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旁陪席的梁如繼聽了盧象升這句話,也出發一聲輕歎。他想起自己這些年走南闖北,看到的大明世界。那些貪婪的商人、比商人更貪婪的官員,還有那些整日裏為了一點小利而爭吵不休的小民。在利益麵前,他們可以出賣友情、親情,為了讓自己能夠多得一點好處,他們隨意的汙蔑別人、出賣朋友。
一想到這些,梁如繼隻想著快些逃出這個世界,快些建立起一個如俞仁口中所說的無爭的世外桃源。
俞仁放下茶杯,拍了拍盧象升的肩膀,“放心吧!事在人為,人定勝天。隻要我們不斷努力,我們的理想終有一天會實現的。”
盧象升看著俞仁的眼睛。在俞仁的眼裏,他看到的是堅定與信心。盧象升重重的點了點頭,方才那一絲悲觀的情緒也跟著一下子遠去了。
第二天,盧象升便告別了俞仁與李先生,說要早些進京,準備來年的會試。對這次的會試,他顯的信心十足。俞仁為他找了一條船,讓他坐船進京,這樣子既快,還可以在船上邊走邊看書。
俞仁送別了盧象升,也帶著趙蕊和梁如繼他們南下鬆江去了。這兒的事情,便托付給了曹安和李先生。
船行了四五日,便到了蘇州。
眾人下了船,又轉馬車一路向鬆江而去。眼看就要到家了,俞仁這心裏卻開始緊張起來。雖然他跟趙蕊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可是他還從來沒有跟李瑩提過此事。他不知道李瑩突然看到自己把趙蕊帶迴家,會是什麽反映。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近家情怯
要是按她的脾氣,那可不一定的很。拿把刀追殺自己的可能都會有。
所以,離家越近,俞仁的心裏便越是緊張。他甚至想要把趙蕊先安排在錢莊,然後待自己向李瑩說明了情況,再把她接迴家。
可是,思來想去,最終他還是狠下心來,把趙蕊帶迴家去。長痛不如短痛,如果把趙蕊安置在錢莊上,這對趙蕊就太不公平了,對她也是一種傷害。所以,俞仁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兩輛馬車駛進了巷子,俞仁感覺自己的心情緊張到了極點,趙蕊看上去比他還要緊張。就見她緊抿著嘴,一言不發的盯著前方,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俞仁看到趙蕊這樣子,突然醒悟,自己的緊張會傳染給趙蕊,讓她更緊張。
於是,俞仁讓馬車停了下來,他扶著趙蕊下了馬車。因為剛剛治好了七寶迷香之毒,趙蕊的身子還有些虛。俞仁挽著她的手臂,兩人並排往家走。
讓俞仁意外的是,李瑩並沒有出門來迎接他們。隻是管家聽說俞仁迴來了,帶著幾個下人迎到門口。
“少夫人呢?”俞仁向管家問道。
“少夫人昨天出門去了。說是去辦少爺交待的一件大事。”
俞仁這才知道,李瑩並不在家。他一顆懸著的心,這才算是稍稍放下了些。
“這是趙小姐,你們從前都見過的了。從今以後,她就是你們的二奶奶了。”俞仁向管家和幾個下人道。
“二奶奶好!”管家領著下人於是一起向趙蕊請安。
趙蕊聽說李瑩不在家,這心情也放鬆下來,忙向大家迴禮,還從袖子裏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包,分給眾人。她是個玲瓏的姑娘,從小生長在世家大族,又從很小便幫著父親打理家裏的生意。對於人情世故,她太熟悉了。所以她知道,在這個家裏,拉攏好這些看似不重要的下人們,那是絕對必要的。
俞仁又向管家介紹梁如繼他們,“這是我京裏認識的幾位朋友,今後要在家裏住一陣子,你給我安排人,速速騰出幾間空房出來。”
管家答應著,便帶人趕緊去辦了。俞仁將梁如繼他們安頓好,便又帶著趙蕊去看他舅舅沈明航。
沈明航的身子經過這一年多的調養,已經明顯大好了。俞仁去看他時,他正在後院裏種花。見俞仁迴來,沈明航很高興。
“迴來啦!”
“迴來了。舅舅的身子又恢複了不少嘛!看來,不用多久,我便可以把家裏的生意交還給舅舅了。”俞仁一麵說,一麵接過舅舅手裏的一隻水壺。
“這生意上的事,你比我能幹。家裏的生意交給你來打理,比我更合適。隻是,有一句話舅舅需提醒你。自古以來,‘樹大招風’。我知道你在官場有不少的朋友。
朋友多路子廣,這不是什麽壞事,可你一定要記住:歸根結底,咱們都是生意人。
那些當官的,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看的起過我們這些人。他們隻是覺得咱們對他們有用時,才會拉攏我們;沒用時,便會將我們踢到一邊。
因此,你與他們交往,不能不為自己多留幾條後路。否則,總有一天,咱們會被他們推入萬劫不複之地。”
沈明航說完,直起腰來。
俞仁將水壺輕輕放下,扶著舅舅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來。
“舅舅放心好了。這些,我都早考慮到了。正所謂狡兔三窟。我這次迴來,正是要打算打造這第三個藏身之窟的。”
“那我就放心了。”說完,沈明航看了一眼趙蕊,稍帶傷感的說了一句,“她的眼睛跟你表妹長的真像。”說完,他站起了身子。
“舅舅,我正要給您介紹呢!她是趙蕊,是我給您娶的第二房外甥媳婦。”
“舅舅好!”趙蕊趕緊給沈明航行禮。
沈明航看了趙蕊一眼,“起來吧!”然後又說了一句,“真像!”
說完,沈明航轉身離去,一麵走,口裏還不停的念著,“真像、真像啊!”
俞仁看著舅舅孤單的背影,知道他一定是又想燕表妹了。可是,這一年多來,雖然俞仁也派了不少人去四處打聽,卻一直都沒有一點沈燕的消息。就好像沈燕這個人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一般。
俞仁覺得自己有些對不起舅舅。這一年多來,他光顧著自己的事情,卻從來沒把找表妹的事情真正放在心上。
想到這裏,他決定再派兩批人到蒙古去找沈燕表妹。
俞仁正斟酌著,派誰去合適時,突然身後有人說話。
“這麽快就到家啦!我聽說你們在山東遇上了難民,耽擱了下來。我還以為,以我們家人的性子,至少也得在那兒呆個十天半個月的,不把事情徹底處理幹淨,是不會迴來的呢!
看來,還是我想錯了。”
俞仁迴過頭,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李瑩。
“你不是出門去了嗎?”
“出門就不能迴來了嗎?你這沒良心的,有了趙妹子,便隻盼著我天天出門,不在家了是吧!”
“小姐,少爺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他隻是意外你迴來的這麽快罷了!”一旁的鶯兒,見李瑩說話帶著槍,擔心她跟俞仁吵起來,便趕緊過來打圓場。這丫頭太了解李瑩了,她早看出李瑩自進門,聽家裏的下人說,俞仁帶了位二奶奶迴來,便一直沉著臉。
俞仁有些尷尬,隻好訕訕的向鶯兒道,“你們小姐樣樣都好,就多心這一項不好。蕊蕊雖然也進了咱家,可這家裏,你還是少夫人啊!咱們倆是結發夫妻,我怎麽可能會有了她,便忘了你!”
趙蕊見李瑩一上來便話語不善,忙向她請安。“姐姐好!”
李瑩臉色稍稍緩了緩,走上前,將趙蕊扶起來。“妹妹客氣了。我方才那話,是故意氣他的。可不是針對你的,你可莫往心裏去。咱們家這位主啊!你要不約束著點他,估計他一年給咱們帶個十個八個迴來都有可能。
你既進了我們俞家的門,從今以後,便是我們俞家的人了。這兒便是你的家。從今而後,咱們倆需當同心協心,共同操持這個家。你初來,有什麽需要盡管跟姐姐說,千萬不要見外。”
趙蕊倒很乖巧,並不與李瑩爭鋒,這是他早就想好的策略。“一切全憑姐姐做主。我來時,一應用物都有帶來了,暫時也沒什麽需要,多謝姐姐好意!”
俞仁見李瑩一直找趙蕊說話,怕她找趙蕊的茬,忙將話頭轉開。他知道,李瑩其實是一個比他事業心還重的人,隻要一跟她講起事業上的事,便馬上可以轉移她的注意力。
“你這迴出門,幹嘛去了?”
“還不是為你的事情嗎?你急急的讓曹安派人迴來給我帶話,說讓我趕緊去把你上次看中的那塊荒地買下來。我這不是給你去辦這事去了嘛!”
俞仁這才知道,李瑩這次出門,是給他去買地去了。
“怎麽樣?事情可辦妥了?”俞仁急急的問。
“我本來已經想好了,準備今天便找那汪員外談價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便又把這事給放下了。”
“什麽事?”俞仁問。
“我來問你,你買那麽大的一塊荒地,想要幹嘛?那地方,我去看了,那兒可沒有河!雖說那片地可以開出一條河,引上遊的河水進來。可是,這項工程可不小。咱們又沒人,要是請人來開河,也未必能找的到這麽多的閑人,何況還未必劃算!
我算了一下,要在那兒開一條河引水,就算是請一百人一天不停的挖,沒有七八個月的時間,也挖不好!何況,就算是挖好了,那些荒地也得慢慢一點點的來開荒。這也不是三五日就可以完成的事。
以你的急性子,必不會做這樣慢的投資。
你就跟我說實話吧!你買那塊地倒底想要幹嘛?”
第二百四十七章 聚和新村
俞仁看著李瑩,突然笑起來,“還是老婆了解我啊!我買這塊地,確實並非為了置產。而是有一個大計劃要在那兒實施。”
說完,俞仁便將自己在京裏遇到梁如繼,之後又與梁如繼和聚和門眾人討論,如何複建聚和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詳細跟李瑩進了一遍。接著,又把他們在山東遇到災民的事情也順便講了一遍。
李瑩聽到這裏,搖了搖頭。“要真這樣,這地咱就不能出麵去買了。你可莫忘了,你們這樣幹,說到底,那還是與朝廷對著幹的呀!如果你以你的名義買地,萬一哪天這事鬧大了,你就不怕官府會來抄咱們家嗎?”
俞仁聽了這話,吃了一驚,他還真沒想到這一層。此時被李瑩一提醒,不由的驚出了一身冷汗。
“瑩兒說的對。此事確實是我考慮不周。那麽,以瑩兒你的意見,咱們該當如何?”
“這事,我們不能出麵,與我們家有關的人也都不能出麵。隻能找一個與咱們家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出麵,向汪家買下這塊地。而且你還要分外小心,以後經營,也不能讓人看出咱們家與這地方有什麽關聯。”
俞仁連連點頭。“還是瑩兒考慮的周全!可是,這事又必須要找一個十分靠的住的人去辦才好。要不我去找梁門主他們商議商議?”
李瑩搖了搖頭,“這隻怕也不好。他們是久走江湖的人,明眼人一看便覺得不像是什麽生意人,隻怕到縣衙換名時,反而會惹麻煩。”
“不如讓我去吧!我從前為出門辦事方便,曾特意做了一張假官牒。我們趙姓又是河北大姓,應該不會惹什麽人懷疑。”
李瑩上下打量了趙蕊一眼,想起從前在杭州,看到他女扮男裝的樣子,倒還真不易被人看的出來,隻是太俊了一些。不過,這反而更符合她世家大族的身份。
“隻怕也不行吧!”俞仁猶豫道。“你身子都還沒好!”
“我已經好了。你放心好了。再說,當初做錢莊時,我把鬆江府這兒的地價行情都打聽的十分清楚,再沒有人比我更合適了。”
李瑩點點頭,“我看也行。就讓趙妹子出馬,你便扮成他的長隨,貼身跟著就行了。如此,你也好放心。”
李瑩說這話時,還特意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那意思,好像是在說“你不就是怕她被人占了便宜嗎?讓你跟在身邊,這下總可以放心了吧!”
俞仁見兩個老婆都這麽堅持,也便不再說什麽了。“好,那就這麽定了。明天一早,咱們就起身,去汪家買地。”
汪家,在蘇鬆不算是大姓,而且還是一個外來戶。可是,由於他們父輩的努力,他家在蘇鬆兩府還是置下了不小的產業。汪家最初是靠賣私鹽起家的,有了錢以後,汪老爺便也想學別人家一樣,買幾塊地,置一份大大的產業好留給後世的子孫。
可是,蘇鬆一帶的好田雖然不少,卻早被像徐家那樣的大族給瓜分的差不多了。汪老爺官府裏又沒有什麽硬後台,沒辦法,隻好買了一塊靠海邊的荒地。他本來想的倒是挺好,地買了以後,再收些從北方逃來的流民,把這片地給開荒出來,不就成了良田了嗎!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些流民見這兒沒有河流,汪老爺又不願再投本錢,結果誰也不願意在這兒種地。至使這塊地一直荒到現在。這一荒便是二十多年。
後來,汪老爺死了,他兒子便想把這地給賣了,可是卻一直沒有人願買。當初他們家花了七千兩買下的這塊地,如今三千兩都沒人要。
最終,趙蕊與俞仁以極低的一千八百兩的價格買下了那塊,在汪家人眼裏,沒有任何價值的荒地。
俞仁買下地,便馬上帶人趕到崇明島。從島上抽調了五十名兄弟先到那兒,在那兒搭了些臨時的草棚。
俞仁的草棚才剛搭好,聚和門的人便陸續的從四麵八方趕到這兒來了。俞仁帶著梁如繼他們,對這兒進行了徹底的摸底,之後又劃了幾張規劃圖。然後,大家便按著規劃圖上的位置開始挖河渠了。
可是,聚和門的人雖然大多數都響應梁如繼的號召,到這兒來建設新世界了,但因為他們本來人就少,又有不少是拖家帶口的,真正能幹活的不過一兩百人。眼看著再有三四個月便開春了。要是在開春之前挖不好河渠,便要耽擱一年的生計,俞仁決定還是請些人來幫他們挖渠。
但因為本地農家多數都有種麥子一類的冬季作物,不易容請的到人,價錢還很高。俞仁便想起山東的那些災民了。於是便派人到山東一帶一些受災的村子裏去請人。
那些災民看到俞仁開出的條件不僅每天管吃飽,還可以另外掙五十文錢,很快便來了一大批。
這些災民多數也都是拖家帶口一起來的。不過,他們卻不用別人為他們準備什麽,自己便在工地旁的荒地上搭起了臨時的草棚,一家人便住在那兒。雖然看上去條件很艱苦,但每天可以掙到一家人的口糧,這些災民已經感覺很幸福了,幹活也格外賣力。
很快,一條十裏長的河渠便開通了。那些災民眼見工程完工,以為又要迴家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完工那天,大家的情緒都格外的低落。在災民們排著隊來領工錢時,俞仁突然宣布了一個消息:
所有參加工程的人,隻要願意留下來,每人可以分五畝的荒地。而且仍然管他們的口糧,直到來年的夏糧收獲。隻是,這些口糧是借給他們的,以後等家裏收的糧多了,是要慢慢還的,但是不記利息。
以後在這兒種地,每年隻要向他們交三成的租子便可以了。這三成的租子包括了交給國家的一成稅賦。
那些來挖河的五六百戶山東災民聽了這個消息,一個個激動的一夜沒睡著。結果,他們一個都沒有走,全都留了下來。
在災民們忙著挖河渠的這些日子裏,俞仁也沒有閑著,他忙著與梁如繼他們另外組織人建學堂。他們在一座小山邊建了一所可以容納兩百名孩子的學堂。俞仁還給這個學堂建了一個操場和一些簡單的體育設施。閑暇之餘,他又給學堂編了課程表。
他建的這所學校,並不以教孩子們儒家經典為主。文科隻以識字為主,而重點是在雜學上。醫藥、算術、各項雜技,包括木工、打鐵、冶煉、紡織等等,此外還教兵法。此外,俞仁還專門設立了科學實驗課。課本由他自己親自編寫。他希望可以教會這些孩子他所知道的一些科學常識。
一想到這些,梁如繼隻想著快些逃出這個世界,快些建立起一個如俞仁口中所說的無爭的世外桃源。
俞仁放下茶杯,拍了拍盧象升的肩膀,“放心吧!事在人為,人定勝天。隻要我們不斷努力,我們的理想終有一天會實現的。”
盧象升看著俞仁的眼睛。在俞仁的眼裏,他看到的是堅定與信心。盧象升重重的點了點頭,方才那一絲悲觀的情緒也跟著一下子遠去了。
第二天,盧象升便告別了俞仁與李先生,說要早些進京,準備來年的會試。對這次的會試,他顯的信心十足。俞仁為他找了一條船,讓他坐船進京,這樣子既快,還可以在船上邊走邊看書。
俞仁送別了盧象升,也帶著趙蕊和梁如繼他們南下鬆江去了。這兒的事情,便托付給了曹安和李先生。
船行了四五日,便到了蘇州。
眾人下了船,又轉馬車一路向鬆江而去。眼看就要到家了,俞仁這心裏卻開始緊張起來。雖然他跟趙蕊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可是他還從來沒有跟李瑩提過此事。他不知道李瑩突然看到自己把趙蕊帶迴家,會是什麽反映。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近家情怯
要是按她的脾氣,那可不一定的很。拿把刀追殺自己的可能都會有。
所以,離家越近,俞仁的心裏便越是緊張。他甚至想要把趙蕊先安排在錢莊,然後待自己向李瑩說明了情況,再把她接迴家。
可是,思來想去,最終他還是狠下心來,把趙蕊帶迴家去。長痛不如短痛,如果把趙蕊安置在錢莊上,這對趙蕊就太不公平了,對她也是一種傷害。所以,俞仁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兩輛馬車駛進了巷子,俞仁感覺自己的心情緊張到了極點,趙蕊看上去比他還要緊張。就見她緊抿著嘴,一言不發的盯著前方,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俞仁看到趙蕊這樣子,突然醒悟,自己的緊張會傳染給趙蕊,讓她更緊張。
於是,俞仁讓馬車停了下來,他扶著趙蕊下了馬車。因為剛剛治好了七寶迷香之毒,趙蕊的身子還有些虛。俞仁挽著她的手臂,兩人並排往家走。
讓俞仁意外的是,李瑩並沒有出門來迎接他們。隻是管家聽說俞仁迴來了,帶著幾個下人迎到門口。
“少夫人呢?”俞仁向管家問道。
“少夫人昨天出門去了。說是去辦少爺交待的一件大事。”
俞仁這才知道,李瑩並不在家。他一顆懸著的心,這才算是稍稍放下了些。
“這是趙小姐,你們從前都見過的了。從今以後,她就是你們的二奶奶了。”俞仁向管家和幾個下人道。
“二奶奶好!”管家領著下人於是一起向趙蕊請安。
趙蕊聽說李瑩不在家,這心情也放鬆下來,忙向大家迴禮,還從袖子裏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包,分給眾人。她是個玲瓏的姑娘,從小生長在世家大族,又從很小便幫著父親打理家裏的生意。對於人情世故,她太熟悉了。所以她知道,在這個家裏,拉攏好這些看似不重要的下人們,那是絕對必要的。
俞仁又向管家介紹梁如繼他們,“這是我京裏認識的幾位朋友,今後要在家裏住一陣子,你給我安排人,速速騰出幾間空房出來。”
管家答應著,便帶人趕緊去辦了。俞仁將梁如繼他們安頓好,便又帶著趙蕊去看他舅舅沈明航。
沈明航的身子經過這一年多的調養,已經明顯大好了。俞仁去看他時,他正在後院裏種花。見俞仁迴來,沈明航很高興。
“迴來啦!”
“迴來了。舅舅的身子又恢複了不少嘛!看來,不用多久,我便可以把家裏的生意交還給舅舅了。”俞仁一麵說,一麵接過舅舅手裏的一隻水壺。
“這生意上的事,你比我能幹。家裏的生意交給你來打理,比我更合適。隻是,有一句話舅舅需提醒你。自古以來,‘樹大招風’。我知道你在官場有不少的朋友。
朋友多路子廣,這不是什麽壞事,可你一定要記住:歸根結底,咱們都是生意人。
那些當官的,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看的起過我們這些人。他們隻是覺得咱們對他們有用時,才會拉攏我們;沒用時,便會將我們踢到一邊。
因此,你與他們交往,不能不為自己多留幾條後路。否則,總有一天,咱們會被他們推入萬劫不複之地。”
沈明航說完,直起腰來。
俞仁將水壺輕輕放下,扶著舅舅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來。
“舅舅放心好了。這些,我都早考慮到了。正所謂狡兔三窟。我這次迴來,正是要打算打造這第三個藏身之窟的。”
“那我就放心了。”說完,沈明航看了一眼趙蕊,稍帶傷感的說了一句,“她的眼睛跟你表妹長的真像。”說完,他站起了身子。
“舅舅,我正要給您介紹呢!她是趙蕊,是我給您娶的第二房外甥媳婦。”
“舅舅好!”趙蕊趕緊給沈明航行禮。
沈明航看了趙蕊一眼,“起來吧!”然後又說了一句,“真像!”
說完,沈明航轉身離去,一麵走,口裏還不停的念著,“真像、真像啊!”
俞仁看著舅舅孤單的背影,知道他一定是又想燕表妹了。可是,這一年多來,雖然俞仁也派了不少人去四處打聽,卻一直都沒有一點沈燕的消息。就好像沈燕這個人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一般。
俞仁覺得自己有些對不起舅舅。這一年多來,他光顧著自己的事情,卻從來沒把找表妹的事情真正放在心上。
想到這裏,他決定再派兩批人到蒙古去找沈燕表妹。
俞仁正斟酌著,派誰去合適時,突然身後有人說話。
“這麽快就到家啦!我聽說你們在山東遇上了難民,耽擱了下來。我還以為,以我們家人的性子,至少也得在那兒呆個十天半個月的,不把事情徹底處理幹淨,是不會迴來的呢!
看來,還是我想錯了。”
俞仁迴過頭,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李瑩。
“你不是出門去了嗎?”
“出門就不能迴來了嗎?你這沒良心的,有了趙妹子,便隻盼著我天天出門,不在家了是吧!”
“小姐,少爺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他隻是意外你迴來的這麽快罷了!”一旁的鶯兒,見李瑩說話帶著槍,擔心她跟俞仁吵起來,便趕緊過來打圓場。這丫頭太了解李瑩了,她早看出李瑩自進門,聽家裏的下人說,俞仁帶了位二奶奶迴來,便一直沉著臉。
俞仁有些尷尬,隻好訕訕的向鶯兒道,“你們小姐樣樣都好,就多心這一項不好。蕊蕊雖然也進了咱家,可這家裏,你還是少夫人啊!咱們倆是結發夫妻,我怎麽可能會有了她,便忘了你!”
趙蕊見李瑩一上來便話語不善,忙向她請安。“姐姐好!”
李瑩臉色稍稍緩了緩,走上前,將趙蕊扶起來。“妹妹客氣了。我方才那話,是故意氣他的。可不是針對你的,你可莫往心裏去。咱們家這位主啊!你要不約束著點他,估計他一年給咱們帶個十個八個迴來都有可能。
你既進了我們俞家的門,從今以後,便是我們俞家的人了。這兒便是你的家。從今而後,咱們倆需當同心協心,共同操持這個家。你初來,有什麽需要盡管跟姐姐說,千萬不要見外。”
趙蕊倒很乖巧,並不與李瑩爭鋒,這是他早就想好的策略。“一切全憑姐姐做主。我來時,一應用物都有帶來了,暫時也沒什麽需要,多謝姐姐好意!”
俞仁見李瑩一直找趙蕊說話,怕她找趙蕊的茬,忙將話頭轉開。他知道,李瑩其實是一個比他事業心還重的人,隻要一跟她講起事業上的事,便馬上可以轉移她的注意力。
“你這迴出門,幹嘛去了?”
“還不是為你的事情嗎?你急急的讓曹安派人迴來給我帶話,說讓我趕緊去把你上次看中的那塊荒地買下來。我這不是給你去辦這事去了嘛!”
俞仁這才知道,李瑩這次出門,是給他去買地去了。
“怎麽樣?事情可辦妥了?”俞仁急急的問。
“我本來已經想好了,準備今天便找那汪員外談價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便又把這事給放下了。”
“什麽事?”俞仁問。
“我來問你,你買那麽大的一塊荒地,想要幹嘛?那地方,我去看了,那兒可沒有河!雖說那片地可以開出一條河,引上遊的河水進來。可是,這項工程可不小。咱們又沒人,要是請人來開河,也未必能找的到這麽多的閑人,何況還未必劃算!
我算了一下,要在那兒開一條河引水,就算是請一百人一天不停的挖,沒有七八個月的時間,也挖不好!何況,就算是挖好了,那些荒地也得慢慢一點點的來開荒。這也不是三五日就可以完成的事。
以你的急性子,必不會做這樣慢的投資。
你就跟我說實話吧!你買那塊地倒底想要幹嘛?”
第二百四十七章 聚和新村
俞仁看著李瑩,突然笑起來,“還是老婆了解我啊!我買這塊地,確實並非為了置產。而是有一個大計劃要在那兒實施。”
說完,俞仁便將自己在京裏遇到梁如繼,之後又與梁如繼和聚和門眾人討論,如何複建聚和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詳細跟李瑩進了一遍。接著,又把他們在山東遇到災民的事情也順便講了一遍。
李瑩聽到這裏,搖了搖頭。“要真這樣,這地咱就不能出麵去買了。你可莫忘了,你們這樣幹,說到底,那還是與朝廷對著幹的呀!如果你以你的名義買地,萬一哪天這事鬧大了,你就不怕官府會來抄咱們家嗎?”
俞仁聽了這話,吃了一驚,他還真沒想到這一層。此時被李瑩一提醒,不由的驚出了一身冷汗。
“瑩兒說的對。此事確實是我考慮不周。那麽,以瑩兒你的意見,咱們該當如何?”
“這事,我們不能出麵,與我們家有關的人也都不能出麵。隻能找一個與咱們家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出麵,向汪家買下這塊地。而且你還要分外小心,以後經營,也不能讓人看出咱們家與這地方有什麽關聯。”
俞仁連連點頭。“還是瑩兒考慮的周全!可是,這事又必須要找一個十分靠的住的人去辦才好。要不我去找梁門主他們商議商議?”
李瑩搖了搖頭,“這隻怕也不好。他們是久走江湖的人,明眼人一看便覺得不像是什麽生意人,隻怕到縣衙換名時,反而會惹麻煩。”
“不如讓我去吧!我從前為出門辦事方便,曾特意做了一張假官牒。我們趙姓又是河北大姓,應該不會惹什麽人懷疑。”
李瑩上下打量了趙蕊一眼,想起從前在杭州,看到他女扮男裝的樣子,倒還真不易被人看的出來,隻是太俊了一些。不過,這反而更符合她世家大族的身份。
“隻怕也不行吧!”俞仁猶豫道。“你身子都還沒好!”
“我已經好了。你放心好了。再說,當初做錢莊時,我把鬆江府這兒的地價行情都打聽的十分清楚,再沒有人比我更合適了。”
李瑩點點頭,“我看也行。就讓趙妹子出馬,你便扮成他的長隨,貼身跟著就行了。如此,你也好放心。”
李瑩說這話時,還特意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那意思,好像是在說“你不就是怕她被人占了便宜嗎?讓你跟在身邊,這下總可以放心了吧!”
俞仁見兩個老婆都這麽堅持,也便不再說什麽了。“好,那就這麽定了。明天一早,咱們就起身,去汪家買地。”
汪家,在蘇鬆不算是大姓,而且還是一個外來戶。可是,由於他們父輩的努力,他家在蘇鬆兩府還是置下了不小的產業。汪家最初是靠賣私鹽起家的,有了錢以後,汪老爺便也想學別人家一樣,買幾塊地,置一份大大的產業好留給後世的子孫。
可是,蘇鬆一帶的好田雖然不少,卻早被像徐家那樣的大族給瓜分的差不多了。汪老爺官府裏又沒有什麽硬後台,沒辦法,隻好買了一塊靠海邊的荒地。他本來想的倒是挺好,地買了以後,再收些從北方逃來的流民,把這片地給開荒出來,不就成了良田了嗎!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些流民見這兒沒有河流,汪老爺又不願再投本錢,結果誰也不願意在這兒種地。至使這塊地一直荒到現在。這一荒便是二十多年。
後來,汪老爺死了,他兒子便想把這地給賣了,可是卻一直沒有人願買。當初他們家花了七千兩買下的這塊地,如今三千兩都沒人要。
最終,趙蕊與俞仁以極低的一千八百兩的價格買下了那塊,在汪家人眼裏,沒有任何價值的荒地。
俞仁買下地,便馬上帶人趕到崇明島。從島上抽調了五十名兄弟先到那兒,在那兒搭了些臨時的草棚。
俞仁的草棚才剛搭好,聚和門的人便陸續的從四麵八方趕到這兒來了。俞仁帶著梁如繼他們,對這兒進行了徹底的摸底,之後又劃了幾張規劃圖。然後,大家便按著規劃圖上的位置開始挖河渠了。
可是,聚和門的人雖然大多數都響應梁如繼的號召,到這兒來建設新世界了,但因為他們本來人就少,又有不少是拖家帶口的,真正能幹活的不過一兩百人。眼看著再有三四個月便開春了。要是在開春之前挖不好河渠,便要耽擱一年的生計,俞仁決定還是請些人來幫他們挖渠。
但因為本地農家多數都有種麥子一類的冬季作物,不易容請的到人,價錢還很高。俞仁便想起山東的那些災民了。於是便派人到山東一帶一些受災的村子裏去請人。
那些災民看到俞仁開出的條件不僅每天管吃飽,還可以另外掙五十文錢,很快便來了一大批。
這些災民多數也都是拖家帶口一起來的。不過,他們卻不用別人為他們準備什麽,自己便在工地旁的荒地上搭起了臨時的草棚,一家人便住在那兒。雖然看上去條件很艱苦,但每天可以掙到一家人的口糧,這些災民已經感覺很幸福了,幹活也格外賣力。
很快,一條十裏長的河渠便開通了。那些災民眼見工程完工,以為又要迴家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完工那天,大家的情緒都格外的低落。在災民們排著隊來領工錢時,俞仁突然宣布了一個消息:
所有參加工程的人,隻要願意留下來,每人可以分五畝的荒地。而且仍然管他們的口糧,直到來年的夏糧收獲。隻是,這些口糧是借給他們的,以後等家裏收的糧多了,是要慢慢還的,但是不記利息。
以後在這兒種地,每年隻要向他們交三成的租子便可以了。這三成的租子包括了交給國家的一成稅賦。
那些來挖河的五六百戶山東災民聽了這個消息,一個個激動的一夜沒睡著。結果,他們一個都沒有走,全都留了下來。
在災民們忙著挖河渠的這些日子裏,俞仁也沒有閑著,他忙著與梁如繼他們另外組織人建學堂。他們在一座小山邊建了一所可以容納兩百名孩子的學堂。俞仁還給這個學堂建了一個操場和一些簡單的體育設施。閑暇之餘,他又給學堂編了課程表。
他建的這所學校,並不以教孩子們儒家經典為主。文科隻以識字為主,而重點是在雜學上。醫藥、算術、各項雜技,包括木工、打鐵、冶煉、紡織等等,此外還教兵法。此外,俞仁還專門設立了科學實驗課。課本由他自己親自編寫。他希望可以教會這些孩子他所知道的一些科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