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實際上,它也確實被發明了出來。
它的名字,就叫國家。[97]
也就在這時,我們和世界各民族一起,走完了史前時代的共同道路。
下一步,將分道揚鑣。
* * *
[74] 對堯舜的質疑,早已有之,見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
[75] 顓頊半人半魚,見《山海經·大荒西經》;皋陶鳥嘴,見《白虎通·聖人》,馬嘴,見《淮南子·修務》;帝嚳鳥頭猴身,夔是獨腳神牛,均見袁珂《中國古代神話》的考證。
[76] 許慎《說文解字》:“鯀,魚也”;“禹,蟲也”。孫詒讓稱“禹為蟲名,則亦當象蟲形”;高鴻縉稱“禹為多足之蟲”;陳邦懷稱“字象爬蟲之形”,均見《古文字詁林》第十冊。
[77] 堯的姓,也是糊塗賬。作為黃帝的五世孫,應該姓姬。司馬貞《史記索隱》說他姓伊祁,則堯應該叫“伊祁放勳”。這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78] 堯過的日子連門房都不如,見《韓非子·五蠹》。
[79] 壤父的話見《高士傳》。
[80] 郭沫若和翦伯讚的說法,分別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翦伯讚《中國史論集》。但郭說堯舜是“以母係為中心的社會”,則可以商榷。
[81] 四嶽是共工的四個從孫,見《國語·周語下》。
[82] 韓非子的說法,見《韓非子·說疑》和《韓非子·顯學》;康有為的說法,見《孔子改製考》;顧頡剛的說法,見《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和《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
[83] 夔叫“後夔”,羿叫“後羿”,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84] 堯反對鯀治水,見《史記·五帝本紀》。
[85] 關於“四兇”,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史記·五帝本紀》。
[86] 後羿的弓箭,見《山海經·海內經》。
[87] 有學者認為,後羿射日的故事應該產生在夏代,或者殷商。夏王是稱為後的,比如夏後啟。夏後以太陽自居,夏曆以天幹紀時。天幹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正是“天有十日”的意思。何況當時人們詛咒夏後桀的民歌,歌詞也是:你這該死的太陽什麽時候完蛋,我願跟你一起滅亡!見謝選駿《空寂的神殿》。
[88] 堯之時,十日並出,見《淮南子·本經》。
[89] 渾沌即驩兜,見《史記正義》;驩兜人麵鳥嘴還有翅膀,見《山海經·海外南經》;共工是水神,曾與顓頊爭帝,見《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兒子,見《山海經·海外南經》;共工和驩兜同事,見《史記·五帝本紀》。
[90] 鯀是魚,見許慎《說文解字》;禹可能是蜥蜴,見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禹從鯀的肚子裏生出,見《楚辭·天問》、《山海經·海內經》;剖腹產,見《山海經·海內經》注引《開筮》;禹頭上長角,是一條虯龍,見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袁珂《中國古代神話》。
[91] 舜以治水不力的罪名殺鯀,見《史記·夏本紀》。
[92] 屈原說鯀因耿直而死於非命,見《楚辭·離騷》。
[93] 鯀變成了黃熊或三足鱉,見《左傳·昭公七年》及注。
[94] 鯀為祝融所殺,見《山海經·海內經》。
[95] 禹和舜、皋陶的對話,見《史記·夏本紀》。
[96] 關於禹之隨員的描寫,見魯迅《理水》。
[97] 關於國家誕生的描述,請參看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
後記
破冰之旅
出發點
2011年5月12日,我到上海拜見吳敬璉先生,向他老人家討教一些學術問題。沒想到的是,談到最後,吳先生反過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怎樣保證你說的曆史是真實的?
老先生問得有道理!
據我所知,這也是許多人想問的,而且不難迴答。隻不過在此之前,必須先弄清楚我們為什麽要有曆史或曆史學。
這才是根本性的。
是啊,我們為什麽要有曆史,為什麽要學曆史、講曆史、討論曆史呢?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嗎?有五花八門的野史、段子、道聽途說和流言蜚語足矣,用不著管它是否真實。為了學習權術權謀,處理人際關係,對付張三李四嗎?有《三國演義》之類的玩意也就夠了,同樣用不著管它是否真實。
那麽,為什麽總會有人,哪怕是一部分人,極其看重曆史的真實性,對正說比戲說更有興趣呢?
也許,追求真實是人的本性。
真相從來就是有魅力的,它滿足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樸素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就連某些動物都有。比如科考隊架設在北冰洋用來偷拍的攝像機,盡管偽裝成雪塊,也會被北極熊們統統拆掉,因為它們很想知道這東西究竟是什麽。小孩子會把自己的玩具大卸八塊,也如此。
好奇心是天然的。
它的名字,就叫國家。[97]
也就在這時,我們和世界各民族一起,走完了史前時代的共同道路。
下一步,將分道揚鑣。
* * *
[74] 對堯舜的質疑,早已有之,見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
[75] 顓頊半人半魚,見《山海經·大荒西經》;皋陶鳥嘴,見《白虎通·聖人》,馬嘴,見《淮南子·修務》;帝嚳鳥頭猴身,夔是獨腳神牛,均見袁珂《中國古代神話》的考證。
[76] 許慎《說文解字》:“鯀,魚也”;“禹,蟲也”。孫詒讓稱“禹為蟲名,則亦當象蟲形”;高鴻縉稱“禹為多足之蟲”;陳邦懷稱“字象爬蟲之形”,均見《古文字詁林》第十冊。
[77] 堯的姓,也是糊塗賬。作為黃帝的五世孫,應該姓姬。司馬貞《史記索隱》說他姓伊祁,則堯應該叫“伊祁放勳”。這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78] 堯過的日子連門房都不如,見《韓非子·五蠹》。
[79] 壤父的話見《高士傳》。
[80] 郭沫若和翦伯讚的說法,分別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翦伯讚《中國史論集》。但郭說堯舜是“以母係為中心的社會”,則可以商榷。
[81] 四嶽是共工的四個從孫,見《國語·周語下》。
[82] 韓非子的說法,見《韓非子·說疑》和《韓非子·顯學》;康有為的說法,見《孔子改製考》;顧頡剛的說法,見《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和《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
[83] 夔叫“後夔”,羿叫“後羿”,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84] 堯反對鯀治水,見《史記·五帝本紀》。
[85] 關於“四兇”,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史記·五帝本紀》。
[86] 後羿的弓箭,見《山海經·海內經》。
[87] 有學者認為,後羿射日的故事應該產生在夏代,或者殷商。夏王是稱為後的,比如夏後啟。夏後以太陽自居,夏曆以天幹紀時。天幹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正是“天有十日”的意思。何況當時人們詛咒夏後桀的民歌,歌詞也是:你這該死的太陽什麽時候完蛋,我願跟你一起滅亡!見謝選駿《空寂的神殿》。
[88] 堯之時,十日並出,見《淮南子·本經》。
[89] 渾沌即驩兜,見《史記正義》;驩兜人麵鳥嘴還有翅膀,見《山海經·海外南經》;共工是水神,曾與顓頊爭帝,見《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兒子,見《山海經·海外南經》;共工和驩兜同事,見《史記·五帝本紀》。
[90] 鯀是魚,見許慎《說文解字》;禹可能是蜥蜴,見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禹從鯀的肚子裏生出,見《楚辭·天問》、《山海經·海內經》;剖腹產,見《山海經·海內經》注引《開筮》;禹頭上長角,是一條虯龍,見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袁珂《中國古代神話》。
[91] 舜以治水不力的罪名殺鯀,見《史記·夏本紀》。
[92] 屈原說鯀因耿直而死於非命,見《楚辭·離騷》。
[93] 鯀變成了黃熊或三足鱉,見《左傳·昭公七年》及注。
[94] 鯀為祝融所殺,見《山海經·海內經》。
[95] 禹和舜、皋陶的對話,見《史記·夏本紀》。
[96] 關於禹之隨員的描寫,見魯迅《理水》。
[97] 關於國家誕生的描述,請參看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
後記
破冰之旅
出發點
2011年5月12日,我到上海拜見吳敬璉先生,向他老人家討教一些學術問題。沒想到的是,談到最後,吳先生反過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怎樣保證你說的曆史是真實的?
老先生問得有道理!
據我所知,這也是許多人想問的,而且不難迴答。隻不過在此之前,必須先弄清楚我們為什麽要有曆史或曆史學。
這才是根本性的。
是啊,我們為什麽要有曆史,為什麽要學曆史、講曆史、討論曆史呢?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嗎?有五花八門的野史、段子、道聽途說和流言蜚語足矣,用不著管它是否真實。為了學習權術權謀,處理人際關係,對付張三李四嗎?有《三國演義》之類的玩意也就夠了,同樣用不著管它是否真實。
那麽,為什麽總會有人,哪怕是一部分人,極其看重曆史的真實性,對正說比戲說更有興趣呢?
也許,追求真實是人的本性。
真相從來就是有魅力的,它滿足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樸素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就連某些動物都有。比如科考隊架設在北冰洋用來偷拍的攝像機,盡管偽裝成雪塊,也會被北極熊們統統拆掉,因為它們很想知道這東西究竟是什麽。小孩子會把自己的玩具大卸八塊,也如此。
好奇心是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