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最後總結道:”隻有適合自己的武學,才能獨步於天下。強練不適合自已的,最終隻能是拾前人的牙慧,造成一流變二流,二流變三流直至不入流。所以為師才教導你們,要你們有選擇的練武,勿要貪多。最重修身養性,才能突破自我,突破前人為你們所設定的條條框框。才能達到更高的層次中去。”
眾人連連點頭,表示受教了,梁發三人更是深有感觸。自已三個作弟子的,每個所學的武功劍法都不相同,各有擅長之功。若是換成了其他的門派,發現自已師父所教授的不同,還不認為師父偏心偏愛才怪。又將弄出一番事非來。看來世上無不是的師父,隻有胡思亂想,胡亂怨怪的徒弟。
嶽不群繼續說道:“不過《獨孤九劍》倒有一個值得我等采用的劍理,便是想學成一門劍法,需先記住它無數種繁雜的變化。等到通曉了劍法的劍意,便要將之前所學的全部變化盡數忘記,各不相幹。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幹淨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威力與精妙程度將會更大。此便是‘以無招勝有招’境地……”
嶽不群將無招勝有招的理論一說,各人大驚,沒想到世上竟還有如此神妙的劍法。黃鍾公等四人連連歎道:“今生能與此等神奇的劍法比了次高下,可謂不須此生了。”
嶽不群說道:“其實,這套劍理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套武學上。世上所有的武功,本無明確的高低之分,隻有習武者理解的難易、修成後的威力大小。到達極境後基本都需渾然天成,返璞歸真,這不單單是指獨孤九劍一種。各種武功招式在返璞歸真之後,簡簡單單的一拳一腳,都有莫大的威力。包括本派原來的華山各路劍法,也是最重劍意而輕劍招的。當各種劍法不再受原來的劍招所拘束時,劍法的精微奧妙就達到了極點。但畢竟一招一式,尚是有跡可尋,待得再將‘以無招勝有招’的劍術至理加入運用。那就變得更加的空靈飄忽,令人無從捉摸了。”
眾人聽得無招勝有招的劍理如癡如醉,那恨不得馬上見一見《獨孤九劍劍譜》的神情,卻又讓嶽不群不爽起來。
《獨孤九劍》就算再強,也隻是外用的招式,遠不如氣功真氣對已來得更有益處。於是轉而又說起內功心法來,將自已所總結的剛柔陰陽五行之說,向他們講解起來。
又順勢解說了一下自創的《五嶽陰陽五行劍法》,這套劍法的理論倒比《獨孤九劍》更易理解些。畢竟華夏人的日常文化中,對陰陽五行的運用本就極多。
隻要懂得五嶽劍派各派的劍法招式,就能很好的運用劍法中的陰陽五行,與易理之間的招式變化。若是再懂得其中五行氣功的運使變化之妙,憑借此套劍法,亦能如令狐衝一般橫行江湖了。
最後又說到了江湖中人的第二道難關,一流上品突破絕世境的這道難關。
嶽不群說道:“江湖中人,總以為想要突破絕世之境很難,需要極深極厚極純的功力。其實人的丹田也就那麽大,再儲存又能存蓄多少功力?即使埋頭苦練個十年二十年,能增長一兩成的功力就算不錯了。所以功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個人的心境與意誌力。”
“江湖上每代人能突破至絕世之境的宗師高手其實也不少,隻是大都逃不過突破後的心魔困撓,最終往往是走火入魔,神智大亂,又或者是經脈俱斷,功力全失。因此常人皆視絕世之境為險途,不願踏入半步。其實此境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嶽不群就將玄真子真人輕鬆的突破絕世之境的情況,與自已跟《俠客行》中的謝煙客、白自在兩人,在突破絕世境後一險一虛一瘋的情況,相對比的解說了一下。
並隱隱提到了謝幼娘的情況,讓眾人了解到心境的重要性,隻有心境的無限升華,才能不受心魔的迷惑。
而修心不過關的,又想要強行突破絕世之境,則需要極強的意誌力了。隻有極強的意誌力所產生的處事決心,方能使自已不被心魔撓亂了神智。
一路上連續幾日講解內功之精要,總算是將眾人的心思全都扭轉了過來。特別是江南四友主仆六人,愈加的敬佩起嶽不群這掌門人了。從開始的傲然,到最後的心悅臣服,從身心上全都轉變了過來。
隻是時間已到十二月初五了。
這日,嶽不群一行乘船準備沿著運河而下,剛好來到了宿遷附近。隻見岸邊有一大群江湖中人,正圍成一圈打鬥。嶽不群感到奇怪,江蘇一地的江湖中人怕是全空了,這又是哪裏來的江湖中人?
梁發眼力極好,於是跳到船帆上舉目而望,說道:“師父,好像是泰山派的,他們在圍攻著什麽人。咦,看裝束為首的好像是泰山派的掌門天門道長。”
嶽不群說道:“既是天門道長,不能不去跟他打聲招唿。”轉而又對船家說著,“請船家暫且靠靠岸,待會再走吧。”
大船轉向後,剛剛駛近了數丈,梁發正欲下帆,可是無意間的一眸,卻是大驚失色,叫道:“師父,怎的那被圍攻的幾人,好像是我廣寧氣宗的弟子,還是陶鈞師弟帶隊的。”
嶽不群心內也是一驚,忙站到船頭眺望,岸上數十丈外打鬥圈子裏的人,不正是以陶鈞為主的八卦刀陣麽。隻是四個拿刀的弟子與四個拿劍的弟子,使起來卻不似八卦刀陣,更像是兩個四象陣。
而泰山派的百餘人,則有四十人參加了圍攻的場麵。
廣寧氣宗的弟子們,經過了嶽不群為期半年的集訓,武功身手大進,全都有了二流的武功身手,個個如狼似虎。以八人結陣鬥泰山派四個有名有號的二流長老,所率的三十餘名二三流好手,倒也不落下風。
嶽不群心中大奇,怎的與泰山派的人起衝突了。(未完待續。)
眾人連連點頭,表示受教了,梁發三人更是深有感觸。自已三個作弟子的,每個所學的武功劍法都不相同,各有擅長之功。若是換成了其他的門派,發現自已師父所教授的不同,還不認為師父偏心偏愛才怪。又將弄出一番事非來。看來世上無不是的師父,隻有胡思亂想,胡亂怨怪的徒弟。
嶽不群繼續說道:“不過《獨孤九劍》倒有一個值得我等采用的劍理,便是想學成一門劍法,需先記住它無數種繁雜的變化。等到通曉了劍法的劍意,便要將之前所學的全部變化盡數忘記,各不相幹。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幹淨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威力與精妙程度將會更大。此便是‘以無招勝有招’境地……”
嶽不群將無招勝有招的理論一說,各人大驚,沒想到世上竟還有如此神妙的劍法。黃鍾公等四人連連歎道:“今生能與此等神奇的劍法比了次高下,可謂不須此生了。”
嶽不群說道:“其實,這套劍理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套武學上。世上所有的武功,本無明確的高低之分,隻有習武者理解的難易、修成後的威力大小。到達極境後基本都需渾然天成,返璞歸真,這不單單是指獨孤九劍一種。各種武功招式在返璞歸真之後,簡簡單單的一拳一腳,都有莫大的威力。包括本派原來的華山各路劍法,也是最重劍意而輕劍招的。當各種劍法不再受原來的劍招所拘束時,劍法的精微奧妙就達到了極點。但畢竟一招一式,尚是有跡可尋,待得再將‘以無招勝有招’的劍術至理加入運用。那就變得更加的空靈飄忽,令人無從捉摸了。”
眾人聽得無招勝有招的劍理如癡如醉,那恨不得馬上見一見《獨孤九劍劍譜》的神情,卻又讓嶽不群不爽起來。
《獨孤九劍》就算再強,也隻是外用的招式,遠不如氣功真氣對已來得更有益處。於是轉而又說起內功心法來,將自已所總結的剛柔陰陽五行之說,向他們講解起來。
又順勢解說了一下自創的《五嶽陰陽五行劍法》,這套劍法的理論倒比《獨孤九劍》更易理解些。畢竟華夏人的日常文化中,對陰陽五行的運用本就極多。
隻要懂得五嶽劍派各派的劍法招式,就能很好的運用劍法中的陰陽五行,與易理之間的招式變化。若是再懂得其中五行氣功的運使變化之妙,憑借此套劍法,亦能如令狐衝一般橫行江湖了。
最後又說到了江湖中人的第二道難關,一流上品突破絕世境的這道難關。
嶽不群說道:“江湖中人,總以為想要突破絕世之境很難,需要極深極厚極純的功力。其實人的丹田也就那麽大,再儲存又能存蓄多少功力?即使埋頭苦練個十年二十年,能增長一兩成的功力就算不錯了。所以功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個人的心境與意誌力。”
“江湖上每代人能突破至絕世之境的宗師高手其實也不少,隻是大都逃不過突破後的心魔困撓,最終往往是走火入魔,神智大亂,又或者是經脈俱斷,功力全失。因此常人皆視絕世之境為險途,不願踏入半步。其實此境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嶽不群就將玄真子真人輕鬆的突破絕世之境的情況,與自已跟《俠客行》中的謝煙客、白自在兩人,在突破絕世境後一險一虛一瘋的情況,相對比的解說了一下。
並隱隱提到了謝幼娘的情況,讓眾人了解到心境的重要性,隻有心境的無限升華,才能不受心魔的迷惑。
而修心不過關的,又想要強行突破絕世之境,則需要極強的意誌力了。隻有極強的意誌力所產生的處事決心,方能使自已不被心魔撓亂了神智。
一路上連續幾日講解內功之精要,總算是將眾人的心思全都扭轉了過來。特別是江南四友主仆六人,愈加的敬佩起嶽不群這掌門人了。從開始的傲然,到最後的心悅臣服,從身心上全都轉變了過來。
隻是時間已到十二月初五了。
這日,嶽不群一行乘船準備沿著運河而下,剛好來到了宿遷附近。隻見岸邊有一大群江湖中人,正圍成一圈打鬥。嶽不群感到奇怪,江蘇一地的江湖中人怕是全空了,這又是哪裏來的江湖中人?
梁發眼力極好,於是跳到船帆上舉目而望,說道:“師父,好像是泰山派的,他們在圍攻著什麽人。咦,看裝束為首的好像是泰山派的掌門天門道長。”
嶽不群說道:“既是天門道長,不能不去跟他打聲招唿。”轉而又對船家說著,“請船家暫且靠靠岸,待會再走吧。”
大船轉向後,剛剛駛近了數丈,梁發正欲下帆,可是無意間的一眸,卻是大驚失色,叫道:“師父,怎的那被圍攻的幾人,好像是我廣寧氣宗的弟子,還是陶鈞師弟帶隊的。”
嶽不群心內也是一驚,忙站到船頭眺望,岸上數十丈外打鬥圈子裏的人,不正是以陶鈞為主的八卦刀陣麽。隻是四個拿刀的弟子與四個拿劍的弟子,使起來卻不似八卦刀陣,更像是兩個四象陣。
而泰山派的百餘人,則有四十人參加了圍攻的場麵。
廣寧氣宗的弟子們,經過了嶽不群為期半年的集訓,武功身手大進,全都有了二流的武功身手,個個如狼似虎。以八人結陣鬥泰山派四個有名有號的二流長老,所率的三十餘名二三流好手,倒也不落下風。
嶽不群心中大奇,怎的與泰山派的人起衝突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