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按現代漢語詞典:傳說犀牛角有白紋如線,直通兩端,感應靈敏,所以稱犀牛角為“靈犀”。現在用唐代李商隱詩句“心有靈犀一點通”,比喻心領神會,感情共鳴。而“默契”,則意指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說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我覺這兩個詞都是形容人與人之間的融洽相處、協同、共鳴和配合。雖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原比喻戀愛著的男女兩心相通,但現則是泛指心意相通,對彼此的意思都能心領神會。對於這兩個詞,我倒是偏向於“靈犀”一詞。因為用“靈犀”,它的感情色彩更重一點、還能給人一種生氣勃勃的感覺;而“默契”一詞則略顯沉悶。
我之所以要大談“心有靈犀一點通”,那是因為在我的人生道路,特別是截癱人生道路上,遇到過那麽幾個知心的夥伴。說是“知音”也好,說是“知己”也好,反正是相處很愉快、沒那麽累。由尤其是截癱人,他的弱勢地位決定了他極需要得到健全人的理解和幫助,而在這當中,“心有靈犀一點通”更是一意難求。
這第一位,當然是首推老陳了。我和老陳的友誼,應該是從六六年動亂年代才開始的。在那以前我們因為沒有在同個一中隊,所以不常來往。在那動亂年代,由於我們皆出身“低微”,隻能做做“消遙派”,閑著沒事,彼此就走得比較近了。記得是他給我做的床、立櫃和圓桌;我則給他的妻子做服裝。我們在一起時也是無話不談,私下有時還談談敏感的政治,均有共識。那個時後老陳就有一句“名言”:其實男女之間沒有必要受婚姻的約束,能合就合,要分就分,願跟誰好就跟誰好(這在當時來講,可真是“離經叛道”)。不過我加了一句:因該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後來我受傷成了截癱人,在處理我與妻子的婚姻關係時,應該說就有這種思想的影響。
後來我們一起為大隊的重建、為培養年輕的測繪技術力量、為盡快地形成生產能力配合默契、並肩戰鬥,為大隊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野外作業中,我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還一起幹過“傻事”。有一次老陳不知道從哪兒知道的“絕活”,說是冬天沐浴每次都要冷水熱水交替進行,才能健身。於是我們每次都得在洗得發熱後,在凍得發抖。在帶領中隊作業時,老陳任中隊長,我是他的技術助理;他到了檢察科當科長,調我到他手下主管“職工教育”;後來又讓我參加“室內外綜合判調法”科研,一直到主持科研成果的試生產。我受傷那年的冬季,大隊組建新的領導班子,老陳任大隊長,我原本應該任大隊總工程師的。隻可惜我受傷了,老陳又不久於人世。在他的追悼會上,我禁不住為我們共同約定為測繪事業奮鬥的壯誌未酬,而仰天長號。
接下來要說老張了。關於老張我已專題寫了一篇文章,談我們的友誼、談我們之間的“靈犀”。如果要說我是作為老陳的副手,輔佐於他;而老張則是作為我的副手,輔佐於我。應該說我選中他做我的副手,在不經意中也可以算作是他人生道路的一個轉折;雖說談不上什麽知遇之恩,但至少也可以說是有知遇之情吧。我們在工作中配合得非常默契,舉一個例子:有一次,為了更好的總結“室內外綜合判調法”的試生產,我打算收集一些數據、做一些匯總。大概是在平日閑談之中,我可能流露過什麽。等到我準備讓老張去做這項工作時,一份整理得很全麵、數據齊全的材料就已經放到了我的麵前。當我受傷倒下的時侯,有老張接手,我對“室內外綜合判調法”試生產的繼續順利進行,是一百個放心的。對於老張的去世,我可以算得上是痛失摯友、痛失知己。
我女兒當然是我最知心,我們之間也最有“靈犀”的知己了。在“我女兒”的那兩篇文章裏,我已經說得很多了。在這裏我隻是想說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和“默契”的基礎,應該是相互的理解,和彼此之間的信任、相互關心。當我在一年之中連續喂養的四隻寵物犬都相繼出事了時:兩隻可愛的母犬先後被人偷走;兩隻活潑的公犬在我家門前被汽車撞死。我女兒在電話裏對我說,就不要再喂養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連想。這正是我內心不好說出來的想法;從迷信的角度來看,這應該是件晦氣的事。
接下來要說的是小王。小王可以說是我的得意門生,在我所有的學生中,他對我最親近。我們的性格、興趣愛好,我們對視野的開拓、以及對知識的廣泛渴求,有著驚人的相似。我甚至於弄不清楚這到底是他的天性呢,還是接受了我的影響;或許應該說是兼而有之吧。打從我受傷開始,他就是我的護理之一。後來由於工作的需要,他迴到了工作崗位上,但隻要有空,他一定迴來看望我,陪我聊天。我們也是無話不談:談他的工作、談他的生活;我們談論時事政治、科技新聞甚至娛樂花邊。我們都討厭吸煙,不打牌。我門認為吸煙無異於慢性自殺,而打牌則等於浪費生命。當他有了一輛“畢加索”小車時,馬上想到的就是帶我去兜風。那以後,凡是我想用車,比方上醫院看看病,去南山公園玩,或者是去步行街逛逛,打個招唿小王就來了。而且他不光是出車,還要出力;抬我上下車。他知道我隻喜歡吃雲南火腿月餅,每年中秋都要從昆明買來正宗的“雲腿”月餅送給我。有小王這樣的知己,是截癱人生道路上老天給我的幸福。
小劉和我的相處,應該說是職業性的,因為他是大隊派來護理我的職工。從我受傷後的第二年開始,小劉就來到我身邊,就這樣一直陪著我;大概還要陪伴我到底,直到他退休。小劉原本是一個工廠的車工,按他的說法是鬼使神差地和別人對調,來到了我們單位。由於專業對不上口,隻好被派到了我這裏來做護理工作。受動亂年代的影響,小劉沒學多少文化,但他心靈手巧,特別聰明。我家的水電出了問題,或是家電壞了,他都能對付;輪椅換個什麽輪胎、軸承的他也行。生活中出現了發生了什麽意外,或是遇到了什麽特殊情況,我和小劉一商量,他總能動手解決。小劉還很愛交談,我們之間的交流也非常流暢,他很能理解我,能想我所想、急我所急。關鍵的時侯,他能挺身而出。在民生路我的“空中樓閣”居住的時候,一時間找不到力夫時,為了能讓我上街,他小小的個子居然能把我從四樓背上背下。去成都做“核磁共振”檢查,是他一個人把我弄來弄去的。記得有一次住院,我睡在病床上突然大便瀉出,為了減少汙染,情急之下他毅然用雙手把大便捧到便盆裏,凡此種種,可謂感人至深。小劉有一句名言,每當別人不知道是什麽心態、也不知道是什麽用意問他,你怎麽什麽事都要做時,他總是很巧妙地迴答說:“病人要這麽樣”,“他要這麽樣嘛”,言外之意就是說我是盡職盡責照顧病人。小劉和我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們之間的關係早已從“職業性”變成了“家庭性”了,我的采購工作由他去進行、我的報銷工作(在打到卡上以前還包括領工資),由他去做、和大隊領導之間的溝通,也是由他進行。總而言之,小劉成了我生活中能理解我、關心我的一部分,在這裏我要說一聲:“謝謝你,小劉!”
後來有遇到了小琳。小琳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我發覺我和她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諸如興趣愛好、審美觀念,特別是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分析推斷方麵,頗有同功。小琳和小劉一樣,也沒唸過多少書;但她也和小劉一樣特聰明伶俐。(我遇到過不少書唸得很少,但又很聰明的人。他們知識的積累不是靠書本和聽老師講授,而是靠從現實生活中對事物的敏銳觀察,仔細分析和綜合積累,來構建自身素質的。由於缺少從書本和課堂學習的這條捷徑,這類人在提高自身價值的過程中,是要走好些彎路的,隻有特別有靈性的為數不多的人,才能取得超乎於一般人的成功。這才能解釋在改革開放中,為什麽有很多“目不識丁”的奮鬥者,能夠取得卓越的業積)。和小琳相處讓人感覺很輕鬆,多數情況下很多事情她都能心領神會。她的思維方式如此地與我相似,讓我感到驚異。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有一次我俯身讓她給我洗頭時,閑聊到她們幼兒園一位老師,因皮膚損傷治療有誤,造成損傷擴展。在告訴我損傷範圍有多大時,她采用了與別人不同的方式:在我頭上比照著畫了一個圓圈,她思維方式的特別可見一斑。每當遇到一件事時,她能夠很迅速地吸取有關信息,綜合判斷後作出可行的行動。因此我的好些事情都喜歡讓她去辦,比如到商場購物,或是在電腦上製作圖片什麽的,也想聽聽她的意見;總之她辦事我放心。隻是由於受到文化水平的限製,再加上涉世未深,小琳還略欠成熟。不過她還年輕,還有的是時間。隻要她能在今後能進一步開拓視野(避免心胸狹窄),能避開固執(不至於陷入死胡同),盡力充實自己(我相信她的自控能力),她的路應該是會越走越好的。我和小琳雖然還沒能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但我還是要感謝她的“善解人意”和“機靈勁”。
上天給了我截癱人生道路上那麽些知心同路人,但願他還能給我能陪伴我走上一程的好心人……
我之所以要大談“心有靈犀一點通”,那是因為在我的人生道路,特別是截癱人生道路上,遇到過那麽幾個知心的夥伴。說是“知音”也好,說是“知己”也好,反正是相處很愉快、沒那麽累。由尤其是截癱人,他的弱勢地位決定了他極需要得到健全人的理解和幫助,而在這當中,“心有靈犀一點通”更是一意難求。
這第一位,當然是首推老陳了。我和老陳的友誼,應該是從六六年動亂年代才開始的。在那以前我們因為沒有在同個一中隊,所以不常來往。在那動亂年代,由於我們皆出身“低微”,隻能做做“消遙派”,閑著沒事,彼此就走得比較近了。記得是他給我做的床、立櫃和圓桌;我則給他的妻子做服裝。我們在一起時也是無話不談,私下有時還談談敏感的政治,均有共識。那個時後老陳就有一句“名言”:其實男女之間沒有必要受婚姻的約束,能合就合,要分就分,願跟誰好就跟誰好(這在當時來講,可真是“離經叛道”)。不過我加了一句:因該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後來我受傷成了截癱人,在處理我與妻子的婚姻關係時,應該說就有這種思想的影響。
後來我們一起為大隊的重建、為培養年輕的測繪技術力量、為盡快地形成生產能力配合默契、並肩戰鬥,為大隊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野外作業中,我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還一起幹過“傻事”。有一次老陳不知道從哪兒知道的“絕活”,說是冬天沐浴每次都要冷水熱水交替進行,才能健身。於是我們每次都得在洗得發熱後,在凍得發抖。在帶領中隊作業時,老陳任中隊長,我是他的技術助理;他到了檢察科當科長,調我到他手下主管“職工教育”;後來又讓我參加“室內外綜合判調法”科研,一直到主持科研成果的試生產。我受傷那年的冬季,大隊組建新的領導班子,老陳任大隊長,我原本應該任大隊總工程師的。隻可惜我受傷了,老陳又不久於人世。在他的追悼會上,我禁不住為我們共同約定為測繪事業奮鬥的壯誌未酬,而仰天長號。
接下來要說老張了。關於老張我已專題寫了一篇文章,談我們的友誼、談我們之間的“靈犀”。如果要說我是作為老陳的副手,輔佐於他;而老張則是作為我的副手,輔佐於我。應該說我選中他做我的副手,在不經意中也可以算作是他人生道路的一個轉折;雖說談不上什麽知遇之恩,但至少也可以說是有知遇之情吧。我們在工作中配合得非常默契,舉一個例子:有一次,為了更好的總結“室內外綜合判調法”的試生產,我打算收集一些數據、做一些匯總。大概是在平日閑談之中,我可能流露過什麽。等到我準備讓老張去做這項工作時,一份整理得很全麵、數據齊全的材料就已經放到了我的麵前。當我受傷倒下的時侯,有老張接手,我對“室內外綜合判調法”試生產的繼續順利進行,是一百個放心的。對於老張的去世,我可以算得上是痛失摯友、痛失知己。
我女兒當然是我最知心,我們之間也最有“靈犀”的知己了。在“我女兒”的那兩篇文章裏,我已經說得很多了。在這裏我隻是想說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和“默契”的基礎,應該是相互的理解,和彼此之間的信任、相互關心。當我在一年之中連續喂養的四隻寵物犬都相繼出事了時:兩隻可愛的母犬先後被人偷走;兩隻活潑的公犬在我家門前被汽車撞死。我女兒在電話裏對我說,就不要再喂養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連想。這正是我內心不好說出來的想法;從迷信的角度來看,這應該是件晦氣的事。
接下來要說的是小王。小王可以說是我的得意門生,在我所有的學生中,他對我最親近。我們的性格、興趣愛好,我們對視野的開拓、以及對知識的廣泛渴求,有著驚人的相似。我甚至於弄不清楚這到底是他的天性呢,還是接受了我的影響;或許應該說是兼而有之吧。打從我受傷開始,他就是我的護理之一。後來由於工作的需要,他迴到了工作崗位上,但隻要有空,他一定迴來看望我,陪我聊天。我們也是無話不談:談他的工作、談他的生活;我們談論時事政治、科技新聞甚至娛樂花邊。我們都討厭吸煙,不打牌。我門認為吸煙無異於慢性自殺,而打牌則等於浪費生命。當他有了一輛“畢加索”小車時,馬上想到的就是帶我去兜風。那以後,凡是我想用車,比方上醫院看看病,去南山公園玩,或者是去步行街逛逛,打個招唿小王就來了。而且他不光是出車,還要出力;抬我上下車。他知道我隻喜歡吃雲南火腿月餅,每年中秋都要從昆明買來正宗的“雲腿”月餅送給我。有小王這樣的知己,是截癱人生道路上老天給我的幸福。
小劉和我的相處,應該說是職業性的,因為他是大隊派來護理我的職工。從我受傷後的第二年開始,小劉就來到我身邊,就這樣一直陪著我;大概還要陪伴我到底,直到他退休。小劉原本是一個工廠的車工,按他的說法是鬼使神差地和別人對調,來到了我們單位。由於專業對不上口,隻好被派到了我這裏來做護理工作。受動亂年代的影響,小劉沒學多少文化,但他心靈手巧,特別聰明。我家的水電出了問題,或是家電壞了,他都能對付;輪椅換個什麽輪胎、軸承的他也行。生活中出現了發生了什麽意外,或是遇到了什麽特殊情況,我和小劉一商量,他總能動手解決。小劉還很愛交談,我們之間的交流也非常流暢,他很能理解我,能想我所想、急我所急。關鍵的時侯,他能挺身而出。在民生路我的“空中樓閣”居住的時候,一時間找不到力夫時,為了能讓我上街,他小小的個子居然能把我從四樓背上背下。去成都做“核磁共振”檢查,是他一個人把我弄來弄去的。記得有一次住院,我睡在病床上突然大便瀉出,為了減少汙染,情急之下他毅然用雙手把大便捧到便盆裏,凡此種種,可謂感人至深。小劉有一句名言,每當別人不知道是什麽心態、也不知道是什麽用意問他,你怎麽什麽事都要做時,他總是很巧妙地迴答說:“病人要這麽樣”,“他要這麽樣嘛”,言外之意就是說我是盡職盡責照顧病人。小劉和我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們之間的關係早已從“職業性”變成了“家庭性”了,我的采購工作由他去進行、我的報銷工作(在打到卡上以前還包括領工資),由他去做、和大隊領導之間的溝通,也是由他進行。總而言之,小劉成了我生活中能理解我、關心我的一部分,在這裏我要說一聲:“謝謝你,小劉!”
後來有遇到了小琳。小琳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我發覺我和她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諸如興趣愛好、審美觀念,特別是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分析推斷方麵,頗有同功。小琳和小劉一樣,也沒唸過多少書;但她也和小劉一樣特聰明伶俐。(我遇到過不少書唸得很少,但又很聰明的人。他們知識的積累不是靠書本和聽老師講授,而是靠從現實生活中對事物的敏銳觀察,仔細分析和綜合積累,來構建自身素質的。由於缺少從書本和課堂學習的這條捷徑,這類人在提高自身價值的過程中,是要走好些彎路的,隻有特別有靈性的為數不多的人,才能取得超乎於一般人的成功。這才能解釋在改革開放中,為什麽有很多“目不識丁”的奮鬥者,能夠取得卓越的業積)。和小琳相處讓人感覺很輕鬆,多數情況下很多事情她都能心領神會。她的思維方式如此地與我相似,讓我感到驚異。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有一次我俯身讓她給我洗頭時,閑聊到她們幼兒園一位老師,因皮膚損傷治療有誤,造成損傷擴展。在告訴我損傷範圍有多大時,她采用了與別人不同的方式:在我頭上比照著畫了一個圓圈,她思維方式的特別可見一斑。每當遇到一件事時,她能夠很迅速地吸取有關信息,綜合判斷後作出可行的行動。因此我的好些事情都喜歡讓她去辦,比如到商場購物,或是在電腦上製作圖片什麽的,也想聽聽她的意見;總之她辦事我放心。隻是由於受到文化水平的限製,再加上涉世未深,小琳還略欠成熟。不過她還年輕,還有的是時間。隻要她能在今後能進一步開拓視野(避免心胸狹窄),能避開固執(不至於陷入死胡同),盡力充實自己(我相信她的自控能力),她的路應該是會越走越好的。我和小琳雖然還沒能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但我還是要感謝她的“善解人意”和“機靈勁”。
上天給了我截癱人生道路上那麽些知心同路人,但願他還能給我能陪伴我走上一程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