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整個戰爭的角度來看,此時的錢鏐的確十分被動,淮南大將台蒙在圍攻了蘇州之後,順便給了潤州的安仁義以南下配合宣州田頵以及湖州李師悅進攻蘇州嘉興和杭州周邊軍寨的機會。而錢鏐則全靠顧全武在東西兩線之間來迴奔波,才得以保證自己老巢杭州不被攻破,也才得以阻止楊行密的軍隊渡過浙江與董昌的軍隊匯合。但是,蘇州最終還是被楊行密進取,嘉興也至今還在被圍攻之中。
錢鏐與楊行密雖然在浙西混戰中,曾經共同討伐過孫儒,但是畢竟兩者都處在軍事上的上升階段。楊行密對常州、潤州的實際占有,和對湖州的間接控製,都使得錢鏐的浙西觀察使銜有名無實。而董昌之役中,楊行密更是直接出兵占領了蘇州,由此所造成的對杭州的威脅已經使錢鏐無法忍受。可以說,隻要錢鏐平定董昌,蘇州之役必然隨之而來,沒有萬一。
因此,此時李曜此時明確提到蘇州,戴友規與楊潞同時麵色大變。
戴友規急問:“錢鏐竟然會不顧此戰傷亡,立刻出兵蘇州?”
而楊潞眼中也突然露出驚色,同時出言道:“我淮南取蘇州不過二十餘日,蒲帥何以神速得知?”
這兩人同時發問,而發問的方向卻大不相同,這自然是他們二人平日所專注的事務有別所致。李曜聞言,心中暗暗點頭,麵上浮現一絲不可捉摸地笑容。
他伸手虛壓,淡然開口道:“二位稍安勿躁,且請某慢慢道來。”由於此番戴友規才是正式使節,因此他首先迴答戴友規的問題:“戴判官,你長於軍旅智計,當知蘇州之重。淮南得蘇州,則對錢鏐如頭懸利劍,何時願斬,便可斬之,而錢鏐則須時刻警惕,否則稍有不慎,便是傾覆之危;錢鏐若得蘇州,則西可溯江而克金陵,北可渡江而襲揚州,更可為他杭州老巢之藩籬,使其攻守有度,進退無憂。如此要害之處,兩家誰不重視?然則若更細看,則淮南失了蘇州,金陵尚有地形之險可據,揚州更有長江天塹為恃,進雖失了跳板,退卻仍有憑借;反觀浙西,錢鏐若失了蘇州,杭州便如鳳凰脫毛、大蟲(老虎)無牙,看似強大,實則以其咽喉,向敵刀鋒,可謂是危若累卵。戴判官以為,若你是錢鏐,手控兩浙,財雄勢大,能咽下如此惡氣,甘於這般境遇?某料他擊敗董昌之後,勢必不能甘休,必將趁勝出兵,與淮南決戰蘇州!”
戴友規麵色連變數次,終於忍不住麵露急切,有些不安地沉吟道:“不瞞蒲帥,大王與某輩,雖也料到錢鏐勢必不會坐視蘇州易主,但卻也未曾思慮此節,倘若錢鏐不顧傷亡,平定浙東之後立刻北伐,我淮南必失先手,勝負……實難逆料。”他早已清楚李曜在軍事上的眼光,因此也不作什麽虛言,對此軍情的判斷直言不諱。
李曜見他說完便沉思不語,心中微微一笑,卻轉頭去答楊潞的問題:“此番河中大戰,若真個詳細論功,其實楊姑娘與盈香妙坊可算得上居功至偉。以朱溫那般狡猾如狐之輩,也被姑娘你輕鬆設計,白做了一場鹽池美夢。”他稍稍一頓,麵露微笑道:“至於姑娘方才所問,某何以如此神速便得知蘇州易主……以姑娘大才,難道真個不知?”
楊潞果然不是真個意外,聞言頓時展顏一笑,柳眉微微一挑,道:“明人麵前不說暗話,蒲帥那河東軍械監中的商賈,隻怕有三成兼為細作吧?”
李曜嗬嗬一笑,輕輕擺手:“軍械監中之商賈,並沒有多少真正的細作,事實上,許多情報,無須刻意打聽。”
楊潞微微蹙眉:“哦?”她略微思索,仍是不解,竟也不客氣,居然直接問道:“倒要請教蒲帥,若不刻意打聽,這情報卻從何處而來?”
李曜輕笑一聲,悠然道:“大多數情報,來源於細節。”
楊潞聽了,更是皺眉,佯裝不悅道:“蒲帥為何總是對奴家故弄玄虛?”
李曜搖頭笑道:“某何曾故弄玄虛了?隻是情報一事,除了刺探某些機密之外,絕大多數來源於各種紛雜末小,能否從這些浩瀚的線索中找到有用的情報,其所需要的,乃是敏銳的目光,和細致的分析。”
楊潞聽完,突然就收起佯裝出來的不悅,嫣然笑道:“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古人誠不欺我。蒲帥既擅理財之道,又用兵如神,如今看來,連這細作情報之事,也是了如指掌、別有一番見解……如此看來,奴家這一趟河中之行,還當真來得對了。”
李曜微微好奇,反問道:“哦?敢問楊姑娘此來,所為何事?”
楊潞盯著李曜的眼睛,正色道:“交換。”
“交換何物?”李曜毫不遲疑。
楊潞麵露笑意:“蒲帥軍權在握,又兼財雄勢大,奴家一介女流,還能與蒲帥交換這些物什不成?自然隻能交換一些奴家還算拿得出手的東西。”
李曜見她白玉無瑕的臉上似嗔似喜,紅菱般的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笑,竟然忍不住心中一蕩,暗道:“這妮子要不是楊行密的女兒,又這般厲害精明,使我心中早有警惕,這一笑如此百媚橫生,就算我這種‘老將’,隻怕也要被她給勾了魂去了。”原來他自出使淮南,客居揚州起,心中就對楊潞有了一定地警惕,倒不是覺得她定要來害自己,而是怕自己大事未成,卻亂起別的心思。
當下收起遐思,微微垂下目光,不與楊潞對視,隻是輕聲問道:“何物?”
------------------------------
ps:附文浙西戰亂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錢鏐以助周寶勘定內亂為名義的進取潤、常、蘇三州。
此階段,起於光啟三年(西元887年)“五月,錢鏐遣東安都將杜棱、浙江都將阮結、靜江都將成及將兵討薛朗。”是年“六月,師次陽羨,與賊將李君旺遇,大破之,獲船八百餘艘。”於是,同年九月“遂進攻常州,丁從實棄城宵遁。”三州之中居於中間位置的常州被率先攻破。
光啟三年“十二月,錢鏐以杜棱為常州製置使。命阮結等進攻潤州,丙申,克之。劉浩走,擒薛朗以歸。”又《吳越備史》卷1《武肅王》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正月丙寅條雲:“我師克潤州,生擒薛朗而還,王命剖心以祭周寶。劉浩走之,王命阮結為製置使。”則《備史》或許是以薛朗到杭州之日追述潤州的攻克,如此,潤州之下當在前此的光啟三年十二月。於是,潤州也被破,浙西北三州隻剩蘇州一地了。
作為進攻蘇州的準備,文德元年正月,“又命築嘉興縣城。”於是,同年“秋九月,王命從弟銶率兵討徐約於蘇州,”開始了錢鏐集團第一次對蘇州的戰役。經過數月的征討,第二年(龍紀元年,西元889年)“三月,我師破徐約於蘇州,約奔入海,中箭而死。王命海昌都將沈粲權知蘇州事。”於是,浙西北三州盡入錢鏐政權,並且在道義上,錢鏐是以繼承周寶浙西觀察使的名義,收複了浙西諸州。因此,以後淮南楊行密以及孫儒對三州的侵犯,都是錢鏐政權所不能容忍的,也就決定了浙西以後的數年之亂。
附帶需要說明的還有湖州,《新唐書》卷188《楊行密傳》雲:“昭宗詔行密檢校司徒、宣歙池觀察使。時韓守威以功拜池州刺史,行密表徙湖州,以兵護送。而李師悅在湖州,與杭州刺史錢鏐戰不解。蘇、湖、常、潤亂甚。”此時,恰逢楊行密進取宣州趙鍠之時,也想趁亂進取湖州,且湖州與宣州為鄰州,如果楊行密得手宣州趁勢從西進攻,李師悅必將陷入兩麵作戰境地,取之必易。不過,考慮到此年(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李師悅由湖州刺史升為忠國軍節度使,很有可能是師悅為了不陷於兩麵作戰,以爭取楊行密的援助來幫其抵禦錢鏐,而依附於行密,並通過行密取得了節鎮的名號。
故,第一階段結束,此時太湖沿岸的勢力分布大致為:錢鏐控製蘇、常、潤三州,楊行密控製宣、湖二州,而孫儒正在揚州虎視眈眈。
第二階段,楊行密與孫儒對浙西北三州的反複爭奪。
首先說明一下在楊、孫的爭奪戰之前,錢鏐對三州主政者的任命情況。潤州,“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春正月……丙寅,我師克潤州,……王命阮結為製置使”,又“龍紀元年(西元889年)……五月,甲辰,潤州製置使阮結卒,錢鏐以靜江都將成及代之。”常州,“光啟三年(西元887年)……十二月,命杜棱為常州製置使”。蘇州,“龍紀元年……冬十月,……以給事中杜孺休為蘇州刺史,錢鏐不悅,以知州事沈粲為製置指揮使”。
對於浙北三州的爭奪,在孫儒一方,由於孫儒的既想取之,又要照顧到江北揚州的不被朱全忠襲擊,從而使其在江北之間反複來迴,也造成了三州,特別是常、潤二州在孫、楊之間數次易主。因此,必須再分階段敘述這一史實。
首先,是楊行密的進取常、潤二州。《新唐書.楊行密傳》雲:
“行密雖得宣州,而蔡儔為孫儒所破,以廬州降。儒進攻行密,行密複入揚州,北結時溥扞儒。全忠遣龐師古將兵十萬,自潁度淮助行密,敗於高郵。行密懼,退還宣州,遣安仁義襲成及,取潤州,自將三萬屯丹楊。仁義又取常州,殺錢鏐將杜棱。”
如此,則楊行密在渡江後,本部屯潤、常之間的丹楊,讓安仁義先後進取潤、常二州。故《吳越備史》雲:“龍紀元年(西元889年)……十一月,……是月,宣州楊行密遣將李友陷我毗陵,執杜棱而去。初,李友攻毗陵,鑿穿地道而入,兵甲俱以土中夜入於棱之寢室,因執棱於臥榻而去。”《資治通鑒》又雲:“龍紀元年……十一月……田頵攻常州,為地道入城。中宵,旌旗甲兵出於製置使杜棱之寢室,遂虜之,以兵三萬戍常州。”
其次,則是孫儒渡江從楊行密手中拿下常、潤二州。《資治通鑒》雲:“龍紀元年……十二月……戊寅,孫儒自廣陵引兵度江,壬午,逐田頵,取常州,以劉建鋒守之。儒還廣陵,建鋒又逐成及,取潤州。”又《新唐書》卷10《昭宗本紀》雲:“龍紀元年……十二月,孫儒陷常、潤二州。”
至於此時潤州的歸屬問題,《吳越備史》雲:“龍紀元年……十二月,淮南孫儒遣其下劉建封帥眾陷我潤州,成及奔歸。”大致是楊行密將安仁義於十一月下潤州之後,轉攻常州,從而使錢鏐降將成及代受潤州,孫儒將劉建封便複於十二月從成及之手下潤州。
再次,楊行密複於孫儒手中得常、潤二州。《資治通鑒》雲:“大順元年(西元890年)……二月……楊行密遣其將馬敬言將兵五千,乘虛襲據潤州。李友將兵二萬屯青城,將攻常州。安仁義、劉威、田頵敗劉建鋒於武進,敬言、仁義、威屯潤州。”其雲“乘虛”,則是孫儒此時與朱全忠將龐師古戰於江北。又,楊行密讓馬敬言、安仁義、劉威三人守潤州,則是因為控製了潤州便可以控製江北揚州與江南常州的交通,而去年末由於對此問題的忽視而使得潤州得而複失也是原因之一。
最後,孫儒對常、潤二州的再控製以及對蘇州進取。不過,這一階段有些複雜,姑且先列各書自大順元年二月楊行密占領常、潤二州之後的史料於下:
《新唐書.昭宗本紀》:“大順元年……七月,楊行密陷潤州。……八月,錢升殺蘇州刺史杜孺休。楊行密陷蘇州。淮南節度使孫儒陷潤州。……九月,……楊行密陷潤、常二州。閏月,孫儒陷常州。……十一月……孫儒陷蘇州。”
《吳越備史》:“大順元年……秋七月,常州李友陷我姑蘇,製置使沈粲害刺史杜儒休及兄延休而奔於我。王以其失備,複害刺史,將欲誅之,粲遂奔孫儒。是月,楊行密遣將張行周為常州製置使。……閏九月,孫儒複遣劉建封攻毗陵,殺張行周,而複困姑蘇。……冬十一月,孫儒陷姑蘇,李友奔常熟。十二月,孫儒歸淮南,仍以沈粲為製置使。”
《資治通鑒》:“大順元年……八月……丙寅,孫儒攻潤州。蘇州刺史杜孺休到官,錢鏐密使沈粲害之。會楊行密將李友拔蘇州,粲歸杭州。鏐欲歸罪於粲而殺之,粲奔孫儒。……九月……楊行密以其將張行周為常州製置使。閏月,孫儒遣劉建鋒攻拔常州,殺行周,遂圍蘇州。……十二月,己醜,孫儒拔蘇州,殺李友。安仁義等聞之,焚潤廬舍,夜遁。儒使沈粲守蘇州,又遣其將歸傳道守潤州。”
最開始是《新唐書》所雲“七月,楊行密陷潤州”,之前二月潤州已在楊行密手中,為何又陷之?則或許二月到七月間潤州複被孫儒占取過一次,而楊行密再陷。因此,《新唐書》雲“八月,……淮南節度使孫儒陷潤州。”而《通鑒》亦雲:“八月……丙寅,孫儒攻潤州。”
然後是楊行密常州守將李友在孫儒南下的威脅下,擔心常州不保,便向南之蘇州發展,並進取之。此事,唯《備史》係之於秋七月,其餘二書皆係之於八月。而《備史》於八月未記載戰事,故或當以八月為準。
再然後是九月楊行密在任命常、蘇二州守將。即《通鑒》雲“以其將張行周為常州製置使”。而《備史》又係之於七月李友取蘇州之後。又《新唐書》雲是年九月“楊行密陷潤、常二州”,則實際上楊行密全部占有了浙西三州之地也。
接著是閏月孫儒遣劉建封攻克常州,此事三書記載相同,不作辯論。
最後則是年末孫儒攻克蘇州,進而全有浙西三州之地。攻克蘇州,即《備史》於十一月所係“孫儒陷姑蘇,李友奔常熟”以及《新唐書》所雲“十一月……孫儒陷蘇州”,又《通鑒》所雲“十二月己醜,孫儒拔蘇州,殺李友。”則當為孫儒在十一月下蘇州城後,又與十二月克李友所避之常熟地,全有蘇州也。既克蘇州,則孫儒北還,在楊行密守潤州之將安仁義“焚潤廬舍,夜遁”的情況下,順便任命降將沈粲守蘇州,歸傳道守潤州。
從而,浙西北三州爭奪戰之第四階段結束,整個浙西北爭奪戰也以孫儒的盡據三州而結束。這時太湖沿岸勢力分布為:孫儒占據蘇、常、潤三州,楊行密依舊控製宣、湖二州,而錢鏐則失去了到手的一切。
第三階段,孫儒的潰敗以及浙西三州勢力範圍的初步定型。
浙西混戰,實際上主要是孫儒與楊行密爭奪淮南霸權而造成的,最後楊行密被孫儒逼到了江南宣歙觀察使轄地,而孫儒自己又受到朱全忠在北方的步步緊逼,以致於戰火燒到了江南,並禍及了錢鏐在浙西的利益。而最終是孫儒全有了浙西之地,因此,錢鏐想要重新取得浙西三州,必須依靠楊行密的力量,才有可能。所以,在第三階段,錢、楊便聯合起來,對孫儒進行夾攻。
首先是這一階段孫儒的第一次渡江南下。《資治通鑒》卷258《唐紀七十四》大順二年(西元891年)春正月條雲:
“孫儒盡舉淮、蔡之兵濟江,癸酉,自潤州轉戰而南,田頵、安仁義屢敗退,楊行密城戍皆望風奔潰。儒將李從立奄至宣州東溪,行密守備尚未固,眾心危懼,夜,使其將合肥台蒙將五百人屯溪西;蒙使士卒傳唿,往返數四,從立以為大眾繼至,遽引去。儒前軍至溧水,行密使都指揮使李神福拒之。神福陽退以示怯,儒軍不設備,神福夜帥精兵襲之,俘斬千人。”
則孫儒從潤州進攻宣州,戰而複敗也。又《吳越備史》雲:“二年春正月,孫儒自淮南複入姑蘇,將乘勝以圖我。王出舟師以禦之,儒遂絕南顧。”以及《新唐書》雲:“大順……二年正月……錢鏐陷蘇州。”則在孫儒全有浙西三州北還之際,蘇州已為錢鏐乘虛而取之,而當孫儒南下攻楊行密於宣州順便想奪迴蘇州時,為錢鏐所敗。又孫儒進攻宣州失利,便返迴江北與楊行密爭奪淮南諸州了。
然後是孫儒在盡失淮南之地後,第二次南下與楊行密做最後一次決戰。《通鑒》雲:“大順二年(西元891年)……秋七月……於是悉焚揚州廬舍,盡驅丁壯及婦女渡江,殺老弱以充食。”又《新唐書》雲:“大順……二年……七月……孫儒焚揚州以逃。”
此後,孫儒又進攻宣州,《通鑒》雲:“大順二年……八月……乙未,孫儒自蘇州出屯廣德,楊行密引兵拒之。儒圍其寨,行密將上蔡李簡帥百餘人力戰,破寨,拔行密出之。”這場戰役,是孫儒從蘇州行進至廣德,又廣德在宣州南,則可知,孫儒第二次渡江是直接以蘇州為根據地,從太湖南岸進攻宣州廣德。因此,錢鏐對蘇州的控製已經複次失去。然而,此戰孫儒依舊沒有勝利,所以又有了之後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攻。
《通鑒》所雲:“大順二年……十二月……孫儒焚掠蘇、常,引兵逼宣州,錢鏐複遣兵據蘇州。儒屢破楊行密之兵,旌旗輜重亙百餘裏。行密求救於錢鏐,鏐以兵食助之。”又《備史》:“大順二年……冬十二月,孫儒燒掠蘇、常,遂逼宣州,因圍楊行密。行密遣使求救於我,王出糗糧甲兵以助之。”
因為此次可以說是孫儒決死一戰了,所以他在戰前焚掠了蘇、常二州,以致於“景福元年(西元892年)……二月……錢鏐陷蘇州”,並“命從弟銶為蘇州招輯使”。又《資治通鑒》雲:“孫儒圍宣州。初,劉建鋒為孫儒守常州,將兵從儒擊楊行密,甘露鎮使陳可言帥部兵千人據常州。行密將張訓引兵奄至城下,可言倉猝出迎,訓手刃殺之,遂取常州。行密別將又取潤州。”則常州、潤州也被楊行密順便拿下了。而此一格局,也可以說是初次奠定了浙西三州的勢力範圍,此後的數十年間,錢鏐與楊行密雖然互戰不休,但終未能改變之。
至於孫儒,景福元年六月,在失去了後方,決死力於宣州後,受到楊、錢兩方的進攻,最終依舊失敗,而且是徹底的潰敗。
因此,經過浙西一場牽涉三方的混戰之後,蘇州歸屬錢鏐,常、潤二州歸屬楊行密。這樣,蘇州在錢鏐政權中,首次成為邊疆州,從而在以後數十年的邊疆州爭奪戰中,凸顯了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四)
楊潞方才這番話說得有些引人遐思,連戴友規也從憂慮中驚醒,暗道:“莫非縣主聽了方才李正陽的一番分析之後,也憂心蘇州局勢,竟然打算以自己為籌碼,換取李正陽之助?可這聯姻之事,原是雙方都有好處,李正陽縱然同意,也未必樂意立刻‘預支’好處給我淮南,縣主提出此事的時機,隻怕不甚妥當……再者,李正陽遠在河中,又如何能對蘇州施加直接援助?我淮南之所以要與河東聯手,所為不過是希望河東牽製朱溫,使其不能南顧,如此這般我淮南才好趁機南征西討,卻不是指望他們能對南方局勢有何影響,縣主此說,委實有些亂了分寸。”
誰料楊潞見李曜模樣,竟莞爾一笑,道:“不知蒲帥以為我盈香妙坊如何?”
李曜微微一怔,心頭奇道:“這是甚話,難道楊潞見我是這時代的大齡青年,怕我憋得慌,要送我幾個美人兒解悶不成?這不是搞笑麽,以我如今的身份,倘若真有這般心思,還怕少得了美女相伴?……不過話說迴來,盈香妙坊的女子,倒也的確有些能耐,朱溫那廝雖然好色,可他畢竟是多年的老油條,疑心病又曆來極重,居然能被說動,真個出兵河中,使我得了機會,龍門一躍,至有今日。”想到此處,他忽然心中一動,腦子靈光一閃:“是了,楊潞何等人物,豈能拿幾名女子與我做什麽交換,她言下之意,莫非是指盈香妙坊的作用?”
他心中有了底,便不再低著頭,抬頭看著楊潞,道:“盈香妙坊之能,有河中一戰為證,何須再複多言?隻是,某卻不知姑娘此言究竟何意。”
楊潞忽的摘了帷帽,全然露出麵容來,嫣然一笑:“自然是交換細報。”
李曜恍然大悟,原來楊潞所指竟然是要和自己交換“間諜情報”!難怪她方才聽自己說了幾句情報搜集的心得之後,便說此來河中不算白跑,竟是這番意思。
李曜略微沉吟,也笑了起來,恢複平常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模樣,怡然點頭道:“原來如此。交換情報之事,某並無異議,隻是不知楊姑娘想用哪種交換方式?”
楊潞微微一怔,奇道:“這還有什麽旁的講究麽?”
李曜啞然失笑,搖頭道:“倒也不多,大致有兩種。”
楊潞抬手行了個萬福禮,道:“請教。”
李曜見她右手放左手上,兩手平舉到齊胸,微低頭、微屈膝的這一萬福,心中大感受用,簡直通體舒泰,暗道:“這才是‘真·萬福禮’,端端正正,溫婉而不卑從,正如梅花一般,哪像滿清萬福那種變異產品,雙手放在身側,還經常加個手帕,一眼看去,全是妖媚。”
他一本正經地迴了個周揖禮,這才道:“這兩種交換的差別,在於貴我合作之深度,若是尋常合作,那就一個情報交換另一個情報,不見兔子不撒鷹,誰也不吃虧。”
楊潞微微蹙眉:“另一種呢?”
李曜道:“另一種就是深度合作,也可稱之為全麵合作。這一合作,已經不該稱之為交換,這是真正的將對方視為己方,貴我一體,除可能影響己方安危的情報之外,其餘任何情報,皆與對方分享。”
楊潞聽完,略微思索,忽然問道:“那麽,蒲帥是喜歡前者,還是後者?”
李曜悠然道:“某以為在決定之前,你我二人須得先將己方情報係統的一些大致情況坦誠提出。”
“情報係統?”楊潞對這個詞微微有些錯愕,反問道:“譬如奴家的盈香妙坊?”
李曜點頭。
楊潞這才釋然,輕笑道:“這倒是個新詞兒……奴家的盈香妙坊一共有十三座,分別分布在揚州、長安、汴州、洛陽、杭州、蘇州、常州、青州、徐州、湖州、鄂州、洪州、廬州。此十三坊,隻有汴州喚作盈香妙坊。”
李曜聞言,暗暗吃了一驚,想不到楊潞手底下竟有如此大的一支情報力量,雖然按這個分布來看,她更側重於南方,但北方也有長安、洛陽、汴州、青州四處,再加上劃分南北的徐州,其布局也堪稱完善。當然,楊潞沒說大河以北有她的勢力,李曜卻也不敢完全相信就一定沒有,隻是現在自然不便指出,於是便點頭道:“弘農王有女如此,真是家門之幸,這十三妙坊的作用,恐怕足當十萬大軍了。”
楊潞微微一笑:“過獎。”
李曜知道她在等自己交底,也不猶豫,當下便道:“某為河東軍械監掌監之時,麾下設有水陸兩運之司,後又設置測繪司,此三司之中,均有專司及兼做諜報之人。若以分布論,除嶺南、黔桂、蜀中、福建之外,天下各鎮都有某之細作……凡我軍械監商路可達,細作自然分布。”
楊潞與戴友規同時吃了一驚,戴友規是真不知道李曜麾下的情報係統竟然發達至此,而楊潞早先便對此專門花過心思打聽,此時隻是驚訝李曜的坦然,特別是他這話等於承認,其在淮南各地,同樣安插了細作。
楊潞心中有些慚愧,暗道:“我在太原也有一座妙坊,卻不敢說出來,李正陽卻毫不遲疑承認他在淮南各地都有細報來源,單是這番氣度,我便遠不能及了。難怪耶耶此番欲與河東進一步聯手卻不直接去太原,反是先到河中與李正陽來談。耶耶看人的眼光,究竟還是強過我太多,李正陽此人,確有成大事業之風範。”
楊潞郝然道:“如此這般,奴家若說希望全麵合作,卻有些高攀了。”
李曜卻擺擺手,道:“姑娘過謙了。貴我兩方的情報係統,實有很強的互補性,也就是說,我河東細作,善於從底層了解情報,譬如某地大批購糧、某地鐵器漲價之類,以此可以推測出許多事來,但姑娘手中各地妙坊,卻是更善於從高層直接獲得情報,若是雙方聯手,一是互補共贏,二是相互印證,無論如何,均是大善,又談何高攀?不瞞姑娘說,某卻是希望全麵合作的。”
楊潞眼前一亮:“蒲帥竟做此想?”
李曜笑著點頭肯定:“姑娘才絕當世,曜豈敢妄言?”
楊潞嫣然一笑:“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李曜笑道:“待會兒咱們再就具體合作事宜細細商討如何?”
楊潞點頭道:“甚好。”
李曜於是轉頭望向戴友規:“戴判官以為方才某之所言,可還有理?”
戴友規歎道:“蒲帥法眼如炬,如今看來,蘇州的確麵臨一場大戰。此事某須盡早報之大王,以免貽誤戰機。”
李曜忽然微微抬頭,似在思索,片刻之後,麵色有些凝重。
錢鏐與楊行密雖然在浙西混戰中,曾經共同討伐過孫儒,但是畢竟兩者都處在軍事上的上升階段。楊行密對常州、潤州的實際占有,和對湖州的間接控製,都使得錢鏐的浙西觀察使銜有名無實。而董昌之役中,楊行密更是直接出兵占領了蘇州,由此所造成的對杭州的威脅已經使錢鏐無法忍受。可以說,隻要錢鏐平定董昌,蘇州之役必然隨之而來,沒有萬一。
因此,此時李曜此時明確提到蘇州,戴友規與楊潞同時麵色大變。
戴友規急問:“錢鏐竟然會不顧此戰傷亡,立刻出兵蘇州?”
而楊潞眼中也突然露出驚色,同時出言道:“我淮南取蘇州不過二十餘日,蒲帥何以神速得知?”
這兩人同時發問,而發問的方向卻大不相同,這自然是他們二人平日所專注的事務有別所致。李曜聞言,心中暗暗點頭,麵上浮現一絲不可捉摸地笑容。
他伸手虛壓,淡然開口道:“二位稍安勿躁,且請某慢慢道來。”由於此番戴友規才是正式使節,因此他首先迴答戴友規的問題:“戴判官,你長於軍旅智計,當知蘇州之重。淮南得蘇州,則對錢鏐如頭懸利劍,何時願斬,便可斬之,而錢鏐則須時刻警惕,否則稍有不慎,便是傾覆之危;錢鏐若得蘇州,則西可溯江而克金陵,北可渡江而襲揚州,更可為他杭州老巢之藩籬,使其攻守有度,進退無憂。如此要害之處,兩家誰不重視?然則若更細看,則淮南失了蘇州,金陵尚有地形之險可據,揚州更有長江天塹為恃,進雖失了跳板,退卻仍有憑借;反觀浙西,錢鏐若失了蘇州,杭州便如鳳凰脫毛、大蟲(老虎)無牙,看似強大,實則以其咽喉,向敵刀鋒,可謂是危若累卵。戴判官以為,若你是錢鏐,手控兩浙,財雄勢大,能咽下如此惡氣,甘於這般境遇?某料他擊敗董昌之後,勢必不能甘休,必將趁勝出兵,與淮南決戰蘇州!”
戴友規麵色連變數次,終於忍不住麵露急切,有些不安地沉吟道:“不瞞蒲帥,大王與某輩,雖也料到錢鏐勢必不會坐視蘇州易主,但卻也未曾思慮此節,倘若錢鏐不顧傷亡,平定浙東之後立刻北伐,我淮南必失先手,勝負……實難逆料。”他早已清楚李曜在軍事上的眼光,因此也不作什麽虛言,對此軍情的判斷直言不諱。
李曜見他說完便沉思不語,心中微微一笑,卻轉頭去答楊潞的問題:“此番河中大戰,若真個詳細論功,其實楊姑娘與盈香妙坊可算得上居功至偉。以朱溫那般狡猾如狐之輩,也被姑娘你輕鬆設計,白做了一場鹽池美夢。”他稍稍一頓,麵露微笑道:“至於姑娘方才所問,某何以如此神速便得知蘇州易主……以姑娘大才,難道真個不知?”
楊潞果然不是真個意外,聞言頓時展顏一笑,柳眉微微一挑,道:“明人麵前不說暗話,蒲帥那河東軍械監中的商賈,隻怕有三成兼為細作吧?”
李曜嗬嗬一笑,輕輕擺手:“軍械監中之商賈,並沒有多少真正的細作,事實上,許多情報,無須刻意打聽。”
楊潞微微蹙眉:“哦?”她略微思索,仍是不解,竟也不客氣,居然直接問道:“倒要請教蒲帥,若不刻意打聽,這情報卻從何處而來?”
李曜輕笑一聲,悠然道:“大多數情報,來源於細節。”
楊潞聽了,更是皺眉,佯裝不悅道:“蒲帥為何總是對奴家故弄玄虛?”
李曜搖頭笑道:“某何曾故弄玄虛了?隻是情報一事,除了刺探某些機密之外,絕大多數來源於各種紛雜末小,能否從這些浩瀚的線索中找到有用的情報,其所需要的,乃是敏銳的目光,和細致的分析。”
楊潞聽完,突然就收起佯裝出來的不悅,嫣然笑道:“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古人誠不欺我。蒲帥既擅理財之道,又用兵如神,如今看來,連這細作情報之事,也是了如指掌、別有一番見解……如此看來,奴家這一趟河中之行,還當真來得對了。”
李曜微微好奇,反問道:“哦?敢問楊姑娘此來,所為何事?”
楊潞盯著李曜的眼睛,正色道:“交換。”
“交換何物?”李曜毫不遲疑。
楊潞麵露笑意:“蒲帥軍權在握,又兼財雄勢大,奴家一介女流,還能與蒲帥交換這些物什不成?自然隻能交換一些奴家還算拿得出手的東西。”
李曜見她白玉無瑕的臉上似嗔似喜,紅菱般的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笑,竟然忍不住心中一蕩,暗道:“這妮子要不是楊行密的女兒,又這般厲害精明,使我心中早有警惕,這一笑如此百媚橫生,就算我這種‘老將’,隻怕也要被她給勾了魂去了。”原來他自出使淮南,客居揚州起,心中就對楊潞有了一定地警惕,倒不是覺得她定要來害自己,而是怕自己大事未成,卻亂起別的心思。
當下收起遐思,微微垂下目光,不與楊潞對視,隻是輕聲問道:“何物?”
------------------------------
ps:附文浙西戰亂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錢鏐以助周寶勘定內亂為名義的進取潤、常、蘇三州。
此階段,起於光啟三年(西元887年)“五月,錢鏐遣東安都將杜棱、浙江都將阮結、靜江都將成及將兵討薛朗。”是年“六月,師次陽羨,與賊將李君旺遇,大破之,獲船八百餘艘。”於是,同年九月“遂進攻常州,丁從實棄城宵遁。”三州之中居於中間位置的常州被率先攻破。
光啟三年“十二月,錢鏐以杜棱為常州製置使。命阮結等進攻潤州,丙申,克之。劉浩走,擒薛朗以歸。”又《吳越備史》卷1《武肅王》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正月丙寅條雲:“我師克潤州,生擒薛朗而還,王命剖心以祭周寶。劉浩走之,王命阮結為製置使。”則《備史》或許是以薛朗到杭州之日追述潤州的攻克,如此,潤州之下當在前此的光啟三年十二月。於是,潤州也被破,浙西北三州隻剩蘇州一地了。
作為進攻蘇州的準備,文德元年正月,“又命築嘉興縣城。”於是,同年“秋九月,王命從弟銶率兵討徐約於蘇州,”開始了錢鏐集團第一次對蘇州的戰役。經過數月的征討,第二年(龍紀元年,西元889年)“三月,我師破徐約於蘇州,約奔入海,中箭而死。王命海昌都將沈粲權知蘇州事。”於是,浙西北三州盡入錢鏐政權,並且在道義上,錢鏐是以繼承周寶浙西觀察使的名義,收複了浙西諸州。因此,以後淮南楊行密以及孫儒對三州的侵犯,都是錢鏐政權所不能容忍的,也就決定了浙西以後的數年之亂。
附帶需要說明的還有湖州,《新唐書》卷188《楊行密傳》雲:“昭宗詔行密檢校司徒、宣歙池觀察使。時韓守威以功拜池州刺史,行密表徙湖州,以兵護送。而李師悅在湖州,與杭州刺史錢鏐戰不解。蘇、湖、常、潤亂甚。”此時,恰逢楊行密進取宣州趙鍠之時,也想趁亂進取湖州,且湖州與宣州為鄰州,如果楊行密得手宣州趁勢從西進攻,李師悅必將陷入兩麵作戰境地,取之必易。不過,考慮到此年(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李師悅由湖州刺史升為忠國軍節度使,很有可能是師悅為了不陷於兩麵作戰,以爭取楊行密的援助來幫其抵禦錢鏐,而依附於行密,並通過行密取得了節鎮的名號。
故,第一階段結束,此時太湖沿岸的勢力分布大致為:錢鏐控製蘇、常、潤三州,楊行密控製宣、湖二州,而孫儒正在揚州虎視眈眈。
第二階段,楊行密與孫儒對浙西北三州的反複爭奪。
首先說明一下在楊、孫的爭奪戰之前,錢鏐對三州主政者的任命情況。潤州,“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春正月……丙寅,我師克潤州,……王命阮結為製置使”,又“龍紀元年(西元889年)……五月,甲辰,潤州製置使阮結卒,錢鏐以靜江都將成及代之。”常州,“光啟三年(西元887年)……十二月,命杜棱為常州製置使”。蘇州,“龍紀元年……冬十月,……以給事中杜孺休為蘇州刺史,錢鏐不悅,以知州事沈粲為製置指揮使”。
對於浙北三州的爭奪,在孫儒一方,由於孫儒的既想取之,又要照顧到江北揚州的不被朱全忠襲擊,從而使其在江北之間反複來迴,也造成了三州,特別是常、潤二州在孫、楊之間數次易主。因此,必須再分階段敘述這一史實。
首先,是楊行密的進取常、潤二州。《新唐書.楊行密傳》雲:
“行密雖得宣州,而蔡儔為孫儒所破,以廬州降。儒進攻行密,行密複入揚州,北結時溥扞儒。全忠遣龐師古將兵十萬,自潁度淮助行密,敗於高郵。行密懼,退還宣州,遣安仁義襲成及,取潤州,自將三萬屯丹楊。仁義又取常州,殺錢鏐將杜棱。”
如此,則楊行密在渡江後,本部屯潤、常之間的丹楊,讓安仁義先後進取潤、常二州。故《吳越備史》雲:“龍紀元年(西元889年)……十一月,……是月,宣州楊行密遣將李友陷我毗陵,執杜棱而去。初,李友攻毗陵,鑿穿地道而入,兵甲俱以土中夜入於棱之寢室,因執棱於臥榻而去。”《資治通鑒》又雲:“龍紀元年……十一月……田頵攻常州,為地道入城。中宵,旌旗甲兵出於製置使杜棱之寢室,遂虜之,以兵三萬戍常州。”
其次,則是孫儒渡江從楊行密手中拿下常、潤二州。《資治通鑒》雲:“龍紀元年……十二月……戊寅,孫儒自廣陵引兵度江,壬午,逐田頵,取常州,以劉建鋒守之。儒還廣陵,建鋒又逐成及,取潤州。”又《新唐書》卷10《昭宗本紀》雲:“龍紀元年……十二月,孫儒陷常、潤二州。”
至於此時潤州的歸屬問題,《吳越備史》雲:“龍紀元年……十二月,淮南孫儒遣其下劉建封帥眾陷我潤州,成及奔歸。”大致是楊行密將安仁義於十一月下潤州之後,轉攻常州,從而使錢鏐降將成及代受潤州,孫儒將劉建封便複於十二月從成及之手下潤州。
再次,楊行密複於孫儒手中得常、潤二州。《資治通鑒》雲:“大順元年(西元890年)……二月……楊行密遣其將馬敬言將兵五千,乘虛襲據潤州。李友將兵二萬屯青城,將攻常州。安仁義、劉威、田頵敗劉建鋒於武進,敬言、仁義、威屯潤州。”其雲“乘虛”,則是孫儒此時與朱全忠將龐師古戰於江北。又,楊行密讓馬敬言、安仁義、劉威三人守潤州,則是因為控製了潤州便可以控製江北揚州與江南常州的交通,而去年末由於對此問題的忽視而使得潤州得而複失也是原因之一。
最後,孫儒對常、潤二州的再控製以及對蘇州進取。不過,這一階段有些複雜,姑且先列各書自大順元年二月楊行密占領常、潤二州之後的史料於下:
《新唐書.昭宗本紀》:“大順元年……七月,楊行密陷潤州。……八月,錢升殺蘇州刺史杜孺休。楊行密陷蘇州。淮南節度使孫儒陷潤州。……九月,……楊行密陷潤、常二州。閏月,孫儒陷常州。……十一月……孫儒陷蘇州。”
《吳越備史》:“大順元年……秋七月,常州李友陷我姑蘇,製置使沈粲害刺史杜儒休及兄延休而奔於我。王以其失備,複害刺史,將欲誅之,粲遂奔孫儒。是月,楊行密遣將張行周為常州製置使。……閏九月,孫儒複遣劉建封攻毗陵,殺張行周,而複困姑蘇。……冬十一月,孫儒陷姑蘇,李友奔常熟。十二月,孫儒歸淮南,仍以沈粲為製置使。”
《資治通鑒》:“大順元年……八月……丙寅,孫儒攻潤州。蘇州刺史杜孺休到官,錢鏐密使沈粲害之。會楊行密將李友拔蘇州,粲歸杭州。鏐欲歸罪於粲而殺之,粲奔孫儒。……九月……楊行密以其將張行周為常州製置使。閏月,孫儒遣劉建鋒攻拔常州,殺行周,遂圍蘇州。……十二月,己醜,孫儒拔蘇州,殺李友。安仁義等聞之,焚潤廬舍,夜遁。儒使沈粲守蘇州,又遣其將歸傳道守潤州。”
最開始是《新唐書》所雲“七月,楊行密陷潤州”,之前二月潤州已在楊行密手中,為何又陷之?則或許二月到七月間潤州複被孫儒占取過一次,而楊行密再陷。因此,《新唐書》雲“八月,……淮南節度使孫儒陷潤州。”而《通鑒》亦雲:“八月……丙寅,孫儒攻潤州。”
然後是楊行密常州守將李友在孫儒南下的威脅下,擔心常州不保,便向南之蘇州發展,並進取之。此事,唯《備史》係之於秋七月,其餘二書皆係之於八月。而《備史》於八月未記載戰事,故或當以八月為準。
再然後是九月楊行密在任命常、蘇二州守將。即《通鑒》雲“以其將張行周為常州製置使”。而《備史》又係之於七月李友取蘇州之後。又《新唐書》雲是年九月“楊行密陷潤、常二州”,則實際上楊行密全部占有了浙西三州之地也。
接著是閏月孫儒遣劉建封攻克常州,此事三書記載相同,不作辯論。
最後則是年末孫儒攻克蘇州,進而全有浙西三州之地。攻克蘇州,即《備史》於十一月所係“孫儒陷姑蘇,李友奔常熟”以及《新唐書》所雲“十一月……孫儒陷蘇州”,又《通鑒》所雲“十二月己醜,孫儒拔蘇州,殺李友。”則當為孫儒在十一月下蘇州城後,又與十二月克李友所避之常熟地,全有蘇州也。既克蘇州,則孫儒北還,在楊行密守潤州之將安仁義“焚潤廬舍,夜遁”的情況下,順便任命降將沈粲守蘇州,歸傳道守潤州。
從而,浙西北三州爭奪戰之第四階段結束,整個浙西北爭奪戰也以孫儒的盡據三州而結束。這時太湖沿岸勢力分布為:孫儒占據蘇、常、潤三州,楊行密依舊控製宣、湖二州,而錢鏐則失去了到手的一切。
第三階段,孫儒的潰敗以及浙西三州勢力範圍的初步定型。
浙西混戰,實際上主要是孫儒與楊行密爭奪淮南霸權而造成的,最後楊行密被孫儒逼到了江南宣歙觀察使轄地,而孫儒自己又受到朱全忠在北方的步步緊逼,以致於戰火燒到了江南,並禍及了錢鏐在浙西的利益。而最終是孫儒全有了浙西之地,因此,錢鏐想要重新取得浙西三州,必須依靠楊行密的力量,才有可能。所以,在第三階段,錢、楊便聯合起來,對孫儒進行夾攻。
首先是這一階段孫儒的第一次渡江南下。《資治通鑒》卷258《唐紀七十四》大順二年(西元891年)春正月條雲:
“孫儒盡舉淮、蔡之兵濟江,癸酉,自潤州轉戰而南,田頵、安仁義屢敗退,楊行密城戍皆望風奔潰。儒將李從立奄至宣州東溪,行密守備尚未固,眾心危懼,夜,使其將合肥台蒙將五百人屯溪西;蒙使士卒傳唿,往返數四,從立以為大眾繼至,遽引去。儒前軍至溧水,行密使都指揮使李神福拒之。神福陽退以示怯,儒軍不設備,神福夜帥精兵襲之,俘斬千人。”
則孫儒從潤州進攻宣州,戰而複敗也。又《吳越備史》雲:“二年春正月,孫儒自淮南複入姑蘇,將乘勝以圖我。王出舟師以禦之,儒遂絕南顧。”以及《新唐書》雲:“大順……二年正月……錢鏐陷蘇州。”則在孫儒全有浙西三州北還之際,蘇州已為錢鏐乘虛而取之,而當孫儒南下攻楊行密於宣州順便想奪迴蘇州時,為錢鏐所敗。又孫儒進攻宣州失利,便返迴江北與楊行密爭奪淮南諸州了。
然後是孫儒在盡失淮南之地後,第二次南下與楊行密做最後一次決戰。《通鑒》雲:“大順二年(西元891年)……秋七月……於是悉焚揚州廬舍,盡驅丁壯及婦女渡江,殺老弱以充食。”又《新唐書》雲:“大順……二年……七月……孫儒焚揚州以逃。”
此後,孫儒又進攻宣州,《通鑒》雲:“大順二年……八月……乙未,孫儒自蘇州出屯廣德,楊行密引兵拒之。儒圍其寨,行密將上蔡李簡帥百餘人力戰,破寨,拔行密出之。”這場戰役,是孫儒從蘇州行進至廣德,又廣德在宣州南,則可知,孫儒第二次渡江是直接以蘇州為根據地,從太湖南岸進攻宣州廣德。因此,錢鏐對蘇州的控製已經複次失去。然而,此戰孫儒依舊沒有勝利,所以又有了之後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攻。
《通鑒》所雲:“大順二年……十二月……孫儒焚掠蘇、常,引兵逼宣州,錢鏐複遣兵據蘇州。儒屢破楊行密之兵,旌旗輜重亙百餘裏。行密求救於錢鏐,鏐以兵食助之。”又《備史》:“大順二年……冬十二月,孫儒燒掠蘇、常,遂逼宣州,因圍楊行密。行密遣使求救於我,王出糗糧甲兵以助之。”
因為此次可以說是孫儒決死一戰了,所以他在戰前焚掠了蘇、常二州,以致於“景福元年(西元892年)……二月……錢鏐陷蘇州”,並“命從弟銶為蘇州招輯使”。又《資治通鑒》雲:“孫儒圍宣州。初,劉建鋒為孫儒守常州,將兵從儒擊楊行密,甘露鎮使陳可言帥部兵千人據常州。行密將張訓引兵奄至城下,可言倉猝出迎,訓手刃殺之,遂取常州。行密別將又取潤州。”則常州、潤州也被楊行密順便拿下了。而此一格局,也可以說是初次奠定了浙西三州的勢力範圍,此後的數十年間,錢鏐與楊行密雖然互戰不休,但終未能改變之。
至於孫儒,景福元年六月,在失去了後方,決死力於宣州後,受到楊、錢兩方的進攻,最終依舊失敗,而且是徹底的潰敗。
因此,經過浙西一場牽涉三方的混戰之後,蘇州歸屬錢鏐,常、潤二州歸屬楊行密。這樣,蘇州在錢鏐政權中,首次成為邊疆州,從而在以後數十年的邊疆州爭奪戰中,凸顯了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四)
楊潞方才這番話說得有些引人遐思,連戴友規也從憂慮中驚醒,暗道:“莫非縣主聽了方才李正陽的一番分析之後,也憂心蘇州局勢,竟然打算以自己為籌碼,換取李正陽之助?可這聯姻之事,原是雙方都有好處,李正陽縱然同意,也未必樂意立刻‘預支’好處給我淮南,縣主提出此事的時機,隻怕不甚妥當……再者,李正陽遠在河中,又如何能對蘇州施加直接援助?我淮南之所以要與河東聯手,所為不過是希望河東牽製朱溫,使其不能南顧,如此這般我淮南才好趁機南征西討,卻不是指望他們能對南方局勢有何影響,縣主此說,委實有些亂了分寸。”
誰料楊潞見李曜模樣,竟莞爾一笑,道:“不知蒲帥以為我盈香妙坊如何?”
李曜微微一怔,心頭奇道:“這是甚話,難道楊潞見我是這時代的大齡青年,怕我憋得慌,要送我幾個美人兒解悶不成?這不是搞笑麽,以我如今的身份,倘若真有這般心思,還怕少得了美女相伴?……不過話說迴來,盈香妙坊的女子,倒也的確有些能耐,朱溫那廝雖然好色,可他畢竟是多年的老油條,疑心病又曆來極重,居然能被說動,真個出兵河中,使我得了機會,龍門一躍,至有今日。”想到此處,他忽然心中一動,腦子靈光一閃:“是了,楊潞何等人物,豈能拿幾名女子與我做什麽交換,她言下之意,莫非是指盈香妙坊的作用?”
他心中有了底,便不再低著頭,抬頭看著楊潞,道:“盈香妙坊之能,有河中一戰為證,何須再複多言?隻是,某卻不知姑娘此言究竟何意。”
楊潞忽的摘了帷帽,全然露出麵容來,嫣然一笑:“自然是交換細報。”
李曜恍然大悟,原來楊潞所指竟然是要和自己交換“間諜情報”!難怪她方才聽自己說了幾句情報搜集的心得之後,便說此來河中不算白跑,竟是這番意思。
李曜略微沉吟,也笑了起來,恢複平常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模樣,怡然點頭道:“原來如此。交換情報之事,某並無異議,隻是不知楊姑娘想用哪種交換方式?”
楊潞微微一怔,奇道:“這還有什麽旁的講究麽?”
李曜啞然失笑,搖頭道:“倒也不多,大致有兩種。”
楊潞抬手行了個萬福禮,道:“請教。”
李曜見她右手放左手上,兩手平舉到齊胸,微低頭、微屈膝的這一萬福,心中大感受用,簡直通體舒泰,暗道:“這才是‘真·萬福禮’,端端正正,溫婉而不卑從,正如梅花一般,哪像滿清萬福那種變異產品,雙手放在身側,還經常加個手帕,一眼看去,全是妖媚。”
他一本正經地迴了個周揖禮,這才道:“這兩種交換的差別,在於貴我合作之深度,若是尋常合作,那就一個情報交換另一個情報,不見兔子不撒鷹,誰也不吃虧。”
楊潞微微蹙眉:“另一種呢?”
李曜道:“另一種就是深度合作,也可稱之為全麵合作。這一合作,已經不該稱之為交換,這是真正的將對方視為己方,貴我一體,除可能影響己方安危的情報之外,其餘任何情報,皆與對方分享。”
楊潞聽完,略微思索,忽然問道:“那麽,蒲帥是喜歡前者,還是後者?”
李曜悠然道:“某以為在決定之前,你我二人須得先將己方情報係統的一些大致情況坦誠提出。”
“情報係統?”楊潞對這個詞微微有些錯愕,反問道:“譬如奴家的盈香妙坊?”
李曜點頭。
楊潞這才釋然,輕笑道:“這倒是個新詞兒……奴家的盈香妙坊一共有十三座,分別分布在揚州、長安、汴州、洛陽、杭州、蘇州、常州、青州、徐州、湖州、鄂州、洪州、廬州。此十三坊,隻有汴州喚作盈香妙坊。”
李曜聞言,暗暗吃了一驚,想不到楊潞手底下竟有如此大的一支情報力量,雖然按這個分布來看,她更側重於南方,但北方也有長安、洛陽、汴州、青州四處,再加上劃分南北的徐州,其布局也堪稱完善。當然,楊潞沒說大河以北有她的勢力,李曜卻也不敢完全相信就一定沒有,隻是現在自然不便指出,於是便點頭道:“弘農王有女如此,真是家門之幸,這十三妙坊的作用,恐怕足當十萬大軍了。”
楊潞微微一笑:“過獎。”
李曜知道她在等自己交底,也不猶豫,當下便道:“某為河東軍械監掌監之時,麾下設有水陸兩運之司,後又設置測繪司,此三司之中,均有專司及兼做諜報之人。若以分布論,除嶺南、黔桂、蜀中、福建之外,天下各鎮都有某之細作……凡我軍械監商路可達,細作自然分布。”
楊潞與戴友規同時吃了一驚,戴友規是真不知道李曜麾下的情報係統竟然發達至此,而楊潞早先便對此專門花過心思打聽,此時隻是驚訝李曜的坦然,特別是他這話等於承認,其在淮南各地,同樣安插了細作。
楊潞心中有些慚愧,暗道:“我在太原也有一座妙坊,卻不敢說出來,李正陽卻毫不遲疑承認他在淮南各地都有細報來源,單是這番氣度,我便遠不能及了。難怪耶耶此番欲與河東進一步聯手卻不直接去太原,反是先到河中與李正陽來談。耶耶看人的眼光,究竟還是強過我太多,李正陽此人,確有成大事業之風範。”
楊潞郝然道:“如此這般,奴家若說希望全麵合作,卻有些高攀了。”
李曜卻擺擺手,道:“姑娘過謙了。貴我兩方的情報係統,實有很強的互補性,也就是說,我河東細作,善於從底層了解情報,譬如某地大批購糧、某地鐵器漲價之類,以此可以推測出許多事來,但姑娘手中各地妙坊,卻是更善於從高層直接獲得情報,若是雙方聯手,一是互補共贏,二是相互印證,無論如何,均是大善,又談何高攀?不瞞姑娘說,某卻是希望全麵合作的。”
楊潞眼前一亮:“蒲帥竟做此想?”
李曜笑著點頭肯定:“姑娘才絕當世,曜豈敢妄言?”
楊潞嫣然一笑:“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李曜笑道:“待會兒咱們再就具體合作事宜細細商討如何?”
楊潞點頭道:“甚好。”
李曜於是轉頭望向戴友規:“戴判官以為方才某之所言,可還有理?”
戴友規歎道:“蒲帥法眼如炬,如今看來,蘇州的確麵臨一場大戰。此事某須盡早報之大王,以免貽誤戰機。”
李曜忽然微微抬頭,似在思索,片刻之後,麵色有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