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黑盡,孟東流夫婦挑著沉沉的擔子從農田裏歸來,大門上的小鎖還在掛著。
“今天這小兔崽子搞哪子去了,怎麽燈也不明火也不生的?”孟東流打開小鎖推開大門,屋子裏烏漆麻黑的一片,他放下肩上的擔子,明了燈,四處看了看,“嗨,這娃子在搞什麽名堂,天都這麽黑了還不曉得迴家。”
找不到兒子的書包,說明孩子還沒迴到家,這時候夫婦倆急了,他們像一天的疲勞這下子全都沒了似的,忙著出去找兒子,夫婦倆問遍了那些到鎮上去上學的孩子,得到的答案都一樣:“放學後一直沒有和孟青雲在一起。”
當然孩子們至少知道一些關於孟青雲的消息,但是事先兩個搗蛋鬼就交代好了,“誰敢說出點關於孟青雲的消息,誰就會比孟青雲的下場更難堪,除非不想再上學差不多。”就算是兩搗蛋鬼先前沒什麽交代,孩子們也不敢透露半點消息,因為他們更害怕下一個挨整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孟青雲,所以他們對孟青雲的事都緘口不言。
孟東流夫婦找遍了整個村莊,問遍了該問的人,仍然沒有兒子的下落,這下子夫婦倆真的急了,孟青雲的母親的眼淚開始不停地往下墜,孟青雲的父親叫來幾位鄰居。他們打著火把沿著山路哭著喊著找孟青雲,沒多久,他們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下的草叢裏找到了孟青雲,孟青雲已經失去了知覺,他的雙眼閉著,整個身子就像沒了筋骨似的,人們把孟青雲背迴家,一路上他母親不停地哭著說這說那,隻是比沒找到孟青雲前哭得更可怕。
人們把孟青雲那失去知覺軀體躺在墊有破棉被的長椅上,母親蹲在一邊握住他那冰涼的小手瘋狂地哭著,還不時地拿著帕子去拭擦孟青雲那張安靜的臉。看到孟青雲隻有唿出來的氣,沒有吸進去的氣的樣子,大家都說他的靈魂已被鬼神勾走,魂不附體了才這個樣子的,孟東流不能再等,他立即去把村裏那位會算命的“陰陽先生”請來,要“先生”把孟青雲的靈魂喚迴來。
人們開始手忙腳亂地忙乎起來,他們把會生蛋的老母雞宰來祭神,老先生開始召喚靈魂了,他口中念著古怪的巫語,雙手做著怪異的動作,所有的人沒誰看懂他在做什麽,他們隻知道老先生在乞求神保佑孟青雲。老先生折騰到了大半夜,孟青雲仍然沒有因為神的保佑而醒過來,這時候老先生隻好要頭。幫忙的人們也餓了,他們把那些供品吃了後,天也差不多亮了,孟東流提著使二斤大米和一支雞腿把老先生送迴家後,天已經亮了,忙了一晚沒吃上一點東西的他隨便吃了幾口涼飯,便背上十二斤大米和一隻大公雞離開家了,他要到別的村子請更高明的巫師來給兒子召喚靈魂。
整個夜晚,孟青雲的母親一直守在寶貝兒子的身邊,她用溫水把帕子濕了,不停地給孟青雲擦臉;用破了的棉襖在火邊烤熱,然後把它包住兒子的腳;用大米熬成溫溫的粥後,小新翼翼地把它送就兒子的嘴中。她好象已經找不到什麽可做的了,隻好坐在昏睡著的兒子旁邊,雙眼呆滯地望著兒子那可愛的臉蛋,淚珠不停地往下墜,滴在孟青雲那天真無邪的臉上。
直到晌午,孟東流從外麵迴來了,他後麵跟著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巫婆,鄰居家那些熱心的老大娘們看見孟家請來了巫婆後,她們便主動地來孟家幫忙。按照老巫婆的要求,她們開始剪用來做孟青雲替身的小紙人,設神壇,擺祭鬼用的酒碗,殺敬神用的雞,大家七手八腳地忙著,大家借的借,討的討,加上孟家自有的,很快,他們把老巫婆所需要的器物和供品都湊齊了,老巫婆便開始施神法。
孟東流剛把巫婆請迴家,他忽然想起兒子不能去上學,覺得這事怎麽著也得去跟孟青雲的老師請個假,至少讓老師的心裏有個底,但他又想起前一陣子在學校鬧出的事,不知道到現在平息下來沒?“紅衛兵”校長還會放過他嗎?他想要是小青雲還醒著的話他決定讓他自己去請假。
“廢話,糊塗,要是小青雲醒著的話,那還用得著請假嗎,直接叫他去上課不就得了嗎?”越想越糊塗的孟東流想到了兒子的前程,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校幫兒子請假。
一個多小時過後,孟東流來到學校找到了孟青雲的班主任,他吞吞吐吐地說:“老師,孟青雲病了,不能來上課了。”
還沒等孟青雲的老師問個明白,他便轉身匆匆地離開,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老師想把他叫住,又覺得好象有什麽不對勁似的,無奈她隻好看著這個奇怪的家長走開,搞她莫名其妙的,站在原地琢磨著,仿佛見鬼了似的。
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莊裏,最能讓人沸騰的事情有三種,除了喪事和喜事,剩下的就是巫師求神拜鬼了,這一天孟家小茅屋裏的這一場麵也不例外,屋的中央擺著兩張疊加在一切的八仙桌,這兩張差點沒頂到茅屋頂去的八仙桌就是祭壇,包刮地麵在內,祭壇共分三層,屬於祭壇第一層的地麵上擺著許多碗碗裏分別裝著蒸熟的糯飯和酒等,碗旁邊的四隻桌子腳都綁有一把稻草,稻草把上插滿了點燃的香,桌子的腳的旁邊放有一隻被捆了雙腳的大公雞,大公雞在“咯咯”著叫,它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又無能為力。屬於祭壇第二層的桌子上放有許多裝有就的瓷碗和一個裝有大米的盆,米盆上插滿了那些用紅綠紙剪成的小紙人和小紙旗,紙人紙旗見放著雞蛋。疊上去成為地三層的那張桌子,四隻腳同樣捆有插滿香支的稻草把,而桌子上麵卻放著一件孟青雲穿過的衣服和一盞燃著的桐油燈。
祭壇的兩側坐滿了老太婆老大媽們,他們在交頭接耳地討論著村莊裏最近發生的怪事;老大爺們側蹲著坐著,嘴裏含著不知道什麽時候火星已經滅的旱煙袋,雙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這一切,似乎看出了什麽門道;無知的孩子們擠滿了門外的院子,一個個努力地把頭往屋裏探,都想看看那希奇古怪的巫婆,他們想擠進無卻得不到老人們的允許,他們不知道大人們在幹什麽,他們隻是知道,每當老人們這樣做過後,村子裏就會有一個人永遠離開他們。
老巫婆坐在祭壇後麵的木凳上,她穿著嚇怕小膽的孩子的服裝,用深色的帕子蓋住麵部,雙腳像裝有馬達似的不知疲倦地抖動著,雙手不時地亂舞著,嘴裏發出沒人聽明白的聲音,她時兒大聲唿叫,時兒聲細若蚊,那古怪的聲音把孩子們嚇散了又攏過來。這稱的上真正的驚天地泣鬼神。
老巫婆百分百瘋子地折騰了半個小時左右,伴隨著一聲長歎,那不知疲憊的雙腿和沒有規矩的手終於聽了下來。她開始說一些似懂非懂的話,靠得最近的老太婆把頭探到那深色帕子邊,仔細地聽老巫婆說的“神話”。
經過老太婆的認真翻譯人們得知,老巫婆已經把能召喚靈魂的神請到家了,需要人們敬供它,它才願意把小青雲的靈魂召喚迴來。
接著,幾個中年婦女忙著倒茶添酒、燒香點紙的,空間不大的小茅屋內頓時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的。老巫婆把大塊大塊煮熟的雞肉往深色帕子後麵的口中塞,當然沒人看得到她那貪婪的表情和差點被咽死的樣子。過了一陣子,估計“神”酒足飯飽後,老巫婆又開始瘋狂起來,瘋狂中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圍觀的老大媽們雖聽不懂眼前的“神”在說些什麽也好卻頻頻地點頭、、、
忙乎了整個下午過後,老巫婆給昏迷不腥的小青雲灌了一碗粘乎乎的還魂湯,便折下蓋住她麵部的深色帕子迴到“陽間”,隻是他的臉色比孟青雲的還慘白可怕。
此時天已黑,來幫忙的熱心大爺大娘們也餓了,他們要分享神的供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沒有人再去問孟青雲的靈魂是否召喚迴來沒。在燈火昏暗的的小茅屋裏和不見亮的院子裏,擺滿了臨時用木棒木板做成的飯桌,老人孩子們把“飯桌”為的滿滿的,他們如辦酒席地大吃大喝著,他們酒足飯飽過後,有的酒瘋發作大吵大鬧、掀鍋砸碗的,有的爛醉如泥地躺在院落外的汙水溝裏呻吟著,有的忙著把吃剩的飯菜打包迴家,有的在收拾那淩亂一地的鍋碗、、、
直到深夜雞鳴,人們才漸漸散去,枝頭的貓頭鷹在“咕咕”地叫,孟家的屋裏靜悄悄的,喝了還魂湯的仍然安靜地躺在墊有舊棉被的長椅上,他一直沒有醒來,焦悴的母親仍然守在兒子的身邊,母親那原來隻是灰色的頭發經過這一夜一天的煎熬,已經便的雪白。
第二天,孟青雲仍然沒有醒來,孟東流不得不去醒更高明的巫師來給兒子喚迴靈魂、、、
在往後的幾天裏,孟家的小茅屋沒有安靜過一時,整個家就像一家生意興隆的夜總會,人們來來往往,每天有人大吃大喝。那些請來給孟青雲召喚靈魂的五十們,前一個的後腳還沒有跨出孟家的屋,後一個的前腳已經踏進孟家的檻,幾天過後,孟東流家倉裏的糧已經顆粒不剩,窩裏的雞也被宰個精光,但是兒子還是安靜的躺著。
孟青雲一連幾天沒去上課,他的班主任單老師覺得這事有點奇怪,她便向那些每天和孟青雲一起上學的孩子問孟青雲的情況,孩子們除了都說孟青雲病了外,她根本沒有從他們的口中多問到什麽,她有想起了孟青雲的父親來請假是那神秘兮兮的樣子,便覺得事情越想越蹊蹺,於是她決定親自到孟青雲家去看看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下午放學後,單老師在街邊的水果攤上挑了上好的水果提著,邊和孩子們望孟青雲家趕去。
秋天的霧籠罩在山腰,把整個空間壓得不能再低,牛毛細雨從霧中沒完地墜落下來,細致地滲入衣物的表層,一陣陣涼涼的秋風有意地在霧層底下穿梭著,帶來的涼意刮過麵部,毫不吝惜地浸入人的心底。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爬涉,單老師和孩子們來到了孟青雲家所在的田野,他的視野裏沒有勞作的人影兒,陌生的一切給她一種前所未有的淒涼感,她已經累得氣喘乎乎的,一直在城裏長大在城裏上學的她簡直不敢相信這麽一群可愛的孩子每天都是這樣走著去學校又走著迴家的。
在一個小孩的帶路下,單老師來到了孟青雲家,然而眼前的一切使得她原有的淒涼增添到了極限,當她看到迷信的人們正在忘乎所有地求神拜鬼而不給可憐的孩子尋醫治病時,她簡直傻了眼,她已經無話可說,隻好握住那命苦的孩子的小手,熱淚盈眶地看著那一切,她想放聲大哭卻被心酸塞住喉嚨。
無數雙陌生的眼睛在看著這個穿著與他們截然不同的年輕女老師,孩子們盯著放在一邊的水果,老頭子老太婆們都靜下來注視著女老師的一舉一動,好象覺得她比會巫術的老巫婆還希奇似的。單老師終於明白,迷信活動足以讓這全村老小停止勞作而聚在一起祈求神的寬恕與庇佑。
單老師站了起來,對孟青雲的父親說:“孩子病得不輕,快把他送到醫院去接受科學的治療吧,老這樣下去隻能苦了孩子的、、、”
誰知單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另一邊的老巫婆突然張牙舞爪地大叫起來,樣子非常嚇人。單老師畢竟是才20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又是從城裏來的,雖然平時都提倡反對迷信,但從來沒有見這種場麵的她還是心虛了,老巫婆的張牙舞爪和大聲嚎叫嚇得她不敢再說話也不敢看巫婆,隻好有坐下去看著孟青雲。她的眼淚已經下墜,滴在孟青雲那天真無邪的臉上。無奈她隻好虔誠地祈禱,希望神真的能保佑她的學生平安地醒來。
旁邊的老太婆們頓時紛紛議論起來,她們說年輕女老師說了不吉利的話,已經激怒了神。他們讓孟青雲的父親勸女老師趕快離開,要不然神怪罪下來那就不得了啦。但孟青雲的父親不知道怎麽說好,他猶豫了一會兒,老巫婆的動作和聲音也沒先前那樣恐怖了,最後還還是什麽都沒說,但那些迷信的老太婆們還是在盯著那位觸犯了神的年輕女老師看,希望她最好馬上消失。
過了一會兒,單老師站起來,她謹慎地和孟青雲的父親說了一些話,大體意思是要他們好好照顧孟青雲,她不趕再說看病請醫生之類的話,然後從衣兜裏拿出了兩張麵值100的錢遞給孟青雲的母親,孟青雲的母親想說什麽卻有什麽都沒說猶豫了一會,便伸手過去想把單老師的錢接過來,這時候,站在單老師背後的孟東流瞪著眼睛看著她,她立即把手收迴去。後來無論單老師怎麽勸,孟青雲的母親死活都不願意收下老師的錢,單老師沒辦法,她隻好把錢收好,然後又和孟青雲的父親說了一些話後就轉身離開,孟青雲的父親說要她留下來吃點東西再走。她以天色已晚山路遙遠拒絕了這位滿臉滄桑的家長,離開了她那昏迷不醒的可愛學生。
單老師走出門口,屋裏的老太婆門又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單老師迴過頭深深地望著孟青雲那張安靜而可愛的臉,接著又看了看正在怪叫的巫婆,便匆匆地離開了這個令她觸目驚心的地方,她獨自一人爬涉在穿進霧裏的山路上,腦海裏不停地播放著那一幅幅已經定格了的畫麵,心酸再次化成無聲的淚滴,漸漸地融入了朦朧的細雨中、、、單老師迴到鎮上時,天已黑盡,而孟青雲的家中,一老頭子已經把她帶去給孟青雲的水果洗幹淨一一地擺到祭壇上。
在短短的幾天裏,孟家每天都有不同的巫師在搬神弄鬼的,他們除了殺不同的牲口來祭神和要不同的聘禮外,每一個都千篇一律地給孟青雲灌了還魂湯,其實愚昧的人們不知道,那些巫師們根本沒什麽法術,他們所灌的還魂湯其實是不同的草藥,往往他們灌得對症的話,丟了“魂
”的人就會“還陽”過來,他們就會得到迷信的人們吹捧和崇拜。他們為什麽要打著懂巫術的旗號而不名正言順地給“落魂”的人治病呢?這和當地的那些老太婆老頭子們的迷信心理有一定的關係,也和當地的經濟收入有一定的關係,為什麽他們會說“過了七月半鬼亂躥”,因為六七月份是一部分人缺糧的時候,這使得那些身體不是怎麽好的人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導致衰弱,這時候迷信的人們就會說那些人的靈魂不附體了,就得大搞迷信活動來祈求平安,等到瞎搞一段時間過後,那些體抗能力強的病者堅持到了收莊稼的季節,這時候家中多少也能弄出點好吃的給病人吃,漸漸地病人的病情就得到了好轉,這時候那些無所事事的老太婆們就會大力地宣揚那些巫師的法術,說他們怎麽怎麽的高明 之類的無稽之談。如果病人病死了,他們也不會怪巫師不高明什麽的,他們隻會說那個人生前怎麽怎麽做都做了一些觸犯神的事情,神不能在寬恕他,所以才把他帶到另一個世界去受苦。他們這就叫做真正的越窮越見鬼。當然當地也又正規的高明草藥師,但人們隻有在活動時不小心得了流血的皮肉之傷才迴去找他們拿藥膏敷,更何況他們的草藥無論怎麽的好,也不可能讓一個身體衰弱的人有服下去就馬上好起來。所以那些迷信的老一輩們更相信那些巫師的法術了。
然而這一次孟青雲的“落魂”是非常的偶然,他們誰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所以不管那些巫師們再怎麽的高明,他們都沒有把孟青雲的“靈魂”召喚迴來。他們不知道,如果弄不好的話,孟青雲將會成為一種叫做“植物人”的人。永遠被鬼神困擾著。
孟青雲仍然沒有腥來,愚昧的人們仍然沒有放棄任何一個能把孟青雲的靈魂召喚迴來的祭祀活動,畢竟他們還沒有殺牛祭鬼,他們最後的一線希望就隻有殺牛了,還好他們沒有見大象,否則殺了牛還沒能把“落魂”者的靈魂召迴來的話,他們肯定迴殺象的。不管孟青雲的靈魂能否歸來,他們都得先把牛殺來祭鬼在說。
孟東流請來了一個據說非常高明的巫師,巫師把殺牛的時間選在某個夜晚的良辰,地點也是由他特定的。
時間帶不走那個充滿淒涼與悲傷的空間,卻把愚昧的人們帶到了他們期待已久“良辰吉時”,人們打著慘亮火把照亮了哪個淒涼的空間,使夜顯得更加黑暗陰深。他們準備了個種殺牛所需的道具,把無知的耕牛牽到村外河邊的沙灘上,被捆住四肢的牛拚命地掙紮著,人們想盡辦法把耕牛摁住不動,忠誠的它就被主任用慘白的尖到刺進心房,血液順這刀柄噴出來,噴進了人們準備好的鹽水盆裏桶裏,暗紅的血溢出桶口流到地上滲進沙裏,人們忙著找其他的容器來代替那已經滿了的桶繼續接牛的血液,直到耕牛倒在沙地上呻吟著,他們才依依不舍地把那些容器移開,站在一邊的巫師大聲念著比牛的呻吟聲更恐怖巫語。使得兩種聲音混在一起衝破了籠罩大地的霧氣,在黑暗夜空中來迴動蕩著。耕牛呻吟完了最後一口餘氣,在也沒有彈動。
很快,動作嫻熟的人們挖出了牛的內髒,放進翻滾著白泡的鍋裏煮著,牛頭被鋒利的斧頭砍下來放到祭壇上,按照巫師的吩咐,人們把牛的軀體肢解成四大塊,然後在黑暗把它們朝四個不同的方向仍得遠遠的。
把牛殺了後,人們迴到小茅屋中,巫師有開始念祭語,“東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前右腿,西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左前腿,南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後右腿,北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後左腿,中央大惡鬼,敬你的是大牛頭、、、”在所有的祭語中,人們能聽到明白的僅有上麵這段。大約半小時過後,巫師停止了他的“鬼話”。他用牛血和一些不知名的東西弄了一碗還魂湯,往昏迷不醒的孟青雲的嘴中灌下去、、、
巫師的活幹完了,接下來就是人們分吃煮在大鍋裏的牛雜,他們象幾輩子沒有吃過牛肉似的,有的用水瓢舀,有的用大碗撈,有的還沒來得急拿筷子,幹脆順手拿來一根木條掰成兩截,然後拿著往鍋裏挑,有的幹脆什麽也不用,直接動手搶,就這樣,他們紛紛地搶著沒有切斷的牛腸子,扯著沒有煮熟的牛肚,誰著一陣真咧咧的風,一股新鮮的牛屎味在人群隻能飄來飄去,他們像吃了興奮劑地狼吞虎咽著,小孩子把頭伸進了裝有熱湯的盆中貪婪地吸著,幾隻母狗撕扯著一段他們不小心弄掉到地上而沒來得急撿起來的牛腸望黑暗中跑去,聞到腥味而來的貓兒踩翻了放在肉鍋邊上的鍋蓋,一些還沒有被凍死的蒼蠅借住爐子裏發出的火光堅強地飛舞著、、、很快,鍋裏的東西被吃個精光,孩子們還在哭著喊著要吃肉,不理會他們的大人們已經從桶裏盆裏撈出大塊大塊已凍的生血,俯下頭使勁地望嘴裏喝,還來不急擠進嘴裏的血絲順著兩邊嘴角往下流。
“大開吃界”過後,人們總算填滿了自己的胃。吃不是白吃,接下來他們得分頭去看那些分給惡鬼的牛肢是否還在,若在,那就說明惡鬼不領情,那將預兆著不吉利的事還要發生,若不在,說明領情熱惡鬼已經寬恕了他們,一切痛苦將會離開多災多難的他們。果然,幾分鍾過後,出去探牛腿的人從四麵攏來,擠滿了整個院子,他們一個個 像凱旋而歸的士兵那樣激動,爭先恐後地向巫師報喜,巫師連連點頭稱好。這時候,似乎痛苦真的遠離了他們,但是,沒有人去關心孟青雲是死是活。
黑暗的小茅屋外,人們在歡唿著,昏暗的小茅屋內,淚水一直沒有停過的母親守在小青雲的身邊,母親顫抖的手心敞開一張廢紙,紙上的糧食已經變質。“我的娃啊,娘到底做錯了什麽啊,就連娘讓你送的午飯,你吃都不吃,什麽也不說,就不明不白地成這個樣子了,往後的日子你叫娘怎麽過下去啊、、、”
古老的村莊又度過了一個不寧靜的夜晚,村莊周圍的山、樹已經模糊可見,人們沒有因為黎明的到來而安靜。巫師把牛頭、布匹等屬於他的“戰利品”捆在扁擔的兩頭,擔在肩上離開了,滿載而歸的他沒有因為肩上擔子的沉重而放慢前進的腳步。
屋子裏的老頭們繼續吸著旱煙,臉上的皺紋猶如一條條泥流過後的溝壑,無盡地劃滿了滄桑與無奈,他們在商量接下來的事情,
“哎!已經不行了。”一位老頭子手中的煙鬥磕在地上,要著頭意味深長地歎氣。
“幾個年輕的小夥被老人派上山去割樹皮,小苦的叔叔阿遇就是其中一個,上次去要樹皮來裹小苦時他就是其中一個。老大娘們繼續哭哭啼啼的。老頭子們,開始做生者和死者靈魂隔離的儀式。一個燃著的火盆放在已經“死”了的小青雲的身邊,一 件件東西正在往火盆裏扔,人們要通過火化這種方式將屬於死者的東西傳遞給他,讓他帶著那些東西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使用,使得遠去的靈魂有了屬於自己的東西後不再迴來騷擾活著的人。一個老頭子手中已經拿著小青雲的書包正要往火盆裏扔,,卻不知道他在猶豫什麽地收迴了已經伸到火焰上的書包,說:“你們哪個還曉得他生前最喜歡什麽嗎?拿來一起燒給他把,以免他走得不安心。”
所有的人們都在打開他們所有的記憶努力地思索著印象中孟青雲的最愛之物。
“他最喜歡彩筆。”忽地一個小女孩打斷了所有人的思索,把他們從苦想中喚醒,這小女孩就是曾經到鎮上領獎領到一盒彩筆三好學生,以前孟青雲曾經和她借過彩筆,所以她知道孟青雲最喜歡彩筆。
“什麽筆?你說清楚點。”老頭子似乎不大明白地問。人們也不解其意地看著小女孩,期待著她更清楚的解釋,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彩筆是怎麽一個樣子的筆。
“彩筆呀!哎呀,就是用來畫人人的彩筆呀!”小女孩認真地向人們解釋著,深怕他們不明白似的。
“彩筆?”老頭子果然真的還不明白彩筆是一個什麽樣的筆。所有的人還是不解地看著小女孩。
這時候,好象隻有小青雲才能向他們解釋似的。“、、、彩、、、彩筆、、、彩筆、、、、”孟青雲終於說話了,他的深夜由小而大。
聽到小青雲的說話聲,所有在場的人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為了更進一步證實說話的聲音是否是從孟青雲的口中發出的,人們都變得緊張起來,他們豎起耳朵靠過去認真地聽著。果然,是小青雲在說話,同時眼皮還在賣力地動著,漸漸地,兩個水汪汪的眼珠露了出來、、、
太神奇了,小青雲活過來了,全場的人又沸騰了,哭啼著的一些大娘們由於太激動而哭得更厲害,這不是悲痛的哭,而是話悲痛為喜悅歇斯底裏的哭,老頭子們對巫師的神奇巫術讚口不絕,對神的寬恕表示無盡的感謝。有幾個老太婆仍然不敢相信小青雲真的活過來,它們都在認為小青雲雖為死鬼,卻因為過於喜歡生前的那件東西,所以死了也要把它拿迴去,才一時的鬼魂現身罷了。他們這中想法就是人們常說的陰魂不散,死不瞑目。直到她們聽到小青雲微弱地說:“媽!我要喝水,我很累!”她們才融入大家的激動氛圍中。
其實小青雲複活不是什麽陰魂不散的現身,也不是因為巫師的神奇法術和鬼神的寬恕所起到的作用。而是小青雲從樹上摔下來後,由於腦部的某一部位受到激烈的震蕩後便處於一種休克狀態,當處於休克狀態中的大腦在受到某種特殊事物刺激後又會恢複正常,而“彩筆”正是刺激小青雲大腦恢複正常的特殊物,所以當小親滾聽到人們說他最喜歡的彩筆是,他有活過來了。這種情況類似於人們經常給矢去記憶的人看他正常時最熟悉的一些事物,以便他能觸景生情而恢複記憶。
當人們正沉浸於喜悅之中時,去割樹皮來裹屍體的那些青年們迴來了,小青雲的複活使他們感到驚奇,而他們的迴來使得喜悅中的老頭子們轉喜為怒。除了那幾個老頭子,全場誒人敢說話,幾個老頭把樹皮扔進火堆裏,劈裏啪啦地冒著水汽和煙子,他們在大發雷霆地罵著年青小夥子們。小夥子們挨罵的原因不是因為樹皮的事,而是他們把四肢血淋淋的牛腿和巫師挑走的擔子抬迴來了,老頭子們怒罵他們把送給鬼神的牛腿拿迴來後將要遭到鬼神的懲罰,說他們要迴本屬於巫師的那些東西,純屬強盜行為、是喪失了禮儀道德才
“今天這小兔崽子搞哪子去了,怎麽燈也不明火也不生的?”孟東流打開小鎖推開大門,屋子裏烏漆麻黑的一片,他放下肩上的擔子,明了燈,四處看了看,“嗨,這娃子在搞什麽名堂,天都這麽黑了還不曉得迴家。”
找不到兒子的書包,說明孩子還沒迴到家,這時候夫婦倆急了,他們像一天的疲勞這下子全都沒了似的,忙著出去找兒子,夫婦倆問遍了那些到鎮上去上學的孩子,得到的答案都一樣:“放學後一直沒有和孟青雲在一起。”
當然孩子們至少知道一些關於孟青雲的消息,但是事先兩個搗蛋鬼就交代好了,“誰敢說出點關於孟青雲的消息,誰就會比孟青雲的下場更難堪,除非不想再上學差不多。”就算是兩搗蛋鬼先前沒什麽交代,孩子們也不敢透露半點消息,因為他們更害怕下一個挨整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孟青雲,所以他們對孟青雲的事都緘口不言。
孟東流夫婦找遍了整個村莊,問遍了該問的人,仍然沒有兒子的下落,這下子夫婦倆真的急了,孟青雲的母親的眼淚開始不停地往下墜,孟青雲的父親叫來幾位鄰居。他們打著火把沿著山路哭著喊著找孟青雲,沒多久,他們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下的草叢裏找到了孟青雲,孟青雲已經失去了知覺,他的雙眼閉著,整個身子就像沒了筋骨似的,人們把孟青雲背迴家,一路上他母親不停地哭著說這說那,隻是比沒找到孟青雲前哭得更可怕。
人們把孟青雲那失去知覺軀體躺在墊有破棉被的長椅上,母親蹲在一邊握住他那冰涼的小手瘋狂地哭著,還不時地拿著帕子去拭擦孟青雲那張安靜的臉。看到孟青雲隻有唿出來的氣,沒有吸進去的氣的樣子,大家都說他的靈魂已被鬼神勾走,魂不附體了才這個樣子的,孟東流不能再等,他立即去把村裏那位會算命的“陰陽先生”請來,要“先生”把孟青雲的靈魂喚迴來。
人們開始手忙腳亂地忙乎起來,他們把會生蛋的老母雞宰來祭神,老先生開始召喚靈魂了,他口中念著古怪的巫語,雙手做著怪異的動作,所有的人沒誰看懂他在做什麽,他們隻知道老先生在乞求神保佑孟青雲。老先生折騰到了大半夜,孟青雲仍然沒有因為神的保佑而醒過來,這時候老先生隻好要頭。幫忙的人們也餓了,他們把那些供品吃了後,天也差不多亮了,孟東流提著使二斤大米和一支雞腿把老先生送迴家後,天已經亮了,忙了一晚沒吃上一點東西的他隨便吃了幾口涼飯,便背上十二斤大米和一隻大公雞離開家了,他要到別的村子請更高明的巫師來給兒子召喚靈魂。
整個夜晚,孟青雲的母親一直守在寶貝兒子的身邊,她用溫水把帕子濕了,不停地給孟青雲擦臉;用破了的棉襖在火邊烤熱,然後把它包住兒子的腳;用大米熬成溫溫的粥後,小新翼翼地把它送就兒子的嘴中。她好象已經找不到什麽可做的了,隻好坐在昏睡著的兒子旁邊,雙眼呆滯地望著兒子那可愛的臉蛋,淚珠不停地往下墜,滴在孟青雲那天真無邪的臉上。
直到晌午,孟東流從外麵迴來了,他後麵跟著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巫婆,鄰居家那些熱心的老大娘們看見孟家請來了巫婆後,她們便主動地來孟家幫忙。按照老巫婆的要求,她們開始剪用來做孟青雲替身的小紙人,設神壇,擺祭鬼用的酒碗,殺敬神用的雞,大家七手八腳地忙著,大家借的借,討的討,加上孟家自有的,很快,他們把老巫婆所需要的器物和供品都湊齊了,老巫婆便開始施神法。
孟東流剛把巫婆請迴家,他忽然想起兒子不能去上學,覺得這事怎麽著也得去跟孟青雲的老師請個假,至少讓老師的心裏有個底,但他又想起前一陣子在學校鬧出的事,不知道到現在平息下來沒?“紅衛兵”校長還會放過他嗎?他想要是小青雲還醒著的話他決定讓他自己去請假。
“廢話,糊塗,要是小青雲醒著的話,那還用得著請假嗎,直接叫他去上課不就得了嗎?”越想越糊塗的孟東流想到了兒子的前程,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校幫兒子請假。
一個多小時過後,孟東流來到學校找到了孟青雲的班主任,他吞吞吐吐地說:“老師,孟青雲病了,不能來上課了。”
還沒等孟青雲的老師問個明白,他便轉身匆匆地離開,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老師想把他叫住,又覺得好象有什麽不對勁似的,無奈她隻好看著這個奇怪的家長走開,搞她莫名其妙的,站在原地琢磨著,仿佛見鬼了似的。
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莊裏,最能讓人沸騰的事情有三種,除了喪事和喜事,剩下的就是巫師求神拜鬼了,這一天孟家小茅屋裏的這一場麵也不例外,屋的中央擺著兩張疊加在一切的八仙桌,這兩張差點沒頂到茅屋頂去的八仙桌就是祭壇,包刮地麵在內,祭壇共分三層,屬於祭壇第一層的地麵上擺著許多碗碗裏分別裝著蒸熟的糯飯和酒等,碗旁邊的四隻桌子腳都綁有一把稻草,稻草把上插滿了點燃的香,桌子的腳的旁邊放有一隻被捆了雙腳的大公雞,大公雞在“咯咯”著叫,它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又無能為力。屬於祭壇第二層的桌子上放有許多裝有就的瓷碗和一個裝有大米的盆,米盆上插滿了那些用紅綠紙剪成的小紙人和小紙旗,紙人紙旗見放著雞蛋。疊上去成為地三層的那張桌子,四隻腳同樣捆有插滿香支的稻草把,而桌子上麵卻放著一件孟青雲穿過的衣服和一盞燃著的桐油燈。
祭壇的兩側坐滿了老太婆老大媽們,他們在交頭接耳地討論著村莊裏最近發生的怪事;老大爺們側蹲著坐著,嘴裏含著不知道什麽時候火星已經滅的旱煙袋,雙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這一切,似乎看出了什麽門道;無知的孩子們擠滿了門外的院子,一個個努力地把頭往屋裏探,都想看看那希奇古怪的巫婆,他們想擠進無卻得不到老人們的允許,他們不知道大人們在幹什麽,他們隻是知道,每當老人們這樣做過後,村子裏就會有一個人永遠離開他們。
老巫婆坐在祭壇後麵的木凳上,她穿著嚇怕小膽的孩子的服裝,用深色的帕子蓋住麵部,雙腳像裝有馬達似的不知疲倦地抖動著,雙手不時地亂舞著,嘴裏發出沒人聽明白的聲音,她時兒大聲唿叫,時兒聲細若蚊,那古怪的聲音把孩子們嚇散了又攏過來。這稱的上真正的驚天地泣鬼神。
老巫婆百分百瘋子地折騰了半個小時左右,伴隨著一聲長歎,那不知疲憊的雙腿和沒有規矩的手終於聽了下來。她開始說一些似懂非懂的話,靠得最近的老太婆把頭探到那深色帕子邊,仔細地聽老巫婆說的“神話”。
經過老太婆的認真翻譯人們得知,老巫婆已經把能召喚靈魂的神請到家了,需要人們敬供它,它才願意把小青雲的靈魂召喚迴來。
接著,幾個中年婦女忙著倒茶添酒、燒香點紙的,空間不大的小茅屋內頓時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的。老巫婆把大塊大塊煮熟的雞肉往深色帕子後麵的口中塞,當然沒人看得到她那貪婪的表情和差點被咽死的樣子。過了一陣子,估計“神”酒足飯飽後,老巫婆又開始瘋狂起來,瘋狂中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圍觀的老大媽們雖聽不懂眼前的“神”在說些什麽也好卻頻頻地點頭、、、
忙乎了整個下午過後,老巫婆給昏迷不腥的小青雲灌了一碗粘乎乎的還魂湯,便折下蓋住她麵部的深色帕子迴到“陽間”,隻是他的臉色比孟青雲的還慘白可怕。
此時天已黑,來幫忙的熱心大爺大娘們也餓了,他們要分享神的供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沒有人再去問孟青雲的靈魂是否召喚迴來沒。在燈火昏暗的的小茅屋裏和不見亮的院子裏,擺滿了臨時用木棒木板做成的飯桌,老人孩子們把“飯桌”為的滿滿的,他們如辦酒席地大吃大喝著,他們酒足飯飽過後,有的酒瘋發作大吵大鬧、掀鍋砸碗的,有的爛醉如泥地躺在院落外的汙水溝裏呻吟著,有的忙著把吃剩的飯菜打包迴家,有的在收拾那淩亂一地的鍋碗、、、
直到深夜雞鳴,人們才漸漸散去,枝頭的貓頭鷹在“咕咕”地叫,孟家的屋裏靜悄悄的,喝了還魂湯的仍然安靜地躺在墊有舊棉被的長椅上,他一直沒有醒來,焦悴的母親仍然守在兒子的身邊,母親那原來隻是灰色的頭發經過這一夜一天的煎熬,已經便的雪白。
第二天,孟青雲仍然沒有醒來,孟東流不得不去醒更高明的巫師來給兒子喚迴靈魂、、、
在往後的幾天裏,孟家的小茅屋沒有安靜過一時,整個家就像一家生意興隆的夜總會,人們來來往往,每天有人大吃大喝。那些請來給孟青雲召喚靈魂的五十們,前一個的後腳還沒有跨出孟家的屋,後一個的前腳已經踏進孟家的檻,幾天過後,孟東流家倉裏的糧已經顆粒不剩,窩裏的雞也被宰個精光,但是兒子還是安靜的躺著。
孟青雲一連幾天沒去上課,他的班主任單老師覺得這事有點奇怪,她便向那些每天和孟青雲一起上學的孩子問孟青雲的情況,孩子們除了都說孟青雲病了外,她根本沒有從他們的口中多問到什麽,她有想起了孟青雲的父親來請假是那神秘兮兮的樣子,便覺得事情越想越蹊蹺,於是她決定親自到孟青雲家去看看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下午放學後,單老師在街邊的水果攤上挑了上好的水果提著,邊和孩子們望孟青雲家趕去。
秋天的霧籠罩在山腰,把整個空間壓得不能再低,牛毛細雨從霧中沒完地墜落下來,細致地滲入衣物的表層,一陣陣涼涼的秋風有意地在霧層底下穿梭著,帶來的涼意刮過麵部,毫不吝惜地浸入人的心底。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爬涉,單老師和孩子們來到了孟青雲家所在的田野,他的視野裏沒有勞作的人影兒,陌生的一切給她一種前所未有的淒涼感,她已經累得氣喘乎乎的,一直在城裏長大在城裏上學的她簡直不敢相信這麽一群可愛的孩子每天都是這樣走著去學校又走著迴家的。
在一個小孩的帶路下,單老師來到了孟青雲家,然而眼前的一切使得她原有的淒涼增添到了極限,當她看到迷信的人們正在忘乎所有地求神拜鬼而不給可憐的孩子尋醫治病時,她簡直傻了眼,她已經無話可說,隻好握住那命苦的孩子的小手,熱淚盈眶地看著那一切,她想放聲大哭卻被心酸塞住喉嚨。
無數雙陌生的眼睛在看著這個穿著與他們截然不同的年輕女老師,孩子們盯著放在一邊的水果,老頭子老太婆們都靜下來注視著女老師的一舉一動,好象覺得她比會巫術的老巫婆還希奇似的。單老師終於明白,迷信活動足以讓這全村老小停止勞作而聚在一起祈求神的寬恕與庇佑。
單老師站了起來,對孟青雲的父親說:“孩子病得不輕,快把他送到醫院去接受科學的治療吧,老這樣下去隻能苦了孩子的、、、”
誰知單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另一邊的老巫婆突然張牙舞爪地大叫起來,樣子非常嚇人。單老師畢竟是才20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又是從城裏來的,雖然平時都提倡反對迷信,但從來沒有見這種場麵的她還是心虛了,老巫婆的張牙舞爪和大聲嚎叫嚇得她不敢再說話也不敢看巫婆,隻好有坐下去看著孟青雲。她的眼淚已經下墜,滴在孟青雲那天真無邪的臉上。無奈她隻好虔誠地祈禱,希望神真的能保佑她的學生平安地醒來。
旁邊的老太婆們頓時紛紛議論起來,她們說年輕女老師說了不吉利的話,已經激怒了神。他們讓孟青雲的父親勸女老師趕快離開,要不然神怪罪下來那就不得了啦。但孟青雲的父親不知道怎麽說好,他猶豫了一會兒,老巫婆的動作和聲音也沒先前那樣恐怖了,最後還還是什麽都沒說,但那些迷信的老太婆們還是在盯著那位觸犯了神的年輕女老師看,希望她最好馬上消失。
過了一會兒,單老師站起來,她謹慎地和孟青雲的父親說了一些話,大體意思是要他們好好照顧孟青雲,她不趕再說看病請醫生之類的話,然後從衣兜裏拿出了兩張麵值100的錢遞給孟青雲的母親,孟青雲的母親想說什麽卻有什麽都沒說猶豫了一會,便伸手過去想把單老師的錢接過來,這時候,站在單老師背後的孟東流瞪著眼睛看著她,她立即把手收迴去。後來無論單老師怎麽勸,孟青雲的母親死活都不願意收下老師的錢,單老師沒辦法,她隻好把錢收好,然後又和孟青雲的父親說了一些話後就轉身離開,孟青雲的父親說要她留下來吃點東西再走。她以天色已晚山路遙遠拒絕了這位滿臉滄桑的家長,離開了她那昏迷不醒的可愛學生。
單老師走出門口,屋裏的老太婆門又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單老師迴過頭深深地望著孟青雲那張安靜而可愛的臉,接著又看了看正在怪叫的巫婆,便匆匆地離開了這個令她觸目驚心的地方,她獨自一人爬涉在穿進霧裏的山路上,腦海裏不停地播放著那一幅幅已經定格了的畫麵,心酸再次化成無聲的淚滴,漸漸地融入了朦朧的細雨中、、、單老師迴到鎮上時,天已黑盡,而孟青雲的家中,一老頭子已經把她帶去給孟青雲的水果洗幹淨一一地擺到祭壇上。
在短短的幾天裏,孟家每天都有不同的巫師在搬神弄鬼的,他們除了殺不同的牲口來祭神和要不同的聘禮外,每一個都千篇一律地給孟青雲灌了還魂湯,其實愚昧的人們不知道,那些巫師們根本沒什麽法術,他們所灌的還魂湯其實是不同的草藥,往往他們灌得對症的話,丟了“魂
”的人就會“還陽”過來,他們就會得到迷信的人們吹捧和崇拜。他們為什麽要打著懂巫術的旗號而不名正言順地給“落魂”的人治病呢?這和當地的那些老太婆老頭子們的迷信心理有一定的關係,也和當地的經濟收入有一定的關係,為什麽他們會說“過了七月半鬼亂躥”,因為六七月份是一部分人缺糧的時候,這使得那些身體不是怎麽好的人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導致衰弱,這時候迷信的人們就會說那些人的靈魂不附體了,就得大搞迷信活動來祈求平安,等到瞎搞一段時間過後,那些體抗能力強的病者堅持到了收莊稼的季節,這時候家中多少也能弄出點好吃的給病人吃,漸漸地病人的病情就得到了好轉,這時候那些無所事事的老太婆們就會大力地宣揚那些巫師的法術,說他們怎麽怎麽的高明 之類的無稽之談。如果病人病死了,他們也不會怪巫師不高明什麽的,他們隻會說那個人生前怎麽怎麽做都做了一些觸犯神的事情,神不能在寬恕他,所以才把他帶到另一個世界去受苦。他們這就叫做真正的越窮越見鬼。當然當地也又正規的高明草藥師,但人們隻有在活動時不小心得了流血的皮肉之傷才迴去找他們拿藥膏敷,更何況他們的草藥無論怎麽的好,也不可能讓一個身體衰弱的人有服下去就馬上好起來。所以那些迷信的老一輩們更相信那些巫師的法術了。
然而這一次孟青雲的“落魂”是非常的偶然,他們誰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所以不管那些巫師們再怎麽的高明,他們都沒有把孟青雲的“靈魂”召喚迴來。他們不知道,如果弄不好的話,孟青雲將會成為一種叫做“植物人”的人。永遠被鬼神困擾著。
孟青雲仍然沒有腥來,愚昧的人們仍然沒有放棄任何一個能把孟青雲的靈魂召喚迴來的祭祀活動,畢竟他們還沒有殺牛祭鬼,他們最後的一線希望就隻有殺牛了,還好他們沒有見大象,否則殺了牛還沒能把“落魂”者的靈魂召迴來的話,他們肯定迴殺象的。不管孟青雲的靈魂能否歸來,他們都得先把牛殺來祭鬼在說。
孟東流請來了一個據說非常高明的巫師,巫師把殺牛的時間選在某個夜晚的良辰,地點也是由他特定的。
時間帶不走那個充滿淒涼與悲傷的空間,卻把愚昧的人們帶到了他們期待已久“良辰吉時”,人們打著慘亮火把照亮了哪個淒涼的空間,使夜顯得更加黑暗陰深。他們準備了個種殺牛所需的道具,把無知的耕牛牽到村外河邊的沙灘上,被捆住四肢的牛拚命地掙紮著,人們想盡辦法把耕牛摁住不動,忠誠的它就被主任用慘白的尖到刺進心房,血液順這刀柄噴出來,噴進了人們準備好的鹽水盆裏桶裏,暗紅的血溢出桶口流到地上滲進沙裏,人們忙著找其他的容器來代替那已經滿了的桶繼續接牛的血液,直到耕牛倒在沙地上呻吟著,他們才依依不舍地把那些容器移開,站在一邊的巫師大聲念著比牛的呻吟聲更恐怖巫語。使得兩種聲音混在一起衝破了籠罩大地的霧氣,在黑暗夜空中來迴動蕩著。耕牛呻吟完了最後一口餘氣,在也沒有彈動。
很快,動作嫻熟的人們挖出了牛的內髒,放進翻滾著白泡的鍋裏煮著,牛頭被鋒利的斧頭砍下來放到祭壇上,按照巫師的吩咐,人們把牛的軀體肢解成四大塊,然後在黑暗把它們朝四個不同的方向仍得遠遠的。
把牛殺了後,人們迴到小茅屋中,巫師有開始念祭語,“東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前右腿,西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左前腿,南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後右腿,北方大惡鬼,來要牛的後左腿,中央大惡鬼,敬你的是大牛頭、、、”在所有的祭語中,人們能聽到明白的僅有上麵這段。大約半小時過後,巫師停止了他的“鬼話”。他用牛血和一些不知名的東西弄了一碗還魂湯,往昏迷不醒的孟青雲的嘴中灌下去、、、
巫師的活幹完了,接下來就是人們分吃煮在大鍋裏的牛雜,他們象幾輩子沒有吃過牛肉似的,有的用水瓢舀,有的用大碗撈,有的還沒來得急拿筷子,幹脆順手拿來一根木條掰成兩截,然後拿著往鍋裏挑,有的幹脆什麽也不用,直接動手搶,就這樣,他們紛紛地搶著沒有切斷的牛腸子,扯著沒有煮熟的牛肚,誰著一陣真咧咧的風,一股新鮮的牛屎味在人群隻能飄來飄去,他們像吃了興奮劑地狼吞虎咽著,小孩子把頭伸進了裝有熱湯的盆中貪婪地吸著,幾隻母狗撕扯著一段他們不小心弄掉到地上而沒來得急撿起來的牛腸望黑暗中跑去,聞到腥味而來的貓兒踩翻了放在肉鍋邊上的鍋蓋,一些還沒有被凍死的蒼蠅借住爐子裏發出的火光堅強地飛舞著、、、很快,鍋裏的東西被吃個精光,孩子們還在哭著喊著要吃肉,不理會他們的大人們已經從桶裏盆裏撈出大塊大塊已凍的生血,俯下頭使勁地望嘴裏喝,還來不急擠進嘴裏的血絲順著兩邊嘴角往下流。
“大開吃界”過後,人們總算填滿了自己的胃。吃不是白吃,接下來他們得分頭去看那些分給惡鬼的牛肢是否還在,若在,那就說明惡鬼不領情,那將預兆著不吉利的事還要發生,若不在,說明領情熱惡鬼已經寬恕了他們,一切痛苦將會離開多災多難的他們。果然,幾分鍾過後,出去探牛腿的人從四麵攏來,擠滿了整個院子,他們一個個 像凱旋而歸的士兵那樣激動,爭先恐後地向巫師報喜,巫師連連點頭稱好。這時候,似乎痛苦真的遠離了他們,但是,沒有人去關心孟青雲是死是活。
黑暗的小茅屋外,人們在歡唿著,昏暗的小茅屋內,淚水一直沒有停過的母親守在小青雲的身邊,母親顫抖的手心敞開一張廢紙,紙上的糧食已經變質。“我的娃啊,娘到底做錯了什麽啊,就連娘讓你送的午飯,你吃都不吃,什麽也不說,就不明不白地成這個樣子了,往後的日子你叫娘怎麽過下去啊、、、”
古老的村莊又度過了一個不寧靜的夜晚,村莊周圍的山、樹已經模糊可見,人們沒有因為黎明的到來而安靜。巫師把牛頭、布匹等屬於他的“戰利品”捆在扁擔的兩頭,擔在肩上離開了,滿載而歸的他沒有因為肩上擔子的沉重而放慢前進的腳步。
屋子裏的老頭們繼續吸著旱煙,臉上的皺紋猶如一條條泥流過後的溝壑,無盡地劃滿了滄桑與無奈,他們在商量接下來的事情,
“哎!已經不行了。”一位老頭子手中的煙鬥磕在地上,要著頭意味深長地歎氣。
“幾個年輕的小夥被老人派上山去割樹皮,小苦的叔叔阿遇就是其中一個,上次去要樹皮來裹小苦時他就是其中一個。老大娘們繼續哭哭啼啼的。老頭子們,開始做生者和死者靈魂隔離的儀式。一個燃著的火盆放在已經“死”了的小青雲的身邊,一 件件東西正在往火盆裏扔,人們要通過火化這種方式將屬於死者的東西傳遞給他,讓他帶著那些東西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使用,使得遠去的靈魂有了屬於自己的東西後不再迴來騷擾活著的人。一個老頭子手中已經拿著小青雲的書包正要往火盆裏扔,,卻不知道他在猶豫什麽地收迴了已經伸到火焰上的書包,說:“你們哪個還曉得他生前最喜歡什麽嗎?拿來一起燒給他把,以免他走得不安心。”
所有的人們都在打開他們所有的記憶努力地思索著印象中孟青雲的最愛之物。
“他最喜歡彩筆。”忽地一個小女孩打斷了所有人的思索,把他們從苦想中喚醒,這小女孩就是曾經到鎮上領獎領到一盒彩筆三好學生,以前孟青雲曾經和她借過彩筆,所以她知道孟青雲最喜歡彩筆。
“什麽筆?你說清楚點。”老頭子似乎不大明白地問。人們也不解其意地看著小女孩,期待著她更清楚的解釋,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彩筆是怎麽一個樣子的筆。
“彩筆呀!哎呀,就是用來畫人人的彩筆呀!”小女孩認真地向人們解釋著,深怕他們不明白似的。
“彩筆?”老頭子果然真的還不明白彩筆是一個什麽樣的筆。所有的人還是不解地看著小女孩。
這時候,好象隻有小青雲才能向他們解釋似的。“、、、彩、、、彩筆、、、彩筆、、、、”孟青雲終於說話了,他的深夜由小而大。
聽到小青雲的說話聲,所有在場的人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為了更進一步證實說話的聲音是否是從孟青雲的口中發出的,人們都變得緊張起來,他們豎起耳朵靠過去認真地聽著。果然,是小青雲在說話,同時眼皮還在賣力地動著,漸漸地,兩個水汪汪的眼珠露了出來、、、
太神奇了,小青雲活過來了,全場的人又沸騰了,哭啼著的一些大娘們由於太激動而哭得更厲害,這不是悲痛的哭,而是話悲痛為喜悅歇斯底裏的哭,老頭子們對巫師的神奇巫術讚口不絕,對神的寬恕表示無盡的感謝。有幾個老太婆仍然不敢相信小青雲真的活過來,它們都在認為小青雲雖為死鬼,卻因為過於喜歡生前的那件東西,所以死了也要把它拿迴去,才一時的鬼魂現身罷了。他們這中想法就是人們常說的陰魂不散,死不瞑目。直到她們聽到小青雲微弱地說:“媽!我要喝水,我很累!”她們才融入大家的激動氛圍中。
其實小青雲複活不是什麽陰魂不散的現身,也不是因為巫師的神奇法術和鬼神的寬恕所起到的作用。而是小青雲從樹上摔下來後,由於腦部的某一部位受到激烈的震蕩後便處於一種休克狀態,當處於休克狀態中的大腦在受到某種特殊事物刺激後又會恢複正常,而“彩筆”正是刺激小青雲大腦恢複正常的特殊物,所以當小親滾聽到人們說他最喜歡的彩筆是,他有活過來了。這種情況類似於人們經常給矢去記憶的人看他正常時最熟悉的一些事物,以便他能觸景生情而恢複記憶。
當人們正沉浸於喜悅之中時,去割樹皮來裹屍體的那些青年們迴來了,小青雲的複活使他們感到驚奇,而他們的迴來使得喜悅中的老頭子們轉喜為怒。除了那幾個老頭子,全場誒人敢說話,幾個老頭把樹皮扔進火堆裏,劈裏啪啦地冒著水汽和煙子,他們在大發雷霆地罵著年青小夥子們。小夥子們挨罵的原因不是因為樹皮的事,而是他們把四肢血淋淋的牛腿和巫師挑走的擔子抬迴來了,老頭子們怒罵他們把送給鬼神的牛腿拿迴來後將要遭到鬼神的懲罰,說他們要迴本屬於巫師的那些東西,純屬強盜行為、是喪失了禮儀道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