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自由山,每天都有人出現在村口,扶老攜幼,衣衫襤褸,麵容憔悴。中國人從來重鄉土,不是生活無著,不會離開生養自己的故土。所以走上自由山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原來的狀況下失敗了的人們,都身體虛弱,而且年老的人和少年占多數,從勞動力的角度來說,很不合算。然而梅家村從來不拒絕任何人的到來,連生病的人,也有專門的地方安置,有免費的一日三餐和基本的醫療照顧。
安頓這些人逐漸成為警衛隊和醫院的主要工作,也逐漸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程序。來人會先被安頓在工業區的窩棚裏,要在這裏住上十天,沒有健康問題,才會被安排工作,然後搬到自由山上居住。騰出來的窩棚,會成為下一批流民的暫時居所。
從縣城裏迴來的車隊,每次都能帶來一批無家可歸的人,這些人弱多病,老弱婦孺居多的流民,總是把半天的路程拖到天黑才到。遠遠看到村子,迴村向劉遙報告的魏敏放下心來,對流民們說:“你們看,前麵就是我們村。那山坡叫自由山,上麵的房子就是黃員外說的都有上下水的新式房子,你們都能住上。”
流民們雖然還是無法想象什麽叫做上下水,但是眼看目的地到達,承諾的吃住就在眼前,都喜笑顏開。人群中隻有熊廷華心裏十分憂慮,抓住兒子熊廣寧的手,看著路邊撐著膝蓋咳嗽的父親,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兒子的手在自己的掌心裏細得像雞爪。別的五歲小男孩如果不抓著會到處亂跑,隻有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抓著,可能隨時都站不穩。意識到這個,熊廷華心裏一陣心酸。
其他人都走到窩棚跟前了,能看到人群圍著一口大鍋一陣騷動,傳來陣陣喊聲:“排隊!排隊!”幾個精壯小夥子手裏拿著短棍維持著持續。陣陣大米粥的香氣遠遠傳來。
“廷華,你快去,別耽誤了,我待會自己能來。”熊恆道喘息著催促兒子趕緊帶著孫子去弄吃的。熊廣寧靜靜靠著父親站著咽著唾沫,一動不動。爺爺看著孫子這麽懂事,心裏越發著急,咳得更厲害了。
“別急,老先生,大家都有吃的。你先坐一下。”王玉鳳從後麵趕來,扶著熊恆道在路邊坐下,又對熊廷華說:“我是護士,我來照顧你父親。你先去吃點東西吧。給你父親帶點兒來也行。”
熊廷華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說道:“護士……護士是幹什麽的?我還是待會兒再去吃飯吧。”
“護士就是醫生的幫手。”王玉鳳指著身後說:“看,後麵來的就是醫生,我師傅,姚英女士。”
“姚英女士?四個字的名字啊?”熊廷華問道。
王玉鳳心裏又氣又笑,說道:“你還真啥都關心啊。這女士,是對女人的尊稱。”
熊廷華點了點頭,說道:“於護士女士,請問你怎麽稱唿。”
王玉鳳突然有點臉紅,說了名字,讓父子兩趕緊去吃東西。熊廷華道謝後拉著兒子的手來到大鍋跟前,站在隊伍的最後頭。擁擠的人群在短棍敲打下很快就安靜了下來,緩緩往前走。
大鍋前,還有幾個士兵等著,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竹牌係在手上。熊廷華研究了一下竹牌上毛筆畫出的符號,完全看不懂。每個帶著行李的家庭都得到一個大竹筐,上麵也係著一個竹牌,竹牌上的符號和交出行李的人手上係著的一樣,行李則全部被裝進竹筐裏放在一旁。
安靜下來的隊伍實際上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把這些事情做完了,很快所有人都拿到了食物,每人一碗厚厚的粥,裏麵有魚幹和蔬菜。
熊廷華看到一位女士對拿著短棍的士兵們說:“跟你們說了多少次,不僅要喊排隊,也要喊都有吃的。他們擁擠是因為怕吃不著飯。”士兵們點點頭,站得筆直,齊聲迴答:“是!姚英女士。”
姚英歎了口氣,對士兵們說:“都辛苦了,趕緊去安頓洗澡換衣服吧。”士兵們喊了一聲“虎”,轉身跑開。魏敏的媳婦正在發食物,看到姚英來了連忙招唿:“姚女士好。”
“再燒點粥,我看這次人有點多呢。粥燒好蓋著,過來幫忙換衣服,女的不少。”姚英吩咐道,急忙走開了。
“女士,我想再要一碗粥。我父親還在後麵。”熊廷華猶豫了半天,還是對魏敏媳婦開口請求。
“好的。不過要是待會我沒看到你父親,你就麻煩了。”魏敏媳婦又拿出一個椰殼碗,裝滿了粥,遞給熊廷華。旁邊的流民一看這容易就能得到第二碗,也紛紛要求再要一碗給人帶去。
魏敏媳婦把大勺子往鍋裏一放,高聲說道:“凡是要給人帶去的,待會都要把人帶來給我看。在咱們梅家村,有個規矩要說清楚,這個地方,你說啥我們就信啥,可是一旦發現你騙人,那你就有麻煩。”
那些假裝給人帶粥的,聽了這話都散了。魏敏媳婦嗓門更大的喊道:“希望你們記住這個規矩!在這裏騙人,會有很大的麻煩。”熊廷華沒有多看眾人訕訕的表情,搖搖頭牽著兒子去給父親送粥,就見於桃萍扶著咳好了的父親緩緩走來。忙扶著父親在大鍋旁邊的桌椅上坐下。這桌椅非常粗糙,就是幾根削平了一麵的木頭釘在一起。但是它們都牢牢地固定在地麵上,高度非常適合人坐在上麵吃飯。
流民們吃完粥都被領到河邊,河岸邊搭著兩個分開不少距離的竹棚,一個門口站著警衛隊兵丁,另一個站著幾個女人。熊廷華領著父親和兒子來到棚子裏,每個人都拿到一個小籮筐,小籮筐上也係著一個竹牌,也是畫著跟自己手上的竹牌一樣的符號。熊廷華非常覺得這是非常有效率的辦法,靠著這些符號,人和東西可以分開,但是都不會搞亂。
棚子沿著河岸修建,覆蓋了很長一段河岸。警衛隊的士兵站在岸上,幫助和監督每個人走到水裏洗澡。洗澡的要求非常細致,要脫幹淨所有衣服,用濕布蘸著堿水擦洗身體,還要解開發辮在水裏憋氣泡一下,再用堿水洗幹淨頭發。他們脫下來的衣服都放在籮筐裏被收走了。
熊廷華一家最後趕到,卻最先洗好澡。他們順從每一個安排,不像其他人那樣充滿懷疑和擔心,很快按照要求擦幹頭發和身體,走到棚子的盡頭。一個兵丁遞給他們一套衣服,領他們走出棚子,來到一排木屋跟前。
木屋非常簡陋,可以看到樹幹都沒有仔細修整,樹皮裸露,粗糙不平,但是結構卻讓人覺得舒服。一道排水溝圍繞著木屋四周,幾根柱子支撐著木屋離地一尺左右,看著就知道這房子肯定非常幹爽。木屋一排挺長,前麵有一道迴廊,靠牆放著一根削平了的木頭,應該是用來當做椅子坐人的。熊廷華正在這麽想著,就被引導在上麵坐下。
等到所有人都在木頭上坐下,剛才叫做姚英的女士走到木屋跟前,對大家說:“歡迎大家來到梅家村。我叫姚英,是這裏的醫生,也從一開始幫助你們在這裏安家。大家都已經洗過澡了,也換上了幹淨的衣服。待會每個人都會分到住的地方,裏麵有被子。大家剛才換下來的衣服,還有帶來的衣服,我們會拿去煮一煮,這樣做是為了除跳蚤。煮過的衣服,大家拿迴去之後都洗幹淨,這樣就可以幹幹淨淨地開始在梅家村的生活了。”
流民們沒有想到梅家村會這麽在意幹淨,卻沒有說幹活過日子的事情,有點沒搔到癢處的感覺,不免互相議論起來。
姚英等大家交談一會兒,再接著說:“明天上午,大家洗衣服,收拾一下自己的行李,一日三餐都去剛才吃飯的地方吃。下午,會有人來安排你們幹活的事情。大家請放心,在梅家村,隻要肯幹,有力氣有技術,就能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現在大家先到房間裏休息,還想吃飯的,安排好住的地方後,可以再去喝一碗粥。好了,希望你們在這裏都順利。”
姚英總是用不慣火把和燈籠,火把不是滅掉,就是燒到自己的頭發和衣服,而燈籠總是會被她在拿起和放下的時候弄翻燒掉。所以天一擦黑,劉滿就被派去打著燈籠接媽媽迴家。
“我覺得你爸所有決定裏麵,好好修路這個是最對的。”姚英攬著女兒的肩,邊走邊說。姚英很欣慰地發現女兒已經比自己都高了。
“是啊,尤其你眼睛又不好,運動能力又差。”劉滿大大咧咧地說,手裏的燈籠不安分地劃著圈子搖晃著。
“你別晃!待會燒起來。”
“我又不是你。平均出來兩次燒一個燈籠。”
“燈籠本來就容易燒。”
“你去打聽打聽,梅家村和自由山上,就沒人燒過燈籠。”
夜色中兩人的聲音傳出很遠,劉遙在家門口也聽到了一些,想到自己也說過老婆平均開車出去兩次就會剮蹭一次,不由得笑了起來。嘴角笑意未散,劉遙聽到自己在自言自語:“可不能有戰亂啊,否則她跑都跑不掉。”這話讓劉遙的心情頓時很沉重,眼前越來越清晰的燈籠,在濃重的夜色中顯得那麽暗淡。
剛剛送走魏敏,劉遙心裏對戰亂的擔憂不由得沉重了些。黃胖子的分析很有道理,如果是商業競爭的對手,完全沒有必要那麽周折,直接來店裏看,直接在卸車的時候在旁邊數就是了。劉遙已經安排魏敏明天就趕迴店裏,帶去自己的指令:平時提高警惕嚴加防範,店裏少存錢糧物資,多租倉庫分散庫存不要被人一網打盡,在店鋪後麵建個後院,以後卸車都避開閑人耳目。在這個指令的最後,劉遙特別用大一些的字體寫了一句:如果有危險,保人不保貨。
“爸,這流民還真多啊,媽媽都累死了。”劉滿一邊踩得地麵咚咚作響地撲向餐桌,一邊說道。
“我倒還好,累的是魏敏的寡婦和士兵。”姚英急忙拉起劉滿去洗手,又說:“累不累都是其次,關鍵是糧食不夠,而且這些人說實話得算質量不高,合格勞動力比例很低,老弱婦孺很多。弄這麽多人住在這裏,還樹大招風,咱們的策略是不是要改一改?”
劉遙等一家人都坐下,緩緩說道:“來之前,我讓那個專家小組準備了一些文科生的東西,其中就有自由女神像基座上刻的一段話。剛才等你們的時候,我把它抄了下來。”放下筷子,劉遙拿出一張紙,念了起來:“交給我!那些疲憊的和窮苦的渴望唿吸自由的人們,在彼岸被遺棄受壓迫的可憐的人們,那些沒有歸宿飽經風霜的人們,把你們交給我,我站在自由的門口,高舉著自由的燈火,照亮你迴家的路!”
房間裏一時沒有人說話。劉遙又說:“基於盡量不擾動曆史的原因,這段話我不會在這個時空擴散,我希望它還是出現在自由模式像的基座上,盡管我都不確定自由女神像是不是還會出現。”
“不出現,我們就造一個!”劉滿堅定到有點惡狠狠地說。一家人都笑起來。
“另外,現在招募的人雖然效率不高,可是如果我能夠把這些人都安頓好,讓他們能夠養家糊口安居樂業,你且看這個示範效應,明年春天我們的人口還會翻番。冬天總是難熬的,很多人會挺不過去,需要找個地方安頓自己。”
“那我們要有洗熱水澡的地方。”劉滿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這個。
“對,我們要造一個水車把水提升到一個高處的鍋裏,讓新來的人洗熱水淋浴。差不多這麽個意思,讓趙總經理組織人去設計施工。”想到梅家村的團隊越來越能幹,劉遙心情一下子好了起來。
“困難總是會過去的,危險也有應對的方法。我們還是要更多的人,這既讓我們可以盡快發展自己,我覺得,這也是建設文明的要求:讓更多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安頓這些人逐漸成為警衛隊和醫院的主要工作,也逐漸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程序。來人會先被安頓在工業區的窩棚裏,要在這裏住上十天,沒有健康問題,才會被安排工作,然後搬到自由山上居住。騰出來的窩棚,會成為下一批流民的暫時居所。
從縣城裏迴來的車隊,每次都能帶來一批無家可歸的人,這些人弱多病,老弱婦孺居多的流民,總是把半天的路程拖到天黑才到。遠遠看到村子,迴村向劉遙報告的魏敏放下心來,對流民們說:“你們看,前麵就是我們村。那山坡叫自由山,上麵的房子就是黃員外說的都有上下水的新式房子,你們都能住上。”
流民們雖然還是無法想象什麽叫做上下水,但是眼看目的地到達,承諾的吃住就在眼前,都喜笑顏開。人群中隻有熊廷華心裏十分憂慮,抓住兒子熊廣寧的手,看著路邊撐著膝蓋咳嗽的父親,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兒子的手在自己的掌心裏細得像雞爪。別的五歲小男孩如果不抓著會到處亂跑,隻有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抓著,可能隨時都站不穩。意識到這個,熊廷華心裏一陣心酸。
其他人都走到窩棚跟前了,能看到人群圍著一口大鍋一陣騷動,傳來陣陣喊聲:“排隊!排隊!”幾個精壯小夥子手裏拿著短棍維持著持續。陣陣大米粥的香氣遠遠傳來。
“廷華,你快去,別耽誤了,我待會自己能來。”熊恆道喘息著催促兒子趕緊帶著孫子去弄吃的。熊廣寧靜靜靠著父親站著咽著唾沫,一動不動。爺爺看著孫子這麽懂事,心裏越發著急,咳得更厲害了。
“別急,老先生,大家都有吃的。你先坐一下。”王玉鳳從後麵趕來,扶著熊恆道在路邊坐下,又對熊廷華說:“我是護士,我來照顧你父親。你先去吃點東西吧。給你父親帶點兒來也行。”
熊廷華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說道:“護士……護士是幹什麽的?我還是待會兒再去吃飯吧。”
“護士就是醫生的幫手。”王玉鳳指著身後說:“看,後麵來的就是醫生,我師傅,姚英女士。”
“姚英女士?四個字的名字啊?”熊廷華問道。
王玉鳳心裏又氣又笑,說道:“你還真啥都關心啊。這女士,是對女人的尊稱。”
熊廷華點了點頭,說道:“於護士女士,請問你怎麽稱唿。”
王玉鳳突然有點臉紅,說了名字,讓父子兩趕緊去吃東西。熊廷華道謝後拉著兒子的手來到大鍋跟前,站在隊伍的最後頭。擁擠的人群在短棍敲打下很快就安靜了下來,緩緩往前走。
大鍋前,還有幾個士兵等著,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竹牌係在手上。熊廷華研究了一下竹牌上毛筆畫出的符號,完全看不懂。每個帶著行李的家庭都得到一個大竹筐,上麵也係著一個竹牌,竹牌上的符號和交出行李的人手上係著的一樣,行李則全部被裝進竹筐裏放在一旁。
安靜下來的隊伍實際上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把這些事情做完了,很快所有人都拿到了食物,每人一碗厚厚的粥,裏麵有魚幹和蔬菜。
熊廷華看到一位女士對拿著短棍的士兵們說:“跟你們說了多少次,不僅要喊排隊,也要喊都有吃的。他們擁擠是因為怕吃不著飯。”士兵們點點頭,站得筆直,齊聲迴答:“是!姚英女士。”
姚英歎了口氣,對士兵們說:“都辛苦了,趕緊去安頓洗澡換衣服吧。”士兵們喊了一聲“虎”,轉身跑開。魏敏的媳婦正在發食物,看到姚英來了連忙招唿:“姚女士好。”
“再燒點粥,我看這次人有點多呢。粥燒好蓋著,過來幫忙換衣服,女的不少。”姚英吩咐道,急忙走開了。
“女士,我想再要一碗粥。我父親還在後麵。”熊廷華猶豫了半天,還是對魏敏媳婦開口請求。
“好的。不過要是待會我沒看到你父親,你就麻煩了。”魏敏媳婦又拿出一個椰殼碗,裝滿了粥,遞給熊廷華。旁邊的流民一看這容易就能得到第二碗,也紛紛要求再要一碗給人帶去。
魏敏媳婦把大勺子往鍋裏一放,高聲說道:“凡是要給人帶去的,待會都要把人帶來給我看。在咱們梅家村,有個規矩要說清楚,這個地方,你說啥我們就信啥,可是一旦發現你騙人,那你就有麻煩。”
那些假裝給人帶粥的,聽了這話都散了。魏敏媳婦嗓門更大的喊道:“希望你們記住這個規矩!在這裏騙人,會有很大的麻煩。”熊廷華沒有多看眾人訕訕的表情,搖搖頭牽著兒子去給父親送粥,就見於桃萍扶著咳好了的父親緩緩走來。忙扶著父親在大鍋旁邊的桌椅上坐下。這桌椅非常粗糙,就是幾根削平了一麵的木頭釘在一起。但是它們都牢牢地固定在地麵上,高度非常適合人坐在上麵吃飯。
流民們吃完粥都被領到河邊,河岸邊搭著兩個分開不少距離的竹棚,一個門口站著警衛隊兵丁,另一個站著幾個女人。熊廷華領著父親和兒子來到棚子裏,每個人都拿到一個小籮筐,小籮筐上也係著一個竹牌,也是畫著跟自己手上的竹牌一樣的符號。熊廷華非常覺得這是非常有效率的辦法,靠著這些符號,人和東西可以分開,但是都不會搞亂。
棚子沿著河岸修建,覆蓋了很長一段河岸。警衛隊的士兵站在岸上,幫助和監督每個人走到水裏洗澡。洗澡的要求非常細致,要脫幹淨所有衣服,用濕布蘸著堿水擦洗身體,還要解開發辮在水裏憋氣泡一下,再用堿水洗幹淨頭發。他們脫下來的衣服都放在籮筐裏被收走了。
熊廷華一家最後趕到,卻最先洗好澡。他們順從每一個安排,不像其他人那樣充滿懷疑和擔心,很快按照要求擦幹頭發和身體,走到棚子的盡頭。一個兵丁遞給他們一套衣服,領他們走出棚子,來到一排木屋跟前。
木屋非常簡陋,可以看到樹幹都沒有仔細修整,樹皮裸露,粗糙不平,但是結構卻讓人覺得舒服。一道排水溝圍繞著木屋四周,幾根柱子支撐著木屋離地一尺左右,看著就知道這房子肯定非常幹爽。木屋一排挺長,前麵有一道迴廊,靠牆放著一根削平了的木頭,應該是用來當做椅子坐人的。熊廷華正在這麽想著,就被引導在上麵坐下。
等到所有人都在木頭上坐下,剛才叫做姚英的女士走到木屋跟前,對大家說:“歡迎大家來到梅家村。我叫姚英,是這裏的醫生,也從一開始幫助你們在這裏安家。大家都已經洗過澡了,也換上了幹淨的衣服。待會每個人都會分到住的地方,裏麵有被子。大家剛才換下來的衣服,還有帶來的衣服,我們會拿去煮一煮,這樣做是為了除跳蚤。煮過的衣服,大家拿迴去之後都洗幹淨,這樣就可以幹幹淨淨地開始在梅家村的生活了。”
流民們沒有想到梅家村會這麽在意幹淨,卻沒有說幹活過日子的事情,有點沒搔到癢處的感覺,不免互相議論起來。
姚英等大家交談一會兒,再接著說:“明天上午,大家洗衣服,收拾一下自己的行李,一日三餐都去剛才吃飯的地方吃。下午,會有人來安排你們幹活的事情。大家請放心,在梅家村,隻要肯幹,有力氣有技術,就能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現在大家先到房間裏休息,還想吃飯的,安排好住的地方後,可以再去喝一碗粥。好了,希望你們在這裏都順利。”
姚英總是用不慣火把和燈籠,火把不是滅掉,就是燒到自己的頭發和衣服,而燈籠總是會被她在拿起和放下的時候弄翻燒掉。所以天一擦黑,劉滿就被派去打著燈籠接媽媽迴家。
“我覺得你爸所有決定裏麵,好好修路這個是最對的。”姚英攬著女兒的肩,邊走邊說。姚英很欣慰地發現女兒已經比自己都高了。
“是啊,尤其你眼睛又不好,運動能力又差。”劉滿大大咧咧地說,手裏的燈籠不安分地劃著圈子搖晃著。
“你別晃!待會燒起來。”
“我又不是你。平均出來兩次燒一個燈籠。”
“燈籠本來就容易燒。”
“你去打聽打聽,梅家村和自由山上,就沒人燒過燈籠。”
夜色中兩人的聲音傳出很遠,劉遙在家門口也聽到了一些,想到自己也說過老婆平均開車出去兩次就會剮蹭一次,不由得笑了起來。嘴角笑意未散,劉遙聽到自己在自言自語:“可不能有戰亂啊,否則她跑都跑不掉。”這話讓劉遙的心情頓時很沉重,眼前越來越清晰的燈籠,在濃重的夜色中顯得那麽暗淡。
剛剛送走魏敏,劉遙心裏對戰亂的擔憂不由得沉重了些。黃胖子的分析很有道理,如果是商業競爭的對手,完全沒有必要那麽周折,直接來店裏看,直接在卸車的時候在旁邊數就是了。劉遙已經安排魏敏明天就趕迴店裏,帶去自己的指令:平時提高警惕嚴加防範,店裏少存錢糧物資,多租倉庫分散庫存不要被人一網打盡,在店鋪後麵建個後院,以後卸車都避開閑人耳目。在這個指令的最後,劉遙特別用大一些的字體寫了一句:如果有危險,保人不保貨。
“爸,這流民還真多啊,媽媽都累死了。”劉滿一邊踩得地麵咚咚作響地撲向餐桌,一邊說道。
“我倒還好,累的是魏敏的寡婦和士兵。”姚英急忙拉起劉滿去洗手,又說:“累不累都是其次,關鍵是糧食不夠,而且這些人說實話得算質量不高,合格勞動力比例很低,老弱婦孺很多。弄這麽多人住在這裏,還樹大招風,咱們的策略是不是要改一改?”
劉遙等一家人都坐下,緩緩說道:“來之前,我讓那個專家小組準備了一些文科生的東西,其中就有自由女神像基座上刻的一段話。剛才等你們的時候,我把它抄了下來。”放下筷子,劉遙拿出一張紙,念了起來:“交給我!那些疲憊的和窮苦的渴望唿吸自由的人們,在彼岸被遺棄受壓迫的可憐的人們,那些沒有歸宿飽經風霜的人們,把你們交給我,我站在自由的門口,高舉著自由的燈火,照亮你迴家的路!”
房間裏一時沒有人說話。劉遙又說:“基於盡量不擾動曆史的原因,這段話我不會在這個時空擴散,我希望它還是出現在自由模式像的基座上,盡管我都不確定自由女神像是不是還會出現。”
“不出現,我們就造一個!”劉滿堅定到有點惡狠狠地說。一家人都笑起來。
“另外,現在招募的人雖然效率不高,可是如果我能夠把這些人都安頓好,讓他們能夠養家糊口安居樂業,你且看這個示範效應,明年春天我們的人口還會翻番。冬天總是難熬的,很多人會挺不過去,需要找個地方安頓自己。”
“那我們要有洗熱水澡的地方。”劉滿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這個。
“對,我們要造一個水車把水提升到一個高處的鍋裏,讓新來的人洗熱水淋浴。差不多這麽個意思,讓趙總經理組織人去設計施工。”想到梅家村的團隊越來越能幹,劉遙心情一下子好了起來。
“困難總是會過去的,危險也有應對的方法。我們還是要更多的人,這既讓我們可以盡快發展自己,我覺得,這也是建設文明的要求:讓更多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