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午時,日頭上來,算是一天裏洗頭的極好時機,琳娘先替青青用桂花胰子洗了頭,又捉了孫琢,院子裏一陣喊打喊殺,雞飛狗跳,好不容易洗完他那一頭亂發,就用布巾將兩個小孩的頭包了起來,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才重新生起爐子燒水,預備她和張銘洗頭用的熱水。
張銘看罷書出了書房,見琳娘已經將水燒熱了,正要給自己洗頭,就笑道:“你怎麽又不叫我幫忙?”
琳娘一時被桂花胰子迷了眼睛,說不得話,張銘就上前去,拿了布巾,在清水漂幹淨,將她眼睛細細的擦幹淨,又道:“我來吧。”琳娘猶不舒服,紅著眼睛,隻能點頭。
手裏頭這一把長發,足足一米長,琳娘得了瑾娘的教育,無事時就會擦些芝麻油護理,因此生的又濃又黑,是盤發的好料子,隻不過如今張銘和她還囊中羞澀,平日裏隻能用琉璃簪虛虛的挽了,一拆就會全散開。張銘替她細細打上桂花胰子,木樨味兒一向是他最中意的,甜香味兒淡淡的,最是適合小姑娘。
用揉出的泡沫將頭發整個搓了一遍,再用清水漂了兩遍,張銘算是男人中較心細的那一種了,又用芝麻油替琳娘將發梢敷了一遍,再漂了一遍,算是可以正式收工。張銘拿了塊布巾,蒙住琳娘眼睛,包住她頭發,想了想,又低下頭,含住了她嘴唇,廝磨了一陣,才專心擦起頭發來。
琳娘沒試過這樣,她記憶裏不過和張銘親過兩次,其餘都是張銘趁她睡著的時候親的,因此緊張的默不作聲,等到張銘掀開她眼前的布巾,見到他麵色不改,才鬆了一口氣,埋怨道:“你可真是,要是被人看見了怎麽辦?”
張銘嘻嘻一笑:“那有什麽,好了,替我洗吧。”
琳娘手腳麻利,替張銘洗頭時也不像他那樣存了調戲人的心思,就很快了。
張銘臉上尚未生出胡須,還算少年人,他麵容白淨,長相清俊,洗完頭之後頭發散著,倒有幾分瀟灑味兒。他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不由自戀道:“隻消再給我幾年,就是翩翩君子了。”
他和琳娘原本氣氛曖昧,這麽一說,就打破了。琳娘被他帶著,如今嘴角也會抽抽,就收拾了臉盆布巾,不再理他。
張銘站在一旁,看她忙東忙西,心裏就不由歎了一聲。揠苗助長不好這個理他小學就懂,現在
卻總是忍不住去做,這樣究竟是好是壞呢?
他能穿越到這個時空來,又怎麽能保證不會某一天穿迴去呢?
到時候留給這個小女孩的不是一具屍體,就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那時候她怎麽辦呢?
要是感情深了,他卻死了,他們怎麽辦呢?
他要拿她,怎麽辦呢?
☆、第24章 風雪
那以後,張銘就和孫琢一道跟著常春習武,常春教他們的東西其實很尋常,講究一力降十惠,適合走武路子的人,對張銘這樣體弱的人來說並不適合,他就自行減了練習量,隻求鍛煉身體,平日裏還是讀書寫字為主。
孫琢則練的勤快,他和常春待在一處的時間反而比在張銘家的時間久,他不知在常春那處知道了什麽,對他越發推崇起來。又跟著張銘看了許多《三十六計》、《列國誌》,反而對於四書五經越發不耐煩起來。張銘知道這事被孫炳知道了他就要倒黴,因此細細囑咐了孫琢,讓他不要走漏風聲,又允諾過完年後他就會尋機會將孫琢一並帶到縣裏,到時候他們再另尋孫琢入行伍的出路。
常春和裏長家的長工契快到了,裏長家怕他生出什麽歪心思,就不再派活計給他,因此就十分閑,他在裏長家後麵的河灘地上自己搭了個草棚子,每天喂馬為樂,裏長家馬車上那兩匹老馬原來是他自己的,他就順便教張銘和孫琢騎馬。張銘想謝他,時常邀他到自家吃飯,被拒了許多次後,他想了個辦法,讓琳娘做好了放在食盒裏,由他去學騎馬時順便帶給常春,久而久之,也生出些情分來。
時間就這麽飛快的滑了過去。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貼窗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廟會,十五晚上街上走。”
這是張銘前世裏的過年習俗,在這世界也差不多,不過這朝沒有做豆腐罷了。轉眼已是二十五,趙氏好不容易說動她那執拗的冤家,得了許可,來張銘家接孫琢了。
她穿著一身新衣,披紅戴綠,倒比自己女兒還愛俏,此刻手裏捏著孫琢下巴生出的小肥肉,嘴裏不斷嚷嚷:“還是瘦了,我的心肝兒,你姐夫沒讓你吃飽?”
孫琢最不耐煩她這套,對著天翻了個白眼,撇了撇嘴,道:“你就睜眼說瞎話吧,我都重了五六斤了。”
張銘在一旁做了個假笑道:“是我的不是,琢兒平時看書看的晚,一投入就不讓人打擾,這段日子睡的少了些。我沒注意提醒他。”
孫琢站在趙氏一旁,對他姐夫扯謊的本事已經見怪不怪,反而擠眉弄眼,衝他作了個鬼臉。張銘抬手用袖子遮笑,在趙氏眼裏反倒像慚愧了。她十分得意,就賣乖道:“瘦點也行,他那狠心爹看了興許也會肉痛呢,到時候事情就算揭過了。”
琳娘原本因為怕趙氏嘴碎,就和青青躲在一邊,收拾張銘要送給孫家的年禮,待她聽到趙氏說話越來越不像樣,就忍不住走了出來,打斷道:“娘,來看看相公上迴去縣裏給你挑的布,合不合你心意。”
趙氏總算聽到了想聽的話,將臉笑成了一朵菊花,一邊走過去一邊道:“還是女兒貼心呐。”待她一看到那布是一匹淡青和一匹湖藍,就變了臉色,道:“這色兒慘兮兮的,哪裏適合我,莫不是故意的吧。”
她又看到琳娘放在一邊已經做的差不多的淺緋色四幅裙,隨手拎起來一看,讚道:“這個好看,可惜顏色太嫩了,我不能穿。”
琳娘看出她心思,就迴道:“這是我自己做的,娘要是喜歡,我也替你做一條。”
趙氏大喜,又佯裝為難道:“你相公不會生出什麽意見吧。先跟你說,我要深紅的,也不急,開春了做好就成,說來你這手巧還是襲自我呢。”
“好,給娘做裙子是應該的,相公不會說什麽的。”
不得不說趙氏命好,她雖然潑婦,周圍人卻個個順著她,總能合了她心意。她滿意的提起那一青一藍兩匹布,另一手拎了張銘送她的八條上好的豬肋排,也不再和琳娘說話,徑自走到屋外招唿孫琢道:“乖寶兒,咱們迴家。”
孫琢對張銘歉意的笑笑,又往張家院裏張望了幾下,見沒人出來了,才轉身跟上他娘,迴家去了。
送走了孫琢和趙氏,張銘倒覺得家裏一空,他搖頭笑笑,往內室去尋琳娘。
“你娘已經帶著琢兒走了。”
“啊,我沒去送……”
琳娘愣了愣,她和趙氏之間的關係,可不是一兩句就能說清,有的時候大概是命裏注定,趙氏有五個孩子,唯獨不喜歡她,作為第二個女兒不如兒子來的驚喜,也不如大女兒來的可愛,後麵又接二連三生了兩個小的,琳娘在家裏時每每總是像個隱形人,孫炳家規又甚嚴,見二女兒平日裏懦弱寡言也不過覺得尋常,時間久了,趙氏和琳娘之間就尷尬起來。
張銘看出她心思,也不知該如何安慰,隻能岔開話題:“咱們趁著這幾天閑著,請幾個人將家裏打掃打掃吧。我看了看偏房,已經有裂的地方,書房那張竹塌也舊了,還是請孫木匠做張新床吧,我以後要是看書晚了,就直接睡在那。”
琳娘被他說轉了心思,就勉強笑了笑:“好呀,等會咱們就吃中飯了,你想吃什麽?”
“和前幾日一樣,做了薄餅讓我帶走就行。”張銘像是沒看出她眼裏期待,反而隨口應道。
“又要去常大哥那麽?”
“嗯,已跟他說好了。”
“好,我給你們做茄餅吧。”
張銘手裏提了個食盒,裏麵裝著熱騰騰的煎茄餅,還有半斤切好的醃鹹肉,另一手打了傘,在
雪幕裏慢吞吞的朝常春的草棚走去。他神色寂寂,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大概半個月前,他又和常春一道去了趟清河縣,原本是想和酒婆嚴氏正式將鋪子過戶,順便讓常春幫著他去看看馬,迴程時卻遇到了個怪人,那人攔住他就討錢,還說了些神神叨叨的話。
“我在這縣裏守了你許久啦,上迴那藥還好使麽?”
“請問,你是?”
那人一身邋遢,笑道:“救命恩人也不記得了麽?”
張銘隻道自己遇到了個撒潑乞丐,就要甩開他繼續跟著常春往前走。結果就聽得後麵那人嘻嘻笑道:“占了別人的身體卻心安理得,你可真是心大呀。”
張銘暗自心驚,就要轉頭去追那人,卻隻看見個背影,速度極快的一拐一拐,沒入人群,再也找不到了。
那之後,他仔細梳理了記憶,才想起來當初確實有個赤腳郎中用藥將他救活了,隻是那時原主還沒死,他還沒穿過來,自然就不認識那邋遢人了。等他強忍著心裏不安迴到家裏,看到廳裏立著的兩個牌位,隻感覺有人盯著自己,突然心裏就涼了半截,和琳娘之間也不複以往,有禮而謙遜,反倒有了幾分原主的影子。
正在自家門口磨刀的常春已經看見張銘提著東西來了,卻不知他為何立在風裏,獨自想著心事,整個人都飄忽起來,就放下手裏東西,走到張銘跟前,拍了拍他肩膀,“張秀才,你站在這風口做什麽?”
張銘猛的反應過來,尷尬一笑:“有些事情未想清楚,一時間恍惚了。”
常春接過他手裏東西,不以為然道:“你如今日子再好過不過了,有什麽想不清呢,還是快些吃飯,好繼續跟我學騎馬。”
張銘勉強點頭,跟著他進屋,兩人就著鹹肉吃茄餅。常春不愛喝茶,卻有些嗜酒,就燙了一大壺酒,給張銘也倒了一碗,他為人寡言少語,往常多話的張銘近幾日也有些沉默,一頓飯倒吃的靜悄悄的。
窗外風雪越發大了,常春用幹草將他這草棚的縫隙塞住,轉頭對張銘說道:“今日你是學不成了,我那兩匹馬年紀都大了,還受過傷,禁不住這天氣。不如趁著天亮,先迴去吧。”
張銘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中意你這的酒,再待一會,興許一會雪停了,路還好走些。”
常春不疑有他,他已許久未和人雪中飲酒了,就又從床板下扒出一壇酒,在爐子上燙了起來,
他沉默了許久,開口道:“我和你相交這麽久,也算熟悉了,你算得上君子。這一時找不到說話的人,不如就趁著今天,同你說說我的往事吧。”
張銘正沉浸在自己思維裏不能自拔,卻聽得常春要說自己往事,他原本就有些好奇這人的過去,就迴了神,笑道:“常大哥且說說吧,我是一定會替你保密的。”
常春飲了一大口酒,深吸一口氣,低聲說了起來。
☆、第25章 豁然
他的身世有些狗血,不過是這朝常信大將軍的外室子,娘親是個韃子女人,當時作為戰俘被常信的屬下送給常信紓解用的。
韃子女人身體柔韌又狂野熱情,雖然不是處子,床上功夫卻不是燕京那些養在閨中的大小姐能及得上的。常信當時年輕,食髓知味,就壞了規矩,班師迴朝時悄悄將她藏在送貨的牛車裏,帶迴了燕京,買了外宅,將那韃子女人安置下了。再之後,女人十月懷胎,好不容易生下了常春,那時候他還不叫常春,叫狗雜種。韃子女人和大周人語言不通,日子過的艱難,時不時就對著孩子拳打腳踢。而常信,重新迴到了他所中意的觥籌交錯之中,自然亂花迷眼,早就忘了自己在軍中寵愛過一時的女俘虜。
事情的轉折在他十三歲那年,他已經流落街頭很久了,至於他那個狠心娘,早就因為酗酒死了不知多少時候,沒人在乎他身體裏還流有這朝裏那位常信將軍的一半血液。
一個長相嫵媚討巧的女人在一群流氓的窩裏找到了他,帶他去了一間大屋子,給他吃了許多好東西,讓人幫他洗澡,換上新衣服,讓那屋子裏的許多人叫他二少爺,有個中年人來見了他兩次,最後給他起了名字叫做常百戰。渾渾噩噩了數月,他才醒悟,原來自己是被抓迴來做常大少爺的墊背,要代替他作為常信的兒子去戍邊。他不過見過那氣勢威武的中年人數麵,吃了他幾碗米飯,就要代替他最心愛也最扶不上牆的兒子上戰場去了。
他也想過要逃,被抓了兩次之後,也就老實了。
直到他終於站到戍邊的行伍之中,和一群吃不飽穿不暖沒有辦法才參軍的人一起,反而覺得自己自由了。有個人拍了拍他的肩,他轉過頭一看,那人長相平平,衝他笑的燦爛,露出了一口大白牙:“嘿,我叫春生,你叫什麽?”
那之後,他們在邊疆守了許多年,期間學會了騎馬射箭,吃喝嫖賭。春生看著憨厚,卻很厲害,甚至混成了百夫長,至於有名無實的常二少爺,雖然年紀小,但天生神力,也混成了個十夫長。他們隻要再熬上一年,就能迴鄉了。
一年後,常百戰牽著兩匹瘦馬,趁著天黑,逃出了預備迴朝的軍營。他麵無人色,咬緊了牙關一路跑。
“你那時候為什麽要逃呢?”
常春一笑,說道:“你是讀書人,比我聰明的多,怎麽會不明白呢?我那時也算了立功了,要是迴燕京,他們是不會讓我自由自在的過日子了。”說著就自嘲一聲:“那時候我可還是常二少爺呢。”
張銘總覺得中間缺了些什麽,又問:“春生呢?他和你戰友情那麽深厚,知道你逃了,不是會著急麽?”
常春喝了一口酒,歎了一聲,“六年前的寰邊之戰你大概不清楚,春生就是在那場戰役中死的。我那時候年輕,想著掙頭功,就殺的太猛,他為了救我突圍,才會葬身邊疆。”
“我從小到大,隻有春生一個兄弟,他對我最好不過,我無以為報,就將自己名字改成常春了。”
“他才是真心愛國之人,卻因為我抱負盡毀。”
“春生是孤兒,隻知道自己從前家在滄州,我就想替他跑一趟,路過這裏的時候被裏長救了,這才在他家安定下來。”
張銘聽了這樣一段往事,心情頗不平靜,最後靈光一顯:“你那兩匹馬,莫不是……”
常春笑笑:“是的,正是我和春生當年騎過的戰馬。春生的屍首在亂中遺失了,我隻能給他立個衣冠塚,當時偷了那兩匹馬算留個念想。”
張銘替自己倒了碗酒,又給常春倒了一碗,他喝了一口,隻覺得辣口又苦澀,又開口道:“我委實沒想到,你竟然有這樣一段往事。”
“不過是戍邊軍中最尋常的事罷了,是我逃出來,你才覺得不尋常。”
兩人又喝了些酒,張銘已覺得昏昏沉沉,卻聽到一陣急促的叩門聲音,他看常春伏在桌子上睡了,就起身去開門,隻見一個矮個子小孩兒站在門外,撐了把傘,凍的瑟瑟發抖,她抬頭看著張銘,眼圈兒通紅,“姐姐不好啦。”
張銘一下子酒醒了大半,將常春家門關上,連忙問道:“什麽?琳娘怎麽了?”
青青拽了張銘就往家跑,“下午姐姐就說不舒服,去睡了,剛剛起床時,床上全是血。”
張銘一聽這話,大概猜到是什麽,但他關心則亂,且聽青青的描述知道琳娘那恐怕動靜不小,就有些急了。
待他們跑到家裏,張銘急匆匆去房間看琳娘,隻見她白著臉在喝熱水,看到青青就罵道:“我都說了沒什麽事的,你倒是跑的比兔子還快呀。”
青青從沒被她這樣罵過,將頭一縮,反而躲到了張銘背後。
張銘有話要和琳娘說,就轉過身吩咐青青:“你去燒些熱水,小心別燙了自己。”青青得令,就跑出去了。
琳娘見隻有張銘在房裏,反而有些尷尬,“是我癸水來了,不礙事的,前幾天就有動靜,不過不多,這事兒本來也不該和你說的。”
張銘鬆了一口氣,說道:“青青跟我說你流了許多血,床上也全是,讓我看看。”
張銘看罷書出了書房,見琳娘已經將水燒熱了,正要給自己洗頭,就笑道:“你怎麽又不叫我幫忙?”
琳娘一時被桂花胰子迷了眼睛,說不得話,張銘就上前去,拿了布巾,在清水漂幹淨,將她眼睛細細的擦幹淨,又道:“我來吧。”琳娘猶不舒服,紅著眼睛,隻能點頭。
手裏頭這一把長發,足足一米長,琳娘得了瑾娘的教育,無事時就會擦些芝麻油護理,因此生的又濃又黑,是盤發的好料子,隻不過如今張銘和她還囊中羞澀,平日裏隻能用琉璃簪虛虛的挽了,一拆就會全散開。張銘替她細細打上桂花胰子,木樨味兒一向是他最中意的,甜香味兒淡淡的,最是適合小姑娘。
用揉出的泡沫將頭發整個搓了一遍,再用清水漂了兩遍,張銘算是男人中較心細的那一種了,又用芝麻油替琳娘將發梢敷了一遍,再漂了一遍,算是可以正式收工。張銘拿了塊布巾,蒙住琳娘眼睛,包住她頭發,想了想,又低下頭,含住了她嘴唇,廝磨了一陣,才專心擦起頭發來。
琳娘沒試過這樣,她記憶裏不過和張銘親過兩次,其餘都是張銘趁她睡著的時候親的,因此緊張的默不作聲,等到張銘掀開她眼前的布巾,見到他麵色不改,才鬆了一口氣,埋怨道:“你可真是,要是被人看見了怎麽辦?”
張銘嘻嘻一笑:“那有什麽,好了,替我洗吧。”
琳娘手腳麻利,替張銘洗頭時也不像他那樣存了調戲人的心思,就很快了。
張銘臉上尚未生出胡須,還算少年人,他麵容白淨,長相清俊,洗完頭之後頭發散著,倒有幾分瀟灑味兒。他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不由自戀道:“隻消再給我幾年,就是翩翩君子了。”
他和琳娘原本氣氛曖昧,這麽一說,就打破了。琳娘被他帶著,如今嘴角也會抽抽,就收拾了臉盆布巾,不再理他。
張銘站在一旁,看她忙東忙西,心裏就不由歎了一聲。揠苗助長不好這個理他小學就懂,現在
卻總是忍不住去做,這樣究竟是好是壞呢?
他能穿越到這個時空來,又怎麽能保證不會某一天穿迴去呢?
到時候留給這個小女孩的不是一具屍體,就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那時候她怎麽辦呢?
要是感情深了,他卻死了,他們怎麽辦呢?
他要拿她,怎麽辦呢?
☆、第24章 風雪
那以後,張銘就和孫琢一道跟著常春習武,常春教他們的東西其實很尋常,講究一力降十惠,適合走武路子的人,對張銘這樣體弱的人來說並不適合,他就自行減了練習量,隻求鍛煉身體,平日裏還是讀書寫字為主。
孫琢則練的勤快,他和常春待在一處的時間反而比在張銘家的時間久,他不知在常春那處知道了什麽,對他越發推崇起來。又跟著張銘看了許多《三十六計》、《列國誌》,反而對於四書五經越發不耐煩起來。張銘知道這事被孫炳知道了他就要倒黴,因此細細囑咐了孫琢,讓他不要走漏風聲,又允諾過完年後他就會尋機會將孫琢一並帶到縣裏,到時候他們再另尋孫琢入行伍的出路。
常春和裏長家的長工契快到了,裏長家怕他生出什麽歪心思,就不再派活計給他,因此就十分閑,他在裏長家後麵的河灘地上自己搭了個草棚子,每天喂馬為樂,裏長家馬車上那兩匹老馬原來是他自己的,他就順便教張銘和孫琢騎馬。張銘想謝他,時常邀他到自家吃飯,被拒了許多次後,他想了個辦法,讓琳娘做好了放在食盒裏,由他去學騎馬時順便帶給常春,久而久之,也生出些情分來。
時間就這麽飛快的滑了過去。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貼窗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廟會,十五晚上街上走。”
這是張銘前世裏的過年習俗,在這世界也差不多,不過這朝沒有做豆腐罷了。轉眼已是二十五,趙氏好不容易說動她那執拗的冤家,得了許可,來張銘家接孫琢了。
她穿著一身新衣,披紅戴綠,倒比自己女兒還愛俏,此刻手裏捏著孫琢下巴生出的小肥肉,嘴裏不斷嚷嚷:“還是瘦了,我的心肝兒,你姐夫沒讓你吃飽?”
孫琢最不耐煩她這套,對著天翻了個白眼,撇了撇嘴,道:“你就睜眼說瞎話吧,我都重了五六斤了。”
張銘在一旁做了個假笑道:“是我的不是,琢兒平時看書看的晚,一投入就不讓人打擾,這段日子睡的少了些。我沒注意提醒他。”
孫琢站在趙氏一旁,對他姐夫扯謊的本事已經見怪不怪,反而擠眉弄眼,衝他作了個鬼臉。張銘抬手用袖子遮笑,在趙氏眼裏反倒像慚愧了。她十分得意,就賣乖道:“瘦點也行,他那狠心爹看了興許也會肉痛呢,到時候事情就算揭過了。”
琳娘原本因為怕趙氏嘴碎,就和青青躲在一邊,收拾張銘要送給孫家的年禮,待她聽到趙氏說話越來越不像樣,就忍不住走了出來,打斷道:“娘,來看看相公上迴去縣裏給你挑的布,合不合你心意。”
趙氏總算聽到了想聽的話,將臉笑成了一朵菊花,一邊走過去一邊道:“還是女兒貼心呐。”待她一看到那布是一匹淡青和一匹湖藍,就變了臉色,道:“這色兒慘兮兮的,哪裏適合我,莫不是故意的吧。”
她又看到琳娘放在一邊已經做的差不多的淺緋色四幅裙,隨手拎起來一看,讚道:“這個好看,可惜顏色太嫩了,我不能穿。”
琳娘看出她心思,就迴道:“這是我自己做的,娘要是喜歡,我也替你做一條。”
趙氏大喜,又佯裝為難道:“你相公不會生出什麽意見吧。先跟你說,我要深紅的,也不急,開春了做好就成,說來你這手巧還是襲自我呢。”
“好,給娘做裙子是應該的,相公不會說什麽的。”
不得不說趙氏命好,她雖然潑婦,周圍人卻個個順著她,總能合了她心意。她滿意的提起那一青一藍兩匹布,另一手拎了張銘送她的八條上好的豬肋排,也不再和琳娘說話,徑自走到屋外招唿孫琢道:“乖寶兒,咱們迴家。”
孫琢對張銘歉意的笑笑,又往張家院裏張望了幾下,見沒人出來了,才轉身跟上他娘,迴家去了。
送走了孫琢和趙氏,張銘倒覺得家裏一空,他搖頭笑笑,往內室去尋琳娘。
“你娘已經帶著琢兒走了。”
“啊,我沒去送……”
琳娘愣了愣,她和趙氏之間的關係,可不是一兩句就能說清,有的時候大概是命裏注定,趙氏有五個孩子,唯獨不喜歡她,作為第二個女兒不如兒子來的驚喜,也不如大女兒來的可愛,後麵又接二連三生了兩個小的,琳娘在家裏時每每總是像個隱形人,孫炳家規又甚嚴,見二女兒平日裏懦弱寡言也不過覺得尋常,時間久了,趙氏和琳娘之間就尷尬起來。
張銘看出她心思,也不知該如何安慰,隻能岔開話題:“咱們趁著這幾天閑著,請幾個人將家裏打掃打掃吧。我看了看偏房,已經有裂的地方,書房那張竹塌也舊了,還是請孫木匠做張新床吧,我以後要是看書晚了,就直接睡在那。”
琳娘被他說轉了心思,就勉強笑了笑:“好呀,等會咱們就吃中飯了,你想吃什麽?”
“和前幾日一樣,做了薄餅讓我帶走就行。”張銘像是沒看出她眼裏期待,反而隨口應道。
“又要去常大哥那麽?”
“嗯,已跟他說好了。”
“好,我給你們做茄餅吧。”
張銘手裏提了個食盒,裏麵裝著熱騰騰的煎茄餅,還有半斤切好的醃鹹肉,另一手打了傘,在
雪幕裏慢吞吞的朝常春的草棚走去。他神色寂寂,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大概半個月前,他又和常春一道去了趟清河縣,原本是想和酒婆嚴氏正式將鋪子過戶,順便讓常春幫著他去看看馬,迴程時卻遇到了個怪人,那人攔住他就討錢,還說了些神神叨叨的話。
“我在這縣裏守了你許久啦,上迴那藥還好使麽?”
“請問,你是?”
那人一身邋遢,笑道:“救命恩人也不記得了麽?”
張銘隻道自己遇到了個撒潑乞丐,就要甩開他繼續跟著常春往前走。結果就聽得後麵那人嘻嘻笑道:“占了別人的身體卻心安理得,你可真是心大呀。”
張銘暗自心驚,就要轉頭去追那人,卻隻看見個背影,速度極快的一拐一拐,沒入人群,再也找不到了。
那之後,他仔細梳理了記憶,才想起來當初確實有個赤腳郎中用藥將他救活了,隻是那時原主還沒死,他還沒穿過來,自然就不認識那邋遢人了。等他強忍著心裏不安迴到家裏,看到廳裏立著的兩個牌位,隻感覺有人盯著自己,突然心裏就涼了半截,和琳娘之間也不複以往,有禮而謙遜,反倒有了幾分原主的影子。
正在自家門口磨刀的常春已經看見張銘提著東西來了,卻不知他為何立在風裏,獨自想著心事,整個人都飄忽起來,就放下手裏東西,走到張銘跟前,拍了拍他肩膀,“張秀才,你站在這風口做什麽?”
張銘猛的反應過來,尷尬一笑:“有些事情未想清楚,一時間恍惚了。”
常春接過他手裏東西,不以為然道:“你如今日子再好過不過了,有什麽想不清呢,還是快些吃飯,好繼續跟我學騎馬。”
張銘勉強點頭,跟著他進屋,兩人就著鹹肉吃茄餅。常春不愛喝茶,卻有些嗜酒,就燙了一大壺酒,給張銘也倒了一碗,他為人寡言少語,往常多話的張銘近幾日也有些沉默,一頓飯倒吃的靜悄悄的。
窗外風雪越發大了,常春用幹草將他這草棚的縫隙塞住,轉頭對張銘說道:“今日你是學不成了,我那兩匹馬年紀都大了,還受過傷,禁不住這天氣。不如趁著天亮,先迴去吧。”
張銘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中意你這的酒,再待一會,興許一會雪停了,路還好走些。”
常春不疑有他,他已許久未和人雪中飲酒了,就又從床板下扒出一壇酒,在爐子上燙了起來,
他沉默了許久,開口道:“我和你相交這麽久,也算熟悉了,你算得上君子。這一時找不到說話的人,不如就趁著今天,同你說說我的往事吧。”
張銘正沉浸在自己思維裏不能自拔,卻聽得常春要說自己往事,他原本就有些好奇這人的過去,就迴了神,笑道:“常大哥且說說吧,我是一定會替你保密的。”
常春飲了一大口酒,深吸一口氣,低聲說了起來。
☆、第25章 豁然
他的身世有些狗血,不過是這朝常信大將軍的外室子,娘親是個韃子女人,當時作為戰俘被常信的屬下送給常信紓解用的。
韃子女人身體柔韌又狂野熱情,雖然不是處子,床上功夫卻不是燕京那些養在閨中的大小姐能及得上的。常信當時年輕,食髓知味,就壞了規矩,班師迴朝時悄悄將她藏在送貨的牛車裏,帶迴了燕京,買了外宅,將那韃子女人安置下了。再之後,女人十月懷胎,好不容易生下了常春,那時候他還不叫常春,叫狗雜種。韃子女人和大周人語言不通,日子過的艱難,時不時就對著孩子拳打腳踢。而常信,重新迴到了他所中意的觥籌交錯之中,自然亂花迷眼,早就忘了自己在軍中寵愛過一時的女俘虜。
事情的轉折在他十三歲那年,他已經流落街頭很久了,至於他那個狠心娘,早就因為酗酒死了不知多少時候,沒人在乎他身體裏還流有這朝裏那位常信將軍的一半血液。
一個長相嫵媚討巧的女人在一群流氓的窩裏找到了他,帶他去了一間大屋子,給他吃了許多好東西,讓人幫他洗澡,換上新衣服,讓那屋子裏的許多人叫他二少爺,有個中年人來見了他兩次,最後給他起了名字叫做常百戰。渾渾噩噩了數月,他才醒悟,原來自己是被抓迴來做常大少爺的墊背,要代替他作為常信的兒子去戍邊。他不過見過那氣勢威武的中年人數麵,吃了他幾碗米飯,就要代替他最心愛也最扶不上牆的兒子上戰場去了。
他也想過要逃,被抓了兩次之後,也就老實了。
直到他終於站到戍邊的行伍之中,和一群吃不飽穿不暖沒有辦法才參軍的人一起,反而覺得自己自由了。有個人拍了拍他的肩,他轉過頭一看,那人長相平平,衝他笑的燦爛,露出了一口大白牙:“嘿,我叫春生,你叫什麽?”
那之後,他們在邊疆守了許多年,期間學會了騎馬射箭,吃喝嫖賭。春生看著憨厚,卻很厲害,甚至混成了百夫長,至於有名無實的常二少爺,雖然年紀小,但天生神力,也混成了個十夫長。他們隻要再熬上一年,就能迴鄉了。
一年後,常百戰牽著兩匹瘦馬,趁著天黑,逃出了預備迴朝的軍營。他麵無人色,咬緊了牙關一路跑。
“你那時候為什麽要逃呢?”
常春一笑,說道:“你是讀書人,比我聰明的多,怎麽會不明白呢?我那時也算了立功了,要是迴燕京,他們是不會讓我自由自在的過日子了。”說著就自嘲一聲:“那時候我可還是常二少爺呢。”
張銘總覺得中間缺了些什麽,又問:“春生呢?他和你戰友情那麽深厚,知道你逃了,不是會著急麽?”
常春喝了一口酒,歎了一聲,“六年前的寰邊之戰你大概不清楚,春生就是在那場戰役中死的。我那時候年輕,想著掙頭功,就殺的太猛,他為了救我突圍,才會葬身邊疆。”
“我從小到大,隻有春生一個兄弟,他對我最好不過,我無以為報,就將自己名字改成常春了。”
“他才是真心愛國之人,卻因為我抱負盡毀。”
“春生是孤兒,隻知道自己從前家在滄州,我就想替他跑一趟,路過這裏的時候被裏長救了,這才在他家安定下來。”
張銘聽了這樣一段往事,心情頗不平靜,最後靈光一顯:“你那兩匹馬,莫不是……”
常春笑笑:“是的,正是我和春生當年騎過的戰馬。春生的屍首在亂中遺失了,我隻能給他立個衣冠塚,當時偷了那兩匹馬算留個念想。”
張銘替自己倒了碗酒,又給常春倒了一碗,他喝了一口,隻覺得辣口又苦澀,又開口道:“我委實沒想到,你竟然有這樣一段往事。”
“不過是戍邊軍中最尋常的事罷了,是我逃出來,你才覺得不尋常。”
兩人又喝了些酒,張銘已覺得昏昏沉沉,卻聽到一陣急促的叩門聲音,他看常春伏在桌子上睡了,就起身去開門,隻見一個矮個子小孩兒站在門外,撐了把傘,凍的瑟瑟發抖,她抬頭看著張銘,眼圈兒通紅,“姐姐不好啦。”
張銘一下子酒醒了大半,將常春家門關上,連忙問道:“什麽?琳娘怎麽了?”
青青拽了張銘就往家跑,“下午姐姐就說不舒服,去睡了,剛剛起床時,床上全是血。”
張銘一聽這話,大概猜到是什麽,但他關心則亂,且聽青青的描述知道琳娘那恐怕動靜不小,就有些急了。
待他們跑到家裏,張銘急匆匆去房間看琳娘,隻見她白著臉在喝熱水,看到青青就罵道:“我都說了沒什麽事的,你倒是跑的比兔子還快呀。”
青青從沒被她這樣罵過,將頭一縮,反而躲到了張銘背後。
張銘有話要和琳娘說,就轉過身吩咐青青:“你去燒些熱水,小心別燙了自己。”青青得令,就跑出去了。
琳娘見隻有張銘在房裏,反而有些尷尬,“是我癸水來了,不礙事的,前幾天就有動靜,不過不多,這事兒本來也不該和你說的。”
張銘鬆了一口氣,說道:“青青跟我說你流了許多血,床上也全是,讓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