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裝“沙龍”運作了一段時間後,小劉慢慢萌生了離意。因為按照她的熟練技巧,每天加一點班,可以做成一套服裝。可我的剪裁速度大大低於她。當時我和她是按四六分成,她做成一套服裝能收入二三十元,一個月下來才三百來元,靠它為生是少了一點。所以慢慢地她就從我的時裝“沙龍”中淡出了。不過我們是友好地分手,後來一直到小劉經營小商品商店之前,如果我這裏的活路吃緊找到她時,她還是會爽快地幫忙的。

    當我看出小劉不太安心的苗頭時,我就開始考慮該怎麽辦了。時裝“沙龍”的路,還必須要走下去。要把時裝“沙龍”支撐起來,熟練的縫紉工是很重要的支柱。為此,我決定培養一個徒弟。我挑選了一位來自農村的姑娘,我告訴她:學會裁縫手藝,就等於有了一份終身的職業,它可以一直做到老。即便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各式各樣、各種層次、不同價位的成品服裝會充斥市場,人們可以很方便地購買。但始終還是脫離不了服裝的修補,更何況還有特殊體型,有特別愛好、特別要求的人,還是需要量體裁衣的。所以無論如何、不管什麽時候,都是需要裁縫的;就像理發一樣,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業務做。

    我傾全心地培養我的徒弟:從穿針引線到腳踏手做;從認識各個部位的衣片到它們之間的連結;從袖山、衣領的特殊上法到各式口袋的開挖;從單衣到夾衣到棉衣;從襯衣、製服到西服;從“馬甲”、“茄克”到休閑裝;從短裙、長裙到連衣裙;從便裝、時裝到晚禮服等等等等。凡此種種我都盡我所能,毫不保留地傳授。

    隨著我徒弟的慢慢進步,我還能讓她幫助我剪裁。開始的時候,我讓她按我所繪製的粉線剪裁,等她的技術熟練後,我就可以指揮她直接在布料上畫剪裁圖了。當然,對她所繪製的剪裁圖,我要認真把關;尺寸必須準確無誤,曲線的走勢必須合理美觀。慢慢地她的技術見漲了,我的工作量也慢慢減輕了;不過采用這種方法剪裁,速度則要慢多了。可惜的是徒弟文化程度有限,在剪裁上隻能入門,剪裁一些簡單的衣褲。但在製作上,熟練的技術可以算得上是一流的了。到後來我放棄了時裝“沙龍”後,我徒弟獨自在小區開辦了一個集服裝的洗滌、熨燙、修補、縫製為一體的便民攤位

    我有一個嗜好,一直以來總熱衷於為人師。總想能看到年輕人的進步、成長。總想能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完完全全、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總想勸說他們、影響他們去學習、去上進。那還是在動亂年代過後,國家測繪局重新上馬,我們大隊重新籌建時。由於急需測繪技術工人,我們就對當時所招收的轉業軍人,進行培訓。我們著眼於要迅速形成生產能力,於是自己編印教材,我們自己講課、並帶領他們進行實習。我的課講得相當好,凡是當時或是後來聽過我講課的人,無不讚賞。記得有一位複員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周老師講課,有藝術魅力。後來,這批學員終究成了我們大隊和升級後的重慶測繪院,乃至市有關測繪單位規劃局等各部門的技術骨幹和中堅力量。

    有一次,大隊所屬的儀器公司(那個時候所謂的“大集體”),召開商品供銷會,來了好多廠家和商家的代表。這些人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有的是隻知道經商,對測繪儀器的知識幾乎為零。應多數代表的要求,大隊讓我給他們講經緯儀的“三軸誤差”,天哪,這可是測繪儀器學中最深奧,最難講的一個課題了。我足足準備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用深入淺出的最樸素的語言,再加上清晰明了、重點點睛的繪圖和板書,終於讓那一群其中多數是“門外漢”的廠商們,不是在雲裏霧裏“坐飛機”。

    在參加“室內外綜合判調法”科研課題組之前,我是隨老陳到了檢查科,除了日常的測繪成果的檢查驗收工作外,我還主管職工教育。那一年社會上時興提高年青工人的文化水平,我們大隊直屬的市城建局舉辦了一期高中學習班,給了我們一個名額。我動員“大雙”去吧,他不願意;我又找到大張,他也不感興趣;我最後費好大勁勸動了小張,去參加了考試,結果是沒有達到分數線。為了讓小張能得到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又到城建局職教科去遊說。實際上也是,小張的確是一個很認真負責的人,雖說是因為動亂年代耽誤了讀書,但相信他一定會刻苦努力完成學業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了我的推薦是正確的,小張最終以良好的成績,拿到了高中班的結業證書。

    拿到高中“文憑”迴來後,小張馬上由工人被提拔為幹部,後來又到政治處主管共青團工作。一直到最後,做到了處級幹部。人的一輩子會有很多特別的機遇,能把握住它們往往會影響到人的一生,甚至於形成人生道路的轉折。而這一切往往又是在不經意之間發生的,這種機遇、這種轉折往往又被人們所忽略。我估計小張就很有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我們應該從這些細微之中,意識到、總結出點什麽:那就是人一定要不停地、盡力地學習,以構建和提高自身的價值,以求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取得社會地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癱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禪並收藏截癱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