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著膽子半蹲著用望遠鏡觀察的王河山,驚訝地發現,這一次的突擊並沒有像上幾次那樣,還有第二、第三梯隊的坦克及步兵集群,隻有第一批的突擊力量。
蘇俄老毛子的預備隊也用光了?王河山瞬間閃過這一個念頭。
猛然轉頭衝著自己的手下大喊一句,“抽出一個步兵連的兵力,跟著坦克部隊,向前突擊,能打多遠就多遠。”
坦克營的上尉也是十分詫異,居然打穿了對方突擊的部隊之後,沒有受到正常的反坦克火力反擊?
正猶豫是不是繼續前進的時候,王河山派出來的臨時編組起來的步兵連跟上來了。
同樣是膽子夠大的坦克營上尉,馬上決定,用坦克做一次縱深突擊。
顯然蘇軍的指揮官,完全沒有預料到北方軍會在局部地域,采取這種瘋狂的突擊行為,加上天色即將入夜,大部分撤下來的蘇俄紅軍還在休整,少部分警戒部隊根本擋不住十幾輛坦克加一個步兵連的連續突襲。
沒有構築縱深工事的蘇軍陣線,來不及反應過來,馬上就被北方軍的坦克部隊突破了。
膽戰心驚衝進蘇俄紅軍內部的坦克集群,一見前方已經沒有阻攔的時候,終於沸騰起來,坦克營上尉下達了一個極其瘋狂的命令,“沿著對方卡車的來向,向前突擊,直到全部陣亡為止。”
入夜時分,這支聯合突擊部隊發迴來一封電報,“發現敵軍後勤補給基地,已摧毀。”衝天而起的火光和爆炸聲,相隔數十裏遠依然清晰可見。
第一六一章 硝煙散盡
巴爾喀什湖以南戰事進入第四天,燃燒了整整一夜之後,蘇俄紅軍後勤補給基地的大火終於熄滅了。
李虎臣很快從蛛絲馬跡之中判斷出,蘇俄紅軍有可能正在準備撤退。隻是前段時間,寶貴的火車運力基本都用來運輸防空火力以及彈藥輜重了,李虎臣手頭上集結起來可以用於反擊的預備隊不過二個坦克營罷了。胡景翼軍團的主力,還在拚命趕來,估計不一定能及時趕到。
兵力少了,反擊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容易被敵人趁機一口吞掉。兵力多了,說不定蘇俄紅軍早就溜之大吉,逃過邊境去了。過了邊境,是蘇俄苦心經營了十來年的地盤,根本不是實力不足的北方軍輕易可以啃掉的。
思忖二三後,李虎臣還是斷然下達了反擊的命令,戰機稍縱即逝呀。
這個時候正是蘇俄紅軍最不穩定的時候了,後勤補給基地被炸,缺少彈藥輜重的蘇軍,是戰是退也就是今明兩天會作出決定,如今絕對是猶豫不決。
兩個臨時集結起來的坦克營,以及由輕傷員、防空兵、預備役甚至軍團直屬警衛部隊七拚八湊編組而成的四個步兵營,這就是李虎臣現在能夠拿出來唯一機動作戰力量了。
王河山被任命為這支臨時突擊部隊的指揮官,帶著近六千無畏的戰士,沿著昨天那一支神奇裝甲部隊的路徑,突然發動了戰事爆發以來北方軍最大的一次反擊作戰。
所有能夠開火的北方軍炮火,就在突擊部隊發起反擊的一刹那,向著對麵的蘇俄紅軍陣地近乎瘋狂地傾瀉著炮彈,直到炮手脫力倒地為止,直到炮管滾燙無法再射為止。
阿拉木圖的民兵部隊已經被動員起來,源源不斷地開著自家的各種車輛,甚至馬車,冒著槍林彈雨向著一線陣地轉運彈藥,始終保證了前沿的彈藥補給。
所有能夠起飛的北方軍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都開始輪番上陣,橫掃突擊部隊的前後左右,將有可能圍上來的蘇軍反擊部隊打得人仰馬翻,不停地轟炸著隨時都有可能暴露的蘇軍火炮部隊。
頻發意外的蘇軍被打蒙了。
半天時間不到,反擊的王河山支隊在空軍不知疲憊的支援下,居然再一次打到了昨天坦克部隊莫名其妙消滅的後勤補給基地廢墟所在。
一眼望去全都是黑色,差點讓人以為是錯覺。
巨大的足以成為一個大湖泊的黑色大坑,周邊是依然在冒著淡淡黑煙的黑色土壤,十裏之內山林俱被山火焚盡,說不出的淒涼和哀嚎。
非常詭異的,王河山的支隊再往前突擊十餘裏後,竟然搜索到了昨日坦克營殘留下來的部分兵力。
所有人都以為他們犧牲了。這些隻剩下數十人的殘兵,都是真正的英勇,百戰精英。
王河山將原屬於自己手下的一名軍士長,拉上指揮車,一邊繼續突擊前進,一邊萬分不解地詢問當時的戰鬥。
坦克營的上尉在擊毀蘇軍後勤補給基地的時候,就已經身負重傷,在犧牲之前下達了最後一個命令,拋棄重武器分散逃入山林,這才保住了最後一點突擊部隊的火種。
這裏並不是蘇俄控製區,地形不熟的蘇俄追擊部隊,始終未能徹底圍住分散突圍的北方軍官兵,直到王河山的大部隊再次反撲過來,使得蘇俄紅軍的追剿被迫放棄了。
因果相連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如果不是坦克營的成功突襲,李虎臣不會下定決心進行一次大規模反擊,而反擊的王河山支隊居然僥幸解救了突襲的坦克營殘部。
到了下午,迴過神來的蘇軍集群指揮部,馬上從前線調迴兩個坦克旅和一個步兵師,準備圍殲王河山這股猖狂至極的北方軍部隊。大量的兵力的緊急抽調,整個蘇軍的作戰部署已經開始出現不小的漏洞。
就在這個緊要時刻,胡景翼親自帶著一個裝甲師提前一天趕到了比什凱克,雖然至少有一半的坦克、卡車以及拖曳火炮因為各種層出不窮的機械故障而掉隊,但是摩托化步兵的主力卻是趕到了。
二話不說,胡景翼指揮手下三個掉隊嚴重的坦克營一百三十多輛坦克,以及相對較為完整的摩托化步兵三個營,同樣不過是近五千人的隊伍,再一次沿著王河山進攻的路線,又一次撕開蘇俄紅軍的阻攔線,向著蘇軍後方發起新一波的反擊。
蘇俄老毛子徹底糊塗了,北方軍到底幹什麽呀,連續三波向著同一個方向發起反撲?
接到消息的王河山,鬼使神差般地作出了掉頭往迴打的決定。
誰也沒有料到的情況發生了。
正在緊追著王河山的一個蘇俄坦克旅悲劇了,恰好陷入了王河山與胡景翼東西對進的攻擊圈內。
巴爾喀什湖戰役一場最大的坦克遭遇戰,意外爆發了。
蘇軍的坦克旅雖然不滿編,以及戰損了一批,但是依然擁有近兩百輛的t-26坦克或者bt-7快速坦克。北方軍兩個支隊匯集起來的lt-35坦克顯然超過兩百輛,盡管從火力還是機動上略遜於蘇軍的坦克,但是首尾夾擊的作戰態勢使得蘇軍的優勢統統化為烏有。
四百多輛坦克在方圓十餘裏的狹小區域內反複衝擊碾殺,轟爆的炮塔、殉爆的坦克、燃燒的大火、戰士的殘骸,將戰場熏染地硝煙彌漫和無比血腥。
半個小時,遭到意外圍殲的蘇軍坦克旅傷亡殆盡,已經可以撤銷建製了。
同樣損失慘重的兩路北方軍反擊部隊,會合到一起之後,卻奇跡般地依然保留了一百三十多輛的lt-35坦克,以及六千多人的步兵部隊,足以抗衡進擊的蘇軍追殲部隊了。
連續被撕開三次的蘇軍防線,再也沒有能力阻擋那些開著歐寶卡車和毫須裝甲車,強行運輸彈藥補給的北方軍預備役甚至民兵部隊。
而惱羞成怒的蘇軍集群指揮部,再次準備調動其他部隊圍殲突入防線內部的北方軍時,才愕然發現後勤補給線居然被掐斷一天一夜了,前線的坦克部隊無論是油料還是彈藥,都已嚴重告罄,習慣一氣打上幾個基數的炮兵更是一連多封急電唿叫補給了。
沒有充足的彈藥,沒有足夠的油料,前線的部隊已經開始不穩了,如何還能實施進一步的圍殲作戰,說不得隻有撤退才是最佳選擇了。
蘇俄老毛子頓時嚇出一身冷汗。
真是見鬼了,因為北方軍不停地反擊,使得他們疏忽了,真的是疏忽了。原來的後勤補給基地,就是因為交通樞紐而建立的,如今先是被引爆,後又是被北方軍盤踞,恰好砍斷了這條生命補給線路。
這可是一個天大的窟窿,足以將蘇軍集群指揮部的所有人都送上絞首架。
想到這裏,蘇軍集群指揮部的那些軍官,臉色難看地看著那些在指揮部的契卡軍官,似乎覺得契卡軍官的眼睛都是狼一般的殘忍綠了。
同樣的,契卡軍官的心中滿是苦澀,任憑誰都看得出來,巴爾喀什湖戰役蘇軍已經敗了,巨大的黑鍋即使槍斃了指揮部所有作戰軍官,也不足以讓同在指揮部的契卡軍官逃脫責任,家破人亡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隻是當潛伏在比什凱克,或者在阿拉木圖的蘇俄特工,不惜以暴露自身的代價,將北方軍增援軍團主力到達的消息連夜急電蘇軍集群指揮部的時候,所有人都慌了。
蘇軍集群指揮部緊急向莫斯科請示,允許後撤補充給養和立即增加兵力。莫斯科的大胡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理由是蘇俄偉大的勞動人民永遠不允許向萬惡的敵人後退一步。至於請求增加力量的事項,莫斯科詭異地一個詞都沒有迴複。
接到貌似和戰事絲毫不相幹的所謂勞動人民意願電報之後,指揮部所有軍官包括契卡軍官,心都涼了一大截。至少他們這些高級軍官,莫斯科已經放棄了。
大胡子所謂勞動人民的意願,嚴重影響了蘇俄作戰集群的指揮效益,甚至因為對自身的悲觀,使得他們的指揮部署頻頻出現差錯,延誤更是屢屢發生。
這裏畢竟不是蘇俄本土,侵略作戰是無法激起蘇俄紅軍官兵決死作戰的勇氣的。
再過了一天之後,胡景翼軍團主力到達,北方軍立即發動了全麵反擊作戰,彈藥稀缺的蘇俄紅軍被迫節節後退,大量沒有油料的坦克直接就遺棄在了陣地上。
蘇俄集群指揮部總司令決定獨自承擔所有責任,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隨後開槍自殺。
隻是此刻為時已晚,李虎臣一口氣咬住了三個沒有油料的坦克旅,順帶還將急援的一個步兵師啃個一幹二淨。失去了坦克動力的坦克旅,逃起命來根本沒有步兵弟兄來的利索。
戰事爆發第七天,北方軍奪迴了一八四零年邊界線,怒吼著炮火的lt-35坦克總算停了下來。
蘇俄帝國現在不是北方軍的主要目標,葫蘆島臨時大本營下達了高舉輕放的指示,沒有進行大肆渲染,顯然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更深地觸怒大胡子。
莫斯科非常奇怪地也保持了沉默,竟然用了一個邊界小規模衝突的借口忽悠了一下。
蘇芬戰爭爆發了。
相對於解除聖彼得堡的心腹之患,中亞的衝突既然沒有討得好去,也就隻好當做小衝突了。大胡子更在意歐洲腹地的安危,中亞和西伯利亞隻是疥癬之疾罷了。
在雙方的心照不宣下,將近五十萬人的大戰役,居然就這麽輕描淡寫地過去了。
唯一沒有擺脫命運糾纏的,是將近五萬人的蘇俄紅軍戰死冤魂,以及及時逃迴蘇俄控製區卻依然被逮捕槍斃的蘇俄集群指揮部所有軍官,包括那些始終冷著臉的契卡軍官。北方軍付出了超過二萬人的陣亡代價,以及數倍規模的輕重傷員。
更大規模更為殘酷的蘇芬戰爭,轉移了全世界的視線,就連納粹德國也不例外。
第一六二章 寒冬時刻
蘇芬戰爭的結果,讓全世界的人都大跌了眼鏡。
隻有十餘萬常備軍的芬蘭軍隊,充分利用的冬季山地優勢,幾乎是頑強地頂住了蘇俄紅軍超過五十多萬軍隊的瘋狂突襲,甚至還在有利地形上接連圍殲了數個蘇俄步兵師,直到後期實在無力繼續作戰才被迫接受屈辱的所謂和平協議,割讓了百分之十的土地給蘇俄。
而實質是為了將聖彼得堡周邊擴大占領區的蘇俄,非常無恥地向全世界聲稱這是芬蘭勞動人民全心全意邀請蘇俄紅軍前去開展解放事業的。
隻是超過二十萬的蘇軍巨大傷亡,以及絕大多數芬蘭社會主義者主動向芬蘭政府報到選擇協助政府抵抗蘇俄紅軍侵略的消息,非常幹脆利落地給了自信滿滿的莫斯科大胡子以當頭一棒。
蘇俄老毛子輕視了芬蘭人的愛國決心,以及北歐冬季作戰的恐怖殺傷力,即使是在某些方麵接受了巴爾喀什湖戰役的教訓,但是其臃腫的隊伍和稚嫩的軍官,依然使得傷亡之大幾乎難以想象。
國小力弱的芬蘭軍隊自己陣亡了二萬多名士兵,傷者無數。但是私下裏,芬蘭軍方毫不客氣的認為,蘇俄紅軍實際傷亡數應該倍於其對外公布的數字,不說別的,光是連續被圍殲的幾個蘇軍步兵師人數就快接近所謂的五萬陣亡名單了。
很難想象,那些英勇無畏的芬蘭軍人,是如何在冰天雪地失去補給的情況下,是如何艱苦卓絕地同裝備了超過一千架飛機、兩千輛坦克的蘇俄紅軍進行作戰的。
巴爾喀什湖戰役中,北方軍最大的功臣應該是永不停歇的空軍部隊,尤其是hs-123攻擊機部隊。
在北方軍的戰機幾乎不間斷的攻擊下,蘇俄紅軍的進攻或者不時被迫中斷等待防空部隊,或者失去戰機讓北方軍殘部逃出了被圍殲的厄運,或者使用大量兵力保護脆弱的後勤線等,直到緩過勁來的北方軍坦克部隊為首的地麵攻擊集群最終給予了一擊雷霆暴擊。
也正是大量北方軍戰機的護航攻擊,隻裝備著薄弱的裝甲車和歐寶卡車的補給車隊,毫不顧忌地衝進戰場深處,為瘋狂反擊的北方軍地麵部隊提供充足的彈藥補給。
空軍的威力已經顯露無疑。
正是在巴爾喀什湖吃了大虧,蘇俄紅軍才臨時增加了進攻芬蘭的戰機和坦克數量,企圖將人海戰術的成果運用到空中戰鬥和裝甲突擊上來。
但是顯然芬蘭的地形以及芬蘭軍隊的頑強抵抗,讓蘇俄紅軍這種戰術應用再次可恥地失敗了。
傻乎乎相信英法會出兵援助的波蘭,已經悲催地被希特勒和大胡子笑眯眯瓜分得一幹二淨了。再一次選擇了相信英法援助的芬蘭,同樣很悲劇地不敗而敗了,等到英法列強所謂的援助姍姍來遲的時候,十分之一的領土瞬間就成了別人的盤中餐。
世界局勢終於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更多的所謂中立國家,將依靠的對象悄悄地轉向一戰時的暴發戶美國人,而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人,維係了上百年的英聯邦榮譽體係無聲無息中倒塌了。英法為首的同盟國勢力遭到沉重打擊。
除了新大陸的美國,德意誌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勢力也成為了一些國家的投靠選項,勢力迅速擴大。當然,在亞洲搞得天怒人怨的日本人,除了一個半心半意的泰國盟友,隻有汪精衛、溥儀等所謂的滿清後裔或者總理門徒了。
蘇俄老毛子的信譽更是在全世界內徹底破產。為了防止被貪婪的斯拉夫人奪取自己的家園,在全世界範圍的抵抗赤化陣線悄然開始形成,其中甚至還得到軸心國和同盟國兩大勢力的首肯。
德意誌帝國的想法很是懸乎。
在蘇芬戰爭中甚至還幫了一把蘇俄紅軍的希特勒,此時也開始對蘇俄政權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隻是微妙的變化罷了,清洗劣等民族的想法自始至終沒有在希特勒的腦海中消失,但是消滅的順序確實開始慎重考慮一下的。
蘇俄紅軍不過是一個外強中幹的懦弱腐朽軍隊罷了,看到蘇芬戰爭的報告之後,希特勒第一個念頭就是如此。
在希特勒的戰略思維中,集中全部力量首先幹掉強敵,然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清除弱敵,這才是德意誌帝國強大軍隊的神聖使命。
既然蘇俄紅軍不足為懼,那就優先幹掉血海深仇的法國人好了,始終在評估是不是繼續東線作戰的希特勒,最終下定決心轉向西線。帝國參謀部秘密策劃了一半的巴巴羅薩計劃,被迫暫時封存了起來,轉而立即籌謀施裏芬計劃。
蘇俄帝國的思維更是另類。
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總算是不勝而勝了。莫斯科的大胡子想法非常奇怪,既然最終還是打贏了,那麽前期的失敗必然是指揮官的作戰部署有問題,一句話,契卡立即去查。
芬蘭戰役結束後,紅色恐怖的軍隊內部肅反,不僅沒有停下來,反而愈演愈烈,等到一年之後,居然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瘋狂地步。
超過三萬五千多名蘇俄紅軍指揮官,也就是將近一半以上的中高級指揮官,都被契卡以各種名義逮捕,隨後就被處以槍斃,期間根本沒有所謂的審判程序,純粹是最血腥的清洗罷了。
蘇俄老毛子的預備隊也用光了?王河山瞬間閃過這一個念頭。
猛然轉頭衝著自己的手下大喊一句,“抽出一個步兵連的兵力,跟著坦克部隊,向前突擊,能打多遠就多遠。”
坦克營的上尉也是十分詫異,居然打穿了對方突擊的部隊之後,沒有受到正常的反坦克火力反擊?
正猶豫是不是繼續前進的時候,王河山派出來的臨時編組起來的步兵連跟上來了。
同樣是膽子夠大的坦克營上尉,馬上決定,用坦克做一次縱深突擊。
顯然蘇軍的指揮官,完全沒有預料到北方軍會在局部地域,采取這種瘋狂的突擊行為,加上天色即將入夜,大部分撤下來的蘇俄紅軍還在休整,少部分警戒部隊根本擋不住十幾輛坦克加一個步兵連的連續突襲。
沒有構築縱深工事的蘇軍陣線,來不及反應過來,馬上就被北方軍的坦克部隊突破了。
膽戰心驚衝進蘇俄紅軍內部的坦克集群,一見前方已經沒有阻攔的時候,終於沸騰起來,坦克營上尉下達了一個極其瘋狂的命令,“沿著對方卡車的來向,向前突擊,直到全部陣亡為止。”
入夜時分,這支聯合突擊部隊發迴來一封電報,“發現敵軍後勤補給基地,已摧毀。”衝天而起的火光和爆炸聲,相隔數十裏遠依然清晰可見。
第一六一章 硝煙散盡
巴爾喀什湖以南戰事進入第四天,燃燒了整整一夜之後,蘇俄紅軍後勤補給基地的大火終於熄滅了。
李虎臣很快從蛛絲馬跡之中判斷出,蘇俄紅軍有可能正在準備撤退。隻是前段時間,寶貴的火車運力基本都用來運輸防空火力以及彈藥輜重了,李虎臣手頭上集結起來可以用於反擊的預備隊不過二個坦克營罷了。胡景翼軍團的主力,還在拚命趕來,估計不一定能及時趕到。
兵力少了,反擊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容易被敵人趁機一口吞掉。兵力多了,說不定蘇俄紅軍早就溜之大吉,逃過邊境去了。過了邊境,是蘇俄苦心經營了十來年的地盤,根本不是實力不足的北方軍輕易可以啃掉的。
思忖二三後,李虎臣還是斷然下達了反擊的命令,戰機稍縱即逝呀。
這個時候正是蘇俄紅軍最不穩定的時候了,後勤補給基地被炸,缺少彈藥輜重的蘇軍,是戰是退也就是今明兩天會作出決定,如今絕對是猶豫不決。
兩個臨時集結起來的坦克營,以及由輕傷員、防空兵、預備役甚至軍團直屬警衛部隊七拚八湊編組而成的四個步兵營,這就是李虎臣現在能夠拿出來唯一機動作戰力量了。
王河山被任命為這支臨時突擊部隊的指揮官,帶著近六千無畏的戰士,沿著昨天那一支神奇裝甲部隊的路徑,突然發動了戰事爆發以來北方軍最大的一次反擊作戰。
所有能夠開火的北方軍炮火,就在突擊部隊發起反擊的一刹那,向著對麵的蘇俄紅軍陣地近乎瘋狂地傾瀉著炮彈,直到炮手脫力倒地為止,直到炮管滾燙無法再射為止。
阿拉木圖的民兵部隊已經被動員起來,源源不斷地開著自家的各種車輛,甚至馬車,冒著槍林彈雨向著一線陣地轉運彈藥,始終保證了前沿的彈藥補給。
所有能夠起飛的北方軍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都開始輪番上陣,橫掃突擊部隊的前後左右,將有可能圍上來的蘇軍反擊部隊打得人仰馬翻,不停地轟炸著隨時都有可能暴露的蘇軍火炮部隊。
頻發意外的蘇軍被打蒙了。
半天時間不到,反擊的王河山支隊在空軍不知疲憊的支援下,居然再一次打到了昨天坦克部隊莫名其妙消滅的後勤補給基地廢墟所在。
一眼望去全都是黑色,差點讓人以為是錯覺。
巨大的足以成為一個大湖泊的黑色大坑,周邊是依然在冒著淡淡黑煙的黑色土壤,十裏之內山林俱被山火焚盡,說不出的淒涼和哀嚎。
非常詭異的,王河山的支隊再往前突擊十餘裏後,竟然搜索到了昨日坦克營殘留下來的部分兵力。
所有人都以為他們犧牲了。這些隻剩下數十人的殘兵,都是真正的英勇,百戰精英。
王河山將原屬於自己手下的一名軍士長,拉上指揮車,一邊繼續突擊前進,一邊萬分不解地詢問當時的戰鬥。
坦克營的上尉在擊毀蘇軍後勤補給基地的時候,就已經身負重傷,在犧牲之前下達了最後一個命令,拋棄重武器分散逃入山林,這才保住了最後一點突擊部隊的火種。
這裏並不是蘇俄控製區,地形不熟的蘇俄追擊部隊,始終未能徹底圍住分散突圍的北方軍官兵,直到王河山的大部隊再次反撲過來,使得蘇俄紅軍的追剿被迫放棄了。
因果相連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如果不是坦克營的成功突襲,李虎臣不會下定決心進行一次大規模反擊,而反擊的王河山支隊居然僥幸解救了突襲的坦克營殘部。
到了下午,迴過神來的蘇軍集群指揮部,馬上從前線調迴兩個坦克旅和一個步兵師,準備圍殲王河山這股猖狂至極的北方軍部隊。大量的兵力的緊急抽調,整個蘇軍的作戰部署已經開始出現不小的漏洞。
就在這個緊要時刻,胡景翼親自帶著一個裝甲師提前一天趕到了比什凱克,雖然至少有一半的坦克、卡車以及拖曳火炮因為各種層出不窮的機械故障而掉隊,但是摩托化步兵的主力卻是趕到了。
二話不說,胡景翼指揮手下三個掉隊嚴重的坦克營一百三十多輛坦克,以及相對較為完整的摩托化步兵三個營,同樣不過是近五千人的隊伍,再一次沿著王河山進攻的路線,又一次撕開蘇俄紅軍的阻攔線,向著蘇軍後方發起新一波的反擊。
蘇俄老毛子徹底糊塗了,北方軍到底幹什麽呀,連續三波向著同一個方向發起反撲?
接到消息的王河山,鬼使神差般地作出了掉頭往迴打的決定。
誰也沒有料到的情況發生了。
正在緊追著王河山的一個蘇俄坦克旅悲劇了,恰好陷入了王河山與胡景翼東西對進的攻擊圈內。
巴爾喀什湖戰役一場最大的坦克遭遇戰,意外爆發了。
蘇軍的坦克旅雖然不滿編,以及戰損了一批,但是依然擁有近兩百輛的t-26坦克或者bt-7快速坦克。北方軍兩個支隊匯集起來的lt-35坦克顯然超過兩百輛,盡管從火力還是機動上略遜於蘇軍的坦克,但是首尾夾擊的作戰態勢使得蘇軍的優勢統統化為烏有。
四百多輛坦克在方圓十餘裏的狹小區域內反複衝擊碾殺,轟爆的炮塔、殉爆的坦克、燃燒的大火、戰士的殘骸,將戰場熏染地硝煙彌漫和無比血腥。
半個小時,遭到意外圍殲的蘇軍坦克旅傷亡殆盡,已經可以撤銷建製了。
同樣損失慘重的兩路北方軍反擊部隊,會合到一起之後,卻奇跡般地依然保留了一百三十多輛的lt-35坦克,以及六千多人的步兵部隊,足以抗衡進擊的蘇軍追殲部隊了。
連續被撕開三次的蘇軍防線,再也沒有能力阻擋那些開著歐寶卡車和毫須裝甲車,強行運輸彈藥補給的北方軍預備役甚至民兵部隊。
而惱羞成怒的蘇軍集群指揮部,再次準備調動其他部隊圍殲突入防線內部的北方軍時,才愕然發現後勤補給線居然被掐斷一天一夜了,前線的坦克部隊無論是油料還是彈藥,都已嚴重告罄,習慣一氣打上幾個基數的炮兵更是一連多封急電唿叫補給了。
沒有充足的彈藥,沒有足夠的油料,前線的部隊已經開始不穩了,如何還能實施進一步的圍殲作戰,說不得隻有撤退才是最佳選擇了。
蘇俄老毛子頓時嚇出一身冷汗。
真是見鬼了,因為北方軍不停地反擊,使得他們疏忽了,真的是疏忽了。原來的後勤補給基地,就是因為交通樞紐而建立的,如今先是被引爆,後又是被北方軍盤踞,恰好砍斷了這條生命補給線路。
這可是一個天大的窟窿,足以將蘇軍集群指揮部的所有人都送上絞首架。
想到這裏,蘇軍集群指揮部的那些軍官,臉色難看地看著那些在指揮部的契卡軍官,似乎覺得契卡軍官的眼睛都是狼一般的殘忍綠了。
同樣的,契卡軍官的心中滿是苦澀,任憑誰都看得出來,巴爾喀什湖戰役蘇軍已經敗了,巨大的黑鍋即使槍斃了指揮部所有作戰軍官,也不足以讓同在指揮部的契卡軍官逃脫責任,家破人亡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隻是當潛伏在比什凱克,或者在阿拉木圖的蘇俄特工,不惜以暴露自身的代價,將北方軍增援軍團主力到達的消息連夜急電蘇軍集群指揮部的時候,所有人都慌了。
蘇軍集群指揮部緊急向莫斯科請示,允許後撤補充給養和立即增加兵力。莫斯科的大胡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理由是蘇俄偉大的勞動人民永遠不允許向萬惡的敵人後退一步。至於請求增加力量的事項,莫斯科詭異地一個詞都沒有迴複。
接到貌似和戰事絲毫不相幹的所謂勞動人民意願電報之後,指揮部所有軍官包括契卡軍官,心都涼了一大截。至少他們這些高級軍官,莫斯科已經放棄了。
大胡子所謂勞動人民的意願,嚴重影響了蘇俄作戰集群的指揮效益,甚至因為對自身的悲觀,使得他們的指揮部署頻頻出現差錯,延誤更是屢屢發生。
這裏畢竟不是蘇俄本土,侵略作戰是無法激起蘇俄紅軍官兵決死作戰的勇氣的。
再過了一天之後,胡景翼軍團主力到達,北方軍立即發動了全麵反擊作戰,彈藥稀缺的蘇俄紅軍被迫節節後退,大量沒有油料的坦克直接就遺棄在了陣地上。
蘇俄集群指揮部總司令決定獨自承擔所有責任,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隨後開槍自殺。
隻是此刻為時已晚,李虎臣一口氣咬住了三個沒有油料的坦克旅,順帶還將急援的一個步兵師啃個一幹二淨。失去了坦克動力的坦克旅,逃起命來根本沒有步兵弟兄來的利索。
戰事爆發第七天,北方軍奪迴了一八四零年邊界線,怒吼著炮火的lt-35坦克總算停了下來。
蘇俄帝國現在不是北方軍的主要目標,葫蘆島臨時大本營下達了高舉輕放的指示,沒有進行大肆渲染,顯然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更深地觸怒大胡子。
莫斯科非常奇怪地也保持了沉默,竟然用了一個邊界小規模衝突的借口忽悠了一下。
蘇芬戰爭爆發了。
相對於解除聖彼得堡的心腹之患,中亞的衝突既然沒有討得好去,也就隻好當做小衝突了。大胡子更在意歐洲腹地的安危,中亞和西伯利亞隻是疥癬之疾罷了。
在雙方的心照不宣下,將近五十萬人的大戰役,居然就這麽輕描淡寫地過去了。
唯一沒有擺脫命運糾纏的,是將近五萬人的蘇俄紅軍戰死冤魂,以及及時逃迴蘇俄控製區卻依然被逮捕槍斃的蘇俄集群指揮部所有軍官,包括那些始終冷著臉的契卡軍官。北方軍付出了超過二萬人的陣亡代價,以及數倍規模的輕重傷員。
更大規模更為殘酷的蘇芬戰爭,轉移了全世界的視線,就連納粹德國也不例外。
第一六二章 寒冬時刻
蘇芬戰爭的結果,讓全世界的人都大跌了眼鏡。
隻有十餘萬常備軍的芬蘭軍隊,充分利用的冬季山地優勢,幾乎是頑強地頂住了蘇俄紅軍超過五十多萬軍隊的瘋狂突襲,甚至還在有利地形上接連圍殲了數個蘇俄步兵師,直到後期實在無力繼續作戰才被迫接受屈辱的所謂和平協議,割讓了百分之十的土地給蘇俄。
而實質是為了將聖彼得堡周邊擴大占領區的蘇俄,非常無恥地向全世界聲稱這是芬蘭勞動人民全心全意邀請蘇俄紅軍前去開展解放事業的。
隻是超過二十萬的蘇軍巨大傷亡,以及絕大多數芬蘭社會主義者主動向芬蘭政府報到選擇協助政府抵抗蘇俄紅軍侵略的消息,非常幹脆利落地給了自信滿滿的莫斯科大胡子以當頭一棒。
蘇俄老毛子輕視了芬蘭人的愛國決心,以及北歐冬季作戰的恐怖殺傷力,即使是在某些方麵接受了巴爾喀什湖戰役的教訓,但是其臃腫的隊伍和稚嫩的軍官,依然使得傷亡之大幾乎難以想象。
國小力弱的芬蘭軍隊自己陣亡了二萬多名士兵,傷者無數。但是私下裏,芬蘭軍方毫不客氣的認為,蘇俄紅軍實際傷亡數應該倍於其對外公布的數字,不說別的,光是連續被圍殲的幾個蘇軍步兵師人數就快接近所謂的五萬陣亡名單了。
很難想象,那些英勇無畏的芬蘭軍人,是如何在冰天雪地失去補給的情況下,是如何艱苦卓絕地同裝備了超過一千架飛機、兩千輛坦克的蘇俄紅軍進行作戰的。
巴爾喀什湖戰役中,北方軍最大的功臣應該是永不停歇的空軍部隊,尤其是hs-123攻擊機部隊。
在北方軍的戰機幾乎不間斷的攻擊下,蘇俄紅軍的進攻或者不時被迫中斷等待防空部隊,或者失去戰機讓北方軍殘部逃出了被圍殲的厄運,或者使用大量兵力保護脆弱的後勤線等,直到緩過勁來的北方軍坦克部隊為首的地麵攻擊集群最終給予了一擊雷霆暴擊。
也正是大量北方軍戰機的護航攻擊,隻裝備著薄弱的裝甲車和歐寶卡車的補給車隊,毫不顧忌地衝進戰場深處,為瘋狂反擊的北方軍地麵部隊提供充足的彈藥補給。
空軍的威力已經顯露無疑。
正是在巴爾喀什湖吃了大虧,蘇俄紅軍才臨時增加了進攻芬蘭的戰機和坦克數量,企圖將人海戰術的成果運用到空中戰鬥和裝甲突擊上來。
但是顯然芬蘭的地形以及芬蘭軍隊的頑強抵抗,讓蘇俄紅軍這種戰術應用再次可恥地失敗了。
傻乎乎相信英法會出兵援助的波蘭,已經悲催地被希特勒和大胡子笑眯眯瓜分得一幹二淨了。再一次選擇了相信英法援助的芬蘭,同樣很悲劇地不敗而敗了,等到英法列強所謂的援助姍姍來遲的時候,十分之一的領土瞬間就成了別人的盤中餐。
世界局勢終於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更多的所謂中立國家,將依靠的對象悄悄地轉向一戰時的暴發戶美國人,而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人,維係了上百年的英聯邦榮譽體係無聲無息中倒塌了。英法為首的同盟國勢力遭到沉重打擊。
除了新大陸的美國,德意誌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勢力也成為了一些國家的投靠選項,勢力迅速擴大。當然,在亞洲搞得天怒人怨的日本人,除了一個半心半意的泰國盟友,隻有汪精衛、溥儀等所謂的滿清後裔或者總理門徒了。
蘇俄老毛子的信譽更是在全世界內徹底破產。為了防止被貪婪的斯拉夫人奪取自己的家園,在全世界範圍的抵抗赤化陣線悄然開始形成,其中甚至還得到軸心國和同盟國兩大勢力的首肯。
德意誌帝國的想法很是懸乎。
在蘇芬戰爭中甚至還幫了一把蘇俄紅軍的希特勒,此時也開始對蘇俄政權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隻是微妙的變化罷了,清洗劣等民族的想法自始至終沒有在希特勒的腦海中消失,但是消滅的順序確實開始慎重考慮一下的。
蘇俄紅軍不過是一個外強中幹的懦弱腐朽軍隊罷了,看到蘇芬戰爭的報告之後,希特勒第一個念頭就是如此。
在希特勒的戰略思維中,集中全部力量首先幹掉強敵,然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清除弱敵,這才是德意誌帝國強大軍隊的神聖使命。
既然蘇俄紅軍不足為懼,那就優先幹掉血海深仇的法國人好了,始終在評估是不是繼續東線作戰的希特勒,最終下定決心轉向西線。帝國參謀部秘密策劃了一半的巴巴羅薩計劃,被迫暫時封存了起來,轉而立即籌謀施裏芬計劃。
蘇俄帝國的思維更是另類。
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總算是不勝而勝了。莫斯科的大胡子想法非常奇怪,既然最終還是打贏了,那麽前期的失敗必然是指揮官的作戰部署有問題,一句話,契卡立即去查。
芬蘭戰役結束後,紅色恐怖的軍隊內部肅反,不僅沒有停下來,反而愈演愈烈,等到一年之後,居然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瘋狂地步。
超過三萬五千多名蘇俄紅軍指揮官,也就是將近一半以上的中高級指揮官,都被契卡以各種名義逮捕,隨後就被處以槍斃,期間根本沒有所謂的審判程序,純粹是最血腥的清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