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寡婦送她出門,看著她跳上驢車,晃悠悠地遠去了,才歎了口氣。
年輕人過生日不是什麽大事兒,可因為喜妹是幹女兒,又是第一個,所以孫婆子也炒了四個菜,做了一大碗白菜粉條凍豆腐湯,還讓孫秀財給大家倒酒,熱熱鬧鬧地喝幾盅。喜妹跟他們說了說去豬肉鋪子的事情,又保證不會有任何危險。孫婆子不是很同意,可也不好直接管著喜妹不讓她去,想了想她看老頭子。老孫頭卻覺得如果隻是幹活賺錢,那是好事兒,而且老張家隻有一個女兒,喜妹去了還能做伴,肯定吃不到虧。又讓她別擔心豆腐坊,他們能照應。
孫婆子聽老頭子如此說,當麵不好怎的,少不得背後埋怨他。
“謝大嫂囑咐不待囑咐的,讓我們幫忙看著喜妹,你倒好這麽爽快讓她去張家。張家進來出去都是男人,那孟永良一個年輕小夥子,相貌堂堂的,鋪子裏更是年輕男人滿地跑,你讓喜妹去,能行嗎?”
老孫頭不愛聽,“你們這些女人就是見識不能跟頭發一樣長。喜妹這孩子,人品在那裏。你看她跟咱賣豆腐,活兒搶著幹,錢要的少,又不貪吃偷懶,對秀財也多多照顧,從不跟人磨嘴皮說三道四。一樣比一樣,我覺得她是個可靠人兒,沒什麽好怕的。再說,我倒覺得,既然小九都願意她出來,以後找個好男人。也沒什麽不好。我們就別瞎操心,說不定就辦了壞事。”
孫婆子無法,也隻能如此。
老孫頭又囑咐她,“可別讓喜妹知道咱是盯著她的,讓她看看,我們得多鬧心。”
孫婆子笑了笑,“我知道。我也倒是真想讓喜妹做咱閨女。怎麽著都可心兒。”
喜妹不出去賣豆腐,孫秀財便也不肯去,加上因為冬天,老孫頭就讓兒子都歇一歇。弟弟小才卻不肯,照舊推著車子出去賣。
日落西山,謝遠抱著一隻大包袱來找喜妹,包袱裏是謝重陽給喜妹的那件大棉襖。看著嶄新的棉襖,草青色的麵,米白色的裏,針腳細密,領口竟然還有幾針繡花,雖然是寫意風格,卻也秀逸別致。看著這個,喜妹笑了,也隻有那樣秀逸的人兒才做出這樣的活兒。
謝遠凍得噝噝哈哈的,“三嫂,三哥為了讓你能穿上新棉襖,晚上熬夜做的呢。”
喜妹笑了笑,卻把包袱一推,“你給他拿迴去吧。我才不稀罕。”
謝遠嘿嘿笑道:“三嫂,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你就別拿梗了。”
喜妹臉頰一紅,又問他謝重陽身體如何,吃飯多少,每日裏有沒有在喝薑湯,是不是還能喝魚湯、骨頭湯之類的。謝遠都一一告訴她。
謝遠又悄悄把三哥沒在合離文書上寫名的事兒告訴她。喜妹一高興,給了謝遠一把錢,讓他攢著給喜歡的人兒買糖吃。
臨了喜妹還是讓他把大襖兒拿迴去,讓他跟謝重陽說,她才不稀罕他做的棉襖,讓他送別人穿吧。謝遠受了她的好處,自然莫不從命,還要添油加醋地給三哥說,觀察了他的反應迴頭上學趁著晌飯時候跑去告訴喜妹。
作者有話要說:撒花是抽打大桃花的動力,嗬嗬。麽麽親們,謝謝乃們。我會努力努力保持日更的。嘿嘿。
18
18、燒肉鋪子 ...
張屠戶一得知家裏的事情立刻趕迴來,把家裏生事兒的幾個兒子一頓好訓,警告他們跟外人鬥那是生意麵子,可自己村裏要是誰敢再霸道生事,別怪他大巴掌唿耳刮子,可不管他大的小的,有沒有媳婦笑話。
讓喜妹到肉鋪幫忙,也是張屠戶的意思。張屠戶老婆死的早,原本也想過要續弦幫著照料孩子,可兒子大的懂事,死活不肯要後娘,又加上家裏活計累,既要殺豬還要種地,他也就淡了那心思。一幫大老爺們,把個女兒張美鳳養得脾氣粗糙沒一般女孩子的細致。他尋思喜妹比美鳳大兩歲,雖然力氣大可外麵看起來溫柔和氣是個好姑娘,正好跟閨女作個伴,讓美鳳也學著姑娘一些,眼瞅著就要找婆家,在這樣粗聲大氣隻怕沒人肯要。
喜妹來的那日,張屠戶讓兒子們都停了手裏的活兒在門口迎接,又讓張六刀兄弟鄭重給她賠不是。喜妹一見這架勢,原本的那點心思也沒了,趕忙著上前先給張屠戶道歉自己不懂事傷了張七刀。
張屠戶忙讓媳婦扶了喜妹,對喜妹道:“丫頭,這事兒是我們小七不對,不過他們都是些直腸子其實沒啥壞心眼,平日裏人家說他們霸道大半是有些人造謠。反正我也不多說,大家相處久了就知道什麽樣。”
張六刀幾個紛紛給喜妹道歉,他在圍裙上擦著自己洗了多遍依然油膩的手,憨笑道:“妹子,六刀給你賠不是了。既然他謝重陽嫌棄你,你以後就把肉鋪當自己家,俺們都稀罕你。你那手飛刀劈木棍,神了!”末了他還翹起大拇指。 哥兒幾個紛紛附和說是。
原本看著蠻橫不講理的漢子如今竟扭扭捏捏像大姑娘一樣,喜妹也不好意思再說啥。她想張六刀和張七刀就是那種遇事被人一挑唆就衝動的人,實際未必有壞心眼兒。早先自己也是聽黃掌櫃說他們壞,心裏先入為主,而黃掌櫃因為同行是冤家,自然說不出好話來。
她也連連道歉,願意替他幹活,甚至工錢他們隨便給不給,隻要求三天給一對豬蹄子五天給三根肋條骨一副豬肝。
張屠戶哈哈大笑,“丫頭,肉老爹給,錢也照樣算。”他一聽喜妹要這些東西就知道為了謝重陽,尋思這丫頭倒是個有情有義的,反正肉鋪也不差她一個人的工錢,就當是請來給女兒作伴的親戚也好。
喜妹卻不肯太賺便宜,因為自己是新手,很多東西要學,加上隻是年底來幫忙,所以她將老張屠戶說的工錢減了一半。
跟大家認識了一下,喜妹跟著張美鳳去後院逛逛。從張美鳳那裏她得知張屠戶不但臭罵了幾個兒子,還要拿大刀背砍他們,他們磕頭認錯才免了揍。那劉槐樹是張屠戶的妹夫,經常在外甥們麵前哭訴,讓幫這個做那個,特別是三哥。以前沒做什麽大不了的,張屠戶也不好說啥,隻約束兒子做生意歸做生意,少弄那些彎彎道道。沒想到這次竟然在自己村裏生事兒,張屠戶才火了,把劉槐樹狠狠教訓了一頓,讓他本分做人,還讓張三刀專幹那最髒最累的活兒受懲罰,免得他不知道好歹。
張家豬肉鋪分生熟兩個行當。張家的燒肉鋪子遠近聞名,也是靠著這燒肉,肉鋪生意才能那麽好。當年張屠戶一個院子殺豬煮肉,張美鳳嫌髒,一定讓他分開。後來攢錢又蓋了屋,如今西院殺豬,東院賣燒肉。一到冬天特別是年底的時候大鍋裏的肉幾乎日夜不停地煮,又大又深的鐵鍋裏隨時煮著肉,香氣能飄出大半個村子。煮肉的院子拾掇得幹幹淨淨。平日裏還送鄰居熱水什麽的,大家看他們收拾的幹淨利索,吃著那肉也放心。
燒肉鋪子專門煮肉三間屋平日不許人隨便進出,由張大刀和媳婦掌管,特別是配料、掌握火候等都不許人家插手過問,更怕別人把手藝學了去,連張美鳳都不行。
張美鳳和喜妹隻在小院轉了轉,管大嫂要了幾塊燒肉托在小盤裏和喜妹迴房去吃。她笑道:“俺們家,就隻有我想吃就吃,以後姐姐跟我一起,自然也是一樣。你想吃耳朵還是護心肉的都跟我說。我去管大嫂要。”
喜妹道了謝,嚐了嚐,倒真的是從沒吃過的味道,香得她差點把舌頭吞下去。雖然好吃又不肯多吃,隻吃了一塊便停了,讓張美鳳領她去看看幹活兒的地兒。
張美鳳想讓她去燒肉鋪,管著做點切肉剔肉的幹淨活,說生肉鋪子太髒。喜妹卻不肯,她說自己就是來幫忙的,老爹既給肉還給錢,她怎麽能挑三揀四的。而且喜妹也有個打算,不管幹啥都要學點東西。熟肉鋪子她是學不到豬肉調料的秘方,那麽切肉這活兒就算了。在生肉鋪子,她可以學學殺豬、剝皮、剔骨、刮皮、分肉等本領,以後自己就算不賣肉可也知道怎麽迴事兒,買肉還知道哪裏好壞呢,人家也糊弄不著她。
於是喜妹就去了生肉鋪子,有啥活兒都幹,也不嫌髒累的。初時還有點惡心,看不慣那些血肉聞不起那生肉的腥臭氣,後來想反正都這樣了,誰讓她命不好,穿不成千金小姐呢,就隻能既來之則安之,盡量去改變,讓生活美好一點。
平日裏孟永良幾個管著殺豬剝皮,做第一手的活計,喜妹美鳳和幾個手腳巧細的男人做剔骨分不同類型的肉等精細活兒。
喜妹雖然是女人,可勤快細心算賬又快,沒多少日子豬肉鋪裏大部分人都跟她打成一片。喜妹幹活也不悶頭做,她留心觀察其他師傅的刀功、邀秤的手法等等,下意識的自己也學著掂一掂份量,然後再邀秤,一來二去的,她切的肉過了她的手,重量就差不多少。大家原本說孟永良做這個厲害,如今看起來喜妹倒一點都不差。喜妹卻惦記著他會捉魚,想著開春的時候跟他學。
張屠戶聽女兒說喜妹吃東西有度、幹活不挑三揀四,又見她賣力不偷懶,心裏很是歡喜。私下裏叮囑孟永良幾個,多多照顧一下喜妹,平日裏對喜妹也不吝嗇,豬蹄、豬骨頭的隨她拿。
喜妹忙著幫鋪子幹活,每次都把得來的豬蹄骨頭等交給來看她的孫秀財和謝遠,讓他們帶迴去兩家分。孫婆子來看過她,見她和張美鳳一起,平日就是埋頭幹活,心裏也不擔心,找空跟謝婆子說讓她也放心。後來喜妹一得了東西就讓人往家捎,她們更覺得喜妹心裏想著謝重陽,不會有什麽意外,也放了心讓她在張家幫工。
孟婆子因為兒子在這裏,她一個人在家無聊,便拿了針線到張家來串門,也幫著他們縫縫補補,真正的心思卻還在喜妹身上。隻是喜妹的心思都在她家的織布機上。孟永良因為母親曾經那念頭嚇得都不敢讓她跟喜妹套近乎,可看母親也沒啥過分的才鬆了口氣。
喜妹先在生肉鋪子做了半月,冬至月底就被安排去燒肉鋪子,管著切肉賣肉。她手腳勤快,又幹淨,算賬出錯少。最讓張大刀媳婦合心的是她脾氣好,不管什麽人來都是笑臉一張,小嘴抹了蜜的甜,來買肉的人既買了肉又賺了歡喜,往後也愛來。有幾個人甚至專門為了得喜妹說幾句舒心讚美的話都有事沒事兒來晃悠幾圈。
這會兒李大嬸挎著小竹籃快步走了過來。喜妹立刻熱情地招唿她,“李大嬸家裏來貴客呀。”李大嬸喜滋滋地道:“喜妹眼睛就是毒,這都能知道,那你說我家來的是什麽客人?”
喜妹被細高粱杆傳盤上的燒肉熏得臉頰紅撲撲的,笑道:“李大嬸,這我哪裏能猜準呀,不會是準姑爺來了吧。”
李大嬸雙手一拍,“哎呦,讓你說對了,你說我買點啥樣的肉他喜歡吃?”
喜妹看了看麻利地切了半斤護心肉,又切了半斤半肥半瘦的豬臉肉,“李大嬸,您放心吃,不管他多金貴的客人,這兩樣保管他喜歡。”末了又切了一塊豬小腸放進去,“大嬸,這個送您搭配一下。”
李大嬸付了錢樂滋滋地挎著籃子走了。
張美鳳看著李大嬸的病背影悄悄問喜妹,“你怎麽知道她家相姑爺呢。”
年輕人過生日不是什麽大事兒,可因為喜妹是幹女兒,又是第一個,所以孫婆子也炒了四個菜,做了一大碗白菜粉條凍豆腐湯,還讓孫秀財給大家倒酒,熱熱鬧鬧地喝幾盅。喜妹跟他們說了說去豬肉鋪子的事情,又保證不會有任何危險。孫婆子不是很同意,可也不好直接管著喜妹不讓她去,想了想她看老頭子。老孫頭卻覺得如果隻是幹活賺錢,那是好事兒,而且老張家隻有一個女兒,喜妹去了還能做伴,肯定吃不到虧。又讓她別擔心豆腐坊,他們能照應。
孫婆子聽老頭子如此說,當麵不好怎的,少不得背後埋怨他。
“謝大嫂囑咐不待囑咐的,讓我們幫忙看著喜妹,你倒好這麽爽快讓她去張家。張家進來出去都是男人,那孟永良一個年輕小夥子,相貌堂堂的,鋪子裏更是年輕男人滿地跑,你讓喜妹去,能行嗎?”
老孫頭不愛聽,“你們這些女人就是見識不能跟頭發一樣長。喜妹這孩子,人品在那裏。你看她跟咱賣豆腐,活兒搶著幹,錢要的少,又不貪吃偷懶,對秀財也多多照顧,從不跟人磨嘴皮說三道四。一樣比一樣,我覺得她是個可靠人兒,沒什麽好怕的。再說,我倒覺得,既然小九都願意她出來,以後找個好男人。也沒什麽不好。我們就別瞎操心,說不定就辦了壞事。”
孫婆子無法,也隻能如此。
老孫頭又囑咐她,“可別讓喜妹知道咱是盯著她的,讓她看看,我們得多鬧心。”
孫婆子笑了笑,“我知道。我也倒是真想讓喜妹做咱閨女。怎麽著都可心兒。”
喜妹不出去賣豆腐,孫秀財便也不肯去,加上因為冬天,老孫頭就讓兒子都歇一歇。弟弟小才卻不肯,照舊推著車子出去賣。
日落西山,謝遠抱著一隻大包袱來找喜妹,包袱裏是謝重陽給喜妹的那件大棉襖。看著嶄新的棉襖,草青色的麵,米白色的裏,針腳細密,領口竟然還有幾針繡花,雖然是寫意風格,卻也秀逸別致。看著這個,喜妹笑了,也隻有那樣秀逸的人兒才做出這樣的活兒。
謝遠凍得噝噝哈哈的,“三嫂,三哥為了讓你能穿上新棉襖,晚上熬夜做的呢。”
喜妹笑了笑,卻把包袱一推,“你給他拿迴去吧。我才不稀罕。”
謝遠嘿嘿笑道:“三嫂,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你就別拿梗了。”
喜妹臉頰一紅,又問他謝重陽身體如何,吃飯多少,每日裏有沒有在喝薑湯,是不是還能喝魚湯、骨頭湯之類的。謝遠都一一告訴她。
謝遠又悄悄把三哥沒在合離文書上寫名的事兒告訴她。喜妹一高興,給了謝遠一把錢,讓他攢著給喜歡的人兒買糖吃。
臨了喜妹還是讓他把大襖兒拿迴去,讓他跟謝重陽說,她才不稀罕他做的棉襖,讓他送別人穿吧。謝遠受了她的好處,自然莫不從命,還要添油加醋地給三哥說,觀察了他的反應迴頭上學趁著晌飯時候跑去告訴喜妹。
作者有話要說:撒花是抽打大桃花的動力,嗬嗬。麽麽親們,謝謝乃們。我會努力努力保持日更的。嘿嘿。
18
18、燒肉鋪子 ...
張屠戶一得知家裏的事情立刻趕迴來,把家裏生事兒的幾個兒子一頓好訓,警告他們跟外人鬥那是生意麵子,可自己村裏要是誰敢再霸道生事,別怪他大巴掌唿耳刮子,可不管他大的小的,有沒有媳婦笑話。
讓喜妹到肉鋪幫忙,也是張屠戶的意思。張屠戶老婆死的早,原本也想過要續弦幫著照料孩子,可兒子大的懂事,死活不肯要後娘,又加上家裏活計累,既要殺豬還要種地,他也就淡了那心思。一幫大老爺們,把個女兒張美鳳養得脾氣粗糙沒一般女孩子的細致。他尋思喜妹比美鳳大兩歲,雖然力氣大可外麵看起來溫柔和氣是個好姑娘,正好跟閨女作個伴,讓美鳳也學著姑娘一些,眼瞅著就要找婆家,在這樣粗聲大氣隻怕沒人肯要。
喜妹來的那日,張屠戶讓兒子們都停了手裏的活兒在門口迎接,又讓張六刀兄弟鄭重給她賠不是。喜妹一見這架勢,原本的那點心思也沒了,趕忙著上前先給張屠戶道歉自己不懂事傷了張七刀。
張屠戶忙讓媳婦扶了喜妹,對喜妹道:“丫頭,這事兒是我們小七不對,不過他們都是些直腸子其實沒啥壞心眼,平日裏人家說他們霸道大半是有些人造謠。反正我也不多說,大家相處久了就知道什麽樣。”
張六刀幾個紛紛給喜妹道歉,他在圍裙上擦著自己洗了多遍依然油膩的手,憨笑道:“妹子,六刀給你賠不是了。既然他謝重陽嫌棄你,你以後就把肉鋪當自己家,俺們都稀罕你。你那手飛刀劈木棍,神了!”末了他還翹起大拇指。 哥兒幾個紛紛附和說是。
原本看著蠻橫不講理的漢子如今竟扭扭捏捏像大姑娘一樣,喜妹也不好意思再說啥。她想張六刀和張七刀就是那種遇事被人一挑唆就衝動的人,實際未必有壞心眼兒。早先自己也是聽黃掌櫃說他們壞,心裏先入為主,而黃掌櫃因為同行是冤家,自然說不出好話來。
她也連連道歉,願意替他幹活,甚至工錢他們隨便給不給,隻要求三天給一對豬蹄子五天給三根肋條骨一副豬肝。
張屠戶哈哈大笑,“丫頭,肉老爹給,錢也照樣算。”他一聽喜妹要這些東西就知道為了謝重陽,尋思這丫頭倒是個有情有義的,反正肉鋪也不差她一個人的工錢,就當是請來給女兒作伴的親戚也好。
喜妹卻不肯太賺便宜,因為自己是新手,很多東西要學,加上隻是年底來幫忙,所以她將老張屠戶說的工錢減了一半。
跟大家認識了一下,喜妹跟著張美鳳去後院逛逛。從張美鳳那裏她得知張屠戶不但臭罵了幾個兒子,還要拿大刀背砍他們,他們磕頭認錯才免了揍。那劉槐樹是張屠戶的妹夫,經常在外甥們麵前哭訴,讓幫這個做那個,特別是三哥。以前沒做什麽大不了的,張屠戶也不好說啥,隻約束兒子做生意歸做生意,少弄那些彎彎道道。沒想到這次竟然在自己村裏生事兒,張屠戶才火了,把劉槐樹狠狠教訓了一頓,讓他本分做人,還讓張三刀專幹那最髒最累的活兒受懲罰,免得他不知道好歹。
張家豬肉鋪分生熟兩個行當。張家的燒肉鋪子遠近聞名,也是靠著這燒肉,肉鋪生意才能那麽好。當年張屠戶一個院子殺豬煮肉,張美鳳嫌髒,一定讓他分開。後來攢錢又蓋了屋,如今西院殺豬,東院賣燒肉。一到冬天特別是年底的時候大鍋裏的肉幾乎日夜不停地煮,又大又深的鐵鍋裏隨時煮著肉,香氣能飄出大半個村子。煮肉的院子拾掇得幹幹淨淨。平日裏還送鄰居熱水什麽的,大家看他們收拾的幹淨利索,吃著那肉也放心。
燒肉鋪子專門煮肉三間屋平日不許人隨便進出,由張大刀和媳婦掌管,特別是配料、掌握火候等都不許人家插手過問,更怕別人把手藝學了去,連張美鳳都不行。
張美鳳和喜妹隻在小院轉了轉,管大嫂要了幾塊燒肉托在小盤裏和喜妹迴房去吃。她笑道:“俺們家,就隻有我想吃就吃,以後姐姐跟我一起,自然也是一樣。你想吃耳朵還是護心肉的都跟我說。我去管大嫂要。”
喜妹道了謝,嚐了嚐,倒真的是從沒吃過的味道,香得她差點把舌頭吞下去。雖然好吃又不肯多吃,隻吃了一塊便停了,讓張美鳳領她去看看幹活兒的地兒。
張美鳳想讓她去燒肉鋪,管著做點切肉剔肉的幹淨活,說生肉鋪子太髒。喜妹卻不肯,她說自己就是來幫忙的,老爹既給肉還給錢,她怎麽能挑三揀四的。而且喜妹也有個打算,不管幹啥都要學點東西。熟肉鋪子她是學不到豬肉調料的秘方,那麽切肉這活兒就算了。在生肉鋪子,她可以學學殺豬、剝皮、剔骨、刮皮、分肉等本領,以後自己就算不賣肉可也知道怎麽迴事兒,買肉還知道哪裏好壞呢,人家也糊弄不著她。
於是喜妹就去了生肉鋪子,有啥活兒都幹,也不嫌髒累的。初時還有點惡心,看不慣那些血肉聞不起那生肉的腥臭氣,後來想反正都這樣了,誰讓她命不好,穿不成千金小姐呢,就隻能既來之則安之,盡量去改變,讓生活美好一點。
平日裏孟永良幾個管著殺豬剝皮,做第一手的活計,喜妹美鳳和幾個手腳巧細的男人做剔骨分不同類型的肉等精細活兒。
喜妹雖然是女人,可勤快細心算賬又快,沒多少日子豬肉鋪裏大部分人都跟她打成一片。喜妹幹活也不悶頭做,她留心觀察其他師傅的刀功、邀秤的手法等等,下意識的自己也學著掂一掂份量,然後再邀秤,一來二去的,她切的肉過了她的手,重量就差不多少。大家原本說孟永良做這個厲害,如今看起來喜妹倒一點都不差。喜妹卻惦記著他會捉魚,想著開春的時候跟他學。
張屠戶聽女兒說喜妹吃東西有度、幹活不挑三揀四,又見她賣力不偷懶,心裏很是歡喜。私下裏叮囑孟永良幾個,多多照顧一下喜妹,平日裏對喜妹也不吝嗇,豬蹄、豬骨頭的隨她拿。
喜妹忙著幫鋪子幹活,每次都把得來的豬蹄骨頭等交給來看她的孫秀財和謝遠,讓他們帶迴去兩家分。孫婆子來看過她,見她和張美鳳一起,平日就是埋頭幹活,心裏也不擔心,找空跟謝婆子說讓她也放心。後來喜妹一得了東西就讓人往家捎,她們更覺得喜妹心裏想著謝重陽,不會有什麽意外,也放了心讓她在張家幫工。
孟婆子因為兒子在這裏,她一個人在家無聊,便拿了針線到張家來串門,也幫著他們縫縫補補,真正的心思卻還在喜妹身上。隻是喜妹的心思都在她家的織布機上。孟永良因為母親曾經那念頭嚇得都不敢讓她跟喜妹套近乎,可看母親也沒啥過分的才鬆了口氣。
喜妹先在生肉鋪子做了半月,冬至月底就被安排去燒肉鋪子,管著切肉賣肉。她手腳勤快,又幹淨,算賬出錯少。最讓張大刀媳婦合心的是她脾氣好,不管什麽人來都是笑臉一張,小嘴抹了蜜的甜,來買肉的人既買了肉又賺了歡喜,往後也愛來。有幾個人甚至專門為了得喜妹說幾句舒心讚美的話都有事沒事兒來晃悠幾圈。
這會兒李大嬸挎著小竹籃快步走了過來。喜妹立刻熱情地招唿她,“李大嬸家裏來貴客呀。”李大嬸喜滋滋地道:“喜妹眼睛就是毒,這都能知道,那你說我家來的是什麽客人?”
喜妹被細高粱杆傳盤上的燒肉熏得臉頰紅撲撲的,笑道:“李大嬸,這我哪裏能猜準呀,不會是準姑爺來了吧。”
李大嬸雙手一拍,“哎呦,讓你說對了,你說我買點啥樣的肉他喜歡吃?”
喜妹看了看麻利地切了半斤護心肉,又切了半斤半肥半瘦的豬臉肉,“李大嬸,您放心吃,不管他多金貴的客人,這兩樣保管他喜歡。”末了又切了一塊豬小腸放進去,“大嬸,這個送您搭配一下。”
李大嬸付了錢樂滋滋地挎著籃子走了。
張美鳳看著李大嬸的病背影悄悄問喜妹,“你怎麽知道她家相姑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