫人這把刀向自己發難,著實令她心寒,可見這諸位夫人皆不是好相與的。與蔣氏來往的那一批上了年紀的夫人則不同,她們地位高貴,一貫養尊處優,也就不將琳娘放在眼裏,更不會拿她開涮,反而好相處些。
她心裏輕歎了一口氣,可想到張銘,又覺得為著他被一時欺辱了,也沒什麽關係,就是有些想她阿姐瑾娘了。
…………………………………………………………
另一頭,張銘魂不守舍的聽徐澈布置了許多任務。他便知道,自己這迴要升官兒了,正經的五品通政司參議,直接從工部調到通政院,簡直一步登天。還將被派到攀雲港去,負責督建新艦船,自己做了多年的功課,就要一朝用上了,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一切的前提是他得先幫著許桓替徐澈籌到三百萬兩白銀,將他扶成正四品右通政使。他想到現下應當在家裏唿唿大睡的張鑒,暗自佩服他眼力高,一抓一個準。
許桓這人雖然膽小又好美色,辦事卻細致周到,於政見上也很有見地,難得的是不貪,已經儼然成了張係的一張新的大旗,這其中雖難免有徐澈偏愛張氏愛屋及烏的緣故,但若是許桓沒能耐,也有“周桓、李桓、王桓”等著他用。
他接了密旨,將薄薄的黃絹塞進自己衣服的夾帶裏,提著老婦給自己的燈籠,慢悠悠的沿原路走了出去,果然有個轎夫來迎他,接過他手中的燈籠,笑道:“老爺,請上轎。”
他坐在轎子上想,要籌錢,隻有下江南一途了。說到江南,秦遊在蘇州履新,已經往桐裏去曆練了,算一算,他再過半年就要升任知州了。他們也許久未見了,去敘敘舊也好。
可是琳娘還懷著孩子,不能跟自己一道去了,真是愁殺人。
☆、第85章 南下
張銘到家後,便覺得琳娘似乎不太高興,他當是因為自己迴的晚了,便耐心與她解釋道:“是那一位找我有事兒。”
琳娘迴了他一個淺笑:“我知道呀。”
“恐怕等清明一過,我就得南下一趟了。”
“是什麽事兒?”
“這樣……”
琳娘聽後,沉思了許久,隨即抬手理了理張銘的衣領,“該去的,不必擔憂我。”
張銘卻更越發憂心,“這一去興許就要大半年,沒準咱們的孩子出身我都趕不上,是我不好,隨便應了人家,欠考慮了。”
琳娘卻正色道:“孩子乖乖的就在我肚子裏,跑不了。何況是那一位的命令,你怎麽可能推的了,還是安心替他辦事,爭取早早的迴來才對。”
她在燕京過了幾年日子,心智也愈發成熟起來,離權威越近,也越知道它們的可怕之處,高下尊卑之分,在這裏比起故鄉更為顯著。
張銘看她臉上神情自然,一時裏倒不知該迴些什麽。隻能握住她的一雙手,歎了口氣道:“其實,我當初不過是想讓咱們能安身立命,才去考了舉人,就想混個一官半職就辭了和你一道迴家去。若是連自己孩子出身都不能夠在場……也太本末倒置了些。”
“你竟然這樣想麽?”琳娘詫異道,“……我隻當你一直想著要揚名立萬呢。”
張銘眨了眨眼睛道:“若是我想揚名立萬,當初何不直接去吏部呢?”
“也是……”琳娘輕聲道,“有些時候你的心思真難猜,我天天和你在一處,也不能全明白。”
她聲音逐漸低沉了下去,張銘心裏突然一酸,誠懇道:“我肚子裏彎彎繞繞的是多了些,不過,你得信我,”他咬了咬牙,“至多十年,十年後咱們便迴家去,過最平常的日子,跟你爹娘那樣的。”
琳娘噗嗤笑了一聲:“我不愛過他們那樣的,我的嗓門可沒娘那樣大。我一直都信你,隻要咱們在一起就好了。別說十年,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也無妨的。”
她不大說情話,許是性格使然,近年來則越發沉靜了,不與她熟悉的人都隻當她是個瓷人兒,隻有張銘知道她內裏芯子始終未變,遇剛則剛遇柔則柔。
因此,聽到這一席話,張銘心裏熨帖,便將她往自己懷裏抱了抱,眼下,他們是三個人在一處了,往後,也隻會越過越好的。
……………………………………………………………………………………
隔日,皇帝便下了聖旨,擢升許桓為朝廷特使,查勘江南道,籌資以備建設新艦船,另派工部船舶所主事張銘同行作副使,負責巡視攀雲、環渚、青田三港。
這道聖旨一出,全場嘩然。皆因這道旨,未有內閣的票擬,僅有批紅,言下之意,便是皇上不信任閣臣,親自擬旨了。首輔陳太師當庭便跪了下去,求皇上三思,他身後門生諸多,一並跪了,黑壓壓一片。
倒是吏部侍郎張鑒舉賢不避親,當即稱頌了皇上一番。工部多年來為其餘五部相輕,船舶所則為其餘二十七所薄待,尚書李嗣函甚至都不大記得自己手下有張銘這麽個人物,但他仗著年紀大行將退休,無可顧慮的,也多了句嘴,稱讚張銘年輕沉穩,可堪大用。
陳派諸位跪了一地也未見皇上反悔,他們已跋扈慣了,俱有些無措,倒是為首的陳太師巋然不動,依舊跪著。
僵持了足有半個時辰,皇上命人提了把太師椅上來,特地走下龍椅將陳太師扶至座位上,才開口命諸人都平身。退朝後,還將幾個閣臣留了下來。他這一連串動作做完,到底還是沒有收迴成命,許桓張銘這一行,是必然了。
那之後作為補償,皇上有擢升了幾位陳派的官員,兩派間的硝煙才稍稍滅了一些。
臨行前幾日,張鑒同張銘徹夜長談了一番,他早在聽聞徐澈提到張銘時,便大為詫異,若說徐澈是因為自己女兒才愛屋及烏,他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