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石梁上。


    讓人心疼的窮小子呀,


    可憐他沒有衣裳。


    還有《月出》──


    月亮出來皎皎的,


    姑娘容貌嬌嬌的,


    姑娘身段高高的,


    我的情思悄悄的。


    當然,這都是做夢。沒什麽姑娘像《草原之夜》說的那樣“來伴我的琴聲”,更不會像《敖包相會》唱的那樣“自己跑過來”。碰釘子的事,倒是有的。


    奇怪!苦哈哈的,還有這念頭?


    有,因為年輕。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年輕更好的了。一個人再有權,再有錢,再有地位,都買不來換不來年輕。年輕,就可以胡思亂想;年輕,就可以個性張狂;年輕,就可以不管不顧;年輕,就可以神采飛揚。年輕人是有特權的,因為他少不更事,因為他血氣方剛,因為他來日方長。


    人類也一樣。


    是的,每一個古老的文明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童年和少年,也有自己的初戀和失戀。阿爾塔米拉的洞穴壁畫,紅山文化遺址的女神雕塑,斯通亨奇的環狀列石,複活節島的巨石人像,表現著人類童年的純真;古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占星術,古印度的阿修羅,古羅馬的萬神殿,還有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奧林匹克,我們的《詩經》和《楚辭》,以及共同擁有的英雄好鬥和少女多情,則表現出少年的飛揚跋扈和天真爛漫,異想天開和膽大妄為,甚至不知天高地厚。沒錯,青少年時代的世界各民族都一樣,臉上長著青春痘,身上流著孩童血。


    是的,那時年少。


    這是事實,也是曆史,問題是怎麽看。


    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術時說過,一個成年人並不可能再變成兒童。但,兒童的天真不讓他感到愉快嗎?他不該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的真實再現出來嗎?一個民族的固有性格,不是在他兒童的天性中,在每一個時代都純真地複活著嗎?為什麽曆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在它發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該作為永不複返的階段,顯示出永久的魅力呢?


    當然應該。


    從西周、東周到春秋,就是我們民族的“少年時代”。那時的人,是有著真性情、真血氣的,因此有情有義,敢愛敢恨。這才有殺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愛的情人,義無反顧的戰士,忠貞不貳的臣子,力挽狂瀾的使節,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他們集體地表現出一個民族“發展得最完美地方”之永久的魅力。


    因此,如果說本中華史第三卷《奠基者》描述了我們民族的“身子骨”,那麽,本卷要展示的就是“精氣神”。那些少年心氣,那些男生女生,那些花花草草,那些磕磕碰碰,都無不透出青春氣息,濕漉漉地撲麵而來,讓我們無限向往,讓我們過目不忘。


    請在這裏多停留一會吧!


    前麵的路,將風高浪急,險象環生。


    注釋


    總注


    本卷涉及之史實,均請參看《左傳》、《國語》、《戰國策》和《史記》。


    第一章


    1.豫讓刺殺趙襄子的故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


    2.知氏的知,讀如智。所以“知伯”也寫作“智伯”。《史記》之《趙世家》為“知伯”;《刺客列傳》作“智伯”。智伯名瑤,諡號“智襄子”。


    3.《韓非子》和《呂氏春秋》持此說。


    4.趙氏家族的始祖是趙夙,然後依次是共孟、趙衰(趙成子)、趙盾(趙宣子)、趙朔(趙莊子)、趙武(趙文子,亦即“趙氏孤兒”)、景叔、趙鞅(趙簡子)、趙毋恤(趙襄子)。趙襄子去世後,他的弟弟驅逐襄子指定的接班人,自立為家君,這就是趙桓子。桓子即位一年後去世。國人認為桓子的得位不符合襄子遺願,便殺了桓子的兒子,立襄子指定的趙浣為君,是為“獻侯”。此事在本中華史第二卷《國家》第三章曾經提到。


    5.鉏是多音字,也是鋤的異體字。用於國名,讀如徐;用於“鉏鋙”(齟齬),讀如舉;用於姓氏,讀如除。麑,讀如尼或迷。鉏麑刺殺趙盾,以及相關史實,《左傳》、《國語》、《公羊傳》、《呂氏春秋》、《史記》之《晉世家》和《趙世家》均有記載,本書的描述整合了諸家所說。


    6.晉是周代最早的封國之一,始封之君是武王的弟弟唐叔虞。晉君從西周起一路嫡傳,都稱“侯”,最後一代叫“哀侯”。哀侯以後,嫡係被滅,取而代之的是曲沃的旁支,始祖叫“武公”。以後晉君都稱“公”,依次為武公、獻公、惠公、懷公、文公、襄公、靈公。靈是“惡諡”。曆史上諡為“靈”的,多半“不靈”。比如鄭靈公,是因為吃王八而起糾紛,被自家兄弟謀殺的(《左傳·宣公四年》)。陳靈公,則是與朝臣共享情婦,又被情婦之子憤而殺死的(《左傳·宣公十年》)。


    7.卿,是古代天子或諸侯所屬之高級輔佐,有上中下三等。位類上卿而執政者,叫“正卿”,也叫“塚卿”。


    8.這句話的原文是“to be or not to be”,曆來有各種譯法。朱生豪先生的譯文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9.荊軻事跡,見《史記·刺客列傳》。


    10.聶政事跡,見《史記·刺客列傳》。


    11.索福克勒斯完成《安提戈涅》,是在公元前442年(一說441年);聶政刺韓,是在公元前397年(韓烈侯三年)。所以索福克勒斯和聶榮可算同時代人。鉏麑自殺,是在公元前607年(晉靈公十四年)。所以鉏麑與聶榮、安提戈涅相距二百多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