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悠然田居劄記(種田) 作者:魚丸和粗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氏點頭:“薑家家風於越京也甚為有名,如若不然,王氏女當年也不會下嫁薑通判。”
“是啊,薑家家風可當真好得很,這下越京也已知曉。”
宜悠聽著巧姐暢快的反話,也是打心底裏為她高興。同時她心中暗自慶幸,幸虧自家與穆然都靠上了縣衙這棵大樹,且關係不錯。章氏這份不輸男兒的才智,著實令她拜服。
不僅如此,章氏也是護短之人。單看吳媽媽便知,若不是娶了吳媽媽為妻,以錢叔那酒糟老頭,如何能當上眾獄卒的頭。畢竟那位置,雖然說起來不好聽,但往來油水著實厚。
**
剛想到吳媽媽,她便滿臉喜色的推門進來。
“夫人、穆夫人、小姐,大喜,大喜啊!”
“喜從何來?”
“吏部評判老爺為優等,老爺命人來報,知州大人上疏已奏達天聽。”
宜悠方才未聽這後半段,如今結合前後,她也想明白過來:“方才我與夫君拜會陳大人,便已聽聞考評之事。方才見到夫人心生歡喜,一時間倒是忘卻。”
章氏麵帶喜色:“如此大的事你都能忘,這事可也與你有關。”
“我?”
宜悠驚訝,定親後雲州那邊派來的媒婆也曾幾次登門,試圖讓她退親,去做那為陳家生兒子得誥命的貴妾。不過任憑媒婆磨破了嘴皮子,李氏都如鋸嘴葫蘆般,無論如何都咬定了不鬆口。
李氏做的不僅這些,待媒婆走後,她便與左鄰右舍大吐苦水:什麽閨女長得太悄生了也不好,順帶將前因後果隱隱約約的道出。巧姐退親之事早已在雲州傳得沸沸揚揚,那她與陳知州的相識也不再是坊間那些月下私會的傳聞。
媒婆來過幾次,前因後果也越發透明。眼見鄰裏目光越發不對,尹氏終於敗下陣來。
迴憶完畢,宜悠卻知以尹氏的性子定會秋後算賬。被她盯上,穆然雖有廖監軍護著,但也是樁大麻煩事。
“夫人所言極是,若知州大人能高升,我也放下懸著的那口氣。”
章氏目露讚許:“當真是一點就透,其實此事也無須你過分憂心。知州大人雖統管全雲州,但這一縣之地,我還有把握。”
沒等她舒一口氣,章氏話鋒一轉:“不過,眼下倒還有件麻煩事。”
“恩?”
“你已嫁入官家,雖時日尚短,但有些事卻是不能迴避。小年之前,雲州各家卻是要走動。到二十左右那幾天,咱們都得聚在一塊,互相湊湊熱鬧。”
“我未有任何經驗,還請夫人指點一二。”
“這也好說,到時你跟著我,少說多看便是。不說不錯,便是有人刻意找茬,也挑不出什麽毛病。”
宜悠又問了一眾打點之事,章氏一一迴答。很快她便發現,官家夫人過年所做之事,與雲林村沈家並無太大差別。那一點不同之事,便在於平日結交之人更為富貴,連帶著送的禮也更值錢。
想到這她心一陣抽,李氏攢了四百兩紋銀,穆然又多給三百兩。她本想著,兩家各自出一半,趁著過年把合適的鋪子盤下來,日後有盈餘兩家也按比例分。可如今聽完她卻一個頭兩個大,三百兩看似多,可以穆然如今的縣尉官職,送的多收的少,上下打點三百兩她當真不知能不能花完。
將心中憂愁一一告知,章氏卻是笑出聲:“真是個會過日子的,隻是你瞧,縣衙如此多人,哪個為官者因年節往來而窮到揭不開鍋?”
“自是沒有,如此,還請夫人教我。”
“也罷,我便多與你說道說道。士農工商,商者最為富足,可地位最低下。咱們雲縣可不是那荒涼之地。此處經商者眾多,與管家往來也密切。尋常他們有個事,總得托官府庇佑。以穆然如今身份,定會有人找上門。”
隨後章氏給她指一條明路,近來朝廷要開戰,定要征收錢糧。然雲州富庶,比照朝廷稅率,一半商戶便可繳齊,剩餘另一半,自是被各家瓜分。
“這要是查下來,豈不是貪腐之罪?”
章氏笑得更歡快:“當今聖上何等英明之人,豈會被我等隨意欺瞞。這些事他定心中有數,隻要下麵不太過分,百姓也不會被征收的傾家蕩產,這便是太平盛世。”
宜悠總算明白,比如縣丞甲為官清廉,不取民眾分毫,治下民眾隻得溫飽;再比如縣丞乙素喜富貴,然頭腦靈活手腕高杆,他所轄之地年年豐收,民眾繳高額稅賦後,仍生活富足。
二者相較,孰優孰劣一目了然。陳縣丞為官多年,所做之事便是盡可能協調發掘眾官員能力。同僚間戮力同心,保證春耕秋收順順當當,商路通暢。各家都發財,然後能再給他貪更多錢。
“所以你放心大膽的拿,迴家讓穆然舒舒服服的把活幹好,三年後吏部考評準得優等。”
宜悠深深的將這段話記在心裏,她發現,每次跟章氏來往,她總能有意外收獲。一次又一次,她逐漸擺脫雲林村狹窄的眼界,看向更高更廣的世界。
“多謝夫人指點。”
**
宜悠真心的深鞠一躬,章氏也受下。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她性子好強,最喜歡溫和又有主見的人。今夏宜悠初與她談條件時,她隻覺此人性格過剛。可見著她對爹娘的額孝順,對弟弟的愛護,她也順帶發現那隱藏的柔軟一麵。相處的越久,她的欣賞之意就越濃。誠然她起點很低,可耐不住謙虛好學。況且,如此漂亮的一個人兒,站在她麵前,單是看著也賞心悅目。
她本不願帶人,太過累贅。不過如今已決定帶她,那這大禮也不算白收。
宜悠能感受到章氏的態度,她更明白,章氏答應的如此痛快,除了她本身性格投契之外,更重要的則是穆然與廖監軍的關係。
“起來吧,今日我也跟你說說。這些人往常湊在一塊,排位是按各自夫婿官職。若是隻有此點,那也著實乏味,此外說得最多的便是兒女。”
說到這章氏一臉驕傲:“這點我自是無絲毫負擔,睿哥和巧姐都是好的,他們羨慕我還來不及。”
巧姐撇撇嘴,毫不客氣的潑冷水:“娘,今年咱們該怎麽說?”
事關別人私密,宜悠隻笑笑並不多言。
“該怎麽說就怎麽說,我最近不言語雖是想要平息風波,但這不代表我怕了他們。你們倆,到時候也給我端足了架子。畏畏縮縮的,那些個踩低捧高的不欺負你欺負誰!”
宜悠忙應下,巧姐朝她吐吐舌頭:“娘,我知道啦。”
三言兩語說服女兒,章氏轉過頭來:“你這年歲,正是該調養的時候。女人滋補這塊,便是得從小做起。要是一個不注意,等到人老珠黃,那時候精氣神也全都跑光,身子骨跟個篩子似得,就是天山雪蓮也補不迴來。”
說罷章氏交給她一張方子,宜悠打開瞅瞅,大概是個藥膳。
“若說最傷根源之事,當數生產。如今你還不及,再調養幾年,二十左右才是好時候。小心養上幾年,把身子骨養好了,才能順當。不然你看那些早生的,基本生一個死一個,勉強養活也病病歪歪。”
“是啊,薑家家風可當真好得很,這下越京也已知曉。”
宜悠聽著巧姐暢快的反話,也是打心底裏為她高興。同時她心中暗自慶幸,幸虧自家與穆然都靠上了縣衙這棵大樹,且關係不錯。章氏這份不輸男兒的才智,著實令她拜服。
不僅如此,章氏也是護短之人。單看吳媽媽便知,若不是娶了吳媽媽為妻,以錢叔那酒糟老頭,如何能當上眾獄卒的頭。畢竟那位置,雖然說起來不好聽,但往來油水著實厚。
**
剛想到吳媽媽,她便滿臉喜色的推門進來。
“夫人、穆夫人、小姐,大喜,大喜啊!”
“喜從何來?”
“吏部評判老爺為優等,老爺命人來報,知州大人上疏已奏達天聽。”
宜悠方才未聽這後半段,如今結合前後,她也想明白過來:“方才我與夫君拜會陳大人,便已聽聞考評之事。方才見到夫人心生歡喜,一時間倒是忘卻。”
章氏麵帶喜色:“如此大的事你都能忘,這事可也與你有關。”
“我?”
宜悠驚訝,定親後雲州那邊派來的媒婆也曾幾次登門,試圖讓她退親,去做那為陳家生兒子得誥命的貴妾。不過任憑媒婆磨破了嘴皮子,李氏都如鋸嘴葫蘆般,無論如何都咬定了不鬆口。
李氏做的不僅這些,待媒婆走後,她便與左鄰右舍大吐苦水:什麽閨女長得太悄生了也不好,順帶將前因後果隱隱約約的道出。巧姐退親之事早已在雲州傳得沸沸揚揚,那她與陳知州的相識也不再是坊間那些月下私會的傳聞。
媒婆來過幾次,前因後果也越發透明。眼見鄰裏目光越發不對,尹氏終於敗下陣來。
迴憶完畢,宜悠卻知以尹氏的性子定會秋後算賬。被她盯上,穆然雖有廖監軍護著,但也是樁大麻煩事。
“夫人所言極是,若知州大人能高升,我也放下懸著的那口氣。”
章氏目露讚許:“當真是一點就透,其實此事也無須你過分憂心。知州大人雖統管全雲州,但這一縣之地,我還有把握。”
沒等她舒一口氣,章氏話鋒一轉:“不過,眼下倒還有件麻煩事。”
“恩?”
“你已嫁入官家,雖時日尚短,但有些事卻是不能迴避。小年之前,雲州各家卻是要走動。到二十左右那幾天,咱們都得聚在一塊,互相湊湊熱鬧。”
“我未有任何經驗,還請夫人指點一二。”
“這也好說,到時你跟著我,少說多看便是。不說不錯,便是有人刻意找茬,也挑不出什麽毛病。”
宜悠又問了一眾打點之事,章氏一一迴答。很快她便發現,官家夫人過年所做之事,與雲林村沈家並無太大差別。那一點不同之事,便在於平日結交之人更為富貴,連帶著送的禮也更值錢。
想到這她心一陣抽,李氏攢了四百兩紋銀,穆然又多給三百兩。她本想著,兩家各自出一半,趁著過年把合適的鋪子盤下來,日後有盈餘兩家也按比例分。可如今聽完她卻一個頭兩個大,三百兩看似多,可以穆然如今的縣尉官職,送的多收的少,上下打點三百兩她當真不知能不能花完。
將心中憂愁一一告知,章氏卻是笑出聲:“真是個會過日子的,隻是你瞧,縣衙如此多人,哪個為官者因年節往來而窮到揭不開鍋?”
“自是沒有,如此,還請夫人教我。”
“也罷,我便多與你說道說道。士農工商,商者最為富足,可地位最低下。咱們雲縣可不是那荒涼之地。此處經商者眾多,與管家往來也密切。尋常他們有個事,總得托官府庇佑。以穆然如今身份,定會有人找上門。”
隨後章氏給她指一條明路,近來朝廷要開戰,定要征收錢糧。然雲州富庶,比照朝廷稅率,一半商戶便可繳齊,剩餘另一半,自是被各家瓜分。
“這要是查下來,豈不是貪腐之罪?”
章氏笑得更歡快:“當今聖上何等英明之人,豈會被我等隨意欺瞞。這些事他定心中有數,隻要下麵不太過分,百姓也不會被征收的傾家蕩產,這便是太平盛世。”
宜悠總算明白,比如縣丞甲為官清廉,不取民眾分毫,治下民眾隻得溫飽;再比如縣丞乙素喜富貴,然頭腦靈活手腕高杆,他所轄之地年年豐收,民眾繳高額稅賦後,仍生活富足。
二者相較,孰優孰劣一目了然。陳縣丞為官多年,所做之事便是盡可能協調發掘眾官員能力。同僚間戮力同心,保證春耕秋收順順當當,商路通暢。各家都發財,然後能再給他貪更多錢。
“所以你放心大膽的拿,迴家讓穆然舒舒服服的把活幹好,三年後吏部考評準得優等。”
宜悠深深的將這段話記在心裏,她發現,每次跟章氏來往,她總能有意外收獲。一次又一次,她逐漸擺脫雲林村狹窄的眼界,看向更高更廣的世界。
“多謝夫人指點。”
**
宜悠真心的深鞠一躬,章氏也受下。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她性子好強,最喜歡溫和又有主見的人。今夏宜悠初與她談條件時,她隻覺此人性格過剛。可見著她對爹娘的額孝順,對弟弟的愛護,她也順帶發現那隱藏的柔軟一麵。相處的越久,她的欣賞之意就越濃。誠然她起點很低,可耐不住謙虛好學。況且,如此漂亮的一個人兒,站在她麵前,單是看著也賞心悅目。
她本不願帶人,太過累贅。不過如今已決定帶她,那這大禮也不算白收。
宜悠能感受到章氏的態度,她更明白,章氏答應的如此痛快,除了她本身性格投契之外,更重要的則是穆然與廖監軍的關係。
“起來吧,今日我也跟你說說。這些人往常湊在一塊,排位是按各自夫婿官職。若是隻有此點,那也著實乏味,此外說得最多的便是兒女。”
說到這章氏一臉驕傲:“這點我自是無絲毫負擔,睿哥和巧姐都是好的,他們羨慕我還來不及。”
巧姐撇撇嘴,毫不客氣的潑冷水:“娘,今年咱們該怎麽說?”
事關別人私密,宜悠隻笑笑並不多言。
“該怎麽說就怎麽說,我最近不言語雖是想要平息風波,但這不代表我怕了他們。你們倆,到時候也給我端足了架子。畏畏縮縮的,那些個踩低捧高的不欺負你欺負誰!”
宜悠忙應下,巧姐朝她吐吐舌頭:“娘,我知道啦。”
三言兩語說服女兒,章氏轉過頭來:“你這年歲,正是該調養的時候。女人滋補這塊,便是得從小做起。要是一個不注意,等到人老珠黃,那時候精氣神也全都跑光,身子骨跟個篩子似得,就是天山雪蓮也補不迴來。”
說罷章氏交給她一張方子,宜悠打開瞅瞅,大概是個藥膳。
“若說最傷根源之事,當數生產。如今你還不及,再調養幾年,二十左右才是好時候。小心養上幾年,把身子骨養好了,才能順當。不然你看那些早生的,基本生一個死一個,勉強養活也病病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