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莊子的理想,難道是做一隻孤獨的小牛?
不會吧!
那麽,他的追求是什麽?
若為自由故
莊子的追求,是真實而自由。
這是人生的價值,也是生命的價值。
比如馬。
莊子說,馬,它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餓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興了就在草原上撒歡。這就是馬的真性情呀(此馬之真性也)!
這樣的生活,真實而自由。
可是來了個伯樂,說自己會馴馬,又是釘馬掌,又是套韁繩,這馬就死了三分之一。然後又訓練它立正稍息齊步走,令行禁止,服服帖帖,這馬就死一半了。
為什麽?
既不真實又不自由。
所以,就算這馬得了奧運冠軍,也是不快樂的。
莊子說,這是“伯樂之罪”。36
那麽,我們該怎樣活著?
率性。
所謂“率性”,就是秉承天賦,順其自然。比如鷹,就該在天上飛;魚,就該在水裏遊。這就是真實,也就是自由。真實而自由,就快樂。因此,烏龜在泥地裏打滾,豬在圈裏哼哼,都是快樂的。相反,如果讓它們過人類規定的好日子,則是痛苦的。
就說豬。
莊子說,有一頭豬,被光榮地選為祭祀的犧牲。
這樣的豬,通常待遇都很高。
但,豬很鬱悶。
於是一位主管祭祀的官員,便衣冠楚楚來到豬圈,給豬做思想工作。
這官員說,豬啊豬,你又何必怕死呢?從今天起,我會好好地喂養你三個月。宰殺之前,我會十天上戒,三天作齋。你死的時候,我會在你身子下麵,鋪上潔白的茅草。你的前肩和後腿,會莊重地放在最好的盤子裏,那上麵還雕著花,你看怎麽樣?
豬不說話。
當然不說話,因為不怎麽樣。
沒錯,真正替豬著想,就該把它留在圈裏吃糟糠!
那才是它想要的。
莊子說,活著就該真實而自由,這道理豬都明白。可惜很多人,卻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不惜扭曲了自己的天性,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他們就不想想,所謂“生前富貴,死後哀榮”,不就是身子下麵鋪著白茅草,前肩後腿放進了花盤子嗎?這又有什麽可追求的呢?
這些人,豈非豬都不如?37
還有鳥。
莊子說,有一隻海鳥飛到了魯國,魯國國君又是設酒宴,又是奏音樂,生怕怠慢了它。結果怎麽樣呢?那鳥不吃不喝,三天以後就嚇死了。38
請問,這是愛鳥呢,還是害它?
當然是害它,因為這不是它的生活。所以,野雞寧肯走十步才吃一口食,走一百步才喝一口水,也不願意關在籠子裏當什麽雞王。39
若為自由故,草鞋走山路。
實際上,問題不在苦不苦,而在真實不真實,自由不自由。所以,強迫別人過苦日子固然不對,便是強迫他們過所謂的好日子,也不對。
是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甚欲,也勿施於人。
莊子當然沒說過這兩句話。前一句,是孔子說的。40 後一句,沒人明確說過。但從莊子和莊子學派那裏,我們能邏輯地推演出這樣的結論。事實上,當他們對世俗的追求嗤之以鼻的時候,也一定想明白了兩個問題:世界上什麽最可寶貴,什麽最有價值。
什麽最可寶貴?
生命。
什麽最有價值?
自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於自由。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真實而自由地活著。這就是莊子和莊子學派的人生態度,也是他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問題是,有可能嗎?
如果不能,又該如何?
不會吧!
那麽,他的追求是什麽?
若為自由故
莊子的追求,是真實而自由。
這是人生的價值,也是生命的價值。
比如馬。
莊子說,馬,它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餓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興了就在草原上撒歡。這就是馬的真性情呀(此馬之真性也)!
這樣的生活,真實而自由。
可是來了個伯樂,說自己會馴馬,又是釘馬掌,又是套韁繩,這馬就死了三分之一。然後又訓練它立正稍息齊步走,令行禁止,服服帖帖,這馬就死一半了。
為什麽?
既不真實又不自由。
所以,就算這馬得了奧運冠軍,也是不快樂的。
莊子說,這是“伯樂之罪”。36
那麽,我們該怎樣活著?
率性。
所謂“率性”,就是秉承天賦,順其自然。比如鷹,就該在天上飛;魚,就該在水裏遊。這就是真實,也就是自由。真實而自由,就快樂。因此,烏龜在泥地裏打滾,豬在圈裏哼哼,都是快樂的。相反,如果讓它們過人類規定的好日子,則是痛苦的。
就說豬。
莊子說,有一頭豬,被光榮地選為祭祀的犧牲。
這樣的豬,通常待遇都很高。
但,豬很鬱悶。
於是一位主管祭祀的官員,便衣冠楚楚來到豬圈,給豬做思想工作。
這官員說,豬啊豬,你又何必怕死呢?從今天起,我會好好地喂養你三個月。宰殺之前,我會十天上戒,三天作齋。你死的時候,我會在你身子下麵,鋪上潔白的茅草。你的前肩和後腿,會莊重地放在最好的盤子裏,那上麵還雕著花,你看怎麽樣?
豬不說話。
當然不說話,因為不怎麽樣。
沒錯,真正替豬著想,就該把它留在圈裏吃糟糠!
那才是它想要的。
莊子說,活著就該真實而自由,這道理豬都明白。可惜很多人,卻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不惜扭曲了自己的天性,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他們就不想想,所謂“生前富貴,死後哀榮”,不就是身子下麵鋪著白茅草,前肩後腿放進了花盤子嗎?這又有什麽可追求的呢?
這些人,豈非豬都不如?37
還有鳥。
莊子說,有一隻海鳥飛到了魯國,魯國國君又是設酒宴,又是奏音樂,生怕怠慢了它。結果怎麽樣呢?那鳥不吃不喝,三天以後就嚇死了。38
請問,這是愛鳥呢,還是害它?
當然是害它,因為這不是它的生活。所以,野雞寧肯走十步才吃一口食,走一百步才喝一口水,也不願意關在籠子裏當什麽雞王。39
若為自由故,草鞋走山路。
實際上,問題不在苦不苦,而在真實不真實,自由不自由。所以,強迫別人過苦日子固然不對,便是強迫他們過所謂的好日子,也不對。
是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甚欲,也勿施於人。
莊子當然沒說過這兩句話。前一句,是孔子說的。40 後一句,沒人明確說過。但從莊子和莊子學派那裏,我們能邏輯地推演出這樣的結論。事實上,當他們對世俗的追求嗤之以鼻的時候,也一定想明白了兩個問題:世界上什麽最可寶貴,什麽最有價值。
什麽最可寶貴?
生命。
什麽最有價值?
自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於自由。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真實而自由地活著。這就是莊子和莊子學派的人生態度,也是他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問題是,有可能嗎?
如果不能,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