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不得呀殿下,公孔雀對著母孔雀才開屏,都是公的放一起是合著尾巴在亂咬亂掃,毛也啄下來幾根,若是飛撲到殿□前,嚇著殿下就不好了,所有皇上命奴婢帶殿下先去清暑堂裏的永樂亭。”
永樂亭懸在太液池上,清風蕩起碧綠清波,和趙翊歆現在住的青烏台隔水向望。
趙翊歆就開著窗子看皇上和德陽公主在說話,對一起的古傳益道:“你不過來看一看嗎,哎一點也聽不到聲音。”
“臣不敢!”古傳益正色道,這樣看皇上是窺伺聖躬,趙翊歆當孫子的沒事,他當臣子的有事。
作者有話要說:記住哦,夏語澹不知道夏謙的心思。
隻是香嵐被夏謙盯上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別致
“這件事是朕疏忽了,朕也是知道的,隻是沒有想到,夏家還出了一個人物。”
趙翊歆出宮在哪裏溜達,幹了什麽,見了什麽人,皇上事後是知曉了,仇九州收了一個女學生,女學生還撞見了趙翊歆,皇上知曉卻並不在意,夏家的女孩兒,敢湊到趙翊歆身邊,美貌是不缺的,聽說還是庶女,庶出嫡出,身份的差別背後是教養的差別,男孩子還可以出來給自己爭口氣,女孩子幾乎是家族給她們什麽就會長成什麽樣子,夏家人的秉性,皇上都不喜歡,何況趙翊歆,秉性不行,美貌也無用了。皇族的身側,還少了美貌之人嗎。隻是一會兒沒有看住,就演變到皇上沒有想到境地了。
“人物?”德陽公主輕笑了一下道:“那一年小弟和她還未相見,就讚過她一句‘堅如璞玉’,今日父皇還未見過她,就用了‘人物’二字。”
“璞玉嗎?”皇上品味這兩個字:“若按夏家人的秉性來看,那還真是一塊璞玉。當真難得!”
璞玉是沒有雕琢過的玉,對於夏語澹來說,是沒有被夏家雕琢過的玉。當真難得,皇上說話夠損,若是被夏家雕琢過了,就不是玉了,是一塊破石頭。
皇上和德陽公主沿著曲廊走到永樂亭,皇上麵對著青烏台而坐道:“你也坐下吧,這兒隻有我們父女兩個人。”
石桌子放了一套紫砂茶具,德陽公主先給皇上倒上茶才扶著肚子坐下道:“這幾日,我總是想起姐姐,我快有第二個孩子了,姐姐還沒有孩子。”
德陽公主的姐姐是懷陽公主,兩個差了十餘歲,也就是說,懷陽公主三十幾歲,沒有和駙馬生過孩子。十五年前,皇上訓斥過懷陽公主侍父不勤,就是不孝的意思,而且,這位懷陽公主不在京城,遠在崖州,崖州在大梁版圖的最南邊,已經在崖州十四年了。
懷陽公主曾經是皇上最寵愛的孩子,皇上早年數次說過,懷陽最肖他。為什麽在太子薨世那一年,被放到崖州?
外人都以為太子之死和懷陽公主有關,至於有什麽關係不清楚,反正太子之死罪及她才被貶出京城。身在皇家,德陽公主卻知道,不是這個原因。懷陽公主喜歡上了一個男人,想要得到他,皇上不肯,她被驅逐也是為了那個得不到的男人,現在的駙馬不得她喜歡,所以她寧願不要孩子。
在崖州,懷陽公主和駙馬一直各過各的生活,怎麽可能有孩子。
德陽公主說得很隱晦,卻是可怕的事實,趙家人的性子很倔強,既然喜歡了一個人,那是要一直喜歡的,心心念念必須得到。
“父皇既然能同意了小妹,為什麽不能再同意小弟呢。一嫁一娶,女子不是比男子更加苛刻嘛,嫁不好是女子的不幸,娶不好,妻子再換一個就是了。我擔心父皇反對之下,夏氏會成為第二個劉娥。”
小妹是指平都公主,太子膝下就一兒一女,小名就是小妹小弟了。平都那婚事,也是平都自己看上了聶瑛的偉岸,一個丈夫,皇上一句人盡可夫,就把聶瑛給了平都當丈夫。一個妻子,還要比挑丈夫更加謹慎嗎。或許在別家是,皇家卻不是,一句子少母壯,漢武帝能殺了鉤弋夫人,北魏皇朝更直接,子貴母死,皇子一旦被立為儲君,其生母必須被賜死。
皇家的女人最要緊的是生孩子,生下皇族的繼承人,她就完成了任務,連孩子的教養都不必參與,長於婦人之手可不是一個好詞。此外那管理後宮,維護宮廷秩序等雜事,還真不缺人手,沒必要指定一個人幹,皇後也是可有可無,現在的皇後從來也沒有全權管過這些雜事。
現在的重點是趙翊歆喜歡上了夏語澹,對著喜歡的人,如膠似漆,自然容易生孩子,對著不喜歡的人,男人的壓力也很大。雖然趙翊歆隻有十四歲,孩子尚早,可是皇家的子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會嘀咕,到了趙翊歆這一代,要絕種了。德陽公主先提懷陽公主就是這個意思,懷陽公主三十幾歲沒有孩子,外人不知道她和駙馬分居,都以為懷陽公主是不能生的。有的男人也不能讓女人懷孕。現在給趙翊歆挑選嬪妃的首條標準就是宜男,在德陽公主看來,納再多的宜男之女都沒有用,首先得喜歡才能睡在一起過日子。
皇太孫喜歡的女人,皇上不喜歡,就是周真宗章獻明肅皇後劉娥那樣了。
周朝時,尚未大婚還在當皇子的周真宗喜歡上了劉娥,周太宗不喜,把劉娥驅逐出宮,周真宗隻是把劉娥安置在宮外過了十五年,十五年後,劉娥還不是進了宮,最後當上了皇後。
婚姻之事,皇太孫也要遵從天命,天子之命,德陽公主所擔心的,已經是大逆之言,好在她是公主是女兒,她可以說的,不過事情也是這個事情,將來趙翊歆當了天子就很難說了。德陽公主故作輕鬆的道:“父皇,若是小弟和周真宗一樣,喜歡夏氏十五年,父皇現在不是棒打鴛鴦嗎?還不如答應了吧,太孫還不能要一個喜歡的女人嗎!”
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管別人的,不是管自己的,都當皇太孫了,將來會富有天下,還不能要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女人嗎。
皇上揉揉眉心道:“這幾天朕常常想起以前的人,以前的事,現在想來,太宗爺當年的顧慮是對的。當了祖父,朕才明白祖父的擔心,至少在當祖父的時候,祖父的擔心是有道理的,生怕這個孫子摔倒了,她隨便是別家的孩子吧,偏偏是夏家的孩子。”
皇上不是在不滿趙翊歆喜歡上了一個女子,而是,趙家的人每次挑上的人,為什麽總是那麽……別致呢!
“父皇不止怕小弟摔倒,還是怕小弟死在人家手裏吧!”德陽公主為了趙翊歆,是有點豁出去了,道:“從定襄伯府到廣恩伯府,女兒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
皇上並沒有否認道:“朕年輕的時候,做了一件顧頭不顧尾的事,可是朕並不後悔,若朕什麽都不做,朕什麽都沒有了,你也不會有小弟。”
皇上這麽說,就是承認太孫不是皇上的太子所出的孫子,是皇上從別人那裏弄來的孫子。
皇上的語氣,有忍不住的惆悵,德陽公主是他的貼心小棉襖,道:“所以父皇從小不讓小弟親近皇後,現在也不想他去親近夏家的女子,做了這麽多,還是轉了迴來,小弟要是娶了夏家的女子,就傷了父皇的苦心了。”
夏語澹,不管她在夏家地位如何,她對夏家的感情如何,她身在夏家,也是夏家的人。她背負了夏家的姓氏,她的身後永遠站著夏家,而夏家的身後,站著太子的所有舊部。
皇上做了什麽,皇上十幾年來,一直安安靜靜的做著一件事:掃清太子的舊部。按著計劃,修理完了廣恩伯府,就要輪到高恩侯府了。
太子做了十幾年的太子,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主,而許多在本朝不得重用的人,也把寶押在太子身上,太子的失敗就是他們的失敗,他們能甘心嗎?所以趙翊歆的儲君做的並不穩當。
趙翊歆名義上是太子宮一個才人所出,非太子妃所出,可是太子妃還是趙翊歆的母親,皇後是趙翊歆的祖母,皇家玉蝶上這麽寫的,那太子妃的娘家廣恩伯府,皇後的娘家高恩侯府算什麽。
皇上還在,這兩家不算什麽,皇上去了,這兩家就可以挑出來在趙翊歆麵前以長輩自居了,別忘了,漢武帝也是在竇太後及竇家,王太後及王家倒台後,才開始大展拳腳的,以趙翊歆的性格,到時候都當皇上了,才不會把這兩家放在眼裏,可是那兩家確實麻煩。
當然,皇上這麽疼愛趙翊歆,恨不得把他一輩子都打點妥當了。
皇上把他最心愛的孫子按在了儲君的位置上,這十幾年都在為了孫子挑刺,把通往皇位,坐在皇位上的所有硬刺,都給孫子一根根的挑幹淨了。高恩侯府也有成為一條硬刺的可能,可能也要挑了。這就是帝王的心性。
這就是皇上的苦心,可是孫子怎麽不明白他的苦心,還拆他的台呢。皇上沒有生孫子的氣,卻確實別扭上了。
“哎!歆兒真是被朕寵壞了。”皇上深深歎息。
德陽公主挽著皇上的手臂笑道:“沒有夏家,還會有別家,小弟長大了,總是要娶媳婦的。我可明白父皇的心思了,我現在也是有女兒的人了,一想到她十五及笄之後,就要把她嫁出去了,滿心的舍不得,我家又不是養不了她一輩子,為什麽要把她嫁出去,真是舍不得,可是再舍不得也是要嫁的,我和恆哥還得給她置辦嫁妝,現在就在攢了。”
想到外孫女,皇上倒是笑開了道:“朕也得給她嫁妝。現在就封縣主,再長大一些,封她當郡主。”封號比任何嫁妝都貴重。
德陽公主卻沒有馬上受領,她是小女兒,最會撒嬌了,膽子也一向大,枕在皇上的臂彎上笑道:“父皇現在和我是一個心思,辛辛苦苦,既當祖父又當祖母的把孫子拉扯大,孫子就要娶媳婦了,舍不得呢。娶了媳婦忘了娘,我們家裏沒有娘,父皇是怕娶了孫媳婦忘了祖父,怎麽舍得喲~”
皇上並不掩飾他現在舍不得的心情,笑道:“知父莫若女!”
作者有話要說:我說了,趙家全家都是私搞對象的。
你們能明白皇上對上夏語澹的心情嗎?
不明白的,參考婆婆看兒媳婦的心情。
☆、第一百二十六章 繡球
趙翊歆聽不見皇上和德陽公主說話,卻可以看見他們相談甚歡,那態度就表示皇上不會反對了。
隻要不反對就好。趙翊歆合上窗戶。坐在他旁邊,一直背對著的古傳益道:“殿下是要娶高恩侯府上的姑娘嗎?”
“對呀”趙翊歆勾勾頭,心情愉快。他若是胡攪蠻纏一定要娶夏語澹,皇上也不見得不答應,可是皇上的心情?至今為止,皇上在他心中都是排第一位的,將來也不會撼動。沒有雞,哪來蛋。
古傳益忍了又忍,還是要說:“我以為不妥,殿下娶高恩侯府上的姑娘不妥。”
心情愉快的趙翊歆被人潑了一瓢冷水,沉下臉道:“反對我的還差你一個嗎?我想娶誰,最多也隻需要皇爺爺答應就夠了。”
太宗皇帝即使定下了平民選秀,皇太孫的正妃也有很多人在暗中運作,別的不說,就采選下來,各地美女,賢女,孝女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冒出來了。
古傳益還是要堅持說下去道:“殿下也知道,我父親雖然不是太醫,也是精通醫理的。”
“謙虛了,古大人的醫術比之太醫也不差。”趙翊歆點頭笑道。
古大人是欽天監正,古家這一門書香世家和別家不太一樣,別家以儒家為要,專攻春秋三傳,也就是說,科舉考什麽就研究什麽,曆代積累。古家是雜學旁家。欽天監不是神棍,算是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觀測天文,勘測地質,這是身為欽天監正最基本的知識,除此之外,古家人的愛好是很廣泛的,醫術就是其中之一。準確來說,還不是治病救人的醫術,古家並不行醫,是對各種疑難雜症的一種研究。
“興濟伯經年不能得子,是因為興濟伯夫人每次滑胎之故,興濟伯夫人一直求醫問藥,兩年多前,向父親請教……”古傳益一個童子,說這種事情特別難為情,男女孕事,又是一個伯夫人的隱秘:“父親也是無能為力,果然興濟伯府出孝之後,興濟伯夫人雖能再孕,還是滑胎,其根源,或許別的大夫有不同的說,不可論定,父親私以為,興濟伯和興濟伯夫人兩人的母親是嫡親的同父同母姐妹,而興濟伯和夫人是嫡親的表兄妹,或許這層血緣阻礙。我家從曾祖父開始,曆經祖父,父親,三代人在整理這種事情,因為孩子夭折本就是稀鬆平常之事,所以,表兄妹成親而夭折掉的孩子就被掩蓋裏,而有些孩子即使不夭折,心智也不健全。”
趙翊歆枕著頭聽他說完。
“殿下和夏姑娘之間的血緣,雖然沒有興濟伯夫婦那麽親近,也是表親的關係,有些事情不可不防,若是生不下孩子,生不下健康的孩子,將引起國之動蕩。”
興濟伯府的勾心鬥角都牽累到了夏語澹,趙翊歆該明白這些麻煩的開頭,都是興濟伯夫人不能生開始的,而古家的觀點,是興濟伯府近親成婚造成的。
德陽公主說服皇上的觀點是沒有錯的,趙翊歆雖然隻有十四歲,卻被舉朝關注後嗣的問題。古家就是其中一家,他們的本心是好的,站在純粹的學者角度考慮,希望從皇太孫身上看到他們研究的結果得到承認,從而禁止近親成婚的行為。
什麽表親表親,親上加親,片麵的頌揚,那些夭折的孩子,那些心智不全而被夭折,被圈養中的孩子,他們多麽可憐。
“或許?或許?若是?生不下孩子又如何,生不下健康的孩子又如何,你就是再加十個或許和若是,表親之間該成婚的時候還是要成婚的。成婚又不是兩個人的事,家族之間就是這樣你來我往,婚事也一樣的來往。”古傳益舉出這件事,一是怕趙翊歆和夏姑娘將來在子嗣上難堪,二是想趙翊歆給天下人做個楷模,減少近親成婚的行為,趙翊歆在這方麵沒有顧忌,也不想給天下人做了一個好榜樣,還頑皮道:“我就要娶我的表姐了,別人也愛娶誰就娶誰。這表親的事情你家要忽略不計,你家隻要知道,孤和夏六姑娘是上上大吉的八字,天作姻緣。”
古大人雖然不是神棍,可是不懂的人會以神棍待之,看五行,測兇吉,論陰陽,信與不信,存乎一心。夏語澹八字太不好,她的生日是太子的忌日,夏語澹出身也不好,是庶女,要一下子問鼎正妻,會惹很多擁護嫡係血統之人的反對,嫡和庶,這兩個字不是權利的劃分,而是不同圈子的劃分,如文人和武人一樣,不管在何時何地,何種處境,都可能掐起來的。
“臣明白了!”年少的皇太孫說出來的話,已經有不容反駁的威懾,欽天監正平級低,卻有一種微妙的地位,他是看得懂天相的,可以傳達天的意誌。
“馮撲,送古二公子出去,你親自送。”趙翊歆滿意。馮撲一直是狗腿,路上可以把天相和古傳益好好說說。
趙翊歆看著他們遠遠出去,對屋裏另一個心腹王貴道:“要趕快把人娶進來,孤不想讓她等得太久,其實已經太久了。這往後的事情是怎麽安排的?孤要盡量簡潔一點。”
“這?現在選秀還未到最後一選?”王貴是另外一層顧慮。各地層層的秀女刪選進來,為的是太孫妃的寶座,這是大家公開的理由,即使這個太孫妃是內定的,周圍的人是陪跑的,也要到最後一選揭曉,現在夏六姑娘橫空出世,讓這一屆的秀女怎麽辦?賭局還沒有開,就都輸了,這個注是下還是不下?沒有太孫妃的位置,大家在搶什麽?搶太孫身邊姬妾的位置,這個理由多難看。
或者大家都提前決定,娶妃納側,反正皇太孫已經長大了,早點成婚,好早開枝散葉!
“聽說夏家冒出了一位八姑娘,恭敬謙和?柔順乖巧?”趙翊歆嗤笑的道:“這張嘴也不怕漏風,說的人好意思說,也沒有想過聽的人什麽感受。那些沒了太孫正妃當而不想來的人趕緊走,我也不挽留,那些沒有太孫正妃也尚可的姑娘,我也容易看清楚一些。大家早點找到各自的位子,我也不想耽誤有些人的青春。選秀裏的人不用管,你隻要告訴我,皇爺爺已經同意了,後麵的事情安排的怎麽樣了?”
“這?殿下,十五歲總是要等的。”王喜有些想笑了。一般,即便是男子,說到娶親也要含蓄一點,趙翊歆這樣,是恨不得馬上把人抱到手,可是既然是那麽急切,為什麽之前沒有顯現,夏八姑娘可是踩著夏六姑娘,恭敬謙和,柔順乖巧的。
喬費聚是真正狠毒的人,他能對自己恨,太子已經死了多年,他是在為太子伸冤嗎?不是,他是在安慰皇上這十幾年的喪子之痛!
皇上的太子那麽死了,皇上不痛心嗎?皇上當然是痛心萬分的
太子死了這麽多年,有誰在皇上麵前據理力爭,為太子伸冤?沒有,隻有喬費聚,隻有喬費聚和皇上一樣痛心萬分,即使他和皇上一樣痛心萬分,他就必須死了。
人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上國柱加諡號,對死人有什麽用,那是對活人交代的,喬費聚連死亡都要用上,給他的子孫們鋪路。
那趙翊歆和夏語澹見麵的這條路,也是喬費聚鋪出來的,所以,夏語澹欠了他恩情,趙翊歆欠了他人情。
這恩情,這人情,就由活著的人慢慢磨光吧,到時候,就誰也不欠誰的了。
當然,這一切是趙翊歆的心思,他和夏語澹還沒有親密無間到完全契合的地步,所以這不代表夏語澹的心思,至少夏語澹不知道太子是怎麽死的,他又是從何而來的。
趙翊歆那麽想想,心裏急切,還是能等一段時間,欠了人家的情,遠比這樣被人踩幾腳要難過的多,趙翊歆知道夏語澹的性格,她太重情,所以她一下就倒了,她又那麽不甘心,所以被人踩了,卻是振作了精神。
先就這麽夠了,趙翊歆在房間裏踱步道:“先擬賜婚的聖旨吧,讓戴望草擬,他通音知樂,文辭斐然,學得一手好文章。”
當皇上的日理萬機,聖旨基本由人草擬了皇上過目,同意了蓋上玉璽就是聖旨。所以,現在趙翊歆不是在逾越行使皇上的權利,而是在推薦一個寫手,誰不想把自己的妻子誇得美美的。
賜婚的旨意開始擬了,消息一點點的傳開,大家先驚訝‘為何旨意下得那麽早’,卻沒有反對之聲,若是旨意下給自己的,豈不是反對沒了。這就像是拋繡球一樣,下麵人都以為自己挑了個好位子站著,姑娘的繡球,不,是皇太孫的正妃,要花落誰家呢,誰家呢?
京城裏私下已經為了這件事情開了盤口。皇太孫第一次建立後宮,按製是一個正妃兩個側妃,其餘有特別看上的也可收入後宮,不過皇太孫第一次對外宣布開葷,不能顯得太好色,有幸者應該不會超過三個人。
“什麽,持節奉詔!”夏煙霞的筷子掉在桌子上,她修養太淺。夏煙霞服侍了喬氏吃飯,抓著一點空兒拿起碗筷,她的丫鬟綠蘿把外麵的傳言傳進來,夏家即將迎接持節奉詔的聖旨。
夏煙霞懂的不多,持節奉詔還是知道的。手拿著符節來宣讀聖旨,夏家就接過一例,是現在的皇後接下了皇子妃的聖旨,隻有冊立正妃的聖旨才有持節的待遇。
作者有話要說:古家不是穿越的,其實我一直覺得,古代人不必現代人傻的。
近親結婚的弊端古代就知道的。
可是理由就是趙翊歆說的那樣,就被無視了。
注意哦,趙翊歆和夏語澹想的不一樣。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戲耍
永樂亭懸在太液池上,清風蕩起碧綠清波,和趙翊歆現在住的青烏台隔水向望。
趙翊歆就開著窗子看皇上和德陽公主在說話,對一起的古傳益道:“你不過來看一看嗎,哎一點也聽不到聲音。”
“臣不敢!”古傳益正色道,這樣看皇上是窺伺聖躬,趙翊歆當孫子的沒事,他當臣子的有事。
作者有話要說:記住哦,夏語澹不知道夏謙的心思。
隻是香嵐被夏謙盯上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別致
“這件事是朕疏忽了,朕也是知道的,隻是沒有想到,夏家還出了一個人物。”
趙翊歆出宮在哪裏溜達,幹了什麽,見了什麽人,皇上事後是知曉了,仇九州收了一個女學生,女學生還撞見了趙翊歆,皇上知曉卻並不在意,夏家的女孩兒,敢湊到趙翊歆身邊,美貌是不缺的,聽說還是庶女,庶出嫡出,身份的差別背後是教養的差別,男孩子還可以出來給自己爭口氣,女孩子幾乎是家族給她們什麽就會長成什麽樣子,夏家人的秉性,皇上都不喜歡,何況趙翊歆,秉性不行,美貌也無用了。皇族的身側,還少了美貌之人嗎。隻是一會兒沒有看住,就演變到皇上沒有想到境地了。
“人物?”德陽公主輕笑了一下道:“那一年小弟和她還未相見,就讚過她一句‘堅如璞玉’,今日父皇還未見過她,就用了‘人物’二字。”
“璞玉嗎?”皇上品味這兩個字:“若按夏家人的秉性來看,那還真是一塊璞玉。當真難得!”
璞玉是沒有雕琢過的玉,對於夏語澹來說,是沒有被夏家雕琢過的玉。當真難得,皇上說話夠損,若是被夏家雕琢過了,就不是玉了,是一塊破石頭。
皇上和德陽公主沿著曲廊走到永樂亭,皇上麵對著青烏台而坐道:“你也坐下吧,這兒隻有我們父女兩個人。”
石桌子放了一套紫砂茶具,德陽公主先給皇上倒上茶才扶著肚子坐下道:“這幾日,我總是想起姐姐,我快有第二個孩子了,姐姐還沒有孩子。”
德陽公主的姐姐是懷陽公主,兩個差了十餘歲,也就是說,懷陽公主三十幾歲,沒有和駙馬生過孩子。十五年前,皇上訓斥過懷陽公主侍父不勤,就是不孝的意思,而且,這位懷陽公主不在京城,遠在崖州,崖州在大梁版圖的最南邊,已經在崖州十四年了。
懷陽公主曾經是皇上最寵愛的孩子,皇上早年數次說過,懷陽最肖他。為什麽在太子薨世那一年,被放到崖州?
外人都以為太子之死和懷陽公主有關,至於有什麽關係不清楚,反正太子之死罪及她才被貶出京城。身在皇家,德陽公主卻知道,不是這個原因。懷陽公主喜歡上了一個男人,想要得到他,皇上不肯,她被驅逐也是為了那個得不到的男人,現在的駙馬不得她喜歡,所以她寧願不要孩子。
在崖州,懷陽公主和駙馬一直各過各的生活,怎麽可能有孩子。
德陽公主說得很隱晦,卻是可怕的事實,趙家人的性子很倔強,既然喜歡了一個人,那是要一直喜歡的,心心念念必須得到。
“父皇既然能同意了小妹,為什麽不能再同意小弟呢。一嫁一娶,女子不是比男子更加苛刻嘛,嫁不好是女子的不幸,娶不好,妻子再換一個就是了。我擔心父皇反對之下,夏氏會成為第二個劉娥。”
小妹是指平都公主,太子膝下就一兒一女,小名就是小妹小弟了。平都那婚事,也是平都自己看上了聶瑛的偉岸,一個丈夫,皇上一句人盡可夫,就把聶瑛給了平都當丈夫。一個妻子,還要比挑丈夫更加謹慎嗎。或許在別家是,皇家卻不是,一句子少母壯,漢武帝能殺了鉤弋夫人,北魏皇朝更直接,子貴母死,皇子一旦被立為儲君,其生母必須被賜死。
皇家的女人最要緊的是生孩子,生下皇族的繼承人,她就完成了任務,連孩子的教養都不必參與,長於婦人之手可不是一個好詞。此外那管理後宮,維護宮廷秩序等雜事,還真不缺人手,沒必要指定一個人幹,皇後也是可有可無,現在的皇後從來也沒有全權管過這些雜事。
現在的重點是趙翊歆喜歡上了夏語澹,對著喜歡的人,如膠似漆,自然容易生孩子,對著不喜歡的人,男人的壓力也很大。雖然趙翊歆隻有十四歲,孩子尚早,可是皇家的子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會嘀咕,到了趙翊歆這一代,要絕種了。德陽公主先提懷陽公主就是這個意思,懷陽公主三十幾歲沒有孩子,外人不知道她和駙馬分居,都以為懷陽公主是不能生的。有的男人也不能讓女人懷孕。現在給趙翊歆挑選嬪妃的首條標準就是宜男,在德陽公主看來,納再多的宜男之女都沒有用,首先得喜歡才能睡在一起過日子。
皇太孫喜歡的女人,皇上不喜歡,就是周真宗章獻明肅皇後劉娥那樣了。
周朝時,尚未大婚還在當皇子的周真宗喜歡上了劉娥,周太宗不喜,把劉娥驅逐出宮,周真宗隻是把劉娥安置在宮外過了十五年,十五年後,劉娥還不是進了宮,最後當上了皇後。
婚姻之事,皇太孫也要遵從天命,天子之命,德陽公主所擔心的,已經是大逆之言,好在她是公主是女兒,她可以說的,不過事情也是這個事情,將來趙翊歆當了天子就很難說了。德陽公主故作輕鬆的道:“父皇,若是小弟和周真宗一樣,喜歡夏氏十五年,父皇現在不是棒打鴛鴦嗎?還不如答應了吧,太孫還不能要一個喜歡的女人嗎!”
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管別人的,不是管自己的,都當皇太孫了,將來會富有天下,還不能要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女人嗎。
皇上揉揉眉心道:“這幾天朕常常想起以前的人,以前的事,現在想來,太宗爺當年的顧慮是對的。當了祖父,朕才明白祖父的擔心,至少在當祖父的時候,祖父的擔心是有道理的,生怕這個孫子摔倒了,她隨便是別家的孩子吧,偏偏是夏家的孩子。”
皇上不是在不滿趙翊歆喜歡上了一個女子,而是,趙家的人每次挑上的人,為什麽總是那麽……別致呢!
“父皇不止怕小弟摔倒,還是怕小弟死在人家手裏吧!”德陽公主為了趙翊歆,是有點豁出去了,道:“從定襄伯府到廣恩伯府,女兒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
皇上並沒有否認道:“朕年輕的時候,做了一件顧頭不顧尾的事,可是朕並不後悔,若朕什麽都不做,朕什麽都沒有了,你也不會有小弟。”
皇上這麽說,就是承認太孫不是皇上的太子所出的孫子,是皇上從別人那裏弄來的孫子。
皇上的語氣,有忍不住的惆悵,德陽公主是他的貼心小棉襖,道:“所以父皇從小不讓小弟親近皇後,現在也不想他去親近夏家的女子,做了這麽多,還是轉了迴來,小弟要是娶了夏家的女子,就傷了父皇的苦心了。”
夏語澹,不管她在夏家地位如何,她對夏家的感情如何,她身在夏家,也是夏家的人。她背負了夏家的姓氏,她的身後永遠站著夏家,而夏家的身後,站著太子的所有舊部。
皇上做了什麽,皇上十幾年來,一直安安靜靜的做著一件事:掃清太子的舊部。按著計劃,修理完了廣恩伯府,就要輪到高恩侯府了。
太子做了十幾年的太子,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主,而許多在本朝不得重用的人,也把寶押在太子身上,太子的失敗就是他們的失敗,他們能甘心嗎?所以趙翊歆的儲君做的並不穩當。
趙翊歆名義上是太子宮一個才人所出,非太子妃所出,可是太子妃還是趙翊歆的母親,皇後是趙翊歆的祖母,皇家玉蝶上這麽寫的,那太子妃的娘家廣恩伯府,皇後的娘家高恩侯府算什麽。
皇上還在,這兩家不算什麽,皇上去了,這兩家就可以挑出來在趙翊歆麵前以長輩自居了,別忘了,漢武帝也是在竇太後及竇家,王太後及王家倒台後,才開始大展拳腳的,以趙翊歆的性格,到時候都當皇上了,才不會把這兩家放在眼裏,可是那兩家確實麻煩。
當然,皇上這麽疼愛趙翊歆,恨不得把他一輩子都打點妥當了。
皇上把他最心愛的孫子按在了儲君的位置上,這十幾年都在為了孫子挑刺,把通往皇位,坐在皇位上的所有硬刺,都給孫子一根根的挑幹淨了。高恩侯府也有成為一條硬刺的可能,可能也要挑了。這就是帝王的心性。
這就是皇上的苦心,可是孫子怎麽不明白他的苦心,還拆他的台呢。皇上沒有生孫子的氣,卻確實別扭上了。
“哎!歆兒真是被朕寵壞了。”皇上深深歎息。
德陽公主挽著皇上的手臂笑道:“沒有夏家,還會有別家,小弟長大了,總是要娶媳婦的。我可明白父皇的心思了,我現在也是有女兒的人了,一想到她十五及笄之後,就要把她嫁出去了,滿心的舍不得,我家又不是養不了她一輩子,為什麽要把她嫁出去,真是舍不得,可是再舍不得也是要嫁的,我和恆哥還得給她置辦嫁妝,現在就在攢了。”
想到外孫女,皇上倒是笑開了道:“朕也得給她嫁妝。現在就封縣主,再長大一些,封她當郡主。”封號比任何嫁妝都貴重。
德陽公主卻沒有馬上受領,她是小女兒,最會撒嬌了,膽子也一向大,枕在皇上的臂彎上笑道:“父皇現在和我是一個心思,辛辛苦苦,既當祖父又當祖母的把孫子拉扯大,孫子就要娶媳婦了,舍不得呢。娶了媳婦忘了娘,我們家裏沒有娘,父皇是怕娶了孫媳婦忘了祖父,怎麽舍得喲~”
皇上並不掩飾他現在舍不得的心情,笑道:“知父莫若女!”
作者有話要說:我說了,趙家全家都是私搞對象的。
你們能明白皇上對上夏語澹的心情嗎?
不明白的,參考婆婆看兒媳婦的心情。
☆、第一百二十六章 繡球
趙翊歆聽不見皇上和德陽公主說話,卻可以看見他們相談甚歡,那態度就表示皇上不會反對了。
隻要不反對就好。趙翊歆合上窗戶。坐在他旁邊,一直背對著的古傳益道:“殿下是要娶高恩侯府上的姑娘嗎?”
“對呀”趙翊歆勾勾頭,心情愉快。他若是胡攪蠻纏一定要娶夏語澹,皇上也不見得不答應,可是皇上的心情?至今為止,皇上在他心中都是排第一位的,將來也不會撼動。沒有雞,哪來蛋。
古傳益忍了又忍,還是要說:“我以為不妥,殿下娶高恩侯府上的姑娘不妥。”
心情愉快的趙翊歆被人潑了一瓢冷水,沉下臉道:“反對我的還差你一個嗎?我想娶誰,最多也隻需要皇爺爺答應就夠了。”
太宗皇帝即使定下了平民選秀,皇太孫的正妃也有很多人在暗中運作,別的不說,就采選下來,各地美女,賢女,孝女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冒出來了。
古傳益還是要堅持說下去道:“殿下也知道,我父親雖然不是太醫,也是精通醫理的。”
“謙虛了,古大人的醫術比之太醫也不差。”趙翊歆點頭笑道。
古大人是欽天監正,古家這一門書香世家和別家不太一樣,別家以儒家為要,專攻春秋三傳,也就是說,科舉考什麽就研究什麽,曆代積累。古家是雜學旁家。欽天監不是神棍,算是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觀測天文,勘測地質,這是身為欽天監正最基本的知識,除此之外,古家人的愛好是很廣泛的,醫術就是其中之一。準確來說,還不是治病救人的醫術,古家並不行醫,是對各種疑難雜症的一種研究。
“興濟伯經年不能得子,是因為興濟伯夫人每次滑胎之故,興濟伯夫人一直求醫問藥,兩年多前,向父親請教……”古傳益一個童子,說這種事情特別難為情,男女孕事,又是一個伯夫人的隱秘:“父親也是無能為力,果然興濟伯府出孝之後,興濟伯夫人雖能再孕,還是滑胎,其根源,或許別的大夫有不同的說,不可論定,父親私以為,興濟伯和興濟伯夫人兩人的母親是嫡親的同父同母姐妹,而興濟伯和夫人是嫡親的表兄妹,或許這層血緣阻礙。我家從曾祖父開始,曆經祖父,父親,三代人在整理這種事情,因為孩子夭折本就是稀鬆平常之事,所以,表兄妹成親而夭折掉的孩子就被掩蓋裏,而有些孩子即使不夭折,心智也不健全。”
趙翊歆枕著頭聽他說完。
“殿下和夏姑娘之間的血緣,雖然沒有興濟伯夫婦那麽親近,也是表親的關係,有些事情不可不防,若是生不下孩子,生不下健康的孩子,將引起國之動蕩。”
興濟伯府的勾心鬥角都牽累到了夏語澹,趙翊歆該明白這些麻煩的開頭,都是興濟伯夫人不能生開始的,而古家的觀點,是興濟伯府近親成婚造成的。
德陽公主說服皇上的觀點是沒有錯的,趙翊歆雖然隻有十四歲,卻被舉朝關注後嗣的問題。古家就是其中一家,他們的本心是好的,站在純粹的學者角度考慮,希望從皇太孫身上看到他們研究的結果得到承認,從而禁止近親成婚的行為。
什麽表親表親,親上加親,片麵的頌揚,那些夭折的孩子,那些心智不全而被夭折,被圈養中的孩子,他們多麽可憐。
“或許?或許?若是?生不下孩子又如何,生不下健康的孩子又如何,你就是再加十個或許和若是,表親之間該成婚的時候還是要成婚的。成婚又不是兩個人的事,家族之間就是這樣你來我往,婚事也一樣的來往。”古傳益舉出這件事,一是怕趙翊歆和夏姑娘將來在子嗣上難堪,二是想趙翊歆給天下人做個楷模,減少近親成婚的行為,趙翊歆在這方麵沒有顧忌,也不想給天下人做了一個好榜樣,還頑皮道:“我就要娶我的表姐了,別人也愛娶誰就娶誰。這表親的事情你家要忽略不計,你家隻要知道,孤和夏六姑娘是上上大吉的八字,天作姻緣。”
古大人雖然不是神棍,可是不懂的人會以神棍待之,看五行,測兇吉,論陰陽,信與不信,存乎一心。夏語澹八字太不好,她的生日是太子的忌日,夏語澹出身也不好,是庶女,要一下子問鼎正妻,會惹很多擁護嫡係血統之人的反對,嫡和庶,這兩個字不是權利的劃分,而是不同圈子的劃分,如文人和武人一樣,不管在何時何地,何種處境,都可能掐起來的。
“臣明白了!”年少的皇太孫說出來的話,已經有不容反駁的威懾,欽天監正平級低,卻有一種微妙的地位,他是看得懂天相的,可以傳達天的意誌。
“馮撲,送古二公子出去,你親自送。”趙翊歆滿意。馮撲一直是狗腿,路上可以把天相和古傳益好好說說。
趙翊歆看著他們遠遠出去,對屋裏另一個心腹王貴道:“要趕快把人娶進來,孤不想讓她等得太久,其實已經太久了。這往後的事情是怎麽安排的?孤要盡量簡潔一點。”
“這?現在選秀還未到最後一選?”王貴是另外一層顧慮。各地層層的秀女刪選進來,為的是太孫妃的寶座,這是大家公開的理由,即使這個太孫妃是內定的,周圍的人是陪跑的,也要到最後一選揭曉,現在夏六姑娘橫空出世,讓這一屆的秀女怎麽辦?賭局還沒有開,就都輸了,這個注是下還是不下?沒有太孫妃的位置,大家在搶什麽?搶太孫身邊姬妾的位置,這個理由多難看。
或者大家都提前決定,娶妃納側,反正皇太孫已經長大了,早點成婚,好早開枝散葉!
“聽說夏家冒出了一位八姑娘,恭敬謙和?柔順乖巧?”趙翊歆嗤笑的道:“這張嘴也不怕漏風,說的人好意思說,也沒有想過聽的人什麽感受。那些沒了太孫正妃當而不想來的人趕緊走,我也不挽留,那些沒有太孫正妃也尚可的姑娘,我也容易看清楚一些。大家早點找到各自的位子,我也不想耽誤有些人的青春。選秀裏的人不用管,你隻要告訴我,皇爺爺已經同意了,後麵的事情安排的怎麽樣了?”
“這?殿下,十五歲總是要等的。”王喜有些想笑了。一般,即便是男子,說到娶親也要含蓄一點,趙翊歆這樣,是恨不得馬上把人抱到手,可是既然是那麽急切,為什麽之前沒有顯現,夏八姑娘可是踩著夏六姑娘,恭敬謙和,柔順乖巧的。
喬費聚是真正狠毒的人,他能對自己恨,太子已經死了多年,他是在為太子伸冤嗎?不是,他是在安慰皇上這十幾年的喪子之痛!
皇上的太子那麽死了,皇上不痛心嗎?皇上當然是痛心萬分的
太子死了這麽多年,有誰在皇上麵前據理力爭,為太子伸冤?沒有,隻有喬費聚,隻有喬費聚和皇上一樣痛心萬分,即使他和皇上一樣痛心萬分,他就必須死了。
人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上國柱加諡號,對死人有什麽用,那是對活人交代的,喬費聚連死亡都要用上,給他的子孫們鋪路。
那趙翊歆和夏語澹見麵的這條路,也是喬費聚鋪出來的,所以,夏語澹欠了他恩情,趙翊歆欠了他人情。
這恩情,這人情,就由活著的人慢慢磨光吧,到時候,就誰也不欠誰的了。
當然,這一切是趙翊歆的心思,他和夏語澹還沒有親密無間到完全契合的地步,所以這不代表夏語澹的心思,至少夏語澹不知道太子是怎麽死的,他又是從何而來的。
趙翊歆那麽想想,心裏急切,還是能等一段時間,欠了人家的情,遠比這樣被人踩幾腳要難過的多,趙翊歆知道夏語澹的性格,她太重情,所以她一下就倒了,她又那麽不甘心,所以被人踩了,卻是振作了精神。
先就這麽夠了,趙翊歆在房間裏踱步道:“先擬賜婚的聖旨吧,讓戴望草擬,他通音知樂,文辭斐然,學得一手好文章。”
當皇上的日理萬機,聖旨基本由人草擬了皇上過目,同意了蓋上玉璽就是聖旨。所以,現在趙翊歆不是在逾越行使皇上的權利,而是在推薦一個寫手,誰不想把自己的妻子誇得美美的。
賜婚的旨意開始擬了,消息一點點的傳開,大家先驚訝‘為何旨意下得那麽早’,卻沒有反對之聲,若是旨意下給自己的,豈不是反對沒了。這就像是拋繡球一樣,下麵人都以為自己挑了個好位子站著,姑娘的繡球,不,是皇太孫的正妃,要花落誰家呢,誰家呢?
京城裏私下已經為了這件事情開了盤口。皇太孫第一次建立後宮,按製是一個正妃兩個側妃,其餘有特別看上的也可收入後宮,不過皇太孫第一次對外宣布開葷,不能顯得太好色,有幸者應該不會超過三個人。
“什麽,持節奉詔!”夏煙霞的筷子掉在桌子上,她修養太淺。夏煙霞服侍了喬氏吃飯,抓著一點空兒拿起碗筷,她的丫鬟綠蘿把外麵的傳言傳進來,夏家即將迎接持節奉詔的聖旨。
夏煙霞懂的不多,持節奉詔還是知道的。手拿著符節來宣讀聖旨,夏家就接過一例,是現在的皇後接下了皇子妃的聖旨,隻有冊立正妃的聖旨才有持節的待遇。
作者有話要說:古家不是穿越的,其實我一直覺得,古代人不必現代人傻的。
近親結婚的弊端古代就知道的。
可是理由就是趙翊歆說的那樣,就被無視了。
注意哦,趙翊歆和夏語澹想的不一樣。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戲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