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俄走上了一條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道路。由於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探索自己的經濟發展道路。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十月革命勝利後,國內外的敵對勢力不甘心失敗,它們聯合起來,企圖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扼殺在搖籃裏。1918年夏,蘇俄進入艱難困苦的國內戰爭時期。
麵對敵人的強大攻勢,蘇維埃政權為了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支持紅軍,戰勝敵人,在經濟領域采取了一係列非常措施,包括:實行餘糧收集製,大中小工業企業全部實行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和實行普遍義務勞動製。這些措施兼有“戰時”和“共產主義”兩種特色,被稱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919年年初,蘇維埃政權頒布了有關餘糧收集製的法令,規定農民除保留口糧、種子糧和飼料糧外,全部餘糧按國家的規定價格交售給國家。因盧布迅速貶值,農民實際上是將糧食無償地借給國家。連農民的部分口糧也被征走。餘糧收集製在短期內取得了明顯效果,緩解了城市的饑荒,保證了對前線紅軍的糧食供應,成為扭轉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一政策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十月革命勝利後,國內外的敵對勢力不甘心失敗,它們聯合起來,企圖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扼殺在搖籃裏。1918年夏,蘇俄進入艱難困苦的國內戰爭時期。
麵對敵人的強大攻勢,蘇維埃政權為了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支持紅軍,戰勝敵人,在經濟領域采取了一係列非常措施,包括:實行餘糧收集製,大中小工業企業全部實行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和實行普遍義務勞動製。這些措施兼有“戰時”和“共產主義”兩種特色,被稱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919年年初,蘇維埃政權頒布了有關餘糧收集製的法令,規定農民除保留口糧、種子糧和飼料糧外,全部餘糧按國家的規定價格交售給國家。因盧布迅速貶值,農民實際上是將糧食無償地借給國家。連農民的部分口糧也被征走。餘糧收集製在短期內取得了明顯效果,緩解了城市的饑荒,保證了對前線紅軍的糧食供應,成為扭轉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一政策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