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長安的所為,多是些學問上的物什,孤王是看不懂的,但是河中的事情,孤王看得懂……他欠孤王一個解釋。”
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
邠州,邠寧節度使府上,今日有客上門。
這位客人穿得並不華貴,身後的隨從也盡是樸實裝扮,從主到仆,看起來都是冷冰冰的,實在不像什麽豪門大戶,但奇怪的是,他們所騎的馬匹,卻是雄駿異常,煞是古怪。
那客人向門子遞上名帖,門子略微看了一眼,不冷不熱地道:“這位先生莫非上門找耍子,須知這裏是邠寧節度使府,不是你家後院。”他將帖子扔還給來客,哼哼一聲,道:“你這帖子上隻落款一個‘代北故人’,姑且不論你是否真個識得我家節帥,就算識得,你卻叫某如何去跟節帥說起?”
來人那四方臉上刀眉一皺,左右看了看附近,道:“那你便去與你家節帥說‘邈吉烈來了’便是,他絕不會怪罪於你。”
那門子本來還拿捏著架勢,忽然猛地一下醒悟,這名字錯非是沙陀語,否則怎會這般古怪?他額頭瞬間見汗,暗道:“要糟,這人既是沙陀人,又指名道姓要見節帥,沒得還真是節帥故人……”想到此處,再也不敢當怠慢,匆忙一禮,請來客在花廳暫歇,自己急急去通傳稟報去了。
邈吉烈何人?正是李嗣源,如今的保塞節度使。
門子一走,李嗣源麾下隨從便有人道:“節帥,邠帥是您兄長,何必這般謹慎,竟還被這狗眼看人低的門子小瞧,錯非是看在邠帥麵上,方才某就恨不得一巴掌打得他跪下磕頭!”
李嗣源上了戰場,勇猛是不消說的,但平時卻是甚為寬和,聽了這話也隻是微微搖頭,道:“某為延帥(保塞軍治所延州),身負重任,如今離鎮而來邠州,雖有不得已之苦衷,卻也不便堂皇行事。至於門子……一輩子也隻是這般一個人罷了,與他計較什麽。”他說著,笑了笑,對幾名隨從道:“你等都是某的牙兵,最是親信不過,將來立了功了,自然有掌兵主事的一天,那時節你們便會明白,委實無須與這等人計較甚麽……當初我曾聽蒲帥說過一句話,我未讀過書,他那原話是不記得了,不過大意還記得,卻是是說鯤鵬從不在意蝦蟹燕雀想些什麽……你們可明白我這番話的意思?”
眾人自然明白,當下精神一振,各自應了。
李嗣源笑起來,正要再勉勵幾句,忽然便聽見李嗣昭的聲音在花廳外響起:“老十,是你麽?”說著,便看見李嗣昭穿著一身燕居常服出現在了門口。
李嗣源微微彎腰,拱手一禮:“九兄,正是小弟不請自來,打攪兄長了。”
李嗣昭連忙迴禮,又請他落座,笑道:“你我兄弟,素來親近,你來看某,怎說得打攪?不過……邈吉烈,正陽前次革新時政,交待了許多事情到關中各鎮,某這邠寧鎮現在還是在千頭萬緒之下剛剛摸出點門路,你在延州難道便全然做好,竟有空來某這裏串門了?”
他這話顯然有打趣的意味,但李嗣源卻是個十分嚴肅、極少開玩笑的人,當下隻是微微搖頭:“某少時失怙,未曾讀書識字,右相政令下達之後,某實不知如何是好,便請朝廷遣人專為負責,節度使府全力配合,也就是了。”
李嗣昭知道李嗣源為人素來忠直厚道,其人嚴於律己,已近苛刻,因此他在談正事時提到李曜,都是直接尊稱官名,當下隻是笑了笑,剛準備迴話,卻聽李嗣源繼續道:“至於此次前來,自然不是串門,而是有一件要事,近來一直在某心頭盤旋,卻無人可說,如今風雲變幻,已經不能再等下去,隻好來九兄處,請兄長指點一二,小弟不勝感激。”
李嗣昭慢慢收起笑臉,看著他的眼睛,問道:“……唔,那你便說來聽聽,所為何事?”
李嗣源深吸一口氣,緩緩道:“若有一日,大王傳令我等領兵相救太原,右相卻命我等按兵不動,我等如何是好?”
李嗣昭麵上笑容盡去,沉下臉問:“邈吉烈,你這是什麽話?大王與正陽何曾有過這般大的分歧?”
李嗣源毫不退縮,直視李嗣昭的眼睛,堅持道:“小弟便是這一問,兄長隻須迴答便可。”
李嗣昭的瞳孔微微一縮,卻仍未直接迴答,反而道:“不,我必須知道你為何會這般想,你是不是聽到過什麽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李嗣源搖頭道:“我隻相信自己的眼睛。”
“哦?那麽,你看到了什麽?”李嗣昭問。
李嗣源歎息道:“我看到汴賊猖狂,威服河北;我看到太原疲憊、河中空虛;我看到大王數次提醒正陽,正陽卻仍一意孤行……兄長,正陽的確與我等相交甚厚,可大王卻是我等假父,似我等這些人能有今日,實乃大王器重在前,正陽相助在後,若舍大王就正陽,心中豈能自安?”
李嗣昭皺起眉頭:“那你此來,便是來告訴我,一旦真是大王教令與朝廷詔諭相悖,則你必以大王教令是從,是麽?”
李嗣源歎道:“是,而且小弟希望兄長也能如此。”
李嗣昭心中也歎息一聲,暗道:“邈吉烈啊邈吉烈,事情要真是到了那一步,你就不怕我已經倒向正陽,趁你此來,直接把你給抓了麽?”當下苦笑道:“此事,且與八兄再上議一議,然後定論不遲。”
李嗣源微微一怔:“八兄?他不是在隴州麽?”
李曜之前讓李嗣昭、李嗣源以及李存審分鎮邠寧、保塞、天雄(無風注:天雄節度使在唐末有兩個,一個是以隴州為治所,又叫保勝節度使;一個是以魏州為治所,又名魏博節度使。這裏是隴州天雄。),之所以這麽安排,一個是當時情況下這三鎮最方便直接拿下,一個是拿下這三鎮,就正好對關中的其他勢力進行了“分割包圍”。比如保塞軍,以北是黨項定南節度使轄區,以南是鄜坊節度使轄區,再往南是長安京畿,往西則就是邠寧了。而邠寧以南就是鳳翔,以西則是涇原。涇原再西則是天雄,天雄東南又是鳳翔。
他三人分鎮三處,正是為了將關中其他勢力分割開來,使得其餘勢力都不能不隨時小心謹慎,不敢對長安生出奢望,誰料李嗣昭卻忽然冒出這麽一句,難怪李嗣源會驚訝。
卻不意李嗣昭大聲道:“八兄,事已至此,你也出來說話吧。”
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
花廳門口,又閃出一人,麵色肅然,正是李存審。
李嗣源起身訝然道:“八兄竟在邠州?”他忽然醒悟過來,恍然道:“難道八兄此來也是為了……”
李存審麵色沉重地點了點頭,在李嗣昭的招唿下與李嗣源一同坐下,看了二人一眼,苦笑道:“不瞞十弟,愚兄近來也是食不知味,晉陽那邊……一團亂麻啊。”
李嗣源是個單純武將,雖然沒讀過書,卻聽府上幕僚說過君子不黨的道理,因此他平時很少與其他將領私下聯係,聞聽此話,頓時一驚:“晉陽怎的亂了?”
李存審看了李嗣昭一眼,才對李嗣源苦笑道:“還能怎的,各種流言蜚語傳得沸沸揚揚、有聲有色,不過說法雖多,無非就是說正陽要獨樹一幟,自己撇開河東單幹了……現在蓋公又在病中,大王府上也沒有半句話傳出來,軍中、民間,說什麽的都有……現在朱溫在汴州磨刀霍霍,晉陽城裏人心惶惶,偏生正陽也沒個解釋……這事鬧得!”
一番話說得李嗣源憂心忡忡,李嗣昭卻是皺著眉頭,沉吟道:“正陽沒有解釋不奇怪,但是大王……真沒說什麽?”
“嗯?”李存審略有不解。
李嗣源卻疑惑道:“正陽沒有解釋為何就不奇怪了?”
“嗬嗬。”李嗣昭笑起來,道:“有道是君子坦蕩蕩,正陽這人,你們還不清楚?他自覺問心無愧,就肯定不會多做解釋,這就是所謂的魏晉風骨嘛……不過話說迴來,以正陽為人處事之周全,按說不該全無反應,至少應該給大王做一說明。”
李嗣源對“魏晉風骨”毫不了解,但知道這是個用在文人雅士身上的詞,聞言不禁沉默下來。李存審卻遲疑道:“那大王始終不予迴應,卻是什麽意思?”
李嗣昭也有些遲疑,想了想,才道:“這個……就不好說了,或許是正陽的說明並未讓大王全然接受,也或許是正陽讓大王故意這般做的。”
“故意?”李嗣源這次忍不住問了:“這又是為何?”
李嗣昭苦笑道:“正陽若要算計人,誰能知道他是怎麽設計的?以我之見,我等這般瞎琢磨也沒用,不如這樣,我等三人一道,去一趟長安,個中緣由,自然便知。”
李存審點頭道:“不錯,瞎猜全無意義,不如直接去問正陽,反倒簡單。”
李嗣源猶豫了一下,問道:“此時正陽心思究竟如何,我等全不知曉,此去長安,可要領兵?”
李嗣昭嚇了一跳,忙道:“切記不可!”
李嗣源撓了撓頭,郝然道:“某非懷疑正陽,隻是……”
李存審苦笑道:“十弟,收了這份心思吧,你是想我三人何兵,萬一正陽真有什麽別樣心思,看了我們三人領兵前往,便也該收斂了,是麽?”
李嗣源本是厚道直爽之人,他確實有這種意思,隻是卻沒去想,李嗣昭和李存審都是心思靈巧之輩,這點心思如何瞞得過他們?
李存審歎了口氣,道:“某那天雄軍,戰兵不過三萬,吐蕃雖已衰弱,也不能全無防備,若是出兵,頂破天兩萬,你二人若要出兵,能有多少?”
李嗣源道:“保塞軍能出之兵,最多也就如此。”
“邠寧可出之兵倒是有個三萬許,不過不是老兵油子,就是新兵蛋子,要去跟正陽麾下那橫掃關中的護國軍打……須知這邠寧軍被正陽連敗兩次,早被打怕了,現在要去的話,隻怕還沒看見蒲軍,便要自己散了夥。”李嗣昭說著苦笑搖頭道:“再說,我看正陽絕非那等人,我三人還是隻帶幾百牙兵,親自走一趟長安便是。”
李存審也道:“我意也是如此,我三人與正陽私交皆厚,他便是真有所設計,若我三人親至,也總該不怕泄密,當可告知了吧。”
李嗣源本就覺得自己那樣懷疑李曜頗不義氣,既然兩位兄長都同意親自走一趟長安,他又豈是什麽膽小怕死之輩?當下也道:“那好,小弟也無異議。”
------------------------------
長安,隴西郡王府後花園中,李曜正在作一副花鳥畫,馮道在一邊看著,時不時說上幾句什麽。
過了半晌,李曜忽然哈哈一笑,搖頭道:“看來人的天賦總是有限的,某學這丹青之術也有些時日了,畫出來還是這般不堪。某畫的這鳥兒,都快肥成雞了……”
馮道本想說兩句好聽的,但李曜的國畫的確是太過不堪入目,馮道思來想去也找不到一個委婉的詞來,隻好道:“其實老師何必求全責備,老師那炭筆素描,已然是開宗立派之畫風,這山水、花鳥……呃,不練也罷,不練也罷,天下鍾靈毓秀,豈能全在一人身上?”
馮道這話,對於學生來說,本來是有些過了,不過李曜卻從不覺得學生對老師也要“為尊者諱”,當時便笑道:“說的也是,琴棋書畫,我琴道畫道雖然難算正道雅道,卻也有別出心裁之處,而棋道、書道,總還算拿得出手,這也便夠了……畢竟,這調鼎天下,靠得可不是這些。”
馮道也笑,點頭道:“老師所言正是。”
李曜結果侍女遞過的濕巾擦了擦手,忽然笑道:“下己早上來過,把近來各地情形與我分說了,大抵不出所料,均以為我對大王已經心生二誌,好,好,很好!”
馮道笑道:“那麽,老師是不是該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那是自然。”李曜微微抬起頭,傲然道:“為師布下這麽大一局棋,豈能不讓全天下隨我起舞!”
馮道雖然對李曜的安排早有了幾分了解,但聽了這話,仍然覺得心頭發熱,仿佛血液都要沸騰起來。
我心一動,天下隨舞!
大丈夫用智,當如斯夫!
“那麽成都那邊?”馮道定了定神,立刻問道。
李曜一擺手:“信我早已寫好,可以發給王建了。”
馮道立刻應命,不過嘴唇動了動,卻似乎欲言又止。李曜豈能不知他在想什麽,便又道:“陛下這邊大可放心,不過是讓他封官許願罷了……何況此事成了,對朝廷也是大有好處的,他豈會不知?”
“是,學生這便去辦。”
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一)
李茂貞自被李曜擊敗,十成家業丟了七成,好在鳳翔老巢和興元仍在,還能關起門來做個岐王,不過上次一敗,他是真被李曜打得怕了,如今竟然越發篤信佛教來,在鳳翔大興佛事,自家節帥府裏,也有專門的佛堂,還延請了高僧前來說法講禪。
這一日他剛從佛堂出來,想到禪師說的忍道,禁不住想:“李存曜此子年輕得意,如今漸有不臣之誌,就連對太原,似乎也不再像以往那麽恭順了。我再忍耐些時日,隻怕李克用那暴虎便要怒發衝冠,領兵再入關中,到那時節,這對假父子鷸蚌相爭,我又豈能沒有機會漁翁得利?罷了,罷了,就再忍耐些日子吧……”
剛剛念及此處,忽然一名牙兵小校跌跌撞撞跑了進來,撞得一名家仆四腳朝天。李茂貞臉色一沉,可還沒等他斥責出聲,那小校已經嚎了起來:“大王,禍事啦,禍事啦!”
李茂貞大怒,喝道:“你家大王我好得不得了,再活四十年也輕而易舉,禍事個屁!”
也不知是李茂貞平時禦下不嚴還是這小校已經沒心思怕他發怒了,依舊幹嚎道:“長安傳來消息,右相李存曜奉聖命校閱三軍,當眾宣讀陛下詔書,要再討鳳翔了!”
李茂貞怒氣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一股寒氣卻從腳底直衝腦門,他隻覺得手足冰涼,下意識反問:“李存曜再討鳳翔?”
“是啊大王!”那小校雖然慌亂,話倒是說清楚了:“他是當眾宣讀詔書,這消息攔都攔不住,現在鳳翔城裏全知道了!許多人收拾了細軟,正成群結隊逃難了!”
李茂貞按說也是久經考驗的造反派頭子了,此刻卻一時驚得呆若木雞,李曜和其麾下的蒲軍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他深知自己以現在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抗衡這個新的關中王,更何況李曜既然動了,邠寧、保塞、天雄三鎮豈能不動?鄜坊、涇原二鎮剛剛表示投效李曜,又豈敢不動!
如此算來,李曜甚至有可能發動二十萬大軍來戰鳳翔!
李茂貞心底生出一絲絕望——剛剛簽下的停戰協定,立刻就要打破了麽?
不得不說,中國人在契約精神上確實較差,中國曆來講究的是兵不厭詐,李茂貞在此時此刻,對李曜萬分怨恨,卻也未曾考慮讓那一紙合約發揮什麽效用,或許在他看來,那東西根本沒用,李曜想打仍然是照打不誤,況且李曜手頭還有一張王牌:皇命!但凡在我華夏,合約還能大過皇命不成?既然有皇命讓李曜抓在手裏,打誰不打誰,不過就是一句話的問題,天下間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但李茂貞發呆也隻是一瞬間的事,狗急了也會跳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他立刻收拾心情,喝道:“速速傳孤王之命,召集諸將議事!”
那小校其實也是李茂貞親信,不然不能這麽輕易來到他麵前,此時精神振奮了一點,忍不住問:“大王,鳳翔可能守住?”
李茂貞麵色沉沉,眼中閃過一抹決然:“唇亡齒寒,我鳳翔、興元若失,王建就不擔心他的蜀中王做不成麽?還有朱溫,他豈能坐視李存曜獨得關中,而後與他爭鋒?孤王當南聯成都,東約汴州,誓死衛我鳳翔!”
小校神色大定,用力點頭:“大王高見,仆這便去請諸位將軍!”
成都王建,據鳳翔最近,最先接也到詔書,外加李曜的一封親筆信。看了詔書與私函之後,王建立刻召眾謀士馮涓、周癢、綦毋諫、韋莊等商議是否出兵。他說道:“我今日接到李存曜與朱全忠書信,請結援,二人皆許以功成之日,授我蜀王。我尚自猶豫,且又得天子詔書,不知如何抉擇,請諸公為我一謀。”
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
邠州,邠寧節度使府上,今日有客上門。
這位客人穿得並不華貴,身後的隨從也盡是樸實裝扮,從主到仆,看起來都是冷冰冰的,實在不像什麽豪門大戶,但奇怪的是,他們所騎的馬匹,卻是雄駿異常,煞是古怪。
那客人向門子遞上名帖,門子略微看了一眼,不冷不熱地道:“這位先生莫非上門找耍子,須知這裏是邠寧節度使府,不是你家後院。”他將帖子扔還給來客,哼哼一聲,道:“你這帖子上隻落款一個‘代北故人’,姑且不論你是否真個識得我家節帥,就算識得,你卻叫某如何去跟節帥說起?”
來人那四方臉上刀眉一皺,左右看了看附近,道:“那你便去與你家節帥說‘邈吉烈來了’便是,他絕不會怪罪於你。”
那門子本來還拿捏著架勢,忽然猛地一下醒悟,這名字錯非是沙陀語,否則怎會這般古怪?他額頭瞬間見汗,暗道:“要糟,這人既是沙陀人,又指名道姓要見節帥,沒得還真是節帥故人……”想到此處,再也不敢當怠慢,匆忙一禮,請來客在花廳暫歇,自己急急去通傳稟報去了。
邈吉烈何人?正是李嗣源,如今的保塞節度使。
門子一走,李嗣源麾下隨從便有人道:“節帥,邠帥是您兄長,何必這般謹慎,竟還被這狗眼看人低的門子小瞧,錯非是看在邠帥麵上,方才某就恨不得一巴掌打得他跪下磕頭!”
李嗣源上了戰場,勇猛是不消說的,但平時卻是甚為寬和,聽了這話也隻是微微搖頭,道:“某為延帥(保塞軍治所延州),身負重任,如今離鎮而來邠州,雖有不得已之苦衷,卻也不便堂皇行事。至於門子……一輩子也隻是這般一個人罷了,與他計較什麽。”他說著,笑了笑,對幾名隨從道:“你等都是某的牙兵,最是親信不過,將來立了功了,自然有掌兵主事的一天,那時節你們便會明白,委實無須與這等人計較甚麽……當初我曾聽蒲帥說過一句話,我未讀過書,他那原話是不記得了,不過大意還記得,卻是是說鯤鵬從不在意蝦蟹燕雀想些什麽……你們可明白我這番話的意思?”
眾人自然明白,當下精神一振,各自應了。
李嗣源笑起來,正要再勉勵幾句,忽然便聽見李嗣昭的聲音在花廳外響起:“老十,是你麽?”說著,便看見李嗣昭穿著一身燕居常服出現在了門口。
李嗣源微微彎腰,拱手一禮:“九兄,正是小弟不請自來,打攪兄長了。”
李嗣昭連忙迴禮,又請他落座,笑道:“你我兄弟,素來親近,你來看某,怎說得打攪?不過……邈吉烈,正陽前次革新時政,交待了許多事情到關中各鎮,某這邠寧鎮現在還是在千頭萬緒之下剛剛摸出點門路,你在延州難道便全然做好,竟有空來某這裏串門了?”
他這話顯然有打趣的意味,但李嗣源卻是個十分嚴肅、極少開玩笑的人,當下隻是微微搖頭:“某少時失怙,未曾讀書識字,右相政令下達之後,某實不知如何是好,便請朝廷遣人專為負責,節度使府全力配合,也就是了。”
李嗣昭知道李嗣源為人素來忠直厚道,其人嚴於律己,已近苛刻,因此他在談正事時提到李曜,都是直接尊稱官名,當下隻是笑了笑,剛準備迴話,卻聽李嗣源繼續道:“至於此次前來,自然不是串門,而是有一件要事,近來一直在某心頭盤旋,卻無人可說,如今風雲變幻,已經不能再等下去,隻好來九兄處,請兄長指點一二,小弟不勝感激。”
李嗣昭慢慢收起笑臉,看著他的眼睛,問道:“……唔,那你便說來聽聽,所為何事?”
李嗣源深吸一口氣,緩緩道:“若有一日,大王傳令我等領兵相救太原,右相卻命我等按兵不動,我等如何是好?”
李嗣昭麵上笑容盡去,沉下臉問:“邈吉烈,你這是什麽話?大王與正陽何曾有過這般大的分歧?”
李嗣源毫不退縮,直視李嗣昭的眼睛,堅持道:“小弟便是這一問,兄長隻須迴答便可。”
李嗣昭的瞳孔微微一縮,卻仍未直接迴答,反而道:“不,我必須知道你為何會這般想,你是不是聽到過什麽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李嗣源搖頭道:“我隻相信自己的眼睛。”
“哦?那麽,你看到了什麽?”李嗣昭問。
李嗣源歎息道:“我看到汴賊猖狂,威服河北;我看到太原疲憊、河中空虛;我看到大王數次提醒正陽,正陽卻仍一意孤行……兄長,正陽的確與我等相交甚厚,可大王卻是我等假父,似我等這些人能有今日,實乃大王器重在前,正陽相助在後,若舍大王就正陽,心中豈能自安?”
李嗣昭皺起眉頭:“那你此來,便是來告訴我,一旦真是大王教令與朝廷詔諭相悖,則你必以大王教令是從,是麽?”
李嗣源歎道:“是,而且小弟希望兄長也能如此。”
李嗣昭心中也歎息一聲,暗道:“邈吉烈啊邈吉烈,事情要真是到了那一步,你就不怕我已經倒向正陽,趁你此來,直接把你給抓了麽?”當下苦笑道:“此事,且與八兄再上議一議,然後定論不遲。”
李嗣源微微一怔:“八兄?他不是在隴州麽?”
李曜之前讓李嗣昭、李嗣源以及李存審分鎮邠寧、保塞、天雄(無風注:天雄節度使在唐末有兩個,一個是以隴州為治所,又叫保勝節度使;一個是以魏州為治所,又名魏博節度使。這裏是隴州天雄。),之所以這麽安排,一個是當時情況下這三鎮最方便直接拿下,一個是拿下這三鎮,就正好對關中的其他勢力進行了“分割包圍”。比如保塞軍,以北是黨項定南節度使轄區,以南是鄜坊節度使轄區,再往南是長安京畿,往西則就是邠寧了。而邠寧以南就是鳳翔,以西則是涇原。涇原再西則是天雄,天雄東南又是鳳翔。
他三人分鎮三處,正是為了將關中其他勢力分割開來,使得其餘勢力都不能不隨時小心謹慎,不敢對長安生出奢望,誰料李嗣昭卻忽然冒出這麽一句,難怪李嗣源會驚訝。
卻不意李嗣昭大聲道:“八兄,事已至此,你也出來說話吧。”
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
花廳門口,又閃出一人,麵色肅然,正是李存審。
李嗣源起身訝然道:“八兄竟在邠州?”他忽然醒悟過來,恍然道:“難道八兄此來也是為了……”
李存審麵色沉重地點了點頭,在李嗣昭的招唿下與李嗣源一同坐下,看了二人一眼,苦笑道:“不瞞十弟,愚兄近來也是食不知味,晉陽那邊……一團亂麻啊。”
李嗣源是個單純武將,雖然沒讀過書,卻聽府上幕僚說過君子不黨的道理,因此他平時很少與其他將領私下聯係,聞聽此話,頓時一驚:“晉陽怎的亂了?”
李存審看了李嗣昭一眼,才對李嗣源苦笑道:“還能怎的,各種流言蜚語傳得沸沸揚揚、有聲有色,不過說法雖多,無非就是說正陽要獨樹一幟,自己撇開河東單幹了……現在蓋公又在病中,大王府上也沒有半句話傳出來,軍中、民間,說什麽的都有……現在朱溫在汴州磨刀霍霍,晉陽城裏人心惶惶,偏生正陽也沒個解釋……這事鬧得!”
一番話說得李嗣源憂心忡忡,李嗣昭卻是皺著眉頭,沉吟道:“正陽沒有解釋不奇怪,但是大王……真沒說什麽?”
“嗯?”李存審略有不解。
李嗣源卻疑惑道:“正陽沒有解釋為何就不奇怪了?”
“嗬嗬。”李嗣昭笑起來,道:“有道是君子坦蕩蕩,正陽這人,你們還不清楚?他自覺問心無愧,就肯定不會多做解釋,這就是所謂的魏晉風骨嘛……不過話說迴來,以正陽為人處事之周全,按說不該全無反應,至少應該給大王做一說明。”
李嗣源對“魏晉風骨”毫不了解,但知道這是個用在文人雅士身上的詞,聞言不禁沉默下來。李存審卻遲疑道:“那大王始終不予迴應,卻是什麽意思?”
李嗣昭也有些遲疑,想了想,才道:“這個……就不好說了,或許是正陽的說明並未讓大王全然接受,也或許是正陽讓大王故意這般做的。”
“故意?”李嗣源這次忍不住問了:“這又是為何?”
李嗣昭苦笑道:“正陽若要算計人,誰能知道他是怎麽設計的?以我之見,我等這般瞎琢磨也沒用,不如這樣,我等三人一道,去一趟長安,個中緣由,自然便知。”
李存審點頭道:“不錯,瞎猜全無意義,不如直接去問正陽,反倒簡單。”
李嗣源猶豫了一下,問道:“此時正陽心思究竟如何,我等全不知曉,此去長安,可要領兵?”
李嗣昭嚇了一跳,忙道:“切記不可!”
李嗣源撓了撓頭,郝然道:“某非懷疑正陽,隻是……”
李存審苦笑道:“十弟,收了這份心思吧,你是想我三人何兵,萬一正陽真有什麽別樣心思,看了我們三人領兵前往,便也該收斂了,是麽?”
李嗣源本是厚道直爽之人,他確實有這種意思,隻是卻沒去想,李嗣昭和李存審都是心思靈巧之輩,這點心思如何瞞得過他們?
李存審歎了口氣,道:“某那天雄軍,戰兵不過三萬,吐蕃雖已衰弱,也不能全無防備,若是出兵,頂破天兩萬,你二人若要出兵,能有多少?”
李嗣源道:“保塞軍能出之兵,最多也就如此。”
“邠寧可出之兵倒是有個三萬許,不過不是老兵油子,就是新兵蛋子,要去跟正陽麾下那橫掃關中的護國軍打……須知這邠寧軍被正陽連敗兩次,早被打怕了,現在要去的話,隻怕還沒看見蒲軍,便要自己散了夥。”李嗣昭說著苦笑搖頭道:“再說,我看正陽絕非那等人,我三人還是隻帶幾百牙兵,親自走一趟長安便是。”
李存審也道:“我意也是如此,我三人與正陽私交皆厚,他便是真有所設計,若我三人親至,也總該不怕泄密,當可告知了吧。”
李嗣源本就覺得自己那樣懷疑李曜頗不義氣,既然兩位兄長都同意親自走一趟長安,他又豈是什麽膽小怕死之輩?當下也道:“那好,小弟也無異議。”
------------------------------
長安,隴西郡王府後花園中,李曜正在作一副花鳥畫,馮道在一邊看著,時不時說上幾句什麽。
過了半晌,李曜忽然哈哈一笑,搖頭道:“看來人的天賦總是有限的,某學這丹青之術也有些時日了,畫出來還是這般不堪。某畫的這鳥兒,都快肥成雞了……”
馮道本想說兩句好聽的,但李曜的國畫的確是太過不堪入目,馮道思來想去也找不到一個委婉的詞來,隻好道:“其實老師何必求全責備,老師那炭筆素描,已然是開宗立派之畫風,這山水、花鳥……呃,不練也罷,不練也罷,天下鍾靈毓秀,豈能全在一人身上?”
馮道這話,對於學生來說,本來是有些過了,不過李曜卻從不覺得學生對老師也要“為尊者諱”,當時便笑道:“說的也是,琴棋書畫,我琴道畫道雖然難算正道雅道,卻也有別出心裁之處,而棋道、書道,總還算拿得出手,這也便夠了……畢竟,這調鼎天下,靠得可不是這些。”
馮道也笑,點頭道:“老師所言正是。”
李曜結果侍女遞過的濕巾擦了擦手,忽然笑道:“下己早上來過,把近來各地情形與我分說了,大抵不出所料,均以為我對大王已經心生二誌,好,好,很好!”
馮道笑道:“那麽,老師是不是該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那是自然。”李曜微微抬起頭,傲然道:“為師布下這麽大一局棋,豈能不讓全天下隨我起舞!”
馮道雖然對李曜的安排早有了幾分了解,但聽了這話,仍然覺得心頭發熱,仿佛血液都要沸騰起來。
我心一動,天下隨舞!
大丈夫用智,當如斯夫!
“那麽成都那邊?”馮道定了定神,立刻問道。
李曜一擺手:“信我早已寫好,可以發給王建了。”
馮道立刻應命,不過嘴唇動了動,卻似乎欲言又止。李曜豈能不知他在想什麽,便又道:“陛下這邊大可放心,不過是讓他封官許願罷了……何況此事成了,對朝廷也是大有好處的,他豈會不知?”
“是,學生這便去辦。”
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一)
李茂貞自被李曜擊敗,十成家業丟了七成,好在鳳翔老巢和興元仍在,還能關起門來做個岐王,不過上次一敗,他是真被李曜打得怕了,如今竟然越發篤信佛教來,在鳳翔大興佛事,自家節帥府裏,也有專門的佛堂,還延請了高僧前來說法講禪。
這一日他剛從佛堂出來,想到禪師說的忍道,禁不住想:“李存曜此子年輕得意,如今漸有不臣之誌,就連對太原,似乎也不再像以往那麽恭順了。我再忍耐些時日,隻怕李克用那暴虎便要怒發衝冠,領兵再入關中,到那時節,這對假父子鷸蚌相爭,我又豈能沒有機會漁翁得利?罷了,罷了,就再忍耐些日子吧……”
剛剛念及此處,忽然一名牙兵小校跌跌撞撞跑了進來,撞得一名家仆四腳朝天。李茂貞臉色一沉,可還沒等他斥責出聲,那小校已經嚎了起來:“大王,禍事啦,禍事啦!”
李茂貞大怒,喝道:“你家大王我好得不得了,再活四十年也輕而易舉,禍事個屁!”
也不知是李茂貞平時禦下不嚴還是這小校已經沒心思怕他發怒了,依舊幹嚎道:“長安傳來消息,右相李存曜奉聖命校閱三軍,當眾宣讀陛下詔書,要再討鳳翔了!”
李茂貞怒氣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一股寒氣卻從腳底直衝腦門,他隻覺得手足冰涼,下意識反問:“李存曜再討鳳翔?”
“是啊大王!”那小校雖然慌亂,話倒是說清楚了:“他是當眾宣讀詔書,這消息攔都攔不住,現在鳳翔城裏全知道了!許多人收拾了細軟,正成群結隊逃難了!”
李茂貞按說也是久經考驗的造反派頭子了,此刻卻一時驚得呆若木雞,李曜和其麾下的蒲軍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他深知自己以現在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抗衡這個新的關中王,更何況李曜既然動了,邠寧、保塞、天雄三鎮豈能不動?鄜坊、涇原二鎮剛剛表示投效李曜,又豈敢不動!
如此算來,李曜甚至有可能發動二十萬大軍來戰鳳翔!
李茂貞心底生出一絲絕望——剛剛簽下的停戰協定,立刻就要打破了麽?
不得不說,中國人在契約精神上確實較差,中國曆來講究的是兵不厭詐,李茂貞在此時此刻,對李曜萬分怨恨,卻也未曾考慮讓那一紙合約發揮什麽效用,或許在他看來,那東西根本沒用,李曜想打仍然是照打不誤,況且李曜手頭還有一張王牌:皇命!但凡在我華夏,合約還能大過皇命不成?既然有皇命讓李曜抓在手裏,打誰不打誰,不過就是一句話的問題,天下間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但李茂貞發呆也隻是一瞬間的事,狗急了也會跳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他立刻收拾心情,喝道:“速速傳孤王之命,召集諸將議事!”
那小校其實也是李茂貞親信,不然不能這麽輕易來到他麵前,此時精神振奮了一點,忍不住問:“大王,鳳翔可能守住?”
李茂貞麵色沉沉,眼中閃過一抹決然:“唇亡齒寒,我鳳翔、興元若失,王建就不擔心他的蜀中王做不成麽?還有朱溫,他豈能坐視李存曜獨得關中,而後與他爭鋒?孤王當南聯成都,東約汴州,誓死衛我鳳翔!”
小校神色大定,用力點頭:“大王高見,仆這便去請諸位將軍!”
成都王建,據鳳翔最近,最先接也到詔書,外加李曜的一封親筆信。看了詔書與私函之後,王建立刻召眾謀士馮涓、周癢、綦毋諫、韋莊等商議是否出兵。他說道:“我今日接到李存曜與朱全忠書信,請結援,二人皆許以功成之日,授我蜀王。我尚自猶豫,且又得天子詔書,不知如何抉擇,請諸公為我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