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可能的原因,在於所有的邦國,包括周王國在內,都是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幾百年光陰過去,難免參差不齊。有的欣欣向榮,發展壯大;有的每下愈況,日薄西山,甚至資不抵債,麵臨破產。
這時,按照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程序就會自行啟動。方式是兼並,手段則是戰爭。春秋時期的戰爭至少有二百多次,10發動戰爭的也不僅是大國。比如莒(讀如舉),雖然小得可憐,卻也兼並了向國,而且是在春秋一開始。11
哈,大魚還沒開口,小魚就吃了蝦米。
實際上大國的兼並更是不勝枚舉。春秋頭半個世紀,鄭國就兼並了戴(讀如再,在今河南省民權縣),齊國也兼並了譚(在今山東省濟南市境內)、遂(在今山東省寧陽縣西北),楚國則兼並了息(今河南省息縣),還霸占了息夫人。12
國與國之間,不再勢均力敵。
平衡打破了,社會開始動蕩。
動蕩的社會需要有人擺平江湖,而維持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原本是周王的義務。可惜此時,周天子也由活菩薩變成了泥菩薩。長葛之戰,就證明他是紙老虎。根本原因,當然是周王國的土地和人口不斷減少,導致經濟實力不斷下降。長袖者善舞,財大者氣粗。王室如果處處捉襟見肘,甚至要靠諸侯接濟,又怎麽硬得起來?至尊已非至強。能保全最後一點臉麵,就不容易。
當然,周王的臉麵,在春秋早期還是維護得很好。因為這臉麵是旗幟,也是旗號,可以做虎皮,也可以當槍使。公元前714年(魯隱公九年)和第二年,鄭莊公伐宋,給出的理由便是“宋公不王”(宋殤公不朝見天子)。此即所謂“以王命討不庭”,當時的輿論認為很正當。13其實,宋殤公固然沒把天子放在眼裏,鄭莊公又何嚐真正尊王?六年前,他不是派兵割走了周王的麥子和穀子嗎?
用不著揣著明白裝糊塗。誰都知道,再好的臉麵,也不過自欺欺人。真正管用的,是實力;說了算數的,則是大國。於是大國崛起,小國站隊。小國需要的,是保護傘;大國想要的,是領導權。擁有號令天下的實際指揮權,成為國際社會的江湖老大和帶頭大哥,這就是“霸業”。成就了霸業的諸侯,是“霸主”。霸主之道,是“霸道”。霸道不是王道,霸主也不是共主,所以還得周天子在那裏支撐門麵。所有的霸主,也都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但誰都心裏清楚,他們真正尋求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王室的臉麵,不過是遮羞布。
遮羞布並沒有權威,哪怕再好看。一言九鼎的,將是相繼崛起的超級大國。
霸主即將誕生。
王權時代結束,霸權時代開始。華夏大地上,又將演出怎樣的戲碼?
齊桓公說,看見寡人的隊伍了吧?
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楚帥則不卑不亢地迴答:
君上如果以德服人,請問誰敢不服?
如果一定要用武力,
貴軍雖然人多勢眾,怕是沒有用武之地。
第二章
五侯爭霸
管仲相齊
管仲一箭射出去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對麵這個人,將會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那人自己,當然也沒想到。
還好,射中的是衣帶鉤。1
被射中衣帶鉤的人叫小白,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當時是齊國的公子,齊襄公的弟弟。齊,跟魯、衛一樣,也是周代最早的封國,薑姓,始封之君是薑太公。從薑太公傳到齊襄公,已是春秋。襄公是個荒唐的家夥。他跟他妹妹,大約很早就有了性關係。後來妹妹嫁到魯國,史稱文薑,丈夫是魯桓公。十五年後,桓公攜文薑訪齊,那兄妹二人居然再次上床。2忍無可忍的桓公痛罵了文薑,文薑則一狀告到她哥哥兼情人齊襄公那裏。襄公的處理,竟是罔顧倫理道德和國際關係,派人謀殺了既是妹夫又是友邦元首的桓公,然後殺掉犯罪嫌疑人了事。3
這件事情的荒唐,不言而喻。齊國的霸道,魯國的尷尬,也不言而喻。事實上,桓公被殺後,魯國向齊國提出的外交訴求,也隻是懲辦兇手,並不敢追究齊襄公的責任。相反,沒有了魯桓公這個障礙,齊襄公跟魯文薑的亂倫,更加肆無忌憚。他們的幽會,載入史冊的就有六次。甚至桓公屍骨未寒,莊公即位不久,文薑就跑迴齊國去跟情郎哥哥做愛,根本不顧魯國的體麵。4可見當時的齊國已相當強勢。魯國除了忍氣吞聲,並不能有什麽主張。
齊,原本就在黃河下遊稱霸一方。但真正成為超級大國,卻得歸功於管仲。
管仲是春秋第一位大政治家。
後來擔任齊相的管仲,原本是齊襄公弟弟公子糾的師傅。子糾的師傅還有召忽,小白的師傅則是鮑叔牙。子糾和小白是兄弟,管仲和鮑叔牙是朋友。鮑叔牙早就看出襄公做事荒唐,齊國必有內亂,便提前護送小白去了莒國,糾則在內亂後逃到了魯國。魯莊公八年(公元前686年)十一月七日,齊襄公被堂弟公孫無知謀殺。第二年春,篡位的公孫無知也被國人殺死,齊國出現權力真空。於是,鮑叔牙陪著小白,召忽和管仲護著子糾,迴國爭奪君位。管仲那一箭,就是他和小白狹路相逢時射出的。
◎與齊襄公和齊桓公相關的人物關係圖
弄清楚了本圖所示人物關係和人物命運,就知道當時已是怎樣的君不君、臣不臣、兄不兄、妻不妻,有多少人死於非命(見灰色部分)。
君位之爭的結果,是子糾失敗被殺,召忽殉主自殺,都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小白勝出,迴國即位,齊國進入了桓公時代。
齊桓公可不像他的妹夫魯桓公。魯桓公窩囊,5齊桓公雄霸。他不但不記管仲那一箭之仇,反倒委以重任。管仲也不負厚望,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四個方麵厲行改革,終於讓齊大國崛起,一舉成就了桓公的霸業。
那麽,管仲的霸術是什麽?
軍政一體。
管仲的政治策略,是先安內後攘外,先定國後稱霸。治國方略,則是全國一盤棋,先區分士農工商,再區分國都郊野。國都住士和工商,郊野住農。但無論是士,還是農工商,都必須嚴格按照行業和身份居住,不能雜居,也不能遷徙和變更職業。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戶籍製度,還是最嚴厲和最不講理的。
住在郊野的農民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有司。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帥。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帥。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帥。十縣為一屬,每屬一位大夫,一位屬正。屬的下級是縣,縣的下級是鄉,鄉的下級是卒,卒的下級是邑。邑,是最基層的政權。邑由有司管理,向卒帥負責;卒由卒帥管理,向鄉帥負責;鄉由鄉帥管理,向縣帥負責;縣由縣帥管理,向屬大夫負責。屬由大夫管理,屬正監理,直接向國君負責。全國五屬,五位屬正,五位屬大夫,是國君的問責對象。屬管縣,縣管鄉,鄉管卒,卒管邑,一個中央集權層層問責的金字塔管理體係,便建立起來了。
國都則分成二十一個鄉。其中六個安置工人和商人,叫“工商之鄉”。另外十五個住士人,叫“士鄉”。士鄉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裏,四裏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這十五個士鄉,國君和兩位上卿(國子、高子)各管五鄉。他們的問責對象,是鄉大夫。每鄉一個,共十五個。
這時,按照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程序就會自行啟動。方式是兼並,手段則是戰爭。春秋時期的戰爭至少有二百多次,10發動戰爭的也不僅是大國。比如莒(讀如舉),雖然小得可憐,卻也兼並了向國,而且是在春秋一開始。11
哈,大魚還沒開口,小魚就吃了蝦米。
實際上大國的兼並更是不勝枚舉。春秋頭半個世紀,鄭國就兼並了戴(讀如再,在今河南省民權縣),齊國也兼並了譚(在今山東省濟南市境內)、遂(在今山東省寧陽縣西北),楚國則兼並了息(今河南省息縣),還霸占了息夫人。12
國與國之間,不再勢均力敵。
平衡打破了,社會開始動蕩。
動蕩的社會需要有人擺平江湖,而維持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原本是周王的義務。可惜此時,周天子也由活菩薩變成了泥菩薩。長葛之戰,就證明他是紙老虎。根本原因,當然是周王國的土地和人口不斷減少,導致經濟實力不斷下降。長袖者善舞,財大者氣粗。王室如果處處捉襟見肘,甚至要靠諸侯接濟,又怎麽硬得起來?至尊已非至強。能保全最後一點臉麵,就不容易。
當然,周王的臉麵,在春秋早期還是維護得很好。因為這臉麵是旗幟,也是旗號,可以做虎皮,也可以當槍使。公元前714年(魯隱公九年)和第二年,鄭莊公伐宋,給出的理由便是“宋公不王”(宋殤公不朝見天子)。此即所謂“以王命討不庭”,當時的輿論認為很正當。13其實,宋殤公固然沒把天子放在眼裏,鄭莊公又何嚐真正尊王?六年前,他不是派兵割走了周王的麥子和穀子嗎?
用不著揣著明白裝糊塗。誰都知道,再好的臉麵,也不過自欺欺人。真正管用的,是實力;說了算數的,則是大國。於是大國崛起,小國站隊。小國需要的,是保護傘;大國想要的,是領導權。擁有號令天下的實際指揮權,成為國際社會的江湖老大和帶頭大哥,這就是“霸業”。成就了霸業的諸侯,是“霸主”。霸主之道,是“霸道”。霸道不是王道,霸主也不是共主,所以還得周天子在那裏支撐門麵。所有的霸主,也都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但誰都心裏清楚,他們真正尋求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王室的臉麵,不過是遮羞布。
遮羞布並沒有權威,哪怕再好看。一言九鼎的,將是相繼崛起的超級大國。
霸主即將誕生。
王權時代結束,霸權時代開始。華夏大地上,又將演出怎樣的戲碼?
齊桓公說,看見寡人的隊伍了吧?
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楚帥則不卑不亢地迴答:
君上如果以德服人,請問誰敢不服?
如果一定要用武力,
貴軍雖然人多勢眾,怕是沒有用武之地。
第二章
五侯爭霸
管仲相齊
管仲一箭射出去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對麵這個人,將會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那人自己,當然也沒想到。
還好,射中的是衣帶鉤。1
被射中衣帶鉤的人叫小白,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當時是齊國的公子,齊襄公的弟弟。齊,跟魯、衛一樣,也是周代最早的封國,薑姓,始封之君是薑太公。從薑太公傳到齊襄公,已是春秋。襄公是個荒唐的家夥。他跟他妹妹,大約很早就有了性關係。後來妹妹嫁到魯國,史稱文薑,丈夫是魯桓公。十五年後,桓公攜文薑訪齊,那兄妹二人居然再次上床。2忍無可忍的桓公痛罵了文薑,文薑則一狀告到她哥哥兼情人齊襄公那裏。襄公的處理,竟是罔顧倫理道德和國際關係,派人謀殺了既是妹夫又是友邦元首的桓公,然後殺掉犯罪嫌疑人了事。3
這件事情的荒唐,不言而喻。齊國的霸道,魯國的尷尬,也不言而喻。事實上,桓公被殺後,魯國向齊國提出的外交訴求,也隻是懲辦兇手,並不敢追究齊襄公的責任。相反,沒有了魯桓公這個障礙,齊襄公跟魯文薑的亂倫,更加肆無忌憚。他們的幽會,載入史冊的就有六次。甚至桓公屍骨未寒,莊公即位不久,文薑就跑迴齊國去跟情郎哥哥做愛,根本不顧魯國的體麵。4可見當時的齊國已相當強勢。魯國除了忍氣吞聲,並不能有什麽主張。
齊,原本就在黃河下遊稱霸一方。但真正成為超級大國,卻得歸功於管仲。
管仲是春秋第一位大政治家。
後來擔任齊相的管仲,原本是齊襄公弟弟公子糾的師傅。子糾的師傅還有召忽,小白的師傅則是鮑叔牙。子糾和小白是兄弟,管仲和鮑叔牙是朋友。鮑叔牙早就看出襄公做事荒唐,齊國必有內亂,便提前護送小白去了莒國,糾則在內亂後逃到了魯國。魯莊公八年(公元前686年)十一月七日,齊襄公被堂弟公孫無知謀殺。第二年春,篡位的公孫無知也被國人殺死,齊國出現權力真空。於是,鮑叔牙陪著小白,召忽和管仲護著子糾,迴國爭奪君位。管仲那一箭,就是他和小白狹路相逢時射出的。
◎與齊襄公和齊桓公相關的人物關係圖
弄清楚了本圖所示人物關係和人物命運,就知道當時已是怎樣的君不君、臣不臣、兄不兄、妻不妻,有多少人死於非命(見灰色部分)。
君位之爭的結果,是子糾失敗被殺,召忽殉主自殺,都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小白勝出,迴國即位,齊國進入了桓公時代。
齊桓公可不像他的妹夫魯桓公。魯桓公窩囊,5齊桓公雄霸。他不但不記管仲那一箭之仇,反倒委以重任。管仲也不負厚望,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四個方麵厲行改革,終於讓齊大國崛起,一舉成就了桓公的霸業。
那麽,管仲的霸術是什麽?
軍政一體。
管仲的政治策略,是先安內後攘外,先定國後稱霸。治國方略,則是全國一盤棋,先區分士農工商,再區分國都郊野。國都住士和工商,郊野住農。但無論是士,還是農工商,都必須嚴格按照行業和身份居住,不能雜居,也不能遷徙和變更職業。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戶籍製度,還是最嚴厲和最不講理的。
住在郊野的農民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有司。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帥。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帥。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帥。十縣為一屬,每屬一位大夫,一位屬正。屬的下級是縣,縣的下級是鄉,鄉的下級是卒,卒的下級是邑。邑,是最基層的政權。邑由有司管理,向卒帥負責;卒由卒帥管理,向鄉帥負責;鄉由鄉帥管理,向縣帥負責;縣由縣帥管理,向屬大夫負責。屬由大夫管理,屬正監理,直接向國君負責。全國五屬,五位屬正,五位屬大夫,是國君的問責對象。屬管縣,縣管鄉,鄉管卒,卒管邑,一個中央集權層層問責的金字塔管理體係,便建立起來了。
國都則分成二十一個鄉。其中六個安置工人和商人,叫“工商之鄉”。另外十五個住士人,叫“士鄉”。士鄉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裏,四裏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這十五個士鄉,國君和兩位上卿(國子、高子)各管五鄉。他們的問責對象,是鄉大夫。每鄉一個,共十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