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悠然田居劄記(種田) 作者:魚丸和粗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直沉默的沈福海也點頭:“娘,這事四弟的確做得不厚道。”
老太太沉吟一會:“這事你去辦,我調個人手給你。”
“還是娘深明大義。”程氏拍著馬屁,看著麵色平靜的老太太,開始合計著把這些人買過來的可能。一顆顆的拔牙,等她徹底收攏了人心,這個家誰做主還真不一定。
**
同樣是晚飯,沈福祥家多了一口人。
穆然這幾日有公差,晚上不得歸家,原先要去親戚家的穆宇,就被長生挽留了下來。兩個小家夥每日同吃同睡,很快成了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
“宇哥兒來,多吃點肉,這樣才能長高長壯。”
李氏給他夾一筷子排骨,絲毫不心疼好東西。不說穆宇這孩子可人心的疼,單是這幾天趕集,那些牛鬼蛇神知道他們家背後有衙役,就會自發的離沈家攤位遠遠的,她也會對穆宇好。
“這幾日買賣好,三貫錢已是湊齊。”
沈福祥抽一袋煙,歎口氣商量著說道。族學的錢不交,他們家怕是會被人戳脊梁骨。
宜悠一愣,隨即釋然。嚐到賣包子的甜頭後,自家再次增加了包子數量,從原先的四百個,到現在每集八百個。而且在她的建議下,除了原來幾樣外又加了花卷和純肉包子。
花卷和肉包賣五文錢一隻,每種限量一百隻。物以稀為貴,這兩類東西反倒每次都早賣完。這樣賺著,錢自然是成倍的翻滾。
“孩子爹,它奶奶那天不是說過……”
李氏有些難以啟齒,宜悠接話:“爹,你先別急。現在交上,咱家這買賣肯定會有人眼紅。用不了兩天,你就知道該不該交了。”
胸有成竹的說法,引來了全家人的懷疑。就連吃的歡的長生也開口:“姐姐,有什麽事?”
“我摟草迴來,不小心跟虎子摔倒在一起,被二伯母看到了。”喘了口長氣,她不無惡意的說道:“當時她就唿天搶地,說些難聽的話。怕是過不了兩天,雲林村就都知道這事。”
“這……”李氏大驚失色:“難道她不要沈家的名聲了。”
宜悠眯眼:“娘,隻要我們不是沈家人,那還能怎麽礙著沈家的名聲。奶奶那邊,最後肯定會被她說動。這次,我卻不想再讓她如願。”
☆、 第二十八章
沈福祥罕見的點起了旱煙,李氏也挫著圍裙:“這可咋辦?”
“爹、娘,你們別愁。二伯母敢這麽做,我早就想好了應對的招數。從奶奶到二伯一家,最重視的無非就是權勢和地位。日久見人心,雲林村沈家這麽多口人,誰不知道他們倆的為人。”
李氏歎氣:“知道有什麽用,還不是敢怒不敢言。就像前朝咱們這的知縣老爺,我聽老一輩的人說,他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可他手裏有權,手底下養著一大批鷹犬,彼此狼狽為奸一手遮天,愣是幾十年沒人敢管。”
宜悠當然也知道,曾經她也爬到了這樣的特權階級,所以甚至她比爹娘了解的還要深。
“如果出現一個機會,能讓所有人得利?”
“二丫,你終歸還是太小。人都有惰性,隻要日子太平安逸,一般就會安於現狀,而不是鋌而走險。”
“娘,你放心,我自有成算。”
拍拍胸口,她豈會不懂那簡單的人心。從重生第二天,四丫代她進縣衙為婢,程氏看她的眼神刻骨惡毒起,她就一直在綢繆此事。雲林村畢竟是小地方,這裏的人世代以種田為生,所以程氏還能吃得開。但比起前世吃著不愁,盡想著勾心鬥角的陳府,他們手段就有些不夠看了。
雖然她手段不見得有多好,可她見過大夫人如何做。這個把月她也琢磨出些門道,如今這事正是個好機會。
“二丫,哎……”
沈福祥將煙鬥戳在地下,熄滅後歎一口氣,默默走出去。
沒多久,院外傳來哢嚓哢嚓的砍柴聲。
“你爹就那樣,二丫別往心裏去。”
“娘,我知道。爹也是擔心我們會吃虧,但這樣下去總不是個法子。”
李氏看著眼鏡閃亮的女兒,慧黠的神情與二十年前的她一般無二。歲月是方磨刀石,一點點磨去人身上的棱角,不複當年模樣。
當初嫁給福祥是為了什麽?不就看上了他的老實本分,想有個人疼,一點點經營好日子。如今快二十年過去,驀然迴首,這幾十年的日子,竟與披上紅蓋頭前想的那些漸行漸遠。
“這些娘都明白,其實想想,咱們家最壞不過跟以前一樣。二丫放心去做,你爹就交給娘來說。”
宜悠坐上炕,靠在母親肩頭,稍顯淩亂的頭發在她耳垂處摩擦。是啊,最壞的情況他們都經曆過,以後還有什麽好畏懼的。
樹欲靜而風不停,不解決程氏那些人,他們家將永無寧日。
“嗯。”
說動了娘,也就相當於搞定全家,她總算放下一半心。
**
農家生活左不過柴米油鹽,晨露未晞之時扛著鋤頭下田耕作,晚霞漫天之刻農家燃起嫋嫋炊煙。日複一日,貧窮但安然。
宜悠亦然,雖不用下地,但家中包子生意她卻是主力。雖說要布置些東西,但多數時間她卻是在為生計忙碌。
燒起火給長生熱個花卷,她用籠布包好窩頭,係上鬥笠挑著扁擔往西邊田裏走去。一路不少十來歲的男孩,見到她紛紛吹口哨。
“虎子的小媳婦過來了。”
“別說,小心她撿石頭扔你”
“這還不讓說了,反正都傳開了。”
宜悠隨手抓起一塊石子,直接朝那邊扔去。半大的孩子忙躲開,邊跑邊喊著順口溜“小媳婦,一十六;小臉俏紅不知羞,拽著漢子草堆鑽。”
“叫你再胡說,我就是扔破你頭,也沒人能為你找迴來。”
吼完後,她低頭往自家田間走去。程氏果然不負眾望的將事情傳開,不過從大麵上看,此事完全與她無關。而是一個藏在樹椏上的放牛郎看到,順便編成句順口溜四處傳。
老太太沉吟一會:“這事你去辦,我調個人手給你。”
“還是娘深明大義。”程氏拍著馬屁,看著麵色平靜的老太太,開始合計著把這些人買過來的可能。一顆顆的拔牙,等她徹底收攏了人心,這個家誰做主還真不一定。
**
同樣是晚飯,沈福祥家多了一口人。
穆然這幾日有公差,晚上不得歸家,原先要去親戚家的穆宇,就被長生挽留了下來。兩個小家夥每日同吃同睡,很快成了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
“宇哥兒來,多吃點肉,這樣才能長高長壯。”
李氏給他夾一筷子排骨,絲毫不心疼好東西。不說穆宇這孩子可人心的疼,單是這幾天趕集,那些牛鬼蛇神知道他們家背後有衙役,就會自發的離沈家攤位遠遠的,她也會對穆宇好。
“這幾日買賣好,三貫錢已是湊齊。”
沈福祥抽一袋煙,歎口氣商量著說道。族學的錢不交,他們家怕是會被人戳脊梁骨。
宜悠一愣,隨即釋然。嚐到賣包子的甜頭後,自家再次增加了包子數量,從原先的四百個,到現在每集八百個。而且在她的建議下,除了原來幾樣外又加了花卷和純肉包子。
花卷和肉包賣五文錢一隻,每種限量一百隻。物以稀為貴,這兩類東西反倒每次都早賣完。這樣賺著,錢自然是成倍的翻滾。
“孩子爹,它奶奶那天不是說過……”
李氏有些難以啟齒,宜悠接話:“爹,你先別急。現在交上,咱家這買賣肯定會有人眼紅。用不了兩天,你就知道該不該交了。”
胸有成竹的說法,引來了全家人的懷疑。就連吃的歡的長生也開口:“姐姐,有什麽事?”
“我摟草迴來,不小心跟虎子摔倒在一起,被二伯母看到了。”喘了口長氣,她不無惡意的說道:“當時她就唿天搶地,說些難聽的話。怕是過不了兩天,雲林村就都知道這事。”
“這……”李氏大驚失色:“難道她不要沈家的名聲了。”
宜悠眯眼:“娘,隻要我們不是沈家人,那還能怎麽礙著沈家的名聲。奶奶那邊,最後肯定會被她說動。這次,我卻不想再讓她如願。”
☆、 第二十八章
沈福祥罕見的點起了旱煙,李氏也挫著圍裙:“這可咋辦?”
“爹、娘,你們別愁。二伯母敢這麽做,我早就想好了應對的招數。從奶奶到二伯一家,最重視的無非就是權勢和地位。日久見人心,雲林村沈家這麽多口人,誰不知道他們倆的為人。”
李氏歎氣:“知道有什麽用,還不是敢怒不敢言。就像前朝咱們這的知縣老爺,我聽老一輩的人說,他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可他手裏有權,手底下養著一大批鷹犬,彼此狼狽為奸一手遮天,愣是幾十年沒人敢管。”
宜悠當然也知道,曾經她也爬到了這樣的特權階級,所以甚至她比爹娘了解的還要深。
“如果出現一個機會,能讓所有人得利?”
“二丫,你終歸還是太小。人都有惰性,隻要日子太平安逸,一般就會安於現狀,而不是鋌而走險。”
“娘,你放心,我自有成算。”
拍拍胸口,她豈會不懂那簡單的人心。從重生第二天,四丫代她進縣衙為婢,程氏看她的眼神刻骨惡毒起,她就一直在綢繆此事。雲林村畢竟是小地方,這裏的人世代以種田為生,所以程氏還能吃得開。但比起前世吃著不愁,盡想著勾心鬥角的陳府,他們手段就有些不夠看了。
雖然她手段不見得有多好,可她見過大夫人如何做。這個把月她也琢磨出些門道,如今這事正是個好機會。
“二丫,哎……”
沈福祥將煙鬥戳在地下,熄滅後歎一口氣,默默走出去。
沒多久,院外傳來哢嚓哢嚓的砍柴聲。
“你爹就那樣,二丫別往心裏去。”
“娘,我知道。爹也是擔心我們會吃虧,但這樣下去總不是個法子。”
李氏看著眼鏡閃亮的女兒,慧黠的神情與二十年前的她一般無二。歲月是方磨刀石,一點點磨去人身上的棱角,不複當年模樣。
當初嫁給福祥是為了什麽?不就看上了他的老實本分,想有個人疼,一點點經營好日子。如今快二十年過去,驀然迴首,這幾十年的日子,竟與披上紅蓋頭前想的那些漸行漸遠。
“這些娘都明白,其實想想,咱們家最壞不過跟以前一樣。二丫放心去做,你爹就交給娘來說。”
宜悠坐上炕,靠在母親肩頭,稍顯淩亂的頭發在她耳垂處摩擦。是啊,最壞的情況他們都經曆過,以後還有什麽好畏懼的。
樹欲靜而風不停,不解決程氏那些人,他們家將永無寧日。
“嗯。”
說動了娘,也就相當於搞定全家,她總算放下一半心。
**
農家生活左不過柴米油鹽,晨露未晞之時扛著鋤頭下田耕作,晚霞漫天之刻農家燃起嫋嫋炊煙。日複一日,貧窮但安然。
宜悠亦然,雖不用下地,但家中包子生意她卻是主力。雖說要布置些東西,但多數時間她卻是在為生計忙碌。
燒起火給長生熱個花卷,她用籠布包好窩頭,係上鬥笠挑著扁擔往西邊田裏走去。一路不少十來歲的男孩,見到她紛紛吹口哨。
“虎子的小媳婦過來了。”
“別說,小心她撿石頭扔你”
“這還不讓說了,反正都傳開了。”
宜悠隨手抓起一塊石子,直接朝那邊扔去。半大的孩子忙躲開,邊跑邊喊著順口溜“小媳婦,一十六;小臉俏紅不知羞,拽著漢子草堆鑽。”
“叫你再胡說,我就是扔破你頭,也沒人能為你找迴來。”
吼完後,她低頭往自家田間走去。程氏果然不負眾望的將事情傳開,不過從大麵上看,此事完全與她無關。而是一個藏在樹椏上的放牛郎看到,順便編成句順口溜四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