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語澹和一群佃戶孩子都沉浸在波瀾壯闊的疆場風雲中,心潮澎湃。
“西北那邊,保護著我朝大門的那些邊疆將士,想必和這本書裏的兒郎們一樣,是用肉和血,在為我們堵著門口呢!”夏語澹欽佩道。
邊疆戰事已經打了快三個月,上至仕宦大家,下至鄉野庶民,聚集著的人群沒有不議論此事的,萬一戰局不利,後果一層層的波及開來,不僅僅是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心緒,還可能牽扯著每一個人切身的利益,一場戰爭,國家的體麵得失不算,軍隊耗費的開支總要攤到百姓的頭上,戰後蕭條的邊塞或許又要從內地遷移人口去戍守。
溫神念示意小廝給說書人額外的賞錢,領下去,聽到夏語澹的自語和其他人慷慨激揚的神色,凝重道:“西北的大寧國,從遼國的土地上分裂出來,幾年間吞並西域六國,確實是舉國的驍勇善戰,是朝廷繼遼國之後,第一勁敵。”
夏語澹相信有錢人家知道的信息,絕對比鄉間農戶知道的多,因而好奇的問道:“你看這一次我們能打贏嗎?不,不,我們一定能打贏的,我的意思是,就像今天我們打架一樣,要是一招就能把人打趴下,和鎖子哥一樣,和人打得鼻青臉腫的,是不一樣的。”
早先的事大家都問了,夏語澹很自然的拿王銅鎖舉例,大夥兒都看著王銅鎖笑了。
王銅鎖急著握拳頭舞道:“看什麽呢,那個時候,我一個打三個。”
溫神念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才道:“早幾年,朝廷就把邊防的重點放在了西北。西北那一塊,有三個重點的防區。甘州,是周王的藩地,周王是太|祖傳承下來的後嗣,在那兒已經經營五十年了,王府的重甲鐵騎護衛軍有兩萬,兩萬人的重甲鐵騎,是你們想象不到的厲害。雄州,是三朵衛指揮使司的所在,三朵衛你們知道嗎?三朵衛和我們和慶府的衛所軍隊是不一樣的,三朵衛全是能征善戰的騎兵,足足的五萬人,且三朵衛的指揮使韓將軍,是滿門忠義的信國公府上的公子,領兵打仗的本事是家學淵源,幾代人培養出來的。警州,是陝西都指揮使司衙門的所在地,你們就比較一下我們這裏,都指揮使司的衙門沒有擺在和慶府,和慶府的城樓是個什麽樣子,都指揮使司衙門所在地的城樓,該是多麽的堅固。而且戰事打起來後,朝廷又調了京衛軍中的府軍左衛軍,府軍右衛軍十五萬人馬過去,防守西北那一片地方。這麽多的軍隊,朝廷最好的軍隊都守在了那裏,站起來那個氣勢就出來了。”
溫持念接著補充道:“還不止如此。西寧國想打我們大梁,除了土地,無非就是為了搶我們大梁邊境上的人口,糧食和牲畜。朝廷早有準備,他們要打過來的時候,牧民們養的牲畜,都往內地販賣,一路上不加收稅賦由各地的官府護運;地裏的糧食,能收的收了,不能收的割掉也不留給他們;邊境上的人口,能往後安置的也往後暫時安置。西寧國一向是以戰養戰的,待他們一打上來,什麽東西都沒有,他們能打多久呢。而且,西北那裏的冬天,和我們這裏是不一樣的,比我們這裏冷很多,就算穿了襖子的衣服,也會凍死人的。所以,隻要朝廷的軍隊守到冬天,西寧國的軍隊,自己挨不過,就得撤走了。”
溫家有百萬之富,如此巨大的財富想要保存當然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局勢,不僅如此,還積極配合著官府的行事。其實,溫家富裕是富裕,行事一向很低調,這次大擺筵席的給老太君操辦八十大壽,就是揣摩著知府大人的意思辦的。西北的動靜那麽大,傳至全國,下麵的百姓多少惴惴不安,眼睛就看著府上有錢,有權的那批人,畢竟,他們是最早知道風向的。這種時候,溫家就站出來領頭了,該吃吃,該喝喝,該慶祝就慶祝,是幫著官府安撫民心呢,每天必說的《忠義群英會》,也是刻意安排的,振奮人心用的。大戶人家這麽大的家業都不怕,相信朝廷的實力,依然熱熱鬧鬧的過日子,普通平民百姓怕什麽!
所以,溫氏兄弟能說出口的信息,已經是朝廷對外公布的,最詳盡的消息了。
夏語澹一臉捧場的樣子笑道:“你們說的,比村裏,鎮裏抽著旱煙嘮嗑的大叔大伯們說的明白多了,大叔大伯們隻是說,一定能大勝的,二十年前,遼國都打贏了,從來沒怎麽聽說過的寧國,能厲害到哪兒去。”
“是呢,是呢。”眾人皆附和。
溫持念驕傲的道:“你們別看我們兄弟年紀小,我哥,已經是秀才了,是今年八月份考上的。要考上秀才是容易的嗎?這些事情都是要知道了,不然文章就寫不出來了,當然比你們周圍的大叔大伯們知道的明白多了。”
“哇!”眾人紛紛驚歎道:“少當家已經是秀才老爺了,少當家真厲害,我們隔壁的清溪村,有一個老大爺,考得胡子都白了,還沒有當上秀才老爺呢。”
溫神念受著大家崇拜的目光,雖然極力矜持著,嘴角還是壓不住的微微翹起來。
夏語澹亦是驚歎著,向溫持念問了一個好奇已久的問題:“你哥今年幾歲了?”
溫持念看他哥點頭,才笑道:“我哥過了年十歲了,夏小娘子你幾歲了?”
夏語澹從來沒有和兩兄弟說過自己姓夏,兩兄弟不僅知道自己姓夏,還知道自己住哪裏,從哪條路走向石溪鎮的,會不知道自己幾歲了,因此把頭一撇道:“不能告訴你,女孩子的年紀不能告訴別人,名字也不能告訴別人。”
溫持念接著逗道:“你那句話,‘我爹是皇後娘娘的侄兒,我娘是公府之門的小姐出身’,是不是真的呢?也不能告訴別人嗎?”
夏語澹沒有避諱,睜著清亮的大眼睛,從容的道:“前麵半句是真的,後麵半句,我沒有托生在我娘的肚子你,你懂嗎?”
溫持念當然懂,意思是,夏語澹是庶出的,不顧他哥製止他住口的眼神,接著問道:“和慶府沒出皇後娘娘,當今皇後娘娘出自江西撫州,你怎麽住在和慶府,你該要麽住在京城裏,要麽住在江西撫州才是。”
夏語澹一扁嘴,裝小孩道:“我也不知道呀,我隻知道我是這裏長大的,就是那句話,也是家裏的叔兒嬸兒告訴我的。我不和你們說了,天晚了,書聽了,我們要迴莊子了,這個給你,算是我們謝謝你們請我們聽說書的謝禮。”
夏語澹把裝著紅薯片的荷包,遞給溫神念。
溫神念打開看,溫持念也湊過來看是什麽。
“你們不要嫌棄,很好吃的,你們嚐一嚐就知道好吃了。”夏語澹接著道。
溫氏兄弟果真嚐了嚐,鬆脆的紅薯片吃著發出哢擦哢擦的,溫持念還道:“還真好吃,哥,比我們家裏的廚子做出來的還好吃呢。”
溫神念心裏也是這麽想的,趁機道:“你請我們吃東西,我也請你……請你們吃東西,你們也餓了,吃了再走吧,要是晚了我讓小廝送你們迴莊子。”
夏語澹笑了,道:“你請我們聽說書,我們歡喜,厚著臉皮來了,已經很不好意思了,沒有能足夠迴報的東西,因此我留下我所擁有的,好吃的東西,作為一點點迴報的心意,你再請我們吃飯,我是沒有東西拿出來迴報的了。”
溫神念不曾想夏語澹小小年紀,如此明白,懂事通透,依然挽留道:“隻是一頓飯而已,溫家每天請多少人吃飯,沒指望他們迴報,也不差你們十幾個,你不用迴報什麽,而且,我請的,隻是簡單的一頓飽飯。”說著讓小廝拿一屜饅頭和一鍋肉湯來。
夏語澹迴頭看著夥伴們都想吃了再走的樣子,又看溫神念挽留的誠心實意,隻得致謝留下來,其他人也一致的高聲謝謝兩位少當家。
溫家兄弟,別看他們是生長在錦衣堆裏的,別看他們年紀小被一群人捧著,別看他們開始的時候是瞧不上一夥兒佃戶的孩子,但隻要有一絲入了他們的眼,他們辦起事來,也能讓人如沐春風。士農工商,商者排在末尾,商者隻富不貴,地位不高。溫家領導的錦繡坊五十年來隻盛不衰,其家族的底蘊可見一斑。
食物很快拿過來,一屜熱熱的剛蒸出鍋的饅頭,一鍋羊骨頭湯,分盛在十幾隻白瓷碗裏,確實是能讓人接受的簡單飽飯。
夏語澹敞開了肚子,吃了三個饅頭和一碗湯才飽,終於下定決心,臨走之前,牽起洪青竹七歲的妹妹洪春英和王萬林八歲的妹妹王荷香,停在溫家兄弟的麵前道:“聽莊子裏的嬸子們說,你們家裏有個很大繡房,養著很多的繡娘,每年還要挑很多靈巧的女孩子學刺繡,我們莊子上,也有幾個很靈巧的女孩子,要是她們真有刺繡的天賦,你們能不能給她們一個機會?”
☆、第十九章 技藝
德容言功,為婦四德。功就是婦人的持家之道,婦功就是婦人在紡織,縫補,刺繡等事上的造詣。
大多數的女人,隻能在家給丈夫孩子縫縫補補,補補縫縫,做一些最基本的針線,往上再進一步,做出來的針線能稱為繡品,手上的動作能稱為一種技藝,能成為賺錢養家的資本,卻不是每個女人做達到的。
很多男人,為了免掉家庭的賦稅徭役,家裏有經濟條件的,會撿起書本考秀才去,因為天賦所限,大多數人考得頭發花白了也考不中。女人要走繡娘這條路,也是一樣。一個出色的繡娘,必須具備一雙毫無瑕疵的手,紮實的針*底和美學上相應的天賦,大半的女人,都得橫在這條道路上,尤其是苦哈哈的莊稼人。
莊子上女人是和男人一起下地幹農活的,握鋤頭,拿鐮刀,手上摸出厚厚的老繭,就已經絕了運途。而紮實的針*底,需要買針買布買線,在前輩的指導下,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不斷的練習,莊裏人誰家有這樣的閑錢,養著這樣的閑人,再別說美學的天賦,個人的參悟,很多人啟迪不了這一塊的智慧!
所以,莊裏人隻能世世代代守著一塊土地,日曬雨淋的,把自己撲在土地上,而走不出去。
夏語澹聽莊子裏的嬸子們不止一次的期望著,把家裏的女孩子能送到坊裏學技藝。周圍的村鄉,有走出去,在坊裏做工的女孩子,一個家能出這樣一個女孩子,是給全家人長臉的。每個坊待遇不一樣,聽說,在錦繡坊做工的待遇是最好的,一天供應兩頓飯食,一年四套衣服,過年過節另有分派,至於工錢,靠個人技藝差距就大了,但稍微靈巧一點的,一年攢下來,也比種地強。一塊土地一年能長出的出息,交了租子省吃儉用能餘下多少,年景不好的時候,還得勒緊褲腰帶,餓肚子。
好的出路總有很多人在擠,莊子裏的嬸子們雖然有這個想頭,就是想想而已,畢竟,她們連錦繡坊的門往哪兒開的都不知道,又怎麽往裏擠,走通這條路呢。
大夥兒聽了夏語澹的話,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是洪青竹和王萬林,緊張的挫著手,洪春英和王荷香,也緊張得繃著身子。
夏語澹一左一右的拉著她倆人,向溫氏兄弟遊說道:“她們的手長得可好看了,你們看看,多纖細的手指,五歲就會拿針了,現在她們家裏麵的縫縫補補,她們都有幫著做,家裏弟弟妹妹的衣服,她們都能改著縫補。當然,她們現在所會的,和你們坊裏要求的,是不太一樣,不過,她們或許有天分吃那一行的飯呢,你們給她們一個機會,她們一定會很努力幹活的!”
溫氏兄弟互相看看,溫持念收了他小孩子的秉性,端出辦事的態度道:“我們家是有專門的繡房,每年也要遴選很多的女孩子入繡房,隻是,我們家規矩大,怎麽選人,怎麽用人,自有繡房裏的那批老輩們管著,即使被選進去,要是太笨的,或辦錯了事,依然要被攆出來的,我們雖然是少東家,也不能過分的壞了坊裏的規矩。坊裏,隻收堪用的人。”
夏語澹趕緊附和道:“我們不會讓你們太難做。隻是難得我們算認識了吧,我們隻是求你們給一個試一試的機會,到我們莊子上去選一選,或是,我們莊子上送人來給你們挑一挑,要是她們有這個天分,能學出手藝呢。自然的,要是她們實在太過蠢笨,打罵也可以,攆出來我們也認了,一切按著你們坊裏的規矩行,這不算太壞規矩吧。我們不是那麽沒臉沒皮的,實在不能教導,也不要你們坊裏浪費糧食養閑人。”
溫神念不知道夏語澹為什麽要為這些佃戶孩子爭取入坊的機會,為此甚至帶了一點卑微的祈求,看了她良久才道:“看在你我認識的份上,就給她們一次相看的機會。隻是今天晚了,你們先迴去預備著,坊裏每年都在選好苗子,我記著你們的莊子了,我會留下話,短則幾天,長則十幾天,會有人去莊子上找你,到時候你把你的人帶到這個院子裏來,到時候有人相看她們,相不相得中,就看她們的天賦了。我也隻能把話說到這裏。”
“唉!這樣就夠了。”夏語澹裂出一個大大的笑臉,迴頭唿喚道:“大家快謝謝兩位少當家!”
大夥兒都繃著神經呢,畢竟,這是能改變命運的,一輩子的大事。夏語澹發了話,大夥兒才真正放鬆下來,一疊聲的道謝。
一群人出了石溪鎮,就著漸漸昏暗的天色歡快著跑迴家,迫不及待的要告訴家裏,錦繡坊會來莊子裏選人的好消息。
第二天大早,莊子就沸騰起來了,家裏有五六歲至十一二女孩子的人家,都來拜托夏語澹,想借著光兒,把孩子送到錦繡坊學手藝去。
劉三樁不管這些,佃戶隻是租種土地的農戶,人身是自由的,想走就能走,且女孩子種地本來就不如男人,走就走吧,對莊子沒有損失,隻是仔細的問了夏語澹事情的經過,沒有什麽好瞞的,夏語澹如實的告訴了。
溫神念說話頂管用的,第三天錦繡坊的人就來叫人了,夏語澹把莊子裏,有模有樣的女孩子,有一個是一個都帶著,十幾個人,去了石溪鎮的溫家小院,合著鎮子裏另外二三十個女孩子,由著坊裏過來的老輩們相看,問年紀,看手掌,摸指骨,又拿了針線布,試了一番她們所能的,一下就刪了一多半人。夏語澹帶過去的人,隻收下五個,暫時定著,過了年,正月十七統一收入坊裏,合著周圍選上來的,一起教導,教不了還要再刪。
迴了莊子,五家歡喜,沒有選上的,自然是難過的,幾個落選的女孩子路上就哭開了,哭是哭過了,也了無遺憾了,沒那個本事就安心種地吧。至少她們用了機會,夏語澹爭取來的機會,自己都不能摻一腳。
夏語澹很清楚,劉家雖然待自己好,也有看管自己的意思在裏麵,是不會讓自己走出莊子去錦繡坊學技藝的。
夏語澹很明白,自己是庶出的,別信那些女孩子家尊貴,許多人家嫡庶一體教養的好話。就如探丫頭那樣的,得嫡母嫡兄看重,又有個親兄弟靠著,自己也是女孩子的頭一份,也就那麽了,何況自己。
庶出的命運千差萬別,雖然千年來庶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本質依然卑微,有點規矩的人家,都越不過嫡出的。甚至在拮據的小商戶之家,庶出的女孩子,是奴仆一樣的用著,長到一定的年紀之後,出落的漂亮的,家裏談生意的時候,就讓庶出的女孩子出來陪客,用色交易權錢而已。往上更富裕尊貴的人家,做派不會那麽露骨,醜陋還是有的。
夏語澹很清醒,父親不在意自己,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不值得和自己的妻子,爭取來關照自己,早先,生母剛去世的那會兒,父親還抱著自己哭過,隻是別期待一個懦弱男人的長情,新人換了舊人,死了的人,一天天的也就淡了。沒有上過族譜,完全不被家族承認的庶出,可以當她不存在呀,現在是放逐,再後,就是遺棄了吧。
夏語澹時刻準備著,淨身走出夏家!淨身出戶,沒錢沒地沒房,無族無宗無親,在更重視族群血親關係的古代,該怎麽生存下來,估計,真到了那時候,下一頓飯在哪裏吃,下一晚在哪裏睡,都是問題。所以,在自己還頂著夏氏頭銜的時候,應該多結善緣,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盡力幫襯著別人,將來自己落難了,也能去討口飯吃吧。
洪春英幾個歡喜的笑容在夏語澹腦海裏迴放,如果她們一路爭氣的話,能當個繡娘,自己能幹什麽呢?
上輩子夏語澹是外祖父帶大的,外祖父是靠雕刻技藝養家的,閑時再給別人做壁畫賺幾個外快,靠兩份工作養著身體不太好,不能做繁重工作的外祖母,還拉扯大一個女兒,是能寫繪畫的,多才多藝的,有責任感的好男人。夏語澹受外祖父的影響,從握鉛筆起,就會握毛筆,之後一路順利上了理想的學校,也多虧了書法繪畫上的特長加分,夏語澹念了十幾年的書,大學的專業,還選了中國畫。
也不知道上輩子的幾筆臭字,幾張塗鴉,在這種大環境下,是什麽水準,換了一個身體之後,還剩下多少。夏語澹看著自己一雙還是肉肉的小孩兒手自嘲,上輩子家裏是有一定家資的,上麵的長輩們也都寵著自己,生活工作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而不計較金錢的得失,若這輩子靠書畫?古代習字繪畫本身很費錢呀,不是一般家庭能玩得起的,能玩得起的女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出身仕宦之家的大家小姐,書畫是閨閣之中怡情養性的消遣爾,一類是以書畫為噱頭取悅男人的,一些命運坎坷的女人,用精神和*的苦難換來了藝術上的成就。在女人無才便是德的認知之下,以上兩類之外,居中的人是少之又少。
以後擺個字畫攤,給人抄抄寫寫,會有生意嗎?能安穩把日子過下去嗎?
☆、第二十章 掉坑
“嗖,嗖,嗖!”一聲聲鬆脆的切蘿卜聲。
夏語澹拿起兩根和自己指頭粗的蘿卜條笑道:“嬸子,你看我切的多好,兩條一樣細細的,長長的!”
要過年了,家裏每個人都在備年,劉三樁帶著大兒子去砍烤肉用的鬆枝,劉二哥和歡姐去了湖裏畈買鴨,買魚,買鴨蛋,劉嬸兒想在年前醃一壇子蘿卜幹,就在院中擺上砧板,忙活開了。過了年,開春天氣暖了,蘿卜會中空的,口感變澀,而年前的蘿卜汁水飽滿,鬆爽甘甜是品相最好的時候,做出來的蘿卜幹才好最好吃。
夏語澹切的太小了,劉嬸兒不得不提點道:“姑娘,你再切的粗點,嬸子不要那麽細的。‘千斤蘿卜不及一擔幹’,意思就是說,我們用一千斤的蘿卜,做成蘿卜幹,也不到一百斤,蘿卜全都是汁水,越好的蘿卜汁水越多,醃了就變小了,姑娘把蘿卜切的這麽細,醃出來還有多少,不及筷子粗,變蘿卜絲兒了。蘿卜幹做得太細了,吃起來就沒有鬆脆的口感了。”
“哦,千斤蘿卜不及一擔幹!”夏語澹馬上改進大小,切出比剛才大一倍的蘿卜條道:“嬸子,這樣可以嗎?我要醃出來的蘿卜幹吃爽口的,不要蘿卜絲兒。”
“這麽大就夠了。姑娘切蘿卜手仔細,手指頭要一直這樣縮著,我們不著急,蘿卜一塊塊的切,一片片的切,別貪多疊了幾塊的切,蘿卜會滑出去很容易切到手的,傷了手不是頑的。”劉嬸兒到底不放心,再道:“姑娘切幾個蘿卜玩一玩就好了,萬一傷著手就不好了。”
“嬸子放心,我會小心的,不會切到手的,這些蘿卜都交給我,我全切了。”夏語澹大包大攬,拿起一個蘿卜一刀切下,道:“嬸子你聽,這聲兒,‘嗖’!切蘿卜的聲音多好聽,”多痛快!
劉嬸兒是不能理解夏語澹的興致,無奈的笑著道:“姑娘說頑話了,切蘿卜聲兒有什麽好聽的。想那會兒,我和你現在一樣大,剛剛進廚房,才握菜刀,嬤嬤們天天隻讓你拿菜刀,就是切切切,一天切三四個時辰,切得你那個聲音,聽著就煩死了。”
大白蘿卜從地裏拔出來,就在河裏洗去了泥土,劉嬸兒愛幹淨,又要打井水仔細洗一遍,所以劉嬸兒洗蘿卜,夏語澹切蘿卜。切好的,一層蘿卜一層鹽的裝在一個麻袋裏紮起來,然後壓上百斤的石頭,靠鹽和重力析出水分,劉家做的蘿卜幹,是不用太陽曬的,隻用石頭壓出來的。石頭壓到一定的幹度,再和上一些香料和曬幹的酒糟,封壇十天,蘿卜幹才算做好了。
“小東家救救我,我爹要打死我。”兩人正配合著忙碌,洪春英突兀的直接跑進劉家的院子,哭道:“我爹在家裏要殺人了,要打死我,還要打死我娘,劉嬸兒,莊頭在不在,去勸勸我爹吧,爹在家操家夥,打娘了。”
劉三樁管理著莊子,因此莊子裏佃戶們有什麽爭執,都是找劉三樁評理,漸漸的,家裏的糾紛也會鬧到劉三樁麵前,劉三樁說話是很管用的,每個人都要聽。
“哎呦誒!你爹不是才迴家,這又是怎麽了?剛剛你爹打我這兒過,我還告訴了他,你被錦繡坊選上了,過了年就要去錦繡坊做工,你爹聽了滿麵的歡喜,還說修城樓掙了些錢,要給你扯塊布做新衣裳,讓你穿著新衣裳去坊裏,怎麽一迴頭就喊打喊殺了起來……”劉嬸兒眼毒,一眼看見洪春英手背上的烏青,抓著洪春英的手疼惜道:“怎麽還真打上了,一點分寸都沒有,你現在的手金貴了,要壞了一點,坊裏可不要你了。”
過年了,莊子裏去和慶府修城樓的男人們今天迴來,一去一個半月,黑了瘦了,但是大夥兒都挺高興的,每個人賺了一兩多銀子。洪春英的父親也在裏麵。
夏語澹也看到了,問道:“你爹為什麽打你和你娘呢?是不想你去坊裏做工嗎?這不是頂好的事。”
洪春英哽咽著道:“不是,不是,是……是家裏的豬死了。”
劉三樁不在,劉嬸兒準備勸一勸,道:“怎麽迴事,你家豬死了?怎麽死了,豬死了為什麽打你們?”
“豬死了,小豬死了!”洪春英是真的為死去的豬傷心,傷心得嚎啕大哭。
夏語澹也跟著要去洪家看看,三人在路上邊走邊問,洪春英哭起來沒忘沒了,夏語澹不得不嚴肅著道:“哭,哭,哭!別哭了,你得先和我們說清楚,為什麽豬死了,你爹要打死你娘和你呢,說出個緣故來,我們到了你家才好怎麽勸著你爹歇了火。你現在隻顧著哭有什麽用,你這個性子也要改一改了,遇到了事情隻會哭,連個事情的原委都說不明白,以後你到了坊裏,遇到了事情也這樣,隻自己先哭個痛快,別人要看不起你的。”
洪家在二十六家佃戶裏是比較貧困的,一大家子住在三間土坯房。洪家五年裏送走了老一輩,洪春英的父母十年了一直生孩子,生了六胎養住了四個孩子,除了洪青竹和洪春英,還有一個四歲的弟弟和兩歲的妹妹,洪小叔二十好幾了,攢不起聘禮娶不上媳婦,家裏人多又沒有房子,幹脆入贅到了鎮上一戶木匠家裏。洪家今年養了一頭母豬,三四個月前成功給母豬配了種,半個月前生下了十二隻小豬崽。那母豬是洪家的寶貝,全家精心伺候著,每天熬新鮮的豬食,天天清掃豬圈,生崽那幾日,洪嬸兒洪青竹洪春英,日夜輪守著它,守了四天,生下十二隻小豬崽,他們多麽的高興,母豬和十二隻小豬崽,是洪家能看得見的,最大一筆財產了。怎麽小豬說死就死了呢?
洪春英被夏語澹說了,才止了哭泣把事說清楚。
今天是當家男人迴來的日子,全家忙活。洪嬸兒在清掃豬糞,鄉村人用的糞坑都是建在牲口棚旁邊的,就在地上挖一個大坑,鋪上幾塊木板就能用了,牲口棚連著那個糞坑開了一個像狗洞大小的小洞,清掃豬糞就是把豬拉出來的東西,鏟到那個小洞裏,歸入糞坑。在洪嬸兒做這件事的時候,洪家兄妹在廚房烙餅。鄉村的廚房,灶台和灶口是兩邊分開的,洪春英在灶台烙餅,洪青竹抱著洪家小弟在灶口添柴,中間洪家小妹睡醒了哭鬧起來,洪青竹就放下弟弟去抱妹妹。洪家小弟一個人在灶口學著他哥添柴,四歲的孩子還不大會添柴,柴都堆在灶門口,燒到外麵出來,柴堆起火了,差點把房子燒了。洪春英嚇得直喊娘了,洪嬸兒連忙放下清掃豬糞的活兒來滅火。滅火當然是雞飛狗跳的,用水撲滅了火,清理打濕的柴堆,還要教訓不聽話的孩子,直接把豬圈裏的活兒拋到腦後去了。洪嬸兒離開豬圈的時候,太匆忙,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把那個狗洞大小的小洞關了。
所以等洪嬸兒想起來的時候,小豬全死了。
十二隻小豬崽通過那個小洞,全部掉到糞坑裏麵,溺死了!
夏語澹嘴巴張的雞蛋大,不知道該作何感想,十二隻粉粉嫩嫩的,還在吃奶的小豬崽,全部掉到糞坑裏,淹死了!死的太惡心了嘛!
夏語澹跑到洪家家門口,果然在她家茅廁旁邊看見一排整齊的十二隻小豬崽的屍體,粉粉嫩嫩是看不見了,屍體像從泥巴地裏滾過一樣,裹滿了糞便,糞便上爬著許多的蛔蟲,當然,那個氣味也是夠嗆人的。
洪家兄妹的父親洪旺財手裏拿著一個搗衣服用的,手臂粗的棒子,作勢要打死洪嬸兒,兩個男人正攔在前麵勸著,洪旺財隻不理會,紅著眼睛罵罵咧咧道:“敗家娘們,老子怎麽娶了這麽個敗家的娘們!老子在外麵累死累活,辛苦幾十天,才掙了那麽點錢,這個娘們兒,你們看她幹的混賬事,連幾隻豬都看不好,忘了關洞門?你活著有什麽用,老子掙的,還不如你敗的快。你們別勸我,誰也別攔著我,趁早今兒就打死了她,老子省心,省得她把老子的這點家底敗光嘍。我的豬哎,我的豬哦,我的十二頭豬呀,就那麽死了,老子打死了你,再換個婆娘!”
洪旺財邊罵邊衝向洪嬸兒,就是要幾棒子打死她。兩個男人全力攔著,抱著洪旺財的腰把他往外推。洪嬸兒一頭蓬鬆的亂發,兩邊臉頰腫著,是巴掌扇成那樣的,嘴角還掛著血絲,滿臉的眼淚鼻涕,身上還有好幾塊撈豬沾上的糞便,坐在地上打滾,哭著念叨‘我的豬哎,我的豬哎’,哭得像死了兒子,前年她一個四歲的兒子夭折的時候,洪嬸兒也是這般坐在地上哭,直念著‘我的兒子哎,我的兒子哎!’
洪青竹一手一個摟著一雙弟妹,捂著他們的嘴巴,縮在小角落裏,盡量降低著存在感。看見妹妹把劉嬸兒和夏語澹叫過來了,才和弟妹們哭了起來,不然連哭都不敢哭。洪旺財發起火來,脾氣是出了名的暴躁,老婆孩子打過不是一次兩次了。夏語澹一直認為,洪家兄妹性格比較怯懦,就是他們的爹,太兇悍的,壓抑成這樣的。
洪家因為十二頭豬崽的意外死亡,充滿了悲戚!
☆、第二十一章 畜生
“西北那邊,保護著我朝大門的那些邊疆將士,想必和這本書裏的兒郎們一樣,是用肉和血,在為我們堵著門口呢!”夏語澹欽佩道。
邊疆戰事已經打了快三個月,上至仕宦大家,下至鄉野庶民,聚集著的人群沒有不議論此事的,萬一戰局不利,後果一層層的波及開來,不僅僅是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心緒,還可能牽扯著每一個人切身的利益,一場戰爭,國家的體麵得失不算,軍隊耗費的開支總要攤到百姓的頭上,戰後蕭條的邊塞或許又要從內地遷移人口去戍守。
溫神念示意小廝給說書人額外的賞錢,領下去,聽到夏語澹的自語和其他人慷慨激揚的神色,凝重道:“西北的大寧國,從遼國的土地上分裂出來,幾年間吞並西域六國,確實是舉國的驍勇善戰,是朝廷繼遼國之後,第一勁敵。”
夏語澹相信有錢人家知道的信息,絕對比鄉間農戶知道的多,因而好奇的問道:“你看這一次我們能打贏嗎?不,不,我們一定能打贏的,我的意思是,就像今天我們打架一樣,要是一招就能把人打趴下,和鎖子哥一樣,和人打得鼻青臉腫的,是不一樣的。”
早先的事大家都問了,夏語澹很自然的拿王銅鎖舉例,大夥兒都看著王銅鎖笑了。
王銅鎖急著握拳頭舞道:“看什麽呢,那個時候,我一個打三個。”
溫神念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才道:“早幾年,朝廷就把邊防的重點放在了西北。西北那一塊,有三個重點的防區。甘州,是周王的藩地,周王是太|祖傳承下來的後嗣,在那兒已經經營五十年了,王府的重甲鐵騎護衛軍有兩萬,兩萬人的重甲鐵騎,是你們想象不到的厲害。雄州,是三朵衛指揮使司的所在,三朵衛你們知道嗎?三朵衛和我們和慶府的衛所軍隊是不一樣的,三朵衛全是能征善戰的騎兵,足足的五萬人,且三朵衛的指揮使韓將軍,是滿門忠義的信國公府上的公子,領兵打仗的本事是家學淵源,幾代人培養出來的。警州,是陝西都指揮使司衙門的所在地,你們就比較一下我們這裏,都指揮使司的衙門沒有擺在和慶府,和慶府的城樓是個什麽樣子,都指揮使司衙門所在地的城樓,該是多麽的堅固。而且戰事打起來後,朝廷又調了京衛軍中的府軍左衛軍,府軍右衛軍十五萬人馬過去,防守西北那一片地方。這麽多的軍隊,朝廷最好的軍隊都守在了那裏,站起來那個氣勢就出來了。”
溫持念接著補充道:“還不止如此。西寧國想打我們大梁,除了土地,無非就是為了搶我們大梁邊境上的人口,糧食和牲畜。朝廷早有準備,他們要打過來的時候,牧民們養的牲畜,都往內地販賣,一路上不加收稅賦由各地的官府護運;地裏的糧食,能收的收了,不能收的割掉也不留給他們;邊境上的人口,能往後安置的也往後暫時安置。西寧國一向是以戰養戰的,待他們一打上來,什麽東西都沒有,他們能打多久呢。而且,西北那裏的冬天,和我們這裏是不一樣的,比我們這裏冷很多,就算穿了襖子的衣服,也會凍死人的。所以,隻要朝廷的軍隊守到冬天,西寧國的軍隊,自己挨不過,就得撤走了。”
溫家有百萬之富,如此巨大的財富想要保存當然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局勢,不僅如此,還積極配合著官府的行事。其實,溫家富裕是富裕,行事一向很低調,這次大擺筵席的給老太君操辦八十大壽,就是揣摩著知府大人的意思辦的。西北的動靜那麽大,傳至全國,下麵的百姓多少惴惴不安,眼睛就看著府上有錢,有權的那批人,畢竟,他們是最早知道風向的。這種時候,溫家就站出來領頭了,該吃吃,該喝喝,該慶祝就慶祝,是幫著官府安撫民心呢,每天必說的《忠義群英會》,也是刻意安排的,振奮人心用的。大戶人家這麽大的家業都不怕,相信朝廷的實力,依然熱熱鬧鬧的過日子,普通平民百姓怕什麽!
所以,溫氏兄弟能說出口的信息,已經是朝廷對外公布的,最詳盡的消息了。
夏語澹一臉捧場的樣子笑道:“你們說的,比村裏,鎮裏抽著旱煙嘮嗑的大叔大伯們說的明白多了,大叔大伯們隻是說,一定能大勝的,二十年前,遼國都打贏了,從來沒怎麽聽說過的寧國,能厲害到哪兒去。”
“是呢,是呢。”眾人皆附和。
溫持念驕傲的道:“你們別看我們兄弟年紀小,我哥,已經是秀才了,是今年八月份考上的。要考上秀才是容易的嗎?這些事情都是要知道了,不然文章就寫不出來了,當然比你們周圍的大叔大伯們知道的明白多了。”
“哇!”眾人紛紛驚歎道:“少當家已經是秀才老爺了,少當家真厲害,我們隔壁的清溪村,有一個老大爺,考得胡子都白了,還沒有當上秀才老爺呢。”
溫神念受著大家崇拜的目光,雖然極力矜持著,嘴角還是壓不住的微微翹起來。
夏語澹亦是驚歎著,向溫持念問了一個好奇已久的問題:“你哥今年幾歲了?”
溫持念看他哥點頭,才笑道:“我哥過了年十歲了,夏小娘子你幾歲了?”
夏語澹從來沒有和兩兄弟說過自己姓夏,兩兄弟不僅知道自己姓夏,還知道自己住哪裏,從哪條路走向石溪鎮的,會不知道自己幾歲了,因此把頭一撇道:“不能告訴你,女孩子的年紀不能告訴別人,名字也不能告訴別人。”
溫持念接著逗道:“你那句話,‘我爹是皇後娘娘的侄兒,我娘是公府之門的小姐出身’,是不是真的呢?也不能告訴別人嗎?”
夏語澹沒有避諱,睜著清亮的大眼睛,從容的道:“前麵半句是真的,後麵半句,我沒有托生在我娘的肚子你,你懂嗎?”
溫持念當然懂,意思是,夏語澹是庶出的,不顧他哥製止他住口的眼神,接著問道:“和慶府沒出皇後娘娘,當今皇後娘娘出自江西撫州,你怎麽住在和慶府,你該要麽住在京城裏,要麽住在江西撫州才是。”
夏語澹一扁嘴,裝小孩道:“我也不知道呀,我隻知道我是這裏長大的,就是那句話,也是家裏的叔兒嬸兒告訴我的。我不和你們說了,天晚了,書聽了,我們要迴莊子了,這個給你,算是我們謝謝你們請我們聽說書的謝禮。”
夏語澹把裝著紅薯片的荷包,遞給溫神念。
溫神念打開看,溫持念也湊過來看是什麽。
“你們不要嫌棄,很好吃的,你們嚐一嚐就知道好吃了。”夏語澹接著道。
溫氏兄弟果真嚐了嚐,鬆脆的紅薯片吃著發出哢擦哢擦的,溫持念還道:“還真好吃,哥,比我們家裏的廚子做出來的還好吃呢。”
溫神念心裏也是這麽想的,趁機道:“你請我們吃東西,我也請你……請你們吃東西,你們也餓了,吃了再走吧,要是晚了我讓小廝送你們迴莊子。”
夏語澹笑了,道:“你請我們聽說書,我們歡喜,厚著臉皮來了,已經很不好意思了,沒有能足夠迴報的東西,因此我留下我所擁有的,好吃的東西,作為一點點迴報的心意,你再請我們吃飯,我是沒有東西拿出來迴報的了。”
溫神念不曾想夏語澹小小年紀,如此明白,懂事通透,依然挽留道:“隻是一頓飯而已,溫家每天請多少人吃飯,沒指望他們迴報,也不差你們十幾個,你不用迴報什麽,而且,我請的,隻是簡單的一頓飽飯。”說著讓小廝拿一屜饅頭和一鍋肉湯來。
夏語澹迴頭看著夥伴們都想吃了再走的樣子,又看溫神念挽留的誠心實意,隻得致謝留下來,其他人也一致的高聲謝謝兩位少當家。
溫家兄弟,別看他們是生長在錦衣堆裏的,別看他們年紀小被一群人捧著,別看他們開始的時候是瞧不上一夥兒佃戶的孩子,但隻要有一絲入了他們的眼,他們辦起事來,也能讓人如沐春風。士農工商,商者排在末尾,商者隻富不貴,地位不高。溫家領導的錦繡坊五十年來隻盛不衰,其家族的底蘊可見一斑。
食物很快拿過來,一屜熱熱的剛蒸出鍋的饅頭,一鍋羊骨頭湯,分盛在十幾隻白瓷碗裏,確實是能讓人接受的簡單飽飯。
夏語澹敞開了肚子,吃了三個饅頭和一碗湯才飽,終於下定決心,臨走之前,牽起洪青竹七歲的妹妹洪春英和王萬林八歲的妹妹王荷香,停在溫家兄弟的麵前道:“聽莊子裏的嬸子們說,你們家裏有個很大繡房,養著很多的繡娘,每年還要挑很多靈巧的女孩子學刺繡,我們莊子上,也有幾個很靈巧的女孩子,要是她們真有刺繡的天賦,你們能不能給她們一個機會?”
☆、第十九章 技藝
德容言功,為婦四德。功就是婦人的持家之道,婦功就是婦人在紡織,縫補,刺繡等事上的造詣。
大多數的女人,隻能在家給丈夫孩子縫縫補補,補補縫縫,做一些最基本的針線,往上再進一步,做出來的針線能稱為繡品,手上的動作能稱為一種技藝,能成為賺錢養家的資本,卻不是每個女人做達到的。
很多男人,為了免掉家庭的賦稅徭役,家裏有經濟條件的,會撿起書本考秀才去,因為天賦所限,大多數人考得頭發花白了也考不中。女人要走繡娘這條路,也是一樣。一個出色的繡娘,必須具備一雙毫無瑕疵的手,紮實的針*底和美學上相應的天賦,大半的女人,都得橫在這條道路上,尤其是苦哈哈的莊稼人。
莊子上女人是和男人一起下地幹農活的,握鋤頭,拿鐮刀,手上摸出厚厚的老繭,就已經絕了運途。而紮實的針*底,需要買針買布買線,在前輩的指導下,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不斷的練習,莊裏人誰家有這樣的閑錢,養著這樣的閑人,再別說美學的天賦,個人的參悟,很多人啟迪不了這一塊的智慧!
所以,莊裏人隻能世世代代守著一塊土地,日曬雨淋的,把自己撲在土地上,而走不出去。
夏語澹聽莊子裏的嬸子們不止一次的期望著,把家裏的女孩子能送到坊裏學技藝。周圍的村鄉,有走出去,在坊裏做工的女孩子,一個家能出這樣一個女孩子,是給全家人長臉的。每個坊待遇不一樣,聽說,在錦繡坊做工的待遇是最好的,一天供應兩頓飯食,一年四套衣服,過年過節另有分派,至於工錢,靠個人技藝差距就大了,但稍微靈巧一點的,一年攢下來,也比種地強。一塊土地一年能長出的出息,交了租子省吃儉用能餘下多少,年景不好的時候,還得勒緊褲腰帶,餓肚子。
好的出路總有很多人在擠,莊子裏的嬸子們雖然有這個想頭,就是想想而已,畢竟,她們連錦繡坊的門往哪兒開的都不知道,又怎麽往裏擠,走通這條路呢。
大夥兒聽了夏語澹的話,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是洪青竹和王萬林,緊張的挫著手,洪春英和王荷香,也緊張得繃著身子。
夏語澹一左一右的拉著她倆人,向溫氏兄弟遊說道:“她們的手長得可好看了,你們看看,多纖細的手指,五歲就會拿針了,現在她們家裏麵的縫縫補補,她們都有幫著做,家裏弟弟妹妹的衣服,她們都能改著縫補。當然,她們現在所會的,和你們坊裏要求的,是不太一樣,不過,她們或許有天分吃那一行的飯呢,你們給她們一個機會,她們一定會很努力幹活的!”
溫氏兄弟互相看看,溫持念收了他小孩子的秉性,端出辦事的態度道:“我們家是有專門的繡房,每年也要遴選很多的女孩子入繡房,隻是,我們家規矩大,怎麽選人,怎麽用人,自有繡房裏的那批老輩們管著,即使被選進去,要是太笨的,或辦錯了事,依然要被攆出來的,我們雖然是少東家,也不能過分的壞了坊裏的規矩。坊裏,隻收堪用的人。”
夏語澹趕緊附和道:“我們不會讓你們太難做。隻是難得我們算認識了吧,我們隻是求你們給一個試一試的機會,到我們莊子上去選一選,或是,我們莊子上送人來給你們挑一挑,要是她們有這個天分,能學出手藝呢。自然的,要是她們實在太過蠢笨,打罵也可以,攆出來我們也認了,一切按著你們坊裏的規矩行,這不算太壞規矩吧。我們不是那麽沒臉沒皮的,實在不能教導,也不要你們坊裏浪費糧食養閑人。”
溫神念不知道夏語澹為什麽要為這些佃戶孩子爭取入坊的機會,為此甚至帶了一點卑微的祈求,看了她良久才道:“看在你我認識的份上,就給她們一次相看的機會。隻是今天晚了,你們先迴去預備著,坊裏每年都在選好苗子,我記著你們的莊子了,我會留下話,短則幾天,長則十幾天,會有人去莊子上找你,到時候你把你的人帶到這個院子裏來,到時候有人相看她們,相不相得中,就看她們的天賦了。我也隻能把話說到這裏。”
“唉!這樣就夠了。”夏語澹裂出一個大大的笑臉,迴頭唿喚道:“大家快謝謝兩位少當家!”
大夥兒都繃著神經呢,畢竟,這是能改變命運的,一輩子的大事。夏語澹發了話,大夥兒才真正放鬆下來,一疊聲的道謝。
一群人出了石溪鎮,就著漸漸昏暗的天色歡快著跑迴家,迫不及待的要告訴家裏,錦繡坊會來莊子裏選人的好消息。
第二天大早,莊子就沸騰起來了,家裏有五六歲至十一二女孩子的人家,都來拜托夏語澹,想借著光兒,把孩子送到錦繡坊學手藝去。
劉三樁不管這些,佃戶隻是租種土地的農戶,人身是自由的,想走就能走,且女孩子種地本來就不如男人,走就走吧,對莊子沒有損失,隻是仔細的問了夏語澹事情的經過,沒有什麽好瞞的,夏語澹如實的告訴了。
溫神念說話頂管用的,第三天錦繡坊的人就來叫人了,夏語澹把莊子裏,有模有樣的女孩子,有一個是一個都帶著,十幾個人,去了石溪鎮的溫家小院,合著鎮子裏另外二三十個女孩子,由著坊裏過來的老輩們相看,問年紀,看手掌,摸指骨,又拿了針線布,試了一番她們所能的,一下就刪了一多半人。夏語澹帶過去的人,隻收下五個,暫時定著,過了年,正月十七統一收入坊裏,合著周圍選上來的,一起教導,教不了還要再刪。
迴了莊子,五家歡喜,沒有選上的,自然是難過的,幾個落選的女孩子路上就哭開了,哭是哭過了,也了無遺憾了,沒那個本事就安心種地吧。至少她們用了機會,夏語澹爭取來的機會,自己都不能摻一腳。
夏語澹很清楚,劉家雖然待自己好,也有看管自己的意思在裏麵,是不會讓自己走出莊子去錦繡坊學技藝的。
夏語澹很明白,自己是庶出的,別信那些女孩子家尊貴,許多人家嫡庶一體教養的好話。就如探丫頭那樣的,得嫡母嫡兄看重,又有個親兄弟靠著,自己也是女孩子的頭一份,也就那麽了,何況自己。
庶出的命運千差萬別,雖然千年來庶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本質依然卑微,有點規矩的人家,都越不過嫡出的。甚至在拮據的小商戶之家,庶出的女孩子,是奴仆一樣的用著,長到一定的年紀之後,出落的漂亮的,家裏談生意的時候,就讓庶出的女孩子出來陪客,用色交易權錢而已。往上更富裕尊貴的人家,做派不會那麽露骨,醜陋還是有的。
夏語澹很清醒,父親不在意自己,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不值得和自己的妻子,爭取來關照自己,早先,生母剛去世的那會兒,父親還抱著自己哭過,隻是別期待一個懦弱男人的長情,新人換了舊人,死了的人,一天天的也就淡了。沒有上過族譜,完全不被家族承認的庶出,可以當她不存在呀,現在是放逐,再後,就是遺棄了吧。
夏語澹時刻準備著,淨身走出夏家!淨身出戶,沒錢沒地沒房,無族無宗無親,在更重視族群血親關係的古代,該怎麽生存下來,估計,真到了那時候,下一頓飯在哪裏吃,下一晚在哪裏睡,都是問題。所以,在自己還頂著夏氏頭銜的時候,應該多結善緣,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盡力幫襯著別人,將來自己落難了,也能去討口飯吃吧。
洪春英幾個歡喜的笑容在夏語澹腦海裏迴放,如果她們一路爭氣的話,能當個繡娘,自己能幹什麽呢?
上輩子夏語澹是外祖父帶大的,外祖父是靠雕刻技藝養家的,閑時再給別人做壁畫賺幾個外快,靠兩份工作養著身體不太好,不能做繁重工作的外祖母,還拉扯大一個女兒,是能寫繪畫的,多才多藝的,有責任感的好男人。夏語澹受外祖父的影響,從握鉛筆起,就會握毛筆,之後一路順利上了理想的學校,也多虧了書法繪畫上的特長加分,夏語澹念了十幾年的書,大學的專業,還選了中國畫。
也不知道上輩子的幾筆臭字,幾張塗鴉,在這種大環境下,是什麽水準,換了一個身體之後,還剩下多少。夏語澹看著自己一雙還是肉肉的小孩兒手自嘲,上輩子家裏是有一定家資的,上麵的長輩們也都寵著自己,生活工作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而不計較金錢的得失,若這輩子靠書畫?古代習字繪畫本身很費錢呀,不是一般家庭能玩得起的,能玩得起的女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出身仕宦之家的大家小姐,書畫是閨閣之中怡情養性的消遣爾,一類是以書畫為噱頭取悅男人的,一些命運坎坷的女人,用精神和*的苦難換來了藝術上的成就。在女人無才便是德的認知之下,以上兩類之外,居中的人是少之又少。
以後擺個字畫攤,給人抄抄寫寫,會有生意嗎?能安穩把日子過下去嗎?
☆、第二十章 掉坑
“嗖,嗖,嗖!”一聲聲鬆脆的切蘿卜聲。
夏語澹拿起兩根和自己指頭粗的蘿卜條笑道:“嬸子,你看我切的多好,兩條一樣細細的,長長的!”
要過年了,家裏每個人都在備年,劉三樁帶著大兒子去砍烤肉用的鬆枝,劉二哥和歡姐去了湖裏畈買鴨,買魚,買鴨蛋,劉嬸兒想在年前醃一壇子蘿卜幹,就在院中擺上砧板,忙活開了。過了年,開春天氣暖了,蘿卜會中空的,口感變澀,而年前的蘿卜汁水飽滿,鬆爽甘甜是品相最好的時候,做出來的蘿卜幹才好最好吃。
夏語澹切的太小了,劉嬸兒不得不提點道:“姑娘,你再切的粗點,嬸子不要那麽細的。‘千斤蘿卜不及一擔幹’,意思就是說,我們用一千斤的蘿卜,做成蘿卜幹,也不到一百斤,蘿卜全都是汁水,越好的蘿卜汁水越多,醃了就變小了,姑娘把蘿卜切的這麽細,醃出來還有多少,不及筷子粗,變蘿卜絲兒了。蘿卜幹做得太細了,吃起來就沒有鬆脆的口感了。”
“哦,千斤蘿卜不及一擔幹!”夏語澹馬上改進大小,切出比剛才大一倍的蘿卜條道:“嬸子,這樣可以嗎?我要醃出來的蘿卜幹吃爽口的,不要蘿卜絲兒。”
“這麽大就夠了。姑娘切蘿卜手仔細,手指頭要一直這樣縮著,我們不著急,蘿卜一塊塊的切,一片片的切,別貪多疊了幾塊的切,蘿卜會滑出去很容易切到手的,傷了手不是頑的。”劉嬸兒到底不放心,再道:“姑娘切幾個蘿卜玩一玩就好了,萬一傷著手就不好了。”
“嬸子放心,我會小心的,不會切到手的,這些蘿卜都交給我,我全切了。”夏語澹大包大攬,拿起一個蘿卜一刀切下,道:“嬸子你聽,這聲兒,‘嗖’!切蘿卜的聲音多好聽,”多痛快!
劉嬸兒是不能理解夏語澹的興致,無奈的笑著道:“姑娘說頑話了,切蘿卜聲兒有什麽好聽的。想那會兒,我和你現在一樣大,剛剛進廚房,才握菜刀,嬤嬤們天天隻讓你拿菜刀,就是切切切,一天切三四個時辰,切得你那個聲音,聽著就煩死了。”
大白蘿卜從地裏拔出來,就在河裏洗去了泥土,劉嬸兒愛幹淨,又要打井水仔細洗一遍,所以劉嬸兒洗蘿卜,夏語澹切蘿卜。切好的,一層蘿卜一層鹽的裝在一個麻袋裏紮起來,然後壓上百斤的石頭,靠鹽和重力析出水分,劉家做的蘿卜幹,是不用太陽曬的,隻用石頭壓出來的。石頭壓到一定的幹度,再和上一些香料和曬幹的酒糟,封壇十天,蘿卜幹才算做好了。
“小東家救救我,我爹要打死我。”兩人正配合著忙碌,洪春英突兀的直接跑進劉家的院子,哭道:“我爹在家裏要殺人了,要打死我,還要打死我娘,劉嬸兒,莊頭在不在,去勸勸我爹吧,爹在家操家夥,打娘了。”
劉三樁管理著莊子,因此莊子裏佃戶們有什麽爭執,都是找劉三樁評理,漸漸的,家裏的糾紛也會鬧到劉三樁麵前,劉三樁說話是很管用的,每個人都要聽。
“哎呦誒!你爹不是才迴家,這又是怎麽了?剛剛你爹打我這兒過,我還告訴了他,你被錦繡坊選上了,過了年就要去錦繡坊做工,你爹聽了滿麵的歡喜,還說修城樓掙了些錢,要給你扯塊布做新衣裳,讓你穿著新衣裳去坊裏,怎麽一迴頭就喊打喊殺了起來……”劉嬸兒眼毒,一眼看見洪春英手背上的烏青,抓著洪春英的手疼惜道:“怎麽還真打上了,一點分寸都沒有,你現在的手金貴了,要壞了一點,坊裏可不要你了。”
過年了,莊子裏去和慶府修城樓的男人們今天迴來,一去一個半月,黑了瘦了,但是大夥兒都挺高興的,每個人賺了一兩多銀子。洪春英的父親也在裏麵。
夏語澹也看到了,問道:“你爹為什麽打你和你娘呢?是不想你去坊裏做工嗎?這不是頂好的事。”
洪春英哽咽著道:“不是,不是,是……是家裏的豬死了。”
劉三樁不在,劉嬸兒準備勸一勸,道:“怎麽迴事,你家豬死了?怎麽死了,豬死了為什麽打你們?”
“豬死了,小豬死了!”洪春英是真的為死去的豬傷心,傷心得嚎啕大哭。
夏語澹也跟著要去洪家看看,三人在路上邊走邊問,洪春英哭起來沒忘沒了,夏語澹不得不嚴肅著道:“哭,哭,哭!別哭了,你得先和我們說清楚,為什麽豬死了,你爹要打死你娘和你呢,說出個緣故來,我們到了你家才好怎麽勸著你爹歇了火。你現在隻顧著哭有什麽用,你這個性子也要改一改了,遇到了事情隻會哭,連個事情的原委都說不明白,以後你到了坊裏,遇到了事情也這樣,隻自己先哭個痛快,別人要看不起你的。”
洪家在二十六家佃戶裏是比較貧困的,一大家子住在三間土坯房。洪家五年裏送走了老一輩,洪春英的父母十年了一直生孩子,生了六胎養住了四個孩子,除了洪青竹和洪春英,還有一個四歲的弟弟和兩歲的妹妹,洪小叔二十好幾了,攢不起聘禮娶不上媳婦,家裏人多又沒有房子,幹脆入贅到了鎮上一戶木匠家裏。洪家今年養了一頭母豬,三四個月前成功給母豬配了種,半個月前生下了十二隻小豬崽。那母豬是洪家的寶貝,全家精心伺候著,每天熬新鮮的豬食,天天清掃豬圈,生崽那幾日,洪嬸兒洪青竹洪春英,日夜輪守著它,守了四天,生下十二隻小豬崽,他們多麽的高興,母豬和十二隻小豬崽,是洪家能看得見的,最大一筆財產了。怎麽小豬說死就死了呢?
洪春英被夏語澹說了,才止了哭泣把事說清楚。
今天是當家男人迴來的日子,全家忙活。洪嬸兒在清掃豬糞,鄉村人用的糞坑都是建在牲口棚旁邊的,就在地上挖一個大坑,鋪上幾塊木板就能用了,牲口棚連著那個糞坑開了一個像狗洞大小的小洞,清掃豬糞就是把豬拉出來的東西,鏟到那個小洞裏,歸入糞坑。在洪嬸兒做這件事的時候,洪家兄妹在廚房烙餅。鄉村的廚房,灶台和灶口是兩邊分開的,洪春英在灶台烙餅,洪青竹抱著洪家小弟在灶口添柴,中間洪家小妹睡醒了哭鬧起來,洪青竹就放下弟弟去抱妹妹。洪家小弟一個人在灶口學著他哥添柴,四歲的孩子還不大會添柴,柴都堆在灶門口,燒到外麵出來,柴堆起火了,差點把房子燒了。洪春英嚇得直喊娘了,洪嬸兒連忙放下清掃豬糞的活兒來滅火。滅火當然是雞飛狗跳的,用水撲滅了火,清理打濕的柴堆,還要教訓不聽話的孩子,直接把豬圈裏的活兒拋到腦後去了。洪嬸兒離開豬圈的時候,太匆忙,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把那個狗洞大小的小洞關了。
所以等洪嬸兒想起來的時候,小豬全死了。
十二隻小豬崽通過那個小洞,全部掉到糞坑裏麵,溺死了!
夏語澹嘴巴張的雞蛋大,不知道該作何感想,十二隻粉粉嫩嫩的,還在吃奶的小豬崽,全部掉到糞坑裏,淹死了!死的太惡心了嘛!
夏語澹跑到洪家家門口,果然在她家茅廁旁邊看見一排整齊的十二隻小豬崽的屍體,粉粉嫩嫩是看不見了,屍體像從泥巴地裏滾過一樣,裹滿了糞便,糞便上爬著許多的蛔蟲,當然,那個氣味也是夠嗆人的。
洪家兄妹的父親洪旺財手裏拿著一個搗衣服用的,手臂粗的棒子,作勢要打死洪嬸兒,兩個男人正攔在前麵勸著,洪旺財隻不理會,紅著眼睛罵罵咧咧道:“敗家娘們,老子怎麽娶了這麽個敗家的娘們!老子在外麵累死累活,辛苦幾十天,才掙了那麽點錢,這個娘們兒,你們看她幹的混賬事,連幾隻豬都看不好,忘了關洞門?你活著有什麽用,老子掙的,還不如你敗的快。你們別勸我,誰也別攔著我,趁早今兒就打死了她,老子省心,省得她把老子的這點家底敗光嘍。我的豬哎,我的豬哦,我的十二頭豬呀,就那麽死了,老子打死了你,再換個婆娘!”
洪旺財邊罵邊衝向洪嬸兒,就是要幾棒子打死她。兩個男人全力攔著,抱著洪旺財的腰把他往外推。洪嬸兒一頭蓬鬆的亂發,兩邊臉頰腫著,是巴掌扇成那樣的,嘴角還掛著血絲,滿臉的眼淚鼻涕,身上還有好幾塊撈豬沾上的糞便,坐在地上打滾,哭著念叨‘我的豬哎,我的豬哎’,哭得像死了兒子,前年她一個四歲的兒子夭折的時候,洪嬸兒也是這般坐在地上哭,直念著‘我的兒子哎,我的兒子哎!’
洪青竹一手一個摟著一雙弟妹,捂著他們的嘴巴,縮在小角落裏,盡量降低著存在感。看見妹妹把劉嬸兒和夏語澹叫過來了,才和弟妹們哭了起來,不然連哭都不敢哭。洪旺財發起火來,脾氣是出了名的暴躁,老婆孩子打過不是一次兩次了。夏語澹一直認為,洪家兄妹性格比較怯懦,就是他們的爹,太兇悍的,壓抑成這樣的。
洪家因為十二頭豬崽的意外死亡,充滿了悲戚!
☆、第二十一章 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