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6世紀 前518年,波斯人占領恆河流域。
前4世紀 前325年,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進入印度。
前304年,條支人入侵,入侵印度北部(現代巴基斯坦旁遮普邦),與孔雀王朝的建國人旃
陀羅笈多(又稱月護王)對抗,最後簽訂和約。
前2世紀 大夏(希臘?巴克特裏亞)國王德米特裏一世約在前180年間開始入侵北印度。
1世紀中 大月氏人建貴霜帝國,從西北方入侵次大陸。
5世紀中葉 啞噠人(白匈奴)自中亞侵入印度。
8世紀 712年,穆罕默德?比因?卡西姆統率阿拉伯軍隊攻占達裏巴爾,然後占領信德地區,吞並以拉合爾為中心的旁遮普地區。從此旁遮普成為穆斯林地區。
10~11世紀 阿富汗突厥人建立的伽色尼王朝蘇丹馬穆德先後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說是15次)。
13世紀 1206年,作為突厥人不斷入侵的結果,德裏蘇丹國開始(奴隸王朝,卡爾吉王朝,圖格魯克王朝,賽義德王朝,洛蒂王朝)。
16~18世紀 蒙古莫臥兒入侵印度,擊敗德裏蘇丹國,建立莫臥兒帝國。
17~19世紀 英國入侵並統治印度。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後荷蘭、法國先後成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製表人:陳勤
以人為本、以德治國的理念三千年前就有嗎?
文化係統的邏輯起點在哪裏?
為什麽說周人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敬請關注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
武王砍下了紂王的腦袋,不等於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於憂患又偷天換日的周人,必須證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權的合法性。
第一章
生於憂患
勝利者的驚悚
據說,殷紂王是自焚而死的。
據說而已,並無證據。[1]
沒人知道他當時怎麽想,也沒人解釋周武王為什麽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紂王的屍身,並把他的腦袋割下來。這就正如沒人知道埃及女王克婁帕特拉在跟屋大維打得不分上下時,為什麽會突然撤出自己的艦隊,拋下情郎安東尼,匆匆忙忙迴到王宮自殺。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就像水裏的魚,即便流淚也沒人在意,更不會留下痕跡。
我們隻知道,周武王甚至來不及脫下戰袍,就借用商人的宗廟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秉告勝利,並宣布接手政權,以“中國”自居了。[2]
當然,真正的開國大典,還必須以更盛大更隆重的祭祀儀式在周的京城舉行。那時,他們將在天帝的身邊看見早已去世的先祖文王,看見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正以欣慰的眼光,慈愛地看著自己表現出色的子孫。
然而周公卻是心頭一緊。[3]
周公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也是周文化和周製度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在這樣的儀式上,他誠惶誠恐是可能的,心存敬畏是可能的,莊嚴肅穆更是可能的,怎麽會驚悚呢?莫非看見了什麽?
正是。
他看見戰敗的殷商貴族,看見那些往日的人上人,正排著隊伍畢恭畢敬地魚貫而入。
一股悲涼之情,在周公心底油然而生。
也許還有酸楚。
是啊!想當年,殷商的祭祀何等氣派而奢華。上百頭的牛羊,數不清的酒具,琳琅滿目的珠寶,還有獻祭的活人。作為附庸小國的周,不也得派出代表助祭,規行矩步地行禮如儀,甚至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大開殺戒嗎?然而現在,這些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的殷商貴族,卻隻能充當助理,拜祭周人的祖先。
天,真是說變就變!
據周公後來自己說,那一刻,他想了很多。他想,商的祖先,不也光榮偉大嗎?商的子孫,不也萬萬千千嗎?然而天命一旦改變,他們就成了這副德行。那麽,我們周的子孫,會不會也有一天穿著別人的禮服,戴著別人的禮帽,跟在別人的後麵,祭祀別人的祖宗?
前4世紀 前325年,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進入印度。
前304年,條支人入侵,入侵印度北部(現代巴基斯坦旁遮普邦),與孔雀王朝的建國人旃
陀羅笈多(又稱月護王)對抗,最後簽訂和約。
前2世紀 大夏(希臘?巴克特裏亞)國王德米特裏一世約在前180年間開始入侵北印度。
1世紀中 大月氏人建貴霜帝國,從西北方入侵次大陸。
5世紀中葉 啞噠人(白匈奴)自中亞侵入印度。
8世紀 712年,穆罕默德?比因?卡西姆統率阿拉伯軍隊攻占達裏巴爾,然後占領信德地區,吞並以拉合爾為中心的旁遮普地區。從此旁遮普成為穆斯林地區。
10~11世紀 阿富汗突厥人建立的伽色尼王朝蘇丹馬穆德先後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說是15次)。
13世紀 1206年,作為突厥人不斷入侵的結果,德裏蘇丹國開始(奴隸王朝,卡爾吉王朝,圖格魯克王朝,賽義德王朝,洛蒂王朝)。
16~18世紀 蒙古莫臥兒入侵印度,擊敗德裏蘇丹國,建立莫臥兒帝國。
17~19世紀 英國入侵並統治印度。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後荷蘭、法國先後成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製表人:陳勤
以人為本、以德治國的理念三千年前就有嗎?
文化係統的邏輯起點在哪裏?
為什麽說周人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敬請關注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
武王砍下了紂王的腦袋,不等於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於憂患又偷天換日的周人,必須證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權的合法性。
第一章
生於憂患
勝利者的驚悚
據說,殷紂王是自焚而死的。
據說而已,並無證據。[1]
沒人知道他當時怎麽想,也沒人解釋周武王為什麽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紂王的屍身,並把他的腦袋割下來。這就正如沒人知道埃及女王克婁帕特拉在跟屋大維打得不分上下時,為什麽會突然撤出自己的艦隊,拋下情郎安東尼,匆匆忙忙迴到王宮自殺。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就像水裏的魚,即便流淚也沒人在意,更不會留下痕跡。
我們隻知道,周武王甚至來不及脫下戰袍,就借用商人的宗廟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秉告勝利,並宣布接手政權,以“中國”自居了。[2]
當然,真正的開國大典,還必須以更盛大更隆重的祭祀儀式在周的京城舉行。那時,他們將在天帝的身邊看見早已去世的先祖文王,看見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正以欣慰的眼光,慈愛地看著自己表現出色的子孫。
然而周公卻是心頭一緊。[3]
周公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也是周文化和周製度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在這樣的儀式上,他誠惶誠恐是可能的,心存敬畏是可能的,莊嚴肅穆更是可能的,怎麽會驚悚呢?莫非看見了什麽?
正是。
他看見戰敗的殷商貴族,看見那些往日的人上人,正排著隊伍畢恭畢敬地魚貫而入。
一股悲涼之情,在周公心底油然而生。
也許還有酸楚。
是啊!想當年,殷商的祭祀何等氣派而奢華。上百頭的牛羊,數不清的酒具,琳琅滿目的珠寶,還有獻祭的活人。作為附庸小國的周,不也得派出代表助祭,規行矩步地行禮如儀,甚至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大開殺戒嗎?然而現在,這些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的殷商貴族,卻隻能充當助理,拜祭周人的祖先。
天,真是說變就變!
據周公後來自己說,那一刻,他想了很多。他想,商的祖先,不也光榮偉大嗎?商的子孫,不也萬萬千千嗎?然而天命一旦改變,他們就成了這副德行。那麽,我們周的子孫,會不會也有一天穿著別人的禮服,戴著別人的禮帽,跟在別人的後麵,祭祀別人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