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討董聯盟解散的一年,也是諸侯霸權初現的一年,上半年整個大漢王朝爆發大大小小數百戰。
僅大型戰役就有雙袁的豫州之爭、袁韓冀州之爭,袁、公孫冀州之爭,青州黃巾起,曹操討東郡黑山,孫劉荊州之爭,劉董河東之爭,鮮卑侵並州,不知名的小型戰鬥更是無數。
秋收時節,諸侯們都默契停刀兵,加緊籌備糧草以應對即將到來或爆發的敵方冬季攻勢。
整個大漢亂成一鍋粥時並州卻呈現別樣的勃勃生機,別的諸侯都準備醞釀冬季攻勢,劉備卻在並州展開學術辯論賽,以及武將爭霸賽。
凡是在龍山書院舉行的學術辯論賽中取得名次,既可以選擇在龍山書院授課,也可選擇在並州境內任職或牧守一方。
為此劉備親下名帖,邀請在北海的鄭玄、曲阜孔家、冀州的胡昭、關西馬家、汝南許氏、荊州龐氏兄弟。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劉備麾下猛將如雲,他展開的武將爭霸賽,不僅可以成為天下第一人,因為這次大賽的評判就是前些時候刺殺鮮卑單於魁頭的王越。
如果說儒家學術辯論賽諸侯還會放人,武將爭霸賽諸侯極力封鎖這個消息,一旦此消息傳開,天下有潛力的武將都去投奔劉備,他們麾下還有誰能去帶兵打仗。
諸侯們雖然極力封鎖消息,可劉氏商鋪遍天下,他們的封鎖反而使得天下第一將的名頭更響亮,許多自負悍勇遊俠、不得誌的武將紛紛結伴前往並州,諸侯們無奈隻能效仿劉備,到最後先在本郡內爭奪然後派代表前往並州參加劉備舉辦的天下第一將的大賽。
就在天下第一武將傳的沸沸揚揚時,袁紹在十一月突然派大將崔巨業率兵三萬出河間郡,殺入幽州廣陽郡,圍安次縣。
原本曆史上崔巨業派兵圍故安,因故安乃屬涿郡,一時間袁紹還不想跟陸城軍鬧翻,因此派兵直接殺入廣陽安次。
公孫瓚由於界橋之敗狼狽逃迴幽州,劉虞恐鮮卑南下、袁紹北上或太史慈做大後野心澎湃犯廣陽,在魏攸等人的勸說下召公孫瓚至j縣屯兵。
公孫瓚一至j縣身在廣陽的幽州士族紛紛出兵出錢為公孫瓚置辦甲械,一月後公孫瓚複擁戴甲之士三萬餘,其中不乏平黃巾戰鮮卑的郡府老兵。
劉虞看到公孫瓚不斷做大,再加上公孫瓚踞傲的態度和一力想要學劉備準備進擊鮮卑以練兵。
劉虞不僅想起齊周的反對,趕緊招齊周前來應對。
齊周素來反對武將做大,不管是劉備還是公孫瓚,在他眼中都是一丘之貉,因此他都一味反對,外加許攸許諾:若劉虞與袁紹合並,劉虞將為hb之主,他也將成為一方牧守。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太守,這句話可不是說著玩的,亂世的一郡太守就是這方圓數千裏的土皇上。
許攸的建議很好,劉虞或將成為下個光武帝,而他說不定也能榮登三公寶座,任誰都抵不住執掌一個國家權柄的誘惑。
“明公,公孫伯珪如今尾大難掉,恐怕隻能借袁本初之手除之。”
齊周自然明白劉虞找自己來的原因,因此直言道。
齊周的心思劉虞亦能猜透一二,可他本是漢宗室,如今皇室受厄罹難,他豈能落井下石?再說他誌不在皇位,想想都對不起先帝的恩寵。
公孫瓚雖然不聽話,可他確實是一良將,沒有公孫瓚,張舉、張純不會兵敗,東部鮮卑跟中部鮮卑也不會溫順的聽從自己的指令。
可惜劉備出任並州刺史,太史慈亦外奔冀州,不然劉虞也不至於非用公孫瓚不可,既然不是非他不可,公孫瓚也不會如此囂張跋扈。
劉虞猶豫道:“吾聽說那崔巨業軍紀不好,在安次殺得血流成河?”
齊周自然明白劉虞老好人的心態又犯了,道:“主公,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公孫伯珪不死,遲早必再犯冀州,本初公也是無奈,不得不先發製人。然而一旦公孫伯珪戰歿,其還有何借口入幽州,袁家四世三公,豈能不擔心天下悠悠之口?”
劉虞撫須道:“伯珪必須得死嗎?”
齊周點頭:“主公,您也看到了,隻要伯珪不死,哪怕他隻身返迴幽州,隨時都能拉起數萬大軍。眼前發生的事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嗎?何況還有個不安分的劉玄德?如果不是劉玄德得利用公孫瓚消耗袁本初的勢力,他又豈會這麽賣力的資助公孫伯珪?哼!還弄什麽學術辯論賽,武將爭霸賽,還不是想要坐山觀虎鬥的借口。”
齊周的話句句說在點上,這點劉虞也有點不舒服,如果劉備不那麽給力幫助公孫瓚,劉虞說不定還能再容忍公孫瓚一段時間,可劉備的大力資助,不得不讓人懷疑劉備的用意。
畢竟公孫瓚跟袁紹殺得兩敗俱傷,有利於他一統幽冀兩州,何況劉備虎據在並州?欲做光武之心昭然若揭。
劉虞歎息道:“為今之計,也隻好如此了。”
劉虞默認崔巨業攻安次,一旦崔巨業攻到廣陽城,廣陽士族受損不止一星半點,他們求劉虞無門,隻好來求公孫瓚。
公孫瓚迫於壓力,再說他也想跟袁紹再決一死戰,何況隻是袁紹一別將,當即點起兩萬步騎支援安次縣。
袁、公孫之戰再開,天下為之雲動。
田楷跟孔融為了不讓麾下武將、遊俠兒前往並州,特意招募大將以進擊青州黃巾。
青州黃巾複起被驅趕至兗州。
兗州刺史劉岱令全州戒嚴,東郡太守曹操更是大肆招兵買馬,給黑山賊最猛烈的一擊。
袁術亦打著劉備盟友的旗號大肆收攏過路的遊俠兒跟在野武將,劉焉更是派張魯擊敗漢中太守蘇固,堵塞出川通道。
董卓沒能熬到這個秋收,饑餓的百姓們揭竿而起,董卓趕緊調派軍隊將其鎮壓下去,同時大量搜刮財物,修建自己的萬歲塢——湄塢。
原本熙熙攘攘的天下第一武將爭霸賽弄得虎頭蛇尾,最後隻成為劉備麾下大將的切磋,當然驚喜還是有的就是少年甘寧跟傅幹、徐庶等寥寥幾員小將,普通遊俠兒不少,都被戲誌才招募了。
黃忠輕鬆至極的奪下第一大將的名頭。
僅大型戰役就有雙袁的豫州之爭、袁韓冀州之爭,袁、公孫冀州之爭,青州黃巾起,曹操討東郡黑山,孫劉荊州之爭,劉董河東之爭,鮮卑侵並州,不知名的小型戰鬥更是無數。
秋收時節,諸侯們都默契停刀兵,加緊籌備糧草以應對即將到來或爆發的敵方冬季攻勢。
整個大漢亂成一鍋粥時並州卻呈現別樣的勃勃生機,別的諸侯都準備醞釀冬季攻勢,劉備卻在並州展開學術辯論賽,以及武將爭霸賽。
凡是在龍山書院舉行的學術辯論賽中取得名次,既可以選擇在龍山書院授課,也可選擇在並州境內任職或牧守一方。
為此劉備親下名帖,邀請在北海的鄭玄、曲阜孔家、冀州的胡昭、關西馬家、汝南許氏、荊州龐氏兄弟。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劉備麾下猛將如雲,他展開的武將爭霸賽,不僅可以成為天下第一人,因為這次大賽的評判就是前些時候刺殺鮮卑單於魁頭的王越。
如果說儒家學術辯論賽諸侯還會放人,武將爭霸賽諸侯極力封鎖這個消息,一旦此消息傳開,天下有潛力的武將都去投奔劉備,他們麾下還有誰能去帶兵打仗。
諸侯們雖然極力封鎖消息,可劉氏商鋪遍天下,他們的封鎖反而使得天下第一將的名頭更響亮,許多自負悍勇遊俠、不得誌的武將紛紛結伴前往並州,諸侯們無奈隻能效仿劉備,到最後先在本郡內爭奪然後派代表前往並州參加劉備舉辦的天下第一將的大賽。
就在天下第一武將傳的沸沸揚揚時,袁紹在十一月突然派大將崔巨業率兵三萬出河間郡,殺入幽州廣陽郡,圍安次縣。
原本曆史上崔巨業派兵圍故安,因故安乃屬涿郡,一時間袁紹還不想跟陸城軍鬧翻,因此派兵直接殺入廣陽安次。
公孫瓚由於界橋之敗狼狽逃迴幽州,劉虞恐鮮卑南下、袁紹北上或太史慈做大後野心澎湃犯廣陽,在魏攸等人的勸說下召公孫瓚至j縣屯兵。
公孫瓚一至j縣身在廣陽的幽州士族紛紛出兵出錢為公孫瓚置辦甲械,一月後公孫瓚複擁戴甲之士三萬餘,其中不乏平黃巾戰鮮卑的郡府老兵。
劉虞看到公孫瓚不斷做大,再加上公孫瓚踞傲的態度和一力想要學劉備準備進擊鮮卑以練兵。
劉虞不僅想起齊周的反對,趕緊招齊周前來應對。
齊周素來反對武將做大,不管是劉備還是公孫瓚,在他眼中都是一丘之貉,因此他都一味反對,外加許攸許諾:若劉虞與袁紹合並,劉虞將為hb之主,他也將成為一方牧守。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太守,這句話可不是說著玩的,亂世的一郡太守就是這方圓數千裏的土皇上。
許攸的建議很好,劉虞或將成為下個光武帝,而他說不定也能榮登三公寶座,任誰都抵不住執掌一個國家權柄的誘惑。
“明公,公孫伯珪如今尾大難掉,恐怕隻能借袁本初之手除之。”
齊周自然明白劉虞找自己來的原因,因此直言道。
齊周的心思劉虞亦能猜透一二,可他本是漢宗室,如今皇室受厄罹難,他豈能落井下石?再說他誌不在皇位,想想都對不起先帝的恩寵。
公孫瓚雖然不聽話,可他確實是一良將,沒有公孫瓚,張舉、張純不會兵敗,東部鮮卑跟中部鮮卑也不會溫順的聽從自己的指令。
可惜劉備出任並州刺史,太史慈亦外奔冀州,不然劉虞也不至於非用公孫瓚不可,既然不是非他不可,公孫瓚也不會如此囂張跋扈。
劉虞猶豫道:“吾聽說那崔巨業軍紀不好,在安次殺得血流成河?”
齊周自然明白劉虞老好人的心態又犯了,道:“主公,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公孫伯珪不死,遲早必再犯冀州,本初公也是無奈,不得不先發製人。然而一旦公孫伯珪戰歿,其還有何借口入幽州,袁家四世三公,豈能不擔心天下悠悠之口?”
劉虞撫須道:“伯珪必須得死嗎?”
齊周點頭:“主公,您也看到了,隻要伯珪不死,哪怕他隻身返迴幽州,隨時都能拉起數萬大軍。眼前發生的事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嗎?何況還有個不安分的劉玄德?如果不是劉玄德得利用公孫瓚消耗袁本初的勢力,他又豈會這麽賣力的資助公孫伯珪?哼!還弄什麽學術辯論賽,武將爭霸賽,還不是想要坐山觀虎鬥的借口。”
齊周的話句句說在點上,這點劉虞也有點不舒服,如果劉備不那麽給力幫助公孫瓚,劉虞說不定還能再容忍公孫瓚一段時間,可劉備的大力資助,不得不讓人懷疑劉備的用意。
畢竟公孫瓚跟袁紹殺得兩敗俱傷,有利於他一統幽冀兩州,何況劉備虎據在並州?欲做光武之心昭然若揭。
劉虞歎息道:“為今之計,也隻好如此了。”
劉虞默認崔巨業攻安次,一旦崔巨業攻到廣陽城,廣陽士族受損不止一星半點,他們求劉虞無門,隻好來求公孫瓚。
公孫瓚迫於壓力,再說他也想跟袁紹再決一死戰,何況隻是袁紹一別將,當即點起兩萬步騎支援安次縣。
袁、公孫之戰再開,天下為之雲動。
田楷跟孔融為了不讓麾下武將、遊俠兒前往並州,特意招募大將以進擊青州黃巾。
青州黃巾複起被驅趕至兗州。
兗州刺史劉岱令全州戒嚴,東郡太守曹操更是大肆招兵買馬,給黑山賊最猛烈的一擊。
袁術亦打著劉備盟友的旗號大肆收攏過路的遊俠兒跟在野武將,劉焉更是派張魯擊敗漢中太守蘇固,堵塞出川通道。
董卓沒能熬到這個秋收,饑餓的百姓們揭竿而起,董卓趕緊調派軍隊將其鎮壓下去,同時大量搜刮財物,修建自己的萬歲塢——湄塢。
原本熙熙攘攘的天下第一武將爭霸賽弄得虎頭蛇尾,最後隻成為劉備麾下大將的切磋,當然驚喜還是有的就是少年甘寧跟傅幹、徐庶等寥寥幾員小將,普通遊俠兒不少,都被戲誌才招募了。
黃忠輕鬆至極的奪下第一大將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