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醫生的建議,我也試圖摸清我的血壓的規律、找出影響我血壓的原因,但我的血壓的起伏總是讓人捉摸不定:比方說按常理高血壓應該與休息好壞有關,可是往往我一夜沒有睡好,清晨測量血壓時,我心想血壓一定會高,可是它偏偏隻有130/85;有時一晚上睡得很好,我自認為這下血壓肯定正常了,殊不知測量出的血壓竟是150/95。人們又常說血壓應該與一個人的情緒有關,可我發現我的血壓並不完全受我的情緒、我的喜怒哀樂、我的焦慮、我的興奮的精神的控製。
倒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那就是總的來說我坐著的時候,血壓會低一些,不過我躺著的時候,也隻是清晨血壓高一些,所以說我的血壓的變化,也不能說是完全與我的體位有關。根據統計我得出的結果是:我的血壓值一天的變化曲線清晨躺在床上時是峰值,起床後它就趨於正常平緩,中午時節和傍晚時節有兩個低穀,晚上睡眠時又趨於平緩。
麵對這種情況,要針對高血壓用降壓藥,我就犯難了。輕易用藥我又怕在降低高血壓的同時,會引起低血壓的下降,所以一般來說對於高血壓我是著重在觀察,而長期服用的隻是與冠心病和腦缺血有關的心血管一類的中成藥(嗬護腎髒)。就像是後來我對付我的糖尿病一樣,我的宗旨還是盡量地不用藥(為了不對藥物產生依賴,更是為了保護腎髒),用控製飲食的辦法來控製我的血糖。
對於幾次高血壓的突然爆發(包括一九七八年的那次,二ooo年以後的幾次住院,都是因它而起),我至今沒有找到原因。它們都是在晚上六點鍾到九點鍾的時段發生的,其來勢兇猛,一下子血壓可以衝到160-180,頭極度地眩暈、嘔吐,連眼睛都不敢睜開,這個時候就是馬上躺到床上,血壓也沒法恢複正常,我隻有求救與120了。
然而幾次住院我發現醫院對我也沒有采取什麽特別的手段和用藥,一住進病房就上心跳血壓監測儀和少不了的輸液,而每次到了第二天清晨,我的感覺就好多了。然後就是接受全身檢查,說是血糖偏高、血脂也不正常、又有尿路感染(我的小便化驗是長期不正常的,腎功能也是),雖然血壓降下來了,單就尿路感染就要我每天接受輸液(反正住院就等於輸液)。
每次住院隻要血壓穩定了,眩暈減弱了,我便主動提出要求出院,當然還得簽“主動要求出院,後果自負”之類的“保證書”。我曾經問過醫生,遇到我的這種突發情況我們自己能不能采取什麽應急措施、我們自己能不能想辦法處理,迴答說是“不好說”、也“說不準”,言外之意隻能是馬上送到醫院來“搶救”了。折騰了幾次之後,我對自己的這種“病發”多少也有了一點“譜”,但是就像醫生們的“明哲”一樣,對於心腦血管這類卒死率極高的突發症,是誰也不敢掉以輕心的。
為了隨時能判斷我的血壓的高低,為了監測高血壓,特別是為了對付我的低血壓,我慢慢地摸索,練就了一種本領:那就是根據我自己脈搏跳動的強弱、快慢、幅度,就能判斷出我的血壓的高低。之所以人們經常看見我摸著自己的脈搏,那是我除了每天三次用水銀血壓表測定血壓之外,隨時隨地地(特別是在我感覺身體不適的時侯)在監測我的血壓。
經過了那麽多年的“監測”、“統計”和“分析”,我始終沒能找到我特有的、常人所不具備的血壓忽高忽低(經常是低得離譜),捉摸不定的“規律”。對付高血壓我也隻能采用常規的辦法:那就是注意休息、控製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堅持服用緩解心腦血管病變的“中成藥”,什麽“養心氏”、“銀杏葉”之類,當然還有“阿斯匹林”,至於“速效救心”一類的急救藥物,則更是隨身常備。
至於對付低血壓,我則是完全茫然。醫學上也說了,大凡在冬季,由於氣溫低令血管收縮,整體的血壓水平會偏高;而夏季則相反,由於氣溫高導致血管擴張,會使血壓偏低。然而對於這種說法,我又是一個例外,無論是春夏秋冬,我的血壓是照樣“獨斷專行”,完全不受外界氣候因素的左右,“想”高就高,“想”低就低。我唯一能做到的僅僅隻能是在預計血壓會低,或者是發現學血壓偏低時“加強運動”。
我所謂的“運動”也隻能是在室內室外轉動輪椅、玩玩電腦、吊吊“杠子”、做做類似於廣播體操的上肢闊胸運動、用輪椅的扶手做做屈臂撐和前後左右地晃動身軀等等。總的來說那樣的話我的感覺會稍稍好一些,特別是在晚飯後,如果我一直是坐在那裏看電視,沒準晚上測量血壓一定偏低。但是也有例外,最典型的就是當我坐在“大便凳”上大便時發生低血壓,無論我怎樣“鏖戰”一兩個小時:又是屈體、又是壓腹、又是“摳”、又是“擠”的累的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的(我認為那是我最大量的運動),但摸摸脈搏血壓仍然升不起來。
所以說我對於我那時高時低、捉摸不定的血壓算是完全茫然,隻是隱隱的覺得我的血壓的改變、我的血壓的特殊多變可能和高位截癱直接有關,是不是由於身體大部分喪失了運動功能,肌肉鬆弛的緣故而引起。我能做的隻能是盡力維護我的心腦血管,堅持服用中成藥、注意生活節奏、保持良好的飲食起居和心態、嚴防高低血壓的突然襲擊而已。
倒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那就是總的來說我坐著的時候,血壓會低一些,不過我躺著的時候,也隻是清晨血壓高一些,所以說我的血壓的變化,也不能說是完全與我的體位有關。根據統計我得出的結果是:我的血壓值一天的變化曲線清晨躺在床上時是峰值,起床後它就趨於正常平緩,中午時節和傍晚時節有兩個低穀,晚上睡眠時又趨於平緩。
麵對這種情況,要針對高血壓用降壓藥,我就犯難了。輕易用藥我又怕在降低高血壓的同時,會引起低血壓的下降,所以一般來說對於高血壓我是著重在觀察,而長期服用的隻是與冠心病和腦缺血有關的心血管一類的中成藥(嗬護腎髒)。就像是後來我對付我的糖尿病一樣,我的宗旨還是盡量地不用藥(為了不對藥物產生依賴,更是為了保護腎髒),用控製飲食的辦法來控製我的血糖。
對於幾次高血壓的突然爆發(包括一九七八年的那次,二ooo年以後的幾次住院,都是因它而起),我至今沒有找到原因。它們都是在晚上六點鍾到九點鍾的時段發生的,其來勢兇猛,一下子血壓可以衝到160-180,頭極度地眩暈、嘔吐,連眼睛都不敢睜開,這個時候就是馬上躺到床上,血壓也沒法恢複正常,我隻有求救與120了。
然而幾次住院我發現醫院對我也沒有采取什麽特別的手段和用藥,一住進病房就上心跳血壓監測儀和少不了的輸液,而每次到了第二天清晨,我的感覺就好多了。然後就是接受全身檢查,說是血糖偏高、血脂也不正常、又有尿路感染(我的小便化驗是長期不正常的,腎功能也是),雖然血壓降下來了,單就尿路感染就要我每天接受輸液(反正住院就等於輸液)。
每次住院隻要血壓穩定了,眩暈減弱了,我便主動提出要求出院,當然還得簽“主動要求出院,後果自負”之類的“保證書”。我曾經問過醫生,遇到我的這種突發情況我們自己能不能采取什麽應急措施、我們自己能不能想辦法處理,迴答說是“不好說”、也“說不準”,言外之意隻能是馬上送到醫院來“搶救”了。折騰了幾次之後,我對自己的這種“病發”多少也有了一點“譜”,但是就像醫生們的“明哲”一樣,對於心腦血管這類卒死率極高的突發症,是誰也不敢掉以輕心的。
為了隨時能判斷我的血壓的高低,為了監測高血壓,特別是為了對付我的低血壓,我慢慢地摸索,練就了一種本領:那就是根據我自己脈搏跳動的強弱、快慢、幅度,就能判斷出我的血壓的高低。之所以人們經常看見我摸著自己的脈搏,那是我除了每天三次用水銀血壓表測定血壓之外,隨時隨地地(特別是在我感覺身體不適的時侯)在監測我的血壓。
經過了那麽多年的“監測”、“統計”和“分析”,我始終沒能找到我特有的、常人所不具備的血壓忽高忽低(經常是低得離譜),捉摸不定的“規律”。對付高血壓我也隻能采用常規的辦法:那就是注意休息、控製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堅持服用緩解心腦血管病變的“中成藥”,什麽“養心氏”、“銀杏葉”之類,當然還有“阿斯匹林”,至於“速效救心”一類的急救藥物,則更是隨身常備。
至於對付低血壓,我則是完全茫然。醫學上也說了,大凡在冬季,由於氣溫低令血管收縮,整體的血壓水平會偏高;而夏季則相反,由於氣溫高導致血管擴張,會使血壓偏低。然而對於這種說法,我又是一個例外,無論是春夏秋冬,我的血壓是照樣“獨斷專行”,完全不受外界氣候因素的左右,“想”高就高,“想”低就低。我唯一能做到的僅僅隻能是在預計血壓會低,或者是發現學血壓偏低時“加強運動”。
我所謂的“運動”也隻能是在室內室外轉動輪椅、玩玩電腦、吊吊“杠子”、做做類似於廣播體操的上肢闊胸運動、用輪椅的扶手做做屈臂撐和前後左右地晃動身軀等等。總的來說那樣的話我的感覺會稍稍好一些,特別是在晚飯後,如果我一直是坐在那裏看電視,沒準晚上測量血壓一定偏低。但是也有例外,最典型的就是當我坐在“大便凳”上大便時發生低血壓,無論我怎樣“鏖戰”一兩個小時:又是屈體、又是壓腹、又是“摳”、又是“擠”的累的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的(我認為那是我最大量的運動),但摸摸脈搏血壓仍然升不起來。
所以說我對於我那時高時低、捉摸不定的血壓算是完全茫然,隻是隱隱的覺得我的血壓的改變、我的血壓的特殊多變可能和高位截癱直接有關,是不是由於身體大部分喪失了運動功能,肌肉鬆弛的緣故而引起。我能做的隻能是盡力維護我的心腦血管,堅持服用中成藥、注意生活節奏、保持良好的飲食起居和心態、嚴防高低血壓的突然襲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