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鄉下的主要目的大鵬不想過早地告訴誌強,他怕影響他的興致,也怕波及大家的情緒。誌強和金花停戰後,他們信步走出小院,四人一行往村南走去。邊走邊嘮,邊走邊問,誌強簡直要把他熟悉的人都問個底朝上似的。誌強還有一個他特別關心的人,他一直沒有問,大鵬也害怕他問,競意轉移他的視線,不讓他問起她。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誌強終於把話題轉到了她的身上。
“最近孫老師的身體怎麽樣?”
“你問哪位孫老師?”
“就是從一年級一直教咱們到四年級的孫晶茹老師。”
“她……”
“她怎麽啦?”
“她已經……”
“她到底怎麽啦?”
金花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眼淚,用雙手捂住臉,哭了起來。從他兄妹吞吞吐吐的談話中,金花痛哭失聲的表情上,誌強已完全明白了孫老師是怎麽迴事了。他用雙手晃動著大鵬的雙肩,嗚咽著說:“孫老師是不是沒有了?”
“她已經與我們永別了!我這次來,就是受學校和同學們的委托來請你去參加她的追悼會的。”
“她哪天去世的?”
“前天。”
“她臨死時你們誰在身邊了?”
“我在身邊了。她臨死前,還問過你的情況,說你是個好孩子,是個有作為的孩子!說她嗬護不了你了。讓我們多同你聯係,多關心你,多幫助你。”
“孫老師,我的好老師!你為什麽這麽早就離開了我們?你臨死時我沒能去看你一眼,我對不起你啊!”
誌強跑在橋頭,一邊說,一邊朝南磕頭。
“快起來吧,人死不能複生,明天你還要和大鵬他們去開追悼會哪!”
邱菊用手往起拉誌強,好不容易才把他拉起來。
明朗的夜空,頓時變得暗淡下來。
三個孩子哭成一團。邱菊受他們的感染,鼻子也酸了。她沒有受過孫老師的栽培,她對她的事跡一點也不知道,因此無論如何她也法達到像誌強他們同孫老師那麽深的感情。即使她的心情也很難受,可總還是可以抑製住的。她以大姐的身份,勸勸這個,勸勸那個,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勸得不哭了。他們默默地向家走去。迴到家裏,因為心情不好,就都簡單地洗洗手腳,沒有再說什麽,就休息了。
躺下之後,誌強說什麽也睡不著。孫老師是他的啟蒙老師,對他的影響太大了!她總是那麽和藹可親,她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那些窮學生、淘學生、笨學生,傾注的心血更多。在她的眼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花朵,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都應該培養成才,不能讓他們任何一個人掉隊。她認為在老師的手裏有掉隊的孩子,就是老師沒有盡到責任!嚴格說起來,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她就是用這樣的想法與愛心澆灌著一棵棵幼苗,用這樣的嚴格標準哺育著每一個孩子。別人不願要的淘孩子、笨孩子,她要!交不起學費、書費的孩子,她不歧視,實在交不起的,學校又免不了的,她偷偷替交了。誌強四年的學費就是她替交的!如果不是呂老師說出來,誌強還不知道哪!她似乎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星期天、節假日她很少在家中度過。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學生家裏,她好像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孩子們。她自己生過一個女孩,在八歲那年因患白血病死了。女兒的夭折,對她的打擊是巨大的。從此,她把對女兒的這一份愛,也獻給了其他的孩子,以此彌補了她巨大的精神創傷。受她教育過的孩子,都和她產生了一種超出師生感情的感情,如果孩子不會長大的話,他們願意像雛燕一樣,永遠棲息在她的身旁。每當孩子離開她的時候,她總是熱情地鼓勵孩子們:“祖國到處是母親!祖國需要你們,人民需要你們,未來的事業在等待你們!”她送走的一批批學生中,有的成了專家、學者、教授;有的當了工人、農民;也有的當了縣長、市長。不論他們在什麽崗位上工作,也不論他們展翅飛向那裏,那怕是天涯海角,仍然願意聆聲她的教誨,同她保持密切的聯係。每年都有無數封雪片一樣的信件從祖國的四麵八方,乃至遠隔重洋,飛到她的案頭。有的是匯報學習、工作、思想;有的是傳送捷報;有的是詢問老師和家鄉的近況;有的是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到挫折或難題,請她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孩子們對她的信賴,對她的依戀之情,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出來。
誌強是她送走的最後一批學生。他們都還小。可他們同孫老師的感情和往屆的學生一樣,都是那樣的篤實。尤其是誌強這個苦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第二天,誌強借了一輛自行車,同大鵬、金花一道進城。他連家也顧不得迴,父親、哥哥、姐姐也沒去看,就到了學校。
孫老師的追悼會是同學們自發搞起來的。先是在校裏,後擴大到城內各界同學,組成了治喪委員會,由治喪委員會向外地的同學發出了唁電。外地的同學紛紛打來唁電,並強烈要求參加追悼大會。這樣,追悼大會的規模不斷擴大,光外地學生就有幾百人從四麵八方趕來,與城內的加在一起已經超千人。學校、教育局受到學生行動的鞭策,決定同學生共同舉辦這次追悼會,由民辦變成了公私合辦。
追悼會在學校的操場舉行。鋪天蓋地的挽聯、挽帳、花圈、鮮花、白花,簇擁著老師的骨灰,整個校園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
追悼會由校長主持,學生代表致悼詞,誌強獻哀詩。
沒成想學生代表競是謝誌國!孫老師追悼會的兩個重要角色都被謝家兄弟包了。誌國的悼詞感情充沛,氣勢恢宏,字字啼血,聲聲催淚,在師生中間引起了強烈震撼。誌國這小子隻念了六年書,到社會混這麽兩年,就出息到這份上,真是沒白費孫老師的這片心血啊!這才哪到哪啊!我聽說這小子快入黨啦!還要提什麽長啦!就憑他的精神頭,甩的這幾句詞,夠料!是塊好鋼!與會的師生都在這樣暗暗地為誌國讚歎著。
誌國的悼詞,催下了一行行熱淚。
在哀樂聲中。誌國走下了主席台。在主席台下,他見到了弟弟誌強。
“你什麽時候到的?”
“剛到不長時間。”
“你怎麽知道的?”
“是大鵬和金花去通知我的。”
“開完會到家吧?”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一定到家。”
主持人已經宣布致哀詩了,哥倆沒時間再嘮了,誌強辭別哥哥,走上台去。他麵向孫老師的遺像敬了個隊禮,然後轉身麵向淚水浸透的師生。
孫老師,我們敬愛的師長,
病魔殘忍地奪去了你的生命。
可它卻奪不去
我們對您的敬仰!
奪不去我們師生之間的骨肉情腸!
孫老師,我們敬愛的好老師,
你為什麽
不早點告訴我們一聲
你有病了!
讓我們來看看你,
在你的身邊再相聚一次,
聆聽一次你的親切教誨,
你就走了?
你為什麽
沒有來得急寄出去剛剛寫完給同學們的信,
你就走了?
你為什麽
沒有來得急寫完那篇作文的批語,
你就走了?
你為什麽
為什麽
沒有走下三尺講台,
你就走完了一生的路程?
從此,
那靜靜的講台,
再也見不到你的身影;
那默默的粉筆,
再也不能伴你日以繼夜的耕耘。
那空蕩蕩的教室啊!
再也聽不到你發自肺腹的親切聲音!
聽不到了,
聽不到了,
永遠聽不到了!
孫老師,我們的好老師!
你知道我們是多麽想你嗎?
你遠在天邊的學生,
望見了月亮想起你;
你近在眼前的學生,
看見了大海想起你;
好學生想你,
淘學生想你,
笨學生想你,
所有的學生啊──
都想你!
學校的一草一木
都想你!
孫老師,我們敬愛的好老師!
你的英靈,慢走!
這麽多同學來看你來啦!
來送你來啦!
一程,又一程……
會場上嗚咽成一片。詩,扣動了每一個人的心弦,唿喚著每一個人的良知。這哪裏是詩?分明是發自一個被良知喚醒的孩子的肺腹之言!震天撼地的呐喊!老師,我們來看你來啦!來送你來啦!來悼念你來啦!
靈車啟動,哀樂低迴,哀詩在冥冥之中,在老師用心血澆灌的學校園裏,在厚重的黑土與蒼茫的天空之間,在全體送葬大軍的心頭久久地徘徊與激蕩……
“最近孫老師的身體怎麽樣?”
“你問哪位孫老師?”
“就是從一年級一直教咱們到四年級的孫晶茹老師。”
“她……”
“她怎麽啦?”
“她已經……”
“她到底怎麽啦?”
金花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眼淚,用雙手捂住臉,哭了起來。從他兄妹吞吞吐吐的談話中,金花痛哭失聲的表情上,誌強已完全明白了孫老師是怎麽迴事了。他用雙手晃動著大鵬的雙肩,嗚咽著說:“孫老師是不是沒有了?”
“她已經與我們永別了!我這次來,就是受學校和同學們的委托來請你去參加她的追悼會的。”
“她哪天去世的?”
“前天。”
“她臨死時你們誰在身邊了?”
“我在身邊了。她臨死前,還問過你的情況,說你是個好孩子,是個有作為的孩子!說她嗬護不了你了。讓我們多同你聯係,多關心你,多幫助你。”
“孫老師,我的好老師!你為什麽這麽早就離開了我們?你臨死時我沒能去看你一眼,我對不起你啊!”
誌強跑在橋頭,一邊說,一邊朝南磕頭。
“快起來吧,人死不能複生,明天你還要和大鵬他們去開追悼會哪!”
邱菊用手往起拉誌強,好不容易才把他拉起來。
明朗的夜空,頓時變得暗淡下來。
三個孩子哭成一團。邱菊受他們的感染,鼻子也酸了。她沒有受過孫老師的栽培,她對她的事跡一點也不知道,因此無論如何她也法達到像誌強他們同孫老師那麽深的感情。即使她的心情也很難受,可總還是可以抑製住的。她以大姐的身份,勸勸這個,勸勸那個,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勸得不哭了。他們默默地向家走去。迴到家裏,因為心情不好,就都簡單地洗洗手腳,沒有再說什麽,就休息了。
躺下之後,誌強說什麽也睡不著。孫老師是他的啟蒙老師,對他的影響太大了!她總是那麽和藹可親,她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那些窮學生、淘學生、笨學生,傾注的心血更多。在她的眼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花朵,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都應該培養成才,不能讓他們任何一個人掉隊。她認為在老師的手裏有掉隊的孩子,就是老師沒有盡到責任!嚴格說起來,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她就是用這樣的想法與愛心澆灌著一棵棵幼苗,用這樣的嚴格標準哺育著每一個孩子。別人不願要的淘孩子、笨孩子,她要!交不起學費、書費的孩子,她不歧視,實在交不起的,學校又免不了的,她偷偷替交了。誌強四年的學費就是她替交的!如果不是呂老師說出來,誌強還不知道哪!她似乎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星期天、節假日她很少在家中度過。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學生家裏,她好像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孩子們。她自己生過一個女孩,在八歲那年因患白血病死了。女兒的夭折,對她的打擊是巨大的。從此,她把對女兒的這一份愛,也獻給了其他的孩子,以此彌補了她巨大的精神創傷。受她教育過的孩子,都和她產生了一種超出師生感情的感情,如果孩子不會長大的話,他們願意像雛燕一樣,永遠棲息在她的身旁。每當孩子離開她的時候,她總是熱情地鼓勵孩子們:“祖國到處是母親!祖國需要你們,人民需要你們,未來的事業在等待你們!”她送走的一批批學生中,有的成了專家、學者、教授;有的當了工人、農民;也有的當了縣長、市長。不論他們在什麽崗位上工作,也不論他們展翅飛向那裏,那怕是天涯海角,仍然願意聆聲她的教誨,同她保持密切的聯係。每年都有無數封雪片一樣的信件從祖國的四麵八方,乃至遠隔重洋,飛到她的案頭。有的是匯報學習、工作、思想;有的是傳送捷報;有的是詢問老師和家鄉的近況;有的是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到挫折或難題,請她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孩子們對她的信賴,對她的依戀之情,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出來。
誌強是她送走的最後一批學生。他們都還小。可他們同孫老師的感情和往屆的學生一樣,都是那樣的篤實。尤其是誌強這個苦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第二天,誌強借了一輛自行車,同大鵬、金花一道進城。他連家也顧不得迴,父親、哥哥、姐姐也沒去看,就到了學校。
孫老師的追悼會是同學們自發搞起來的。先是在校裏,後擴大到城內各界同學,組成了治喪委員會,由治喪委員會向外地的同學發出了唁電。外地的同學紛紛打來唁電,並強烈要求參加追悼大會。這樣,追悼大會的規模不斷擴大,光外地學生就有幾百人從四麵八方趕來,與城內的加在一起已經超千人。學校、教育局受到學生行動的鞭策,決定同學生共同舉辦這次追悼會,由民辦變成了公私合辦。
追悼會在學校的操場舉行。鋪天蓋地的挽聯、挽帳、花圈、鮮花、白花,簇擁著老師的骨灰,整個校園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
追悼會由校長主持,學生代表致悼詞,誌強獻哀詩。
沒成想學生代表競是謝誌國!孫老師追悼會的兩個重要角色都被謝家兄弟包了。誌國的悼詞感情充沛,氣勢恢宏,字字啼血,聲聲催淚,在師生中間引起了強烈震撼。誌國這小子隻念了六年書,到社會混這麽兩年,就出息到這份上,真是沒白費孫老師的這片心血啊!這才哪到哪啊!我聽說這小子快入黨啦!還要提什麽長啦!就憑他的精神頭,甩的這幾句詞,夠料!是塊好鋼!與會的師生都在這樣暗暗地為誌國讚歎著。
誌國的悼詞,催下了一行行熱淚。
在哀樂聲中。誌國走下了主席台。在主席台下,他見到了弟弟誌強。
“你什麽時候到的?”
“剛到不長時間。”
“你怎麽知道的?”
“是大鵬和金花去通知我的。”
“開完會到家吧?”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一定到家。”
主持人已經宣布致哀詩了,哥倆沒時間再嘮了,誌強辭別哥哥,走上台去。他麵向孫老師的遺像敬了個隊禮,然後轉身麵向淚水浸透的師生。
孫老師,我們敬愛的師長,
病魔殘忍地奪去了你的生命。
可它卻奪不去
我們對您的敬仰!
奪不去我們師生之間的骨肉情腸!
孫老師,我們敬愛的好老師,
你為什麽
不早點告訴我們一聲
你有病了!
讓我們來看看你,
在你的身邊再相聚一次,
聆聽一次你的親切教誨,
你就走了?
你為什麽
沒有來得急寄出去剛剛寫完給同學們的信,
你就走了?
你為什麽
沒有來得急寫完那篇作文的批語,
你就走了?
你為什麽
為什麽
沒有走下三尺講台,
你就走完了一生的路程?
從此,
那靜靜的講台,
再也見不到你的身影;
那默默的粉筆,
再也不能伴你日以繼夜的耕耘。
那空蕩蕩的教室啊!
再也聽不到你發自肺腹的親切聲音!
聽不到了,
聽不到了,
永遠聽不到了!
孫老師,我們的好老師!
你知道我們是多麽想你嗎?
你遠在天邊的學生,
望見了月亮想起你;
你近在眼前的學生,
看見了大海想起你;
好學生想你,
淘學生想你,
笨學生想你,
所有的學生啊──
都想你!
學校的一草一木
都想你!
孫老師,我們敬愛的好老師!
你的英靈,慢走!
這麽多同學來看你來啦!
來送你來啦!
一程,又一程……
會場上嗚咽成一片。詩,扣動了每一個人的心弦,唿喚著每一個人的良知。這哪裏是詩?分明是發自一個被良知喚醒的孩子的肺腹之言!震天撼地的呐喊!老師,我們來看你來啦!來送你來啦!來悼念你來啦!
靈車啟動,哀樂低迴,哀詩在冥冥之中,在老師用心血澆灌的學校園裏,在厚重的黑土與蒼茫的天空之間,在全體送葬大軍的心頭久久地徘徊與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