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的春天,清明節剛過,一掛馬車拉著一車破東爛西,從黑山後的屯子裏 向北駛來。站在馬車後邊的誌國,久久地望著漸漸遠去的村莊,心裏一直在想:田小雨為什麽沒來送他呢?難道這麽快就把他給忘了?那些天在一起玩的多好啊!小雨的影子在他的腦海裏一閃一閃的,就像過電影似的。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今天卻出現了。誌國不停地眨巴著小眼睛,想著小雨,卻沒敢和任何人說。
這天風和日麗,正是出門的好日子。
大約離屯子十多裏路的光景,誌國又有點憋不住了,搬著媽的肩頭問:“媽,我大姨家在哪呀?”
“在綏化。過去叫北團林子。”亭玉心不在焉地迴答。
“離咱們屯有多遠呢?”
“一百來裏地吧。”
“今天能到嗎?”
“趕天黑之前怎麽也到了。”
“那塊是什麽樣?有屯子好嗎?”
“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我認為比屯子好。”
“那裏一定很熱鬧吧?”
“那是自然。”
“自然是什麽意思?”
“就是熱鬧的意思。”
亭玉迴答完誌國的話想笑,見車上的人誰也沒有什麽反應,就把笑憋了迴去。誌國沒完沒了地發問,讓她有點心煩。她這樣答複誌國,純屬糊弄小孩。她看了看滿臉雅氣的兒子,又有點於心不忍,想解釋一下她方才的話,她又有點解釋不清楚,索性補充了一句:“城裏比屯子大得多,有工廠、有商店、有戲院子,自然比屯子熱鬧。”她不知不覺又說出了自然兩個字。這時在誌國的心裏,自然兩個字就是熱鬧的意思。
“媽,自然就是熱鬧,熱鬧就是自然吧?”
“誌國,媽說的自然就是自然,熱鬧就是熱鬧,它們之間不是一迴事!”
“那媽為什麽總說自然熱鬧呢?”
“這……”
舒琴也被弟弟問住了,也解釋不清。
“自然熱鬧,就是當然熱鬧的意思。”
趕車的田來排行老三,都叫他田三,念了幾天書,他見謝嫂和舒琴都解釋不清,就迴過頭來插了一句。
“那當然熱鬧的當然又是什麽意思?”誌國仍然窮追不舍。
別說是田三,就是田四來,這樣沒完沒了的窮追不舍,恐怕也是沒人能解釋清楚的!
“行啦行啦,還這熱鬧那熱鬧呢,就你就夠唱台戲了!好好坐著,別亂動。刨根問底的,等到大姨家,讓那些有文化的表哥表姐好好給你解釋解釋吧!”
“爸,我表哥、表姐都多大啦?他們都是幹什麽的?”
“都比你大,有的工作了,有的還在念書。”
“他們都那麽大啦!能和我玩吧?能理我嗎?”
“看你會不會來事唄。”
“什麽叫會不會來事?”
“德德德,你是腰裏別衝牌,誰說衝誰來。我可沒功夫和你磨牙!”
誌國知道爸爸的脾氣暴躁,真的不敢和他像媽媽那樣磨牙,怕他激了給他兩巴掌。他用小眼睛瞅了瞅爸爸,就轉過頭去找話茬和姐姐們說話去了。
“大姐,你見過表哥、表姐沒有?”
“我和你一樣,多咱進過城啊?!”
“那咱們要去的這個地方你也不知啥樣吧?”
“我雖然沒去過,可聽姥姥說過,比咱們屯子可大多了,熱鬧多了,強多了。”
“都哪強啊?我看不見得!屯子多好玩呀,春天打雀,挖野菜;夏天到小河裏洗澡;秋天有瓜吃,還能上山采核桃;冬天可以踢馬掌釘、滑冰……”
“就知道玩!到城裏呀,玩的也不一定比屯子少。也許呀,玩的地方更多!吃的穿的住的可能都比屯子強。”
“真的!我不信。”
“我還騙你不成?你要信就信,不信哪,以後你也能見到,騙你也沒有用。”
“街裏的孩子都幹啥玩呀?”
“三句話不離本行,就知道玩!看你多咱能玩到老!”
“姐,到底有沒有好玩的呀?”
“有!有都是!”
舒琴讓誌國磨的也有點不耐煩了,扭過頭去,不再理他了。
讓誌國東一頭西一頭,左一嘴右一嘴豁弄的誰都忘記了寂寞,忘記了旅途的疲勞,時間過得挺快,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時分。這時,在馬車上已經隱隱約約能看見那座小城的輪廓了。幾許高聳的煙囪冒著青煙,在晚霞的映照下嫋嫋升起。在從未見過這麽高大的煙囪的孩子們的眼裏,也許這就是城市與鄉村不同的第一印象和區別吧!
除了煙囪,誌國還發現一個高大的建築。
“姐,那是啥呀?”
舒琴望了半天,說不清楚那是啥。對誌國說:“我不知道,你問爸吧。”
庶民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望去,未假思索地說:“那是大火磨,磨樓子七節,是綏化最高的大建築了。”
“還有這麽高的大樓啊!它是幹什麽的?”
“磨麵的。”
“爸,那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吧?”
“是。”
三個孩子望著那座輪廓逐漸清晰的小鎮,都不由得激動起,歡唿雀躍起來。
又過了一會兒,高聳的煙囪看得更加清晰了,煙囪下邊房子的屋頂也顯露出來了。
到了!又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也可以說一個新的世界。
馬車按照庶民指引的方向轉了兩個彎駛進了小城的南門。說是城門,已沒了門,隻剩下一個大約有二節小樓高的炮台子,鎮守著小城的南門。這座炮台子是用青磚砌築的,仿佛炮台表麵還殘留著幾處隱隱可見的彈痕,不知是如何留下的。往裏,就是一條正南正北的土路,路兩邊多數是低矮的住房,且多數是草房,偶爾也有幾座青瓦房,但多數是藥鋪或雜貨鋪等商家的門麵。藥鋪的幌子最為明顯,是一串黑膏藥,底下是條小魚。煎餅鋪的幌子也很特別,是一塊半圓形的黃油漆木板,下麵粘著一串紅布條。其實頂數飯店的幌子醒目壯觀。分飯店的大小,有一個幌的,兩個幌的,四個幌的,最大的還有敢挑八個幌的(意思是應有盡有),不管幾個幌的,都是像支大花籃一樣形狀,一樣新鮮,一樣紅彤彤地挑在半空中,低下的或紙或布的穗子被風一吹,似火苗亂串,狂蛇飛舞,極其好看,極其惹人注目。幌子有圓的有方的,但多數是圓的。有的買賣有招牌,也有的沒招牌的黑店。由南門大約馬車走了十多分鍾的功夫,就到了中心街口。這就是有名的十字街了!街麵有正房、廂房,有磚房也有土房,可沒有一座樓房。方才走的是南北街,如今進入視野的是東西大街。從十字街往東,是鎮上最繁華的地方。庶民指揮馬車右拐,街麵上出現了商店的字樣,買賣店鋪更多了起來,進而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這時誌國的眼睛就有點不夠使了。你別說,這真比屯子熱鬧。要是在屯子,上哪看這西洋景去!
電影院、戲院子都在這一條街上。挨著戲院子的是第一百貨商店。其實當時鎮上也就這麽一家國營百貨商店。電影院、戲院子門前賣瓜籽的,賣小吃的排成一大溜,聽見這些不絕於耳的叫賣聲,看見這些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好吃的,誌國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要是有錢,他非蹦下車買一些拿上車來吃不可。戲院對過胡洞裏,一色是飯店。飯店外賣燒雞、豆腐卷、驢馬爛的小攤一個挨著一個,更是熱鬧非凡。從那條街飄過來的香味,早已撲進了誌國的鼻子裏。對於誌國來說別說沒吃過,就是有生以來連聞都沒聞過!
車在繼續往東走,路兩旁的行人不住地往車上瞅,把亭玉瞅得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她急忙低下頭,裝做哄孩子。
那年頭小鎮上還沒有交警。要是有的話,肯定是不允許馬車在這條街上橫衝直撞的。盡管沒人管,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也不會把馬車趕到這條街上來的。這好像已經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似的,路上的行人之所以這麽瞅他們,就是覺得他們沒有禮貌,很可笑。田來卻沒不舒服的感覺,反而這時,他故意站在車轅子上,把大鞭子揚得更高,甩得更響。馬蹄踏踏,鑾鈴嘩嘩,神氣十足,仿佛是哪家王公大臣去參加什麽重要儀式,或出遊歸來,或是奉命出征的將軍,凱旋歸來,有意在市井上抖威風。
馬車緩緩向前行走著,路兩邊許多規模不等、樣式不一、字跡不同的招牌,讓冷丁進城的人看得眼花燎亂。一車人除了庶民、田來認識幾個字外,其餘的人都一個大字不識。所以,至於那些牌子是幹什麽的,什麽部門,什麽單位,大都不清楚,隻是看熱鬧而已。
走著走著,誌國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對舒琴說:“姐,姐,你看。”他用手指著路兩邊的陽溝板問:“那是什麽的?”順著誌國的手指看去,舒琴瞅了半天,也說不清那是幹什麽的。爸爸也聽見了誌國的喊聲,見舒琴說不清楚,他接過話茬說:“那是陽溝板,上麵是走人的人行道,下邊是用來排水的水溝。”當時沒有下水道,就是靠陽溝往出排水。
庶民多少見過點世麵,也覺得挺自豪。
陽溝板是青一色的紅鬆寸板。雖經風吹雨淋,有些陳舊,除了個別踏壞缺損的以外,但基本都是完好無損。足見小城的人們還是很守規矩的。
進城後,誌國沒少在陽溝板上玩。腰裏別把木頭刀,裝洋刀,學小鬼子的憲兵,挺胸抬頭,高抬腿,重落足,在陽溝板上來巡視,耍傲慢,逞威風。甚至每當他踏在陽溝板上時,就好像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似的。陽溝板深深地印在了誌國的童年記憶裏。
這天風和日麗,正是出門的好日子。
大約離屯子十多裏路的光景,誌國又有點憋不住了,搬著媽的肩頭問:“媽,我大姨家在哪呀?”
“在綏化。過去叫北團林子。”亭玉心不在焉地迴答。
“離咱們屯有多遠呢?”
“一百來裏地吧。”
“今天能到嗎?”
“趕天黑之前怎麽也到了。”
“那塊是什麽樣?有屯子好嗎?”
“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我認為比屯子好。”
“那裏一定很熱鬧吧?”
“那是自然。”
“自然是什麽意思?”
“就是熱鬧的意思。”
亭玉迴答完誌國的話想笑,見車上的人誰也沒有什麽反應,就把笑憋了迴去。誌國沒完沒了地發問,讓她有點心煩。她這樣答複誌國,純屬糊弄小孩。她看了看滿臉雅氣的兒子,又有點於心不忍,想解釋一下她方才的話,她又有點解釋不清楚,索性補充了一句:“城裏比屯子大得多,有工廠、有商店、有戲院子,自然比屯子熱鬧。”她不知不覺又說出了自然兩個字。這時在誌國的心裏,自然兩個字就是熱鬧的意思。
“媽,自然就是熱鬧,熱鬧就是自然吧?”
“誌國,媽說的自然就是自然,熱鬧就是熱鬧,它們之間不是一迴事!”
“那媽為什麽總說自然熱鬧呢?”
“這……”
舒琴也被弟弟問住了,也解釋不清。
“自然熱鬧,就是當然熱鬧的意思。”
趕車的田來排行老三,都叫他田三,念了幾天書,他見謝嫂和舒琴都解釋不清,就迴過頭來插了一句。
“那當然熱鬧的當然又是什麽意思?”誌國仍然窮追不舍。
別說是田三,就是田四來,這樣沒完沒了的窮追不舍,恐怕也是沒人能解釋清楚的!
“行啦行啦,還這熱鬧那熱鬧呢,就你就夠唱台戲了!好好坐著,別亂動。刨根問底的,等到大姨家,讓那些有文化的表哥表姐好好給你解釋解釋吧!”
“爸,我表哥、表姐都多大啦?他們都是幹什麽的?”
“都比你大,有的工作了,有的還在念書。”
“他們都那麽大啦!能和我玩吧?能理我嗎?”
“看你會不會來事唄。”
“什麽叫會不會來事?”
“德德德,你是腰裏別衝牌,誰說衝誰來。我可沒功夫和你磨牙!”
誌國知道爸爸的脾氣暴躁,真的不敢和他像媽媽那樣磨牙,怕他激了給他兩巴掌。他用小眼睛瞅了瞅爸爸,就轉過頭去找話茬和姐姐們說話去了。
“大姐,你見過表哥、表姐沒有?”
“我和你一樣,多咱進過城啊?!”
“那咱們要去的這個地方你也不知啥樣吧?”
“我雖然沒去過,可聽姥姥說過,比咱們屯子可大多了,熱鬧多了,強多了。”
“都哪強啊?我看不見得!屯子多好玩呀,春天打雀,挖野菜;夏天到小河裏洗澡;秋天有瓜吃,還能上山采核桃;冬天可以踢馬掌釘、滑冰……”
“就知道玩!到城裏呀,玩的也不一定比屯子少。也許呀,玩的地方更多!吃的穿的住的可能都比屯子強。”
“真的!我不信。”
“我還騙你不成?你要信就信,不信哪,以後你也能見到,騙你也沒有用。”
“街裏的孩子都幹啥玩呀?”
“三句話不離本行,就知道玩!看你多咱能玩到老!”
“姐,到底有沒有好玩的呀?”
“有!有都是!”
舒琴讓誌國磨的也有點不耐煩了,扭過頭去,不再理他了。
讓誌國東一頭西一頭,左一嘴右一嘴豁弄的誰都忘記了寂寞,忘記了旅途的疲勞,時間過得挺快,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時分。這時,在馬車上已經隱隱約約能看見那座小城的輪廓了。幾許高聳的煙囪冒著青煙,在晚霞的映照下嫋嫋升起。在從未見過這麽高大的煙囪的孩子們的眼裏,也許這就是城市與鄉村不同的第一印象和區別吧!
除了煙囪,誌國還發現一個高大的建築。
“姐,那是啥呀?”
舒琴望了半天,說不清楚那是啥。對誌國說:“我不知道,你問爸吧。”
庶民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望去,未假思索地說:“那是大火磨,磨樓子七節,是綏化最高的大建築了。”
“還有這麽高的大樓啊!它是幹什麽的?”
“磨麵的。”
“爸,那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吧?”
“是。”
三個孩子望著那座輪廓逐漸清晰的小鎮,都不由得激動起,歡唿雀躍起來。
又過了一會兒,高聳的煙囪看得更加清晰了,煙囪下邊房子的屋頂也顯露出來了。
到了!又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也可以說一個新的世界。
馬車按照庶民指引的方向轉了兩個彎駛進了小城的南門。說是城門,已沒了門,隻剩下一個大約有二節小樓高的炮台子,鎮守著小城的南門。這座炮台子是用青磚砌築的,仿佛炮台表麵還殘留著幾處隱隱可見的彈痕,不知是如何留下的。往裏,就是一條正南正北的土路,路兩邊多數是低矮的住房,且多數是草房,偶爾也有幾座青瓦房,但多數是藥鋪或雜貨鋪等商家的門麵。藥鋪的幌子最為明顯,是一串黑膏藥,底下是條小魚。煎餅鋪的幌子也很特別,是一塊半圓形的黃油漆木板,下麵粘著一串紅布條。其實頂數飯店的幌子醒目壯觀。分飯店的大小,有一個幌的,兩個幌的,四個幌的,最大的還有敢挑八個幌的(意思是應有盡有),不管幾個幌的,都是像支大花籃一樣形狀,一樣新鮮,一樣紅彤彤地挑在半空中,低下的或紙或布的穗子被風一吹,似火苗亂串,狂蛇飛舞,極其好看,極其惹人注目。幌子有圓的有方的,但多數是圓的。有的買賣有招牌,也有的沒招牌的黑店。由南門大約馬車走了十多分鍾的功夫,就到了中心街口。這就是有名的十字街了!街麵有正房、廂房,有磚房也有土房,可沒有一座樓房。方才走的是南北街,如今進入視野的是東西大街。從十字街往東,是鎮上最繁華的地方。庶民指揮馬車右拐,街麵上出現了商店的字樣,買賣店鋪更多了起來,進而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這時誌國的眼睛就有點不夠使了。你別說,這真比屯子熱鬧。要是在屯子,上哪看這西洋景去!
電影院、戲院子都在這一條街上。挨著戲院子的是第一百貨商店。其實當時鎮上也就這麽一家國營百貨商店。電影院、戲院子門前賣瓜籽的,賣小吃的排成一大溜,聽見這些不絕於耳的叫賣聲,看見這些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好吃的,誌國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要是有錢,他非蹦下車買一些拿上車來吃不可。戲院對過胡洞裏,一色是飯店。飯店外賣燒雞、豆腐卷、驢馬爛的小攤一個挨著一個,更是熱鬧非凡。從那條街飄過來的香味,早已撲進了誌國的鼻子裏。對於誌國來說別說沒吃過,就是有生以來連聞都沒聞過!
車在繼續往東走,路兩旁的行人不住地往車上瞅,把亭玉瞅得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她急忙低下頭,裝做哄孩子。
那年頭小鎮上還沒有交警。要是有的話,肯定是不允許馬車在這條街上橫衝直撞的。盡管沒人管,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也不會把馬車趕到這條街上來的。這好像已經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似的,路上的行人之所以這麽瞅他們,就是覺得他們沒有禮貌,很可笑。田來卻沒不舒服的感覺,反而這時,他故意站在車轅子上,把大鞭子揚得更高,甩得更響。馬蹄踏踏,鑾鈴嘩嘩,神氣十足,仿佛是哪家王公大臣去參加什麽重要儀式,或出遊歸來,或是奉命出征的將軍,凱旋歸來,有意在市井上抖威風。
馬車緩緩向前行走著,路兩邊許多規模不等、樣式不一、字跡不同的招牌,讓冷丁進城的人看得眼花燎亂。一車人除了庶民、田來認識幾個字外,其餘的人都一個大字不識。所以,至於那些牌子是幹什麽的,什麽部門,什麽單位,大都不清楚,隻是看熱鬧而已。
走著走著,誌國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對舒琴說:“姐,姐,你看。”他用手指著路兩邊的陽溝板問:“那是什麽的?”順著誌國的手指看去,舒琴瞅了半天,也說不清那是幹什麽的。爸爸也聽見了誌國的喊聲,見舒琴說不清楚,他接過話茬說:“那是陽溝板,上麵是走人的人行道,下邊是用來排水的水溝。”當時沒有下水道,就是靠陽溝往出排水。
庶民多少見過點世麵,也覺得挺自豪。
陽溝板是青一色的紅鬆寸板。雖經風吹雨淋,有些陳舊,除了個別踏壞缺損的以外,但基本都是完好無損。足見小城的人們還是很守規矩的。
進城後,誌國沒少在陽溝板上玩。腰裏別把木頭刀,裝洋刀,學小鬼子的憲兵,挺胸抬頭,高抬腿,重落足,在陽溝板上來巡視,耍傲慢,逞威風。甚至每當他踏在陽溝板上時,就好像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似的。陽溝板深深地印在了誌國的童年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