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娘上前一步,給他係上了披風,囑咐道:“你也穿好衣服,今天吹了一天風,半點沒歇過呢。”
孫琢在一旁撇嘴,碎碎念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視。”他像是才瞥到青青,就湊上去問:“我那手絹你重新做了嗎,要雙魚的,不要一條魚的那個。”
青青把上迴那條藍色手絹掏出來,放在他手裏,“姐姐說這個已經很好了,還讓我和你說‘愛要不要’。”她麵無表情的說完,就跟著琳娘出門去了。
孫琢看著手裏和上迴一般無二的手絹,垂頭喪氣的跟了出去。
一旁注意著的張銘見到這一幕,嘴角不免又抽了抽,心裏暗暗給青青道了聲好。他將酒肆的門合上,帶了鑰匙,也跟了出去。
清河縣的燈會雖然確實不大,但他們這裏水土好,才子佳人出的多,整個地區的人都愛趕時髦,因此也十分熱鬧。
一路上擠擠挨挨的掛著許多燈,還有比張銘先前放過的大許多號的煙花,交相輝映,整個縣裏的天空都隱隱發紅。張銘如今不會對對子,就不去湊那邊的熱鬧,帶著琳娘和青青看戲班子搭台唱戲,倒也算有趣。青青嗓子清亮,也跟著輕輕唱了兩句,倒引來幾個路人側目,不過張銘和琳娘對唱戲的都沒什麽輕賤之意,反而沒注意到。
至於孫琢,早就不知竄哪裏去了。
燈會上有賣糖葫蘆和小吃的,張銘知道琳娘喜歡吃,特地買了許多,和她帶著青青一塊邊走邊吃。期間還有個小插曲,他們逛到一半時,孫琢氣喘籲籲跑過來,對張銘念叨:“小爺見到自己仇人了,他們人多,我沒辦法。”
張銘被他說的雲裏霧裏,“誰?”
孫琢看到他姐姐也好奇的看過來,就住了口,答道:“沒誰。”
張銘沒在意,就讓他別再亂跑,四個人一起逛起來。
他們一直逛到燈會上散的差不多了才迴家去,因為累的狠了,就都各自迴房倒頭睡下,嚴氏幫他們將屋子烘的很熱,也沒什麽不習慣的地方,一夜無話。
☆、第32章 縣衙
清河學館,是清河縣的一塊金字招牌,每年不過招收數十個學生,若是二十歲以下考上的稟生隻需交足束脩就能入學,這自然是鳳毛麟角,其餘的都需參加入學考試,即便是稟生,之後院試未中的也隻能再留三年,若是中了院試的,若是還想更上一層樓,自然要去國子監上學,也不會再留。
這樣一來,張銘沾了原主的光,直接就能入學。而孫琢,他連童生都不是,連清河學館的門都摸不到,張銘隻能一邊暗歎自己因為生活安逸,思維也簡單了,一邊想要替他另尋老師。豈料被孫琢一口迴絕,“姐夫,你也太小瞧我了,縣試那樣簡單,若是我用心去考,無論如何都能過。”
張銘還以為他是失落,想勸兩句,結果孫琢又輕飄飄遞來一句:“我可不會再做本末倒置的事了。”
張銘失笑:“倒是我小瞧你了。”他和孫琢如今相熟了,才覺得他也有些孩子氣,這才想起來初識那會兒孫琢冷著一張小小的俊臉,可成熟的很,即便被孫炳那樣狠揍了一頓,也不喊一聲痛,可見他心智比起其他人來說算的上是早熟了。
既然如此,張銘也不再逼他,就是為他的去處煩惱起來。
“我有的是去處,不單咱們住的那對麵的武館可以去學,就是縣裏民兵隊也有缺人手的時候。”
張銘聽他這樣一說,立刻對孫琢刮目相看,不由懷疑起他這樣小小年紀就有主見,是否也是穿越人士了。孫琢被他奇奇怪怪的盯了幾眼,隻感覺自己身上毛毛的,就跑出去做他自己的事了。見他這樣反應,張銘也知道是自己神經過敏,就轉而專心琢磨自己的事了。
他的店還是要開的,不過是將酒肆改一改,不再賣鹹豬耳、醬豬蹄那樣的涼菜,改賣簡單方便的各式堅果,另外兼營一些豆腐和西紅柿。一是嚴氏也說了實話,她賣那些隻是為了招徠好吃肉的客戶,自己做起來費時費力賺不了幾個,若是去別家訂,更是落不下幾個子,二是張銘不想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麵,他確實需要一份產業,但開食肆不是上選,現在隻能將就過渡。再者說,他不希望琳娘為了開店蹉跎歲月,好好的年輕姑娘熬成嚴氏那樣,人生的樂趣會少一大半的。
另外,他想的長遠,若是琳娘因為操勞而不再年輕漂亮,被太多的雞毛蒜皮變的沒有才情智慧,即使他如今心裏有濃濃愛意,久而久之也會消磨殆盡,那將是十分可悲的事。張銘覺得自己既然希望能和琳娘長長久久下去,就應該在現在做好打算,讓她跟著自己一起成長起來。他希望自己將來不管是從商還是一不小心又入官場,都能和她一起攜著手走下去。他畢竟是男人,而男人的想法,從來都是這樣現實又夾雜著夢幻的。
至於他一開始就想好的琳琅居,還是要用的,不過不是用在這間食肆上,這樣上好的名字,他要用在最適合的地方。
進貨的渠道十分方便,他如今背靠大樹好乘涼,隻消和張萍提一提,讓他知味樓進貨的時候帶上自己家就行,他的食肆預備走親民又方便的路子,和知味樓那高端洋氣的風格不同,也談不上衝突。
張銘在自己書房想清楚了所有事情,就將手裏擺弄的扇子一收,往桌上一敲,看來又得去求那張萍了。=_,=他苦悶的想,自己現在舉步維艱,究竟何時是個頭。
琳娘刺繡做的好,這才來了幾日就已經遠近聞名,她知曉的花樣雖少,但勝在一學就會,針腳既平且密,配色的眼光也極好,上迴來的那兩個街坊婆娘家裏俱有待嫁的少女,就請她去幫忙指點,張銘原本就覺得她總是在家裏太不自由,自然就放行了。
青青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嚴氏自從知曉她是張家簽了死契的丫鬟,不怕她將來嫁人外傳,就手把手教起她釀酒的事來。
嚴氏家祖傳那張果酒方子,瑣碎至極,張銘瞄過一眼,裏麵噱頭毫不下於現代的那些酒業打著的各種旗號,反而有過之無不及,光是用的露水就有三種,果子更是要用滄州這帶最好的平城果,太酸不行,太甜也不行,酒曲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要用淮南道特產的一種紅曲,張銘答應過嚴氏,本錢一應他來,結果足足跑了清河縣三家商號才尋到一點,放在家裏養起來。總之,就是很煩了,也無怪當初嚴氏家裏還能有本事做這酒的時候沒人想辦法偷師,畢竟這麽多周折,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真假假,隻要記錯了一樣,做出來的酒就尋常,想賣好價更無從談起。
隻有張銘,他一諾千金,為了嚴氏的各種要求四處去尋材料,這才尋的七七八八。他尋的急,陣仗大,一時間倒有許多人知曉嚴氏要重現當年的西施果酒,如今還沒做出來,就有幾個年過五十的老饕來下單訂酒了。也算因禍得福,提前給自己的店做了一把宣傳。不過,張銘實在幸運,若是他不一時興起,將嚴氏留下做工,今日這張果酒方子就完全廢了,畢竟要是沒人做的出來,再好的方子都是廢紙。
張銘年前就給張萍去了信,知曉他如今應該還在燕京述職,要到二月初才迴清河縣,因此也不急,就準備一個人上街轉轉,看看清河學館,順便摸摸縣裏的局勢,聽說之前換了新縣令,政令一新,不妨去感受一下。
到了街上,張銘前幾迴來去匆忙,又都撿著開集市的時候來,就沒能細細觀察,現在才有空閑能好好看看。
街道不寬,就是他店門前最寬的這條,也不過三丈,隻能容兩輛馬車通過,沿街的人家還會擺些小攤,賣鞋墊襪子、手絹頭花、自家的炒貨等種種零碎。
清河縣這裏的民風算是開放,尋常人家的女子不用遮麵出行,因此也有未足豆蔻的女孩兒在街邊跳皮筋踢毽子,至於那些匆匆而過的二八少女,多是出門采買花樣布料,倒是有兩個大膽的,看見了路過的張銘就小聲嘻笑,等張銘走過後還爆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張銘還當自己穿著有什麽不妥,最後借了街邊賣鏡子人家的銅鏡看了看,覺得自己還算周正,就道了聲奇怪,不再多想。
縣中心是縣衙,旁邊就是清河學館。張銘看了看縣衙門口,正巧有人在擊鼓,還圍著一群人,很是熱鬧,一時好奇,就湊上前去,拍了拍一個穿短褂的中年男人,問道:“大叔,這是出了什麽事?”
那中年男人看熱鬧正起勁,被人打擾自然不喜,但他看張銘年紀輕輕就穿著長衫,衣料又不差,擔心惹到哪家公子,就無奈答道:“這是縣東的王大傻子,他要告官。”
張銘心下一歎,這就是告官啊,和電視裏演的也不差多少,他還有些不解,就學著電視裏那樣繼續問道:“不知道他有什麽冤情?大叔你能給說說麽?”
中年男人嗤笑一聲,斜了他一眼,說道:“你不是本地人吧,誰都知道,王大傻子他姐姐被縣東的小太歲金四兒霸去做小老婆了。後來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又被金四扔了迴去。這傻子告了半年多了,前幾迴都被打了迴去,現在換了新縣令爺,又來試了。”他似乎說起了興子,壓低聲音道:“我看你初來乍到,提醒你一句,這金四是本縣一霸,等閑人不敢惹他,見到就要繞路走,千萬別做那刺頭。”
張銘直覺金四這名字熟悉,他好一陣迴憶,才想起來,孫琢頭一迴跟他進這城裏,就是被那一夥人給揍的,還有那個新縣令,他聽說好久了,正好趁著機會見見,這人做事虎頭蛇尾,半點章程沒有,擱現代,政績評價直接是差。
王大傻子梆梆梆的敲了好一陣,倒是沒人來將他打走,但縣衙的大門緊閉著,眼見著日頭西斜,就要過了縣衙接案的時間,他對那位新上任的縣令原本抱著極大期望,這迴又吃閉門羹,就垂頭喪氣起來。他周圍的人見沒熱鬧可看,也紛紛道了聲無聊,散了開去。
張銘站在一旁,看王大傻子那樣,心下不忍,他一早就瞥見人群裏有個小黃門探頭探腦,應該是裏麵的探子,隻等王大傻子知難而退就要往內報信,他就上前一步,對王大傻子說道:“你莫要心急,縣令爺遲早要接你這案子,你方才已經敲夠了八十一下,就是證明自己有極大冤屈,依咱們大周律令,不接你這案子,隻要我寫一封信替你呈報了滄州州牧,裏麵的大官也要吃派頭。”
他說話特意一字一頓,清晰響亮,王大傻子一頭霧水,隻知道眼前這讀書人告訴自己有希望,不免就流起淚來,張銘也是試一試,果然見到那小黃門飛似的從縣衙偏門跑進去,想來是上報去了,就心下略定。
縣衙內,秦遊坐在首位,對著坐在他下首一個留著倆撇胡子的中年男人怒目而視,那中年男人倒是滿臉笑意,兩人僵持著,也不說話,他氣的胸口起起伏伏,眼瞧著案前漏鬥裏沙子就要漏光,忍不住就要歎氣,突然一個小黃門跑了進來。
那中年男人一臉得逞的喜意,問道:“如何?那傻子走了?”
那小黃門不理他,跑到秦遊身邊附耳說了幾句,隻見秦遊臉色變了幾變,最後擺了擺手,臉上露出個極大的笑,他一拍驚堂木,不再看那中年男子,對著衙役說道:“左右要得罪人,老子今天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去把門打開,這案子,我這清河縣衙接下了!”
☆、第33章 審案
作者有話要說: 女主下一章就會出現了咩哈哈 相信男主的運氣 !下章就給他開運!!
張銘陪著那王大傻子站在縣衙門口等,王大傻子人如其名,腦子一根筋,見張銘為人熱心正直,一股腦的將自己姐姐前後的冤屈說了出來。
他說的前言不搭後語,張銘大致聽了聽,在自己腦子裏整理了一番。
王大傻子和他姐姐王翠翠自小沒了父母,兩個人相依為命,那時候王大傻子還不叫大傻子,叫王明子,他姐姐王翠翠靠著一手好繡工賺錢供他們二人糊口,因為要找買家,常常拋頭露麵,不知怎麽就入了金四的眼。一開始,那金四還好聲好氣的請了媒人上門來求娶,還讓人帶著大傻子四處去玩。王翠翠那時候大概是已經有了青梅竹馬的相好,自然不願意嫁給家裏已經有了十幾房姨太太的金四。金四見三番四次都不成,就露出了猙獰麵目,挑了個朔月夜,帶了幾個人手,直接上門把王翠翠擄迴家,當晚就用了強,王翠翠自然心灰意冷,但為了大傻子,她也忍辱負重了,後來不知是出了什麽事,王翠翠身上蓋著張草席,遍體鱗傷的被抬迴了王家,她還算命大,靠著王大傻子四處求來的藥湯,活了下來,隻是人變的癡癡呆呆,原本清秀的容貌亦毀了。
張銘雖然自認還算正直,但也知道王大傻子這件案子,十有八九是辦不成的,第一沒證據,第二被害人王翠翠已經做不了證言,最多能告個強搶民女,那金四在這裏多半有什麽勢力撐腰,這件案子最好的結果就是金四不痛不癢的賠幾個錢,最後銷案了事,金四肯定傷不了筋也動不了骨。不過,他既然一時腦熱出了這個頭,就該一力承擔下去。
不多時,縣衙的大門就打開了。
張銘是秀才,不必跪拜此地的父母官,他站在王大傻子身旁,隻聽得堂役會擊堂鼓三聲,三班衙役便手持粗大的水火棍在兩邊伺立,一個年輕知縣身穿朝服從暖閣東門進來,坐上大堂,坐上首位,一拍驚堂木,喊了一聲“升堂”,眾人迴應“威——武——”
那年輕知縣,白麵劍眉丹鳳眼,看起來未過二十,雖然女相了些,但他麵容肅穆,顯出幾分端莊。他看向張銘,問道:“你是何人?”
“迴大人,小人張銘,原籍孫家村,去年剛過了府試,乃是一介秀才。此番前來,乃是替這位王兄伸張冤屈。”張銘繞著舌頭說完這句話,額頭上落下三根黑線。
秦遊頷首,轉向王大傻子,問道:“你就是原告王明子,有何冤屈,一一道來吧。”
王大傻子之前已經請人替他遞過狀紙,上麵冤屈寫的明明白白,這知縣這樣問也不過是走個過場。張銘注意他左手邊坐著的那個中年男人滿臉不愉,心裏就大致猜了猜,不過他也不敢確定,就不開口,由王大傻子絮絮叨叨的訴說他姐姐的冤情。
“大人,我姐姐……金四那賊人,欺騙我姐姐……渾身沒一塊好肉……”
秦遊原本以為有多麽深重的冤孽,好借此擺布那地頭蛇金四一番,正好殺殺此地金縣丞的威風,結果是這麽一件難辦的事,王翠翠的遭遇,因為人沒死,說起來隻能算不輕不重,或許對於當事人來說是不能承受的痛苦,但在金四這樣的一縣權貴麵前實在不足一提,根本構不成威脅。簡單來說,王大傻子擊鳴冤鼓,不符合程序,即使先前被打迴也不能算前任長官失職。好在他有證人,王翠翠原先明媚動人,現在癡呆醜陋,諸位鄉親都是有目共睹的。
“好了,聽你所言,金四所為確實過分了些。”
秦遊惱怒的看了看堂下站著的張銘,就是這人的一句話坑了自己。隻見他比自己年紀還小,卻淡定的很,甚至眼裏帶著隱隱笑意,秦遊坐在高處,就發現張銘還不時瞥過坐在他左邊的金縣丞,他心底歎了口氣。自己當初意氣風發的蟾宮折桂,流落到這小縣裏當一方長官,這才兩個月不到就被地頭蛇磨的脾氣全無,還不如堂下的這個小秀才來的正直爽快。
王大傻子好不容易說完,金縣丞臉上笑意也越發多,無怪這人被縣裏人稱為大傻子,沒一句說到點子上,他原本還擔心自己侄子做下那樣的作孽事,這迴秦縣令發了狠,大概討不到什麽好處,現在看來,大可高枕無憂,早知道就不與那個毛頭小子秦遊起爭執了,任他告去。他心裏大鬆,就低眉順眼起來,不打算開口,做起了裝聾作啞的縣丞。
張銘見秦遊臉色陰晴不定,就知道事情要黃,他今天既然已經衝動了,就想著幹脆豁出去博一把。張口說道:“大人不將被告金四傳喚來問話麽?”
秦遊被他這樣一問,抖了兩抖,不過他能蟾宮折桂,智商自然是不低的,總覺得這其中還有轉寰的餘地,隻是一時間怎麽也想不出來,張銘這話一問,他就靈光一閃。秦遊將自己麵容一變,做出副諂媚樣,轉頭問金縣丞:“金縣丞,你看是否要將令侄帶到堂上來詢問一番?”
說著,他還朝張銘遞過去一個眼色。
金縣丞正在裝聾作啞,也頗寬厚的答道:“一切但憑大人判斷。”
張銘被秦遊這樣一提點,馬上就反應過來,做出副急切樣:“大人,小人有話要說!”
秦遊知道計策已成,做出副不耐煩樣,“還有什麽話,全都道來吧!”
“依大周律,若是堂上長官中有和原被告中任一方有宗親關係的,都需迴避,與此案有關的一應卷宗,都不得翻閱拓印,若是依您方才所言,縣丞大人就不得仍舊坐在堂上。”
張銘一口氣說完,暗暗道了聲好險,幸虧他腦子轉的快,想起來大周律裏麵也有迴避製度,古代法製不健全,審案大堂幾乎是地方長官的一言堂,張銘看出秦遊似乎受製於那位中年縣丞,才會當斷不斷,隻要把這個老油條攆到一邊,他大概就敢下決斷了。
聽到張銘這樣說,秦遊心裏高興,但他如今已經在官場混了一段時日,變起臉來功夫也略有小成,就裝作沉吟了一番,最後轉頭對金縣丞無奈道:“金縣丞,隻能委屈你了。”
金縣丞在這縣裏已經當了十幾年的土皇帝,他家後宅一直有句渾話“鐵打的縣丞,流水的縣令。”可見一斑。這還是他頭一迴被人從審案大堂上趕下去,臉上著實掛不住,但現在大周律高懸在他頭頂,他還沒那個膽量表示不服,要是秦遊往他上峰那裏參他一本,縣丞這位子就要費心保住了,隻怪那秦遊油鹽不進,不能用錢拿下,實在煩人了些。金縣丞年輕時也慣會見風使舵,現在年紀大了卻有些脫功,他臉色難看,勉強道了句:“既然如此,老夫今日身體也不適,就先告退了。”
他對這案子心裏有數,知道自己侄子不會吃苦,最多賠錢,就不再看秦遊一眼,站起身就走了,為表心中不滿,還隨手碰翻了桌子上一隻筆筒。
秦遊也不惱他,反而笑吟吟的將桌上的綠頭案簽抽了一根出來,扔到地上,“來人,去將金四帶過來!”
張銘和秦遊對了個眼色,隨即低眉斂目,亦等待起來。王大傻子雖然傻,但也知道金四的叔叔這時走了,他看了看張銘臉色,就不再作聲,和他一道等起來。
金四一早就派了機靈的手下在縣衙外張望,這時候得訊知道秦遊要派人來抓自己,他也有幾分膽色,就自行坐了一頂四抬小轎,到縣衙聽審了。
張銘這下算是見到了孫琢口中所說的那夥仇人的頭頭,金四約莫三十歲上下的年紀,眼袋浮腫,麵皮泛著不正常的紅,腳步虛浮,他身著錦衣,帽子中間綴著顆龍眼大的紅寶石,右手上戴著三個金戒指,一看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的土老財,且眼神猥瑣不堪,目光閃閃爍爍,一看就不是好人。
金四到了堂上,也不跪拜長官,他身後跟著兩個家丁,抬了椅子服侍他坐下。金四看了眼王大傻子,嗤笑一聲,又眯著眼睛看了看張銘,不懷好意。張銘心裏一突,但他自認行得正坐得端,就昂著頭,不理會他。
秦遊知道不可能憑這次就一口氣擼下金四這麽個地頭蛇,他就佯裝起葫蘆僧判葫蘆案,問金四什麽,都一律要求他迴答是或否。他思索良久,還看了看弱不禁風的張銘,終於判下:“清河縣鄉紳金勇強搶民女王翠翠為妾,行事惡劣,其後妄用家法,致使王翠翠殘疾並毀容,罪加一等,念及認罪態度尚可,本官判決如下:金勇當堂賠償王翠翠白銀五十兩,由王翠翠胞弟王明子接受,並禁足三月,期間若是有鄉民舉報擅自外出或另起糾紛,刑罰加重。”
張銘雖然不怕金四,但聽到秦遊這樣判,也鬆了口氣,三個月,足夠他做好準備應付這地痞流氓了。他看了眼秦遊,隻見他目不斜視,一副端莊樣,不由就彎了彎嘴角。
金四本以為秦遊會有血性,判他坐監,結果隻是這樣輕描淡寫的處罰,也大為意外,不過,秦遊這樣判,也算給他叔叔留麵子,以後倒不好拿這件事說項了。他隨手就讓家丁把銀子賠給了王大傻子。
王大傻子從未見過這麽多錢,一時呆了,也就偃旗息鼓,不再如初時那樣憤慨了。張銘立在一旁見他這樣,心裏歎了口氣,以錢買刑,果然到哪都行的通。
金四賠了錢,不再多留,乘著轎子就離開了。秦遊亦退堂去換常服。張銘和王大傻子一道走出了縣衙大門,他剛想恭喜一下王大傻子,那人卻見他猶如見鬼,看起來半點不傻,攥著到手的銀子一溜煙跑了。
張銘搖頭歎氣,這樁公案,看來最傻的就是他自己了,平白幫人打了官司,還惹了不該惹的地痞流氓,又得罪了此地土皇帝,至於那秦縣令,雖說有點腦子,但張銘也不會想著蒙他蔭庇。最後張銘自嘲一聲,他自己也是有大靠山在的,燕京張家,說起來嚇倒清河縣一片人已經夠了,還有什麽可怕的。
他看了看縣衙旁大門緊閉的清河學館,想起來自己原本隻是想看看上學的地方如何,不免失笑。既然夕陽西下,還是迴去找琳娘尋安慰吧。
張銘剛要抬步走迴家去,就被人拍了拍肩膀,“張小兄弟,我對你一見如故,咱們不如去喝一杯?”
正是身穿常服的秦遊,他滿麵笑意,看著張銘像看到了一塊上好的肥肉。
☆、第34章 秦遊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年初一!有木有更新真心隻能看情況了!!謝謝支持!!!沒收藏的記得收藏=3=
張銘沒想到這秦遊穿了常服看起來如此年輕,且他一身深綠色錦衣,襯的膚色極白,非常俊俏。他本想趕快迴家吃飯求安慰,想到秦遊的縣令身份,就笑道:“大人這樣抬舉我,自然願意,隻是我家就有酒肆,也有好酒,不如就去那裏喝一杯吧。”
秦遊眯著眼睛考慮了一下,最後點頭,“既然如此,你帶路吧。”
孫琢在一旁撇嘴,碎碎念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視。”他像是才瞥到青青,就湊上去問:“我那手絹你重新做了嗎,要雙魚的,不要一條魚的那個。”
青青把上迴那條藍色手絹掏出來,放在他手裏,“姐姐說這個已經很好了,還讓我和你說‘愛要不要’。”她麵無表情的說完,就跟著琳娘出門去了。
孫琢看著手裏和上迴一般無二的手絹,垂頭喪氣的跟了出去。
一旁注意著的張銘見到這一幕,嘴角不免又抽了抽,心裏暗暗給青青道了聲好。他將酒肆的門合上,帶了鑰匙,也跟了出去。
清河縣的燈會雖然確實不大,但他們這裏水土好,才子佳人出的多,整個地區的人都愛趕時髦,因此也十分熱鬧。
一路上擠擠挨挨的掛著許多燈,還有比張銘先前放過的大許多號的煙花,交相輝映,整個縣裏的天空都隱隱發紅。張銘如今不會對對子,就不去湊那邊的熱鬧,帶著琳娘和青青看戲班子搭台唱戲,倒也算有趣。青青嗓子清亮,也跟著輕輕唱了兩句,倒引來幾個路人側目,不過張銘和琳娘對唱戲的都沒什麽輕賤之意,反而沒注意到。
至於孫琢,早就不知竄哪裏去了。
燈會上有賣糖葫蘆和小吃的,張銘知道琳娘喜歡吃,特地買了許多,和她帶著青青一塊邊走邊吃。期間還有個小插曲,他們逛到一半時,孫琢氣喘籲籲跑過來,對張銘念叨:“小爺見到自己仇人了,他們人多,我沒辦法。”
張銘被他說的雲裏霧裏,“誰?”
孫琢看到他姐姐也好奇的看過來,就住了口,答道:“沒誰。”
張銘沒在意,就讓他別再亂跑,四個人一起逛起來。
他們一直逛到燈會上散的差不多了才迴家去,因為累的狠了,就都各自迴房倒頭睡下,嚴氏幫他們將屋子烘的很熱,也沒什麽不習慣的地方,一夜無話。
☆、第32章 縣衙
清河學館,是清河縣的一塊金字招牌,每年不過招收數十個學生,若是二十歲以下考上的稟生隻需交足束脩就能入學,這自然是鳳毛麟角,其餘的都需參加入學考試,即便是稟生,之後院試未中的也隻能再留三年,若是中了院試的,若是還想更上一層樓,自然要去國子監上學,也不會再留。
這樣一來,張銘沾了原主的光,直接就能入學。而孫琢,他連童生都不是,連清河學館的門都摸不到,張銘隻能一邊暗歎自己因為生活安逸,思維也簡單了,一邊想要替他另尋老師。豈料被孫琢一口迴絕,“姐夫,你也太小瞧我了,縣試那樣簡單,若是我用心去考,無論如何都能過。”
張銘還以為他是失落,想勸兩句,結果孫琢又輕飄飄遞來一句:“我可不會再做本末倒置的事了。”
張銘失笑:“倒是我小瞧你了。”他和孫琢如今相熟了,才覺得他也有些孩子氣,這才想起來初識那會兒孫琢冷著一張小小的俊臉,可成熟的很,即便被孫炳那樣狠揍了一頓,也不喊一聲痛,可見他心智比起其他人來說算的上是早熟了。
既然如此,張銘也不再逼他,就是為他的去處煩惱起來。
“我有的是去處,不單咱們住的那對麵的武館可以去學,就是縣裏民兵隊也有缺人手的時候。”
張銘聽他這樣一說,立刻對孫琢刮目相看,不由懷疑起他這樣小小年紀就有主見,是否也是穿越人士了。孫琢被他奇奇怪怪的盯了幾眼,隻感覺自己身上毛毛的,就跑出去做他自己的事了。見他這樣反應,張銘也知道是自己神經過敏,就轉而專心琢磨自己的事了。
他的店還是要開的,不過是將酒肆改一改,不再賣鹹豬耳、醬豬蹄那樣的涼菜,改賣簡單方便的各式堅果,另外兼營一些豆腐和西紅柿。一是嚴氏也說了實話,她賣那些隻是為了招徠好吃肉的客戶,自己做起來費時費力賺不了幾個,若是去別家訂,更是落不下幾個子,二是張銘不想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麵,他確實需要一份產業,但開食肆不是上選,現在隻能將就過渡。再者說,他不希望琳娘為了開店蹉跎歲月,好好的年輕姑娘熬成嚴氏那樣,人生的樂趣會少一大半的。
另外,他想的長遠,若是琳娘因為操勞而不再年輕漂亮,被太多的雞毛蒜皮變的沒有才情智慧,即使他如今心裏有濃濃愛意,久而久之也會消磨殆盡,那將是十分可悲的事。張銘覺得自己既然希望能和琳娘長長久久下去,就應該在現在做好打算,讓她跟著自己一起成長起來。他希望自己將來不管是從商還是一不小心又入官場,都能和她一起攜著手走下去。他畢竟是男人,而男人的想法,從來都是這樣現實又夾雜著夢幻的。
至於他一開始就想好的琳琅居,還是要用的,不過不是用在這間食肆上,這樣上好的名字,他要用在最適合的地方。
進貨的渠道十分方便,他如今背靠大樹好乘涼,隻消和張萍提一提,讓他知味樓進貨的時候帶上自己家就行,他的食肆預備走親民又方便的路子,和知味樓那高端洋氣的風格不同,也談不上衝突。
張銘在自己書房想清楚了所有事情,就將手裏擺弄的扇子一收,往桌上一敲,看來又得去求那張萍了。=_,=他苦悶的想,自己現在舉步維艱,究竟何時是個頭。
琳娘刺繡做的好,這才來了幾日就已經遠近聞名,她知曉的花樣雖少,但勝在一學就會,針腳既平且密,配色的眼光也極好,上迴來的那兩個街坊婆娘家裏俱有待嫁的少女,就請她去幫忙指點,張銘原本就覺得她總是在家裏太不自由,自然就放行了。
青青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嚴氏自從知曉她是張家簽了死契的丫鬟,不怕她將來嫁人外傳,就手把手教起她釀酒的事來。
嚴氏家祖傳那張果酒方子,瑣碎至極,張銘瞄過一眼,裏麵噱頭毫不下於現代的那些酒業打著的各種旗號,反而有過之無不及,光是用的露水就有三種,果子更是要用滄州這帶最好的平城果,太酸不行,太甜也不行,酒曲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要用淮南道特產的一種紅曲,張銘答應過嚴氏,本錢一應他來,結果足足跑了清河縣三家商號才尋到一點,放在家裏養起來。總之,就是很煩了,也無怪當初嚴氏家裏還能有本事做這酒的時候沒人想辦法偷師,畢竟這麽多周折,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真假假,隻要記錯了一樣,做出來的酒就尋常,想賣好價更無從談起。
隻有張銘,他一諾千金,為了嚴氏的各種要求四處去尋材料,這才尋的七七八八。他尋的急,陣仗大,一時間倒有許多人知曉嚴氏要重現當年的西施果酒,如今還沒做出來,就有幾個年過五十的老饕來下單訂酒了。也算因禍得福,提前給自己的店做了一把宣傳。不過,張銘實在幸運,若是他不一時興起,將嚴氏留下做工,今日這張果酒方子就完全廢了,畢竟要是沒人做的出來,再好的方子都是廢紙。
張銘年前就給張萍去了信,知曉他如今應該還在燕京述職,要到二月初才迴清河縣,因此也不急,就準備一個人上街轉轉,看看清河學館,順便摸摸縣裏的局勢,聽說之前換了新縣令,政令一新,不妨去感受一下。
到了街上,張銘前幾迴來去匆忙,又都撿著開集市的時候來,就沒能細細觀察,現在才有空閑能好好看看。
街道不寬,就是他店門前最寬的這條,也不過三丈,隻能容兩輛馬車通過,沿街的人家還會擺些小攤,賣鞋墊襪子、手絹頭花、自家的炒貨等種種零碎。
清河縣這裏的民風算是開放,尋常人家的女子不用遮麵出行,因此也有未足豆蔻的女孩兒在街邊跳皮筋踢毽子,至於那些匆匆而過的二八少女,多是出門采買花樣布料,倒是有兩個大膽的,看見了路過的張銘就小聲嘻笑,等張銘走過後還爆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張銘還當自己穿著有什麽不妥,最後借了街邊賣鏡子人家的銅鏡看了看,覺得自己還算周正,就道了聲奇怪,不再多想。
縣中心是縣衙,旁邊就是清河學館。張銘看了看縣衙門口,正巧有人在擊鼓,還圍著一群人,很是熱鬧,一時好奇,就湊上前去,拍了拍一個穿短褂的中年男人,問道:“大叔,這是出了什麽事?”
那中年男人看熱鬧正起勁,被人打擾自然不喜,但他看張銘年紀輕輕就穿著長衫,衣料又不差,擔心惹到哪家公子,就無奈答道:“這是縣東的王大傻子,他要告官。”
張銘心下一歎,這就是告官啊,和電視裏演的也不差多少,他還有些不解,就學著電視裏那樣繼續問道:“不知道他有什麽冤情?大叔你能給說說麽?”
中年男人嗤笑一聲,斜了他一眼,說道:“你不是本地人吧,誰都知道,王大傻子他姐姐被縣東的小太歲金四兒霸去做小老婆了。後來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又被金四扔了迴去。這傻子告了半年多了,前幾迴都被打了迴去,現在換了新縣令爺,又來試了。”他似乎說起了興子,壓低聲音道:“我看你初來乍到,提醒你一句,這金四是本縣一霸,等閑人不敢惹他,見到就要繞路走,千萬別做那刺頭。”
張銘直覺金四這名字熟悉,他好一陣迴憶,才想起來,孫琢頭一迴跟他進這城裏,就是被那一夥人給揍的,還有那個新縣令,他聽說好久了,正好趁著機會見見,這人做事虎頭蛇尾,半點章程沒有,擱現代,政績評價直接是差。
王大傻子梆梆梆的敲了好一陣,倒是沒人來將他打走,但縣衙的大門緊閉著,眼見著日頭西斜,就要過了縣衙接案的時間,他對那位新上任的縣令原本抱著極大期望,這迴又吃閉門羹,就垂頭喪氣起來。他周圍的人見沒熱鬧可看,也紛紛道了聲無聊,散了開去。
張銘站在一旁,看王大傻子那樣,心下不忍,他一早就瞥見人群裏有個小黃門探頭探腦,應該是裏麵的探子,隻等王大傻子知難而退就要往內報信,他就上前一步,對王大傻子說道:“你莫要心急,縣令爺遲早要接你這案子,你方才已經敲夠了八十一下,就是證明自己有極大冤屈,依咱們大周律令,不接你這案子,隻要我寫一封信替你呈報了滄州州牧,裏麵的大官也要吃派頭。”
他說話特意一字一頓,清晰響亮,王大傻子一頭霧水,隻知道眼前這讀書人告訴自己有希望,不免就流起淚來,張銘也是試一試,果然見到那小黃門飛似的從縣衙偏門跑進去,想來是上報去了,就心下略定。
縣衙內,秦遊坐在首位,對著坐在他下首一個留著倆撇胡子的中年男人怒目而視,那中年男人倒是滿臉笑意,兩人僵持著,也不說話,他氣的胸口起起伏伏,眼瞧著案前漏鬥裏沙子就要漏光,忍不住就要歎氣,突然一個小黃門跑了進來。
那中年男人一臉得逞的喜意,問道:“如何?那傻子走了?”
那小黃門不理他,跑到秦遊身邊附耳說了幾句,隻見秦遊臉色變了幾變,最後擺了擺手,臉上露出個極大的笑,他一拍驚堂木,不再看那中年男子,對著衙役說道:“左右要得罪人,老子今天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去把門打開,這案子,我這清河縣衙接下了!”
☆、第33章 審案
作者有話要說: 女主下一章就會出現了咩哈哈 相信男主的運氣 !下章就給他開運!!
張銘陪著那王大傻子站在縣衙門口等,王大傻子人如其名,腦子一根筋,見張銘為人熱心正直,一股腦的將自己姐姐前後的冤屈說了出來。
他說的前言不搭後語,張銘大致聽了聽,在自己腦子裏整理了一番。
王大傻子和他姐姐王翠翠自小沒了父母,兩個人相依為命,那時候王大傻子還不叫大傻子,叫王明子,他姐姐王翠翠靠著一手好繡工賺錢供他們二人糊口,因為要找買家,常常拋頭露麵,不知怎麽就入了金四的眼。一開始,那金四還好聲好氣的請了媒人上門來求娶,還讓人帶著大傻子四處去玩。王翠翠那時候大概是已經有了青梅竹馬的相好,自然不願意嫁給家裏已經有了十幾房姨太太的金四。金四見三番四次都不成,就露出了猙獰麵目,挑了個朔月夜,帶了幾個人手,直接上門把王翠翠擄迴家,當晚就用了強,王翠翠自然心灰意冷,但為了大傻子,她也忍辱負重了,後來不知是出了什麽事,王翠翠身上蓋著張草席,遍體鱗傷的被抬迴了王家,她還算命大,靠著王大傻子四處求來的藥湯,活了下來,隻是人變的癡癡呆呆,原本清秀的容貌亦毀了。
張銘雖然自認還算正直,但也知道王大傻子這件案子,十有八九是辦不成的,第一沒證據,第二被害人王翠翠已經做不了證言,最多能告個強搶民女,那金四在這裏多半有什麽勢力撐腰,這件案子最好的結果就是金四不痛不癢的賠幾個錢,最後銷案了事,金四肯定傷不了筋也動不了骨。不過,他既然一時腦熱出了這個頭,就該一力承擔下去。
不多時,縣衙的大門就打開了。
張銘是秀才,不必跪拜此地的父母官,他站在王大傻子身旁,隻聽得堂役會擊堂鼓三聲,三班衙役便手持粗大的水火棍在兩邊伺立,一個年輕知縣身穿朝服從暖閣東門進來,坐上大堂,坐上首位,一拍驚堂木,喊了一聲“升堂”,眾人迴應“威——武——”
那年輕知縣,白麵劍眉丹鳳眼,看起來未過二十,雖然女相了些,但他麵容肅穆,顯出幾分端莊。他看向張銘,問道:“你是何人?”
“迴大人,小人張銘,原籍孫家村,去年剛過了府試,乃是一介秀才。此番前來,乃是替這位王兄伸張冤屈。”張銘繞著舌頭說完這句話,額頭上落下三根黑線。
秦遊頷首,轉向王大傻子,問道:“你就是原告王明子,有何冤屈,一一道來吧。”
王大傻子之前已經請人替他遞過狀紙,上麵冤屈寫的明明白白,這知縣這樣問也不過是走個過場。張銘注意他左手邊坐著的那個中年男人滿臉不愉,心裏就大致猜了猜,不過他也不敢確定,就不開口,由王大傻子絮絮叨叨的訴說他姐姐的冤情。
“大人,我姐姐……金四那賊人,欺騙我姐姐……渾身沒一塊好肉……”
秦遊原本以為有多麽深重的冤孽,好借此擺布那地頭蛇金四一番,正好殺殺此地金縣丞的威風,結果是這麽一件難辦的事,王翠翠的遭遇,因為人沒死,說起來隻能算不輕不重,或許對於當事人來說是不能承受的痛苦,但在金四這樣的一縣權貴麵前實在不足一提,根本構不成威脅。簡單來說,王大傻子擊鳴冤鼓,不符合程序,即使先前被打迴也不能算前任長官失職。好在他有證人,王翠翠原先明媚動人,現在癡呆醜陋,諸位鄉親都是有目共睹的。
“好了,聽你所言,金四所為確實過分了些。”
秦遊惱怒的看了看堂下站著的張銘,就是這人的一句話坑了自己。隻見他比自己年紀還小,卻淡定的很,甚至眼裏帶著隱隱笑意,秦遊坐在高處,就發現張銘還不時瞥過坐在他左邊的金縣丞,他心底歎了口氣。自己當初意氣風發的蟾宮折桂,流落到這小縣裏當一方長官,這才兩個月不到就被地頭蛇磨的脾氣全無,還不如堂下的這個小秀才來的正直爽快。
王大傻子好不容易說完,金縣丞臉上笑意也越發多,無怪這人被縣裏人稱為大傻子,沒一句說到點子上,他原本還擔心自己侄子做下那樣的作孽事,這迴秦縣令發了狠,大概討不到什麽好處,現在看來,大可高枕無憂,早知道就不與那個毛頭小子秦遊起爭執了,任他告去。他心裏大鬆,就低眉順眼起來,不打算開口,做起了裝聾作啞的縣丞。
張銘見秦遊臉色陰晴不定,就知道事情要黃,他今天既然已經衝動了,就想著幹脆豁出去博一把。張口說道:“大人不將被告金四傳喚來問話麽?”
秦遊被他這樣一問,抖了兩抖,不過他能蟾宮折桂,智商自然是不低的,總覺得這其中還有轉寰的餘地,隻是一時間怎麽也想不出來,張銘這話一問,他就靈光一閃。秦遊將自己麵容一變,做出副諂媚樣,轉頭問金縣丞:“金縣丞,你看是否要將令侄帶到堂上來詢問一番?”
說著,他還朝張銘遞過去一個眼色。
金縣丞正在裝聾作啞,也頗寬厚的答道:“一切但憑大人判斷。”
張銘被秦遊這樣一提點,馬上就反應過來,做出副急切樣:“大人,小人有話要說!”
秦遊知道計策已成,做出副不耐煩樣,“還有什麽話,全都道來吧!”
“依大周律,若是堂上長官中有和原被告中任一方有宗親關係的,都需迴避,與此案有關的一應卷宗,都不得翻閱拓印,若是依您方才所言,縣丞大人就不得仍舊坐在堂上。”
張銘一口氣說完,暗暗道了聲好險,幸虧他腦子轉的快,想起來大周律裏麵也有迴避製度,古代法製不健全,審案大堂幾乎是地方長官的一言堂,張銘看出秦遊似乎受製於那位中年縣丞,才會當斷不斷,隻要把這個老油條攆到一邊,他大概就敢下決斷了。
聽到張銘這樣說,秦遊心裏高興,但他如今已經在官場混了一段時日,變起臉來功夫也略有小成,就裝作沉吟了一番,最後轉頭對金縣丞無奈道:“金縣丞,隻能委屈你了。”
金縣丞在這縣裏已經當了十幾年的土皇帝,他家後宅一直有句渾話“鐵打的縣丞,流水的縣令。”可見一斑。這還是他頭一迴被人從審案大堂上趕下去,臉上著實掛不住,但現在大周律高懸在他頭頂,他還沒那個膽量表示不服,要是秦遊往他上峰那裏參他一本,縣丞這位子就要費心保住了,隻怪那秦遊油鹽不進,不能用錢拿下,實在煩人了些。金縣丞年輕時也慣會見風使舵,現在年紀大了卻有些脫功,他臉色難看,勉強道了句:“既然如此,老夫今日身體也不適,就先告退了。”
他對這案子心裏有數,知道自己侄子不會吃苦,最多賠錢,就不再看秦遊一眼,站起身就走了,為表心中不滿,還隨手碰翻了桌子上一隻筆筒。
秦遊也不惱他,反而笑吟吟的將桌上的綠頭案簽抽了一根出來,扔到地上,“來人,去將金四帶過來!”
張銘和秦遊對了個眼色,隨即低眉斂目,亦等待起來。王大傻子雖然傻,但也知道金四的叔叔這時走了,他看了看張銘臉色,就不再作聲,和他一道等起來。
金四一早就派了機靈的手下在縣衙外張望,這時候得訊知道秦遊要派人來抓自己,他也有幾分膽色,就自行坐了一頂四抬小轎,到縣衙聽審了。
張銘這下算是見到了孫琢口中所說的那夥仇人的頭頭,金四約莫三十歲上下的年紀,眼袋浮腫,麵皮泛著不正常的紅,腳步虛浮,他身著錦衣,帽子中間綴著顆龍眼大的紅寶石,右手上戴著三個金戒指,一看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的土老財,且眼神猥瑣不堪,目光閃閃爍爍,一看就不是好人。
金四到了堂上,也不跪拜長官,他身後跟著兩個家丁,抬了椅子服侍他坐下。金四看了眼王大傻子,嗤笑一聲,又眯著眼睛看了看張銘,不懷好意。張銘心裏一突,但他自認行得正坐得端,就昂著頭,不理會他。
秦遊知道不可能憑這次就一口氣擼下金四這麽個地頭蛇,他就佯裝起葫蘆僧判葫蘆案,問金四什麽,都一律要求他迴答是或否。他思索良久,還看了看弱不禁風的張銘,終於判下:“清河縣鄉紳金勇強搶民女王翠翠為妾,行事惡劣,其後妄用家法,致使王翠翠殘疾並毀容,罪加一等,念及認罪態度尚可,本官判決如下:金勇當堂賠償王翠翠白銀五十兩,由王翠翠胞弟王明子接受,並禁足三月,期間若是有鄉民舉報擅自外出或另起糾紛,刑罰加重。”
張銘雖然不怕金四,但聽到秦遊這樣判,也鬆了口氣,三個月,足夠他做好準備應付這地痞流氓了。他看了眼秦遊,隻見他目不斜視,一副端莊樣,不由就彎了彎嘴角。
金四本以為秦遊會有血性,判他坐監,結果隻是這樣輕描淡寫的處罰,也大為意外,不過,秦遊這樣判,也算給他叔叔留麵子,以後倒不好拿這件事說項了。他隨手就讓家丁把銀子賠給了王大傻子。
王大傻子從未見過這麽多錢,一時呆了,也就偃旗息鼓,不再如初時那樣憤慨了。張銘立在一旁見他這樣,心裏歎了口氣,以錢買刑,果然到哪都行的通。
金四賠了錢,不再多留,乘著轎子就離開了。秦遊亦退堂去換常服。張銘和王大傻子一道走出了縣衙大門,他剛想恭喜一下王大傻子,那人卻見他猶如見鬼,看起來半點不傻,攥著到手的銀子一溜煙跑了。
張銘搖頭歎氣,這樁公案,看來最傻的就是他自己了,平白幫人打了官司,還惹了不該惹的地痞流氓,又得罪了此地土皇帝,至於那秦縣令,雖說有點腦子,但張銘也不會想著蒙他蔭庇。最後張銘自嘲一聲,他自己也是有大靠山在的,燕京張家,說起來嚇倒清河縣一片人已經夠了,還有什麽可怕的。
他看了看縣衙旁大門緊閉的清河學館,想起來自己原本隻是想看看上學的地方如何,不免失笑。既然夕陽西下,還是迴去找琳娘尋安慰吧。
張銘剛要抬步走迴家去,就被人拍了拍肩膀,“張小兄弟,我對你一見如故,咱們不如去喝一杯?”
正是身穿常服的秦遊,他滿麵笑意,看著張銘像看到了一塊上好的肥肉。
☆、第34章 秦遊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年初一!有木有更新真心隻能看情況了!!謝謝支持!!!沒收藏的記得收藏=3=
張銘沒想到這秦遊穿了常服看起來如此年輕,且他一身深綠色錦衣,襯的膚色極白,非常俊俏。他本想趕快迴家吃飯求安慰,想到秦遊的縣令身份,就笑道:“大人這樣抬舉我,自然願意,隻是我家就有酒肆,也有好酒,不如就去那裏喝一杯吧。”
秦遊眯著眼睛考慮了一下,最後點頭,“既然如此,你帶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