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橢圓形辦公室裏,一盞油燈發出微弱的光,甚至都無法照亮天花板。昏暗的光線下,劉遙翻看著王帶喜留下的數字,試圖在腦子裏建立梅家村這個小小世界的財政狀況的圖景,眼睛湊近紙麵,邊看邊搖頭歎氣。姚英端著一杯茶走過來問道:“咱們真的撐不到這個秋收?”
劉遙沒抬頭,指著數據說道:“你看,這是秋收前我們需要的糧食,這是實際存量。差額不小啊。”
姚英把茶杯放在桌上,拿起紙看了起來,嘴裏一邊說著:“這是我第一次懷念電腦。excel表格真是神器;我們又都不會算盤。”
“你就別惦記那個了,趕緊學會看紙上的表格。還好這個表格的形式是我們建立的,否則你還要看不懂。”說著伸手去拿茶杯,卻慢了一步,眼看著老婆抄起杯子一飲而盡,放下空杯抱怨:“不行,你直接告訴我結果吧。”
劉遙眨眨眼說:“我還以為茶是給我的呢。”姚英把空杯子拿起來去倒茶,一邊走一邊說:“我看你也不用跟我說明了,你還能惦記喝茶,說明問題不嚴重。”
“其實是嚴重的。不過呢,我們靠石碌港的海產品和黃胖子的店,應該可以撐到秋收。但是如果開春前千畝田的河堤沒有做好,以現在這麽持續增加人口的趨勢,我們又要愁能不能撐到夏收了。”劉遙對著老婆的背影說道。
“今天趙總沒來嘛。他不是每天都來跟你匯報工程進度的嗎?”姚英把茶放在劉遙麵前。
“他估計是迴來晚了,太累了。這個趙總經理,也就領著我五斤糧食,每天沒日沒夜地在工地上,我明天該去看看他去。”劉遙正說著,就聽到女兒在門口喊:“爸爸,趙伯伯來了。”
劉遙迴身望去,之間一陣火光閃動,趙世祿舉著火把走了過來。劉滿結過火把在院子裏滅掉,費勁地躲閃著免得燙到好奇的弟弟。劉遙感動地走了出來,一把抓住趙世祿的手說:“老趙,這麽晚了,你還不休息啊。”
“先生,我看這個事情可能要糟糕。每天都著急的不得了,今天來專門跟你商量這事。”趙世祿從懷裏掏出一張紙,展開來迎著油燈眯著眼找數字。
姚英和女兒急忙再去其它房間拿來一盞油燈,才讓趙世祿找到了他要的數字,指著說道:“你看,到春汛基本上還有一百一十天,還不算萬一春汛提前。而我們完成河堤起碼還要一百五十天。現在不僅人手不足,人們都累壞了,生病受傷的也不少,所以這個時間恐怕隻會拖後,不會提前。”
“老趙,最耗時間的是哪個環節?”劉遙試圖想點技術改進的方法來提高效率。
“都耗時間。挖土有鋼鋤,提土有杠杆,開石頭有炸藥,運石頭有船。現在的速度是以前沒法想的,基本上也就沒有再加快的可能了。”趙世祿跟劉遙在一起久了,也知道劉遙不是神仙,能用上工具的地方都用上了,也就沒有提升效率的空間了。
劉遙晃晃腦袋,把蒸汽機之類東西趕走,又問道:“那麽,我們現在是怎麽在造這個河堤呢?咱們從頭來盤算一下。”
趙世祿欠身接過姚英遞來的杯子,道了身謝,捧著杯子說道:“開挖兩丈寬的地基,用挖出來的土築擋水壩,在地基裏放石頭和水泥,高度到常水位上三十厘米,然後在地基上用石頭砌兩麵牆,到最高潮位上五十厘米,差不多是兩米五的樣子。牆基一米,牆頂四十厘米。”每天在工地上,這些數據自然爛熟於心。
“兩麵牆之間填土,夯實,再在堤壩頂上鋪一層水泥。這哪道工序都不能少,連這個頂上的水泥都不能少,否則雨一下,裏麵的土就泡酥了,這堤壩還得倒。”劉遙對這工藝也很清楚,接了下去。兩人重溫了一遍工藝,就都沒聲音了。
劉遙走到院子裏,撿了塊黃土就著月光在地上畫了起來。姚英抬頭看看月亮,再看看書房裏兩盞昏黃的油燈,憂慮地對女兒說:“就這燈光,你和弟弟早晚都得近視。”
“先別考慮近視了,跟著一起想想河堤吧。春天發大水了,河堤就被泡壞了。”劉滿很能抓住重點,勸媽媽一起想辦法。
“河堤怎麽會被水泡壞呢?它不是整天都在水邊的麽?也算是泡在水裏的。”姚英奇怪地問道。
“哦,是這樣。建好的河堤當然是不怕水泡的,可是如果沒建好,水從缺口進到河堤的背後,你看不到波浪,但是暗流洶湧,如果把地基的土衝鬆動了,河堤很可能會站不穩,就會垮掉。”
“不就是築河堤來不及麽?我們來的地方,不是也有這事嗎?他們怎麽做的?”姚英滿不在乎地說。
劉遙一下子扔了手裏的土塊站了起來,摟著老婆的肩膀說:“哎呀真沒想到,你還提供了一個好辦法。”
趙世祿有點不好意思地轉開頭去,又忍不住要問:“我說先生,夫人想到的是啥好辦法?”
劉遙放下不明就裏的老婆,問趙世祿:“有兩個問題,隻要這兩個問題都解決,這事就解決了。”
趙世祿跺著腳說:“你趕緊講,別停。”
劉遙哈哈一笑,問道:“第一,春汛前光是造地基,應該來得急吧?第二,咱們這裏,能買到很多麻布袋子麽?”
趙世祿琢磨了一下,明白了過來,一拍手說:“這第一肯定沒問題,第二麽,用你的話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說完又低頭琢磨了一下,接著說道:“問題還是有,麻布袋子能不能買到那麽多,是個問題。這麽些麻布袋子要裝上土運到堤壩上,活也不少。不過呢,這事算是不會敗了。”說到這裏,趙世祿又恢複了他原來慢悠悠的神態,走進書房端起茶杯咕嘟咕嘟喝完,一抹嘴說:“先生啊,這麻布袋子的事情啊,就讓你和李建功去操心吧。還有啊,買麻布袋子的錢,我也不操心了,你總有辦法安排的。”
劉遙笑笑應道:“當然了,各有分工嘛。咱們就這麽辦。而且啊,你現在就可以用上麻布袋子了,挖地基的時候就用它來擋土,用好就留在水邊,有空的時候就搬到堤壩上麵去。”
“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來安排。剛才說的事情你都得操心,得費不少心思呢。”趙世祿說著揚揚手,低頭去找火把,跟劉滿說:“閨女,拿油燈來給我點上。”說著哼著曲子點上火把,舉著走了。
黃胖子的店生意相當好,每十天就得進貨一次,因此孫巧巧就有了個機會每十天向自由山報告一次經營數據,也能夠得到來自總部的指示。每到進貨的日子,雖然都會很忙,但是孫巧巧都特別高興。夥計們在忙著卸貨,孫巧巧急忙拆開了自己的信。王帶喜的信雖然也說正經事,但還算是朋友之間的信函,所以孫巧巧先拆開了來自李建功的信。現在李建功算是她的上級,管理著梅家村對外的收購和銷售。
孫巧巧興致勃勃地讀著信,黃胖子湊了過來:“嗬,咱巧巧這識文斷字的,真是能幹啊。這都說了什麽好事啊?你爹有沒有給你許個婆家啊?”
孫巧巧小臉一板,對黃胖子說道:“黃員外,請注意你的言行。”黃胖子知道這在梅家村就算是很嚴重的話了,訕訕地走開。沒走多遠,就聽孫巧巧在身後叫到:“黃員外,請留步,這裏有事情要向你報告。”黃胖子奇怪地轉身,心裏想著,這還有跟我的事?我跟他劉遙不就是買賣關係麽?
孫巧巧低頭看著信紙,皺著眉頭說:“黃員外,這事我也看不大懂。”黃員外笑了起來:“咋了?有字不認識?”
“不是,是事情不明白。”孫巧巧放下信紙,抬頭看著黃胖子說:“李建功先生說了,請您衡量一下,麻布袋子和糧食,要是同樣重量的,哪個貴?”
黃胖子迴答道:“就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得去秤一下。我估計是麻布袋子便宜。這算啥事?他李建功不能自己秤?”
“沒完呢。如果是麻袋比糧食貴,那就請您大量收購麻袋。如果是麻袋比糧食便宜,那以後就請您裝糧食都用麻袋,而且毛重就算淨重,就是說麻布袋子都按照糧食算錢。”孫巧巧把信上的內容都說了出來。雖然邏輯和口齒都清楚,可是還是不明白這算是怎麽迴事。
“那就是要買麻袋,還不拒多少都要。”黃胖子琢磨過來這事隻能有一個原因,但是不明白要那麽多麻袋幹嘛。不過做生意嘛,有錢賺就行,管它啥原因。黃胖子吩咐手下去秤麻袋,一邊琢磨著城裏誰做麻袋的生意最大。
每次卸貨都是這樣,一幫人圍著看,不時有幾個衣衫襤褸的人擠進來問要不要幫忙。黃胖子總是對他們說,去梅家村,有飯吃,有活幹,一直有飯吃,一直有活幹。基本上聽了黃胖子的介紹之後,這些人都會動身去梅家村,所以每次都是不同的人來圍著攬活。
魏敏一邊幫著卸貨,一邊拿眼睛往四周看。自從來的時候劉遙讓他負責孫巧巧的安全,魏敏就對周圍的事情多了個心眼。這次看黃胖子又在跟人說他的順口溜,看著那些憔悴的臉上浮現的希望,心裏笑笑,扛起一包魚幹往店裏去。邊走邊覺得哪裏不對,放下魚幹急忙走出來再往四周仔細看。
還是老樣子,沒身不對的。周圍的店鋪裏沒事的人都出來看熱鬧,不時搭把手幫忙上個肩之類。小孩在旁邊跑來跑去,希望有啥掉落的東西可以撿。幾個找活幹的人被黃胖子吸引,圍著他在聽梅家村的介紹。
有一個找活幹的人沒在聽!魏敏注意到了這個,再仔細一看,發現問題越來越多。這人麵色紅潤,並不憔悴,而且有幾分麵熟,好像上次卸貨他也在這裏看著,而且他不僅在看卸貨,嘴裏還念念有詞,手指頭撚著,好像在計數。
魏敏沒有多看,彎腰抓起一包魚幹往店裏走去。扛完這個包,他才走到黃胖子跟前說:“員外,店裏有個數字要請您看看。”黃員外意猶未盡地跟幾個找活幹的人說:“反正啊,你們去了那裏,肯定不吃虧。你看我這夥計,本來就是跟你們一樣,這不,也會認字了,在鋪子裏管事呢。”
到了店裏,聽魏敏一說,黃胖子也沉吟起來。從門縫裏往外一看,也覺得這人有問題,眼珠一轉,吩咐魏敏在門縫裏看著,手裏了抓了個蓋碗茶杯走了出去,眼睛不看那人,衝著找活幹的一堆人喊了起來:“你們幾個,願意去梅家村麽?”
這些人都急忙點頭,其中一個畏畏縮縮地說道:“員外,我是想去啊,可是我幾天都沒吃飯了,求你可憐可憐,給吃一餐飽飯,我幫你卸貨,然後也有力氣走到梅家村去。”
“成!凡是願意去梅家村的,我都給你們吃一餐飽飯,卸好這些貨,你們就能跟著大車迴去,帶路的人都有了。而且啊,我給你們每人一張紙條,你們到了梅家村拿出來,都能領一天的糧食,你們的家人都能有口吃的。”
流民們一聽之下,千恩萬謝,簡直要給黃胖子下跪。黃胖子大喊一聲:“現在都去卸貨!幹完活吃飯!”眾人鬧哄哄都去卸貨,一片混亂中。黃胖子得意洋洋地轉身往店裏走去,進得店門,急忙抓著魏敏問:“那人怎麽樣了?”
“他走了。趁著混亂,擠進人堆裏走了。”魏敏著急地說。
“果然不太平。這是有人惦記著我們這生意呢。”黃胖子皺起眉頭來。
“會是惦記啥呢?”魏敏問道。
“說不好。沒準是也想跟梅家村拿貨做生意,或者有別的人家也有咱們差不多的貨,想要開個差不多的店。”黃胖子邊想邊說,沉吟一陣,又說:“也沒準,是官府的人。我就覺得這稅收得太低,保準沒好事。”
劉遙沒抬頭,指著數據說道:“你看,這是秋收前我們需要的糧食,這是實際存量。差額不小啊。”
姚英把茶杯放在桌上,拿起紙看了起來,嘴裏一邊說著:“這是我第一次懷念電腦。excel表格真是神器;我們又都不會算盤。”
“你就別惦記那個了,趕緊學會看紙上的表格。還好這個表格的形式是我們建立的,否則你還要看不懂。”說著伸手去拿茶杯,卻慢了一步,眼看著老婆抄起杯子一飲而盡,放下空杯抱怨:“不行,你直接告訴我結果吧。”
劉遙眨眨眼說:“我還以為茶是給我的呢。”姚英把空杯子拿起來去倒茶,一邊走一邊說:“我看你也不用跟我說明了,你還能惦記喝茶,說明問題不嚴重。”
“其實是嚴重的。不過呢,我們靠石碌港的海產品和黃胖子的店,應該可以撐到秋收。但是如果開春前千畝田的河堤沒有做好,以現在這麽持續增加人口的趨勢,我們又要愁能不能撐到夏收了。”劉遙對著老婆的背影說道。
“今天趙總沒來嘛。他不是每天都來跟你匯報工程進度的嗎?”姚英把茶放在劉遙麵前。
“他估計是迴來晚了,太累了。這個趙總經理,也就領著我五斤糧食,每天沒日沒夜地在工地上,我明天該去看看他去。”劉遙正說著,就聽到女兒在門口喊:“爸爸,趙伯伯來了。”
劉遙迴身望去,之間一陣火光閃動,趙世祿舉著火把走了過來。劉滿結過火把在院子裏滅掉,費勁地躲閃著免得燙到好奇的弟弟。劉遙感動地走了出來,一把抓住趙世祿的手說:“老趙,這麽晚了,你還不休息啊。”
“先生,我看這個事情可能要糟糕。每天都著急的不得了,今天來專門跟你商量這事。”趙世祿從懷裏掏出一張紙,展開來迎著油燈眯著眼找數字。
姚英和女兒急忙再去其它房間拿來一盞油燈,才讓趙世祿找到了他要的數字,指著說道:“你看,到春汛基本上還有一百一十天,還不算萬一春汛提前。而我們完成河堤起碼還要一百五十天。現在不僅人手不足,人們都累壞了,生病受傷的也不少,所以這個時間恐怕隻會拖後,不會提前。”
“老趙,最耗時間的是哪個環節?”劉遙試圖想點技術改進的方法來提高效率。
“都耗時間。挖土有鋼鋤,提土有杠杆,開石頭有炸藥,運石頭有船。現在的速度是以前沒法想的,基本上也就沒有再加快的可能了。”趙世祿跟劉遙在一起久了,也知道劉遙不是神仙,能用上工具的地方都用上了,也就沒有提升效率的空間了。
劉遙晃晃腦袋,把蒸汽機之類東西趕走,又問道:“那麽,我們現在是怎麽在造這個河堤呢?咱們從頭來盤算一下。”
趙世祿欠身接過姚英遞來的杯子,道了身謝,捧著杯子說道:“開挖兩丈寬的地基,用挖出來的土築擋水壩,在地基裏放石頭和水泥,高度到常水位上三十厘米,然後在地基上用石頭砌兩麵牆,到最高潮位上五十厘米,差不多是兩米五的樣子。牆基一米,牆頂四十厘米。”每天在工地上,這些數據自然爛熟於心。
“兩麵牆之間填土,夯實,再在堤壩頂上鋪一層水泥。這哪道工序都不能少,連這個頂上的水泥都不能少,否則雨一下,裏麵的土就泡酥了,這堤壩還得倒。”劉遙對這工藝也很清楚,接了下去。兩人重溫了一遍工藝,就都沒聲音了。
劉遙走到院子裏,撿了塊黃土就著月光在地上畫了起來。姚英抬頭看看月亮,再看看書房裏兩盞昏黃的油燈,憂慮地對女兒說:“就這燈光,你和弟弟早晚都得近視。”
“先別考慮近視了,跟著一起想想河堤吧。春天發大水了,河堤就被泡壞了。”劉滿很能抓住重點,勸媽媽一起想辦法。
“河堤怎麽會被水泡壞呢?它不是整天都在水邊的麽?也算是泡在水裏的。”姚英奇怪地問道。
“哦,是這樣。建好的河堤當然是不怕水泡的,可是如果沒建好,水從缺口進到河堤的背後,你看不到波浪,但是暗流洶湧,如果把地基的土衝鬆動了,河堤很可能會站不穩,就會垮掉。”
“不就是築河堤來不及麽?我們來的地方,不是也有這事嗎?他們怎麽做的?”姚英滿不在乎地說。
劉遙一下子扔了手裏的土塊站了起來,摟著老婆的肩膀說:“哎呀真沒想到,你還提供了一個好辦法。”
趙世祿有點不好意思地轉開頭去,又忍不住要問:“我說先生,夫人想到的是啥好辦法?”
劉遙放下不明就裏的老婆,問趙世祿:“有兩個問題,隻要這兩個問題都解決,這事就解決了。”
趙世祿跺著腳說:“你趕緊講,別停。”
劉遙哈哈一笑,問道:“第一,春汛前光是造地基,應該來得急吧?第二,咱們這裏,能買到很多麻布袋子麽?”
趙世祿琢磨了一下,明白了過來,一拍手說:“這第一肯定沒問題,第二麽,用你的話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說完又低頭琢磨了一下,接著說道:“問題還是有,麻布袋子能不能買到那麽多,是個問題。這麽些麻布袋子要裝上土運到堤壩上,活也不少。不過呢,這事算是不會敗了。”說到這裏,趙世祿又恢複了他原來慢悠悠的神態,走進書房端起茶杯咕嘟咕嘟喝完,一抹嘴說:“先生啊,這麻布袋子的事情啊,就讓你和李建功去操心吧。還有啊,買麻布袋子的錢,我也不操心了,你總有辦法安排的。”
劉遙笑笑應道:“當然了,各有分工嘛。咱們就這麽辦。而且啊,你現在就可以用上麻布袋子了,挖地基的時候就用它來擋土,用好就留在水邊,有空的時候就搬到堤壩上麵去。”
“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來安排。剛才說的事情你都得操心,得費不少心思呢。”趙世祿說著揚揚手,低頭去找火把,跟劉滿說:“閨女,拿油燈來給我點上。”說著哼著曲子點上火把,舉著走了。
黃胖子的店生意相當好,每十天就得進貨一次,因此孫巧巧就有了個機會每十天向自由山報告一次經營數據,也能夠得到來自總部的指示。每到進貨的日子,雖然都會很忙,但是孫巧巧都特別高興。夥計們在忙著卸貨,孫巧巧急忙拆開了自己的信。王帶喜的信雖然也說正經事,但還算是朋友之間的信函,所以孫巧巧先拆開了來自李建功的信。現在李建功算是她的上級,管理著梅家村對外的收購和銷售。
孫巧巧興致勃勃地讀著信,黃胖子湊了過來:“嗬,咱巧巧這識文斷字的,真是能幹啊。這都說了什麽好事啊?你爹有沒有給你許個婆家啊?”
孫巧巧小臉一板,對黃胖子說道:“黃員外,請注意你的言行。”黃胖子知道這在梅家村就算是很嚴重的話了,訕訕地走開。沒走多遠,就聽孫巧巧在身後叫到:“黃員外,請留步,這裏有事情要向你報告。”黃胖子奇怪地轉身,心裏想著,這還有跟我的事?我跟他劉遙不就是買賣關係麽?
孫巧巧低頭看著信紙,皺著眉頭說:“黃員外,這事我也看不大懂。”黃員外笑了起來:“咋了?有字不認識?”
“不是,是事情不明白。”孫巧巧放下信紙,抬頭看著黃胖子說:“李建功先生說了,請您衡量一下,麻布袋子和糧食,要是同樣重量的,哪個貴?”
黃胖子迴答道:“就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得去秤一下。我估計是麻布袋子便宜。這算啥事?他李建功不能自己秤?”
“沒完呢。如果是麻袋比糧食貴,那就請您大量收購麻袋。如果是麻袋比糧食便宜,那以後就請您裝糧食都用麻袋,而且毛重就算淨重,就是說麻布袋子都按照糧食算錢。”孫巧巧把信上的內容都說了出來。雖然邏輯和口齒都清楚,可是還是不明白這算是怎麽迴事。
“那就是要買麻袋,還不拒多少都要。”黃胖子琢磨過來這事隻能有一個原因,但是不明白要那麽多麻袋幹嘛。不過做生意嘛,有錢賺就行,管它啥原因。黃胖子吩咐手下去秤麻袋,一邊琢磨著城裏誰做麻袋的生意最大。
每次卸貨都是這樣,一幫人圍著看,不時有幾個衣衫襤褸的人擠進來問要不要幫忙。黃胖子總是對他們說,去梅家村,有飯吃,有活幹,一直有飯吃,一直有活幹。基本上聽了黃胖子的介紹之後,這些人都會動身去梅家村,所以每次都是不同的人來圍著攬活。
魏敏一邊幫著卸貨,一邊拿眼睛往四周看。自從來的時候劉遙讓他負責孫巧巧的安全,魏敏就對周圍的事情多了個心眼。這次看黃胖子又在跟人說他的順口溜,看著那些憔悴的臉上浮現的希望,心裏笑笑,扛起一包魚幹往店裏去。邊走邊覺得哪裏不對,放下魚幹急忙走出來再往四周仔細看。
還是老樣子,沒身不對的。周圍的店鋪裏沒事的人都出來看熱鬧,不時搭把手幫忙上個肩之類。小孩在旁邊跑來跑去,希望有啥掉落的東西可以撿。幾個找活幹的人被黃胖子吸引,圍著他在聽梅家村的介紹。
有一個找活幹的人沒在聽!魏敏注意到了這個,再仔細一看,發現問題越來越多。這人麵色紅潤,並不憔悴,而且有幾分麵熟,好像上次卸貨他也在這裏看著,而且他不僅在看卸貨,嘴裏還念念有詞,手指頭撚著,好像在計數。
魏敏沒有多看,彎腰抓起一包魚幹往店裏走去。扛完這個包,他才走到黃胖子跟前說:“員外,店裏有個數字要請您看看。”黃員外意猶未盡地跟幾個找活幹的人說:“反正啊,你們去了那裏,肯定不吃虧。你看我這夥計,本來就是跟你們一樣,這不,也會認字了,在鋪子裏管事呢。”
到了店裏,聽魏敏一說,黃胖子也沉吟起來。從門縫裏往外一看,也覺得這人有問題,眼珠一轉,吩咐魏敏在門縫裏看著,手裏了抓了個蓋碗茶杯走了出去,眼睛不看那人,衝著找活幹的一堆人喊了起來:“你們幾個,願意去梅家村麽?”
這些人都急忙點頭,其中一個畏畏縮縮地說道:“員外,我是想去啊,可是我幾天都沒吃飯了,求你可憐可憐,給吃一餐飽飯,我幫你卸貨,然後也有力氣走到梅家村去。”
“成!凡是願意去梅家村的,我都給你們吃一餐飽飯,卸好這些貨,你們就能跟著大車迴去,帶路的人都有了。而且啊,我給你們每人一張紙條,你們到了梅家村拿出來,都能領一天的糧食,你們的家人都能有口吃的。”
流民們一聽之下,千恩萬謝,簡直要給黃胖子下跪。黃胖子大喊一聲:“現在都去卸貨!幹完活吃飯!”眾人鬧哄哄都去卸貨,一片混亂中。黃胖子得意洋洋地轉身往店裏走去,進得店門,急忙抓著魏敏問:“那人怎麽樣了?”
“他走了。趁著混亂,擠進人堆裏走了。”魏敏著急地說。
“果然不太平。這是有人惦記著我們這生意呢。”黃胖子皺起眉頭來。
“會是惦記啥呢?”魏敏問道。
“說不好。沒準是也想跟梅家村拿貨做生意,或者有別的人家也有咱們差不多的貨,想要開個差不多的店。”黃胖子邊想邊說,沉吟一陣,又說:“也沒準,是官府的人。我就覺得這稅收得太低,保準沒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