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漢奸的理由
民國二十一年一月,得到補給和整訓的遼南義勇軍,再次進入錦州地區,在遼南一帶重新掀起反抗日軍的遊擊戰爭。張老大成了這支幾乎煥然一新的遼南義勇軍的首領,但是軍事指揮權全權委托給副首領黃煒,最精銳的主力分隊則由王河山負責。
如果不是日本人緊急調走了戰力強大的第二師團,使得遼南地區兵力出現短暫空缺,一頭撲進遼南打遊擊的義勇軍隊伍,估計會馬上碰到舉步維艱的境地了。
第二師團是日本陸軍戰鬥力最兇悍的主力師團之一,長期作為關東軍的骨幹部隊,駐紮在南滿地區,適應東三省的作戰環境,因此幾乎被當成了關東軍南征北戰奪取滿州的開路先鋒。第二師團不僅是九一八事變中發動第一波攻擊的元兇,而且也是甲午戰爭時期攻占威海衛的日本陸軍主力。
在這個當口,精銳的第二師團自然是被總兵力依然相當薄弱的關東軍予以重用,北上進攻最後一個東北軍重要據點哈爾濱。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近六個月,得到駐朝鮮日軍和本土大力支援的日本關東軍,也不過辛辛苦苦聚集了六個師團的兵力而已,完全不能徹底控製廣袤的東三省腹地。尤其是當關東軍順利擊敗齊齊哈爾東北軍後,為了防止北方軍從海拉爾一帶的突襲,至少牽製了一個半師團的兵力常駐齊齊哈爾。
為了進攻錦州,又調集了第二十師團和第二師團等部隊,再加上遼東半島基地的一個師團防守力量,能夠用於向哈爾濱進攻的關東軍兵力已經捉襟見肘。
因此在民國二十年末,在關東軍的支援下,大漢奸、吉林剿匪司令於深澄絞盡腦汁搜羅了五個旅的偽軍部隊,主動承擔起關東軍進攻職責,向哈爾濱駐守的東北軍餘部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隻是於深澄部偽軍的戰鬥力實在值得懷疑,在關東軍飛機狂轟濫炸的掩護下,五個齊裝滿員的步兵旅,居然被由東北軍、警察部隊、胡子武裝等雜七雜八人員組成的哈爾濱自衛軍打得屁滾尿流。
就在關東軍為兵力不足一籌莫展之時,錦州東北軍再一次上演不戰而逃,將關外重點拱手讓給日本人。意外騰出手來的關東軍,大喜之下,立即將原準備在錦州苦戰一場的第二師團北調進攻哈爾濱,以彌補於深澄部偽軍的無能造成的北滿局勢被動。
就在關東軍第二師團磨刀霍霍向北進的時候,日本海軍在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一二八事變爆發。一邊內訌不斷,一邊看著北方唱戲的南京政府,立馬被卷入了實質抵抗日軍侵略戰爭之中。
日本軍部是一個矛盾的混合體,不僅陸軍和海軍內部溝壑深深,就是日本陸軍之間都是充斥著扯後腿和不合作問題。
日本關東軍在東三省的高歌猛進,所獲豐厚,讓無所事事的海軍大為惱火,東京軍部海陸之爭的巨大裂痕差點就明晰化了。不少海軍少壯派軍官瘋狂叫囂,不能讓關東軍再這麽勝利下去,否則會對海陸軍費劃分造成巨大壓力,以至於減少了海軍經費的撥付。
於是,在緊急磋商之後,在上海外海的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悍然發起上海的進攻,大批海軍陸戰隊士兵在軍艦和飛機火力支援下,以大批裝甲車為先導,直撲南京政府第十九路軍以及剛好趕來接防的憲兵第六團陣地。上海保衛戰爆發。
第十九路軍和憲兵第六團倉促接敵,在火力劣勢的情形下,差點被突襲的日軍一舉突破陣地。所幸這些部隊都接受了東北軍慘遭國民痛罵的教訓,第一時間自發反擊,在巨大的傷亡代價下勉強擊退了兵力稀少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
日本海軍一擊不中,立即決定大量增加援軍,繼續發動進攻。但是日本海軍陸戰隊規模畢竟有限,結果被同樣得到南京政府陸軍和空軍支援的上海駐軍擊退。
再次失利後,日本海軍前線指揮官立即被撤,新到任的指揮官第一件事情就是被迫邀請日本陸軍參與進攻上海。
於是在關東軍總部摔杯子、拍桌子、狂發電報的大罵聲中,原本準備調往東三省的三個陸軍師團,立即更改了目的地,改為奔赴上海參戰。
陸軍跨海機動必須依仗海軍的大力支持,東京軍部麵對海軍的強烈要求,被迫妥協了。
關東軍的求援電報,隻好發給了另外一支駐守在中國的日本軍隊,總部在天津的華北駐屯軍。
但是總兵力超過一個旅團規模的華北駐屯軍同樣眼紅於關東軍的赫赫戰功,一口就迴絕了關東軍要求派兵入關支援的電報,甚至還假惺惺地向駐守京畿的東北軍派出慰問人員,表示支持少帥張學良的談判解決爭端建議。
更詭異的是,少帥張學良居然接見了華北駐屯軍代表,還向其表示感謝。這個時候,在京畿地區,以及熱河、綏遠一帶,足足駐紮了剛撤下來的東北軍近三十多萬人,有足夠的實力吃掉在天津的不過八千多人的華北駐屯軍。
更讓人無語的還在後頭。華北駐屯軍一直以維持日僑安全為由,在多個要害駐紮有少量軍隊,比如重鎮山海關。
麵對占據錦州的第二十師團咄咄逼人的進攻勢頭,防守山海關的東北軍部隊,竟然始終同駐紮在山海關腹地的華北駐屯軍一個中隊近二百人保持著友好態度。日本士兵每天準時出操訓練,每天逛街暗記防禦工事,東北軍一律笑顏相迎,彷佛隻是一牆之隔就不是日軍似的。
得不到更多後援的日本關東軍差點抓狂了,但是很快就有人幫著出了主意。
這個主意源自於日本人屢試不爽的大炮加金條攻略。
第二師團主力到達哈爾濱前線後,憑借著強大的戰力,讓防守的哈爾濱自衛軍打得非常艱苦,最關鍵的是彈藥補給缺乏。
迫不得已,聽命於少帥張學良的哈爾濱自衛軍,向東北軍總部請示,能否接受北方軍的援助。北方軍的援助小分隊,事實上就在哈爾濱的前線,但是始終沒有得到自衛軍總部的承認罷了。
被華北駐屯軍的親切慰問搞混了頭的少帥張學良,發來電報要求哈爾濱自衛軍要以打促和,但是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堅決拒絕北方軍的援助。
就在同時,因為作戰不力被關東軍痛罵一頓的大漢奸於深澄,雖然打戰不行,拉關係走後門卻是非常嫻熟的。哈爾濱自衛軍的一名旅長,以幫助滿族中興為借口,秘密接受了於深澄的金條,在戰鬥正酣之時,忽然放棄指揮臨陣脫逃,自衛軍頓時大敗虧輸。
次日,哈爾濱淪陷,自衛軍徹底潰散,東北軍遺留在東三省最後的一支成建製部隊被殲滅,東北軍已經失去了對東三省的話語權。
哈爾濱攻克之後,關東軍總部高度重視了滿族中興這一口號,偽滿洲國很快就進入了成立的具體日程安排。
第八十九章 兩封親筆信
上海戰事打了一個多月後,日軍連戰未捷,隻好持續增兵,總指揮白川義則大將統率下的日軍進攻部隊已超過三個師團近七萬人。而此時趕赴上海參戰的張治中第五軍,和原本駐守在上海的蔡廷鍇第十九路軍,在兵力上已經處於劣勢。
究竟是日本人進攻上海觸及到了西方列強的利益,還是看到日軍遲遲沒有進展西方列強準備拉日本人一把,總之突如其來的英美法調停活動,讓南京政府喜出望外。
對抗擊日寇從始至終抱著悲觀想法的南京政府,並不願意將準備第三次北伐的力量消耗在上海戰事方麵,幾乎是立刻響應了英美法的調停活動。
在這種妥協思想引導下,原本準備調往上海加入戰事的衛立煌第十四軍、陳誠第十八軍等增援部隊,一路拖遝遲緩,毫無準時到達上海戰區指定位置的跡象,最終造成了第五軍和第十九路軍孤立無援,差點被合圍的日軍包了餃子的窘境。
民國二十一年三月初,南京政府在上海的第一道防線失守,防守部隊被迫退守第二線,形勢危在旦夕。
這個時候東北終於發生了重大變故,導致南京政府驚恐不安,倉惶派出大員,在英美法的支持下,宣布淞滬停戰。
日本人這個時候根本沒有做好和中國爆發全麵戰爭的準備,此前國內的戰略儲備力量已經消耗殆盡,進一步動員和補充需要更多的時間,消化占據東三省的資源也需要足夠的時間,見好就收的日本人提出了一連串苛刻的條件之後,也宣布停戰了。
事實上,從民國二十年的九一八事件開始,東京的日本軍政高層一直處在不停的責難和被責難之中,完全是被動地承受了一切變化,甚至就是光芒照耀地球每個角落的天皇陛下麵對一日三變的情況亦是雲裏霧裏。
因為所有的突發戰事,包括東京軍部的倉促應對,全部都是少壯派軍官擅自發動,導致了後續一連串的被動決策。
上海戰事開始平息下來,中國軍隊不敗而敗,日本人不勝而勝。但是所有人的注意力已經開始轉向北方,都是吃驚地看著報紙上那張年輕人的照片,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宣布登基為滿洲國皇帝。
在日本人的一手操辦下,溥儀在長春,現在被改成滿洲國新京了,正式登基,號稱管轄範圍東北全境,包括熱河一帶。起初年號叫“大同”,後來大概覺得沒氣勢吧,又改成了“康德”。
大批滿清遺老聽聞後,一邊趕緊收拾行囊悄然動身北上,一邊涕淚交加地跪在溥儀的腳邊表示忠心。新京一時人滿為患,滿大街都是盤著假辮子的滿清餘孽,仿佛一夜之間滿洲又迴到了民國前夜。
南京政府和已經遷往洛陽的救世軍政府不約而同地發表通電,拒不承認滿洲國的成立。盤踞在京畿地區的東北軍,更是反映強烈。國際聯盟中的英美法等國,並不願意看到日本人胃口張得太大,一起拒絕承認滿洲國的地位。結果在國際上輸了名聲的日本人,毫不理會國際聯盟的抗議,幹脆退出了這個軟弱無用的國際組織。
唯一沒有發表反對通電的國內軍閥勢力,就是北方軍政府了。
在陳家莊的陳安,收到了現任滿洲國皇帝,昔日滿清皇帝溥儀的親筆信。
拿到親筆信的陳安如獲至寶,當然不是信的內容珍貴無比,而是曾經的皇帝親筆寫給曾經的臣子一封信件確實難得一見呀。
“一定要幫我保存好,這可是傳家寶呀。”陳安將溥儀的親筆信交給大管家柳石,一再叮囑此事。
柳石哼哼兩聲,嘀咕了一句,“還不如請那些老先生寫幾幅字來得名貴。”
陳安有些抓狂,惡狠狠地說,“要不這樣,我給蔣光頭、吳子玉等人都寫一封親筆信過去,然後他們覺得不好意思,隻好也寫一封親筆信迴我,那就可以建立一個名人親筆信紀念館了。”
柳石頓時無語了,少爺的惡趣味又來了。
林玉山沒有糾結於名人親筆信珍貴與否,而是若有所思地指著北方日報上刊登的滿洲國成立新聞,“滿洲國的範圍包括了熱河,你們怎麽看?”
陳安摸摸鼻子,隨口說道,“不是熱河的湯玉鱗已經投靠了滿洲國,就是日本人已經準備向熱河發起進攻了。”
“那我們原來的計劃是不是要考慮一下熱河方麵?”林玉山皺了皺眉頭。
沉吟了片刻,陳安說道,“讓參謀本部進行修改,錦州一帶不是有一支我們掌控的遊擊隊嗎,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援,用他們的名義進行活動。一旦熱河失守或叛變,就作為漠南進攻的前鋒部隊。”
“既然張學良不要東北了,那就我們把這塊地方打下來。熱河一旦有事,剛好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機會,割裂關內關外的聯係。”陳安深深地唿吸了一口,緩緩說出這一句話。
虎子手上是幾份待簽發的命令,聽到陳安的話語,不由得遲疑了一下,“少爺,那麽現在已經準備就緒的海拉爾進攻命令,還要不要簽發?”
陳安沉聲道,“東西夾擊北滿的計劃,參謀本部推演是完全可行的,自然要準時進行,至於錦州一帶的方案隻是增加安排而已,不需要對進攻北滿的計劃進行調整。”
幾分鍾後,陳安正式簽署海拉爾進攻計劃。
至於溥儀的來信,自然不外乎是向陳安表示善意罷了,隱隱約約包含著希望北方軍政府向滿洲國表示臣服的意味。
同樣的五色旗,卻一以貫之使用著蟠龍盾徽的標誌,以及源之於清末的北方軍稱號,這讓那些醉心於滿清中興的遺老遺少們都產生了誤解。
不僅如此,很多生活在甘疆蒙藏的滿清遺老,都或多或少地接到了滿洲國勳貴古老的傳話,紛紛悄然出來活動,希望能夠影響到軍政府的戰略決策。隻是軍政府執政多年,威信日盛,沒有人傻乎乎地去幹推倒軍政府的事宜,要麽是希望軍政府倒向滿洲國,要麽最多隻是添堵罷了。
當然還有人看著北方日報上的新聞在沉思不已,複興黨思想理論的靈魂人物、蘭州大學的劉師培忽然動筆也寫了一封親筆信給軍政府大都督陳安。
第九十章 醒中國論
“吾遠測中國之前途,逆料中國民族之未來,吾惟有樂觀。”
“則中國之在二十世紀必醒,醒必霸天下。”
“中國其既醒乎,則必盡複侵地,北盡西伯利亞,南盡於海。建強大之海軍,以複南洋群島中國固有之殖民地。”
“既醒之後,百藝俱興,科學極盛,發明日富,今世界極盛之英德美不足與比也。”
??????
民國二十一年初,國學大師劉師培在給北方軍政府大都督陳安的親筆信中,再提複興漢室發揚國粹一說。除了洋洋灑灑對未來的期盼之語外,劉師培在親筆信中,很大部分卻是轉述美國人古德諾在所著新書《解析中國》的觀點。
古德諾何許人也?當年袁世凱大總統複辟帝製,最主要的政治理論依據,就是時任北京政府法律顧問的古德諾所著《共和與君主論》。
作為臭名昭著的籌安會六君子之一的劉師培,當年也發表了另一篇鼓吹帝製的政治宣言《君政複古論》而名聲大噪,自然同樣被罵得狗血淋頭。同病相憐的劉師培和古德諾經常往來信件,保持了相互聯係。
迴到美國之後,古德諾於民國十五年出版新書《解析中國》,其中很多思想耐人尋味。
經過長期對中國的政治狀況的認識以及其後軍閥各行其是、紛爭不斷的狀況進行分析後,古德諾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不具備實行民主政治的條件,家族傳統、故老風俗、權威崇拜、等級觀念等傳統文化中難以消除的因素,使中國有著一種頑強持續的專製政治傳統,所謂的共和政體隻能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虛殼。
客觀地說,在古德諾寫作《解析中國》這本書的時候,懷揣著皇帝夢的袁世凱已經失敗了許久,古德諾本人早已成為一個局外之人。
但是,深悉中國現實的古德諾,卻依然執著地認為中國可能的發展道路隻能是期待出現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掃平軍閥,國家歸複統一,而這個真正強大的人也將得到類似於曆史上的天子一樣的權威。
如果換一種說法去理解,古德諾讚成的是有條件的君主製度。
也許早在民國十五年,也就是西曆一九二六年,美國人古德諾就已經預測出了今後半個世紀內中國的政治格局,隻是我們不得而知罷了。
或者,也許古德諾的預測亦或是如同流星一般,無比璀璨卻又一次性短暫劃過思想的天空。
就在陳安字字斟酌地看著這封劉師培親筆信的時候,卻不料在整個甘疆蒙藏的民眾之間,已經掀起了軒然大波。
劉師培居然將這封親筆信,同時寄了一封給北方日報,實在是太意外了。
君主與共和?這個詭異的話題,原本是親滿洲國一係悄然在甘疆蒙藏等地跳動起來,最初的本意不過是為了影響北方軍政府向滿洲國靠攏罷了。
但是民國成立已經二十多年了,忠於腐朽的滿清王朝思想在國人心中早已灰色煙滅,聲討君主,擁護共和的浪潮幾乎很快就壓過了不成氣候的親滿洲國勢力話語。
這個時候,誰也沒有料到複興黨的思想靈魂人物劉師培忽然重磅一擊,拋出了一封放佛是以局外人觀點介紹的親筆信。一邊倒的輿論氛圍,忽然起了詭譎難辨的形勢。
短暫沉寂之後,複興黨兩位重量級人物同時給北方日報寫去稿件。一貫以擁護共和為宗旨的北方日報,在重量級人物的投稿麵前,被迫放棄了給非支持共和投稿擅加酸溜溜評語的習慣做法,一字不動地將原文刊登在了報紙頭版上。
新聞事件是沒有立場的,但是沒有立場的報社是不存在的。隻是當彭英甲、楊增新等巨頭也向報社投稿的時候,再有立場的報社也不敢擅自加以評論了。
一時間,甘疆蒙藏等地的輿論批判偃旗息鼓,無論是保皇黨、還是立憲派,亦或是革命黨,或者是複興黨,都停下了各自的批判活動,第一時間派人翻譯那本幾乎無人所知的《解析中國》。
如果不能通讀全文,如何可以進一步批判呢?這是各派係力量的統一見解。
隻是複興黨的理論部門還多了一樣任務,不僅要分析古德諾思想的正確與否,還要直接研判古德諾思想進一步貫徹實施的可能性。既然彭英甲、楊增新都已經出現思想傾向,那就更要完成黨內思想統一了。
幾天之後,一篇短短的文章小心翼翼地出現在了北方日報的偏僻角落,雖然沒有加上評語,但是其排版的位置卻說明了北方日報社的意見。
但是這一切小動作,都沒有將劉師培親筆信點燃的柴薪澆滅,反而最終擴散出來,出來滿山煙火。
小文章的主要內容隻有一個意思,從關內外的發展對比來看,合理穩定的強權政府是中華民族以最快速度脫離苦難深淵的唯一辦法。
也許這篇始終隻查出筆名,卻沒有人認領的小文章,並不是讚同君主立憲,而是隱晦地提出了最高執政官的想法。但是很快統一了內部思想的複興黨終於全力出手了,在林玉山的慫恿下,連篇累牘的理論文章出現在北方日報上。
以這篇筆名小文章為引,複興黨的理論高手們,結合幾位大師的巨著,飛快地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終於再次引發全社會的論戰。
民國二十一年一月,得到補給和整訓的遼南義勇軍,再次進入錦州地區,在遼南一帶重新掀起反抗日軍的遊擊戰爭。張老大成了這支幾乎煥然一新的遼南義勇軍的首領,但是軍事指揮權全權委托給副首領黃煒,最精銳的主力分隊則由王河山負責。
如果不是日本人緊急調走了戰力強大的第二師團,使得遼南地區兵力出現短暫空缺,一頭撲進遼南打遊擊的義勇軍隊伍,估計會馬上碰到舉步維艱的境地了。
第二師團是日本陸軍戰鬥力最兇悍的主力師團之一,長期作為關東軍的骨幹部隊,駐紮在南滿地區,適應東三省的作戰環境,因此幾乎被當成了關東軍南征北戰奪取滿州的開路先鋒。第二師團不僅是九一八事變中發動第一波攻擊的元兇,而且也是甲午戰爭時期攻占威海衛的日本陸軍主力。
在這個當口,精銳的第二師團自然是被總兵力依然相當薄弱的關東軍予以重用,北上進攻最後一個東北軍重要據點哈爾濱。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近六個月,得到駐朝鮮日軍和本土大力支援的日本關東軍,也不過辛辛苦苦聚集了六個師團的兵力而已,完全不能徹底控製廣袤的東三省腹地。尤其是當關東軍順利擊敗齊齊哈爾東北軍後,為了防止北方軍從海拉爾一帶的突襲,至少牽製了一個半師團的兵力常駐齊齊哈爾。
為了進攻錦州,又調集了第二十師團和第二師團等部隊,再加上遼東半島基地的一個師團防守力量,能夠用於向哈爾濱進攻的關東軍兵力已經捉襟見肘。
因此在民國二十年末,在關東軍的支援下,大漢奸、吉林剿匪司令於深澄絞盡腦汁搜羅了五個旅的偽軍部隊,主動承擔起關東軍進攻職責,向哈爾濱駐守的東北軍餘部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隻是於深澄部偽軍的戰鬥力實在值得懷疑,在關東軍飛機狂轟濫炸的掩護下,五個齊裝滿員的步兵旅,居然被由東北軍、警察部隊、胡子武裝等雜七雜八人員組成的哈爾濱自衛軍打得屁滾尿流。
就在關東軍為兵力不足一籌莫展之時,錦州東北軍再一次上演不戰而逃,將關外重點拱手讓給日本人。意外騰出手來的關東軍,大喜之下,立即將原準備在錦州苦戰一場的第二師團北調進攻哈爾濱,以彌補於深澄部偽軍的無能造成的北滿局勢被動。
就在關東軍第二師團磨刀霍霍向北進的時候,日本海軍在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一二八事變爆發。一邊內訌不斷,一邊看著北方唱戲的南京政府,立馬被卷入了實質抵抗日軍侵略戰爭之中。
日本軍部是一個矛盾的混合體,不僅陸軍和海軍內部溝壑深深,就是日本陸軍之間都是充斥著扯後腿和不合作問題。
日本關東軍在東三省的高歌猛進,所獲豐厚,讓無所事事的海軍大為惱火,東京軍部海陸之爭的巨大裂痕差點就明晰化了。不少海軍少壯派軍官瘋狂叫囂,不能讓關東軍再這麽勝利下去,否則會對海陸軍費劃分造成巨大壓力,以至於減少了海軍經費的撥付。
於是,在緊急磋商之後,在上海外海的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悍然發起上海的進攻,大批海軍陸戰隊士兵在軍艦和飛機火力支援下,以大批裝甲車為先導,直撲南京政府第十九路軍以及剛好趕來接防的憲兵第六團陣地。上海保衛戰爆發。
第十九路軍和憲兵第六團倉促接敵,在火力劣勢的情形下,差點被突襲的日軍一舉突破陣地。所幸這些部隊都接受了東北軍慘遭國民痛罵的教訓,第一時間自發反擊,在巨大的傷亡代價下勉強擊退了兵力稀少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
日本海軍一擊不中,立即決定大量增加援軍,繼續發動進攻。但是日本海軍陸戰隊規模畢竟有限,結果被同樣得到南京政府陸軍和空軍支援的上海駐軍擊退。
再次失利後,日本海軍前線指揮官立即被撤,新到任的指揮官第一件事情就是被迫邀請日本陸軍參與進攻上海。
於是在關東軍總部摔杯子、拍桌子、狂發電報的大罵聲中,原本準備調往東三省的三個陸軍師團,立即更改了目的地,改為奔赴上海參戰。
陸軍跨海機動必須依仗海軍的大力支持,東京軍部麵對海軍的強烈要求,被迫妥協了。
關東軍的求援電報,隻好發給了另外一支駐守在中國的日本軍隊,總部在天津的華北駐屯軍。
但是總兵力超過一個旅團規模的華北駐屯軍同樣眼紅於關東軍的赫赫戰功,一口就迴絕了關東軍要求派兵入關支援的電報,甚至還假惺惺地向駐守京畿的東北軍派出慰問人員,表示支持少帥張學良的談判解決爭端建議。
更詭異的是,少帥張學良居然接見了華北駐屯軍代表,還向其表示感謝。這個時候,在京畿地區,以及熱河、綏遠一帶,足足駐紮了剛撤下來的東北軍近三十多萬人,有足夠的實力吃掉在天津的不過八千多人的華北駐屯軍。
更讓人無語的還在後頭。華北駐屯軍一直以維持日僑安全為由,在多個要害駐紮有少量軍隊,比如重鎮山海關。
麵對占據錦州的第二十師團咄咄逼人的進攻勢頭,防守山海關的東北軍部隊,竟然始終同駐紮在山海關腹地的華北駐屯軍一個中隊近二百人保持著友好態度。日本士兵每天準時出操訓練,每天逛街暗記防禦工事,東北軍一律笑顏相迎,彷佛隻是一牆之隔就不是日軍似的。
得不到更多後援的日本關東軍差點抓狂了,但是很快就有人幫著出了主意。
這個主意源自於日本人屢試不爽的大炮加金條攻略。
第二師團主力到達哈爾濱前線後,憑借著強大的戰力,讓防守的哈爾濱自衛軍打得非常艱苦,最關鍵的是彈藥補給缺乏。
迫不得已,聽命於少帥張學良的哈爾濱自衛軍,向東北軍總部請示,能否接受北方軍的援助。北方軍的援助小分隊,事實上就在哈爾濱的前線,但是始終沒有得到自衛軍總部的承認罷了。
被華北駐屯軍的親切慰問搞混了頭的少帥張學良,發來電報要求哈爾濱自衛軍要以打促和,但是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堅決拒絕北方軍的援助。
就在同時,因為作戰不力被關東軍痛罵一頓的大漢奸於深澄,雖然打戰不行,拉關係走後門卻是非常嫻熟的。哈爾濱自衛軍的一名旅長,以幫助滿族中興為借口,秘密接受了於深澄的金條,在戰鬥正酣之時,忽然放棄指揮臨陣脫逃,自衛軍頓時大敗虧輸。
次日,哈爾濱淪陷,自衛軍徹底潰散,東北軍遺留在東三省最後的一支成建製部隊被殲滅,東北軍已經失去了對東三省的話語權。
哈爾濱攻克之後,關東軍總部高度重視了滿族中興這一口號,偽滿洲國很快就進入了成立的具體日程安排。
第八十九章 兩封親筆信
上海戰事打了一個多月後,日軍連戰未捷,隻好持續增兵,總指揮白川義則大將統率下的日軍進攻部隊已超過三個師團近七萬人。而此時趕赴上海參戰的張治中第五軍,和原本駐守在上海的蔡廷鍇第十九路軍,在兵力上已經處於劣勢。
究竟是日本人進攻上海觸及到了西方列強的利益,還是看到日軍遲遲沒有進展西方列強準備拉日本人一把,總之突如其來的英美法調停活動,讓南京政府喜出望外。
對抗擊日寇從始至終抱著悲觀想法的南京政府,並不願意將準備第三次北伐的力量消耗在上海戰事方麵,幾乎是立刻響應了英美法的調停活動。
在這種妥協思想引導下,原本準備調往上海加入戰事的衛立煌第十四軍、陳誠第十八軍等增援部隊,一路拖遝遲緩,毫無準時到達上海戰區指定位置的跡象,最終造成了第五軍和第十九路軍孤立無援,差點被合圍的日軍包了餃子的窘境。
民國二十一年三月初,南京政府在上海的第一道防線失守,防守部隊被迫退守第二線,形勢危在旦夕。
這個時候東北終於發生了重大變故,導致南京政府驚恐不安,倉惶派出大員,在英美法的支持下,宣布淞滬停戰。
日本人這個時候根本沒有做好和中國爆發全麵戰爭的準備,此前國內的戰略儲備力量已經消耗殆盡,進一步動員和補充需要更多的時間,消化占據東三省的資源也需要足夠的時間,見好就收的日本人提出了一連串苛刻的條件之後,也宣布停戰了。
事實上,從民國二十年的九一八事件開始,東京的日本軍政高層一直處在不停的責難和被責難之中,完全是被動地承受了一切變化,甚至就是光芒照耀地球每個角落的天皇陛下麵對一日三變的情況亦是雲裏霧裏。
因為所有的突發戰事,包括東京軍部的倉促應對,全部都是少壯派軍官擅自發動,導致了後續一連串的被動決策。
上海戰事開始平息下來,中國軍隊不敗而敗,日本人不勝而勝。但是所有人的注意力已經開始轉向北方,都是吃驚地看著報紙上那張年輕人的照片,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宣布登基為滿洲國皇帝。
在日本人的一手操辦下,溥儀在長春,現在被改成滿洲國新京了,正式登基,號稱管轄範圍東北全境,包括熱河一帶。起初年號叫“大同”,後來大概覺得沒氣勢吧,又改成了“康德”。
大批滿清遺老聽聞後,一邊趕緊收拾行囊悄然動身北上,一邊涕淚交加地跪在溥儀的腳邊表示忠心。新京一時人滿為患,滿大街都是盤著假辮子的滿清餘孽,仿佛一夜之間滿洲又迴到了民國前夜。
南京政府和已經遷往洛陽的救世軍政府不約而同地發表通電,拒不承認滿洲國的成立。盤踞在京畿地區的東北軍,更是反映強烈。國際聯盟中的英美法等國,並不願意看到日本人胃口張得太大,一起拒絕承認滿洲國的地位。結果在國際上輸了名聲的日本人,毫不理會國際聯盟的抗議,幹脆退出了這個軟弱無用的國際組織。
唯一沒有發表反對通電的國內軍閥勢力,就是北方軍政府了。
在陳家莊的陳安,收到了現任滿洲國皇帝,昔日滿清皇帝溥儀的親筆信。
拿到親筆信的陳安如獲至寶,當然不是信的內容珍貴無比,而是曾經的皇帝親筆寫給曾經的臣子一封信件確實難得一見呀。
“一定要幫我保存好,這可是傳家寶呀。”陳安將溥儀的親筆信交給大管家柳石,一再叮囑此事。
柳石哼哼兩聲,嘀咕了一句,“還不如請那些老先生寫幾幅字來得名貴。”
陳安有些抓狂,惡狠狠地說,“要不這樣,我給蔣光頭、吳子玉等人都寫一封親筆信過去,然後他們覺得不好意思,隻好也寫一封親筆信迴我,那就可以建立一個名人親筆信紀念館了。”
柳石頓時無語了,少爺的惡趣味又來了。
林玉山沒有糾結於名人親筆信珍貴與否,而是若有所思地指著北方日報上刊登的滿洲國成立新聞,“滿洲國的範圍包括了熱河,你們怎麽看?”
陳安摸摸鼻子,隨口說道,“不是熱河的湯玉鱗已經投靠了滿洲國,就是日本人已經準備向熱河發起進攻了。”
“那我們原來的計劃是不是要考慮一下熱河方麵?”林玉山皺了皺眉頭。
沉吟了片刻,陳安說道,“讓參謀本部進行修改,錦州一帶不是有一支我們掌控的遊擊隊嗎,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援,用他們的名義進行活動。一旦熱河失守或叛變,就作為漠南進攻的前鋒部隊。”
“既然張學良不要東北了,那就我們把這塊地方打下來。熱河一旦有事,剛好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機會,割裂關內關外的聯係。”陳安深深地唿吸了一口,緩緩說出這一句話。
虎子手上是幾份待簽發的命令,聽到陳安的話語,不由得遲疑了一下,“少爺,那麽現在已經準備就緒的海拉爾進攻命令,還要不要簽發?”
陳安沉聲道,“東西夾擊北滿的計劃,參謀本部推演是完全可行的,自然要準時進行,至於錦州一帶的方案隻是增加安排而已,不需要對進攻北滿的計劃進行調整。”
幾分鍾後,陳安正式簽署海拉爾進攻計劃。
至於溥儀的來信,自然不外乎是向陳安表示善意罷了,隱隱約約包含著希望北方軍政府向滿洲國表示臣服的意味。
同樣的五色旗,卻一以貫之使用著蟠龍盾徽的標誌,以及源之於清末的北方軍稱號,這讓那些醉心於滿清中興的遺老遺少們都產生了誤解。
不僅如此,很多生活在甘疆蒙藏的滿清遺老,都或多或少地接到了滿洲國勳貴古老的傳話,紛紛悄然出來活動,希望能夠影響到軍政府的戰略決策。隻是軍政府執政多年,威信日盛,沒有人傻乎乎地去幹推倒軍政府的事宜,要麽是希望軍政府倒向滿洲國,要麽最多隻是添堵罷了。
當然還有人看著北方日報上的新聞在沉思不已,複興黨思想理論的靈魂人物、蘭州大學的劉師培忽然動筆也寫了一封親筆信給軍政府大都督陳安。
第九十章 醒中國論
“吾遠測中國之前途,逆料中國民族之未來,吾惟有樂觀。”
“則中國之在二十世紀必醒,醒必霸天下。”
“中國其既醒乎,則必盡複侵地,北盡西伯利亞,南盡於海。建強大之海軍,以複南洋群島中國固有之殖民地。”
“既醒之後,百藝俱興,科學極盛,發明日富,今世界極盛之英德美不足與比也。”
??????
民國二十一年初,國學大師劉師培在給北方軍政府大都督陳安的親筆信中,再提複興漢室發揚國粹一說。除了洋洋灑灑對未來的期盼之語外,劉師培在親筆信中,很大部分卻是轉述美國人古德諾在所著新書《解析中國》的觀點。
古德諾何許人也?當年袁世凱大總統複辟帝製,最主要的政治理論依據,就是時任北京政府法律顧問的古德諾所著《共和與君主論》。
作為臭名昭著的籌安會六君子之一的劉師培,當年也發表了另一篇鼓吹帝製的政治宣言《君政複古論》而名聲大噪,自然同樣被罵得狗血淋頭。同病相憐的劉師培和古德諾經常往來信件,保持了相互聯係。
迴到美國之後,古德諾於民國十五年出版新書《解析中國》,其中很多思想耐人尋味。
經過長期對中國的政治狀況的認識以及其後軍閥各行其是、紛爭不斷的狀況進行分析後,古德諾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不具備實行民主政治的條件,家族傳統、故老風俗、權威崇拜、等級觀念等傳統文化中難以消除的因素,使中國有著一種頑強持續的專製政治傳統,所謂的共和政體隻能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虛殼。
客觀地說,在古德諾寫作《解析中國》這本書的時候,懷揣著皇帝夢的袁世凱已經失敗了許久,古德諾本人早已成為一個局外之人。
但是,深悉中國現實的古德諾,卻依然執著地認為中國可能的發展道路隻能是期待出現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掃平軍閥,國家歸複統一,而這個真正強大的人也將得到類似於曆史上的天子一樣的權威。
如果換一種說法去理解,古德諾讚成的是有條件的君主製度。
也許早在民國十五年,也就是西曆一九二六年,美國人古德諾就已經預測出了今後半個世紀內中國的政治格局,隻是我們不得而知罷了。
或者,也許古德諾的預測亦或是如同流星一般,無比璀璨卻又一次性短暫劃過思想的天空。
就在陳安字字斟酌地看著這封劉師培親筆信的時候,卻不料在整個甘疆蒙藏的民眾之間,已經掀起了軒然大波。
劉師培居然將這封親筆信,同時寄了一封給北方日報,實在是太意外了。
君主與共和?這個詭異的話題,原本是親滿洲國一係悄然在甘疆蒙藏等地跳動起來,最初的本意不過是為了影響北方軍政府向滿洲國靠攏罷了。
但是民國成立已經二十多年了,忠於腐朽的滿清王朝思想在國人心中早已灰色煙滅,聲討君主,擁護共和的浪潮幾乎很快就壓過了不成氣候的親滿洲國勢力話語。
這個時候,誰也沒有料到複興黨的思想靈魂人物劉師培忽然重磅一擊,拋出了一封放佛是以局外人觀點介紹的親筆信。一邊倒的輿論氛圍,忽然起了詭譎難辨的形勢。
短暫沉寂之後,複興黨兩位重量級人物同時給北方日報寫去稿件。一貫以擁護共和為宗旨的北方日報,在重量級人物的投稿麵前,被迫放棄了給非支持共和投稿擅加酸溜溜評語的習慣做法,一字不動地將原文刊登在了報紙頭版上。
新聞事件是沒有立場的,但是沒有立場的報社是不存在的。隻是當彭英甲、楊增新等巨頭也向報社投稿的時候,再有立場的報社也不敢擅自加以評論了。
一時間,甘疆蒙藏等地的輿論批判偃旗息鼓,無論是保皇黨、還是立憲派,亦或是革命黨,或者是複興黨,都停下了各自的批判活動,第一時間派人翻譯那本幾乎無人所知的《解析中國》。
如果不能通讀全文,如何可以進一步批判呢?這是各派係力量的統一見解。
隻是複興黨的理論部門還多了一樣任務,不僅要分析古德諾思想的正確與否,還要直接研判古德諾思想進一步貫徹實施的可能性。既然彭英甲、楊增新都已經出現思想傾向,那就更要完成黨內思想統一了。
幾天之後,一篇短短的文章小心翼翼地出現在了北方日報的偏僻角落,雖然沒有加上評語,但是其排版的位置卻說明了北方日報社的意見。
但是這一切小動作,都沒有將劉師培親筆信點燃的柴薪澆滅,反而最終擴散出來,出來滿山煙火。
小文章的主要內容隻有一個意思,從關內外的發展對比來看,合理穩定的強權政府是中華民族以最快速度脫離苦難深淵的唯一辦法。
也許這篇始終隻查出筆名,卻沒有人認領的小文章,並不是讚同君主立憲,而是隱晦地提出了最高執政官的想法。但是很快統一了內部思想的複興黨終於全力出手了,在林玉山的慫恿下,連篇累牘的理論文章出現在北方日報上。
以這篇筆名小文章為引,複興黨的理論高手們,結合幾位大師的巨著,飛快地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終於再次引發全社會的論戰。