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年代,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在中國出現了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韜、鄭觀應等。他們在經濟上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進行商戰;在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這兩點主張洋務派也有,最關鍵的是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製度。這就突破了洋務運動的思想主張,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早期維新派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


    19世紀90年代初,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這時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嚴複等。康有為在廣州開辦萬木草堂。他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寫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製考》,奠定了維新派進行變法的理論基礎。讀書人都信奉孔子,於是康有為托古改製,把人人都信奉的祖師爺打扮成改革變法的先鋒,孔子都主張變法,你要是反對,那你還是孔子的學生嗎?實際上,我們知道孔子是不主張變法的。康有為把孔子打扮了一番,氣得那些守舊勢力說康有為這兩本書不能看,“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


    梁啟超發表了《變法通議》,抨擊封建專製製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他說“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隻有變法才能圖存。嚴複指出封建君主皆為“大盜竊國”,主張國家屬於人民,王侯將相是人民的公仆。


    1898年,在維新思想的推動下,光緒帝實行變法,這就是戊戌變法。這次變法雖然很快就失敗了,但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製,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這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袁騰飛講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袁騰飛講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