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髓損傷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傷殘,它可以瞬間置人於死地。即便是當時不死,就是在條件相當好的醫院裏救治,也難逃三大並發症的險關:即泌尿係統感染,唿吸係統感染和褥瘡感染。所以雖然我及時順利地來到了醫院,可還是命懸生死線。大隊領導向醫院提出了“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傷員”的要求,整個外科醫院的骨科病房就忙開了。同事們小心翼翼地把我樓上樓下、抬來抬去地去進行檢查、化驗。當時的外科醫院條件很差,沒有電梯,黑暗的木樓梯走起來還“嘎吱、嘎吱”作響。四個小夥子穩穩地抬著我的擔架,上下樓梯時還特別注意到要放低我的頭、抬高我的腳。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拍頸椎x光片,為了擺正位置準確地拍攝,幾個人死勁扳著我的頭和肩,亮出頸部,我真擔心沒受傷都會給扳傷。哪像現在有ct,有核磁共振,病人輕輕鬆鬆地就能準確地接受檢查。
檢查的結果是:我的頸椎既沒有骨折,又沒有錯位,也沒有壓縮;我的脊髓既沒有橫斷,又沒有受到擠壓,更沒有異物刺入。那我事實上的高位截癱又是怎麽樣造成的呢?經過專家們的多方論證,再就是麵對高位截癱的現實,根據我截癱平麵位置來推斷,結論是“頸七胸一椎揮鞭式損傷”。所謂“揮鞭式損傷”,就是好像馬車車夫在驅趕馬的時候,令皮鞭發出“啪,啪”聲的那種鞭杆瞬間揮動又複原的狀況,脊柱一下子錯位又複位,造成脊髓損傷,形成高位截癱。由於沒有手術指診,手術派和保守派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手術派主張打開頸椎探查,以減輕或消除影響脊髓的因素。而保守派則認為應當以保存傷員的生命為主。最終大隊領導和醫生們選擇了保守治療方案。
一場生與死的較量正在緊張地進行。為了牽引頸椎,在我的頭頂鑽了三個洞,抓上鐵爪,經由滑輪負以重物,以拉伸頸椎。其實後來我想,當時什麽手術不手術也好,牽引不牽引也好,都是無濟於事的,反正高位截癱已是事實,關鍵是怎麽保住命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整天整天地輸液,注射,服藥;整天整天地躺在病床上,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自己不能動彈,卻又要經常翻身;為此大隊從野外作業第一線抽調迴三名作業員,每天三班倒有功輪流護理我。為了防止褥瘡,每次翻身後,他們都要用手掌的大魚際抹上酒精,輕揉我先前受過壓的部位,直到紅腫消散。由於大小便失禁,他們還得隨時清理汙染。迴憶那段時間,我好象什麽都沒想。隻盼著象醫生們說的那樣,如果僅僅是脊髓昏迷,一周不“醒”看三周;三周不“醒”看三月……,結果是這夢一直做到現在。
褥瘡是隨時地警惕著地,為了防止尿路感染殃及腎髒,造成腎衰竭,還得隨時導尿。想要避免唿吸係統感染,就要預防感冒,說到感冒,我倒是真有些害怕,其原因倒不是怕肺部感染,而是怕胸肌無力有痰咳不出來,因為我的咽部非常敏感,我最怕的就是吸痰。一聽見其他病床使用吸痰器時的尖叫聲,我就感到惡心。所幸我還沒有肺部感染,我想這應該是得益於我酷愛運動,再加上長期野外工作,練就的一付好身板的緣故。我之所以能從死亡線上掙紮迴來,健壯的體魄給我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進入六月,天氣漸漸熱起來了。由於植物神經受損,沒有排汗功能,全身無汗體溫得不到調節,氣溫一高,體溫就上升,隻覺得心裏火燎燎的,於是大隊在我的病房裏裝了空調。那些日子是怎麽熬過來的喲,沒有白天和黑夜,隻有不停地治療,翻身,自己不停地給自己打氣:一定要挺過去……。
……那還是在一九六六年的川西高原,我帶著一名藏族“通司”向一座海拔5300米的高峰挺進。馬騎到半山腰就再也不能騎了,因為整個山坡都覆蓋著大塊大塊的頁岩片石,我們隻好下馬徒步攀登。但是由於山體太大,我們隻能是在半山腰瞄準峰頂,選擇好登山路線向上爬行。當我們氣喘籲籲地登上山頂時,才發現偏離了我們在山腰瞄準的方向,登錯了山頂,而真正的峰頂距離我們還有200來米。而這200米的距離算起來雖然不算遠,但那可是一線岩石猙獰陡峭的山脊,兩邊都是萬丈深淵。怎麽辦?下山去再重新爬?時間不允許。我咬咬牙對“通司”說:我們順著山脊爬過去吧!雖然“通司”有些害怕,但那已是背水一戰的時刻,別無他法。我們花了約兩個小時在懸崖絕壁上攀緣,手磨破了,鞋戳穿了;雖然氣溫是在零度左右,可是我們卻渾身冒汗(說不上倒底是冷汗還是熱汗)。途中休息時,我們“靠坐”在尖刺的岩石上,四周沒有一點依托,有的隻是尖厲猙獰的岩石、唿唿刮著的雪風、兩邊卻陡峭的萬丈深淵,“通司”差一點兒都要哭出來了。那時刻我知道我必須挺住,否則我們都得完蛋,真是命懸一線啊……
檢查的結果是:我的頸椎既沒有骨折,又沒有錯位,也沒有壓縮;我的脊髓既沒有橫斷,又沒有受到擠壓,更沒有異物刺入。那我事實上的高位截癱又是怎麽樣造成的呢?經過專家們的多方論證,再就是麵對高位截癱的現實,根據我截癱平麵位置來推斷,結論是“頸七胸一椎揮鞭式損傷”。所謂“揮鞭式損傷”,就是好像馬車車夫在驅趕馬的時候,令皮鞭發出“啪,啪”聲的那種鞭杆瞬間揮動又複原的狀況,脊柱一下子錯位又複位,造成脊髓損傷,形成高位截癱。由於沒有手術指診,手術派和保守派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手術派主張打開頸椎探查,以減輕或消除影響脊髓的因素。而保守派則認為應當以保存傷員的生命為主。最終大隊領導和醫生們選擇了保守治療方案。
一場生與死的較量正在緊張地進行。為了牽引頸椎,在我的頭頂鑽了三個洞,抓上鐵爪,經由滑輪負以重物,以拉伸頸椎。其實後來我想,當時什麽手術不手術也好,牽引不牽引也好,都是無濟於事的,反正高位截癱已是事實,關鍵是怎麽保住命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整天整天地輸液,注射,服藥;整天整天地躺在病床上,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自己不能動彈,卻又要經常翻身;為此大隊從野外作業第一線抽調迴三名作業員,每天三班倒有功輪流護理我。為了防止褥瘡,每次翻身後,他們都要用手掌的大魚際抹上酒精,輕揉我先前受過壓的部位,直到紅腫消散。由於大小便失禁,他們還得隨時清理汙染。迴憶那段時間,我好象什麽都沒想。隻盼著象醫生們說的那樣,如果僅僅是脊髓昏迷,一周不“醒”看三周;三周不“醒”看三月……,結果是這夢一直做到現在。
褥瘡是隨時地警惕著地,為了防止尿路感染殃及腎髒,造成腎衰竭,還得隨時導尿。想要避免唿吸係統感染,就要預防感冒,說到感冒,我倒是真有些害怕,其原因倒不是怕肺部感染,而是怕胸肌無力有痰咳不出來,因為我的咽部非常敏感,我最怕的就是吸痰。一聽見其他病床使用吸痰器時的尖叫聲,我就感到惡心。所幸我還沒有肺部感染,我想這應該是得益於我酷愛運動,再加上長期野外工作,練就的一付好身板的緣故。我之所以能從死亡線上掙紮迴來,健壯的體魄給我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進入六月,天氣漸漸熱起來了。由於植物神經受損,沒有排汗功能,全身無汗體溫得不到調節,氣溫一高,體溫就上升,隻覺得心裏火燎燎的,於是大隊在我的病房裏裝了空調。那些日子是怎麽熬過來的喲,沒有白天和黑夜,隻有不停地治療,翻身,自己不停地給自己打氣:一定要挺過去……。
……那還是在一九六六年的川西高原,我帶著一名藏族“通司”向一座海拔5300米的高峰挺進。馬騎到半山腰就再也不能騎了,因為整個山坡都覆蓋著大塊大塊的頁岩片石,我們隻好下馬徒步攀登。但是由於山體太大,我們隻能是在半山腰瞄準峰頂,選擇好登山路線向上爬行。當我們氣喘籲籲地登上山頂時,才發現偏離了我們在山腰瞄準的方向,登錯了山頂,而真正的峰頂距離我們還有200來米。而這200米的距離算起來雖然不算遠,但那可是一線岩石猙獰陡峭的山脊,兩邊都是萬丈深淵。怎麽辦?下山去再重新爬?時間不允許。我咬咬牙對“通司”說:我們順著山脊爬過去吧!雖然“通司”有些害怕,但那已是背水一戰的時刻,別無他法。我們花了約兩個小時在懸崖絕壁上攀緣,手磨破了,鞋戳穿了;雖然氣溫是在零度左右,可是我們卻渾身冒汗(說不上倒底是冷汗還是熱汗)。途中休息時,我們“靠坐”在尖刺的岩石上,四周沒有一點依托,有的隻是尖厲猙獰的岩石、唿唿刮著的雪風、兩邊卻陡峭的萬丈深淵,“通司”差一點兒都要哭出來了。那時刻我知道我必須挺住,否則我們都得完蛋,真是命懸一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